0

青龙寺塔院大殿【汇编20篇】

浏览

3005

文章

86

篇1:清真寺大殿遗址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清真寺大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寺大殿遗址

清真寺大殿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大北街中段,清代。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坐西向东。原建筑面阔三间10.2米,通进深五间14.85米,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现已无存,遗址东侧另建一新大殿。殿内存光绪十九年(1893年)“永捐铺房”碑1通及光绪年款“至诚无息”、“心维清真”、“覆帱恩深”、“大道惟一”、“明经堂”、“清真古寺”等匾额共6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张秋城隍庙大殿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张秋城隍庙大殿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城隍庙大殿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北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3年1月,张秋城隍庙大殿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镇:张秋镇位于县城东部。张秋之名最早见于唐五代时期,北宋设张秋镇。1940年成立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1964年撤县建镇,先后设张秋区、张秋人民公社。1984年设张秋镇至今。 张秋镇位于阳谷县城东二十公里,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北与阿城镇毗邻,辖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人,其中回族1780人。闻名中外的武松打虎景阳冈坐落在辖区内,京杭大运河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岳云宫大殿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岳云宫大殿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云宫大殿元、明孟州市会昌办事处南关村

据《乾隆·孟县志》记载:“岳云宫始建于元朝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原有山门、前殿、配房、戏楼、卷棚和大殿等建筑三十余间,石碑数十通,现仅存元代大殿五间,明代残碑一通。岳云宫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造,房顶大部分为灰瓦,少部分为琉璃瓦,滴水为元代典型的‘重唇板瓦’。大殿前檐补间铺作结构外为五铺作双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内转五铺作双抄偷心造。柱头铺作外为五铺作双抄重拱计心造,内转四铺作单抄偷心造,梁头砍成蚂蚁头,压在整朵斗拱上。后檐斗拱全部为单斗单拱,置于平版之上。明间和次间施补间铺作各两朵,稍间一朵,菱形散斗,普柏枋和阑额呈T字形,覆盆式柱础,山墙收分明显,有较明显的柱升起和柱侧角。”

1984年6月,经专家考证,确定岳云宫为元代建筑,特别是面阔五间的元代建筑,在全国来说都十分罕见。部分木质结构,多为明、清两代修补替换。岳云宫大殿对研究元代的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关村:南关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昆仑寺壁画含大殿等建筑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昆仑壁画(含大殿建筑)为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昆仑寺壁画(含大殿等建筑)位于禹州市鸿畅镇张湾村,年代为清。

二○○九年六月十九日,昆仑寺壁画(含大殿等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昆仑寺四周崖壁为起点,向外各延伸50米。

鸿畅镇:禹州市辖镇。1968年建鸿畅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5.4万。禹(州)神(垕)~公路从镇中穿过。兰河纵贯境内。辖孟大沟、李金寨、刘家沟、张湾、贾湾、朱西、朱东、许家沟、东高村、藏风沟、葛家沟、杜北、杜南、岗沟石、新杨楼、涧头河、王沟、谢庄、老君堂、杨河、山底吴、张庄、岗刘、柏村、三管赵、冀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枣阳黉学大殿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枣阳黉学大殿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黉学大殿

位于枣阳市北城街办大南街。又称文庙,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清嘉庆年间重修。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7300平方米。四合院式三进院落布局,有棂星门、星桥、至圣殿、崇圣祠及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等。现仅存至圣殿,面阔五间26米,进深三间13米。单檐歇山琉璃瓦顶,两山穿斗式构架,中部抬梁式构架。四壁为砖墙,檐下施斗拱,檐枋彩绘动物、花鸟及人物图案。(第三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北焦彭东岳庙大殿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北焦彭东岳大殿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焦彭东岳庙大殿(第五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北焦彭村

北焦彭东岳庙大殿始建年代不详,东岳庙其余建筑已全部毁失,现仅存大殿一座,随檩枋下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重修移建”题记。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脊饰全部毁失。明间梁架结构为五檩无廊式,次间梁架为五檩中柱式;柱头及补间各施斗栱1朵,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前檐斗栱之下施通檐的大额枋;后檐平板枋、额枋成“T”形结构。从大殿的梁架结构、斗栱用材及做法分析判断,大殿为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屡有修葺,建国后未曾修缮。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北焦彭村:北焦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临洮城隍庙大殿及寝宫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临洮城隍庙大殿及寝宫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洮城隍庙大殿及寝宫位于定西市临洮县文化馆中院,清光绪年间重修。建筑整体坐北朝南,沿中轴线排列。大殿建筑面积236.3平方米,为悬山卷棚勾连搭结构,面阔3间,通长13.9米,进深3间,通宽9.2米,通高9.5米。寝宫在大殿北,建筑面积45.58平方米,为硬山加挑檐屋顶,面阔3间,通长10.6米,进深2间,通宽4.3米,前出廊、山面设廊心墙。该组建筑大殿斗拱、寝宫挑檐廊造型独特,对研究甘肃中部地区古代建筑有一定价值。1972年被临洮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分别以前殿和后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全称为拉特朗至圣救主、洗者圣若翰圣史圣若望总主教座堂,它是天主教罗马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罗马总主教的正式驻地。他同时还是罗马四座特级宗座圣殿: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圣母大殿和城外圣保禄大殿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一座,享有全世界天主教会母堂的称号。天主教会于11月9日特敬拉特朗大殿祝圣日。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比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资格还要老,根据1929缔结的条约,准许这个教堂享有治外法权。这个地方曾经是罗马贵族的别墅地,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政信基督教后把它捐出。教堂建于公元314年,一直有教皇驻锡,到了1308八年,一场无情的大火把它完全烧燬。现在的圣若望大教堂是十四世纪重建的,在十七世纪时,曾大规模装修,设计得美轮美奂。中央有耶稣基督和十三门徒像,入口的左边,有君士坦丁大帝的大理石像,入口中央的青铜门,源起于罗马时代的元老院。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前广场的左侧,有十六世纪的芒拜堂,这个礼拜堂收藏着闻名的二十八段阶梯,就是传说中当年基督受审时所登的阶梯,这个阶梯原存于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奉母命从耶路撒冷运来放在这里的。看着虔诚的信徒到这里跪地拾级而上的情景,不得不令人惊叹信仰的伟大力量。

Archbasilica of St. John Lateran

必去理由:全世界天主教中最重要的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拉齐奥大区 [Lazio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罗马 [Rome]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王庙大殿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大王大殿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王庙俗称邗沟财神庙,原在便益门北官河旁。相传殿前石炉无顶,以香投之,即成灰烬;炉下一水窍,天雨积水不竭,有沙涨起,色如银,每岁春初,香火不绝,谓之财神胜会。正月初五烧香,爆竹声喧,箫鼓竟夜。庙中两联:“一殿两王天下少,庙门正北世间无”。

2007年在古邗沟与古运河的交汇处北岸重建邗沟大王庙,地址为竹西路9号。复建后的邗沟大王庙,是一组仿古建筑群,位于原邗沟大王庙遗址东北约500米处。新大王庙北门额为“邗沟大王庙”。大殿面南,上悬“恩被干吴”匾。殿内神台上供奉着两尊袍带飘逸、气宇轩昂的塑像,东为吴王夫差,西为吴王刘濞。殿前有两副楹联:“曾以恩威遗德泽,不因成败论英雄”、“遗爱成神乡俗流传借元宝,降康祈福世风和顺享太平”,饱含着扬州人民对两位吴王的感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洪山庙大殿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洪山大殿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洪山庙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只乐乡后杜村,是现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洪山庙遗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洪山庙大殿座北向南,大殿东西长9.30米,南北宽7.15米。

洪山庙中所供奉的为宋代中州神医洪山真人,故名洪山庙。洪山真人本姓顾,原籍河北,生于宋代末年,曾举进士,因感天下纷争,世事变乱,吏治腐败,不堪其扰,于是远离尘世,隐居密县大隗镇洪山。期间,有感于当地牛马牲畜常为疫病所困,死病无数,于是究心医学,初则医兽,医名日盛,久则乡里贫病之人亦委求疗医,遂成良医,远近求治者日众。

真人医名远播,曾奉御诏为宋太后诊病,有起死回生之效,后又被召为京城兵马疗疾,无不获效。皇帝赐其金锦而不受,获封为护国真牧灵应真人。因久居洪山,百姓亦俗称为洪山真人。后仙逝于洪山,遂葬于此。乡人为感念真人救死扶伤之恩,于元代初年在洪山真人居处建庙立祠常年祭祀。

由于洪山真人生前医术精妙,乐善好施,德施行教,深受敬仰。传说逝后又曾多次显灵,为信众消灾避祸,因此神威大振,清明时节前来祭祀者络绎不绝,于是日渐形成了大规模的清明庙会。四方信众朝拜洪山庙,每年清明时节祭祀洪山真人,求医拜药,兴起了影响深远的药材交流大会,遂之把洪山药王信仰传播到了四面八方。

外地香客为了方便祭祀洪山真人,自明代开始,纷纷在自己的家乡建起了洪山庙。明清时期,洪山庙已遍及豫东、豫南各县乃至省外。其中,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只乐乡后杜村的洪山庙,是现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洪山庙遗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殿柱形制:原应有柱子16根,系“墙倒屋不塌”建筑。改硬山后,现能看到柱子10根,中间8根前后对照,形成一个规整的明间。檐柱与金柱相距75厘米,中间以穿插枋相联。梁枋形制:为重梁起架。大梁长4.20米,二梁长2.10米,瓜柱高1米。二梁至脊檩有两弧形叉手,中立一柱。七路檩,檩下有枋。从脊檩到梁柱之间形成一个覆斗式明间,非常严紧。金柱纵横各有枋承托。无天花板和藻井,属“彻上明造”。殿内原塑洪山神像一座,高过二梁。扒神像时,“信子”上有“永乐七年塑”字样,据省古建筑专家鉴定,系明代建筑,对研究古建工艺有很-价值。1963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庆城普照寺大殿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庆城普照大殿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大殿位于庆城县城北街。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976--984)年间,原有五佛殿、三佛殿、眼光殿、岳王庙、钟楼、砖塔等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从宋阜昌八年起,历代都曾集资修缮,民国九年地震后仅存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东西长23.7、南北宽9.5米。正面有斗拱11组,为双抄双下昂,歇山顶。屋脊两端有鸱吻饰。明柱饰彩绘。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制度、建筑特征及建筑技术史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寺坪普照寺大殿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寺坪普照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坪普照寺大殿

时代:元

地址:左权县拐儿镇寺坪村敬老院

据殿前石碑记载,普照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3),明崇祯三年(1630),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现仅存大殿,为元代遗构。

大殿占地面积375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布顶,正脊覆绿色琉璃,饰黄色忍冬纹。梁架明间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次间、稍间为五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前后檐装修已被后人改制。殿前后各存重修碑2通,殿前60米处存石狮2只。

2013年5月,寺坪普照寺大殿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余姚城隍庙大殿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余姚城隍庙大殿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大殿位于余姚城区阳明东路南侧,始建于宋代,原在龙泉山东南麓,宋末迁至县衙的东首,现该处仅存大殿。相传城隍庙菩萨是古代守护城池的神。20世纪80年代城隍庙部分建筑迁建于龙泉山,存大殿。大殿坐北朝南,占地约430平方米,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翼角飞挑。明间抬梁式梁架,五柱十一檩。次间、梢间八柱落地。檐下设廊,檐柱上施斗拱。城隍庙历史悠久,古朴壮观,体现了浙东寺庙建筑的艺术特色。

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街道:凤山街道位于余姚市城区的东北部,是余姚的经济、文化中心。区域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8万余人,辖8个行政村、6个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 凤山街道现有工贸企业近4000余家,其中工业企业1000余家,塑料、模具、机电、五金等行业集聚发展,三资企业50家,形成了良好的外资、外贸、外经“三外联动”格局。辖区内“中国塑料城”、“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余姚五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芳林寺大殿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芳林寺大殿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芳林寺大殿位于晋源区晋祠镇晋祠社区晋祠博物馆内,年代为明。

芳林寺大殿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镇:太原市南郊区辖镇。1958年设晋祠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0.8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晋祠、索村、东院、长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桥、西镇、杨家村、小站、小站营、王郭、南张村、新庄、东庄、东庄营、万花堡、三家村、野庄、牛家口、青阳河、窑头、下石、吴家峪、三泉头、五坡、明马、新建村29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广安兴国寺大殿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广安兴国大殿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广安城区南边的兴国寺,为木结构庙宇建筑。隋朝修建,明朝从建。为城区唯一的佛教活动场所。参观及朝拜者众多,香火旺盛。1980年11月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面向渠江,建筑面积320.52平方米。殿楔为单檐歇山式,绿色琉璃正脊,盖筒瓦,蟠龙纹瓦当,凤眩沟滴。前檐及山面第一间的斗拱为三抄六铺作为斗心造,补间铺作斗拱,在当心间及次间各二朵,两稍间各1朵,共有斗拱42朵。当心间内额上,有墨书提记模糊不清,爪柱内额上有墨书"广安千户守御所武德将军正千户李铭、武略将军副千户吴源史"字样。

保护范围:东北、西南、东南三面以现围墙为界,西北至大殿屋基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白鹤寺大殿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白鹤大殿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寺大殿位于乐清市乐清中学校内。东晋永和三年(347)张荐(文君)捐建。北宋景祐二年(1035),寺僧上京请得温州最早一部藏经。宣和三年(1121)五月,永嘉俞道安响应方腊起义,攻占乐清县城,驻兵此寺达两月之久;辛亥革命时期,月空和尚(黄飞龙)曾在此创办“僧民学校”,进行革命活动。

该寺民国初年修建,黎元洪题赠“法苑犹龙”匾额。原有山门、前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和方丈楼等建筑,今仅存大雄宝殿。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通面宽18米,通进深14.20米,台基高1.10米。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错钦大殿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错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在这里能看到弥勒佛像、度母铜像、十八罗汉等铜像。

景点介绍

错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始建于1447年,历时12年建成。

殿前有一500平方米的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大殿内同时可容2000多人诵经。讲经场四壁,有石凿而成穴居于洞壁的佛教祖师、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和形态各异的1000尊佛像。北墙正中,绘有黄教祖师宗喀巴等尊者形象和80位佛教高僧及各种飞天仙女、菩萨。

大经堂内,48根朱漆大柱遥相挺立,承托殿顶,殿堂正中有班禅的宝座。大殿左侧,是公元1461年塑造的一尊高11米的弥勒佛像,佛像面部形态慈善和蔼,端庄娴静,由尼泊尔工匠与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大殿堂右侧,是度母佛堂,里面安放着高2米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绿度母像。经堂里面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岩铺成,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修行炼法的浓厚气氛。

地址: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内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 建议10-3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清禅寺中大殿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国清禅寺大殿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禅寺中大殿

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院内。俗称大寺,始建于隋,清重建。原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三进,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方丈室等。1923年,寺院改为灌云县中学;1949年后改为板浦中学,拆大雄宝殿建礼堂。现仅存山门、中大殿,均为砖石结构,小瓦面,硬山式,拱形门窗,室内无隔山,立字梁,木梁柱,圆雕柱础。中大殿面阔三间16米,进深7米,高7.2米。山门有行书“国清禅寺”四字门额及石香炉一对。

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大殿外墙向四周各延伸5米。

建设控制地带:

大殿外墙向四周各延伸10米。

板浦镇: 板浦镇位于连云港市南大门,北距连云港市中心仅15公里,镇区总面积80.84平方公里,耕地7.47万亩;总人口6.5691万;辖有5个社区居委会和16个行政村。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700万元,财政收入3513.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24元。【历史沿革】 板浦镇自隋未(公元612年)建镇即为古海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花林寺大殿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花林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林寺位于盐亭县富驿镇火星村三社,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花林寺原由山门和前、中、后殿以及厢房组成,总占地面积2405.32平方米。现仅存大雄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素面台基高2.35米,垂带式踏道8级,正殿面阔三间,明间宽7.4米,左右次间各宽2.2米,进深12米,通高8.2米。抬梁式梁架,单檐歇山式顶,上覆小青瓦。檐下存五铺斗拱8朵。梁上 书---有“大明万历”等字迹。

该建筑设计风格是现存世较少的斗拱式古建筑,对川西北古代寺庙建筑艺术的研究有很大的重要意义。

花林寺大雄殿斗拱建筑的发现不但丰富了我县明代建筑内容,而且为进一步研究明朝中晚期区域性建筑的分布、地方特点和建筑历史提供了新的文物资料。

1986年12月,盐亭县人民政府将花林寺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花林寺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花林寺大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东至外墙外延30米,南至花林——南部光中道路,西至外墙外延30米,北至花莲寺。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火星村:火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郭村泰山庙大殿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郭村泰山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村泰山庙大殿

郭村泰山庙大殿(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

地址:盐湖区上王乡郭村

庙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均有修葺。庙内建筑大多已毁,现仅存元代大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无栏额,前檐明间和次间施粗圆木通面额,上施斗栱七朵为四铺作单下昂。稍间无补间,为明清改建。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梁栿上均绘有彩绘。檩上有元至正七年、明成化、嘉靖、万历、清道光五年重修题记。

景点位置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上王乡郭村

郭村村:郭村地处稷麓山腹地,位于盐湖、闻喜、夏县、万荣四县交接之处。全村共有440余户人家,1948口人,拥有耕地6000余亩。现有党员58名,党支部由5名成员组成。近几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大力发展乌鸡养殖、核桃栽植、药材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近年来,该村党支部狠抓自身建设,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实施“两建一抓”活动,即:建支部班子,建党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