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梁鸿上节文言文翻译【热门20篇】

浏览

7403

文章

508

吕僧珍为官文言文翻译 吕僧珍为官不谋私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吕僧珍为官》的翻译:吕僧珍做官,不会偏私亲戚。他的侄子以卖葱为职业,在吕僧珍回乡做官时,他侄子就放弃了卖葱的职业,想要在州府谋得官职。吕僧珍说:“我肩负着国家的重大恩情,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效的。你本来就有正当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请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呢?你只应当赶快回到葱店里。”

吕僧珍的家住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府的房子,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搬迁官署的地方来扩大自己的住宅呢?”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房子靠近大路,附近有许多杂货铺。吕僧珍常带仆人到姐姐家来,并不认为这是耻辱。

《吕僧珍为官》的原文

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薄到其宅,不以为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张母计氏文言文及翻译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张母计氏讲述了宋朝时张浚的母亲计氏的故事。在儿子幼小的时候,就教他父亲的说话和品行,要他照着父亲这般做。告诫自己的儿子为了忠直得了祸,不要觉得惭愧。尽力读圣贤人的书,不要记念著家里。

全文翻译

宋朝张浚的母亲计氏,在儿子幼小的时候,就教他父亲的说话和品行。要他照著父亲这般做,后来张浚在朝廷里做了官。因为看了奸臣秦桧的贻误国家,一天比一天的历害了。心里想在皇帝的那儿去竭力劝谏,使得皇上有了觉悟的心。可是一方面又想到母亲年纪老了。

假使我在皇帝面前,说了这样的话,一定得了罪。怎么对得住母亲呢?这样也不妥,那样也不好。心里忧愁得很。连身体也瘦了,计氏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了什么缘故。

张浚就把实在情形告知了母亲。计氏听了也不去回答儿子的话。只读著他父亲在绍圣初年、对方正策的一篇文章、里面的几句话。我情愿说完话了受斩断的死刑。不忍心弗说话来负了皇上。于是张浚的意思就决定了。他把奏章上到了皇帝里以后。就把他贬了官。流放到远地方去。计氏就送著他说。安心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王翦将兵文言文翻译 王翦将兵文言文的翻译

全文共 2057 字

+ 加入清单

《王翦将兵》的译文:王翦是频阳东乡人。王翦年少时喜欢兵法,侍奉秦始皇。秦始皇已经灭了赵、魏、韩三国,赶走燕王,屡次击溃楚军。李信是秦国将领,年轻气盛,强健而刚勇,他曾经率领数千士兵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最后击败燕军,捉到了太子。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又勇敢。

一天,秦王问李信:“我想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足够?”李信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王问王翦,王翦说:“没有六十万人不可行。”秦王说:“王将军老了,有什么胆怯的呢!李将军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于是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战胜了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打胜了,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止,结果李信部队被大败,(楚军)攻入两座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逃跑了。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真使秦军受到了侮辱。现在听说楚军每天向西进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我有病疲乏,没有才能了,希望大王另请名将。”秦王再次道歉说:“好了,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没有六十万人不可行。”秦王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王亲自到灞上送行。临行前,王翦请求始皇赏赐大批田宅。秦始皇说:“将军即将率大军出征,为什么还要担忧生活的贫穷呢?”王翦说:“臣身为大王的将军,立下汗马功劳,却始终无法封侯,所以趁大王委派臣重任时,请大王赏赐田宅,作为子孙日后生活的依凭。”秦始皇听了不由放声大笑。王翦率军抵达关口后,又曾五次遣使者向始皇要求封赏。有人劝王翦说:“将军要求封赏的举动,似乎有些过分了。”王翦说:“你错了。大王疑心病重,用人不专,现在将秦国所有的兵力委交给我,我如果不用为子孙求日后生活保障为借口,多次向大王请赐田宅,难道要大王坐在宫中对我生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荆军屡次挑战但秦军不出战,于是向东离去。王翦随机带领军队追击,命令健壮的士兵实施攻击,打败了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终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王翦将兵》的原文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僧卖药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游僧卖药文言文讲述了一名游僧卖药的故事,游僧卖药中和尚,善于使小聪明、小伎俩骗人,自以为智商了得。但花招最后总是会被人识破,也不会得到好结果。告诉人们做人要实事求是。

全文内容: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全文翻译

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旁边盘子里盛着药丸,那铜佛伸手像是要拿东西的样子。来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药盘靠近铜佛。

如果病可治,盘中药丸就会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治好,盘中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有人在和尚住宿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中的药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铁屑,有一半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一层金(以掩人耳目)。经过检验,确实是这样,那和尚骗人的花招也就败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威后问使者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威后问使者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地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赵威的先贱后尊的说法,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

全文翻译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

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智永退笔冢文言文翻译 退笔成冢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智永于“退笔冢”》的翻译:智永在吴兴永欣寺居住,很多年都在学习书法,之后就有十几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石重。前来寻求智永的墨宝、并请他写匾额的人多得像吵闹的集市。他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洞来,于是就用铁皮包裹住门槛,人们称它为“铁门槛”。后来他把笔头全部都埋了,称它为“退笔冢”。

《智永于“退笔冢”》的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后以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注释:

1、永公:即智永;公,对人的敬称。他是陈代、隋代著名书法家。

2、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

3、积年:许多年。

4、秃笔头:写坏的毛笔头。

5、瓮(wèng):口小腹大的容器。

6、石(dàn):旧时重量的单位。(一石相当于60kg)

7、觅:寻求。

8、书:墨迹(亦可作“书法”),字。

9、题额:写牌匾。额;牌匾。

10、户限为之穿穴: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穴:窟窿。

11、市:热闹的集市。成语有门庭若市。

12、铁叶:铁皮。

13、以:用。

14、瘗(yì):埋。

15、号:被称为,名词作动词。

16、冢(zhǒng):坟墓。

17、户限:门槛。

《智永于“退笔冢”》的启示

《智永于“退笔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道酬勤,做任何事都需要勤学苦练,才有机会成功。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学术要达到高峰,没有捷径可走,亦无秘诀可言,只有勤学苦练,才是唯一的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此大的训练量,且能长久坚持,其精神可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安何如日远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何如日远,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翻译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

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想想就知道。”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讶。

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句末语气词)”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第一册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郢人燕说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郢人燕说翻译:从前有人从楚国的都城郢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可是夜晚在写信,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仆人说:“举烛”。结果无意识地在信里写上了“举烛”两个字。

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意思。 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

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并予以施行。结果燕国治理得很好。国家虽然治理好,却不是信的本意。 现在学习的人,都和这个相似。

寓意

本文用一个生活中的故事,说明当时之学的人在征引、解释前贤遗言时往往穿凿附会的学风。凭主观臆断,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勉强加上去,以误传误,这种学风与“郢书燕说”是相类似的。篇末点题,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说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庞公池文言文翻译 庞公池翻译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庞公池》的翻译:庞公池全年都禁止行船,更不用说在夜晚行船,也不用说在晚上行船赏月。自从我在山艇子读书,就在庞公池里留下一只小船。每到月夜,夜夜出游,沿着城池行到北海坂,往返将近五里路,盘旋游荡在中。山后的人家,都紧闭着门,高枕无忧地睡大觉,看不见灯火,静悄悄,心里颇有点凄例。

我在小船中铺设了凉席,躺在船中看月亮,小奴在船头唱着曲子,不知身在醉里梦里?声声渐远,月也渐淡,嗒嗒然睡去。歌声终结以后,我忽然睡醒了,含含糊地赞扬他的歌唱,不久又响起了新声。小奴婷也可欠连天,至歪斜地睡觉了,互相枕着。划船的人回船到岸,竿啄着丁丁的声音,催促我们起身就寝。这时候,我胸中浩浩落落,心中并没有半点尘世中的苦闷怒恨,睡梦中进入了美妙的境界。

《庞公池》的原文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歌终忽寤,含糊赞之,寻复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新唐书 房玄龄传翻译 房玄龄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亲是房彦谦,在隋朝做过官,历职司隶刺史。房玄龄小的时候就十分聪敏,阅读过大量的古典文籍,不仅属文写得好,对于草书隶书也十分擅长。隋文帝中期,天下归一,人们都说隋朝福祚帝皇之位将会永存,房玄龄秘密地向父亲陈述说:“当今皇帝没有功德,只是凭借后周近亲的身份,胡乱诛杀百姓,抢夺窃取皇位才有国家,却并没有为后世子孙谋划长久。混淆长幼次序,争相放纵做出越位之事,这样终究会发生内乱诛杀平辈。现在天下看起来虽然太平,但是亡国,是指日可待的。”父亲大惊:“不要胡乱说话!”房玄龄长到十八岁,中进士第。被授官为 羽骑尉,校仇秘书省。高孝基凭着房玄龄的声望知道了他,对裴矩说:“我 见过很多人,还没有见过像这个年轻人这样的人,他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但遗憾的是现在不见他表露出雄才大略。”暗地里太子与秦王不和,秦王召见房玄龄商量计策,房玄龄说:“此类事自古就有,只有圣人才能克制这类事的发展。秦王您功盖天下,不单单常人会对你图谋不轨,就是神灵也要庇佑你的。”于是引见杜如晦一同商议大计。因此两人成了太子忌恨的人,太子甚至超越了皇帝的权力,将两人都斥责驱逐,解职还乡。太子要叛乱,秦王召见房杜,让他们穿着道士服入府,连夜议事。玄武门之变后,秦王做了太子,提拔房玄龄为右庶子。太子登基做了新帝,房玄龄升为中书令。论功行赏,将房与杜、长、尉、侯五人记为一等功,进爵邗国公,享用一千三百户的封地。

封为尚书左仆射。太宗说:“你做了仆射,应该辅助我开放试听、广开言路,求访贤才,像你现在这样每天听读公文案件数百起,难道还有时间寻求贤才吗?”于是下令,小事务由左右丞相承当,大事务归仆射掌管……

适逢皇帝下诏大臣可世袭,加授宋州刺史,迁至梁国,于是就成为了梁国公。不久,加封太子老师。起初到了东宫之时,太子想拜谒他,房玄龄推让不敢当。于是停止了拜谒。他居相位十五年,女儿做了王妃,儿子娶公主为妻,自以为权贵至极,屡次上表辞官,太宗都不采纳他的意见。

太宗派使臣对他说:“让位,确实是美德。 但国家与您相互依眷受您辅佐很久了,一旦某一天我失去您的辅佐,就像失去了双手一样。考虑到您现在身体尚未衰弱,不要总是辞让。”大唐讨伐辽,房玄龄留守京师。太宗下诏:“您现在承担萧何的重任,我向西讨伐就没有顾虑和担忧了。”凡是军粮器械的输入输出,士兵队伍的调遣和留驻,他都安排大局,他还多次上书劝太宗,希望其不要轻敌,并能长久辖制住外族。

晚年多病,太宗传召允许他坐偏轿入殿,太宗见他后痛苦不已,房玄龄也忍不住哽咽。房玄龄看着子女们说:“现在天下事没有不顺利的,只是讨伐高丽还没由结果,皇上心怀怒气意志坚决,群臣们都不敢觐见,我如果不说的话,是会心怀愧疚而死的!期间房玄龄上疏太宗太宗得知后,对高阳公主说:“臣子有这样的威慑之辞,还担忧我国有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沈屯子入市文言文翻译 沈屯子偕友入市翻译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沈屯子入市》的译文

沈屯子同朋友一起去集市,听说书人说道:“杨文广被围困柳州城中,城内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他就紧皱眉头,站在一旁慨叹不已。朋友拉着他回家,他竟日夜惦记此事,不曾忘怀,说道:“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

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病。 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

《沈屯子入市》的原文

沈屯子偕友入市,闻谈者言:“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成疾。家人劝之徘徊郊外,以纾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文言文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之删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王蓝田性急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王蓝田性急》全文翻译是: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木屐鞋底防滑的齿踩,又没有踩到。十分愤怒,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听了大笑说:"王承有这种性格,都不值得一提,何况王蓝田呢?"

《王蓝田性急》原文: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拓展资料:

《王蓝田性急》出自《世说新语·忿狷》第二则,是一篇刻画人物性格的精品。仅五十余字便将人物急躁无比的性格活画了出来,使人过目难忘。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选取的只是生活中吃鸡蛋的一件小事,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畏影恶迹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畏影恶迹文言文的意思是讽刺了那些不明事理的愚蠢的人。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想摆脱它们,便快步跑起来。可是跑得越快,脚印越多;影子追得越紧。他自己认为还跑得太慢,更加拼命地跑下去,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

全文: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翻译

从前有个因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脚印而逃跑的人,他抬脚次数越多脚印就越多,跑得再快影子还是不会离开,他自认为自己跑得还不够快,快跑不停,用尽气力后死去。不知道的是呆在阴处就没有了影子,静止不动就没有脚印,实在是蠢得可以。

全文寓意:

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事情的根本,不抓根本而抓枝节,绝对不可能解决问题,反倒会被问题压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文言文翻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醉吐相茵文言文翻译 醉吐相茵的全文意思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他考虑问题十分周密,从不将自己的感情外露,也不夸耀自己做过的好事。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五年以后,接替魏相担任丞相。丙吉的车夫喜欢喝酒,曾经有一次跟随丙吉外出,喝醉之后吐在了丞相的车上,有关部门(西曹)主管官吏报告丙吉想开除这个车夫。丙吉说,“为喝醉的缘故就赶走人才,让这个人将再到什么地方容身?还是容忍他一下吧!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席罢了。”就没有驱赶这名车夫。

原文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

醉吐相茵的意思

醉吐相茵意思是喝醉了之后吐在了丞相的草席上,现在人们常用这个典故写醉后的过失,或为咏宽宏大量,不计人过的典故,出自《汉书·丙吉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文言文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的意思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这句文言文翻译是: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的人。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莲花洞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翻译

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开敞,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全部显现。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

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我已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而且这种洞石越发掘越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搜索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五丁大力神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的表面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莲花洞》是明代袁弘道的作品,这是一篇写景文,“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一“献”一“落”,将湖光和须眉都赋予人的动作,生动新颖,作者欣喜之情与景物相生而出;“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赋予了柳条以活泼的动态和人化的情意,文末的几句议论富有感情,寄托着作者对美好事物着意追求的情感。

原文内容: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史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文言文翻译——《水调歌头》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一]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只愿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照翻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