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最新20篇】

浏览

4247

文章

350

初中语文病句快速辨析切入点:出现了“的”字的短语义

全文共 198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

解析: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解析: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语文名言名句磨练篇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79.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8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1.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埋没人才。

8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学习青松)

8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5.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奥斯特罗夫斯基

86.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

87.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在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

88.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晓得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伏尔泰(面对磨练的正确态度是正视它战胜它没有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6课《理想》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饥寒】jīhán饥饿并且寒冷,多指环境艰苦.

【离乱】líluàn战争、叛乱、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亲人分离、社会混乱的现象。

【缀连】zhuìlián组合;连属;连在一起。

【远行】yuǎnxíng出远门。

【倔强】juéjiàng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但有时也做贬义词来用。

【洗濯】xǐzhuó洗。

【玷污】diànwū弄脏,比喻辱没。

【怨恨】yuànhèn强烈不满或仇恨,也指这种情绪

【扒窃】páqiè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

【诅咒】zǔzhòu原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之人,今指咒骂。

【浓阴】nóngyīn浓密阴绿,树木张叶的繁密景象。一般用于形容高大,挺拔,茂密的大树。

【海天相吻】hǎitiānxiàngwěn天空与海面互相连接合为一体。

【浪子回头】làngzǐhuítóu做了坏事或不务正业的人改过自新。

【碌碌终生】lùlùzhōngshēng一生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绝处逢生】juéchùféngshēng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找到了希望与出路。绝处:死路。

【可望不可即】kěwàngbùkějí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脊梁】jǐliáng脊背。

【寂寥】jìliáo寂静,空旷。

【蜕作】tuìzuò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

【功勋】gōngxūn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立下的特殊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河中石兽》

全文共 3909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原文注释】

①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gān)【干:岸边。】,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ǐ)【圮: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于之,在河里】。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讲学,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究:推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是【是:这】非木杮(fèi)【木杮: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去: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湮: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颠:同“癫”,疯狂。】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盖:原来是。发语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沙为坎穴【坎穴: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已:停止】,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如:依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了河里。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重点词句】

1.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阅:古义:经历阅十余。今义:阅读。是:古义:代词这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古义:只但知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2.一词多义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为其来也。在。

3.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汉字通假。①“颠”同“癫”,疯。②钯:同“耙”,整地的农具

5.注音:圮p?;曳yè;棹zhào;杮fèi;湮yān;溯sù。

6、句式

(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课文理解】

1.文章分层:第一层(1):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两种寻找方法

第二层(2-3):另两种不同的寻找方法

第三层(4):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

2.四种寻找方法: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3.中心思想:

⑴作者得出什么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

⑵主题概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4.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了。(“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5.写法探究

⑴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⑵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⑶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①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②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答疑解惑】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前两者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因其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他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2、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信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认识错误,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既是对讲学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与自狂。

3、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

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4、文章是怎样层层铺垫,巧妙地造成讽刺效果的?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5、说说本文对你的启示,并再列举一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故事。

(1)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实践出真知。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言之成理即可)

7.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4课《紫藤萝瀑布》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终极】zhōngjí最终,最后。

【迸溅】bèngjiàn向四处溅出或喷射。

【繁密】fánmì①密集,众多。②兴旺,茂盛。茂密

【伫立】zhùlì长时间地站立。

【凝望】níngwàng目不转睛地看。

【伶仃】língdīng又作零丁,孤独;没有依靠。

【稀零】xīlíng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样子。

【忍俊不禁】rěnjùnbùjīn指忍不住笑。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仙露琼浆】xiānlùqióngjiāng神仙饮用的汁液。文中形容花芯中的物质。

【蜂围蝶阵】fēngwéidiézhèn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多形容花季。

【盘虬卧龙】pánqiúwòlóng盘曲的枝条,犹如躺卧的龙。

【笼罩】lǒngzhào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挑逗】tiǎodòu逗引;招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设问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引起读者思考,也可以突出某些重点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名言金句

全文共 4092 字

+ 加入清单

1.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刘墉《逆风与顺风》

2.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吴承恩《西游记》

3.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施耐庵《水浒传》

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我也还有记忆的,但是零落得很。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上,有些是掉到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鲁迅《鲁迅全集》

8.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张爱玲《半生缘》

9.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三毛《送你一匹马》

10.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汪国真《旅程》

1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的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余秋雨《文化苦旅》

12.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13.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杨绛《我们仨》

14.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钱钟书《围城》

15.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史铁生《命若琴弦》

16.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丰子恺《豁然开朗》

17.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18.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老舍《小病》

19.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朱自清《匆匆》

20.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搏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席慕蓉《独白》

21.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撒在花前。——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22.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鲁迅杂文选》

23.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24.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余秋雨《借我一生》

25.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6.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周国平《人与永恒》

27.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28.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吾国吾民》

29.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林语堂《我的愿望》

30.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巴金《家》

31.我们人人要存着必胜的决心,然而我们也要不怕屡败的挫折。——郭沫若《抗战与觉悟》

32.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严歌苓《读书与美丽》

33.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古朴残破,含蓄蕴藉,就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刘墉《萤窗小语》

34.我们可以转身,但是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发现自己错了,也应该转身,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头怨自己错了。——刘墉《人生路,不回头》

3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罗贯中《三国演义》

36.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37.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38.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把它当成了黎明的曙光。——雨果《巴黎圣母院》

39.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0.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41.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泰戈尔诗选》

42.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43.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他的环境。——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44.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45.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加以使用外,实在没有别的好处。——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46.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

47.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哈里特·斯托《汤姆叔叔的小屋》

48.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49.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亨利克·易卜生《玩偶之家》

50.天才和我们相距仅仅一步。同时代者往往不理解这一步就是千里,后代又盲目相信这千里就是一步。同时代为此而杀了天才,后代又为此而在天才面前焚香。——芥川龙之介《侏儒的话》

51.遭受苦难的人在承受痛楚时并不能觉察到其剧烈的程度,反倒是过后延绵的折磨最能使其撕心裂肺。——霍桑《红字》

52.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莫里哀《伪君子》

53.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的苦痛的神妙必不减少于你的欢乐,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纪伯伦《先知》

54.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雅罗斯拉夫·哈谢克《好兵帅克历险记》

55.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56.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57.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

58.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59.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雨果《悲惨世界》

60.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61.宽宏大量,是惟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雨果《巴黎圣母院》

62.这里有一种无处投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的一切成功都垮台。——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63.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杰罗姆·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

64.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背后了,丢在这个城市那边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不知什么地方了,那里合众国的黑黝黝的田野在夜色中向前伸展。——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65.世间的一切虚伪,正像过眼云烟,只有真理才是处世接物的根据。虚伪的黑暗,必为真理的光辉所消灭。——《一千零一夜》

66.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拉伯雷《巨人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古诗词名言名句:奉献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8.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病句快速辨析切入点:看介词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造成歧义。

1.经过老师耐心的教育,终于使我醒悟过来,我真的错了。

解析:“经过”使主语残缺,应去掉。

出现在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通过”、“经过”、“由于”、“对于”、“为了”等,而且句中常伴有“使”字出现。

2.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代表们说了: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解析:主客关系颠倒,只能是“人”对“物”,不能是“物”对“人”,应改为“基层干部对农民们的话很有感触”。有“对”、“对于”出现的介词短语中,常常有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的毛病。

3.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

解析:“根据”不能和“看”搭配,应把“根据”改为“从”。当介词成对出现时,容易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所以要特别注意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

这类介词常常与句式杂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查病句时要特别注意。

4.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后,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

解析:首句结构混乱,“自从”应移到“学校”前,使首句做状语成分。

5.贫铀对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肝肾的破坏上,并有可能由此导致人的死亡。

解析:漏用介词“对”,应加在“肝肾”前。

6.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上。

解析:首句的“在”“上”多余,应去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知识点: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仿写的基本要求

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这里主要谈谈隐性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和基本知识汇总

全文共 2301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一:寻找或提炼论点

常考题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题技巧: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考点二:论点的提出方法及作用

常考题型:本文开头引用名言或某个故事或某种生活现象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议论文常见开头的形式及作用

总体上说,议论文开头提出论点的方式分为两大类:

直接式,即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间接式,从故事、名言、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等引出论点。考试时基本上是考查间接提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基本作用分析如下:

①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论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常考)

②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常考)

③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考)

④用生动的比喻引出论点,作用:引出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了解)

⑤用设问提出问题,作用:引出论点(或论题);引起读者思考。(了解)

考点三:归纳概括论据及作用

常考题型:某段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它们的的作用都是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概括论据的基本模式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考点四:补充论据

常考题型:结合平时的积累,请你再举一个例子或名言来证明作者的某个观点。

答题技巧: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

①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②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③如果有字数要求要遵守,不可超过字数规定。

考点五: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考题型:某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

(1)辨析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注意: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

考点六:分析论证思路或过程

常考题型:请分析某段的论证过程。/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技巧: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

(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

(3)用好连接词。

(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答题格式是: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考点七: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

常见题型:文中某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某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某个词语能否去掉?

答题技巧: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

答这类题时:

①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思路:①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②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的含义;

②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技巧:①不能。②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③删除后的意思是***.④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考点八:阅读启迪和感悟

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常考题型:对文中的某个观点你怎么看?/你如何看待某个说法?

答题技巧: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单句类型划分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单句类型划分:从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可以将单句四类:

1、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一件事情。陈述句发挥特定的陈述功能,在语气上属平直调或者缓降调。它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如:他来了。小王走了。

(1)表示肯定。用“是”字句或一般肯定句表达。例如: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王奶奶和蔼可亲。

(2)表示否定。句中用“不”、“没”、“没有”等否定词语。例如:他不是民工。王军今天没有打篮球。

(3)表示主动。用行为的发出者作主语。例如:小丽砸了花瓶。

(4)表示被动。例如:花瓶被小丽砸了。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有疑而问的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

(1)是非问: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不能用“呢”)。它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是非问句,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回答。例如:这道题你会做吗?

(2)特指问: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谁让他干的?

特指问常用语气词“呢、啊”,但是不能用“吗”。

(3)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打篮球,还是踢足球?

(4)正反问:是由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的。例如:你去过颐和园没有?

3、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表达命令、劝诱、禁止意义的句子。在语气上,可以是急升调,也可以是缓降调。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如:你来!小王,你走吧。

(1)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这种句子经常不用主语,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常用语气词。例如:不得抽烟酗酒!

(2)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也用降语调,但往往比较平缓。表示请求时,多用肯定句,常常用语气词“吧”或“啊”。表示劝阻时,多用否定句,常用“甭/不用/不要/别”等词语和语气词“了、啊”等。例如:您还是先回去吧。

4、感叹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强烈的情绪、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降语调。

(1)由叹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哎哟!我的妈呀!--表示痛楚

(2)由名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天哪!这如何得了!--表示恐惧

(3)口号或祝词式的感叹句:例如: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由“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和句尾语气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那该多好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名言名句生活情趣篇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对偶句修辞手法例句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对偶句:

1.东风恶,欢情薄。

2.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3.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4.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8.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0.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11.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12.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13.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14.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15.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16.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17.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字音字形知识点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字音字形知识点:辨析字音字形的五种有效方法

1.以音辨形

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例如"气慨"、"扑溯迷离",根据形近字与其读音的差别,只要一读,就会发现:慨读kǎi,概读gài,此处应为"概";溯读sù,朔读shuò,此处应为"朔"。

2.以形辨形

对于因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如"有志者事竞成"、"拌脚石"等词语,逐一锁定偏旁进行分析:"竞"应为"竟","终于"的意思;"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故应为"绊"。

3.以义辨形

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如"穿流不息"中的错别字,用逐一释义的方式看:成语"川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车、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

4.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如"兴高彩烈"、"察颜观色"等词语,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看出:"彩"与"兴"对应,当用表"神色"的"采";"颜"与"色"不相对,"色"是脸色,而不是颜色,因此"颜"应为"言",即语言。

5.来源推形

对于不了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世外桃园"这个错例,"世外桃源"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因此"源"不能误作"园"。

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再加上平时对无规律字的识记,相信大家一定能增强防范错别字的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之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实战演练

全文共 3610 字

+ 加入清单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答案】D

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准备”。B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把“能否”去掉。C项语意重复,“约有”与“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答案】A

A.正确;B.缺少宾语,应在“尤其是读经典名著”后加“的习惯”;C.“提高”与“范围”搭配不当,应删去“和范围”;D.语序颠倒,应改为“不但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而且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800万单左右。

B.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C.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D.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答案】C

A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去掉之一。B无主语;去掉“通过”或“让”。D“下降”不能用倍数。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答案】D

A项有误,应在“纷纷”的前边补充上“网友们”;B项有误,句式杂糅,应该删去“也参与其中”。C项有误,“了解、学习”与“环保意识”搭配不当;故选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答案】C

A词语搭配不当,“水平”不能“发扬”,把“发扬”改为“发挥”。B“防止”与“不”的使用,导致表达的意思相反,去掉“不”。C正确。D缺少主语,去掉“在……中”或“使”。据此,答案为C。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黄冈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已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答案】D

A项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倾听着……可能出现的困难”改成“倾听着……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生根、开花、结果。C项成分残缺,“致富”后面加上“的道路”。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全家人不懈努力,我们家去年的年收入有了大幅增加。B.李明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

C.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D.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答案】A

A项没有语病。B项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C项成分残缺,结尾加上“的需要”。D项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答案】D

A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B缺少主语。去掉“从”“中”介词短语不能做主语。C重复罗嗦,去掉“发生的原因”或“造成的”。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D.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的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答案】C

A项句式杂糅,去掉“是因为”或“的缘故”。B项搭配不当,句尾加上“意识”。D项搭配不当,“发现”改为“成果”。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答案】B

A关联词搭配不当;B正确;C缺少主语;D词语搭配不当,把“宣传”改为“展示”。据此,答案为B。

11.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B.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D.“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答案】C

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清热补血”之后加上“的功效”;B句式杂糅,可把“由…组成的”去掉,也可把“的主要构成部分”去掉;D语序不当,应该是“不仅要宣讲到位,而且要落实到位”。故选:C。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力就转向哪里。

C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D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答案】B

A“通过……让……”缺少主语。C语序不当。应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D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

1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B.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D.《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政府各类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答案】B

B项搭配不当,应该把“传统”改为“作用”。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B.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C.小勇说他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答案】A

B“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否定不当;C“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句式杂糅;D“干预、发现和制止”语序不当。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淮剧,原名江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盐城、淮安等地。

B.在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对我省保护长江生态作出专题部署。

C.霍金是科学界耀眼的明星,他创立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数百万人的眼球。

D.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答案】A

B缺主语,可把“在…上”去掉;C搭配不当,“激发”和“眼球”搭配不当,可把“激发”改为“吸引”;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把“能否”改为“能够”。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之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字音字形讲解

全文共 52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础夯实

第一单元

1.《社戏》

归省()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行辈()撺掇()

凫水() 橹()絮叨()怠慢()家眷()

蕴藻()纠葛()潺潺()漂渺()皎洁()

舒展()朦胧()偏僻()照例()欺侮()

宽慰()踊跃()屹立()撮()好歹()

嘱咐()礼数()惮()钳()桕树()

棹着()楫()

2.《回延安》

盏()登时()糜子()油馍()脑畔()

眼眶()

3.《安塞腰鼓》

瞳仁()恬静()亢奋()晦暗()束缚()

羁绊()闭塞()冗杂()严峻()震撼()

磅礴()辐射()渺远()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戛然而止()蓦然()

4.《灯笼》

争讼()领域()斡旋()幽悄()静穆()

思慕()怅惘()锵然()褪色()燎原()

熙熙然()暖融融()马前卒()人情世故()

霍骠姚()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

萌发()次第()翩然()连翘()孕育()

农谚()海棠()悬殊()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鸟臀目()骨骼()漂移()流逝()褶皱()

铱()携带()两栖()彗星()潮汐()

劫难()致密()陨石()追溯()天衣无缝()

7.《大雁归来》

雾霭()缄默()迁徙()赌注()沼泽()

瞄准()狩猎()盘旋()喧嚷()邀请()

凋零()枯燥()稀疏()弥漫()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雉鸡()半蹼鹬()()

8.《时间的脚印》

掸()踪迹()装置()烘烤()腐蚀()

沙砾()山麓()沟壑()龟裂()帷幕()

海枯石烂()猛犸象()

第四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

晓得()卑劣()无耻()毒手()污蔑()

屠杀()悲愤()锤击()恐怖()势力()

卑鄙()蛮横()赋予()挑拨离间()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瞭望()缅怀()探察()探讨()检讨()

彷徨()()激变()格物致知()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15.《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抉择()扶植()阻碍()趋势()干预()

堕落()膏药()狡辩()多多益善()

阳奉阴违()招摇撞骗()风口浪尖()强词夺理()

平易近人()不修边幅()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浩劫()指摘()襁褓()()萦绕()绚丽()

枷锁()拙劣()肤浅()目睹()奠定()

挚爱()分崩离析()暴风骤雨()担惊受怕()

行将就木()相辅相成()自圆其说()

第五单元

17.《壶口瀑布》

铸()告诫()推搡()霎时()驰骋()

漩涡()寒噤()迂回()汩汩()湿漉漉()

震耳欲聋()前呼后拥()怒不可遏()出轧()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黧黑()腈纶()棱角()骤然()虔诚()

恭顺()蠕动()凄凉()懈怠()敦实()

蜿蜒()消长()衰竭()漫溢()演绎()

安营扎寨()风云变幻()接踵而至()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19.《登勃朗峰》

雇()翌日()巉峻()拾级()穹顶()

逗留()缭绕()妩媚()浮躁()颠簸()

旷野()轻歌曼舞()瞬息万变()纷至沓来()

名副其实()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闸()砚()蘸()喧哗()奔流()矗立()

映照()苍劲()翡翠()眺望()擦拭()

硕大()喧腾()亭台楼阁()目眩神迷()

二、真题训练

1.(2017天津)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峰峦(luán)馈赠(guì)迫不及待(pò)

B.磐石(bān)哺育(bǔ)人声鼎沸(fèi)

C.潮汐(xī)肥硕(shuò)相得益彰(zhāng)

D.轻盈(yíng)娴熟(xián)随声附和(hé)

2.(2017哈尔滨)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庇护(bì)祷告(dǎo)招徕(lái)

B.挑衅(pàn)匀称(chèn)嘹亮(liáo)

C.蓦然(mò)嗤笑(cī)田圃(pǔ)

D.倒坍(tān)栖息(qī)酷肖(xiāo)

3.(2017兰州)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花圃(pǔ)棘手(là)迥乎不同(jiǒng)

B.稽首(qǐ)喑哑(yīn)吹毛求疵(cī)

C.慰藉(jì)枯涸(hé)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剽悍(piāo)锲而不舍(qì)

4.(2017广西四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朗润(rùn)祭祀(sì)心旷神怡(yí)

B.栅栏(zhà)妖娆(ráo)觥筹交错(gōng)

C.抖擞(shù)应和(hé)无人问津(jīn)

D.案牍(dú)差使(chāi)一碧万顷(qǐng)

5.(2017成都)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收敛(liǎn)重荷(hè)豁然贯通(huò)

B.琐屑(xuè)媲美(pì)锲而不舍(qiè)

C.簇新(cù)倔强(jiàng)长吁短叹(xū)

D.绮丽(qǐ)卓越(zhuó)心会神凝(níng)

6.(2017淄博)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绮丽(qǐ)啜泣(chuò)猝不及防(cù)

B.风靡(mǐ)挫折(cuò)周道如砥(dǐ)

C.锃亮(zèng)襁褓(qiǎng)果实累累(léi)

D.骊歌(lì)字帖(tiè)惩恶扬善(chěng)

7.(2017柳州)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静谧(mì)贮藏(chǔ)自力更生(gèng)

B.澎湃(pài)腼腆(tiǎn)生意盎然(àng)

C.和煦(xù)怠慢(dài)销声匿迹(nì)

D.档案(dàng)诧异(chà)惟妙惟肖(xiào)

8.(2017贵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栈桥(jiàn)zhàn襁褓(qiáng)蹑手蹑脚(liè)

B.荇藻(xìn)陨落(yǔn)成吉思汗(hàn)

C.馈赠(gùi)恣睢(zhì)辙乱旗靡(fēi)

D.缟素(gǎo)扶掖(yè)周道如砥(dǐ)

9.(2017郴州)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贮蓄(zhù)黄晕(yùn)阻遏(è)绯红(fēi)

B.迸溅(bèng)殷红(yīn)恣睢(zì)蓬蒿(hāo)

C.潺潺(chán)吞噬(shì)阔绰(chuò)苋菜(xiàn)

D.镂空(lòu)胚胎(pēi)黝黑(yǒu)譬喻(pì)

10.(2017重庆B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揩油(ká)牵绊(pàn)鬓角(bìn)跋山涉水(bá)

B.撇嘴(piě)谬赞(miù)肖像(xiào)山风乍起(zhà)

C.眼眶(kuàng)尴尬(gá)胆怯(què)停滞不前(zhì)

D.茁壮(zhuó)发酵(xiào)怔住(zhèng)啰啰嗦嗦(luó)

11.(2017黄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寒噤(jìn)箱箧(qiè)藩篱(pān)惟妙惟肖(xiào)

B.诘责(jié)锃亮(zèng)稽首(qǐ)颔首低眉(hàn)

C.妖娆(ráo)佝偻(lóu)恣睢(zī)拈轻怕重(niān)

D.阔绰(chuò)荫庇(yìn)恻隐(chè)吹毛求疵(cī)

12.(2017陕西)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粗拙(zhuō)偏袒(tǎn)侥幸(jiǎo)茅塞顿开(sè)

B.雷霆(tíng)挣扎(zhèng)禁锢(jìn)百废待兴(xīng)

C.步履(lǔ)迸溅(bèng)疮痍(cāng)潜滋暗长(qián)

D.喷薄(bó)哺育(pǔ)璀璨(càn)咬文嚼字(jué)

13.(2017云南)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喑哑(yīn)提防(tí)泥泞(nìng)锐不可当(dāng)

B.解剖(pāo)喧嚣(xiāo)黝黑(yōu)戛然而止(jiá)

C.哺育(bǔ)绮丽(qǐ)堕落(zhuì)诲人不倦(huì)

D.畸形(jī)迸溅(bèng)鸟瞰(kàn)曲高和寡(hè)

14.(2017济南)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气氛(fēn)感慨(kǎi)吮吸(yǔn)春风拂面(fú)

B.发酵(jiào)缄默(jiān)鸟瞰(kàn)恪尽职守(kè)

C.窈窕(yǎo)弦歌(xián)摇曳(yè)随声附和(hé)

D.踌躇(chóu)造诣(zhǐ)苗圃(pǔ)脍炙人口(kuài)

15.(2017兵团)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襁褓(qiáng)褶皱(zhě)彷徨(fáng)吹毛求疵(cī)

B.亵渎(xiè)伧俗(cāng)嗤笑(chī)孜孜不倦(cī)

C.拮据(jù)嗔怒(chēn)谮害(zèng)苦心孤诣(yì)

D.恣睢(zì)牡蛎(dù)犁铧(huá)中流砥柱(dì)

16.(2017曲靖)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贮蓄(zhù)骸骨(hái)和煦(xù)求神拜佛(fú)

B.攫取(jué)抽噎(yē)晦暗(hùi)鳞次栉比(zhì)

C.锃亮(cèng)啜泣(chuò)气氛(fēn)即物起兴(xīng)

D.藩篱(fān)花梗(gěng)譬喻(pì)歇斯底里(xiē)

17.(2017南充)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菜畦(qí)蜷曲(quán)归省(shěng)浑身解数(xiè)

B.悲怆(chuàng)蹒跚(pán)汲取(xī)众目睽睽(kuí)

C.慰藉(jí)啜泣(chuò)伫立(zhù)断壁残垣(yuán)

D.感慨(kǎi)诓骗(kuāng)挑衅(xìn)恪尽职守(kè)

18.(2017衡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镌刻(juān)恣睢(suī)洗濯(zhuó)妇孺皆知(rú)

B.蓦地(mù)挑剔(tī)匀称(chèng)义愤填膺(yīng)

C.狡黠(jié)惬意(qiè)剽悍(biāo)好高骛远(wù)

D.胆怯(qiè)抽噎(yè)熟稔(niǎn)一丘之貉(hé)

19.(2017大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立(zhù)镌刻(juàn)胼胝(dǐ)豁然开朗(huò)

B.伛偻(lǚ)竣工(jùn)邂逅(hòu)半身不遂(suí)

C.裨益(bì)女红(hóng)庇护(pì)揠苗助长(yà)

D.篛蓬(ruò)连翘(qiáo)剔透(tì)五行缺土(háng)

20.(2017包头)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澎湃(pài)蝼蚁(yǐ)间或(jiān)引弦而战(xián)

B.惬意(qiè)矫正(jiǎo)牟取(mú)参差不齐(cēn)

C.虔信(qián)迸射(bèng)档案(dàng)浩瀚无垠(yín)

D.藩篱(fān)挫折(cuō)窈窕(yǎo)素湍绿潭(tuān)

21.(2017乌鲁木齐)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晕车(yùn)栈桥(zhàn)惟妙惟肖(xiào)大模大样(mó)

B.炽热(chì)刹那(shà)锲而不舍(qiè)不着边际(zhuó)

C.胆怯(què)应和(yìng)混为一谈(hùn)吹毛求疵(cī)

D.针灸(jiǔ)租赁(lìn)锐不可当(dāng)一气呵成(hē)

22.(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3.(2017临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羁绊/滑稽jī撤销/合辙押韵chè/zhé拮据/据理力争jū/jù

B.睥睨/庇护繁衍/气息奄奄涂抹/转弯抹角

C.勾当/污垢嘹亮/穷愁潦倒酬和/随声附和

D.告罄/芳馨取缔/根深蒂固咀嚼/味同嚼蜡

24.((2017重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重庆三面濒水(bīn),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

B.新苗破土,绿牙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

C.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听(líng)语言的声音。

D.这课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地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

三、能力提升

给下列画框的字注音:

第一单元

1.《社戏》

归省()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行辈()撺掇()()

凫水() 橹()撮()桕树()棹着()

楫()

2.《回延安》

糜子()

3.《安塞腰鼓》

亢奋()晦暗()羁绊()戛然而止()蓦然()

4.《灯笼》

斡旋()幽悄()霍骠姚()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

翩然()连翘()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鸟臀目()褶皱()铱()

7.《大雁归来》

缄默()雉鸡()半蹼鹬()()

8.《时间的脚印》

龟裂()猛犸象()

第四单元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襁褓()

第五单元

17.《壶口瀑布》

寒噤()汩汩()怒不可遏()出轧()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黧黑()腈纶()

19.《登勃朗峰》

翌日()拾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3.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春秋繁露》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6.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三毛《送你一匹马》

7.上学的机会是受人控制的,但读书与实践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课堂,在这个学校中学习的权力只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是任何人都剥夺不了的。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这比任何名牌大学的校徽重要得多!——北岛《城门开》

8.背生字,做习题,一天不得间断,因为学习语言,不进则退。——杨绛《杂忆与杂写》

9.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忆读书》

10.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11.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12.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3.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14.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15.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6.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的心灵对话。——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7.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梭罗《瓦尔登湖》

18.你不是不擅长学习,只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而已。——东野圭吾《梦幻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虽有嘉肴》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⑦是故

①虽:虽然。②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③其:代“食”的对象。④旨:味美。⑤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⑥善:益处,好处。⑦是故: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故曰:

①困:困惑。②自反:自我反思。③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①教学相长也。《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

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②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③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2.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课文分析

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

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

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

8.“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尽管有最好的学问,不学,就不知道它好。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学习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别人之后才知道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

(4)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