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涧辛庄遗址在哪里20篇

马坝人遗址包含石峡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3公里处的狮子岩,是两座石灰岩孤峰,远看像伏地的狮子,现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普及性和娱乐性的旅游区。

浏览

1354

文章

1000

篇1:斗蓬冲战斗遗址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斗蓬冲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斗蓬冲战斗遗址

斗蓬冲座落在长顺县睦化乡北境,距县城30多公里,地处东经106°25′15〃,北纬25°51′,海拔1100米。地处鼓扬、睦化两乡交界。置于群峦迭峰之中,山上林木幽深,中间低凹,型始倒置锅底,整个地形为300余米长的山沟,南北环山,东西走向,南面山有一条险峻的山凹口。进出仅有三个山垭口能通行。

1950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军区下达了合围长(顺)紫(云)惠(水)的剿匪命令,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八团、一四0团、一五一团、十七军随校、十六军侦察营、贵阳军分区部分部队等三个整团及五个营的兵力,还有2000多农民自卫队员配合。

斗蓬冲战斗却只有78名武工队员,总计歼匪337名(以曹绍华为首),缴获轻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冲锋枪1支,七九步枪168支,短枪8支,各种子弹9000多发,人民解放军牺牲副班长以下6人,伤班长以下12人,共伤亡18人。肖国宝烈士由于功绩突出,被省军区授予“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斗蓬冲战斗创迨了人民解放军剿匪以来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是一次干净利落的漂亮仗。

在遗址上,留给我们的是历史的回音和葱葱郁郁的翠竹,依旧诉说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事。

1992年4月29日长顺县人民政府以长政办(1992)12号文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国飞虎队遗址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飞虎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桂林市临桂县的中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项目——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前已经开园。据介绍,遗址公园由中美双方共同建设。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设抗战纪念馆,抗战英雄纪念碑以及营房、指挥所等;二期建设高科技航空航天体验区、直升机空中旅游项目;三期建设包括星级酒店在内的旅游配套设施。虎队遗址公园建成后有望成为有文化、有档次、有影响、有效益的精品景区,实现临桂旅游业的新突破,也为增进中美友谊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临桂人们新添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刘家营遗址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刘家营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营遗址

位于本县四合乡刘家营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北临越河、南靠山麓,东西长约五华里,南北宽约二华里,西面文化层表露。采集有板瓦、筒瓦以及大形陶瓮残片等,中部几处取过土的断层里,能看到瓦砾和陶片。

陶器以灰陶为主,绝大部分饰以绳纹。器物有云纹瓦当、板瓦、瓦井圈、砖井圈、罐、盆、瓮、鬲等。

铜器多是炊器和容器,有双鱼纹釜、钫、箭镞、铁釜等。该遗址属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城镇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仁活洞铅锌矿遗址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仁活洞铅锌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距中心城东南28公里,位于观音山镇人和洞村。原称倮木底铅厂,后称人和洞,现属杉树林铅锌矿采矿区域。

遗址面积300余亩,大小60余个矿洞,分布于人和洞和银矿包两座山上。人和洞在一峭壁下,洞口坐西北向东南,宽1.5米,高约2米,深数百米。少数矿井保存较完整,巷道纵横交错,深邃难测。

开办时间为清乾隆十年(1745),《清实录·贵州资料辑要》载:“乾隆十年八二十七日户部议准贵州总督兼巡抚张广泗疏称:黔省每年办运京局及川黔两省锌斤,为数甚多。各处铅厂开采日久,出铅不敷。查大定府属之倮木底产有铅矿,现已试采,请照莲花厂之例,每铅百斤抽税二十斤。即令水城通判总理厂务……”停办时间应为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1756)。据《清实录》载:“乾隆十六年四月初七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爱必达疏称:‘黔省水城通判所属倮木底铅厂已空,应封闭。请于茨冲地方就近煎烧,照例抽收,每百斤以一两五钱变价解库,从之”。然未彻底封停,又据《高宗实录》卷667记载:“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定长疏称:‘水城厅茨冲地方,白铅厂开采年久,洞老山空,应如所请封闭’。从之。”

从上记载,采矿共开办11年,所采铅锌矿,主要运往福集厂烧炼。此矿遗址于矿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6月3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龙龟山寺遗址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龙龟山寺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龟山寺遗址位于叙永县大石乡互助村三社龙龟山,北距龙龟河150米。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现存放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三年的大石乡龙龟山寺的被埋于庙基及周围的二百尊石刻造像。遗址正前方石梯下有一牌坊,上刻文字记载建庙过程。现在这批石刻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村社陆续挖掘出土,目前已达200尊。这部分石刻人物造像造形特别,形象生动,反映我国民俗文化方面内容。体量3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其中50件赴成都参加建国五十周年考古成就展,并赴国外展出,现在存放于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内。2006年始管委会主持在庙基旧址重建“十二殿”,2008年8月新塑道家泥像1尊,佛家泥像9尊。2001年公布为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批石刻造像形象丰富,品位很高,是反映民俗文化内容的生动教材。我局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到叙永县对龙龟山寺遗址进行了现场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保存情况很好。

保护范围:遗址占地范围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墩坪遗址及墓群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墩坪遗址及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墩坪遗址及墓群位于定西市漳县三岔镇三岔村,由齐家文化遗址和战国至汉代墓群2部分组成,分布面积5.25万平方米。2014—201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勘探和发掘,发现古墓葬152座,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组)。该遗址历史时代跨度长,内涵丰富,保存较好,是一处多时代、多文化内涵的重要遗址,对研究齐家文化及战国秦汉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5年被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遗址及墓群所在台地边缘,南至遗址及墓群所在台地边缘,西至遗址及墓群所在台地边缘,北至大山山麓。

三岔村:三岔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庄坪遗址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新庄坪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新庄坪遗址位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银川乡新庄坪村银川河沿岸一级台地上,面积45万平方米。属齐家文化,杂有少量马家窑文化遗存。

1929年发现。1989年,甘肃省博物馆做过调查。遗址由聚落址、窑址和墓葬组成。遗址断崖上文化堆积丰富,厚约3~4米,内夹杂着陶片、人骨、石块等。出土陶器以素陶为主,彩陶稀少,陶质精细,器形繁多,主要有双耳罐、三耳罐、大口罐、大口瓶、三足鬲,还有形象的鸟形壶、羊形罐等。在后沟发现墓葬区,出土过玉器和石器,主要有玉铲、玉刀、玉璧、玉环和石璧等。

新庄坪遗址分布面积大,出土文物精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一处比较典型且保存较好的齐家文化遗址,为研究甘青地区齐家文化的分布、类型、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芦沟造纸作坊遗址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芦沟造纸作坊遗址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芦沟造纸作坊遗址位于邛崃市平乐镇,年代为明代至民国。

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是芦沟造纸作坊遗址外延20米;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8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平乐镇:平乐镇是邛崃县三个老建制镇之一(其余两个是火井和固驿),集镇的形成期现尚无文字记载。隋朝建立后,场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邛州为临邛郡,先后辖十县,第一次在文字上提到火并县辖区内有个平乐坝(按,坝字古义为村民聚居之处)。这是文字记载最早的平乐二字。初年,邛州临邛挪辖七县一监,平乐属火井县辖区、改名为平乐镇,并在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将火井县的治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将台遗址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将台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将台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清水村北12千米处的戈壁中。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4米,分布面积约40平方米。地面有并列的陶窑址2座,20世纪80年代调查时窑址清晰可见,呈马蹄状,近些年由于日趋严重的沙漠化的影响,窑址基本已被埋入沙下。裸露于地面的已经基本看不清其结构形状。只见散落于地面的陶片、残砖、釉渣。该窑址处于墓群内,据考证是为修建将台墓群而修筑的陶窑,初步判断为魏晋时期所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西山坪遗址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西山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坪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太京乡葛家新庄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型居住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暴露有灰层、灰坑、墓葬和白灰面居址。1986--1987年发掘,下层为西山坪一期,上层为西山坪二期。一期石器为砾石打制,有尖状器、斧形器、铲、砍砸器、石坠等;骨器有针、锥、凿、锯;陶器多为夹砂红、灰褐陶,手制,饰交错绳纹,彩陶纹样有红彩宽带纹,器形有圜底和三足钵、圈足碗、平底筒形罐、三足罐、小口鼓腹罐。二期石器多为磨制,有凿、研磨器等,陶器有夹砂红、灰褐陶,饰绳纹、乳钉纹、附加堆纹、戳印纹,器形有平底钵、三足筒形罐、三足鼓腹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与大地湾一期、老官台文化的关系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果邦安家营盘遗址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果邦安家营盘遗址为大方县文物保护单位。

果邦安家营盘遗址位于瓢井镇果邦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明代古遗址。

瓢井镇:无在大方县北部。面积138平方公里。人口2.84万,其中苗、彝、仡佬等民族占12.6%。辖1居委会、26村委会。1932年置井东、井西、井南、井北4镇。1942年置瓢井镇。1953年改设瓢井、中洞、路布、果邦、居乐、干河乡。1958年分别建立公社,随即并建瓢井公社。1962年析建瓢井、居乐、果邦、中洞、路布5公社。1984年改置瓢井镇及居乐、果邦、中洞、路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安阜城遗址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阜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城址分新、旧两城。旧城略呈矩形,南北长约166米,东西宽约122米。四周城墙大半犹存,黄土夯筑,高一般约5米。南墙中段辟城门,宽约4.5米,高4米。北墙中段残存马面一座。东墙因紧邻民居,破坏较严重。城内文化堆积层厚约0.60米。并有现代伊斯兰墓群。

新城遗址在旧城遗址东约1公里,城中现代民居鳞次栉比,巷道纵横,古城已破坏殆尽。据《清史稿?地理志》载,城周二里二、高一丈七尺三寸、城楼四座,雉牌五百八十个,有四座城门:东曰登青、西曰永丰、南曰辑和、北曰保康。

关于新旧安阜城,-明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准部平始建安阜城于精河,设典史”,安阜取“永保康宁”之意。乾隆四十八年(1783),又于“安阜城东二里建新城,仍旧名。”

安阜新旧城沿袭两个多世纪,因战乱,居民逐渐外迁,此城遂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旬邑石窟遗址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旬邑石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陕西旬邑为古豳之所在地,周人曾在此开疆立国,今人考证《诗经》所载之水名地名至今犹存,而秦汉这儿又封邑置县。在陕西省旬邑县北部约十余公里的城关镇地域,沿三水河岸的悬崖峭壁上凿有不少做工精细的洞窟。其不但数量繁多,且排列规整,层次分明,远远望去,恰似镶嵌在绝壁上的一座座楼房。古人为避祸乱,常躲于此,遂相继穿凿,先小后大,先下后上。洞窟多达300余孔,历经千年,丰彩依旧。赵家洞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在陕西省旬邑县北部约十余公里的城关镇地域,沿三水河岸的悬崖峭壁上凿有不少做工精细的洞窟。其不但数量繁多,且排列规整,层次分明,远远望去,恰似镶嵌在绝壁上的一座座楼房。古人为避祸乱,常躲于此,遂相继穿凿,先小后大,先下后上。洞窟多达300余孔,历经千年,丰彩依旧。

据《三水县志》载:“绵亘数里,栈道连云,石梯落霞,网户万启”。清人周崇雅曾游此地吟诗《洞千正阁》,诗云“岭楼依壁下无地,云阁飞空上有天”,极赞其宏伟奇特。民国初年,清末翰林萧莜梅返乡曾隐居此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马家河石窟、赵家洞和官家洞石窟群。马家河石窟寺赵家洞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山龙山于图城遗址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龙山于图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该古城遗址距县城15公里,在今大仓镇甸中村公所团山村西面的山龙山于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前临阳瓜江(今大西河),后依大黑山,可望蒙舍川(今巍山坝子)全境,山环水抱,地势险要。根据从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南诏始祖细奴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建都于此,在山龙山于图城上筑城以居,因都城是筑在山龙山于图山上,所以都城名为山龙山于图城。现今山龙山于图城的建筑物已不复存在,但在遗址上还存留着大量的碎瓦砾,其中以瓦当、滴水、砖、瓦为多,还有石柱础。碎瓦当上还有近似汉字的文字和符号。

大仓镇:大仓镇地处巍山坝子北部,位于东经100°11′~100°15′、北纬25°26′~25°27′之间。东与大理市凤仪镇和弥渡县红岩乡接壤,南与庙街镇相连,西与马鞍山乡毗邻,北与永建镇相接。镇人民政府驻地大仓村委会上厂街,南距县城22千米,北距州府大理市28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750米。1954年与永建镇合并成立永建回族自治县,为县政府所在地。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万山汞矿遗址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万山汞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

万山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在唐代时即以“光明丹砂”为皇室贡品。遗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洞子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公里,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矿洞内留存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独特的采矿、选矿及冶炼等系列传统生产工艺。

相传秦、汉时就开始有人在万山采矿。唐、宋时万山已盛产朱砂、-。万山朱砂历史上以比重大,色泽鲜红,半透明亮,宝石光泽为特点著称,在唐垂拱二年(686年)时,即以光明丹砂为贡品。万山汞矿储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亚洲之冠,列世界前茅,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矿洞内留下了采矿工人数千年来开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等遗迹遗物,以及在采矿、选矿和冶炼中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独特的工艺技术,是我国汞矿史的缩影。明初,由于手锤和铁条的大量出现,手锤采挖很快取代了原来的烧爆火窿且在万山普遍推广。清光绪中叶,英法-公司在万山的出现,采用了机器凿孔、0爆破的作业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民国时期曾以手摇钻机探矿。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实现了采掘、装运的机械化。选矿也经历了从手选到机选的发展过程。始于万山汞矿的机选,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成为国内汞矿业中最有代表性的先进工艺。冶炼业也同样经历了土法炼汞和新法炼汞的转变,体现了我国汞矿业科学技术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侵入万山,他们开设英法-公司,并使用先进的机器,雇用童工,强买、强租、抢夺万山汞矿,从1898年至1908年短短十年中,英法帝国主义竟掠夺走-700多吨。外国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工人们的强烈-,英法-公司故意挑起工人械斗,致使上万人死亡,黑硐子的“万人坑”就是埋藏这些死亡工人的地方。今天,万山汞矿遗址成为我们进行国史教育和万山汞矿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万山汞矿遗址,作为中国汞矿开采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2006年05月25日,万山汞矿遗址作为唐至清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位置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镇土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热瓦克佛寺遗址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 游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和田洛浦县玉龙喀什镇40公里的库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围沙丘茫茫无边人迹罕至。热瓦克,维吾尔语意为亭台楼阁,因佛塔中土塔耸立,故名热瓦克,又译洛瓦克、姚瓦克、拉瓦克。介 绍 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两个门形缺口,院墙每边长45米。东墙外有一小庙,部分墙壁残存,内壁涂石膏,庙东墙内壁有穹形壁龛,壁上满刻逐层缩小的穹形纹路,线条规整流利,据说曾有立佛在内,此庙现毁坏殆尽。

四面院内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残迹,以西、东墙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则毁坏不存。佛高约3米,每隔0.6米即有一尊。在未风化的墙壁上均有壁画,供养人像,此丘云气纹和图案插于佛佝之间,色彩单调,以褚色为主,泥塑佛像有明显的健陀罗风格。

院中为佛塔。塔系土坯砌筑,多处被人挖坏。塔基基本为正方形,高约6~7米,塔身为复钵式,残高为3米,为典型的印度复钵式佛塔。寺院内外散布着红、黑钯和少量彩轴陶片,还有散乱于地表的人骨、泥塑佛像残体和剪轮五珠铜钱,附近有屋宇建筑的痕迹。

关于热瓦克的历史沿革和兴废年代,史无记载。学者据出土文物和佛像,壁画风格,以及以塔为主体的建筑格局推断为南北朝及唐代所建。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和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骆驼遗址及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骆驼城位于高台县城西20公里处。始建于东晋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是后凉建康郡太守段业另立年号建立的北凉国国都。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骆驼城不但是北凉初建时的国都,而且是汉代乐涫县、唐代建康军的故址。

骆驼城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城。城墙基厚6米,残高7米。除东北角外,其它三角都筑有长方形角墩,前部城垣东、西、南三面各开一门并筑有瓮城,内城南垣正中辟门并筑瓮城与外城相通。全城布局合理,是遗存较完整的汉唐故城。

明代诗人沈青崖过高台留诗道“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两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泥穿曲巷,白鸥冲雨过横塘。当年画舸中流处,谈笑行兵寄羽觞”。这首诗道出了当年故城周围人丁兴旺,水清树茂,阡陌纵横的田野风光秀色。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乡永胜村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陈家坝遗址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陈家坝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陈家坝遗址

位于本县流水镇东南一华里,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南接山坡,北临汉江,面积约4万平方米,与陈家坝自然村相连。地形缓平,地表是耕地,文化层被洪积黄土覆盖,群众农作,常出土铜、陶类文物,靠汉江一侧,受洪水冲刷,露出秦汉时砖瓦或其残片。遗址属火石岩水库淹没区,1985年上半年该库区考古队进行发掘,出土有铜钫、蒜头壶、绳纹陶罐、釉陶灶和石斧、石刀等。该遗址是新石器至秦汉时期的村落遽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火烧沟遗址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火烧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烧沟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因火烧沟文化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

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最为突出的当推大量的陶器,它们大多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其中不少属于珍品,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鱼型陶埙、鹰嘴壶、三狗方鼎等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的20多只陶埙是远古时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是国内已经出土的古代乐器中年代较为久远的古乐器之一,极富特色;鹰嘴壶、三狗方鼎等造型优美,制作细腻,形象逼真,表现了远古时期的火烧沟人高超的智慧和审美能力。火烧沟出土的陶罐有98种,质地繁多,图案花纹各异,极具艺术性,富有观赏价值。

古墓中的随葬品有狗、猪、牛、马、羊等,其中羊骨多而普遍。墓葬中的男女都佩带着金银首饰、松绿石珠、玛瑙珠等,证明当时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很发达了。墓葬中男女的装束、发饰、发具等,都表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联想其发达的畜牧业,这里很可能是古代羌族部落的生活遗迹。

1981年9月,火烧沟文化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州坝遗址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关州坝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关州坝遗址

关州坝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四坪村东南约700米的关州坝,战国秦汉时代。遗址处在岚河东岸一级阶地上,地势较为平缓,呈不规则形分布,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层埋藏较深,暴露不明显,从遗址区边缘土坎中可见文化层堆积距地表深约1米,文化层厚约0.4米,包含较多的碳屑、烧土块、夹砂陶片、打制石器等物;遗址区村民房屋夯墙中有夹砂红陶片、夹砂褐黑陶片和红烧土;在中部及东南地表可见大量汉砖,子母口、扇形卷顶砖,大面饰绳纹,侧面饰花卉和菱形几何纹;遗址区散见较多的绳纹板瓦、筒瓦残片。该遗址局部因村民早年建房取土,略有破坏,大部保存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