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在哪里精品20篇

浏览

6247

文章

22

篇1:秘密农会旧址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秘密农会旧址为宁化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

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闽西特委,对敌斗争工作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根据省委指示,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

徐赤生回曹坊后,利用亲友、同学关系,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很快发展了曹延勋、曹正刚、曹国昂、曹盛仁、曹罗保等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为首批农会会员,并以禁,-戒烟为名,于4月下旬在上曹曹氏宗祠办起了同福社,实为秘密农会,成为宁化第一个秘密农会。农会成立后,在觉悟农民中不断发展农会会员三四十人。农会计划于6月在曹坊发动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因暴-动-计划泄密受挫。曹坊秘密农会的成立,为翌年夏举行曹坊农民武装暴-动-做好了组织准备。

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宗祠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735平方米,清代所建客家古建筑,为一进式砖木混合结构,整体建筑保存较好。

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宗祠于2001年12月被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宁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位于潭西镇潭东村,是陆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潭涌七乡点是指下芦、竹芦、新香、西门、月山、后山、陇尾围七个自然村,当时把自然村称为乡,故名。

彭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他早年留学日本,接受先进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返乡后领导海陆丰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用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使海陆丰成为中国农村最早成立苏维埃政权的十三个革命根据地之一。1923年6月,彭湃、林甦、余创之等到陆丰下芦等七乡开展农会运动,11月潭涌七乡点农会在下芦成立。该农会是陆丰农村第一个农会,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农民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彭湃同志多次亲临该农会指挥农-动。

潭涌七乡点农会轰轰烈烈的反对-军阀、土豪劣绅、地主阶级的革命斗争,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与全国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周恩来同志根据当时的农会运动在作形势报告时指出:“海陆丰百万农民的反抗运动……引起了地主的恐慌,农民是一支庞大的力量,中国农民是唯一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加入革命战线的。”周恩来同志当时在广东从事革命活动,也到过海陆丰,深刻了解海陆丰农-动的情况。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指挥国民革命东征军,驱除-的军阀武装势力。潭涌七乡点农会武装积极响应,全力配合。同时农会更加发展,9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并发展壮大武装组织。选举林佛助、林亚倾、林景炉、林亚赞等任农会会长,统一成立农民自卫军,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政治口号,世代受地主-势力压迫和剥削的农民扬眉吐气。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大屠杀,革命形势危急。中共陆丰县委根据上级的指示,派林铁火等同七乡以农会为核心,发动人民群众用革命武装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建立了农军中队。在中共陆丰县委领导下,林阮、林玉琴副队长带领农军中队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保卫革命政权。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势力实行了“三光”政策,潭涌七乡点农会遭到-势力的疯狂报复。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的流血牺牲,有的离乡背井远走他乡。他们的房屋被烧毁,财物被抢劫一空。--笼罩着七乡村,斗争非常残酷,革命转入了低潮,农会也由此转入地下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潭涌七乡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农会进行了恢复建设。1947年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七乡人民缴地主-支,征收地主粮食,支持人民解放军在前线打仗,直至全国解放。

潭涌七乡点人民自1923年开始,至1949年全国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二十余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点燃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民翻身作主的星星之火,最后和全国人民一道,以星火燎原之势,取得了全国无产阶级政权的胜利。潭涌七乡点农会的斗争历史,是我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国民党-势力,以及外来侵略势力而进行革命斗争的缩影。

农会旧址保存下来的有农会会员用过的镰刀、会旗等珍贵革命文物;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题词和彭湃、七乡点革命烈士的遗像;1989年、1992年外国留学生到该会址参观时的留念签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封川二区新南乡农会旧址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封川二区新南乡农会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二区新南乡农会旧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新村泰新桥桥头屋,又称泰新桥桥亭。1927年3月,封川二区新南乡农会成立,主要领导人黎亚梓、聂奕元。二区新南乡农会旧址是封开县大革命时期开展轰轰烈烈农-动的见证,对于了解二区新南乡农会的历史以及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平凤镇:平凤镇位于封开县西南部,距封开县城28公里。东临西江与长岗镇隔江相望,南与郁南县毗邻,西与广西苍梧县交界,北与江川镇接壤,是“两广”客货运集散地之一,是封开县大革命时期唯一的老区镇。全镇总面积10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万亩,水田1.5万亩;山林面积10.8万亩,其中25坡度以下的山坡旱地共约5.9万亩;辖新宁社区居委会和平岗、广峰、红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碧溪乡农会旧址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碧溪乡农会旧址圆应庵位于梅列区陈大镇碧溪村村头。

1934年1月,彭德怀、滕代远、杨尚昆等率领红军东方军攻打沙县期间,红3军团司令部设在沙县富口荷山,并在富口、盖竹、山肴、碧溪、渔溪、长溪、砂蕉一带活动,红军工作队帮助梅列区碧溪乡建立农会,发动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采摘大量草药救治红军伤员,为红军解放沙县作出了贡献。

碧溪乡农会旧址原为碧溪村圆应庵。建于清末,坐西朝东,属依山而建的围笼式建筑,占地面积为420平方米。庵内由主堂屋、天井、戏台组成。平面呈正方形,正面有一大门和两个小门,通面阔18米,通进深20米。庵前有一古官道过地美通往明溪苏区。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碧溪村:碧溪村位于明溪、沙县、三明的交界处,距三明市区21公里,是梅列区唯一的革命老区村, 2012年被评为三明市首批红军村。辖村头、村尾、神坑、池下四个自然村,全村415户,1529人,党员52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58户,263人,聚居在池下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积27940亩,其中山林面积26000亩,耕地面积1940亩。 碧溪村集体收入以林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陆丰县总农会旧址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陆丰县总农会旧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民国 陆丰 陆丰县总农会旧址位于陆丰市东海镇六驿村林氏宗祠(俗称林厝祠)。建于民国初年。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抬梁式梁架结构,硬山顶建筑,建筑面积328平方米。

1923年4月,彭湃到陆丰筹备总农会,住在六驿村林氏宗祠,在农运积极分子郑重、张威等支持下,很快便组成了陆丰县总农会筹备委员会。继而深入城内的马街头、仙桥头和附城农村向农民宣讲革命真理,很快获得了农民的了解和信任。7000多户农民自觉加入农会,会员达3.5万人。6月23日,召开了陆丰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陆丰县总农会,选举彭湃为总农会会长,郑重(郑镜堂)为副会长,会址设在林氏宗祠。彭湃还亲自为大会设计总农会会旗和制订农会纲领,明确提出“经济的斗争与政治的斗争并举”,准备“夺取政权”的方针。

建国后,曾多次修葺,现保存完好。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旧址建于民国,座北向南,建筑面积15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

1923年1月,苏区山子背人张子玉受彭湃指派,带着2000份农会证返回苏区,3月成立了炮子乡农会,张子玉为会长,钟乐善、黄培先为副会长,隶属海丰总农会领导,从此点燃了紫金农-动的火种。7月,紫金各乡农民代表在炮子--,成立紫金县总农会和龙窝区农会。大会选举钟一强为紫金县总农会会长,钟乐善为副总农会长,叶铁魂为秘书。张子玉担任龙窝区农会会长,叶光为副农会长。大革命失败后农会被迫解散。

2009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炮子村:炮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开建县平滩乡农会旧址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开建县平滩乡农会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26年10月,开建县平滩乡农会成立,主要领导人是梁时昉。农会成立后,团结广大群众,发挥农会的作用,领导全乡农民开展“二五减租”,减租减息等斗争,为农民争取应有的权利,维护了当地农民的利益。农会为了保护农会、会员的利益,迅速地组织起武装力量,把民团的人员和武装直接转过来,组建新的农民自卫队。农民自卫队巡逻放哨,担负起防匪防盗,保卫家园的任务。平滩乡农会旧址是开建县大革命时期开展农-动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沈荡旧农会旧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沈荡旧农会旧址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沈荡旧农会旧址位于沈荡集镇贲湖东路金家弄1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0年6月11日,沈荡旧农会旧址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沈荡镇:江南古镇——沈荡镇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浙江省海盐县境内,紧挨国际大都市上海,省级风景区“南北湖”、天下奇观“海宁潮”近在咫尺。建镇史溯及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现为海盐县西北部经济重镇、政治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61.8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其中镇区面积3.02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 沈荡镇人文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紫金县总农会旧址、学生会旧址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紫金县农会旧址学生会旧址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紫金县总农会旧址、学生会旧址位于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东栅街叶氏宗祠内。

1923年7月,紫金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炮子(苏区)召开,成立县总农会。1925年4月,第一次东征胜利,紫金县总农会迁此办公。五四运动前后,以刘尔崧为代表的一批紫金青年学生在广州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回紫金县城在叶氏宗祠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开展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紫金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叶氏宗祠始建于明末,坐西北向东南。2003年按原布局重修,三间三进,面阔8.8米,进深24.1米,占地212平方米,檩条山墙结构,硬山顶,黄色琉璃瓦,外墙贴瓷砖。头面二圆石檐柱刻对联一副,上置横梁、雀替,均雕有吉祥图案,大门内置木质屏风,后进置祖宗神龛。

1987年6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社区:永安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位于花都区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俗称显承堂)内。

1923年,中共广东区委派彭湃、阮啸仙等到花县指导农民运动。1924年10月19日,花县农民协会在王氏大宗祠成立,并在此召开了花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选出王福三为大会执行委员会副执行委员长(正执行委员长暂缺)兼第二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大会通过了实行“二五”减租和组织农民自卫军两项决定,并制定了会员须知和农会章程。1925年,因地方民团围攻,花县农民协会迁到九湖乡(今属三凤村)鱼笱庄迅峰书舍,与九湖乡农民协会一起办公。

2002年,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天和路现状路北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

花东镇:花东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东部,西连花山镇,东、北与从化市接壤,南临白云区。辖区面积208.44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1.6万多人,是全区行政区域最大的镇。下辖45个村民委员会和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15000多人,镇内设有华侨农场,安置从印尼、越南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约5000人。 200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3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封川二区范村乡农会旧址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封川二区范村乡农会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二区范村乡农会旧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范村村委范村自然村的陈家祠。1926年3月,封川二区范村乡农会与罗凤乡农会均在此成立,前者主要领导人为陈定林、明周礼,后者为黄善全、黄有方、黄经余。它是共产党人传播革命道理、发展农民革命组织、开展土地革命的大课堂,见证了封开大革命时期农-动的光辉历史。

范村村:范村村委会位于封开县江川镇至平凤镇(x432)路线旁,南面与广东郁南县平台镇相邻,全村面积为6.7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0多人。 范村村委会距离县城25公里,离平凤镇7公里,只有一条县道公路,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山岗地带,村委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含有一钛铁矿,藏聚量达5万吨,建有一个大型钛矿取产场。村委会利用本地特点发展村级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九华农会旧址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小九华农会旧址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小九华农会旧址

坐落在荆州乡下胡家村坑子2号,坐北朝南,为民国时期建筑。一进三开间,东西两厢房。左侧及后侧均有附属房。硬山屋顶,三合土地坪。建筑整体保存较好,二楼有轻微砖土剥落。皖南山区抗日根据地第一个乡级民主政权——九华乡农民协会就是在这里宣告成立,震惊皖浙山区的九华保卫战(即九华37天大斗争),就是保卫九华乡农民协会这一新生的红色政权。

下胡家村:下胡家村地处乡境中部,距乡政府驻地一里路程。“荆州通道”穿村而过,交通方便。村域面积不大,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3亩,林地面积130亩,草场面积100亩。辖区内七个村民组,383户,1320人。人多地少,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山核桃、高山蔬菜及黑猪养殖、少量茶叶等。村设党支部,现有党员32人,下派干部任-,书记一人,委员一人。村委会主任一人,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江头乡农会旧址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江头乡农会旧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会江头乡农会旧址位于现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委会上寨村南端(民国时期,黄田属广宁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四会县)。

该建筑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深两进。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375平方米。左侧有厨房等附属建筑,面积。1993年12月进行了维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会市人民政府在祠门右侧嵌设云石阴刻碑文志之,并以旧址建筑外墙边为起点,正门由门口至晒场空地30米,左侧至村道10米,右侧和后面各延3米为该旧址保护范围,再向外各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1924年8月21日,陈伯忠在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被委任为中央农民部驻广宁特派员,回广宁开展农-动。

经过陈伯忠的深入宣传发动,江头乡农民觉醒了,纷纷要求组织农会。报名加入农会的占全乡农民总数的80%以上。9月12日,江头乡农会举行成立庆祝大会,到会的会员及附近各乡的农民代表达400多人。当时出席成立大会的有广州农讲所教员、海陆丰农运领袖彭湃,广宁县农会领导人周其鉴、罗国杰等。陈伯忠在会上发表演讲。会后,他把家里的几支长-交给农军使用,并把佃户请到家里,当众宣布以后不用交租,自耕自吃,所欠债务一律废除。随后又召开农会会员大会,当众把他家的田契、借据全部烧掉。

江头乡农会的成立和陈伯忠的革命行动,给各乡农民以很大鼓舞,纷纷要求陈伯忠帮助他们组织农会。陈伯忠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带领陈子英、陈子贤等积极分子到黄田、村心、洛口等地进行宣传,并在农民家里食宿,同农民一起劳动,因而深受农民的信赖和拥护。不久,这几个乡也先后建立了农会,把农-动进一步推向高潮。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江头乡农会旧址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田镇:黄田镇位于四会市西北部、绥江中游,距四会市中心18公里,与广宁县交界。全镇总面积89.6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委员会,1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034人。 黄田镇盛产柑桔,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四会市柑桔主要产区。现有柑桔种植面积33000亩,柑桔总产量达130000吨,总产值8660万元,柑桔已成为黄田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桔之源”绥江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洋溪乡农会旧址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洋溪乡农会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洋溪乡农会旧址位于梅列区洋溪镇上街村老街洋溪福音堂内。

1934年1月,红军东方军攻打沙县期间,红军东方军一部向沙县南面进击,拓展红色区域到洋溪乡,驻扎在上街村民房内。红军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在洋溪乡多处民房白墙和黑砖墙上留下多条标语,大力发动群众;帮助建立了洋溪农会,主席邓日福;洋溪乡农会成立后,在红军的帮助下,带领群众打击了洋溪一带的土豪地主,筹集了粮款,并发动群众采集草药运送到沙县前线,支援红军东方军解放沙县。红军攻下沙县后,组织群众到沙县挑运战利品。洋溪乡农会还在洋溪乡开展了扩红活动,动员青年人踊跃参加红军,为红军队伍输送了有生力量。但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洋溪乡农会活动也随之结束。

洋溪乡农会旧址原为洋溪乡基督教教堂,始建于1923年,存有洋式教堂1座,中式牧师楼1座,面积达670平方米。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洋溪镇:洋溪镇距三明市区12千米。辖8个行政村。205国道、鹰厦铁路、沙溪河横贯辖境。 历史沿革1997年,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新街、上街、洋口仔、孝坑、连茂、岩兜、饱饭坊、下坑8个村委会。2003年,辖8个行政村,人口0.85万,面积72平方千米。 2011年7月13日,《福建省政府关于三明市梅列区撤销洋溪乡设立洋溪镇的批复》(闽政文[20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龙川第一个农会旧址塘耙屋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塘耙屋——龙川第一个农会旧址位于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塘耙屋。

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动讲习所开学,来自龙川黄布的黄超凡参加讲习所学习。毕业后,黄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后受组织派遣回家乡开展农-动。同年9月,黄超凡在家乡欧江塘耙屋建立龙川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开龙川农-动之先河。因农会设在塘耙屋,固称“塘耙屋农会”。黄超凡任会长,后由黄伯隆接任。

在塘耙屋农会的影响下,龙川县其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大大促进全县农-动的蓬勃发展。

欧江村:欧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西际乡党支部、农会旧址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西际乡党支部农会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西际乡党支部、农会旧址锡光堂位于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

自1933年起,在江西瑞金人、共产党员的帮助下,西际村锡光堂的余宁助开的“余宁助客栈”成为红军联络站,余宁助、余和顺等成为红军联络员。1934年5月,红9团一部来到西际,打土豪做宣传。在红军的帮助下,西际成立了农会。农会主席由余宁助担任,副主席是武斗士,秘书是余和顺,文书是张本瑜。农会积极分子余宁助、余和顺之后加入了共产党,于是建立了西际乡党支部,余宁助任西际村党支部书记。还成立了赤卫队,队长由武斗士担任。

西际乡党支部和农会多次在锡光堂召开会议,商议支援红军事宜。在党支部和农会的带领下,西际周边一带柳城、沙阳、黄沙、莘口的村民,为红军送盐送米、看护伤员、传递情报,并把西际村陈朝绍等青年送进红军队伍,为建立西际一带红色区域做出贡献。

西际乡党支部、农会旧址原为莘口镇西际村一座清初民居,名为锡光堂。面阔20米,进深12米,面积近250平方米,由前坪、檐廊、大厅、左右厢房和后厢房组成。窗棂和雕花保存较好,但前坪已毁,建设新房。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西际村:西际村是一个典型的半高山型行政村。全村有农户186户,人口700多人,耕地1280亩,山林7416亩,其中果园3600亩,人均5.3亩,是三明市远近闻名的柑桔专业村。改革开放以来,西际村党支部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村民开荒种果、科技兴果、市场旺果,走上了一条以果兴村、强村富民的小康路子。2006年全村水果总产量500万公斤,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600万元,工业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忠山乡农会旧址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山乡农会旧址为三明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忠山乡农会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西南部的先贤祠。

1934年4月,红7军团在经历了明溪铜铁岭战斗后,南下经三元岩前、忠山过贡川,并以忠山、贡川等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县城。在此期间,红7军团留下一个连队,驻在忠山村。

这支红军小分队担任向东警卫的任务,并在忠山村做宣传、打土豪,很快把觉悟了的群众发动起来,组建了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党支部书记邓天赐,主席邓天赐,副主席杨平志,秘书兼文书余次铰。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组织起来后,多次在先贤祠内开会,在前大坪召开群众大会、发放打土豪的粮食和猪肉给群众,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组建忠山赤卫队,开展分田地运动,协助红军消灭星桥一带大刀会组织,组织群众为攻打永安县城积极支前,胜利后运送战利品到中央苏区。红7军团小分队离开后,由红军独立第9团指导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工作,直到1934年底。

该建筑座东朝西,门对仁溪、大溪二水合流处,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由前大坪、下堂、回廊、天井、边厢及上堂几部分组成。山门为歇山顶,上堂为悬山顶木石结构。上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石基,砖铺地面。具有元代建筑的特点。

1991年3月,被三明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三明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忠山村:忠山村位于岩前镇坂星路沿线,距市区和集镇所在地分别是37公里和17公里。全村现有438户1736人。山林面积17242亩,耕地面积2577亩,果园2024亩,鱼塘86亩。今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忠山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要求,深入贯彻市、区市、区委创建文明村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等八个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牛皮塘农会旧址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牛皮农会旧址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26年

地址:恩平市东成镇回龙里村

牛皮塘农会,1926年7月间成立,会址设在原五区均和乡(今东成镇)牛皮塘村的迥龙里“灯寮”。旧址建于民国六年(1917),青砖灰沙杉木结构。厅宽4.2米,右耳室宽3.6米,进深8.4米,占地面积65.52平方米。正门门额上写有“迥龙里”三个仿宋大字,字体端正工整,笔锋刚劲雄浑。八十年代将旧址拆毁重建。

牛皮塘农会,是继恩平第一个农会——长安农会成立以后而成立的第二批农会之一。当时农会负责人是郑贵彩、郑超凡。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成镇:东成镇位于恩平市东部,距恩城中心13公里,全镇总面积50.4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800人,侨眷6800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4%,侨居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著名侨乡之一。

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水上运输有锦江河,逆江而上可达恩平市城区,顺流而下经本市圣堂、君堂镇直达开平潭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马坪农会武装抗捐旧址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马坪农会武装抗捐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马坪农会武装抗捐旧址位于漳浦县佛昙镇圩场杨氏祖祠。

大革命失败后,在漳浦开展工农运动的共产党人转移到农村,整顿农会组织,建立农村党支部,继续开展工农运动。1928年1月10日,漳浦马坪农会千余名农会会员在共产党人领导下冒着凛冽的寒风,高举马坪农会的大旗,挥动着“农民协会万岁”、“反对烟苗捐”的小旗,带着镰刀、锄头、土-、土炮等武器,开往佛昙镇,包围了烟苗捐征收处,在杨氏祖祠前向征收烟苗捐的国民党军第11军实行武装--抗捐。在烟苗所楼上的捐棍头目,悍然下令向--的群众开-射击,马坪农民用鲜血和生命进行英勇的斗争,拉开福建省农民武装反抗的帷幕。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指导下,漳浦县成立中共漳浦临时县委,领导各地农会开展武装反抗斗争,促使国民党军第11军不得不撤出闽南,征收烟苗捐之事不了了之。

土地革命初期马坪农会武装抗捐旧址佛昙杨氏祖祠,由族人定期出资修缮,保存情况较好。

信息来源: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石河区农会旧址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石河农会旧址位于水吼镇马潭村铁洼组,前身为王家祠堂,约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现为太原郡王氏子嗣祭祀、拜祖的活动之所;在历史上曾是有名的“红色”会馆之一: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员梅竹松、胡绍瑗的带领下,潜山中国工农革命军、石河区“农会”在此策划了“梅寨暴-动”;1936年至1942年这期间,一些“抗日救亡”、“忧国爱民”的进步人士为培养爱国人才以讲习所的形式在这里创办过“潜山师范”、和“东南中学”。这期间因时局变化需要,对建筑原貌做了部分改动,但在1997年为了恢复其原貌,王氏宗族对该建筑进行过一次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