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玉璧城遗址白骨最新20篇

狮山海蚀遗址位于广东中山市沙溪圣狮村西面,据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玉璧城遗址白骨,供大家参考!

浏览

3641

文章

1000

篇1:半截沟洞穴遗址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半截沟洞穴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半截沟洞穴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

地址:延安市黄龙县白马滩镇神谷村

保护范围:遗址东、西、南三面至沟畔,北向外延伸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20米。

2014年,半截沟洞穴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滩镇:陕西省白马滩镇位于黄龙县的东部,南邻合阳县,东面邻接韩城市,南北两面均是连绵的青山。全镇总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17个自然村小组,共1523户,总人口6759人。在镇管理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禢马鸡及其它珍贵动物. 2002年4月,以白马滩镇为中心的白马滩中学和白马滩小学都相继落成,成为黄龙县的第二大教学园区--白马滩教学园区.白马滩中学教学质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黄猫垭战斗遗址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黄猫垭战斗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猫垭——黄猫垭战斗遗址。李先念-同志骨灰撒于此地。黄猫垭位于苍溪县城东北102公里的蟠龙山梁上,山上盘龙寨和狮子寨之间的岩壁上,有一对黄色巨石其形若猫,故名黄猫垭。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追击中,徐向前总指挥亲率红30军及31军93师从巴0发,李先念-、程世才率30军作先头部队急速穿插敌军后方,火速抢占了黄猫垭,切断敌孙震部退向苍溪的后路。红30军在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的指挥下连夜急行军,抢占了黄猫垭峡谷地带的两边山头。15日拂晓,逃跑敌人主力退到黄猫垭,我军全线出击,一天一夜肉搏血战,敌人全部就歼,共毙敌旅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俘虏敌军10000余人,缴获07000余支,迫击炮40余门,获-以来最大胜利。黄猫垭战役大捷,标志着红四方面军取得反六路围攻彻底胜利。为纪念黄猫垭战斗的伟大胜利,苍溪县人民政府于1967年修建了“黄猫垭战役胜利纪念碑”竖立于黄猫垭口,李先念-主席逝世后,特地要求将其骨灰撒在了这片红土地上。为纪念在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政府和学校“少先队”先后在此建纪念碑,每年清明等节日人们前往祭奠。

保护范围:以“烈士纪念碑”为中心,向东外延50米至店儿坡山脚,向西外延30米烈士垭,向南外延40米至石梯路道口,向北外延30米至大湾坡。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西外延150米,向南外延80米,向北外延2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城坝遗址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城坝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坝遗址位于四川渠县土溪乡城坝,又名宕渠城遗址,是賨人文化遗址。

城坝遗址所包括土溪镇天府村、城坝村全部及流溪乡新华村、洪溪村部分,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2005年3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遗迹;出土有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

1991年5月,城坝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

保护范围:西、南、北三面至渠江,东接佛尔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磨儿塬遗址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磨儿塬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磨儿塬遗址

时代:东周—汉

地址:陇县东南镇磨儿塬村

保护范围:东至川口河西岸,南至宝中铁路北侧100米处,西至遗址西侧耕地东边缘,北至磨儿塬村南侧断崖,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3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磨儿塬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南镇:东南镇位于陇县千河以南,距县城仅一河之隔,东、南、西分别与本县杜阳镇、牙科乡、凌底下镇接壤,宝中铁路和宝平南线公路横贯全境。陇县火车站与镇政府相邻。全镇辖11个村,81个村民小组,6664户,25544人,劳动力16428人,为全县第二人口大镇。辖区面积52.8平方公里,耕地26758亩,其中水浇地16544亩。 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安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彝族乡,纪念地由以红军头像为标志的纪念碑、存放革命文物的纪念馆、大渡河红军渡口、红军炮台、红军机枪阵地、红军战斗遗址、红军强渡成功登岸的安靖坝桃子湾、红军书写的标语、保存完好的红军指挥楼等部分组成。

大渡河位于长江上游一条峡谷河流,水深流急,为一道天险。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198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休息5天后,由会理沿安宁河谷抵达大渡河安顺场渡口。红一团挑选了17名勇士,于5月25日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登岸,并陆续渡过了一个师,取得强渡大渡河的首战胜利。因此,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驰名。

保护范围:北至泸石公路,南至安顺场老街,西至松林河,东至迫击炮阵地。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南、北外延50米,向西外延2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金龙坝遗址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金龙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坝遗址位于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头峡河口,系明、清时永昌东河地区农田灌溉的水利枢纽工程,对研究明清时期地方用水治水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金龙坝遗址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并进行加固维修,由南向北开凿了一条引水隧洞,用来分水提灌。现在遗址附近的石头上依然保留着维修金龙坝时留下的纪念石刻,分别留于“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乾隆四年”。

根据《甘肃永昌金龙坝水利工程遗址调查》等相关研究资料中不难看出,由于头坝村地势明显高于东大河河床,头坝人空守一河之水无法取用,勤劳智慧的先民在勘察地势后,借助山势,修筑了金龙坝,有效提升了水位,这样既不阻断河流,又保障了农田灌溉。这里也被认为是清代河西地区十分重要的水利工程,代表了当时该地区开渠筑坝所采用的最为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为研究古代西北地区农业史、水利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在遗址西岸山体悬壁上,雕刻一尊栩栩如生的“龙神”造像,神龛高15米,宽12米,面积184平方米,“龙神”戴冠、宽衣、长袖、大袍,衣冠轮廓清晰,有圆形头光。“龙神”两侧有侍从各一,似书生装扮,一人手持仪仗扇,一人手捧红鲤鱼,侧身恭立,寓示“风调雨(鱼)顺”。

遗址周边是一派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伴随着水流潺潺,走近这里就会觉得心旷神怡。

近百年春夏秋冬轮番交替,作为人迹罕至的一处文物点,金龙坝遗址一直静静在这里守望着这片土地,等待着更多人知道它的所在。

头坝村:头坝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阴平遗址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阴平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阴平遗址位于小溪坝镇。为南宋遗址,分布面积10000平方米。1999年修建绵广高速公路时被发现,2001年1月—4月省由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阴平遗址文化层厚度均在2米左右,个别地方达到3米。现场发现了瓦片、红烧土、石构件等大量的建筑堆积物;出土了珍贵文物百余件,有陶碗、碟、盏、杯、罐、缸及宋代景德镇窑的影青瓷、浙江龙泉的豆青瓷、陕西铜川耀州窑的瓷器、四川广元窑的黑釉瓷器,并有少量的铜器、残缺的铁器及动物骨片。阴平古城可以追溯到三国邓艾伐蜀时期。当时,阴平古道山峦叠嶂,沟谷纵横,交通宿营极为不便。发源于江油市藏王寨和马角坝密林深处的潼江在阴平坝形成一个大拐湾,因流水作用,形成了一块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的山间平坝,为军队宿营扎寨、补充给养提供了便利。《梓潼县志》、《江油县志》记载:“西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为安置因战乱-入蜀的阴平县(今甘肃文县)民众,于小溪坝阴平村侨置阴平县,同时侨置阴平郡。”从西晋开始,历代统治者在阴平设县置郡,历经刘宋、南齐、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宋朝,历史长达千余年。阴平古郡发展到宋代已具有相当规模,对外交往十分频繁。《江油县志》记载:“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阴平古郡毁于兵焚,遂废。”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本地宋代居民生活习俗、商贸活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城南保障王砭。

1939年秋,八路军120师第359旅进驻绥德后,为克服经济困难,创办了纺织厂,并将厂址选在绥德城南保障王砭的一座旧庙里。王震旅长为工厂拟写了一副对联:“动手动脚自给自足,同心同结爱国爱民。”建厂之初,纺织厂的纺织工具是落后的旧纺车,工人数十人,大都是部队伤残人员、妇女及少量随军家属。1940年后,边区经济更加困难,为了减轻地方负担,359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纺织厂规模逐渐扩大,在绥德、米脂(通过719团后勤部)招聘大量工人,购买大织布机40台,工人人数增加到近300人,日织宽幅布200余丈。分纺纱、倒线、织布、印染等工序。原料以原棉为主,从外面购进(本地也产,量少),所产布匹除供应全旅外,也供应绥德地方党政干部,所余部分向群众出售,以增加部队收入。纺织厂按部队编制,军事化管理,共设置8个排。1942年秋,359旅纺织厂随部队迁往延安南泥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位于蓝田县汤峪镇汤峪河上游两岸,在近20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栈道、栈桥遗址13处。

斗井沟口栈道遗址现仍有部分在沿用,其他栈道、栈桥均已不存,仅存栈孔,个别栈孔中残存有石条,栈孔数量从5个到83个不等,栈道长度从4米到70米不等。栈孔距现河床高度0.5米至5米,孔间距0.4米至1米,多在0.8米左右。栈孔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孔直径14~18厘米,深度15~20厘米;方孔边长14~16厘米,深度15~22厘米。在发现的栈道中,以汤峪河东岸崖壁的汤一村大槽口栈道遗址规模最大,残存栈孔80余个,长度70米,西部为单排栈孔,东部为上下两排,排间距1.5米。在个别栈道遗址附近还发现有明清时期行人留下的摩崖石刻。

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规模宏大,分布较为集中,保存状况较好,为研究汤峪河上游地区交通历史、修路筑桥技术、当地社会-及关中与陕南地区的交往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汤峪镇:2015年,撤销史家寨镇,并入汤峪镇,镇名汤峪镇,镇政府驻塘子街村;位于蓝田西南秦岭北麓的汤峪镇,近几年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三秦大地上崛起。汤峪自古以温泉而久负盛名,早在汉唐时期就极具规模和影响力,曾被唐玄宗李隆基赐名“大兴汤院”,《蓝田县志》和宋《长安县志》均有记载。温泉水温高达62度,富含20多种矿物质,适宜30多类、105种疾病的水疗我国第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蚝岗贝丘遗址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蚝岗贝丘遗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

在考古发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0土了两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人类遗骸,蚝岗贝丘遗址因此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

蚝岗遗址保存面积约650平方米。专家推测珠江三角洲是距今一万年以来逐步形成的,遗址当时很可能是个海岛,遗址西部原有一流向西北的河流,可为先民提供饮用淡水。

据当地年龄大些居民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里贝壳堆积如山,生产队曾于此处挖贝壳烧灰做肥料,延续时间达一年多。如今,田野及山岗大部分地方已建起密集的民居或商品楼宇 。

专家们在蚝岗遗址发现了四方形的水沟痕迹和墓葬,还有石磨,这说明当时古人类已经在这里建房定居、生息。而从堆积如山的蚝壳、大量的鱼骨及只见渔猎工具可判断:当时蚝村人乃至珠三角祖先们的经济生活主要以在海边渔猎为生,他们已经懂得在房子之间挖排水沟,每天都从海边捕捞大量的海贝、鱼类,在食海鲜同时,他们也会用石磨磨出一些野生稻、薯芋之类食用。而且当时尚未经营农业,但可能会采集野生稻、可食块茎植物、野果并与别的群体交换。

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日土琼宗噶莫城堡遗址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日土琼宗噶莫城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遗址位于日土县日土村,距日土县城20公里。据传,城堡前身是’门人’,在形似大象俯卧的土山上所建的门卡。7世纪前,“岭”国大将贤巴敏如泽在此山以东建立贤巴卡尔城堡,贤巴去世后葬于此。10世纪末,当地头人昂巴在山顶西面建新密派卡噶佛殿,主供佛为密宗事部三枯主,殿内有精美的壁画和《般若经》。元初,竹巴噶举派依山而建日布丹佛殿,殿内有竹巴噶举派大师塑像,墙壁偶静猛天众神的壁画。15世纪(元末明初),萨迦派在山以东建夏巴殿。17世纪,格鲁派在山的中央部位修建伦珠曲典寺,在西坡建立分庙—果奴殿(尼姑庙)。17世纪初期,日土宗本在山坡最西边建立宗政府城堡。18世纪,又修建主持堪布的拉让宫殿,共有两层。山下有朵盖齐本的诸多建筑。此后统称为琼宗噶莫城堡,又因城堡的山体形状与建筑布局与布达拉宫相似,故称“小 ”。文革时期,当地群众在墓葬中挖出贤巴尸骨及衣物、陶罐等陪葬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龙潭山遗址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龙潭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潭山遗址

龙潭山遗址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昆明人”在此劳作生息,是滇池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重要遗址。

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潭山古人类遗址系一座二迭纪灰岩构成的馒头形孤山。1973发现,经1975、77、82、83、94年对三个洞穴遗址的四次考古发掘,已获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臼齿、颅骨、动物烧骨、炭屑和大批打制石器、哺乳动物化石,经碳十四测定距今30500±800年。定名“昆明人”。是滇池地区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对于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人类的起源、发展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有重大科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金钟村寨子遗址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金钟村寨子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钟村寨子遗址,位于筠连县镇舟镇,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西倚高岩,面向东方,大约造于清代道光年间,为当地罗姓地主为躲避兵灾、土匪而修的防御性碉堡寨子。

镇舟镇:镇舟镇位于筠连县东南部,幅员面积63.4平方公里,距县城东南42公里,东接高坎,北界沐爱,西南与落木柔镇、团林乡毗邻,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88个社,人口19487人,其中农业人口18308人。 境内地质复杂,地下矿藏无烟煤丰富,石灰石遍布各村,有奇异的喀斯特地貌,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镇舟河贯穿全境,目前,已开发小水电站2处(洞口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阿瓦什旧石器时代遗址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埃塞俄比亚东部的沃是略和哈拉尔地区的阿瓦什河谷的低洼地上,这里是研究人类起源学不可多得的地点。在河谷中集聚着非洲大陆旧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文物并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1973-1976年,毛里西奥·泰普、D·C·约翰逊和柯逢斯等一些国际知名的专家在这里进行了关于旧石器时期和史前时期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发现了大量的古猿人化石和其他动物化石,其中最早的可追朔刀400万年以前。这些化石最突出的特点是保存的十分完整,如有一副古猿人的完整化石,就其特征来讲,既近似于南方故园,有更接近于智人。

在整个发掘过程中,除发现了古猿人化石外,还出土了大量各种各样的动物化石,如大象、犀牛、河马、各种猿猴、羚羊、马等,成为研究当时同人类一起生活并作为他们食物的动物群的宝贵材料。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党家岘大寨遗址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党家岘大寨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党家岘大寨遗址位于会宁县党家岘乡大寨村张家岔社马家梁东西坡。

党家岘大寨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至大寨村村址西南方向800米,东至大寨村村址,南至通乡公路,北至公路北侧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党家岘乡:党岘乡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东接杨崖集乡,西靠侯川乡,北邻翟家所乡,南连通渭县,为会宁、静宁、通渭三县交界之地。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2公里,面积149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党家岘,距县城39公里。现辖10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3902户、20563人。有汉、回两个民族,其中回族587人,占总人口的2.9%。 自然地理:党家岘乡地处华家岭东麓,地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西山农民起义遗址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西山农民起义遗址主体位于夹江县梧凤乡红华村1社,包括夹江县梧凤乡、青州乡、新场镇以及青神县桂花乡等地。

1934年12月14日,中共青神县委根据省委指示,在青神县境内西山一带的梧凤、土主、桂花、新场等地组织和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晚,起义领导者许本达、刘汉文、邱骏、毛慈影等带领由300余人组成的西山农民起义队伍,攻占了梧凤乡副乡长罗明山的大院,活捉了罗明山,砍死砍伤8名企图顽抗的护院家丁,夺得-10余支。随后起义队伍攻占了土主乡公所,缴获-2支,电话机1部,攻占新场乡公所,抄了土豪劣绅郑元周、郑大兴等人的家,并当众烧毁了田产契约,打出了“打倒土豪劣绅”、“苏维埃万岁”、“共产党万岁”的标语口号,极大地震慑了国民党地方当局。这是乐山境内中共组织领导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武装起义,被称为“西山农民起义”。“西山农民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于12月16日失败。许本达等7人壮烈牺牲,邱骏、毛慈影等45人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邱骏、毛慈影、赵汉生坚贞不屈,显示了共产党员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惨遭敌人杀害。此后,国民党-派又杀害了8名被俘的起义人员,“西山农民起义”共牺牲革命烈士18名。“西山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打击了-势力,播下了革命火种,在川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西山农民起义遗址已不复存在,无保护级别和利用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郭北遗址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郭北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郭北遗址是一处老官台文化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北行政村西北约1公里,郭北砖窑场北侧的台地上。遗址南北约280米,东西约21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

在遗址南部的断面发现有文化层及灰坑分布,文化层分布不连续,堆积较薄,厚约30~40厘米,呈深灰色,包含有少量红陶或灰陶片及碳粒。南部断面暴露有灰坑等遗迹现象,形制有锅底状、桶状,堆积不甚丰富,包含物有陶片、火烧土块、碳屑、兽骨。

遗物主要为陶片,以夹砂灰陶、夹砂褐陶为主,泥质红陶有少量发现。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少量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敛口折腹罐、短条附加堆纹罐、退化三足瓮、陶支垫等,均为较典型的老官台文化晚期遗存,还发现有少量仰韶文化晚期的折沿罐、敛口钵等。

该遗址是一处老官台文化遗址,保存状况相对较好,为研究老官台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对研究老官台文化的分期及老官台文化晚期向仰韶文化早期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为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面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郭北村:郭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马厂塬遗址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马厂塬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厂塬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

马厂塬遗址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一处遗址。1924年秋首次发现并清理了两座墓葬。新中国建立以来,青海省文物处考古队又对其进行了多次调查。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即由此而得名。根据碳-14年代测定,马厂类型的时代约在公元前2200~前2000年。

在1924年发现的两座墓葬0土了4件彩陶器。其中一件为装饰有4个大圆圈纹的小口广肩双耳瓮,两件为饰有平行横线和竖条纹的双耳罐,以及一件在内部绘有彩色雷纹的陶碗。当时墓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在遗址上采集的众多陶器残片,风格与两墓所出的基本相同。

马厂类型陶器的陶质比较粗糙,纹饰上有红黑相间或黑边红带的粗条纹,而更多的是单色花纹。常见的还有变体蛙纹、螺旋纹、菱形纹和编织纹等。此后发现的凡是属于相同风格的陶器,即被称为“马厂式陶器”,凡是出土有马厂式陶器的遗址,即属于马广类型的遗址。(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九站遗址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九站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站遗址位于合水县蒿嘴铺乡九站(后九站)村。属寺洼文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遗址区和墓葬区。遗址区破坏较严重,文化层厚0.5--1.6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和居址,地表散布大量夹砂和泥质红、灰陶片。1984年发掘遗址75平方米,并发掘80多座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等700余件。陶器主要有鬲、豆、钵、壶、簋、马鞍口双耳罐及深腹罐等,多为夹粗砂素面陶,质地松散。器表多呈土黄色或褐色,火候偏低且不均匀。另出有戈、钏、刀、剑等青铜器。斧、锛、刀、纺轮等石器。骨器有锥等。该遗址对研究寺洼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火石梁遗址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火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

火石梁遗址,又名炉场,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大庄子乡头墩村东北14千米的沙漠戈壁腹地。遗址中心地区为沙土梁,远眺红如烈火,故名。面积约9.5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

1987年发现。文化堆积厚0.5~2.5米。地表散见大量夹砂红陶片、彩陶片及少量细泥红陶片、石器残片和细石器、残铜块、小铜珠颗粒、铜渣、铜矿石、绿松石和骨珠等,遗址东北部有直径约30米的碳烧结块富集区,发现大量的碳结块、孔雀石和碎铜块,并采集有类似冶炼工具的两把石勺。遗址西部边缘为墓地。

火石梁遗址包含有马厂、齐家、四坝文化三种内涵的文化遗址,甘肃境内齐家文化和马厂类型分布的北界。遗址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包含物多,是研究黑河流域史前文化面貌的重要遗址。遗址发现大量与冶铜相关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我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和冶铜工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