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福安察阳黄氏宗祠(最新20篇)

浏览

1097

文章

684

篇1:东青楼氏宗祠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东青楼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青楼氏宗祠位于义乌市苏溪镇东青村,时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

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东青村:东青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总农户数258户,总人口614人,耕地面积286亩,村级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外来人口集中,近几年由于党和政府对建设新农村政策的开放和支持,农村建起了篮球场、农民健身体育场,建造起了村级综合大楼、村级小五化,新农村标准化用电改造等.*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吕家吕氏宗祠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吕家吕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吕家吕氏宗祠位于诸暨市次坞镇,年代为清。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次坞镇:次坞,本作茨坞。因当地有山名茨峰,早年坞中多生荆茨而得名。次坞镇东邻浦阳,南接应店街镇,西连富阳,北界杭州,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杭金公路和兴建中的杭金衢高速公路,03省道复线贯穿全镇。次坞镇镇域面积97.2平方公里,辖3个管理处,5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39105人,其中非农人口1102人,暂住人口1200人.全年工农业总产值315711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和凤杨氏宗祠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凤杨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杨氏宗祠位于溧水区和凤镇,时代为清代。

和凤杨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镇:和凤镇位处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南端,西临风光旖旎的石臼湖,北依景色优美的凤栖山,南与高淳县接壤,传说美丽的凤凰因仰羡臼湖美景,而落脚栖山,镇由此得名。和凤镇域面积97.02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全镇现有耕地4.87万亩,年产粮食3.6万吨以上。 和凤镇为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形,属低山丘陵地区,境内有水面3万多亩,山坡地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垅刘氏宗祠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西垅刘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垅刘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城镇西垅村西垅刘家组。1986年4月,公布为彭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彭泽迄今发现保存下来的最大面积的清代祠堂。

西垅刘氏祠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自建成至今,一直是西垅村刘氏家族的祠堂,建筑面积大,布局结构分间多,它为清代村落、家族和祠堂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实物资料。西垅刘氏宗祠总宽16.8米,深26米,建筑面积约430平方米,系三进两天井的砖木结构清代徽式建筑,左右厢房,门厅置0-,走廊后为正堂,大小十余间,且大部分门窗和梁柱装饰雕刻保存较好,石础、石门、石凳等雕刻精细、图案清晰,门前石旗鼓与左侧清代同期民居均保存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东门上官氏宗祠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东门上官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上官氏宗祠位于长汀县汀州镇东大街劳动巷,坐北朝南,由大门、下厅、上厅、左横屋等组成,占地面积565平方米。上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带卷棚式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

汀州镇:长汀县汀州镇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端,是县人民政府驻地。辖区划10.6平方公理,设九个居委会,6.26万人.自唐以来就是州、君、路、府的所在地,是客家人祖地。是历史悠久的著名手工业城市,为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赞美汀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市之一",1931年中央苏区设"汀州市",有红色小上海之称,一九九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福安巨峰葡萄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福安巨峰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福安巨峰葡萄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的特产。福安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葡萄产区,目前,巨峰葡萄面积达5万亩,产量5.6万吨,产量和面积占福建省的60%,是海峡西岸、东南沿海面积最大、规模连片、生产规范的县(市)级葡萄生产基地。“福安巨峰葡萄”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

巨峰葡萄属中熟类品种,该品种属四倍体。穗大、粒大、单粒重10克左右。8月下旬成熟,成熟时紫黑色,味甜、果粉多,有草莓香味,皮、肉和种子易分离,含糖量16%,适应性强,抗病、抗寒性能好,喜肥水。平均穗重400-600克,平均果粒重12克左右,最大可达20克,果皮厚,紫红色,有果粉,果肉较软,味甜、多汁,有草莓香味。

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安引种巨峰葡萄取得成功,打破了南方不适合种植葡萄的神话。经过30年的发展福安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被誉为“南国葡萄之乡”。目前全市葡萄面积5万亩,葡萄鲜果产量5.6万吨,产值近5亿元,惠及130个行政村、2万户、15万人口,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福安地理条件独特,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7月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和果皮着色,栽培技术独特,所产的巨峰葡萄商品性能好。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南国葡萄之乡” 和2011年全国优质葡萄评比金奖等荣誉称号。

根据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并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日前,“福安巨峰葡萄”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并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福安巨峰葡萄种植面积4.5万亩,种植遍及全市的18个乡镇,是“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福安巨峰葡萄地域保护范围为赛江流域(东经119°36′31″至119°46′19″东西宽16公里,北纬26°48′13″至27°06′54″南北长34公里,面积544平方公里)的赛岐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溪柄镇、城阳镇、湾坞镇、松罗乡、坂中畲族乡8个乡镇。现有葡萄面积近3.1万亩,产量4.2万吨,产值2.9亿元,是我国南方、海峡西岸、东南沿海面积最大、生产规范的县市级葡萄生产基地。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福安巨峰葡萄果穗圆锥形或长圆锥形,果穗重350~450克,果粒大,粒重10~12克,色泽紫红、黑紫色,果粉厚,肉质紧、汁多、松紧适度,酸甜适中,草莓香味浓。 2、内在品质特征:总酸≤0.5%,维生素C mg/100g 20.0-30.0,可溶性固形物17.5-21%。 3、质量安全要求:执行NY5086-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浆果类果品》相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位于番禺区大龙街道大龙村大龙路18、20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东侧大龙小学东围墙边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西至西侧相邻现状道路西边线一线。

建设控制地带:。

大龙街道: 大龙街是番禺区新成立的行政街道。辖区面积24.8平方公里,有12条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4.7万,流动人口16万。 大龙街地理位置优越,西与番禺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桥街接壤,东与广州亚运城所在地石碁镇相连,街内不仅配有番禺汽车客运站,还有多条省市级公路纵横过境,交通运输非常方便。 大龙街二三产业繁荣,有在册登记企业1。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南江吴氏宗祠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南江吴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吴氏宗祠座落于油榨坪村,2012.9月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是吴氏族人祭祖、聚会议事之地。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经过三次重建,至今保存完好,宗祠东西宽24米,南北纵长60米、占地1440平方米。建筑主体呈四合院布局,前高桅杆一对、石狮两对。其建筑形制充分展现了川北祠堂建筑的共性特点。

吴氏宗祠建于大明时期,位于旺苍县普济区天台乡板岭寺,因大山笼罩,人烟稀少,森林密布,照顾不周,时运升迁,历史变迁未曾保留后土。于大清光绪壬子迁于油榨坪,至此祠成,立牌谱告峻。

1、选址:早在大明进期被勘为“天生油榨(石生榨盒)人间稀,金盆(盒下石生油盆)敦油世为奇;撞杆一动油满地,人兴财发后裔兴”的传说。大清年间,堪輿家在方圆近百里寻找祠基,寻到了和平苏家坪、鲜家坪和油榨坪之穴,定为油榨坪为“上山凤”之穴。又以几处泥土以斗过量,再用称称其重量,此地泥土比任何地方重20%,定于祠址。为此加上了“吴氏宗祠堪此地,了孙繁衍后裔兴”的传说。

2、建祠。该祠建于光绪壬子年间,为四合院形,内设王牌正殿、厢房、戏楼、砖木瓦结构,花草、狮子、桅杆、对联非常雄伟壮观。不幸于清末毁于战乱火焚,后于民国二十三年重修再建未全,六十年代的甲戌吴氏积资维修恢复了王牌、狮子、桅杆。在5.12大地震后即将倒塌,给学校师生和村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在二十一世纪壬辰之春,承前启后,组织族众,族亲、族友共捐资百万维修了饱经风霜七十八载的吴氏宗祠,再续族谱,新立花岗石王牌、公德碑、戏楼、孝道和民俗文化室存放了500余册,培植了桂花园,建造停车场。

吴氏宗祠东西宽24米,南北长60米,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现已成为吴氏族人祭祖、聚会议事之地。于2012年9月27日正式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横大路周氏宗祠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大路周氏宗祠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

横大路周氏宗祠位于安福县横龙镇横龙村。

2011年3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2011]29号)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横龙镇:安福县辖镇。商品粮重要产区。1949年为横龙、管家等乡,1958年合设横龙公社,1968年并入平都公社,1972年复设横龙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设镇。位于县境西部,镇政府驻关王庙。距县城5公里,面积136.8平方公里,人口2万。南北皆山,中部为泸水河冲积平原。吉(安)界(化垅)省道与泸水河横贯镇东西。辖全村、枫塘、井头、洲里、壶丘、新屋、利田、院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坑口刘氏宗祠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坑口刘氏宗祠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坑口刘氏宗祠位于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棉洋村,年代为明,属于古建筑。

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坑口刘氏宗祠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棉洋镇:棉洋镇地处五华最南端,毗邻揭西县,辖区总面积达254平方公里,离县城45公里。1958年9月设立棉洋公社,1983年10月改设区,1986年3月改设镇到今。2004年,在乡镇撤并时,原桥江镇并入棉洋镇。目前,全镇有山地面积26万亩,耕地面积4.6万亩,全镇上辖25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有16090户88447人,其中农业人口有84315人,设有42个党支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何宅何氏宗祠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何宅何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宅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何宅村中22号,时代为清光绪,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21号。

何宅村:何宅村一直有着鸡毛换糖的传统。也是从鸡毛换糖开始,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何宅农民走出了农村,走上了经商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勤劳耕耘,现在何宅村农民荷包鼓起来了,眼界开阔了,纷纷出资改善村内落后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要把何宅村旧貌换新颜。目前,村内的标准化用电,有线电视,电话,路灯等配套设施完善。何宅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何宅村新农村建设于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栅川于氏宗祠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栅川于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栅川于氏宗祠位于乾西乡栅川村。

2010年,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乾西乡:乾西乡位于金华城区西郊,距金华铁路新客站、汽车西站仅2公里,南临婺江,西接兰溪市灵洞乡,北与竹马乡、罗店镇相邻,东与城西、城北街道相连,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下辖坛里郑、杨石、王店、马于、后畈田、栅川、幸福、湖头、雅宅、下天师、黄桥头11个行政村,及上陈、联合、上天师、鲍杨、西苑5个居委会,38个自然村。2005年末,农业人口1.74万人。近年来,乡党委、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漳浦蓝氏宗祠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

漳浦蓝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蓝氏宗祠

年代:明、清

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石椅村

简介: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西南朝向,建筑面积540.96平方米,由门厅、正堂及两边耳房组成;堂前有大埕,埕下排列七星潭,祠后为小石山及状同日月的二口水潭。附属文物主要有门厅左侧墙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祖庙碑记”,记述了蓝理重修种玉堂的事迹,以及民国丁卯年“勒缘石碑”等。

种玉堂位于漳浦县赤岭乡(原苌坑)石椅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清康熙年间由福建陆路提督蓝理重建。种玉堂门联“由镇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苌溪以衍派,文经武纬振后昆”,表明“镇海”是明代镇海卫,为漳州海防重地,文臣武将从这里兴起。种玉堂是闽南畲族祖祠,几百年间,“种玉堂”蓝姓族人不但传衍整个赤岭畲族乡,而且分衍到其他地方及台湾东南亚各地,总人口达五万多。在种玉堂的显要位置,悬挂着清康熙皇帝赠给蓝理“所向无前”匾、康熙皇帝赠给蓝廷珍“平台大将军”匾、雍正皇帝赠给蓝鼎元“公正廉明”匾。这三人均是平台、治台名宦,称为“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蓝鼎元简要介绍如下:

蓝理(1649—1720),苌坑(今赤岭石椅村)人,蓝理青年时身材魁伟,精通武艺,力可曳马倒行,发誓“他日若不封侯拜将不是大丈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随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平台。在澎湖海战中,中炮跌倒,腹破肠出,血染战袍。在其弟的帮助下,把肠子装回腹中,继续奋勇杀敌,终于平定郑克爽叛乱,台湾又回归祖国。康熙赞他“血战破敌,功在首先”,誉之为“破肚总兵”。先后被康熙帝封为神木副将、宣化府总兵官。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调浙江定海任总兵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调任天津总兵官;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升任福建陆路提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阿拉布坦在俄国沙皇的支持下叛乱,蓝理带四个儿子随统帅穆尔赛出征。由于他年事已高,旧伤复发,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在天津蓝田庄病逝,享年72岁。隔两年,由妻、儿护送棺柩回漳浦安葬。蓝理一生征战,功勋卓著,施琅称他是一员虎将,康熙皇帝御书“勇壮简易”和“所向无前”赠他。

蓝廷珍(1663--1729),字荆璞,漳浦县湖西人。康熙三十四年任浙江定海营把总,四十四年升温州镇右营游击,五十八年升澎湖副将、南澳总兵,六十年-自荐,出师台湾征战朱一贵义军。平台后,蓝廷珍奉命继续留台,署理提督职务,前后三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蓝廷珍对台湾的治理和开拓,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远见的建议和措施,对台湾的历史发展生成了深远的影响﹔表现了他在事关中国领土问题上的政治眼光和从政能力,从而确定了他在台湾历史上的地位。

蓝鼎元(1680—1733),苌坑(今赤岭)人。少时勤学百家书籍和经济之学,其文才为漳浦县令陈汝咸赏识,福建巡抚张伯行在福州设立鳌峰书院,蓝鼎元受召参加。张伯行非常器重他,称他是“经世之良才,吾道之羽翼”。康熙六十年,台湾暴发了朱一贵为首的农民起义,蓝鼎元应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之聘为幕府,随军入台平乱。他深入调查民情,运筹策划,条陈治台十九策,写下《平台纪略》、《东征集》等书,对治理台湾、开发台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后人称蓝鼎元为“治台宗匠”。雍正六年(1728年),由大学士朱轼推荐,朝廷任蓝鼎元为广东普宁知县。雍正十一年(1733年),蓝鼎元升任广州知府,才一个月即逝世,时年54岁。后人在蓝鼎元陵园撰写的柱联概括了他一生所做的贡献:“谋猷长且远无愧筹台宗匠,理政严而宽堪称经世良才”。

保护范围:

建筑西南面向外70米,东南面、西北面、东北面各向外20米。

2009年,漳浦蓝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赤岭畲族乡:漳浦县辖乡。民国29年(1940)置赤岭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畲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杨美水库西南侧。面积992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畲族占90%。官(浔)佛(昙)、赤(岭)湖(西)、赤(岭)三(古)、赤(岭)马(坪)、赤(岭)玳(瑁)山公路在此交会。辖赤岭、前园、杨美、山坪、土塔、石坑、石椅、油坑、大墘9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家具、石料板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定内坡定内宗祠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定内坡定内宗祠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定内坡定内宗祠位于西乡塘区坛洛镇朱湖村定内坡,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定内坡定内宗祠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坛洛镇: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位于南宁市西北部,距离市中心约42公里,周边与金陵镇、江南区的江西镇、隆安县、扶绥县相毗邻。南昆铁路、国道324线、南百二级公路、南坛高速公路横贯全镇,设有南武康火车站,左江、右江两大水域夹流而下,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坛洛镇设有一个党委,辖有6个党总支部(其中村级党支部5个),92个党支部(其中村级党支部14个,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隔塘邓氏大宗祠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隔塘邓氏大宗祠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隔塘邓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隔塘大街10号。始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三年(1823)重建,1999年再重修。坐南向北,面阔三间12.5米,进深三进25.6米。硬山顶,灰塑龙舟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脚。头门进深两间8架,前设三步廊。前廊的雕花驼峰、木雕托脚以及砖雕墀头精致。中座为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鸭屎石质构筑。正面刻有“文章华国”,背面为“诗礼传家”,在顺德祠堂中少见。后堂孔皆堂进深三间12架,前双步廊,后三步廊。步梁砍削成月梁形式,并存有鸭屎石柱。祠堂主体为清代建筑风格,遗存部分明代建筑构件,能反映祠堂的沿革,有一定价值。

2009年7月,隔塘邓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水藤村:水藤村委会位于乐从西南面,距离镇05.5公里,与国际家具城相连,辖区内有水藤国际木业材料市场、龙威家具材料城、东鸣国际家具城、南豪国际家具城等,紧靠325国道,面积5.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87人,住户2735户,耕地总面积3012亩,其中鱼塘面积1982亩,以养殖加州鱼、四大家鱼为主。村委会下设1个股份社,17个村民小组,共有99名村民代表,138名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蒋氏宗祠九侯世家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蒋氏宗祠(九侯世家)为汝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蒋氏宗祠(九侯世家)位于汝城县田庄乡白泥坳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蒋氏宗祠(九侯世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外墙外缘为起点四向各延至1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田庄乡:暖水镇、田庄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暖水镇汝城县辖乡。1949年属四区,1956年设田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政府驻田庄圩。106国道经此。辖乾甫、上塘、蔡家、田庄、洪流、塘丰、文泉、新复、集裕、新联、白坭坳11个村委会和田庄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茶场、林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柿林沈氏宗祠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柿林沈氏宗祠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沈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村西南,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经族长文爵公等人提议,全村集资兴建。当时只有后进五间,道光十五年建前进五间,咸丰二年进行重修,配建左右厢廊。

祠堂整体面朝西北,前照壁,后为由两进及厢廊合围之四合院,中为戏台。前厅明间后与戏台相连,面朝后进。两侧厢廊与前厅相连,作妇女看台用。面阔三间,三架梁。

沈氏宗祠庄严肃穆,为典型的江南祠堂建筑,又反映沈氏家族之渊源,具有相当价值。

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柿林村:【村情风貌】柿林村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东南部,它依山而建、西高东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合理,村中道路弯弯曲曲、小巷悠悠,是一座文化结构十分完整的古村落。由于地处平均海拔为550米的高山台地,境内阳光充沛、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风光优美、空气纯净清新,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国家4A级景区即“丹山赤水”景区。因景致宜人,风物独特,这儿还曾被选为电影《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黄清堰严氏宗祠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黄清堰严氏宗祠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严氏宗祠位于余姚市低塘街道黄清堰村祠堂弄,清代砖木结构建筑。该宗祠祀奉汉高士、余姚四先贤之一的严子陵。宗祠于西晋初年即有建造,有《客星祠记》为证。以后历代多有修建,现为清代所建。

严氏宗祠坐北朝南,原前后三进,两侧厢房,天井内有戏台,现仅存大厅一进。

大厅硬山顶高平屋,面阔五间。宗祠是严子陵的祀祠,建筑雕刻又颇为丰富,具有相当的文物保护价值。

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低塘街道:低塘街道位于余姚城区正北12公里处。东与慈溪城区、横河镇相连,南与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接壤,西部至梁周公路与朗霞街道为邻,北隔大沽塘与慈溪的周巷、天元镇相望。南北长7.61公里,东西宽9.137公里,面积43.226平方公里,辖洋山、历山、黄湖、黄清堰、芦城、低塘、汤家闸、姆湖、镆剑山、郑巷、西郑巷11行政村和历山、直河路、郑巷3个居委会。至2008年底,总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白沙郑氏大宗祠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白沙郑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郑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白沙社区四村村头,是白沙郑氏族人的“始祖祠”。始建于宋朝,明万历、清嘉庆年间重修,现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二廊合院式布局,整个地形呈“步步高升”之势,面阔15.8米,进深36米,占地面积568.8平方米。砖木石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碌灰筒瓦,青砖墙体。后堂两侧墙内镶嵌清嘉庆年间的两块石碑,石碑分别记载了白沙郑氏由福建莆田迁移到此定居和重修大宗祠的历史。2004年被公布为东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对研究明清岭南古建筑和白沙村史及郑氏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白沙社区:白沙社区面积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00多人,外来人口约25000人。社区现有“两委”干部10人(其中支委8人,居委6人,交叉任职4人),高中或以下学历4人,大专或以上学历6人。社区党总支部共有党员235名,下设“两新”党组织7个,“两新”党员26名。2011年社区(两级)总资产5.2亿元,总收入6340万元,纯收入310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3%。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岗村李氏宗祠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大岗村李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岗村李氏宗祠位于南丰镇尚岗村委会大岗村,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建筑形制属清代建筑风格。

宗祠为三进四合院布局,坐西北向东南,广三路,中路三间三进,两侧青云巷。总面阔20.8米,总进深32.62米。占地面积1192.26平方米。宗祠有封闭的广场,正门面对广场影壁。广场左右分别立有4对、5对旗杆夹。殿前为牌楼式建筑,歇山顶。呈六柱三门一楼,木石结构,楼饰莲花托木栱。正门上悬“李氏大宗祠”木刻横匾。前殿左右置耳房,梁架结构为五架梁。祠堂中路建筑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龙舟脊,镬耳式封火山墙。面阔9.39米,进深32.62米,前后三进,步步升高。前座进深一间。柱础为花岗岩八棱形,雕刻有暗八仙和瑞兽。中座进深三间,梁架为穿斗式,驼墩雕卷草图案纹,格木柱。后座进深三间,梁架为穿斗式,第三间设神龛,上方悬挂“乡贤”长方形木牌匾。值得一提的是前座前檐的封檐板,雕刻有56位各种姿态的戏曲故事人物。其余的封檐板精雕花鸟、人物、图书、博古等图案。全祠共有壁画21幅。

李氏宗祠是封开县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围屋,其建筑结构独特、各种木雕丰富精美、彩绘壁画寓意深刻和石雕艺术惟妙惟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1年1月11日,公布为封开县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大岗村李氏宗祠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封开县唯一获此殊荣的氏族宗祠。(封开文联)

尚岗村:尚岗村位于南丰镇东面,与城区毗邻。全村总人口3402人,有20个村民小组,党员38人,村干部5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4854元。全村耕地面积2089亩,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目前,种植沙糖桔300多亩,冬种梅菜500多亩,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