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范阳卢氏祠堂(汇编20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3779

文章

183

篇1:塘下洋新祠堂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塘下洋新祠堂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塘下洋新祠堂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塘下洋村439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塘下洋村:义乌市佛堂镇塘下洋,村全村常住451户,1056人,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内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台球等文化活动室,建成市“双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体设施,积极培育文体队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正和谌氏祠堂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正和谌氏祠堂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正和谌氏祠堂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正河村寨下,由院子和祠堂两部分组成。宗祠呈龙腾卷浪形,坐北朝南,壬生丙方位。据信全谌氏五修族谱记载,宗祠始建于1354年,距今660余年。院与石门牌坊于1907年为彰显驸马谌震的荣耀所建。总占地面积1815.28平方米。

宗祠建筑采用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宗祠门廊左右两侧,一对威武凛然的石狮遥相呼应,炯炯有神。正门左右,立一对雕花石鼓。全祠由16根石柱及青砖砌成的马头墙支撑,石柱顶端雕刻有鳌鱼。栋高11.6米,面阔三间,二进三厅,祠堂占地面积1630.48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钱钱家祠堂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中钱钱家祠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钱钱家祠堂位于海盐县沈荡镇,年代为清。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沈荡镇:江南古镇——沈荡镇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浙江省海盐县境内,紧挨国际大都市上海,省级风景区“南北湖”、天下奇观“海宁潮”近在咫尺。建镇史溯及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现为海盐县西北部经济重镇、政治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61.8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其中镇区面积3.02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 沈荡镇人文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苍溪徐家祠堂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苍溪徐家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祠堂属清代古建筑,位于苍溪县龙洞乡茅坪村南500米,坐南朝北。该建筑北靠元山山脚,前邻巴中县,西往黄猫垭尖包梁,保存基本完好。

该祠堂呈四合院布局,系穿逗木结构,面阔16.4米,进深27米,建筑面积442.8平方米。正殿单檐烽火墙,面阔16.4米,通高13米,进深11.1米。如意踏道三级,长0.9米,宽1.2米,高0.7米,前殿单檐悬山式。房盖小青瓦,面阔16.4米,进深8.2米,通高9.5米。有石梯三级,长0.9米,宽1.9米,阶高0.25米。石板天井长8米,宽6米,台阶高0.3米;石桅杆基座径0.85米,通高3.5米。石质拱砌山门,通高3.1米,门宽1.8米,门厚0.4米,门槛高0.25米。有双扇木门,单扇门高2.7米,宽1.1米,厚0.05米。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第三十--战苍溪期间,在徐家祠堂成立乡苏维埃。

该建筑现已载入《中国文物地图•四川分册》;2006年6月28日,苍溪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苍溪徐家祠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洞乡:苍溪县龙洞乡位于县城东北部,乡政府驻地回龙场。龙洞取龙穴之意,回龙是指“回归自然”才“巨龙腾飞”。辖9村1社区,63个村民小组,7200人,幅员面积4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26亩,坡地1万亩,林地面积4.5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3万亩,森林覆盖率55%。龙洞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明显干旱年,交通方便。龙洞乡特产丰富,有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杭头宋氏祠堂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杭头宋氏祠堂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杭头宋氏祠堂位于苍山县向城镇杭头村西南,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

该祠堂初建于明崇祯九年九月(1636年),由宋氏九世祖宋之普、宋之韩等人筹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宋氏十五世祖宋献章等人修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后重修。该祠堂现存房屋9间.正殿3间,坐北朝南,设有走廊,全是木质顶柱,正殿内正面为后来修建的神龛,供奉宋氏先祖牌位,神龛右侧有万历年、民国二十四年立宋氏先祖墓碑。正殿为砖木结构,屋顶硬山式,上覆灰色筒瓦,瓦头有猫头等纹饰、正殿门两侧有“册”形窗户。东西配殿各3间,结构同正堂;门楼,砖木结构,屋檐起脊,饰祥瑞饰图案;院内南墙两旁各嵌有修祠捐款、地着名录碑,并立有一块“罗先生墓碑”。该祠堂为苍山望族宋氏遗留的古建筑,保存东西23米,南北26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对于研究明清时期临沂市古建筑风格、民俗文化以及明清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杭头宋氏祠堂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杭头村:杭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密郭氏祠堂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新密郭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郭氏祠堂,位于新密市新华路办事处五里店村东。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后经兵燹毁坏,清咸丰十年(公元1830)重建,座北面南,总占地面积920平方米。现存古建筑有大门楼、二门、影壁、大殿,大门位于南端正中,两侧有顺山房各三间,均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保存十分完整。祠堂内存有明、清代石碑2余通,墓志铭2块;石狮、石门墩各一对,为明代遗物。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新密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五里店村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五里店村:五里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当湖葛氏祠堂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当湖葛氏祠堂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当湖葛氏祠堂位于当湖街道南河头社区港南3—3号,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6月3日,当湖葛氏祠堂被公布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河头社区:南河头社区,2015年5月由南河头社区、建国门社区合并而来,合并后东起东湖,南临新桥港,西至新华路,北到解放路市河。总面积0.6平方公里,绿化面积21223平方米。社区共有住户3136户,人口7858人。社区党委下设6个支部,共有党员321名。社区现有工作人员9名。社区主要由南河头、西小街、荷花池、金湖小区、湖滨花园等组成。辖区内有财政局、教育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陆士龙祠堂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陆士龙祠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士龙祠堂位于相城区阳澄湖镇湘城老街人民街,年代为民国。

2019年8月23日,陆士龙祠堂被公布为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阳澄湖镇:阳澄湖镇位于苏州城区北侧,低处风光秀丽的阳澄湖畔,居苏州周边市区的核心,到苏州周边各经济开发区的距离均在30公里之内,半个小时之内均可到达。完成全球化经济转型的苏州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最有吸引力的城市,高速增长的GDP和财政收入为各级工业园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目前苏州已吸引世界各国众多巨无霸企业和500强企业,苏州已成为世界IT产业的中心。 完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许家黄庄祠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许家黄庄祠堂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黄庄祠堂位于莒南县十字路街道许家黄庄村东首,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许家黄庄祠堂是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字路街道:莒南县十字路镇地处莒南县城驻地,辖107个行政村(居),12.1万人,总面积170万平方公里,9万亩耕地。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02万元,人均收入2670元。我镇北临莒县,南靠连云港、新浦,东临日照,西靠临沂,境内兖(兖州)石(石臼)铁路横贯东西,莒(莒县)新(新浦)公路、岚(岚山)济 (济宁)公路在此相会,通讯、水、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周氏祠堂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周氏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位于宁国市胡乐镇胡乐村下中川。

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该祠堂是在清朝“神童”周赟祖父辈们手中建造的。周赟7岁能诗,9岁作《六声图》,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他首创的《六声韵学》得到清廷兵部尚书曾国藩赏识,奏请清廷授以二品教官。该建筑是目前宁国市境内规模最大的清代古建筑,于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堂本体外,东南边外扩2米至水田交接处,西南边外扩35米至祠堂前小河处,东北、西北边至屋檐滴水。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边75米至滑下路边,西南、东北、西北边各外扩25米。

胡乐村:胡乐村地处宁国市胡乐镇西南部,青龙湾水库上游,皖赣铁路.宜黄高速.S323.S21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村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0亩,山场面积28000亩,其中山核桃2300亩,毛竹6200亩,杉木林8700亩,天然林10800亩。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胡乐支部.梅川支部),共有正式党员89名,预备党员6名。胡乐是一个拥有1000余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莫氏祠堂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莫氏祠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莫氏祠堂位于土司衙门东侧20米处,占地147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后毁于兵燹,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祠堂分前、中、后三进,祠门院前竖立巨幅照壁,左右为门房,门楣上分别浮雕“本支百世”“列国一同”八个大字。进门房是大院。一进是正门;二进为正厅,两侧分别设有客房,前后镂金花窗,工艺精巧,装饰豪华;三进安放莫氏历代宗亲牌位。祠堂整体造型与衙门相对称协调,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196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莫氏祠堂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龚氏祠堂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龚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出金溪县城,沿206国道南行12公里,就可以看到一座名叫猫儿岭的山峰,山下有一个风光绮丽的小山村,这就是左坊镇后龚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这个村子却因有一段烽火连天的红色的历史闻名遐迩,引得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瞻仰。

从206国道拐进村子,便可以看到一座红色牌坊,牌坊虽然建于现代,却含几分古意。沿牌坊路东去,远远地便可以看见一棵郁郁葱葱的大香樟树,樟树下是一座古老的祠堂,这便是龚氏祠堂,龚氏祠堂就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

1933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黄狮渡大捷后,直属部队进入左坊一带驻防,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以后龚村为驻地,司令部驻后龚村龚氏祠堂,政治部驻离龚氏祠堂半里的王家仓下。朱德总司令住在后龚村南靠近竹山的一间民房里,竹山边挖有一洞,以防空袭。朱总司令在洞内多次召开红军干部会议,部署作战计划。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记者来到后龚村,只见青青田野中铁牛欢歌、黄牛奋蹄,农人忙着春耕播种。田野中的一位老农见有客人到来,连忙放下了锄头,上前询问,得知来意后,立即放开嗓门喊叫:“细伢子,赶快去村支书屋里拿祠堂钥匙来,让记者到祠堂里面去参观啰……”

走进龚氏祠堂,规模宏大,建筑简朴,虽为金溪常见的祭祠,又经历7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是仍然保存完好。祠堂的正厅中央悬挂着11位伟人的相片。祠堂厅堂中有一条造型别致的风雨过廊,廊上四根大木柱中间有一方桌。一村民介绍,这是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及红军将领发布作战命令之处。

龚氏祠堂是由主、次厅堂和下屋三栋建筑连成一体的,次厅堂较主厅小一些,厅堂内悬挂的是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画像,陈列了“黄狮渡大捷”绘画图片和朱德在后龚村的故事。次厅堂还保存着当年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的储藏室、养病室及红军标语仍依稀可辨,值得人们瞻仰和缅怀。

步出祠堂,该县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后龚村几代村民都十分珍爱龚氏祠堂这一历史文物,在战争年代,为了保护好这一文物,一些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建国后,村民更加重视对祠堂的保护,始终坚持对祠堂进行维修。为了保护好龚氏祠堂,近年来,村民又先后筹集资金7万元,对祠堂进行了全面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钱家祠堂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钱家祠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海盐沈荡镇中钱村,有一处浙北地区保存较好的祠堂之一——钱家祠堂,是钱镠二十五世孙钱陈群所建。

钱氏宗祠又名永思堂,俗称“钱家祠堂”,为沈荡钱氏家族祠堂。

钱氏宗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解放后作为粮库,而保存至今。2002年,被县政府授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对其进行恢复性维修。

前厅

“钱氏宗祠沙盘”为“钱氏宗祠”等比缩小版模型,其根据原祠堂的功能进行布置,主要描绘的就是祭祖的热闹场景。

前厅为“行牌厅”,东西两边设有木架,木架上插着肃静,回避,官级品位硬牌。

目前该厅围绕钱氏先祖的功勋及钱氏精神内涵进行布置。

花厅

花厅于每年两次祭祖时,用作摆酒、吃饭、休息的地方而且也是族中大事的议事中心。中间“清芬世守”为乾隆皇帝对海盐钱氏家族的御笔题词。

现布置为钱氏学堂,围绕耕读传家为主题,这里展出的是陈书的书画作品。

后厅

后厅为“祭祀厅”中央设有壁龛,内供各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祭祀为每年两次,分别为上半年的清明节和下半年的冬至节。

现以家风文化为主题进行布置,中间为钱氏先祖五王的画像,两边分别为海盐钱氏的一些的代表人物。

钱氏故事

海盐钱氏,既是海盐望族,也是嘉兴乃至杭州的望族,是钱镠的后裔。仅海盐钱氏一支,明代嘉靖后即有进士16人,举人40余人。一千多年来,钱氏为海盐留下了钱镠贩盐、钱王射潮、钱镠施茶、陈书教子、钱家徵击奸等许多具有惩恶扬善、忠孝仁义、刚直不阿等内容的故事。海盐钱氏故事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盐钱氏先居澉浦,明中时澉浦一带常受倭寇侵扰,于是就移居沈荡半逻,即现在的沈荡镇中钱村。后因钱纶光入赘嘉兴陈姓,清康熙年间迁到嘉兴莲花桥。自钱陈群(钱鏐二十五世孙)始,海盐钱氏后代去世以后,大都归葬在沈荡或南北湖。中钱村尚有钱氏后裔数百人,不过由于清末以后尚无续谱,年青一代,对自己的祖辈以上已模糊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张家祠堂正厅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祠堂正厅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芦江村

原有三组建筑,五进,中轴为家祠,左右两厢为住宅,现存中轴第三进第一个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11米,长24米,檐栏高4米,七檩,硬山式顶,屋顶坡度平缓。梁柱均为粗大的楠木,故又称“楠木厅”。厅内立柱上有青石覆盆柱础,栏顶作卷刹,构架的联接结构,多采用形式简单的斗拱、蜀柱,垫板,正中明间脊檀左右下侧装饰三角形的简单木雕,其外缘置叉手,梁作月梁状,立梁略有琴面,梁底沿边刻双线。斗拱外檐二攒一斗三升,内部梁枋间出单拱与重拱,不出挑,内外斗拱坐斗均刻花瓣状,有方有圆。地面皆用方砖斜铺。

该建筑为明代所建,形制古朴,结构简明,用材硕大,装饰没有繁琐之感,在宁镇地区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后白镇:句容市辖镇。江苏省外贸玩具生产基地。1956年建后白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17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2公里。面积39.5平方公里,人口1.2万。104国道、郭(庄)茅(山)公路交会过境。西濒赤山湖。辖后白、高坪、李家桥、夏王、胜富、东湾、古村、延福、淮源、花岗、芦江、闸头12个村委会和后白1个居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马桥张氏祠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马桥张氏祠堂为保康县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张氏祠堂位于城西南马桥镇张家湾村,年代为清代。

2012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镇:保康县辖镇。1951年为九区,1958年改东风公社,1984年建马桥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宜(昌)保(康)公路与神龙架林区接界,交通便利。辖马桥街、林川、尧治河、堰垭、董家沟、南沟、天花、黄龙观、白果、鸡公岭、鳌头山、中坪、寺岭、周湾、峰山、罗家山、黄湾、河南坪、笔架、张湾、两河口、高桥河、白竹头、安家湾、桃坪河、大横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丞相祠堂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丞相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丞相祠堂位于宜宾流杯池公园东南点将台之下,该祠堂始建于宋代,为纪念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人称山谷祠。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云南,途径戎州(今宜宾)而建。

清咸丰元年,该祠及流杯池一带毁于兵乱,咸丰六年(1856年)又重建。清光绪辛丑牟(1901年10月),叙州知府文焕书匾“丞相祠堂”及门联“明知炎德已衰感三顾君恩出抚危局,毕竟大名大朽怀两川相泽来拜荒祠”,原迹尚存于该祠大门。殿内塑关羽、关平、周仓像,殿外古石塔炉青烟缭绕,古石鼓、石狮、石华表傲然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水生张张氏祠堂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水生张张氏祠堂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牛张张氏祠堂位于郑州市西部沟赵乡水牛张村内,东临郑州轻工业学院(新区)。张氏祠堂主体建筑为单檐硬山式,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三间,通长9.76米,进深一间,通长5.79米,前出廊。檐部下有两根木柱支撑,柱头上为平板枋与大额枋呈“T”形,梁架五架梁结构,次间外筑山墙,山墙上作简单的砖雕墀头。灰色小瓦覆顶,正脊和垂脊做花脊式,正脊两端吻饰已脱落,垂脊仅一侧还留存着小兽。前檐明间为实板门,次间各置方窗,内置寿字花格窗棂。祠堂后墙正中供奉张氏始祖牌位,张氏始祖牌位由青石雕刻而成,在周边为高浮雕雕刻而成的龙形图案。张氏始祖牌位两侧为八通家谱世系碑。在房屋门口处还立着一通民国时期的《水牛张张氏宗祠碑记》碑刻。据碑文记载,水牛张张氏家族祖上于明初从洪洞县迁徙于此。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沟赵乡:沟赵办事处(原郑州市中原区沟赵乡)位于中原区的西北部,离市中心18公里远,东临石佛办事处(原石佛乡)西临荥阳市廿铺乡,南临须水镇,北临惠济区的古荥镇,东西长10.8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为56.8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平均自然坡度2.9‰。全乡土质均为沙土壤,适于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等作物的生长。郑汴洛高速公路穿境。南水北调工程,索须河纵贯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董仲舒祠堂遗址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董仲舒祠堂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董仲舒祠堂遗址”位于枣强县王常乡后旧县村村西,始于明代,对于我们研究和探讨董仲舒儒学文化和明代祠堂建筑风格等提供了重要依据。董仲舒,枣强人,西汉经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对《春秋》领悟深透。在继承发展传统儒学基础上。创立了新儒学。汉武帝采纳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确立儒学为国家政治学说。从此开两千年封建社会奉儒学为正统思想之先河,历代封建帝王称他为“阐道醇儒”,世人称“董二圣”。

他的主要著作《春秋繁露》、《春秋决事比》、《春秋决疑》、《举贤良对策》等。现董仲舒祠堂遗址上,保存有董仲舒保护室一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董仲舒石像,置于内。保护室东西8米,南北6米,占地面积为48平方米。遗址,东西长151米,南北150米,占地面积为22600平方米。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韩安甫及妻姚氏施财重修祠宇,明三暗五。匾额“阐道醇儒”,门两侧木雕对联“才贯天人共仰廷陈三策,文兼敦化永传学富五车”,绿瓦盖顶,饰有脊兽,飞檐翼张,雕梁画栋。木雕阁内奉董仲舒石像。院落幽深,苍松参天,东西廊庑各二间,石碑一通。昂首怒目。歇山大门,门楣董子祠,门内一影壁,四周高墙围绕,祠前有一角亭,内立三策碑,左右一古井一池塘,正前方有长方平台,寓意属笔对策。历经风雨沧桑,天灾兵祸,民贫无力修善而倾圮。

地址:枣强县王常乡后旧县村村西

咨询电话:0318—2026053

王常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6.1公里。乡政府驻地后东王常村。前旧县村为枣强县最早县治所所在地,后旧县村是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故里。该乡交通便利,枣(强)景(县)路、石(石家庄)德(州)路从境内横穿而过。乡级公路通往县城。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皆为自然村。全乡共6810户,21110人。该乡地处清凉江及其东支流之间,地势低洼,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乐山宋氏祠堂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宋氏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乐山市宋氏祠堂位于乐山市中区罗汉镇龙窝村6组,占地面积约贰拾亩,貌对峨眉仙山,背靠乐山大佛,位于乐山至沙湾之间、距乐(山)沙(湾)快速通道1.5公里,屹立于大渡河江畔,属罗汉镇辖区,山环水绕,风景雅秀,是个名胜之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是全省保存较完整的民间宗祠。

宋氏祠堂是明末清初之际的建筑,木质结构,四周砖墙,古典式建修,占地面积约20亩,貌对峨眉仙山,背靠乐山大佛,山环水绕,风景雅秀。祠宇修造考究,布局典雅,祠前左右两面大门,门前刻有人物故事,雕刻精湛,栩栩如生。两门前中央之上,书有“宋氏宗祠”四个大字,触目动人,气势轩昂。进门即是两边厢楼厢房,沿厢房往前至宗堂,左右均有石梯五步,靠前中央是万年台,其台有20根60至80公分木柱支撑,台侧右有化妆楼,左为鼓乐楼,可唱戏演出,台脊有二龙绕顶,厢房台面也有各色雕像,优美壮观。

正面是宗堂,宗堂内塑有历史文化人物。元代三品监察御史宋元泰祖先,形象威严敬仰。宗堂正面是炮台,炮台两侧有四步石梯。宗堂、炮台与万年台遥遥相对,炮台左右沿边是红石栏杆。栏杆上雕有各色石瓜、石果及各类形象石兽18个,状态逼真。宗堂内望板上彩绘富有深刻意义的图案,一方格一幅,美妙生动,真令人发出欣喜的遐想。宗堂左右除过厅,各有两大间至三大间的空房。

后面是花园,花园中有百年桂花古树两株,及各色奇异花草,花园左右各有一个小门,正前一大门,供人们出入,花园后是几大间正厅。全宇可容纳三千人,不受日晒雨淋,人们来此,自有一种新奇的特殊感受,似觉另有洞天之感,是一座稀罕的古祠宇。

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5米。占地面积0.375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南、西、北外延95米,东至大渡河西岸。占地面积3.59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天津李纯祠堂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李纯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纯祠堂位于南开区南丰路,现辟作南开人民文化宫。该建筑建于1913~1923年,占地2.56万平方米,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祠堂坐北朝南,前建三进庭院,后辟花园,由砖砌照壁、石牌坊、石拱桥、大门、前殿、戏台、中殿、后殿、配殿及回廊组成,气势宏伟,布局严谨,装修考究。该建筑原为北京西直门外明朝宦官刘瑾的府邸。江苏省督军李纯买下拆卸后,运到天津重新组装而成。李本欲建私人园邸,但因工程浩大,袁世凯曾派人调查,用重金行贿后改作家祠。

2013年5月,天津李纯祠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