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些有趣的动物知识(推荐九篇)

浏览

1817

文章

9

篇1:喜欢动物的一定要看这几个有趣的动物小知识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1、大熊猫是猫科动物吗?

大家都知道,假如让肉食动物只拔草来吃,他们没多久以后便会被饿死了。这是由于他们沒有用于碾碎草类食物的槽牙,且他们的消化吸收管路较植食性动物而言过短,这类与食草动物彻底反过来的结构,让他们没法消化吸收草并消化吸收在其中的营养成分。很可能还没有等他们消化吸收结束,草就根据他们的肛门口代谢出来。那样下来,他们终究会被活生生饿死了。那麼,肉食动物动物是否也不摄取食物化学纤维了呢?这自然也是不好的。以便维持营养成分均衡,就算是狮子座在某种意义上也必须摄取纤维材料。狮子座是以班马等食草动物为关键食物的,他们一般 最开始吃的便是猎食的内脏器官,例如猎食的胃里,那边就会有许多未被彻底消化吸收的纤维材料。换句话说,狮子座根据捕食食草动物来间接性摄取被食草动物的胃肠消化吸收得类似的纤维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趣的动物科普小知识

全文共 204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除了人类这种生物,还有很多动物。动物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知识是我们不曾听说过的。下面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有趣的动物科普小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有趣的动物科普小知识

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3、狗快乐时,不停地摇动尾巴;狗愤怒时,就向后伸直尾巴;狗感到惊慌害怕时,就把尾巴夹起来;

4、豹在树上磨爪子;

6、雄鹿在树干上蹭角,使角变得锋利;

7、野猪经常在树上磨自己的长牙;

8、北极熊穿着厚厚的白色皮大衣;

9、海豹和海象有厚厚的脂肪,可以保持身体的温暖;

有趣的动物科普小知识

1、狐狸在捕猎刺猬时,会在刺猬的身上撒尿,这样刺猬就不能缩成一团以身上长长的硬刺保护自己了!

2、如果鲸鱼在大海中死去,它的尸体就会慢慢的沉入海底,生物学家们将这个缓慢的过程称为“鲸落”!

3、鸭嘴兽有这鸭子般的嘴巴和四肢,看起来一副傻憨憨的模样,其实它后脚上的刺是有毒的,千万不要被骗了!

4、母仓鼠在生了小宝宝后,如果经常看它们就会让母仓鼠受到惊吓,这样一来就会发生母仓鼠吃小宝宝的情况!

5、伯劳会用喙啄死自己捕获的猎物,然后将食物穿挂在荆刺上,再用嘴一片片撕扯着吃掉,所以被称为“屠夫鸟”!

6、七鳃鳗是大海中的吸血鬼,它会先在猎物身上咬个洞,然后用螺旋状的口腔吸食血肉,直到猎物变成一堆白骨!

7、猫头鹰的眼睛上有三层眼睑,也就是眼皮,一层是用来眨眼的,一层是用来睡觉的,还有一层是用来清洁的!

8、骆驼的两个大驼峰里存储的其实不是大量的水分,而大量的脂肪,骆驼就是靠它们才能不吃不喝也能维持生命!

有趣的动物科普小知识大全

一、猫咪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会变得非常警惕。

这时候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走路的时候,后脚的脚印,一定是踩在前脚的脚印上的。这样能确保踩过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这就是为什么猫步看起来很优雅。

二、鲨鱼怀孕最长可以四年。

有些鲨鱼能够在交配之后将精子储存在它们卵巢的外面,这使得它们即便不处于排卵期、环境不适合或者健康状况不佳也能顺利交配。

三、蟾蜍可以改变性别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集约化耕地上的雄性蟾蜍正在改变性别。这项研究可能提供一个线索,说明为什么自恐龙以来,世界上两栖动物的消失速度比任何种类的物种都要快。

在蟾蜍众多的农场中,接受检查的雄性中有40%变成了雌雄同体,拥有睾丸和卵巢,并具有雌性的肤色和身体特征。另有20%的雌性虽然外表是男性,但也进行了女性化的深度变化。

这项研究结果得到加拿大研究的支持,该研究将发表在《水生毒理学》上,研究还发现了当地的耕作与北方豹蛙性别变化之间存在相似的联系。

四、长颈鹿的舌头可以伸得很长,一直伸到耳朵里,所以他们用舌头来清洁耳朵。

五、虽然河马看起来很丑,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皮肤很爱惜。

在河马晒太阳的时候,它们的身体会分泌一种防晒霜一样的物质,来避免自己被晒伤。

六、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

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

蓝鲸是真正的海上巨兽,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记录为33.5米,平均体重150吨。其实蓝鲸的喉咙可以吞下一只沙滩排球。

七、猪会在排泄物中睡觉和拱来拱去。

猪常常大汗淋漓。猪是不爱干净的动物。猪是粉色的。猪的高潮可以持续30多分钟。

八、当发现同伴死去后,它们可能会集体将伙伴掩埋。

有时候,大象也许会用长长的鼻子,把象骨和象牙卷起来集中放到某一个地方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象公墓区”。

还有的情况下,因为象牙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大象的生命,所以大象会把死去同伴的象牙拿走。大象很有灵性,除了横遭不测外,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

在死期来临前半个月,大象就会离开同伴独自走到神秘的象冢去。每群象都有一个像冢,或是一条天然的地堑,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凹坑。

凡是这个象群里的象,最后总会回到象冢。从出生到死亡,每只大象都未见到过象冢,但他们却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神秘力量的指引,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归宿。

九、海豚的睡眠方式与人类的睡眠方式完全不同。

人类长时间无意识地睡眠,并且我们在睡眠时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了解周围的环境。人类有呼吸反射,当我们睡觉或失去知觉时,我们会继续自动呼吸。

海豚无法以这种方式入睡;它们即使在睡觉时也必须保持意识。这是因为他们的呼吸不是自动的,而是有意识地控制的。

换句话说,海豚必须主动决定何时呼吸,因此它们必须不断意识呼吸。如果像我们一样,海豚进入深沉的无意识睡眠状态,它们会停止呼吸并窒息或溺水。

与此同时,它的眼睛也是如此工作,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大脑的右半部分睡眠时,左眼将关闭,反之亦然。

十、鸵鸟是鸟类中唯一具有两个脚趾的鸟

它的内脚趾大(来源于第3趾), 厚而坚强,外脚趾小(来源于第4趾) 后肢甚粗大,只有两趾(Toes)(第Ⅲ、Ⅳ趾),与一般鸟类有三~四趾不同,是鸟类中趾数最少者。

内趾(第Ⅲ趾)较大,具有坚硬的爪(Claw),外趾则无爪。后肢强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还可向前踢用以攻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趣的海洋动物知识

全文共 3310 字

+ 加入清单

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趣的海洋动物知识,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海洋动物的介绍

海洋动物(marine animals)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海洋动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长可超过30米、重可超过190 吨。从海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海洋中各门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十分不同的异养型生物的总称。

海洋动物现知有16~20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3类。

有趣的海洋动物知识

有趣的海洋动物-海参

1)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可以用分身法逃命,内脏迅速从肛门抛出。天敌看到颜色鲜艳的美味,就会舍本逐末地扑向海参的内脏。弃内脏的海参还可以活着。

有趣的海洋动物-梭子鱼

(2)梭子鱼可分三种。一种是台湾梭干鱼,体侧有两条褐色带,尾鳍为黄色,身长40~50厘米。居住于珊瑚礁水域及内湾浅水内,喜欢群居,时速60~70公里。一种是大和梭干鱼,具有沿岸性,经常群居与于水的中、表层。

有趣的海洋动物-乌贼

(3)乌贼被称为海中"化妆师",因为它实在太爱"打扮"了。乌贼十分善于利用体色表达感情。它体色发生突变,多半是因为感到恐惧和激动。到繁殖季节,雌乌贼用五彩缤纷的颜色表达对异性的爱慕。它们常常在自己的躯干上涂上一道道斑纹,犹如穿上了漂亮的睡衣。在海洋生物中, 乌贼的游泳速度最快。它是靠肚皮上的漏斗管喷水的反作用力飞速前进,能跳出水面高达7米到10米。乌贼肚子里藏有墨汁,这在动物界是罕见的。墨囊在乌贼的肚子里,囊内有墨腺,能分泌浓厚的墨汁,而且喷出后能迅速补充。当乌贼和强敌突然相遇时,它就利用这种特殊的防御武器使自己转危为安。

有趣的海洋动物-贝壳类

(4)多种多样的贝壳螺壳,形状奇特,色彩斑谰。其中虎斑贝、白玉贝、夜光贝、五爪螺、猪母螺、珍珠贝、贞洁螺、唐冠螺、七角贝、猪耳壳,以及可作烟灰缸的马蹄螺、渔民作用号角的大角螺等等,都是惹人喜爱的天然工艺品,用光滑油亮的海贝壳雕琢、镶嵌制成的各种画屏、器具、摆设等,具有色泽明丽自然,格调名贵雅致的特色。珍珠贝的外形呈卵圆形或圆盘形,有轮脊,靠近边缘的轮脊上有鳞片。铰合部较长,两端都有小齿,两壳的中央面一般呈现浅褐色或者灰色,有浓密的红褐色放射纹;内面有珠母光泽。

海洋动物的分类

海洋无脊椎动物

种数、门数最为繁多,占海洋动物的绝大部分。主要的门类有:原生动物(Protozoa)、海绵动物(Porifera)、腔肠动物(Coelenterata)、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纽形动物(Nemertinea)、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环节动物(Annelida)、软体动物(Mollusca)、节肢动物(Arthropoda)、腕足动物(Brachio-poda)、毛颚动物(Chaetognatha)、须腕动物(Pogonopho-r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和半索动物 (Hemichor-data)等。其中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是海洋中特有的门类。

演化历史

海洋为最古老的栖地,生命源于海洋。早在寒武纪诸多高阶分类单元如门、纲的代表种就已同时出现,但后来有很多类别灭绝,仅留下化石或少数的活化石种,例如鹦鹉螺、鲎、海豆芽等等,有的绵延子孙,众多分歧成许多品种。就现生动物门而论,概略可分为30多门(分类学家对此最高阶分类单元仍时有新发现并修正、综合),其中自由生活栖息在海洋的有8 门之多,又有14 门动物只分布于海洋;分布于淡水的有14 门,但没有整个门的动物都只产于淡水的;陆地产的则只有10 门,其中有一门动物只产于陆地,显见海洋为生命之母。此外,海洋无脊椎动物诸门中,有许多动物门的种类很少,而且型态又特异,这些物种本身就是演化天择的成果。

结构功能

这些物种在结构及功能上呈现多样化,可由简至繁逐一找出代表,例如消化道上有不具口及肛门的海绵,有口无肛门的腔肠、扁虫,到有了前后分开为口及肛门的纽形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因海水浮力大,而产生不同于陆生动物之支撑结构;有的受限于吸附力、表面张力而成小生物;有的充满中胶层如漂浮的大型水母(海蜇皮即此类生物之产品);有的具砂质为主的六放大海绵高可及一公尺;有的具几丁质为主的外骨骼可支撑出大个体如虾、蟹;或以碳酸钙为主,营造出美丽但笨重的壳,如贝、螺。更有细胞包围在外的内骨骼,如海胆的是碳酸钙,海豆芽的是磷酸钙(人类骨骼是以磷酸钙为主)。这些多样化的支撑系统不仅增大了个体的体积,更可供肌肉附生而得以运而动之,使得动物得以各类型式生活。这样多样化的.生物、正是研究比较各类课题的好素材。

人类根据这些动物门结构之简繁,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卵割型式,囊胚孔是否发育成个体的口(原口类)或另外形成口(后口类)及体控形成的方式而将后生动物分为后口类如脊索动物、棘皮、尾索(海鞘)、头索(文昌鱼)动物等及原口类如环节、软件、节肢等动物。

海洋原索动物

原索动物是介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与海洋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类动物。原索动物均系海产,包括尾索动物(Urochordata),如海鞘(Ascidia);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a),如文昌鱼(Branchiostoma)。过去属于原索类的半索动物,现多数学者主张放入无脊椎动物内。

海洋脊椎动物

包括有海洋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海洋鱼类有圆口纲(Cyclostom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海洋爬行动物有棱皮龟科(Dermochelidae),如棱皮龟( Dermochelys); 海龟科(Cheloniidae),如蠵龟( Caretta)和玳瑁( Eretmochelys) ;海蛇科(Hydro-phiidae),如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和青灰海蛇( Hydrophis caerulesceris)等。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仅占世界鸟类种数的0.02%,如信天翁、鹱、海燕、鲣鸟、军舰鸟和海雀等都是人们熟知的典型海洋鸟类。分布于中国的海洋鸟类约有20多种,它们一部分为留鸟,大部分为候鸟。中国常见的海洋鸟类有: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的白额鹱( Puffinus leucomelas)和黑叉尾海燕( Oceanodroma monorhis)等,鹈形目( Pelecaniformes)的褐鲣鸟( Sula leucogaster)和红脚鲣鸟( Sula sula),雨燕目(Apodiformes)的金丝燕( Collocalia vestita)和短嘴金丝燕( Collocalia brevirostris)等。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鲸目(Catacea)、鳍脚目(Pinnipedia)和海牛目(Sirenia)等。

海洋动物动物之最

最小的海蟹:生活在日本相模湾的豆蟹,长3.8─4.2 毫米,只有一个米粒那么大。

最重的海蟹:产于澳大利亚巴斯海峡,重达14公斤。

最大的龙虾:是深海拖网船“赫斯勃”号于1934年捕到的。从尾端到钳尖1.2 米,重19公斤多。这个大龙虾陈列在美国波士顿

最小的龙虾:是南非的角龙虾,总长只有10厘米左右。

最长的水母:于1965年被海水冲到马萨诸塞州海滩上,伞部直径2.3米,触手36.58米,若把触手展平,竟长达74米。

最大的海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海发现的一种海兔,平均重量3.2─3.6公斤,最重6.8公斤。

最大的法螺:一般壳高20余厘米,最大可达40厘米。

最珍稀的海贝:贝类专家认为,生活在菲律宾海外的白齿玛瑙贝最为稀少,至今一共找到3只,其中1975年11月在菲律宾海外马克里岛捕获1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猫科类动物有趣小知识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猫,属于猫科动物,猫身上带有癣菌及跳蚤、弓形虫等寄生虫 ,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古埃及时期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下面是小编收集关于猫科类动物有趣小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猫咪是我们身边非常常见的宠物,但你知道吗,猫咪其实有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猫咪的视力

猫咪的眼睛非常特别,它们有着非常好的夜视能力。这是因为猫咪的眼睛中有着大量的棒状细胞,可以帮助它们感受到非常微弱的光线。此外,猫咪的眼睛还有着非常好的反应能力,可以快速地感知周围的运动和变化。

猫咪的声音

猫咪是非常擅长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喵喵叫、咕噜声、尖叫声等等。但你知道吗,猫咪发出的声音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喵喵叫表示猫咪想要吸引人的注意力;咕噜声表示猫咪非常愉快;尖叫声则使猫咪感到恐惧或生气。此外,猫咪的声音中还带有一些超声波,这些超声波对人类听不到,但是对猫咪来说,它们可以通过这些声音来进行交流。

猫咪的脚掌

猫咪的脚掌上有很多细小的肉垫,这些肉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们可以帮助猫咪在行走和奔跑时降低冲击力,减少对身体的压力。其次,这些肉垫还有着非常好的抓地力,让猫咪可以在各种各样的表面上行走和攀爬。

猫咪的舌头

猫咪的舌头有着非常独特的结构。它们有着许多细小的倒刺,可以用来帮助猫咪刮掉毛发和清洁身体。此外,猫咪的舌头上还有许多味蕾,可以让它们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帮助它们选择合适的食物。

猫咪的爪子

猫咪的爪子非常锋利,可以用来攀爬和抓住猎物。但是你知道吗,猫咪的爪子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它们保持身体平衡。猫咪的爪子上有着非常敏感的神经,可以帮助它们感知周围的环境,调节身体的重心。

猫咪的饮食

猫咪是肉食动物,需要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此外,猫咪的肠道非常短,消化能力也比较弱,因此它们需要多次进食,而且每次进食的量都比较小。在饮食方面,猫咪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惯,那就是喜欢在食物中加入一些草药,帮助它们调节身体的功能。

总之,猫咪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它们有着许多独特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大家可以更加了解猫咪,更好地照顾它们。

猫咪的睡眠

猫咪是非常爱睡觉的动物,它们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猫咪的睡眠质量非常高,可以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体力。此外,猫咪在睡觉的时候,身体的新陈代谢也会非常缓慢,这意味着它们不需要频繁地进食。

猫咪的听力

猫咪是非常敏锐的动物,它们的听力非常灵敏。猫咪可以听到许多人类听不到的声音,比如老鼠的叫声、高频的声音等等。这是因为猫咪的耳朵中有着许多细小的毛细胞,可以帮助它们感受到非常微小的声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趣的海洋动物知识

全文共 4829 字

+ 加入清单

水母是一种简单而神秘的生物,翩翩起舞时美轮美奂,你知道水母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特点吗?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趣海洋动物知识,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海洋动物小知识

各种水母

蛋黄水母(学名:Cotylorhiza tuberculata)是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的海洋生物。还有一个和希腊神话中的女妖同名的名字“美杜莎”(Medusa)。生活史的主要阶段是单体、水母型,其水螅型阶段不发达。体型较大,没有缘膜;胃循环腔复杂,辐射管发达,有内胚层起源的胃丝,胃丝上有刺细胞;生殖细胞起源于内胚层,神经感官较发达,集中形成8个感觉器官。习海洋生活,水母的武器是鱼叉状触手,当它们碰触到猎物时,就会射出触手上刺细胞的毒液,猎食它们的猎物。外形和水煮蛋很相似,是地中海最常见的水母,也分布于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

海月水母是一种典型的漂流水母。它们的幼虫从受精卵发育而成,幼虫的身体表面有无数的纤毛用来游泳。它们是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月水母通过有性生殖,就可以产生受精卵,开始下一个生命的轮回。海月水母外形靓丽,极具观赏性。

桃花水母(学名:Craspedacusta)是一属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已记录11种。生活在清洁的江河、湖泊之中。生命周期由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阶段组成。栖于淡水,故英文名淡水水母(Freshwater jellyfish)。直径约2厘米,钟形身体的边缘有数百根短触手。有世代交替。螅形体高约2公釐,无触手,借出芽方式产生水母体。为世界级濒危物种,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海洋动物分类

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3类:

①海洋无脊椎动物。占海洋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最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等。

②海洋原索动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等。

③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依赖海洋而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分布在海洋中的动物群。海洋的生活条件相对一致,面积广大,动物中除鱼类、鲸类,还有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如头足类和水母等。在深海层,仅发现不依赖浮游生物生存的动物。

在许多大洋区,海流将营养丰富的深层海水带到浅层,使海洋浅层带增加了鱼类产量。在海底生活的底栖动物,包括固着动物,如海绵、腔肠动物、管沙蚕等和运动动物,如甲壳类、贻贝、各种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

珊瑚动物在热带海洋发展最充分。珊瑚礁是由大量建礁动物和植物的白垩质骨骼物质(特别是珊瑚和苔藓虫)沉积而成的。在珊瑚礁环境中动物最密集且最多样化。

有趣的海洋动物知识

十大最危险的海洋动物

NO.1箱形水母

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单是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水母的毒刺。科学基金会表示:“在很多国家,箱水母酿成的悲剧并不需要签发死亡证明,因此,全世界的箱水母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数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NO.2虎鲨

虎鲨是鲨鱼家族中仅次于噬人鲨的凶猛残忍的食肉动物。一岁的虎鲨就已有38厘米长了。成年虎鲨最大可以长到9米左右,当饥饿的虎鲨胃口很大,只要发现移动的物体,它就会紧追不舍,伺机发动攻击。虎鲨的食性很复杂。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1目。本目仅有虎鲨科1科,虎鲨属1属,约8种。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眶上突起显著,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鼻孔具鼻口沟。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鳃孔5个,最后3~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尾鳍宽短,帚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无凹洼;胸鳍宽大。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中国现有2种,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

虎鲨类早在古生代石炭纪就有化石记录,中生代最为繁盛,到新生代渐衰落。是一类中小型鲨鱼,长可达1.5米,体笨重。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用背鳍棘御敌害。体黄色并具黑色横纹,是避免敌害的警戒色。虎鲨每次产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圆锥形角质囊,卵囊末端曳有长丝,借以固着于附着物上。

NO.3石鱼

石鱼,又名绣花针。为庐山著名特产“三石”之一。因为它生长在石涧和因瀑布造成的涧穴中,利用它特有的功能——吸盘,栖附在水中的岩石上,或涧崖的石缝间,故名“石鱼”。又因体形小如针,故又名“绣花针”。石鱼的高度恰好是现在水文观测的零刻度,极高的科学价值。除此之外,在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北票市,锦州市义县等地也有一种名为石鱼的化石,该石为白鲟、狼鳍鱼等鱼类化石,《石雅》载之为“石鱼”。

NO.4河豚

河豚鱼又名气泡鱼,俗称:河鱼豚、挺巴鱼、气鼓子。学名:Fugn rubripes T&S(红鳍东方鲀)Fugupssedommus Chu(假晴东方鲀)Fugu obscurus Abe(暗纹东方鲀), 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亚目,鲀科,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各大海区都有捕获,假睛东方豚还经常进入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水域,而暗纹东方豚亦可进入江河或定居于淡水湖中。一般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从大海游至长江中下游。河豚鱼的品种很多,鲀科中最常见的有虫纹东方豚、紫色东方豚、黄鳍东方豚、红鳍东方豚、假睛东方豚和暗纹东方豚等8种,一般体长70--500毫米,其中红鳍东方豚已见最大体长为750毫米。 河豚鱼味道极为鲜美,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

NO.5海蛇

海蛇(Pelamis platurus),是蛇目眼镜蛇科的一亚科。与眼镜蛇亚科相似,都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尾侧扁如桨,躯干后部亦略侧扁。本亚科有13属、38种。西起波斯湾东至日本,南达澳大利亚的暖水性海洋都有分布,但大西洋中没有海蛇。

海蛇亦称"青环海蛇","斑海蛇",爬行纲,海蛇科。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有毒。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 胎生。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中国沿海有23种海蛇,其中广东、福建沿海蛇资源丰富,以北部湾最多,每年可到5万多公斤。福建平潭、惠安、东山等各沿海县每年捕获可达1万多公斤。

海蛇在海中能驾驭波涛,能潜游水下,能捕捉鱼虾,能生儿育女。在距今7千万至2亿3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两栖类动物中的一部分终于彻底告别水乡,完完全全在陆上定居了,从而进化为爬行动物——蛇。可是,还有一部分蛇却依然怀恋故乡,再一次返回哺育过它们古老前辈的摇篮,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海蛇了。

在蛇类演化的早期阶段,地球上曾出现过巨大的海蛇,这些大海蛇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就灭绝了,仅留下为数不多的的化石,作为它们旧日曾活在世上的见证。

NO.6蓑鲉

鲉形目鲉科蓑鲉属鱼类的通称。约有9种。中国产5种 。蓑鲉又称狮子鱼,

在海水鱼类 中属鲉科,多产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体延长,侧扁,头侧扁,具棘棱和皮瓣。吻长而狭,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上侧位。眼间隔狭而凹入。口端位,斜裂,上颌中央有一凹刻。上下颌和犁骨具牙,腭骨无牙。鳃盖骨具一扁棘;鳃孔宽大。体被圆鳞或栉鳞。侧线高位。背鳍很高 ,鳍棘细长 ,鳍膜深裂 ;胸鳍甚长大 ,伸越尾鳍基,鳍膜深裂;腹鳍胸位。尾鳍圆形。体色华丽,多为红色,具暗色横带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海域 ,为小型海洋鱼类 。 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 ,有的见于深水 。常成对游泳,遇敌时,即侧身以背鳍鳍棘向对方冲刺。鳍棘具毒腺,人被刺后剧痛,严重者呼吸困难,甚至晕厥。夏季产卵,卵浮性,粘连。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蓑鲉的肉可食用。

蓑鲉的鳍很大,但不善于游泳,往往躲在礁缝中,等猎物接近时便立刻捕捉。背鳍有毒刺,平常由一层薄膜包围着,当遇到敌害时,膜便破裂,而用毒刺攻击对方。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已经培育出一种蓑鲉新品种,这种蓑鲉能用改变自身颜色的方法来显示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从而提醒人们:水受到了污染.

NO.7鳄鱼

鳄目(Crocodilia)所有爬虫类动物的统称。通常为体形巨大、笨重的爬行动物,外表上和蜥蜴稍类似,属肉食性动物。鳄强而有力,长有许多锥形齿,腿短,有爪,趾间有蹼。尾长且厚重,皮厚带有鳞甲。目前公认鳄的品种共23种。

本群之所以引起特别关注乃因其在进化史上的地位:鳄是现存生物中与史前时代似恐龙的爬虫类动物相联结的最後纽带。同时,鳄又是鸟类现存的最近亲缘种。大量的各种鳄化石已被发现;4个亚目中有3个已经绝灭。根据这些广泛的化石纪录,有可能建立起鳄和其他脊椎动物间的明确关系。

NO.8刺鳐

刺鳐属于软骨鱼类,它们的身体扁平,尾巴细长,有些种类的`刺鳐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被刺鳐刺死,在海洋生物专家眼中相当罕见。悉尼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代理主任柯曼表示,刺鳐攻击人是“相当罕见”的海底事故。

刺鳐俗称黄貂鱼,它的招牌动作是状如翅膀的胸鳍波浪般在海里摆动,尾部软骨组织细长如鞭带有毒刺。已知的刺鳐约480种,据1995年的《危险海洋生物─野外急救指南》,刺鳐是目前所知体型最大的有毒鱼类,尾部可达37公分长。如被刺到胸腔,会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特别是心脏部位受伤的话,需紧急开刀,不过伤及心脏通常都难逃一死。

NO.9海狮

中文名:北海狮

中文别名:北太平洋海狮、海驴、斯氏海狮

其它俗名:Lion de mer de Steller (法语)

Lobo marino de Steller(西班牙语)

Steller sea lion(英语)

Steller zeeleeuw (荷兰语)

拉丁文学名:Eumetopias jubatus (Schreber, 1776)

英文名:Steller sea lion

物种分类:

域:真核生物域 Eukaryotes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Phylum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鳍足目 Pinnipedia

科:海狮科 Otariidae

属:北海狮属 Eumetopias

保护等级:非国际公约附录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NO.10海鳗

体呈长圆筒形,尾部侧扁。尾长大于头和躯干长度之和。头尖长。 眼椭圆形。口大, 舌附于口底。上颌牙强大锐利,3行; 犁骨中间具10~15个侧扁大牙。体无鳞,具侧线孔140~153个。背鳍和臀鳍与尾鳍相连。体黄褐色, 大型个体沿背鳍基部两侧各具1暗褐色条纹。脊椎骨142~154个。

凶猛肉食性鱼类。游泳迅速。栖息于水深50~80米的泥沙或沙泥底海区。多栖居泥洞内,在浪大水浊时常出动觅食,傍晚和凌晨更为活跃。喜摄食虾、蟹、鱼类和乌贼等。摄食强度以7~9月较高。生殖期4~7月。 怀卵量18~120万粒。卵球形,卵径1.64~1.67毫米。仔、稚鱼的发育有显著变态,从叶状体变为幼鳗在水温20℃约15天完成,这时的体长约70毫米。成鱼一般体长约 600毫米,重1~1.5千克。

有明显洄游现象,在东海和黄海的中国近海,可分为3群。第1群为黄、渤海群,洄游于济州岛西南越冬场与海州湾及渤海之间,5~6月进入海州湾北上,10月以后向东南洄游。第 2群是洄游于长江口与济州岛西南越冬场之间的鱼群。第 3群是沿浙江沿海作南北洄游的鱼群,鱼群的数量较大。这 3个鱼群之间具有相当复杂的季节性交互重合现象。分布于南海的鱼群仅作短距离的季节洄游。

海鳗肉厚、质细、味美、含脂量高,可供鲜食、制咸干品或罐头。海鳗肉与其他鱼肉掺和制成鱼丸和鱼香肠,味更鲜美而富有弹性。晒干品“鳗鱼鲞”和干制海鳗鳔均为食用佳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动物有趣的科普知识

全文共 2722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我们应该跟他们交朋友,动物有很多有趣的知识,你是否知道呢?不知道的话,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动物有趣的科普知识吧!希望你喜欢!

篇1:动物有趣科普知识

一望无际的大海中,生活着千奇百怪的生物,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它——鲾鲼(bī fèn)。鲾鲼是一种长相非常奇怪、生活在海洋当中的鱼类,它和我们熟悉的鲨鱼有近亲关系,同属于软骨鱼类。就这么看上去,鲾鲼的样子,就同一只展翅飞翔的确大蝙蝠一样,因此人们俗称它为“蝙蝠鱼”。

鲾鲼生活在热带海洋中,我国南海、台湾海域也是它经常出没的场所。它的身体在6米长左右,体重可达1-4吨,头上长有2个突出来的、可以摆动的肉角,叫做“头鳍”,位于眼睛两侧,能够自由的转动。在捕食时,两个头鳍就不停的摆动,好象两只手一样,把食物迅速的拨进宽扁的嘴里,饱饱的美餐一顿。在它身体的两侧,有两个宽阔而扁平的胸鳍,与身体相连接,形成一个可以在海洋当中自由“飞翔”的“翅膀”,伸展开后可达5-6米宽。游泳的时候,它的胸鳍能作波浪形摆动,就如同鼓翼飞行的蝙蝠一样。鲾鲼的背部为灰绿色,上面覆有白斑,腹部雪白,身体后端还有一条,好象鞭子一样的长尾巴,在游泳的时候,能够起到平衡的作用。

鲾鲼一般生活在海底深处,行动敏捷,两个宽广的胸鳍是它在水中遨游的“翅膀”。每当到了繁殖季节,它们便雌雄相伴,向海面游去。别看它的身宽体重,这时的鲾鲼会使劲摆动自己的胸鳍,用力拍击水面腾空跃起,能在距水4米高的空中,拖着长尾滑翔。有时,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只,遇到鲾鲼一时兴起,跳出水面,它能够跨过人的头顶,越过甲板,然后落入水中,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如同开炮一样的巨响,激起无数浪花。这种声响就是在数千米外都能听到。要是不幸被这庞然大物砸到,那么小船必定是船毁人亡了。而且,雌鲾鲼会在腾空飞跃时,就顺便把小鲾鲼也产了出来,小鲾鲼掉入直接水中,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篇2:动物有趣科普知识

鸵鸟是现在世界上生存着的最大的鸟。但是它们却不会飞。鸵鸟坚硬的脚爪补偿了这一缺陷,鸵鸟每小时可以奔跑70公里。鸵鸟的腿长而健壮,它的双翼却很小。由于它们象骆驼那样,可以在热带沙漠中奔跑,所以它们被称做“鸵鸟”。

人们中有“鸵鸟政策”的说法,说是鸵鸟平时胆子很小,遇到危险时,就把头钻进沙堆里,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了,就以为别人也看不见它,以此来躲避危险。其实,这是一种误传。鸵鸟的胆子确实不大,但是它们有强大的自卫武器——那双健壮而有力的腿,可以向任何进犯它的敌人反击,用腿踢敌人。再加上每只脚上有长达 17厘米的脚趾去抠抓敌人。有时鸵鸟确实把头插入沙子里,但那决不是害怕,只是想吃点沙子,以帮助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鸵鸟一般以有浆汁的植物为食,有时也吃些蜥蜴和其他甲壳类单位充饥。

尽管大自然的进化“剥夺了鸵鸟飞翔的权利”,它们还是凭借强有力的双腿,在生存竞争中争得了自己得生存空间。

篇3:动物有趣科普知识

在形形色色的动物界里,有时常常使人不可捉摸。就生育来说,生儿育女本来就是雌性动物的天职,可有的动物却非要来个雌雄颠倒,雄性生儿育女,分娩产仔,雌性到落个逍遥自在。象鱼类中的海马和海龙,就是这样两种奇怪的动物。从鱼的分类上看,它们是属于海龙科的不同属种。它们这种奇异的生殖方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当生殖期到来之前,雄海马尾部腹面的两侧出现一对褶,进而愈合成一个有点象袋鼠的育儿袋那样的囊,囊上还有一个小孔。在生殖季节,雌海马把成熟的卵产入雄海马的育儿囊内,产后便悄然离去。雄海马即刻给卵受精,并封住育儿囊。雄海马的育儿囊中有着丰富的血管,它利用身体的伸屈、皮褶的启闭来加速囊中水的流动,以满足孵卵期间受精卵对氧的需求。大约经过20天左右,小海马就要出来了,临产前,雄海马用尾部紧紧地缠绕住海澡或水草,像鞠躬似地使身体前俯后仰。这时,育儿囊的口慢慢张开,里面的一个小海马先伸出头来,雄海马后仰时,小海马便跳跃而出。随着这种连续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小海马便降生到海洋中,从外面看就好象雄海马在“分娩”。雄海马每胎一般可产仔500尾左右,小海马生长发育很快,三个月就能达到10厘米以上。海龙的生殖行为和海马也很相似,也有育儿囊。

另外,海马还是很名贵的药材,素有“北有人参,南有海马”之说。海马作为药材有健身、消炎、止痛、止血等功效,对神经衰弱有奇特疗效。

篇4:动物有趣科普知识

步入南美洲神秘的热带雨林,太阳藏在茂密的树叶后面,眯着眼睛俯视着大地。被雨水冲洗过后的树叶就象绿宝石一样挂在枝头,而淡淡的泥土香味夹杂着花儿的芬芳,轻轻的飘拂过大地。迷人的景色、宜人的气息,让我们眼前也豁然的开朗起来。

几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一棵被雷击倒的大树上。快瞧,倒塌的大树下有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在向大家行注目礼呢!哦!那原来是一只漂亮小青蛙呀!看它小小的个头,只有你的两个手指头那么大。全身通体黄色,还闪闪的发着湿润的亮光,这就是丛林中多彩的杀手——箭毒蛙。

茂密的丛林中,箭毒蛙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别看它们的个子小,可在丛林中却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精灵呢!在大自然中的大多数动物都是把自己打扮起来,躲在草丛中、树林间,惟恐敌人发现自己。这些动物用方法叫——保护色。而箭毒蛙却从来不会躲躲藏藏地过日子。它们总是穿着颜色艳丽的花衣服,有醒目的黄色、晚礼服般的蓝色、宝石般的红色,好象在向其它动物炫耀自己的美丽,惟恐别人看不见它们似的。原来呀这身漂亮的“外衣”,是箭毒蛙的保护自己的“秘密武器”。这在自然界中叫做——警戒色,也是动物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它们仿佛在用艳丽的颜色警告敌人,“你不要靠近我呦,我可是非常厉害的”!奥妙就在箭毒蛙这身“花外衣”里,藏着无数小的腺体,当它们遇到敌人或者受到外界的刺激后,腺体就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液体。而这种液体足以杀死任何动物,甚至还能够至人于死地呢!所以,箭毒蛙就这样大模大样地出没在丛林中,也就没有动物敢轻易地接近这个外表美丽的小家伙了。

人们现今为止发现的箭毒蛙种类有135种,而其中有55种是含有剧毒的。当地的土著人巧妙的运用这种天然的毒液,从事原始的捕猎活动。他们首先在箭毒蛙经常活动的地方捕捉到箭毒蛙,然后小心翼翼的用细细的藤条拴住箭毒蛙的腿(这个部位是不分泌毒液的),再用一根小木棍轻轻的刺激它们的背部。这时箭毒蛙的毒液便会分泌出来,土著人把这种毒液涂抹在用于打猎的箭头上,完成使命的箭毒蛙就会被放生掉,以被下次取毒时使用。箭毒蛙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一只小小的箭毒蛙,能榨出杀死30个人的毒液,而涂抹在箭头上的毒素能够保持一年之久。丛林中无论什么动物被这种毒箭射中,都难逃一死。

太阳眼看越升越高了,刺眼的眼光开始普照大地,这个大自然的小精灵也开始移动步伐,慢慢的向着丛林深处跳去,开始了它新生活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什么动物睡觉方式很有趣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海獭(躺在水面上睡觉)、火烈鸟(单腿站立睡觉)、刺猬(卷成一个小刺球睡觉)、松鼠(蜷腿睡觉)、树懒(倒挂在树上睡觉)等动物睡觉方式比较有趣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人睡觉姿势已经是千奇百怪,动物睡觉姿势就更有趣了,下面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1

海獭(躺在水面上睡觉):

海獭是最小的海洋哺乳类动物,身体像一个圆筒,有一个圆圆的小脑袋。海獭喜欢躺在水面上睡觉,为了防止自己被水流冲走,它们常常会寻找一个海藻丛生的地方,将海藻绑在身上或者抓住水藻,它们也常会牵着同伴的手来防止被冲走。

2

火烈鸟(单腿站立睡觉):

火烈鸟在睡觉的时候,总是保持单腿站立,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有研究称火烈鸟这样做是为了保存热量,双腿放入水中会导致更多的热量散失。也有研究人员提出,火烈鸟用单腿站立实际上是因为这样比双腿站还省力一些。

3

松鼠(蜷腿睡觉):

松鼠睡觉时候大尾巴当被子盖在身上,要是有两只松鼠睡在一起,它们就亲亲热热地并头相抱,互相依偎而入眠,两条尾巴一齐盖在身上。

4

刺猬(卷成一个小刺球睡觉):

刺猬浑身有短而密的刺,一般在夜间行动。大家都知道刺猬遇到危险时,会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刺猬睡觉的时候,也是把自己卷成一个小刺球,让袭击者无从下手。

5

树懒(倒挂在树上睡觉):

树懒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懒的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并且它们很懒,行动也很缓慢。树懒之所以叫树懒是因为它们都是挂在树上睡觉的,树就是它们的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趣的动物冷知识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鲨鱼一次怀孕需要4年吗?,长颈鹿每天只睡俩小时,而猪是看不到天空的吗?…这些有趣的冷知识,是不是感觉萌萌哒? 无论大人还是给孩子看,都能会心一笑又能涨知识!下面是小编收集关于有趣的动物冷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好玩的动物冷知识(1)

1、蚂蚁不睡觉,但是它们每天打两次8分钟的盹儿。

2、如果你剪掉一只蜗牛的眼睛,它又会长起来。这种特异功能,你们怕不怕?蜗牛弟弟最爱在散步的时候哼唱:你是我的眼...

3、山羊几乎拥有360°的视野。原来山羊座拥有完美型人格是因为自己的全方位视野

4、水母没有心脏。

5、狐狸吃喝拉撒都是自己一个,狐狸才是单身狗的代言人。

有趣的动物冷知识(2)

1、鱼会变色你知道吗?每当它觉得危险时或是想捕猎的时候都会悄悄的隐藏在珊瑚丛中哦,不只会变色,还会模仿,这个你又知道吗?它会模仿的动物可是高达15种哦

2、鸟总是把头埋在沙子里,你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可不是它在躲避,逃避哦,这是因为它头部有个器官能探测水源,所以才会经常把头埋在沙子里哦

3、鼠是怎么辨别身份的?我的天~是接吻哦,太开放了呢,嘻嘻

4、的记忆只有7秒......真不错,借个钱就不用还了,哈哈

有趣的动物冷知识(3)

1、长颈鹿的舌头可以舔到自己的耳朵深处。

2、河马的汗水就是天然的防晒乳。

3、蝌蚪宝宝比他爸妈还要巨大(Paradoxical Frog)只有这种青蛙的蝌蚪才会比爸妈大喔.

4、驼鹿书的角可以感觉到苍蝇停在上面。

5、蟑螂的耳朵就在两腿之间。

6、吧鲨鱼翻肚,鲨鱼会呈现惶恐。

7、家猫脱逃的速度比400公尺,200公尺,100公尺的世界纪录保持人还要快。

8、雄狮子每天的睡觉时间大约20小时。

9、科学家第一次看见鸭嘴兽时,忍不住想把”假的“嘴巴拔掉。

10、狗狗高兴的时候摆尾巴偏右,但伤心的时候偏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些有趣的动物知识

全文共 141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星球上,生活着一百万种已知的动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我们总以为足够了解了它们,事实上,它们中的大多数,即便是再普通不过的动物,对于我们来说,还很陌生。让我们学习一些有趣的动物知识

关于动物的小知识

蝾螈甚至可以再生大脑

蝾螈拥有超强的再生能力,它们的几乎任何身体部位都能够再生,无论是脚、腿、尾巴,甚至心脏和大脑的一部分。很可怕的事情还不仅于此,蝾螈甚至不会排斥同类的身体移植。

1968年,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将一只蝾螈的部分头部移植到另一个蝾螈中,结果竟然没有发生排斥现象,还能够正常运行。

甲虫靠星星导航

生活在非洲的粪甲虫在地球上移动时,它们会仰望天空和银河系。有时它们离开自己的地洞走了整整一公里,但最终却总是能够返回自己的家园。有趣的是,它们在封闭的房间中会随机移动,有时会绕圈移动。

大象可以在镜子里认出自己

大象可以通过镜像识别自己。这一事实表明它们存在自我意识,这在一些猴子和海豚中也得到了证明。

透明胶带可以使鳄鱼的嘴保持闭合

鳄鱼的下颚的肌肉非常强大,可以像一辆加速的卡车一样闭合。但是,尽管有很高的咬力,但张开美洲短吻鳄颚部的肌肉却非常脆弱,当捕获美洲短吻鳄时,可用手或胶带将颚部保持闭合。简单而言,鳄鱼闭合嘴部的力量非常强大,但是张开嘴巴的力量却很弱。在大小相同的雄性和雌性美洲短吻鳄之间的咬合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母牛之间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

母牛可以与牛群中的其他母牛建立选择性的友谊。而且,与朋友在一起时,它们的压力明显减轻了。但是,如果将它们分开并分成不同的组,那么母牛可能会开始承受严重的压力。过了一会儿,它们也将失去了友谊,即使重逢也无法恢复友谊。

有趣的动物知识

犰狳是唯一能够将自己卷成球的哺乳动物。当它们感到威胁时,会迅速卷成球状,以保护自己。

碎尸鸟是唯一一种可以嗅到腐肉的鸟类。它们具有非常敏锐的嗅觉,可以从很远的距离就闻到腐肉的气味。

斑马的条纹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可以帮助它们躲避捕食者。斑马的条纹会扰乱捕食者的视线,使它们难以分辨斑马的轮廓。

神仙鸟是唯一一种能够在空中睡觉的鸟类。它们可以在高速飞行中睡觉,而且只用一只眼睛睡觉,另一只眼睛保持警觉。

突尼斯沙漠中有一种叫做叉尾沙狐的动物,它们可以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生存超过一年。它们通过吃昆虫和植物来获取水分,同时还能够利用自己的代谢产生水分。

鳄鱼的下颌肌肉非常强大,可以产生比任何其他动物都要强的咬合力。但是,它们的嘴巴却不能像我们一样向侧面张开,因为它们的下颌骨头是固定的。

3些有趣的动物知识

1. 狗的鼻纹和人的指纹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2. 奶牛可以站着睡觉,但只有等它们躺下了,它们才会做梦。

3. 狼蛛即使两年多不吃东西也不会死。

4. 鳄鱼可以活100年。

5. 世界上蚂蚁的数量是人数量的一百万倍

6. 大象一根牙齿可达到9磅重。

7. 蛇不会眨眼。

8. Jaws(下巴)是最常用的金鱼名。

9. 啄木鸟每秒钟可啄20次。

10. 老鼠饿的时候连自己的尾巴都吃。

11. 水母在太阳下会蒸发不见,因为它们身体的98%都是水。

12. 北极熊的皮肤是黑色的。

13. 河马的汗水是粉色的。

14. 丹麦猪的数量是人口的两倍。

15. 日本的猕猴会使用硬币到自动饮料机上买东西吃。

16. 鲸鱼一分钟只有9次心跳。

17. 青蛙不喝水,它们靠皮肤吸收水分。

18. 对鸡的恐惧叫"恐鸡症",它还有个专门的单词,叫 Alektorophobia.

19. 南非蚯蚓可以长到20英尺长。

20. 人类70%的DNA与鼻涕虫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