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了首颗太阳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通用九篇)

浏览

312

文章

9

篇1:天文学家首次在“类地球”系外行星上发现大气层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天文学家6日表示,他们首次在一颗大小和质量与地球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发现大气层,这是发现外星生命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这颗名为GJ1132b的行星绕着距离地球约39光年的韦拉以南的红矮星GJ1132运行。它是一个小的“超级地球”,质量相当于1.6地球,半径相当于1.4地球。

负责协调这项研究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说:“虽然这不是对另一个星球上生命的探测,但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超级地球”GJ1132b上探测到大气层标志着首次在一颗质量和半径接近地球的行星上发现大气层。"

一年前,天文学家首次在名为“巨蟹座55e”的“超级地球”上发现了大气层,但这颗系外行星比地球大得多,大约是地球质量的八倍。

研究人员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说,他们使用由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安装的望远镜同时观察7个波长的GJ1132系统,并利用行星经过其轨道恒星前方时恒星亮度的微小变化进行研究。

鉴于在其中一个波长上观察时,GJ1132b的尺寸稍大,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该行星的大气层无法穿透该波长。

进一步的大气模拟研究表明,GJ1132b的大气可能富含水蒸气和甲烷。因为地球比地球热得多,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有热蒸汽大气的“水世界”。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发现。红矮星是宇宙中非常常见的恒星,有许多小行星。然而,红矮星也有很多磁场活动。红矮星产生的耀斑或粒子流通常被认为会分散其行星的大气。如果许多行星能像GJ1132b一样长时间维持大气,那么这可能意味着适合宇宙生命的环境是相当普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日本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外行星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国立天文台佐藤文卫研究员等人发现了围绕太阳以外的恒星运行的又一颗行星。

新发现的行星距离地球约330光年,

绕一颗直径为太阳十倍、质量是太阳1.6倍的恒星“HD104985”运行。这一行星不是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它和木星相似,是一种巨大的气体行星。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行星引力导致的恒星可见光波长的紊乱,精密地测量出这颗太阳系外行星的存在。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宇宙中大约有180个恒星可能有行星绕之运行。这一成果将在9月25日举行的日本天文学年会上发表。

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第一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自此以后,有120颗太阳系外行星被欧美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自身不发光,只能间接观测,日本正在利用“昴宿星团”望远镜向直接观测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天文学家发现太阳“失散多年的兄弟”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已经发现太阳的一颗兄弟恒星。研究人员称,这颗太阳兄弟恒星甚至有可能拥有存活生命的行星。但是,即使这个兄弟太阳系被证实是荒无人烟的,这一发现也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搜寻太阳其它的兄弟恒星,它们最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阳如何形成。

德克萨斯大学的IvanRamirez教授称:“我们想要了解太阳出生自哪里?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太阳形成于银河系的哪一部分,我们就能够限定早期太阳系的状况。那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为何我们的太阳位于这里。”

在恒星形成早期阶段的碰撞可能撞下了大块的碎片,而且这些碎片可能在太阳系之间旅行。这些碎片有可能为地球带来了原始生命。或者有可能,地球的碎片将生命带到了围绕兄弟太阳运转的星球。Ramirez教授称:“可以说,太阳的兄弟恒星可能是搜寻地外生命的关键。”

研究团队将这颗恒星称作HD162826,它的质量超太阳15%,位于110光年外的武仙座星群。虽然它是肉眼观察不到的,但是通过低倍数的双筒望远镜就能轻易观察到,它就在明亮的织女星附近。

虽然发现一颗太阳的兄弟恒星是非常有趣的,但Ramirez教授指出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建如何识别太阳兄弟星球的图谱。Ramirez教授称他们现在能够研究的恒星数量将增加到一万颗,而研究团队的图谱将加速对太阳兄弟恒星可能位置的筛选。

一旦更多的太阳兄弟恒星被鉴定出来,天文学家将进一步了解太阳如何形成以及来自哪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力学专家将通过模拟所有已知太阳兄弟恒星的运行轨道找到它们的出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天文学家发现婴儿级系外行星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纵所周知,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系外行星。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已多达数百颗,这些行星形态各异,有的较年轻,而有的较为年老。相比于年老的系外行星,年轻的则比较难探测到。不过,近日,天文学家发现婴儿级系外行星,该行星形成仅有500万到1000万年。研究人员称,它的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的揭秘行星起源过程。

近日,天文学家宣布发现迄今为止最年轻且完全形成的系外行星。该该行星名为K2-33b,比海王星稍大,围绕恒星每五天运转一周。它的年龄只有500万到1000万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极少数的“婴儿级”行星之一,相比较而言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

据悉,天文学家使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探测到这颗婴儿行星,它所在区域是上天蝎星座,当它环绕一颗恒星运行时会周期性地导致恒星颜色变暗淡,通过这种凌日现象将有助于评估分析行星的体积和轨道。

同时,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数据表明,K2-33恒星周围存在着一些灰尘和气体。通常这是恒星处于婴儿时期,周围灰尘气体形成的原行星盘,行星形成之后数百万年原行星盘将逐渐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灰尘和气体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清晰运行轨道的行星。K2-33恒星周围存在少量原行星盘,表明K2-33b行星仅有数百万年的历史,行星形成基本完成。

参与该项研究的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天文学家萨莎-辛克利博士表示,通过近一步研究这颗遥远的系外行星,我们将获得一些独特的观察发现。探测到婴儿阶段的行星是非常罕见的,K2-33b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行星起源形成的过程,其中包括地球。我们希望知道这颗行星是否在当前位置形成,或者形成于距离恒星更遥远的区域,之后移动至当前位置。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行星进化实例,它将提供机会使科学家们深入理解行星系统的生命周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天文学家发现60颗系外行星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其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1990年代人类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的系外行星被发现。近日,天文学家发现60颗系外行星,它们环绕太阳邻近的恒星系统,其中包括类似地球的行星。

据外媒报道,目前,天文学家在太阳系邻近恒星系统中发现60颗新行星,其中包括一颗炽热的“超级地球”,被称为“Gliese411b”,它具有岩石表面,位于距离太阳第四个最近的恒星系统。

研究人员指出,这颗行星的发现暗示着最邻近太阳的恒星都存在行星环绕,并且其中部分行星颇似地球。这项发现是由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科学家带领的一支国际研究小组负责的。

除了这60颗新行星,研究人员还发现其它54颗行星,从而使发现的潜在系外行星数量增加了114颗。这项结果是基于美国天文学家使用凯克望远镜20年观测1600个恒星系统中61000多颗天体得出的,该观测任务是利克-卡内基系外行星测量的一部分。

研究负责人米科-图米博士说:“当我们观测最邻近的恒星将获得惊喜发现,差不多所有邻近恒星都存在行星环绕其运行,最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行星系统形成过程。”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天文学家发现绕太阳旋转的冰堆和石堆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发现太阳旋转的冰堆和石堆

天文学家发现有大量冰堆与石堆在围绕太阳旋转,它们的轨道超出太阳系最遥远行星—冥王星的轨道。天文学家根据初步观察结果认为,冰堆和石堆的直径可能达到 1800 千米,如不考虑行星,它们是围绕太阳旋转的最大天体。冰堆和石堆取名为 2004 DW,它是在 2 月 17 日被加利福尼亚一台自动观测望远镜发现。

从 1992 年开始,在太阳系遥远区域曾先后发现约 800 个天体,其中 5 个天体直径超过 1000 千米。这次新发现的天体直径从 840 至 1800 千米,比原先发现的 Quaoar 天体(直径为 1000 至 1400 千米)还要大。

2004 DW 围绕冥王星旋转,冥王星直径为 2300 千米,因此 2004 DW甚至比冥王星卫星—卡戎(直径为 1300 千米)更大。2004 DW轨道比冥王星轨道要大得多:平均距离在 24 亿千米以上。

天文学家注意到,2004 DW 不能看作行星,虽然它与冥王星大小差不多少,在太空中有大量接近这样大小的天体,按现在采用的定义,它们不能视作行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不会再发现新的行星。天文学家认为,有可能发现大小上接近冥王星的天体,这样的天体将可以视作行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科学家发现极亮天体恒星残骸,亮度超太阳千万倍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在一个临近的星系中发现一个濒死的恒星残骸,它的亮度超过太阳1000万倍。这一发现带来了许多问题,而且推翻了我们对于宇宙中一些极端现象的物理学理解。

科学家发现极亮天体恒星残骸,亮度超太阳千万倍

这颗新发现的星球残骸属于宇宙中一种罕见的极亮光源,也就是所谓的X射线极亮天体。尽管它并非是我们所观察到这类天体中最亮的,但是这颗特殊星体的亮度是我们发现的其它任何恒星残骸的10倍。

黑洞巨大的引力会吸引来自恒星的气体,缓慢吞食。当恒星的气体进入黑洞,就会形成一个极亮的盘状物,也就是地球上的天文学家们所观察到的这种特征。

这种盘状物极热,能达到数千万华氏度,因此它的大部分光线都是以高能X射线的形式存在。这是因为气体正以极高的速度运动,这就使它变得极热而且极亮。

从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一直在探测宇宙中的这些明亮特征,他们把它称之为X射线极亮星体(ULX)。虽然这些光源的起源我们仍然一无所知,但是科学家们怀疑它们可能来自于恒星和黑洞间到的这种双星系统。

就像黑洞一样,当一颗质量远大于太阳的恒星在生命终结时塌陷就会形成中子星。然而,中子星并不具备黑洞一样的引力,因此无法捕获光线。它们会发射出光脉冲,这也是研究团队确信这个系统是脉冲星而不是别的天体的原因。

这颗中子星如何能够快速吸收气体仍然是一个谜。研究团队认为,这或许源自它的强磁场带来的改变。

无论答案是什么,这种奇特而且带来巨大改变的发现足够科学家们头疼一段时间了。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的一位物理学研究人员称,起源理论限制了这种星体的亮度,应当比发现的这颗星体亮度弱10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天文学家发现数十颗“被驱逐出家园”的恒星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BGR报道,天文学家发现,在使用美国宇航局强大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进行观测后,一些恒星经常被“逐出家园”。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几个双星系统。这些双星由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的两颗恒星组成。

当一颗巨大的恒星爆炸成超新星,其核心坍缩成一颗致密的中子星时,在一定条件下,这些产生中子星的巨大爆炸是不对称的。“不对称力”可能会导致恒星被抛出其预定位置。它的伴星也将被迫离开银河系。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谢在一份声明中说:“这就像一个客人被邀请参加一个聚会,而朋友却很吵闹。”。“在这种情况下,伴星被拖出银河系,只是因为它和超新星一起在轨道上运行。”

研究小组利用钱德拉的数据发现了大约30对来自福纳斯星团的恒星,由于这种现象,它们似乎正加速离开它们的“家园”。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希望利用钱德拉的其他数据找到其他对被驱逐的恒星,这些恒星太暗,无法利用现有数据。更长时间的观察可能会改变这一点,揭示额外的双星是如何被驱逐到太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在银河系里徘徊的外来恒星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照片:hansbraxmeier | pixabi

在北斗七星群中,科学家发现了一颗奇怪的外星恒星。研究人员在他们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论文中写道,它可能来自一个早已逝去的矮星系,在星系间的碰撞中被“遗忘”,成为一个孤立的星系间物体。

因为这颗名为J1124+4535的恒星与我们银河系中的其他恒星有着完全不同的化学成分,但它与附近矮星系中的恒星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

一颗流星

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大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的数据测量过程中,天文学家被其异常的化学成分所吸引。

恒星是由星际气体云形成的,所以这些气体云的化学成分会影响并在它们形成的恒星上留下化学特征。然而,作为北斗七星的一部分,J1124+4535具有低镁含量和高铕含量。在此之前,在银河系中还没有发现这种混合物。

星系合并

从大宇宙的角度来看,星系相互碰撞并不罕见。进化模型已经证实,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会吸收它周围的矮星系。因此,研究人员指出,J1124+4535星很可能是很久以前被银河系吸收的矮星系的一部分,是一条“网外之鱼”。

此外,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相撞,但是地球所在的附近的银河系还没有完全合并。

事实上,天文学家说,合并预计在45亿年内完成,但很可能不会有直接冲突。相反,他们认为碰撞可能“扮演一个边缘球”,因为由所有恒星之间的膨胀距离测量的结果表明太阳系不会受到影响。

techtimes编译的蝌蚪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