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鱼类生理学试题【汇总20篇】

鱼肉作为瘦肉中一类说是不仅有营养,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而且还不增肥,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鱼类生理学试题呢?下面问学吧小编告诉你。

浏览

1930

文章

141

鱼类毒素是它自己制造的吗?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大约30,000种鱼,其中大多数是可食用的。然而,600多种鱼体内含有毒素,不能食用。鱼类毒素包括团头鲂毒素、雪茄毒素和灰树花毒素。

河豚毒素

团头鲂毒素是一种强效神经毒素,它与神经细胞细胞膜上的快速钠离子通道结合,阻断神经中的动作电位。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它的名字来自团头鲂目,因为该目下的大多数鱼类都携带这种毒素,包括河豚、团头鲂、团头鲂和团头鲂鳞。

虽然这种毒素在这些鱼类和其他生物中很常见,但事实上它是由鱼类中的共生细菌,或者致病性假单胞菌和弧菌产生的。团头鲂毒素也存在于各种动物中,如加州蝾螈、鹦鹉鱼、斑点蟾蜍、蓝环章鱼、海星、仙鱼、扁虫、剑虫、新婚夫妇和石蟹。动物使用毒素来保护自己免受捕猎,或者作为防御和狩猎武器(如章鱼、剑虫、新婚夫妇等)。)。溶藻弧菌是许多珍贵经济鱼类的致病菌之一,如牙鲆、日本鳗鲡等。团头鲂、慈姑和蝾螈的体内均含有溶藻弧菌和团头鲂毒素,但不致病。

▲盒小龙虾

雪茄毒素

雪茄毒素是一种由剧毒的甲藻产生的聚醚,它通过食物链传播并在各种珊瑚鱼体内积累。雪茄毒素结合到钠通道受体的靶位点VI,激活钠通道并增加钠离子渗透性。人类因食用含有雪卡毒素的珊瑚鱼而中毒。近年来,随着珊瑚鱼的大量出口,雪卡毒素中毒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雪茄毒素中毒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和持久的神经感觉异常,其中温度感觉倒置是最典型的特征。

▲珊瑚鱼(百度百科)

maitotoxin

灰树花毒素也属于聚醚,它来源于甲藻,也称为金藻。灰树花毒素被认为是一种钙通道激活剂,具有极强的溶血和鱼类中毒活性。在海洋环境中,灰树花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是裸甲藻毒素的2000倍,裸甲藻毒素是导致赤潮鱼类增多的毒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鱼类真菌病害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市场水产养殖密度的逐渐提高,饲养过程中各种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鱼类常见的真菌疾病也频繁出现,很难治疗且易大量死亡,造成养殖损失,那么鱼类真菌病害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影响鱼类健康生长的真菌疾病主要是鳃霉病害。

鳃霉病害的主要症状

初期患病鱼常游上水面呼吸,独游塘边,食欲减退,在清晨、傍晚或闷热无风时常独自浮游于水面,聚集在增氧机周围。鳃丝黏液分泌增加,常呈浅土黄色或青灰色,苍白状、肿大,严重时患病鱼死亡。

鳃霉病害的病原

穿移鳃霉、血鳃霉等种类。穿移鳃霉的菌丝,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呈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多,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血鳃霉的菌丝体比较粗直,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少,仅在鳃丝血管、软骨内生长,不向鳃外组织伸展。

鳃霉病害的流行条件

主要流行于每年4-10月份,水温超过20℃的季节。

鳃霉病害的易感品种

几乎所有淡水养殖鱼类都可感染,尤以苗种阶段最易感染。

鳃霉病害的预防方法

1、增强鱼体抗病力

(1)鱼苗运输过程减少应激,苗进塘前严格消毒;

(2)避免较长时间的拌饲内服抗生素,减少鱼体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理损伤,提高鱼体因自身抗病力。

2、调好一塘水

(1)避免不明原因频繁泼药,维持好水体藻相和菌相失衡,以防水质恶化;

(2)适度肥水,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3)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超标要尽快降解,以免鱼体鳃组织丧失防御能力。

3、防止继发感染。鳃组织出现寄生虫感染的鱼群,治疗跟不上的情况下鳃丝正常组织结构持续受到虫体的破坏,而发生病理变化,难以抵御真菌的入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鳡鱼是什么鱼类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鳡鱼是淡水鱼,俗称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一般生活在淡水区域中。游泳力极强,性凶猛,行动敏捷,常袭击和追捕其它鱼类,一旦受其追击就难有逃脱者,属典型的掠食性鱼类。

鳡鱼体长约80厘米,最大者可达2米,重可达67公斤珠海曾有捕捉到68公斤鳡鱼的记录。喜食比它小的鱼类,部分地区把它与青鱼类混淆,是钓友常垂钓的一种对象鱼。鳡鱼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丰富的优质的蛋白质、以及钙、镁、钾等多种矿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海马其实是海洋中的小型鱼类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海马是淡水鱼,在深海里边,海马归属于中小型小动物。身体的长短只是有5到三十厘米。海马头顶部像马一样,可是身体又像鱼一样并沒有脚,嘴唇不大,在后背鳍,海马的双眼能够单独主题活动。更加灵活,可是海马行動并并不是迅速,可是海马很厉害,可以捕获速度更快生物。

一、海马的特性

海马最重要作用就是目前人很高度重视,由于近几年来有很多人都得了癌病,可海马确实具备防癌功效,而且还可以抑止癌病造成,海马身体里所含有成份可以推动网织红细胞转换,根据试验可以见到肿瘤细胞和海马管井的物质可以出現融解状况,它是一项十分重大发现,针对之后防癌治疗癌症有一定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鸦片鱼是海鱼还是河鱼 不是深海鱼类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鸦片鱼是鱼类的一种,不过这种鱼比较少见,因而也较为珍贵。鱼类分为海鱼河鱼,那么,鸦片鱼是海鱼还是河鱼?鸦片鱼是什么鱼?

鸦片鱼是海鱼还是河鱼

鸦片鱼也叫牙鲆鱼,不是深海鱼类。

牙鲆为冷温性底栖鱼类,具有潜沙习性,幼鱼多生活在水深10m以上,有机物少,易形成涡流的河口地带。夏季在此肥育。当秋季水温下降时逐步向较深的海域移动,一般9、10月份移向50m以下外海,11月份至12月份向南移至水深90m或者更深的海底越冬,春季游回近岸水深约30-70m的浅水海域进行产卵繁殖。

鸦片鱼的分布区域

鸦片鱼主要可供作鲜食或制成罐头及咸干制品,鱼肝可提制鱼肝油。鸦片鱼中牙鲆品种是我国黄海及渤海的名贵鱼类,和比目鱼的其他品种一样是季节迎时风味名菜佳肴,做出来的菜品色彩鲜亮,香辣肥嫩。鲆鱼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热带或温带的海洋中,我国沿海各地也多有生产。

鸦片鱼的特征

鸦片鱼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左侧;口前位,下颌有突出;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有眼的一侧皮肤呈暗灰色或有斑块纹,无眼的一侧皮肤为白色。肉质鲜美,含油脂量较高,特别是鳍边和皮下含有丰富的胶质,为许多食客所推崇。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的中下层,有江湖洄游习性。产卵期4~7月。为底栖性冷水性鱼类,肉食性,幼鱼期摄食甲壳类,成鱼则捕食小鱼、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鳄鱼是鱼类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鳄鱼不是鱼类,属于爬行动物,脊椎动物。鳄鱼是高等的爬行动物,它用肺呼吸,心脏分为四个室,它的口腔顶壁上有一块骨质的腭,把鼻腔和口腔隔开,它的牙齿只生在上下颌的齿槽内。

鳄鱼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最古老爬行动物,也是迄今生存着的最原始动物之一。 鳄鱼因强盛的生命力而生存和繁衍,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活化石之一。鳄鱼属于濒危野生保护动物,被国际上列为 I 类保护的濒危野生动植物。我国特产的扬子鳄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鳄鱼平时喜欢栖息于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乱草蓬蒿中的潮湿地带。鳄鱼往往给人以行动迟钝的假象。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鱿鱼属于鱼类吗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鱿鱼是很多人都喜欢食用的一类海产品,它可以生食、烧烤、煎炸等,也可以制成干制品“鱿鱼干”,味道独特且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

但是鱿鱼并不属于鱼类,属软体动物类,是乌贼的一种。鱿鱼体内具有二片鳃作为呼吸器官、体呈圆锥形、头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它以磷虾、沙丁鱼、银汉鱼、小公鱼等为食,但又是凶猛鱼类的猎食对象。

鱿鱼富含钙、磷、铁元素,利于骨骼发育和造血,其中所含多肽和硒还有抗病毒、抗射线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海豚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海豚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海豚不采用卵生的方式繁殖,而采用胎生的方式繁殖,而且它们还有哺乳期可见它们明显是哺乳动物。海豚是恒温动物,这是大部分哺乳动物都具有的。

海豚是对海豚科的一类水生哺乳动物的统称,为小型或中型齿鲸,广泛生活于世界各大洋,在内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也有分布,个别种类见于内陆河流。通常喜欢群居,捕食鱼类、乌贼等。

海豚的躯干呈纺锤形,皮肤光滑无毛,身体矫健而灵活,善于跳跃和潜泳,是在水中行动最迅速的哺乳动物。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在水中和空气中均有极好的听力。鼻孔在头顶上,用于出水换气。体型从1米长、30千克重到9.5米长、14吨重,形态特征也各不相同。它们的大脑沟回复杂,记忆力良好,能在人类的训练下学会许多动作,是智商最高的动物家族之一,有着温和友善、活泼好动的性格,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普遍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鱼类的祖先叫什么?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文昌鱼

动物的进化是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中的进化依次排列为文昌鱼—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分别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原始哺乳类进化成人类。因此,鱼类的祖先是文昌鱼。

由原始鱼到现代鱼的进化:按说每一种动物都有 它的祖先。鱼类的祖先是 文昌鱼,从狭意的角度上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也可以饶有趣味地这么说:动物的进化是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中的进化依次排列为文昌鱼—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人类。

鱼的起源很早,在世界上还没有人类的时候,鱼类就生活在海洋里了。虽然在数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有一些古老的种类已经灭绝,但另有其它新兴的种类继之产生。据文献记载,鱼最初发现于据今四亿年的奥陶纪地层,但所得到的那时鱼类的化石是不完整的,一直到了志留纪晚期,才完整地获取了关于化石及早期脊椎动物关系的概念。泥盆纪时,各种古今鱼均已出现。泥盆纪时代既可谓是鱼的初生年代,也是鱼的极盛时代,当时,由于其它的脊椎动物还不多,所以有人把泥盆纪称为“鱼的时代”。到了新生代,各群鱼类十分繁多,成为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为鱼类的发展史中的全盛时代。

从泥盆纪所取得的化石分析,古代鱼类可分为四大类:无颌类、盾皮类、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无颌类动物在志留纪及泥盆纪中最多,被公认为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无颌类的身体几乎被厚硬骨板及硬的东西包被,故称为甲胄鱼类。盾皮鱼类是最早的有颌类,它们泥盆纪时盛极一时,但到了末期则大部分绝灭。有人认为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是由盾皮类沿两个方向演变而来,但至今仍无证据证实。软骨鱼类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鱼类,但一般认为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是两支平行发展的分支。最早的硬骨鱼类是古鳕类,再由此演变现存的绝大多数的硬骨鱼类。硬骨鱼类中的内鼻孔鱼类的典型原始类型代表是双鳍鱼与和骨鳞鱼,后者是最早的泥盆纪的总鳍鱼类。而总鳍鱼类又被认为是最早的两栖类的直接祖先。

1938年12月22日,有人在非洲东南沿岸捕到一条大鱼,其身长1.5米,重58公斤,后经专家研究与确认,认为这条鱼应属总鳍目的一个新的科,至此,人们终于把已绝迹的鱼找了回来,后来此鱼被命名为拉蒂迈鱼(即矛尾鱼)。矛尾鱼这种活化石的出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大家都知道,人类是经过漫长的历程进化而来的;鱼类上陆进化为两栖类,然后完全脱离水域进化为陆地是的爬行类和哺乳类,最后才进化为人类。具体地说,总鳍鱼类分为两支,其中一支(骨鳞鱼类)脱离了水域。逐步进化为人;另一支比较保守(空棘鱼类),始终没有离开水。如今的矛尾鱼类就是后者的后代。矛尾鱼这种活化石为我们提供许多无法从化石材料中获取的情况。

现存的最低等脊索动物,如海鞘、文昌鱼等,由于体内还没有坚硬的骨骼,至今还没有发现它们的化石祖先。因此,关于脊索动物的起源,只能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证据来进行推测。

脊椎动物的进化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水中的进化,也就是鱼类(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进化;第二阶段是从水中到陆地上的进化,即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进化;第三阶段是由爬行类进化出来的两支高等脊椎动物,鸟类和兽类的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乌伦古湖鱼类

全文共 2105 字

+ 加入清单

乌伦古湖鱼类

1、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地方名:鳊鱼、鳊花

体较高,似菱形,甚侧扁。头小,吻钝。眼中等大,鳞中等大,腹鳍有一腋鳞。尾鳍深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背侧青灰,体侧银白色,臀、腹尾鳍黑色。原产黑海及咸海水系,我国仅新疆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出产,是重要经济鱼类,已向众多水域移植。

2、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地方名:小白鱼)

该鱼种是乌伦古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大多2-3龄性成熟,杂食性,冰下亦可摄食,最大个体可达190克。肉肥细嫩,咸干鱼、油炸鱼、清炖鱼扬名区内外。

3、白斑狗鱼(Esox

lucius)地方名:狗鱼、乔尔坦

体长而稍侧扁,尾柄短。吻长而扁平,似鸭嘴状。眼大,口宽大,其长为头长1/2,尾鳍叉形。背侧黄褐,有黑色细纵纹,体侧有许多淡蓝色白色斑,腹部白色,各鳍黄而微红,奇鳍尚有黑斑。为寒冷地带河川、湖泊中肉食性凶猛鱼类。我国仅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是垂钓的主要对象。

4、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地方名:鲫鱼

体侧扁,宽而高。腹圆,头小,吻钝,眼大。体形及体宽介于鲫和黑鲫之间。背侧黑色,腹侧淡白而微红色。生活于湖泊、河湾等水流较慢的水域,耐寒性很强,成鱼杂食性。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水系。

5、黑鲫(Carassius

carassius)地方名:鲫鱼

体长椭圆形侧扁,短而高,背缘隆起,腹部圆。头端小。吻钝圆。眼大,上缘圆凸,后侧硬刺粗大,后缘约有30个小锯齿。胸鳍圆形,尾鳍浅叉形。体黑褐。喜居于水草丛生的河湾、牛轭湖中,杂食性。仅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水域。

6、丁鱼岁

(Tinca

tinca)地方名:黑鱼

体略高,栯圆形,侧扁,腹部无皮棱,体背侧青黑,腹侧黄褐色,各鳍大部灰黑,虹彩金黄。头短,口小,前位,上下颌约相等。口角有一短须。眼中等大,体被小圆鳞。我国仅产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水系。喜在静水泥底水域生活,耐养。两大特性;杂食性,粘性卵。是重要经济鱼类,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7、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地方名:牙鱼、十道黑字

体形及鳍近似河鲈,体长呈梭状。背侧灰绿,有10条很窄的褐色横带及斑块,故有人叫“十道黑”,虹彩灰黄。我国仅产于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水系,是很有经济价值的鱼类。

8、河鲈(Perca

fluviatilus)地方名:五道黑

体长椭圆形,侧扁,尾柄较细。头小,吻钝。眼中等大,体均被栉鳞。头和背侧淡黄褐色,有7-9条黑色黄斑。背鳍淡灰黄,第一背鳍后部有一大黑斑,尾臀、腹鳍桔黄,虹彩金黄。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等水系,是新疆重要经济鱼类。

9、粘鲈(Acerina

cernua

体被小鳞,胸部无鳞,为冷水性肉食性凶猛鱼类。但因其个体小,多硬棘,栖息水底层,在乌伦古湖经济价值不大。

10、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地方名:小红眼

体长圆形,略高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头短小,吻钝。眼中等大,无须,鳞中等大,臀鳍较小,尾叉形,末端稍尖。体银白色,背部灰黑。背鳍浅黑,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水系。后移入其他水域,喜栖息于静水中,不大集群,冬季停食。

11、江鳕(Lota

lota)地方名:鲶鱼

该鱼体长形,尾部侧扁。头稍平扁。吻稍钝圆。眼小,刻须仅有1根。鳞小,埋入皮下。尾鳍椭圆。体色变化大,背侧多以褐色为主,腹侧淡,体侧和鳍上常有许多不规则黑斑与黄斑。为冷水性底层凶猛鱼类。我国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及东北黑龙江,鸭绿江等水系。

12、哲罗鲑(Hucho

taimen)地方名:大红鱼

体形长而稍侧扁。牙发达,两颌、犁骨、腭骨及舌均有尖牙。吻钝,口前位,斜形,尾鳍叉形。体背侧深褐色,有许多近十字形小黑斑,腹面色浅。为凶猛冷水性淡水大型鱼类。我国分布在额尔齐斯河和黑龙江等水系。

13、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地方名:鲤鱼

为中下层淡水鱼类,杂食性。“文革”期间移入乌伦古湖,个体可达10公斤以上,现为该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味美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几乎可以说“无鲤不成席”。

14、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s)地方名:鲢鱼、白鲢

该鱼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生长迅速,在水上层主以浮游植物为食,属节能型鱼类,体重可达15公斤以上。移入乌伦古湖后生长良好,但要靠人工放流增殖。

15、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地方名:花鲢、大头鲢子

该鱼是和鲢一起移入乌伦古湖的,主以浮游动物为食,生长快,个体大,最大可达30公斤,是“四大家鱼”之一,现在乌伦古湖生长良好,很受市场欢迎。

16、池沼公鱼

1991年引入乌伦古湖的小型肉食型鱼类,整体可食,鲜鱼有黄瓜味,乌伦古湖及福海县境内大型自然水体年产2000吨,已成为我县主要的出口创汇鱼类,为最主要的经济鱼类。该鱼体内所含的属于鲜味型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显著高于一般鱼类,为日本台湾人民所喜食。池沼公鱼的单条冻、板速冻、烤制鱼、风干鱼、软罐头等精深加工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热销,使我县鱼产品加工工艺和质量逐年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赤潮的鱼类怎么处理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不可否认,鱼类是很受欢迎的食材。不仅是因为鱼类鲜美好吃,而且还因为鱼类富含多种营养素。相对于牛肉、猪肉等红肉,鱼类这种白肉更受人们喜爱。鱼类虽好,但是由于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人们在吃鱼的时候很害怕会吃到受污染的水产品。被赤潮污染的鱼类是不能食用的,那么赤潮的鱼类怎么处理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确实,受污染的水产品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应该要尽量地避免食用。污染重的鱼形态异常,有的头大尾小,有的脊椎弯曲甚至出现畸形,还有的表皮发黄、尾部发青。受污染的鱼眼混浊,失去了正常的光泽,有的甚至向外鼓出。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赤潮污染的鱼类最好不要使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受污染的贝类,会随着赤潮的减退,慢慢消解它们体内的贝毒素。据了解,这个过程一般在40—45天之间,根据气象情况,消解的过程可能会更快。

想要了解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请到,更多的海洋灾害小知识尽在。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赤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鱼类体型和水族造景的关系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鱼

刚开始养鱼的人,买进了鱼儿,常会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会紧张的说:奇怪!怎麽鱼买回来(不同种类的鱼),有些在水的中上层一直游动,而有些鱼却是那麽的酷一直沉在底部,只偶尔会游动一下,接着便会觉得,那只沉在底部的鱼是不是生病了,还是怎麽了…。针对一般对养鱼刚入门的朋友,将概括性的替你解说。了解了鱼类体型,对於一些新手在日後添购鱼只及混养自己的水族箱时在布景或水草造景上,都能多少有些帮助,若是你觉得你在不同水层混养不同的鱼,但对其混养鱼种不明,最好在购前向水族馆老板请教,并能知道家中原餇养的鱼只有那几种。同时也可以多参考一些杂志,即可从中学到,多观察多记录,由混养的展示缸,可从中得知一般混养的原则,本人习惯将同同一科或体型长度大小相等的鱼混养在一起,但也有部份列人黑名单之鱼种,如四间常对行动缓慢的鱼类会咬断其鱼鳍的恶习,故不宜与行动缓慢的鱼类混养,如神仙鱼混养,印度金龙会捕食一些灯科鱼。在市上水族馆中性情较温和的有日光灯、红莲灯、孔雀鱼、玻璃猫、红裙等。另外同科中攀鲈科中、银马甲、珍珠马甲均可混养,另外性情较残暴有慈鲷科的蓝火口、狮子王、阿里等。某些鱼种有严重的领域性,混养时应做好准备工作,如在造景时放入一些沉木、岩片、水草来制造天然的环境,或是在新购鱼只时,重新布置鱼缸中的环境。另外雄性斗鱼也不可两只养在一起,否则你会看到真正的”斗鱼”。由上可得知,各种不同体型的鱼会在人同的水层活动,故可选择适宜混养的各层鱼种,来布置一幅美妙的鱼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介绍盐NaCL对鱼类的影响

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鱼

一、盐对鱼类影响:1、消毒杀菌不同的比例能治疗和鱼类不同的消毒,主要是对鱼体表的的细菌、车轮虫、斜管虫等进行消毒。2、辅助鱼类的治疗盐能促进鱼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达到增强药物的疗效。3、平衡渗透压我们都知道,鱼体内外的含盐量是不同的,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通过加盐可以补充因伤口而流失的一部分盐分,或因鱼只新到一个地方后对水质的不适应进行缓解,也就是调节渗透压。4、净化水体食盐在其中的作用机理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既减少溶氧消耗,又净化了水体。5、刺激食欲在水产养殖中,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拌饲投喂,其功效也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鱼类生理过程中,NaCL作为无机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Na+对维持机体渗透压、水体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等至关重要,Na+还能维持和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而CL-是胃液中盐酸的组成部分,盐酸的作用在于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助于消化。二、虽然食盐有以上的五大功效,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是应对加盐慎重对待。1、加盐量的问题一般我们都是随手抓几把,而不会严格按照百分之几的比例来加入。然而,这样做的害处是:加少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加多了又会引起一些水分流失而使盐分往血液内渗透导致脱水。2、副作用问题即使严格按量施盐,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第一: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影响着有益菌;第二:容易使鱼只皮肤失去保护层,进而受到病菌侵入;第三:鱼只长期生活在盐份浓度高的水体中,易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从而降低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三、粗盐与精盐不管粗还是精,我们所利用的主要是NaCL,当然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就更好,因为这也是鱼儿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是鱼体内代谢作用的辅助因子,具有稳定神经的作用。现在再看看我们养鱼中常用的盐:1、食用盐:也就是所说的精盐,主要是加碘的食盐(NaCL),据说碘对鱼类的呼吸系统有损害,没有认真考证过,姑且信之。如此说来碘是此类盐对鱼的最大损害之处。但对于去除碘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学过化学就知道:碘化物性质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挥发而失效。所以要使碘失效方法很多:日光暴晒、吸水后风干、通风、高温爆炒等等,只要能想到折磨的办法统统用上,碘想留住都难。现在市场上还有许多强化盐,号称添加了人体每日必需的如锌、硒、钙、钾、铁、镁、核黄素等各种营养元素,但我还是不建议使用这种强化盐,因为各种强化素的酸碱性、溶解性都不一样,添加到食用盐中,会对食用盐的酸碱性及溶解度造成很大的影响。普通食用盐的pH值一般在5-6的范围内,呈弱酸性,易溶于水。而有些营养强化盐,由于加入了营养强化素,其pH值会上升到12,呈现强碱性,对鱼只损害极大。2、粗盐:根据产地分为:海盐、矿盐、井盐。工业盐即大粒盐,也被称作原盐,在盐池露天结晶而成。由于被用于工业,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不知小时候吃的大块盐是不是原盐),由于工业盐的氯化钠的含量比较低,其他的就是杂质,这些杂质通常由硫酸钠、重金属,有毒物,矿物(指矿盐)等组成,其毒性很强,人类误食后都能慢性中毒,不用说鱼类了。所以不建议使用。工业盐经过粗加工后,有些产地的盐因含有毒物质少就可以成为不含碘的食用盐(当然国家现在不允许不含碘的盐散装上市),这种盐因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而又去除了有害物质,并没有添加碘,正是我们鱼友所需要的,但现在一般可遇而不可求了,如果遇见有两种方法鉴别:一是肉眼鉴别:食盐是正方形晶体,工业用盐是斜方形晶体。二是气味鉴别:把盐放在烧红的铁锅里,熔后工业用盐有刺激味,食用盐无刺激味。鉴于以上分析:个人建议还是使用日常的精盐经过去碘处理后,来的快捷一些。当然能买到真正的粗盐,那也是幸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炮弹鱼类热带鱼饲养方法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红海毕加索

炮弹鱼主要是指鲀形目中的鳞鲀科的观赏鱼,此外,单棘鲀科、前角鲀科和单角鲀科的一些品种也被这样称呼。炮弹鱼鱼体呈卵圆形,头大,嘴部黄色,头部呈圆锥状,像个枪炮的子弹头。它的一对眼睛长在背部的中间。使它的头部占全身的一小半;它的背部还有一条长长的脊骨,隆起与脊背成直角,很像枪上的扳机,因此又叫它为“扳机”。

炮弹鱼几乎没有领地意识,它们之间很少因为资源问题而互相攻击,但体长超过20厘米的炮弹鱼很喜欢攻击其他鱼类。在饥饿的时候,它们会追咬一些游泳速度慢的鱼,如神仙鱼、蝴蝶鱼等。饲养炮弹的最佳方案是将各色炮弹鱼饲养在一起,而不混合其他鱼。

一、红海毕加索

如果把它放在水族箱中,一开始的几个月会很温和,但突然就会对缸中其他混养鱼变得非常凶猛。这种鱼会在你清理鱼缸或喂食时,会咬你的手,所以在用手进入鱼缸操作时,要首先把它们赶跑,让它们知道谁是老大,然后才能操作。炮弹鱼是很有趣的一种鱼,它们有时候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在5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与凶猛的鱼混养。不会骚扰活着的珊瑚,但会啃食活石,吃掉任何无脊椎动物及甲壳类动物,例如虾及贝类,也会吃掉小鱼。食物可以包括各种动物性饵料,像切碎的鱿鱼、虾、鱼等。

二、黄肚炮弹



黄肚炮弹

黄褐色,腹部为黄色。身上带有深色斑点。6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最好带石头及洞穴。它会把石头重新排列。会发出“咕咕“的声音。需要提供各种动物性饵料,包括:鱿鱼、虾、贝类、小鱼及硬壳虾帮助其磨磨不断成长的牙齿。

三、白线弹

身体上部是灰褐色,下部白色。黄色的曲线穿过眼睛,另一条在胸鳍旁边。身上布满了白色的线条。45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最好带石头及洞穴。它会把石头重新排列。需要提供各种动物性饵料,包括:鱿鱼、虾、贝类、小鱼及硬壳虾帮助其磨磨不断成长的牙齿。

四、蓝纹炮弹



蓝纹炮弹

也叫蓝金炮弹,蓝炮弹,龙纹炮弹,波纹炮弹或黄点炮弹。有一个鲜艳的蓝色带黄纹的身体,绿色的眼睛。8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带活石或洞穴供其居住。它会重新整理一下石头,以供其进出洞穴方便。也会发出"咕咕“的声音。需要提供各种动物性饵料,包括:鱿鱼、虾、贝类、小鱼及硬壳虾帮助其磨磨不断成长的牙齿。

五、泰坦炮弹

身体和头部有很厚的鳞,在眼睛前面有很深的凹槽。颜色比较鲜明,鳞片有深色中心点。鳃部及身体靠近尾部为白色带一些黄色。背鳍和臀鳍有黑色外边。应该说是最大的炮弹类鱼,能达到75厘米。当保护自己巢穴时异样凶猛,1997年Randall报道,有三个划船的人被这种鱼袭击过。不要放在珊瑚缸里,会把无脊椎动物及珊瑚全部消灭。可以饲喂各种动物性饵料,提供贝壳类、带壳虾供其磨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鱼类弹状病毒离开活体能活多久 鱼类弹状病毒是什么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病毒种类,环境和宿主的免疫状态,防御机制来看。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众多的行业,有一些人则是会选择去养鱼,可是在养鱼的时候也并不是说没有风险的,而鱼类也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病毒,就例如鱼类的弹状病毒就是很多养鱼人非常害怕的,一个病毒,一旦是感染过之后就一定要去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才能够预防该病的出现。

鱼类弹状病毒离开体能活多久

鱼类弹状病毒的存活时间,具体还要根据病毒的种类和当时的环境以及宿主的免疫情况和防御机制去看,像是有一些病毒在离开活体之后能够存活数小时,但有一些确实能存活数些天,不一样的病毒离开活体之后存活的时间也会有所区别。

鲤鱼是水单细胞菌引起的病毒性出血就离开活体,只能存活15分钟至最多15小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发现如是在冷冻干燥的情况之下,甚至能存活数年之久,只不过这种情况是较为少见的。

鱼类弹状病毒是什么

能够引起鱼以及在水中的生物致死性的一种疾病,拥有着流行性病害的情况是一种重要的病毒病原对于鱼类来说这种病毒则是能够引起较大的反应,对鱼类的伤害是非常严重,在于雷感染过之后就会出现全身腐烂停止设施,身体发黑内脏肿瘤的症状从而引起死亡,有着较强的感染性,很容易传染其他的宿主。

传播速度较快

鱼类弹状病毒的传染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感染宿主也特别的广泛,毒株种类较多,毒力也非常的强,一但是由于感染过之后就会严重危害到周围生存的鱼类,无论是淡水鱼或者是海水鱼,都会导致传播,发病过之后在一周之内就会致死,致死率达到了100%,传播速度还非常的快,在目前为止已经知道的,鱼类的弹状病毒就有20多播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蝌蚪是不是鱼类,你知道了吗?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蝌蚪不是鱼类,只是俗称里有个“鱼”字。蝌蚪一般是指两栖纲无尾目动物的幼年体,而鱼类,一般是指脊索动物门下的圆口鱼纲、甲胄鱼纲、盾皮鱼纲、软骨鱼纲、辐鳍鱼纲、棘鱼鱼纲、肉鳍鱼纲中的各类生物。

蝌蚪的养殖方法:

1、为了避免温差大引起蝌蚪不适,所以收到蝌蚪后,连打包带一起,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水里,10-20分钟都行,让蝌蚪有个适应的过程,这样才能让蝌蚪更好的适应环境。

2、放入水中后,让它在水里呆个一天半天的再喂食。把红虫拿出来化冻,然后可以直接扔进去,也可以用镊子夹到它嘴边,喂食频率要自己控制。

3、蝌蚪长大后成为青蛙,一般大便以后有时候会粘着屁股,人们可以用镊子去帮它们,切记不要这样,伤了肛门问题就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球上最早使用语言的是鱼类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现代人类掌握了丰富的语言,统治了地球,许多人就不假思索地认为,是人类最早使用了语言。这个想法无疑的是大错特错的。最早使用声音语言的肯定不是人类,也不是鸟类,而是海洋里的鱼类

翻开地质年代表,我们就会发现,有人类的历史与漫长的地质年代相比,是十分短暂的。不要说人类,就是更早地上溯到所有哺乳类的历史,与海洋里的鱼类相比,也短得那么可怜。从地质年代的奥陶纪开始,海洋里就已有了鱼类,至今,考古学家还可找到许多年代久远的鱼的化石。奥陶纪是指离现在4亿至5亿年的时代。海洋里的许多种类的鱼类,他们都有自己种类与群落的语言,依靠语言的联络,他们可以联结成庞大的群体。鱼类超过4亿年的历史里,你能说鱼类受了人类语言的启发才产生已有的语言?倒过来说还差不多。按分子生物学认定,人类站立行走的时间已有350万至500万年,这个时间与鱼类4亿年的历史相比,微不足道。就是同属哺乳类的蝙蝠,他们的声纳语言也是相当发达的,料想,其历史也不应短于人类的语言。蝗虫也有丰富的语言,它们可以结成很大的群体。

人类自以为自己才懂得语言,是因为人类听不到或听不懂其他生物的语言。人类的耳朵只对16赫至2万赫的声波才有感知,对16赫以下的次声波与2万赫以上的超声波,人类的耳朵没有感知。波长对感知也有限制幅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道鳞是什么鱼类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三道鳞是鲤鱼的一种,为初级淡水鱼,俗称镜鲤。身上有三条比较粗大的鱼鳞,故得名三道鳞。又名三道鲤,这种鲤鱼个大体肥,而且肉质非常鲜美,鱼刺适中,只有靠近鳍的两侧和中间靠近尾部的地方有鳞,而且中间的磷也只有三片。

原产欧洲,中国从西德引进的品种,经过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多年的系统选育,已选育出适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比原种在抗寒、抗病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三道鳞作为初级淡水鱼,其适应性非常强,喜欢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属于杂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其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的原因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鱼类(Fish),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部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杂交 的后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大马哈鱼等。

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原因

鱼类是生存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以鳃呼吸,用鳍游泳。青蛙的幼体称为蝌蚪,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后则在陆上用肺呼吸,属于水陆两栖动物〕经研究发现,色类和两栖类动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科学工作者在对从地层下挖掘出来的各种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占代一种总鳍鱼头骨的膜成骨,与两栖动物头骨的膜成骨十分相似,两者的循环系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总鳍鱼的胸鳍和腹鳍,基部肉质十分厚实、鳍内骨骼的排列和古两栖动物的肢骨也很接近,而且古总鳍鱼已具有内鼻孔,可以利用肺进行呼吸。那么,鱼类是怎样进化到两栖类的呢?

大约4亿年以前的泥盆纪时期,在自然界的淡水湖泊、沼泽地里生活着一种数量繁多的总鳍鱼。这种鱼,体长1米多,呈纺锤形,在水中游动迅速,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到泥盆纪末期,地球上开始出现高大的木贼、石松和乔木形的藏类等真正的陆生植物。又过了几千万年,到了石炭纪地质期,因为当时陆地上气候温暖潮湿,这些陆生植物相应得到很大发展,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大量植物的枯叶凋落到河中,再加上有些沿岸或水中生长的树木,根部也在水中腐烂,结果使水质遭到败坏,水中氧气逐渐减少。生活在河水中的鱼类,部分由于水中氧气的不足而死亡,但也有些总鳍鱼,却利用胸鳍和腹鳍,将身体支撑起来,或攀附在水中的腐叶上,或爬上河边树根上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一方面因为水质的进一步恶化,使鱼类对大气的依赖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因气候发生季节性的变化,使一些生活在浅水中的总鳍鱼,在旱季时不得不用胸鳍和腹鳍支持着身体,从一个干涸的河床爬到另一处有水的河中。这样,使其基部肉质变得十分发达,鳍内骨骼也慢慢起了变化,而变为与陆生动物五指型附肢相类似的排列型式。于是就逐渐演变成古两栖动物,成为陆上四足动物的祖先。

1938年12月,在非洲南部东海岸附近,人类首次捕获了一条活的总鳍鱼,并命名为“拉蒂迈鱼”,现通常称作“矛尾鱼”。这一轰动性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古两栖动物是由古总鳍鱼演变而成理论的正确,同时也打破了旧有的关于总鳍鱼类自70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说法。自1938-1975年间,人们在科摩罗群岛一带,捕获了80多条现代总鳍鱼。它们大约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洋中,体长1.28-1.80米之间,体重30-80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潜水新玩法 模仿鱼类让海虾为你“刷牙”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媒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13岁男孩罗素·拉曼和他的父亲蒂姆·拉曼在巴厘岛潜水的时候,成功模仿鱼类,张口让水中的虾类进入并帮他洁牙。

神奇的是,水下的白色带状清洁虾顺利进入到了罗素的口中并且开始取出罗素牙齿间的“食物”。“感觉像是牙医在我口中进进出出地做各种小动作”,罗素兴奋地说,“有点痒但不是很厉害。”

罗素从6岁起就和父亲一起潜水,对水下活动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发现水中的鱼类会依靠虾洁牙。他和父亲在一块凸出的海绵状岩层附近发现了一个“牙齿清洁站”,清洁虾在这里提供服务。罗素大胆地在这里进行了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鲨鱼是猛兽还是鱼类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鲨鱼鱼类,属于软骨鱼类。

鲨鱼是依靠鳃来进行呼吸的,大多数卵胎生,体表由盾鳞、尾鳍和背鳍组成。

鲨鱼骨骼由软骨组成,额由腭方软骨组成,下额由梅氏软骨组成,不过,其外骨骼不是很发达。

鲨鱼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鲨鱼有不同的特征。大部分的鲨鱼游速快,游泳时,靠身体并配合尾鳍像蛇一样,向前摆动前进。鲨鱼牙齿尖利,嗅觉非常灵敏,可嗅到数千米外受伤人和海洋动物。

鲨鱼多数不能倒退,因为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网这样的障碍物中,而且一陷入就难以自拔。鲨鱼的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说,如果它们不快速游动,就会沉到海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