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词语运用题中考(汇总20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词来形容,可以用词语、三字词语,也可以用成语,那么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形容高兴的词语有哪些。

浏览

7242

文章

177

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96.【2018四川省宜宾市】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春天在人们期盼中走来:南方绿草如茵,春暖花开;北方涣然冰释,溪流潺湲。

C.我对他说:“王明,这段时间幸好有我鼎立相助,你的语文成绩终于突破100分啦!”

D.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卢永根夫妇捐出毕生积蓄八百多万元,这一善举真是石破天惊。

3.A(B望文生义;C谦敬错位;D错用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19.【2018贵州省毕节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B、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就很难达到较高水平。

D、面对各路强手,17岁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顽强拼搏,勇夺奥运举重金牌。

【答案】2.(3分)C

【解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不合语境。

4、依据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藤野先生不讲究,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B、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C、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惊鸿”般地飞了回去!(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D、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风光景色)

【答案】4.D

【解析】光景:句中的意思是情形,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必备词语透彻掌握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不要满足已有的成绩,还需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造句:虽然你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解释: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可以凝成的。形容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而逐渐形成的。

造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那么多作业没写,都是你长久累积的。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释: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造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敢于靠近火山的摄影家才能拍摄到火山喷薄的那一刹那的壮观景象!

4.吃一堑,长一智

解释: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智:见识。受一次挫折,长一份见识。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造句:吃一次亏,就要吃一堑长一智。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解释:短:不足。长:有余。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造句:人人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凡事没有绝对的“长”与“短”。

6.初生牛犊不怕虎

解释: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也比喻缺少经验,不知危险,做事鲁莽。

造句:这些小伙子无论什么事说干就干,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造句:他还在棋局中迷迷茫茫,其他人早已看得清清楚楚,真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解释: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报答

造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的本色应该如此,崇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恶行。

9.独木不成林

解释:本义指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造句:成功往往因为合作,你难道不知道独木不成林吗?

10.磨刀不误砍柴功

解释:比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造句: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只有现在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类拔萃。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造句:历史的教训必须记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决不可重蹈覆辙。

12.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解释: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造句:我们只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使功夫日益成熟。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解释:树:培植,培养。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出一个人才.比喻培育人才要花费很多时间,培育一个人才很不容易。

造句:西方人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1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解释: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造句: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15.书到用时方恨少

解释:书,知识。到,等到。用,需要,有所用。时,时候。方,才。恨,悔恨,后悔。少,只懂那一点点。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造句:作为学生,平时要多读书积累,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在学习上取得丰功伟绩。

B.此次旅游曲终幕落,我们虽已身在回程,但对喀纳斯湖那不可名状的美仍然心驰神往。

C.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营救。

【答案】B【解析】A.“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绩,用来形容“学习”不恰当;C.“眼花缭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与后面的“清晰真切”矛盾;D.“忘乎所以”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做出不适宜的举动,贬义词,此处不符合语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84.【2018四川巴山市中】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张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她个体心灵、民族精神、民众心智,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振奋启迪引领B.启迪引领安顿振奋

C.安顿引领振奋启迪D.启迪安顿振奋引领

【答案】3.A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杜鹃花开的光雾山,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B.《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C.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D.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窜跳。

【答案】4.A(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不能形容天然的杜鹃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33.【2018湖北省荆门市、荆州市】

3.(2分)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高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博览质疑诵读精读

B.精读博览质疑诵读

C.诵读精读博览质疑

D.质疑诵读精读博览

【答案】B(“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是精读,“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是博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质疑,“放声疾读,久之自悟”是诵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18.【2018贵州省安顺市】

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答案】2.(3分)C

【解析】A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也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不好的行为。是贬义词。犯了褒贬不分的错误;B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和后面“辛酸的眼泪”相矛盾;D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形容无形的歌曲。

C.语重心长:形容言辞恳切,有分量,意味深长,含有丰富情感。用于老师,使用恰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25.【2018黑龙江省鸡西、鹤岗、龙东地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做信客,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余秋雨《信客》)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刘成章《安塞腰鼓》)

C.天津卫九河下梢,圆滑世故,生意场上,心灵嘴巧。(冯骥才《俗世奇人》)

D.每一朵花,都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2.C注:“圆滑世故”是贬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成绩优秀,应该归咎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来源:学科网ZXXK]

C.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D.九年级开展了"爱我东坡"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使用对象不当,归咎:归罪,指不好的方面,这里应为"归功";B项谦敬不当,令尊:敬词,你的父亲,不能指自己的父亲;D项词义范围大小不当,可歌可泣:指悲壮的事迹使人感动,不能用于一般人。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成语。(4分)

1920年早春拂晓,江南一个cù(1)▲拥着杏花的小农舍里,木板搭就的简易桌上,小油灯旁,一方yàn(2)▲台里是新磨的墨汁,边上的小碗碟里,是红糖。29岁的陈望道手拿着蘸着墨汁的白米粽,一边duó(3)▲步一边念念有词地翻译着《共产党宣言》:“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推门进来的母亲看到满嘴乌黑的儿子,rěnjùnbùjīn(4)▲:“粽子蘸红糖甜吗?”陈望道连声说:“甜!甜!甜!”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点赞说:“信仰的味道是甜的!”

1.(4分)(1)簇(2)砚(3)踱(4)忍俊不禁(每空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麓书院教授胡彬彬痛心疾首地说:“毁掉传统村落,就是毁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B.去桃花源景区路两边竹林不断,新笋冒尖,一片生意盎然,之前刚下过雨,空气清新,有瀑如白练挂青山,泉水晶莹剔透。

C.《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资江一化工厂排污口发现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资江中,现

场气味刺鼻,沁人心脾。

D.有些理财常识,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你不重视它们,可能会吃些亏。

【答案】C【解析】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此处语境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21课《风筝》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堕duò】掉下;落下

【丫杈yāchà】即桠杈,形容树枝歧出。

【寂寞jìmò】“寂”意为“室内没有声响”,“寞”意为太阳下山时、点灯之前的昏暗屋室。“寂寞”意为“冷清孤单”。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引申为劳苦,失意。

【肃杀sùshā】〈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诀别juébié】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荡漾dàngyàng】(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嫌恶xiánwù】厌恶,讨厌。

【笑柄xiàobǐng】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可鄙kěbǐ】令人鄙视。

【什物shíwù】泛指日常应用的衣物及零碎用品

【惊惶jīnghuáng】惊慌。

【瑟缩sèsuō】身体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

【傲然àorán】坚强不屈的样子。

【虐杀nüèshā】虐待人而致死。

【恍然大悟huǎngrándàwù】形容忽然醒悟。

【苦心孤诣kǔxīngūyì】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反义词的运用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2)反义词运用

恰当地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如“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含羞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阴冷的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反义词,从不同的方面揭示笑的特点,语言简洁而又鲜明。?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111.【2018山西省中考】

【读文赏句】

不忘初心

女什么是初心?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也许是一个质朴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智慧。

男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有的初心,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靠近它。

女初心在最开始的时侯,往往简单、朴素,但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

男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

近的那颗心。

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4.第二小组朗诵《不忘初心》,赢得阵阵掌声。请品读朗诵词,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A.开头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对“初心”的思考。

B.画线句中的“;”表示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C.加点词“简单”“慢慢”“起点”“绵延”词性相同,都是形容词。

D.结尾合诵时,应当语调激昂、铿锵有力。

【答案】4.C

【解析】此题综合考察修辞手法、停顿、词性、语调等语文知识,主要是考察词性这一语法知识。C.加点词“起点”是名词,不是形容词,所以C项错误,选C。

考点解析】词性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4种词性。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4种词性(词类)。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代词、数词、量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其各自用法如下:

1、形容词修饰名词,不可修饰动词.

2、副词修饰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加深程度、或置于句子开头表语气.

3、名词不能修饰任何词,它只能被其他词修饰

4、系动词不是形容词,不能用来修饰词,它们就是动词,例如be,get,have,感官动词等.

5、介词用来连接地点、时间等或用来构成一个短语

6、冠词用来修饰名词,但the也可用来作特指

7、动词不能用来修饰其他词,它们只能被副词修饰

8、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有关联的成份,这两个成份必须是同一类型,即句子连句子、短语连短语等

9、数词用来修饰可数名词或部分不可数名词

10、代词用来代之前面某样提及过的东西

11、感叹词,顾名思义用来表示个人情感

12、助动词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用来加深程度,如用在强调句、倒装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部编版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词语注音与解释:第6课《变色龙》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1.筛子shāizi:用竹条、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细碎的东西漏下去,较粗的成块的留在上面,以达到分选的目的。

2.坎肩kǎnjiān:不带袖子的上衣。古时也称半臂,南方多称背心。

3.旗帜qízhì:旗子。比喻有代表性的某种思想、学说或政治力量。

4.荒唐huāngtáng:1.(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之言。~无稽。这个想法毫无道理,实在~。2.(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5.洋溢yángyì:(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6.温情wēnqíng:温顺体贴的情意。

7.惦记diànjì:心里牵挂,不能忘记。

8.恐吓kǒnghè:威胁人,使害怕吓唬。

9.径自jìngzì:凭自己的意愿行动:他~走了。

10.无精打采wújīngdǎcǎi: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11.无缘无故wúyuánwúgù:没有一点原因。

12.异想天开yìxiǎngtiānkāi: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重要词语

全文共 240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册

重要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重要语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重要成语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重要语句翻译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7.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重要成语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重要语句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28.【2018湖北省鄂州市】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针对学生作业中使用网络流行语言的现象,老师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乐此不疲。

B.读书读到会心处,我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话啊!”

C.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和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使这个小区成为标志性的居住社区。

D.在今年的中考复习研讨会上,王老师就如何提高备考成绩提出了真知灼见的意见。

【答案】2.C

【解析】(乐此不疲,不合语境;忍俊不禁,和“感叹”不符;真知灼见,和“意见”有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107.【2018北京市密云县】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碧万顷一鼓作气B.唯利是图弄是非

C.家喻户晓不言而喻D.名正言顺名列前茅

【答案】C

【解析】A.一碧万顷的“一”是“一片,全”的意思,一鼓作气的“一”是“第一次”的意思;

B.唯利是图的“是”无实在意义,搬弄是非的“是”是“对的,正确的”的意思;

C.两个词语中的“喻”都是“明白,知晓”的意思;

D.名正言顺的“名”是“名分、名义”的意思,名列前茅的“名”是“名次”的意思。

故选:C。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应理解整个短语的意思,根据短语意思理解词的意思。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积累。注意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准确识记通假字及其解释,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等。

4.下列与成语相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苏秦----战国----铁杵磨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B.诸葛亮----东汉末----三顾茅庐----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C.陶渊明----晋朝----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蔺相如----战国----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答案】A

【解析】B、C、D搭配正确;

A.有误,应该为李白----唐朝----铁杵磨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故选:A。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49.【2018湖南省张家界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张家界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好评。

C.大型山水实景剧《天门狐仙》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D.这群游客在见到了“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美景后,激动得语无伦次。

3.B【解析】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伫立在太湖边,遐想自己乘坐着一叶小舟,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任意飘荡。

B.诗词大会让观者徜徉于诗词歌赋间,感受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C.目前,各大城市共享单车炙手可热,人们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即可解锁骑行。

D.某些媒体与其捕风捉影地瞎搞八卦,不如切实关注民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答案】C

【解析】“炙手可热”形容气焰盛,权势大。与语境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34.【2018湖北省十堰市】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零落成泥碾作尘”,

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禾苗上的月光,溪流上的月光……月亮无时不在乡村美景上留下时间的烙印。

A.虽然但跳动飘摇B.宁可也飘摇跳动

C.即使也跳动飘摇D.不但而且飘摇跳动

【答案】B【解析】第一句,只有“宁可……也不”的搭配才能充分体现陆游的气节。结合答案特点,选B。同时,飘摇和跳动的情态也能对应“禾苗”和“溪流”。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欣赏丹江水的浩渺,便想武当山的灵秀;探寻野人谷的神秘,就思五龙河的清幽。十堰风光美如画,怎能不让人见异思迁?

B.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学生用一纸空文为自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画上句号。

C.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

【答案】D【解析】A见异思迁是指思想上的不坚定(贬义);B一纸空文指不能实现的文件或承诺(贬义);C谦词错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