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陈家祠石狮子(精选20篇)

浏览

1905

文章

93

篇1:吉庇巷谢家祠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吉庇巷谢家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吉庇巷谢家祠位于三坊七巷东南侧,南临安泰河,东靠八一七路,处于吉庇路中段。中轴线坐北朝南,建筑初建于明代,清末时为谢氏人家祠堂。

由临街的石门框入门头房,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北侧设青石门框入一进。一进前天井三面环廊,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轩廊顶部无卷棚饰顶,结构简捷,檩下插拱承托方斗,明代的特征较浓;后天井两侧为披榭,中开石门框入二进。二、三进结构与一进相仿。倒朝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后临塔巷建筑。

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25平方米。前后四进,前为浅面厅,进青石框大门为主座。大门框精制,楣上一对青石门簪,明代规制,全市少有。主体建筑用材硕大,三面环廊,当中天井,全用条石铺砌;墙檐下灰塑“八仙过海”、“双狮戏球”等图饰;花厅小巧玲珑,古为书斋。后墙与宫巷相邻。

祠内另发现两面“武魁”牌匾。

据谢家后裔回忆,谢家祠内第一进中堂供先贤谢安,后堂供谢灵运,原有楹联:“是佳人悠悠梦草情、为君子碌碌无逸行。”

明、清为谢氏家祠。清末林觉民曾在此创办阅报所。

民国时期,曾作为福建学生联合会会址、国民党闽侯县党部、《闽侯日报》社。黄展云也曾借此处作为“营前模范村”城内办公地点。

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福建状元府艺术馆。

南街街道:南街街道 位于鼓楼区中西部。东以八一七北路为界,与东街街道接壤,南临乌石山麓,与安泰街道相邻,西至小柳、河南新村,与洪山镇相接,北以虎节路、贤南路、杨桥路为界与华大街道、鼓西街道毗邻,面积1.56平方公里,居民1.60万户,人口约5万。街道办事处设在黄巷28号。2000年,辖内有集体企业338家,个体工商户1147家;设文儒、南街、塔巷、南后、安民、闽山、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将庄姜氏家祠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将庄姜氏家祠为高唐县文物保护单位。

将庄姜氏家祠年代为清,位于高唐琉璃寺镇将庄村。

2008年5月,将庄姜氏家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寺镇:琉璃寺镇位于高唐县城东南,距县城25公里,与茌平县、齐河县、禹城市接壤,版图面积9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023亩,辖7个管理区,62个行政村,人口36,901人,人均耕地2.5亩。琉璃寺镇政府驻地位于琉璃寺村东, 建国后,该村一直为区、社、乡、镇驻地。 琉璃寺镇地处冲积平原,西有徒骇河, 境内有四新河、管氏河穿过。交通方便,邯济铁路上的高唐火车站在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资中王家祠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资中家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资中县铁佛镇王家祠建于清代,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祠堂,它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990平方米,由山门、正厅、戏台、左右厅、东西厢房、青石院坝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山门风格独特、雕琢的图案惟妙惟肖,颇具观赏价值。同时,从清嘉庆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西、北外延10米,向南外延1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界,东至烽火墙外延至50米处耕地,南至山门牌坊外延90米处的农田,西、北至围墙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张家祠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张家祠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张家祠

1928年7月12日,朱德率部攻克酃县城后,回师永新。来自宜章的二十九团官兵借口省委有去湘南的指示,不愿返回永新。15日,红四军军委在沔渡张家祠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军委扩大会议。会议由朱德、陈毅主持,何长工、王尔琢、龚楚、胡少海、杜修经等参加。会上对部队去留问题争执不休,没有结果,同时,会议决定取消军委,成立前委,陈毅为书记。17日,部队执意往湘南开拔。红军主力远离根据地后,敌军疯狂进攻,造成边界“八月失败”。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革命遗址。(余永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浦李氏家祠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南浦李氏家祠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家祠位于均安镇南浦村。清代建筑(1800年)。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6.45米,总进深39.75米。主体为硬山顶,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蓝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木架结构。

宗祠前为一麻石铺成的地堂。

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16.9米。青砖墙,花岗岩石脚。明间、次间为抬梁式,梁及驼峰均刻有人物故事图案。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三层花岗岩柱础,上部皆置一“福禄寿”石雕。明间为花岗岩条石地面,次间为钟鼓台,上铺花岗岩条石。墀头置砖雕一幅(部分已毁)。

头进、二进以天井、迴廊相连。迴廊为卷棚廊,地面铺阶砖,现损毁严重;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花岗岩石柱础。迴廊墙上有壁画。廊封檐板刻有木雕图案。天井为花岗岩条石地面,设有排水洞口,天井的水通过洞口流到暗渠排到外面。廊左右各开以门,连通外廊。

二进为厅堂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16.45米。硬山顶。前廊地面铺花岗岩条石,二、三间地面为街砖。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石柱础。金柱为圆形木柱,花岗岩石柱础。前廊为卷棚顶,内为抬梁式梁架。山墙和后墙下部皆为花岗岩石基,上部为青砖墙,山墙墀头置砖雕一幅。檐柱上部

皆置一“福禄寿”石雕。后两柱间置一屏风,屏风上有大量雕刻,明间后墙置一神龛座台。二进屋面正脊为灰塑博古瓦脊。左右垂脊上各置灰塑狮子一只。碌筒瓦,琉璃瓦剪边。

2006年10月25日,李氏家庙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浦村:南浦村委会地处均安镇西部,距镇中心五公里,靠近西江河,临近江门市及新会区。历史上南浦村先后经历:1950年为顺德县第九区六合乡南浦村人民政府;1952年为南浦乡人民政府;1955年成立南浦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建立党支部;1958年公社化时代,当时称为南浦管理区(南浦营);1959年成立南浦大队;1961年又分为南浦大队和力沙大队;1984年成立南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星村朱氏家祠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星村朱氏家祠为武夷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星村朱氏家祠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黎新村,时代为清代。

星村朱氏家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新村:黎新村位于星村镇西南面,辖区面积30。67平方公里,辖1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383户,总人口1292人。林地面积42335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9410亩,位于九曲上游源头,对九曲溪水资源的涵养发挥着巨大作用。黎新村山青水秀,林木。毛竹资源十分丰富,于白塔山脚下的莲花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且建有宗教寺院,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很快黎新将是生态观光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李庄张家祠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李庄家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祠位于李庄镇西的上河街,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面临滚滚长江,江边有一宽阔天然草坪,西北隔江面向三江碛,与桂轮山隔江相望,视野十分开阔。

张家祠是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由张师德为首约族人集资660两银子从族人张旌祖、张阊祖处购作张氏宗祠之用。其目的是为本族春秋两祭,子孙爱敬祖先有个根本追远和解决本族内一些大事场所。

这座宗祠的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其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梁思成曾将张家祠百鹤窗、文昌宫、奎星阁、禹王庙九龙碑并称为“李庄四绝”。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李庄古镇旋螺殿栗峰山庄李庄祖师殿(中共南溪县委早期活动地和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李庄东岳庙(南溪农民暴动攻打李庄指挥部旧址)李庄禹王宫(慧光寺)李庄奎星阁麦天官府李庄王爷庙李庄观音堂李庄桓侯宫李庄南华宫李庄玉佛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寨山彭家祠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寨山彭家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寨山彭家祠建于清代中叶。据称300多年前,一位彭姓盐商迁居到此并扎根繁衍。其子孙后代为防御土匪滋扰,历经20多年艰辛夯土垒筑,建起该古堡;300年后的今天,彭家祠虽然已成为当地知名景区英西峰林走廊的核心景点之一,但所幸仍保留着初始时期的建筑风貌,以及谜一样的传说典故,风采依旧,气势逼人。1995年被列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坐南向北。彭家祠建于螺山上,山高约33米,房舍从山脚起建至山顶,共分三层,通往顶层只有北面一条平均宽1.50米,用石灰石打制成条铺至的石阶路,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

首层建有房屋5栋,二层为书堂。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青砖砌筑。顶层为彭公可学祠,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有房舍5栋。彭家祠布局巧妙,造工精巧,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石阶路可上,而且每层均只有一个小门可通往上一层。这座建在山上的防御性建筑目前在英德所发现的祠堂中是绝无仅有,对研究我市古建筑的构造和如何防御外来侵略及民俗有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石阶通道,360级,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始建于清代中叶,既是当地彭氏族人为抵御土匪滋扰而建的防御型堡垒,又是祠堂,乡间称之为“寨山古堡”,仍有保存完好的墙壁雕刻、古老窗花和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的“明义知方”赐匾。1995年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建筑形式与西藏布达拉宫相近,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城下村:城下村委会位于黄花镇西面、西南面,由原克岩、城下、坑坝三村合并而成,与明迳墟镇接壤,人口6735人,耕地面积3981亩,办事处设在明迳至岩背公路旁,距离墟镇约300米。城下村委交通便利、耕地广阔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后,城下村委以基地+农户模式大量种植反季节蔬菜,产品远销香港、深圳等地,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辖45条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前山胡氏家祠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前山胡氏家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前山胡氏家祠位于平和县南胜镇前山村树下自然村,年代为清。

简介:又名红瓦祠堂,明代始建,清初重建。坐西朝东,平面呈矩形布局,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5平方米,由门厅、中天井、左右廊及大厅等组成,土木结构,悬山顶。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整体装饰亦涵盖木雕、石雕、彩画、泥塑及剪粘等多种工艺。

保护范围:向东延伸15米,向南延伸1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北延伸20米。

2018年,前山胡氏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山村:前山村地处南胜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2公里,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822亩,山地面积7963亩,辖有14个村民小组,860户,3165人,其中一个畬族村民小组,人口420人。全年无霜期超过330天,常年平均气温21.1度,平均降雨量1663毫米,太阳辐射平均年总量为124.73千卡/平方厘米。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种植蜜柚、印度枣、台湾芭乐、外出打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顾氏家祠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顾氏家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顾氏家祠位于北宿镇东沙社区西侧,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朝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自康熙六十年至1990年历经六次修缮,现已恢复家祠原貌,东沙社区顾氏族人每年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院内现有祠堂1间,正门上方挂有清朝同治年间牌匾“顾氏家祠”;石碑6座,百年紫藤萝数株。

北宿镇:北宿镇位于邹城市西郊平原地带,总面积74.93平方公里,辖45个村,社会总人口8.5万人。2003年全镇社会国民生产总值1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6元,是一个集农业型、城郊型、工矿服务型于一体的新兴文明重镇。该镇临城靠矿,资源丰富,通讯便捷,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地处构建济邹曲兖组群结构大城市的重要连接点,岚济公路横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姜家祠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家祠为开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苏庄镇境内的姜家祠构造宏丽,雕刻精美,一九八三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书川姜族原有两祠,清道光年间,为杜息一宗派系纠纷,将枫领头“高阳堂”拆并,合为一祠“庆善堂”,即现今姜家祠堂。民国十年,前堂重建,占地二千多平方米,由先贤姜有喜、姜忠林执事,任劳任怨,三年告竣。雕漆精细,壮丽倍增。高悬中堂正上方的“庆善堂”一匾,每字足有一米见方,两旁平列十五块大匾巨额,题有旌表先祖功德的颂词:“佐周封齐”、“涌泉越鲤”、“孝永蒸尝”、“艺苑蜚英”、“骏声华国”、“节励松筠”,均为苍劲挺秀的古墨,其中“节励松筠”四字,据传为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题褒。

中堂对面,筑有戏台,上有一匾,题写“观今鉴古”四字,铁画银钩,挺拔有神。两旁台柱上配题一副深寓哲理的对联。

观今日之故事,事中必有妙鉴;

鉴古时之人物,物外必无奇观。

民国十三年正月,开新台演会戏。姜百禧公专从杭州买来一盏五百瓦的大汽灯,灯光四照,明如白昼,观客如潮,热闹非凡。

姜家祠堂算得上是个人文景观。村人每有外客,务必引为一观;青年出村求婚,每以祠堂为荣;村姑出嫁外地,亦常以祠堂为念,民谣“舍得爹,舍得娘,舍不得如式(美丽)大祠堂”流传不衰,足见人们对祠堂的深爱。

祠堂内置神龛,供奉列祖牌位。每年正月初一早上,全族嗣裔齐集祠堂,拜谒祖先,分领“丁饼”;初八起,演会戏八天:十三至十五夜迎闹花灯;二月初六举行春祭。这是每年必行的祭祀礼仪,世代祖传。此外,凡属宗族大事,均由六十岁以上的“老成”和举有功名的“斯文”在祠堂内商议决定;族中如有忤逆不孝情事,亦由族长在祠堂内教训处置,祠堂平时推由“首事”管理维护,不许私人随意使用。

该祠堂有屋柱54根,堂前有80多平方米的戏台,一个100平方米的天井。堂内木料大多属枫树。堂内门厅上有大梁牛腿,上面雕刻着各种人物动物:如“铁拐李喝酒”、“济公驱妖降魔”“九狮戏舞”等。戏台前一排四根柱是一根樟木锯开的,代表着姜家“世世兴旺”。戏台上方左右两边雕刻着“文王送宝”、“太白醉酒”、“大肚罗汉”、“哪吒闹海”、“双凤呈祥”等图案。

民国二十年,祠堂后进部分,设为中心小学。民国二十五年,协和乡公所设于中堂。“二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常序列于此,墙垣板壁,多遭损坏。

1956年,祠堂设为苏庄粮站。1964年,粮站迁出,后进又改建为茶叶加工厂。2003年,姜家祠堂进行了修缮,腐朽梁柱得以更换,前厅戏台重新敷彩,已焕然一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石集刘氏家祠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石集刘氏家祠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集刘氏家祠位于鱼台县清河镇石集村,年代为古建筑,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12月26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济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河镇: 清河镇位于鱼台县西北部,济宁,金乡结合部,全镇总面积77.6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4.3万人,素有"中国杞柳之乡"美誉。清河镇物产丰富,农牧业发展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水稻,棉花,大蒜,杞柳,木耳生产基地。境内基础设施完备,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金融服务齐全,邮电通讯方便,自然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沛,紧临鹿洼煤矿,有100万,22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杨家祠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家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自编第五栋。

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东侧相邻3、4层楼西边线,南至南侧相邻2层建筑北边线,北至北侧相邻6层建筑南边线,西至西侧相邻1层建筑西边线。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珠江国际大厦西侧规划路西边线,北从保护范围外延约15米,南至越华路规划路北边线,西至雅兰酒店9层建筑东墙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瞿家祠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家祠为仁寿县文物保护单位。

瞿家祠位于仁寿县富加镇坳店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1月23日,瞿家祠被公布为仁寿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富加镇:仁寿县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51年建富加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29.5平方公里,人口3.3万。省道仁(寿)顺(资中顺河场)、富(加)汪(洋)公路过境。辖天贵街、江西街、糖市街3个居委会和合作、青羊、东风、拦河、康乐、龙宝、文化、南泥、马鞍、燎原、柳沟、高坎、奋斗、涌泉、和桂、登武、章平、雕林、竹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傅家祠堂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家祠堂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傅家祠堂位于芝罘区黄务街道办事处傅家村,年代为清代。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傅家祠堂被公布为烟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北至建筑外墙以北40米处楼房,东至建筑外墙以东50米处,西至建筑外墙以西50米处,南至建筑外墙以南50米处。

黄务街道:黄务街道办事处地址:烟台市连城路黄务立交桥西500米 电话:(0535)6730214 传真:(0535)6730146 邮政编码:264000 网址:www.huangwu.com 电子信箱:hw@huangwu.com 【概况】 总面积31.84平方公里。辖21个居委会,年底总人口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胡祠文昌阁石狮、石雕栏板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胡祠文昌阁石狮石雕栏板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胡祠文昌阁石狮、石雕栏板

坐落在绩溪县华阳镇北门外县委党校内。文昌阁,原是胡氏宗祠的一个组成部分。胡祠现已拆毁,仅保存了专为存放谱牒、文稿及祭拜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和部分石雕。文昌阁,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00平方米。始建于明隆庆已巳年(1569)。现存建筑为清代建。在原胡氏宗祠的门楼和庭院两处,保存了狻猊一对,石雕栏板八块、望柱十根。青石圆雕狻猊,面目狰狞,形态威武。望柱头饰“锦簇花团”栏板均用回纹饰边,画面为松鹤延年,凤凰对歌、喜鹊闹梅、母鸡哺雏、燕集红梅、画鹛栖枝等内容。形象丰富,栩栩如生。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1986】128号;2016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

华阳镇:华阳镇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镇, 今为绩溪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90公顷,其中水田337公顷。 一、华阳交通便捷。地处皖南腹地的南北通衢,交通便捷,自古就有“左接金陵右拉杭”之誉。今皖赣铁路、宜黄公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辖区内火车站为二级站,与徽杭高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樟树吴氏家祠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樟树吴氏家祠为武夷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樟树吴氏家祠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樟树村,时代为清代。

樟树吴氏家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樟树村:樟树村地处武夷街道西北部,东面与市良种场交接,北与武夷山市城西村交接,南与市茶场三区交接,西与武夷街道柘洋村交接,全村面积18.34 平方千米,594户,2151人;13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距武夷山市区4.5公里,距武夷街道8.5公里。耕地面积3891亩,林地面积19277亩,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为主。2011年村经济总收入为3599.5万元,其中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郝垓郝氏家祠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郝垓郝氏家祠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郝垓郝氏家祠位于嘉祥县大张楼镇郝垓村,年代为古建筑,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12月26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济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张楼镇:大张楼镇位于曾子故里、石雕之乡--山东省嘉祥县北部,属压煤搬迁重点镇,是重点规划建设的省级中心镇。距县城17公里,面积70.72平方公里,现辖49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总人口3.9万人。镇域土地平阔,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41%以上,河涌碧波五谷香,淳朴的民风,厚重的文化底蕴,尽显生态宜居之美。随着周边地区压煤搬迁村庄相继搬迁,将迅速实现中心镇的人口聚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斜店村郭氏家祠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斜店村郭氏家祠为冠县文物保护单位。

斜店村郭氏家祠年代为清,位于冠县斜店乡。

2012年,斜店村郭氏家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斜店乡:斜店乡现有3.4万人,5.4万亩耕地,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县(冠县、莘县、大名)交界处,京开公路、冠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25元。 蔬菜生产是最大的优势主导产业。蔬菜大棚连方成片,数以万计,年产各类蔬菜2亿公斤,创产值1.8亿元。主要品种有黄瓜、八厘瓜、贵妃翠黄瓜、益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阎家祠堂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旧址——阎家祠堂 位于睢县后台乡阎庄村内,现有房屋三间,保存完好。194,4年5月28日,我地方武装配合独立团打开长岗,在阎庄召开了祝捷大会,睢县民主政权正式宣布建立,这里是县政府办公地点。

后台乡:后台乡位于睢县西南边陲,距县城18公里,南与太康接壤,西与杞县为邻,辖16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2.8万人,3.8万亩耕地,是睢县近年来依据区位优势,发展乡域经济,使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乡镇。后台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处,现存有春秋时期的后台岗遗址,北宋时期的闫庄圣寿寺塔。后台乡属豫东著名老区,至今仍完好保存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