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语文修辞手法题含答案(最新20篇)

浏览

7201

文章

1000

语文高级词语解释贻笑大方等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贻笑大方发音yíxiàodàfāng释义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示例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所以不敢冒昧进谒。(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音qiānlǐzhīxíng,shǐyúzúxià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示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明·赵弼《两教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

B.“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还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C.绿化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要继续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D.在位于虎山路小学后的一处教师宿舍楼上,人们发现有一群马蜂鸠占鹊巢,将蜂窝做在了教职工家门口。

【答案】D

【解析】D.“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此句是说马蜂在教职工家门口筑巢,并没有占领教职工的宿舍,不合语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Y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中考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贻笑大方:大方是专家,行家的意思。形容给行家里手留下笑柄。(“贻”的意思是遗留。)

义不容辞(yìbùróngcí):义:道义。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异曲同工(yìqǔtónggōng):曲调虽然不同却同样美妙精致。比喻作品不同,却同样出色;也比喻不同的方式或做法,却收到同样的效果。工:精巧;精致。

异想天开(yìxiǎngtiānkāi):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重点词语解释舍生取义等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112、舍生取义:舍,放弃。义,公正适宜的道理、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13、身临其境:临,来到、到达。境,地方、境界。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114、深恶痛疾:恶,厌恶。疾,痛恨。痛,痛切地。深,深切地。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115、声色俱厉:声,声音。色,脸色。俱,都。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116、失魂落魄:落,物体因失去平衡而落下来。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必备训练题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25.: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呕心沥血数十年写成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书斋名,志异有记怪的意思。

26.是我国最出色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西游记》是最优秀的,作者是;《红楼梦》,作者,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我国伟大的主义长篇小说。

27.,清朝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称文木老人。著有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年初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必备训练题填空题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22、明代湖北三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有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3、________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________的《________》,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________的《________》,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________的《________》(高鹗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2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吴沃尧《__________________》、李宝嘉《_________________》、刘鹗《_______________》、曾朴《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知识点名言警句:人生励志格言座右铭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励志格言座右铭

1、置毁誉不顾的人,便得到了自由!

2、哪棵树下没有鸟粪?这反而使花开得更香!

3、雾,自以为消灭了山峰,其实却点缀了山峰!

4、不能反对事实,但可以漠视事实!

5、有实力的人,从不偷看上帝手中握着什么牌!

6、你可以置人的评价不顾,却无法使人不评价!

7、把嫉妒当作一种特殊的监督,你就比别人多得一份滋补!

8、永远不要踌躇伸出你的手,也永远不要踌躇接受别人伸出的手!

9、快乐虽然人人向往,但它总不免是肤浅的,痛苦虽然可怕,但它是深沉的。

10、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形成的!

11、把你的苦难当作一个难得的经验,忍耐一时之痛去体会它,你将会因为这些苦难而比别人更加了解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

(2)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历史人物。

(3)清晨,漫步在桃花湖畔,阵阵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4)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将书法艺术真美表现的。

A.追求评判清脆淋漓尽致

B.追赶判断清冽惟妙惟肖

C.追赶判断清脆惟妙惟肖

D.追求评判清冽淋漓尽致

【答案】A

【解析】"追赶"和"追求"的区别:追求:用积极的行动达到某种目的如追求财富荣耀也特指追求异性偏重在于求求所得求目的;追赶1.追击;追捕。2.加快速度赶上前面的人或事物。对象不同:一个偏重形象,一个偏重抽象。"极致"用追求。

淋漓尽致和惟妙惟肖的区别:惟妙惟肖是形容模神态或声音等模仿得非常像,淋漓尽致是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形容非常痛快的感觉。"表现"应和"淋漓尽致"搭配。

词语的辨析及运用考点精析:"新课标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运用。此处主要指词语辨析与运用。学科网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14.【2018广西贵港市】

2.下列句子中,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加点词语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

A.“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止,是因为总有一些人对遵守交通规则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B.《项链》这篇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有力地深化了主题,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C.回到故乡,他见到老房子破败不堪,荒草丛生,不禁黯然神伤。(黯然失色)

D.游轮刚刚停稳,前往鼓浪屿观光的游客便争先恐后地登船抢位置。(前呼后拥)

2.B(A中“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B中“匠心独运”形容独特的艺术构思。“别出心裁”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二者意义相同。C中“黯然神伤”指心神悲沮的样子;“黯然失色”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D中“争先恐后”意思是抢着向前,唯恐落后;“前呼后拥”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2.默写古诗文并写出相应的篇名。(10分)

(8)中华文化常常讲究由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

【答案】_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名句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意思是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这一联并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词语知识点:词语的运用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词语运用?

理解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词语,表情达意。?

(1)同义词的运用:一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配备一组同义(近义)词,要求将这些同义词选填在适当的位置上。要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异和搭配对象。?

(2)词语的释义及辨误: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某个词,或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可借鉴上述释词方法予以订正。?

(3)选填恰当的关联词:要放在准确的位置上,注意虚词的搭配,防止滥用和残缺,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利用已知推断未知,选填好关联词语。?

(4)理解选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本义、比喻义及其适用的对象、场合和习惯。?

(5)多义词的运用:要注意多义词的多义性特点,依据语境,准确辨析。?

(6)要注意“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的作用。?

(7)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不能生造词语,更不能随意拆成语,应遵循各类词的固有的使用习惯。?

(8)要辨明每个词语中的字的音、形、义,不要将词语中的字写错了、音读错了、义辨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词语的运用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词语运用

理解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词语,表情达意。

(1)同义词的运用:一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配备一组同义(近义)词,要求将这些同义词选填在适当的位置上。要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异和搭配对象。

(2)词语的释义及辨误: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某个词,或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可借鉴上述释词方法予以订正。

(3)选填恰当的关联词:要放在准确的位置上,注意虚词的搭配,防止滥用和残缺,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利用已知推断未知,选填好关联词语。

(4)理解选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本义、比喻义及其适用的对象、场合和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冒号用法:提示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

北京紫荆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

例如: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北京申奥成功;上海也将召开世博会: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昌盛。

注意

同一句中不能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名言名句雄心壮志篇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1734 字

+ 加入清单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⑦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

【答案】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境式填空默写,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本题所选名句都出自教材,为课本中必背重点篇目中的重点句子,所设置的情境简单明了,易于考生把握。

【名句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考点解析】意境唯美的诗句

意境唯美的诗句,简直了!让你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迟迟更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长恨歌》白居易

山之高,月出小。月出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山之高》张玉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曹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蝶恋花》苏轼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林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辛弃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杜牧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周邦彦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乐》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维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悠止。——《采薇》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萨蛮》韦庄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谒金门》冯延巳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慧开禅师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如梦令》纳兰容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志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江春行》白居易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浣溪沙》苏轼

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杨万里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八声甘州》汤恢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临江仙》陈与义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李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秦观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清江引秋居》吴西逸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天净沙夏》白朴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知识点名言警句:巴菲特励志名言集锦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巴菲特励志名言集锦

1、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2、那些最好的买卖,刚开始的时候,从数字上看,几乎都会告诉你不要买。

3、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

4、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5、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6、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年初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必备训练题填空题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30、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主要作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31、赵树理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其作品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孙犁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其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梳理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1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综合了各朝“纪传体”断代史的成果。

12、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14、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5、《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它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艺术上的突出成绩就是战争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进阶词语解释应接不暇等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44.A.绘声绘色[huìshēnghuìsè]

[解释]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B.捉襟见肘[zhuōjīnjiànzhǒu]

[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C.应接不暇[yìngjiēbùxiá]

[解释]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D.噤若寒蝉[jìnruòhánchán]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古诗词名言名句:战争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6.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君子于役》)

7.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

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9.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1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斤斤计较等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856.斤斤计较jīnjīnjìjiào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857.津津有味jīnjīnyǒuwèi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858.惊涛骇浪jīngtāohàilàng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859.精打细算jīngdǎxìsuàn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860.精雕细刻jīngdiāoxìkè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