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玉印岩石窟【推荐20篇】

在中国有四大名石窟,大家可以趁着放假去旅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浏览

6072

文章

263

篇1:阿旃陀石窟群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阿旃陀石窟群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西距奥兰加巴德106公里,是古代石窟建的最多的地方。石窟群环布在新月形的山腰陡崖上,高低错落,绵延550多米,以壮丽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壁画,与泰姬陵并称为印度的双壁。

阿旃陀石窟群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全部石窟共29座,从建筑形式上基本分为支提与毗诃罗两类,第9、10、19和26窟为支提,其余25座皆为毗诃罗。支提窟当中置窣堵婆,天然岩凿,内殿四周,建造列柱;毗诃罗内部陈设简单,有石床、石枕和佛龛。石窟内有精美的壁画和精工细凿的雕刻,因建成时间不一,各具特色。内容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

Ajanta Caves

必去理由:古代石窟建的最多的地方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印度[India]

景点所在省、州:马哈拉施特拉邦 [Maharashtra]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洛阳龙门石窟到底是谁砸烂的?

全文共 139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洛阳龙门石窟如果看它的完整的样子的话,那真的是超级超级给力的,什么是顶级国宝,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洛阳龙门石窟就是的,但是但是我们的洛阳龙门石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被人给咂烂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谁干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历史上的瑰宝龙门石窟可能是中国最令人惋惜的一座艺术宝库了。

对于他的破坏是一个持续性非常久远的活动。人们到底为啥对这个宝库这么的恨,让人不禁想看看到底都是哪些人搞的破坏。

1、历史上的计划性破坏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400余年。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都是一个个空空的石窟。大量的精美石佛雕像已经被人盗走或者破坏了。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我们得从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开始谈起。

在唐武宗时期,要知道唐朝的国教是佛教。而唐代曾经有一个女皇帝叫做武则天,她是武周的皇帝。她信奉的是佛教,支持在龙门石窟大肆修建石佛。但是到了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鉴于寺院经济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拆毁佛寺,派出御史分道督察,没收大量寺众土地,成为毁佛运动的“三武一宗”之一,从而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这个时期龙门石窟就遭到了部分的摧毁。

2、偷盗者的摧残

清末时期和民国初年,石窟造像被盗十分严重,不少军阀,文物贩子与国外古董商勾结,将龙门石窟的佛头敲下来运到国外。

1918年-1935年间,是龙门石窟有史以来遭劫难最为严重的时期。“洞窟雕刻的多数佛头,能取下的都被取掉卖给外国人。”石窟集中的龙门西山被盗痕迹多达78余处。破坏最严重的96个窟龛,盗走佛、菩萨等主像262尊,毁坏造像1063尊,龛楣8处,佛雕说法图10幅,礼佛供养人16幅,碑刻题记15品,另有香炉、佛塔、兽头、金翅鸟18个。目前已查明70件流失佛雕的下落,分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下面几张图都是民国时期的外国人拍摄的画面,非常的珍贵。

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间,中国战乱不断,无人顾忌龙门石窟的安危。此时外国的不法商人趁机而入,盗取了大量的龙门石窟的佛像和壁画。现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皇后礼佛图》就是来自龙门石窟的壁画。

3、龙门石窟的保护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是这样评价的: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如今的龙门石窟景区,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在2013年开始实施。为保护提供的了法源基础。龙门石窟的保护大致经历了成立保护管理机构(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石窟抢险加固(从20世纪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石窟综合治理工程(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至今等四个阶段,科技的应用与创新则贯穿始终。

相信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面,我们会更好的保护这历史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石堡石窟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大石石窟为泸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堡石窟开凿在大石堡山丘东侧山腰离地高约8米、直径约11.5米的一椭圆形巨石上,坐西向东,凿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石窟宽约2米,高约1.2米,进深约0.5米。主像3尊,居中者为释迦摩尼像,结半跏跌坐于莲台上,底座为仰覆莲须弥座。其左、右侧为文殊、普贤菩萨像,二者均结跏跌坐于莲台之上,莲台各放于狮、象背上。释迦摩尼像两侧立二侍者。石窟左、右侧壁雕刻有世俗人像,其中左侧1尊,双手握于腹前,右侧2尊,着官服双手持笏。石窟前下方突出岩石部位,为圆雕龟形,其整体造型为龟驮石窟状。此石窟对研究川南佛教有重要价值。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石窑湾石窟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石窑石窟

石窑湾石窟(延龄寺)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的新民乡张家台村东800米处。背山面河,开凿于石嘴河北岸岩石面上,据载此石窟开凿于宋代,相传济公-修行于此。此窟自西向东有4个洞窟排列于山崖上。一窟,券门方窟,窟室平顶直角,窟后壁雕凿佛像一尊,头部残缺。二窟,距一窟东22米,拱券门,东西两壁下部凿有对称的两小龛。龛楣上雕凿佛像各两尊,损毁严重,仅存轮廓。后壁凿有3尊佛像,像身毁,仅存上部佛光,背光呈桃形,攒尖状,其上雕刻有两圈云纹。三窟,距二窟东2米。石窟中间有一尊佛像盘腿端坐于须弥座上,双手平放于膝,头部残缺。在二窟和三窟之间,凿有一长方形佛龛,龛内佛像已毁。四窟,距三窟东1.9米,拱券门,窟室为平顶直角,后高前低。窟室内前壁左侧雕2佛像1力士像,剥蚀严重,仅存轮廓,或坐或立,姿态各异。窟室东西两壁侧雕有对称的5尊佛像和1尊力士像

,身着武士装,头部残缺。其余雕像形体较小,皆漫漶不清。后壁雕3佛,均坐于须弥座上。盘腿端坐,双手平置于膝上,上部残毁,仅存下部轮廓。

1991~1993年,台湾佛教徒毛国雄和济公-第十三代传人冯敏堂带领男女信徒40余人,持图溯源曾3次来这里拜佛祭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四大石窟 中国的四大石窟是什么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四大石窟,分别为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开凿于北魏年间,大多是由皇家发愿造像而成,它的造像艺术十分突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我国境内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开凿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它是中国最大的石刻艺术群。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开凿于南北朝十六国时期,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地势险峻,泥塑非常多。

四大石窟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其中龙门石窟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天龙山石窟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龙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高达一千七百米。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北齐皇帝商欢的避暑宫。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天龙寺,宋代易名为圣寿寺,一九四八年失火,寺庙被焚毁。一九八一年,搬迁太原南郊南大寺于山上,现已修葺一新。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山魏年间(公元534——550年),隋、唐统治者也继续在天龙山开凿大批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东西两峰悬崖半腰,这些石窟中,有东魏、北齐、隋、唐各代开凿的石窑二十七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三窟,寺西南三窟,窟之间山径相通。

天龙山石窟的雕塑技巧比北魏大大前进了一步。第九窟,原有木构[漫山阁],阁内唐代石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弥勒大佛,坐像高约八米,局部虽有毁损,但仍是天龙山石窟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尊石雕塑像。下层,观音立像高达十一米,形态生动,姿态优美,身披璎珞,罗纱透体,体态丰满,薄软的罗纱质感清晰,是天龙山石窟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尊雕像。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

类型:洞穴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51-6349668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晋祠镇:太原市南郊区辖镇。1958年设晋祠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0.8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晋祠、索村、东院、长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桥、西镇、杨家村、小站、小站营、王郭、南张村、新庄、东庄、东庄营、万花堡、三家村、野庄、牛家口、青阳河、窑头、下石、吴家峪、三泉头、五坡、明马、新建村29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埃洛拉石窟群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洛拉石窟群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奥兰加巴德,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埃洛拉石窟群是世界上最好的寺庙石雕建筑的典范,也是印度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院群,他们屹立在高高的陡峭岩壁上,34座洞穴庙宇被开凿出来,一座挨一座,延伸2000多米。

这些保存完好,排列有序的遗迹可追溯到公元600至1000年,古印度文明的再度复兴时期,不仅艺术造型独特,技术水准高超,而且作为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圣殿,它们是古代印度容忍、宽恕特性的精神所现。埃洛拉石窟群由14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雕刻在离奥诺基巴德三十公里的玄武岩山壁上,它们既显示出了精美的寺庙外观又表现出精巧的寺庙内部结构,不愧为最好的寺庙石雕杰作。这些寺庙建筑代表了是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历史。

Ellora Caves

必去理由:最好的寺庙石雕建筑典范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印度[India]

景点所在省、州:马哈拉施特拉邦 [Maharashtra]

景点所在城市:奥兰加巴德市 [Aurangabad]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夹江千佛岩石窟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夹江千佛岩石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岩石窟兴建于唐代,主要龛窟建造于盛唐时期,清代和民国时期开凿少量龛。1956年夹江千佛岩石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经四川省文物局复查后再次重新公布千佛岩石窟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千佛岩石窟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夹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夹江县漹城镇西2.5公里的大观山下,位置在东经103°32′26″,北纬29°45′12″,海拔420米。滨青衣江北岸,东起聚贤街小牌坊、西至纸博馆围墙、北至大观山顶、南至青衣江北岸、长约1.2公里、宽约0.7公里,海拔高度为380至520米。摩崖造像位于沿江石壁之上,滨青衣江东岸,石龛造像集中区延亘600余米。造象最高者离地面约20米,红砂石质,深浮雕,现尚存162龛,佛像2470尊。主要内容有:净土变、观音龛、地藏龛、说法庄严龛、毗沙门天王龛、一佛二菩萨等。其中最大者龛高340厘米,宽220厘米,深180厘米,一般龛面积约一平方米左右。

夹江千佛岩石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1、历史价值:千佛岩石窟的造像及造像题记,最早镌刻开凿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是盛唐期间佛教在川西盆地传播、发展状况的见证,是川地现存唐代摩崖造像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千佛岩石窟系民众自发镌刻,较川西其他摩崖造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表现在龛体内容的组织和造像的艺术手法之上。

千佛岩摩崖造像除具有唐代造像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专家称为“新异的盛唐体”。除此以外,千佛岩造像在音乐舞蹈艺术、镌刻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实物证据。

2、艺术价值:

千佛岩石窟造像生动、活泼的表达了盛唐时期人物形象。从镌造艺术上看,千佛岩造像风格多样,地藏变龛采用大刀阔斧的简洁写意;净土变龛采用精细的工笔;弥勒佛龛的圆雕采用写真;力士金刚则采用抽象夸张的手法。

千佛岩造像十分生动。虽然塑造的是神,但却具有活脱脱的人情味和各自的性格特征。在这里,处于佛教最高地位的佛祖没有冷漠的神态,而具有宽容慈祥的面容。头戴披风,身着袈裟,脚穿草鞋,憨厚朴实的地藏形象,独具风格。千佛岩的观音却有着不同的丰姿:圣观音容貌俊秀,娴静虔诚,手拿净瓶,丰肩裸臂,一双智慧的眼睛中显示出悲天悯人、欲笑又忍的神态,显得亲切又不失尊严;千手观音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俊美的脸上射出庄严的目光;数珠手观音身着无袖天衣,亭亭玉立,飘然欲动,恰是唐代美女的化身。

保护范围:东至千佛胜景牌坊,西至天生桥,北至1号龛所在岩体向北外延30米、濯缨堤向北外延35米,南至青衣江河岸。占地面积约2.72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停车场东界,南至依凤山北坡海拔550米以下,西至手工造纸博物馆西侧围墙,北至距大观山公路南侧10米为界。占地面积约127.24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兴岩石窟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永兴岩石窟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兴岩石窟位于大洋乡院埔村,宋绍兴年间(1131-1162)始建,元元贞三年(1297)重建,至正二年(1342)重建。祀张公、观音、八仙、龙王等。寺石仿构,坐南朝北,石窟通面阔三间21.05米,通进深三间10.72米,占地面积420平方米。洞正面用规整条石砌成并排的三个拱券门洞。拱券顶室三间,有壁门相通。存元至正二年碑刻一通,清代碑刻二通,右侧有元墓冢1座。是莆田唯一的石窟寺,永兴岩石窟寺200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李家庄石窟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李家庄石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家庄石窟位于太白镇平定川内距川口1公里处,属太白镇莲花寺行政村李家庄自然村.石窟由北魏的马勺场石窟、北宋的窑庄背石窟,金代大定十六年佛龛和明万历二十六年佛洞组成,共有窟龛7个、造像68尊,纪年铭文2方。马勺场共4个龛、12尊造像、共造像风格与张家沟门石窟的造像风格基本相似,具有北魏太和年间石窟造像特征。窑庄背石窟为一大窟,平面正方形,高1.75米,边长1.82米, 四壁造像55尊,其中舒相观音坐像和地藏菩萨立像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和谐优美。李家庄石窟大定十六年佛龛唯释迦坐像1尊,庄严神秘。其南侧开凿的明万历二十六年佛洞,高3.94米,宽3.09米,深3.42米,窟内彩绘泥像已毁,窟顶建造的飞龙、白象、奔鹿、莲花等图案和就地雕造的石供桌及其浮雕图案,精细而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木图石窟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木图石窟为原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木图石窟,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木图村北约1500米处,金山脚下的一巨形沙石质岩壁上,单窟。坐东朝西,面宽1.5米,进深1.44米,高1.2米,平面近方形。窟内郑重凿有1龛,高0.7米,宽0.53米,内雕1佛,结跏端坐,高0.55米,身着袒右袈裟,左右立二弟子二菩萨,高0.53米,龛左侧镌刻“华林寺”三字,右上刻有题记4行44字:“正光五年(524)七月十八日,比丘僧华云兴在华林寺,造像两□、□浮图一□,造士一部经供奉”等。1981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木图村:木图村位于五台、代县、原平三县交界处,地势偏远,所处的地理位置属于山地。四面环山,山上有森林,对发展养羊、养牛有很好的条件。山上有石英矿与少量铁矿资源。全村32户,87口人,有耕地480多亩,村内有核桃树和少量果树。村内木材林茂盛,绿树成荫。改革开放以来,木图村的面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利的乡村公路通到了村里村民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凭借辛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石窟文化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的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石窟指的是依山岩凿成的石室,是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因为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

它们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比如莫高窟的壁画、彩塑艺术忠实记录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历程,具有无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考古价值,堪称世界上保存最好、石窟数量最多的佛教艺术宝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庆阳北石窟寺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庆阳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区董志乡境内,距市区25公里。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历经数十个朝代增修扩建,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俗称大佛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

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对碧流,在长12米,高20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295个,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长一百二十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

石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240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敦朴厚重的风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0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

地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北石窟寺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9:2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别山石窟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大别山石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别山石窟(洪山寨旅游区)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南部山区张店镇洪山村和太平桥村境内,距六安城区30公里,距离张店镇约7公里,大别山石窟风景区与皖西大裂谷景区接壤,主峰洪山寨,海拔291.2米,为该区第二高峰,三面突兀,多石窟,地势险要。著名的敞岩(皖西第一大岩洞)位于其北侧。其西部有九龙庵遗址。太平天国洪秀全家族的一个分支在此安营扎寨,洪山寨由此得名。景区内物种丰富,沟谷幽深,藤蔓攀援,怪石众多,不仅有千亩-;还有碧波荡漾的洪山水库。洪山寨旅游风景区东至桃花溪流域,与皖西大裂谷接壤,西到洪山水库,北至村部公路,南至相思寨、太平寨,包括山体、山坳、谷地、森林、农田、河流等区域。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大别山石窟地理位置

地址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洪山村(大别山石窟风景区)

地理座标

东经116°34′20″,北纬31°28′14″,面积近1.0平方

公里,距六安市仅30余公里。

大别山石窟交通

交通:合肥前往大别山石窟景区(合肥旅游汽车站乘坐合肥至毛坦厂班次,到张店镇综合厂路口下车)

六安前往大别山石窟景区(六安南站坐车,乘坐六安到毛坦厂或者东河口班线,到张店镇综合厂路口下车)

大别山石窟餐饮住宿

周边餐饮宾馆:皖西大裂谷宾馆、大别山石窟宾馆、太平土菜馆

大别山石窟周边景点

周边旅游景点:皖西大裂谷、东石笋风景区、国家级示范中学毛坦厂中学、大山渡槽、大华山、霍山佛子岭水库等

大别山石窟土特产

周边土特产:六安瓜片、霍山黄牙、皖西白鹅、太平桥土鸡、太平桥土鸡蛋

大别山石窟风景区,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南部山区,距六安城区约35公里。皖西大裂谷风景区与此接壤(大裂谷峰顶金竹岩与景区五指峰直线距离仅1000米)。本景区方圆2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奇峰秀水,植被茂密,古迹众多,传说神奇。本景区分为东门和西门,东门香草湖距西门大环线约为7公里。景区内有千姿百态的怪石和巧夺天工的石窟群,幽谷之中还有香气凝人的百花园.石窟内更是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景区山恋秀丽,树茂林峰,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是天然的氧吧。景区是一个完整的地质自然单元,它是由亿万年前的岩石和矿物质在水流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剥塌的塑造下形成。它也是地质自然博物馆,也是动植物的天堂王国,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克孜尔石窟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克孜尔石窟(或称为克孜尔千佛洞)位于与库车毗邻的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塔格山,洞窟凿于木扎特河谷北岸悬崖上。西距库车73公里,东距拜城六十七公里。它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始凿于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公元五-七世纪为最盛期,至八世纪末逐渐停凿,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但是克孜尔石窟是全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始建于公元三世纪,比莫高窟还要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四大石窟分别在哪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四大石窟分别在甘肃省敦煌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阳市、甘肃天水。四大石窟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一般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三大石窟加上麦积山石窟形成的并称。

扩展资料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浚县佛寺石窟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残存碑刻和清代碑记考稽,千佛寺当建于胜唐。因寺内有千佛洞而得名。窟之洞有佛像千余,故称"千佛洞"。内供三世佛,仰覆莲花须弥座,洞壁有唐代唐高宗、武后年间的题词,洞口有书法家程淓题"佛国"二字。洞前有卷棚顶拜殿为清代所建。

千佛寺前院,有一孤山有石峰,高约4米,面积150平方米,南北两端凿石阶数级。供游人攀登。峰西南下建有一石坊,横额书"即武当"三字。石峰巅有旧庙一间,内讫真武。

千佛寺石窟历史悠久,为我国石窟艺术瑰宝。196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郭沫若同志亲笔指示,要保护好千佛寺石窟,2001年与大石佛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浚县政府门户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木梯寺石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木梯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梯寺石窟位于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南35公里的石渭山。该寺依山建造,石窟开凿在离地面千余尺的半山腰上,三面为悬崖绝壁,仅北侧设铁山门一处可通寺内。原于绝壁处置木梯,供人们攀登入寺,故名木梯寺。

洞窟开在距山基200米的悬崖峭壁上,横跨九梁十沟,长500米。有崖窟、摩崖龛、走廊、自然崖龛,均置木构遮檐,北侧凿山门。

木梯寺明洪武初年重建。从现存窟龛造像风格来看,有一部分颇具北魏、唐代风格。现存窟龛18个,殿宇4座,保存有历代造像78尊,壁画234幅。其中五号窟高4.9米,宽6.7米,深5.4米,方楣穹官窿顶。全寺以古窟龛为主的建筑群还有主皇阁、三官殿等10余座建筑。

2006年5月,木梯寺石窟作为南北朝至元时期的石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马力镇:马力镇位于武山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与漳县接壤,地域面积204.67平方公里。是全县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全镇现辖34个村委会,4.06万人。耕地面积为6.69万亩,其中川地8320亩。镇内交通便利,武漳、滩马公路贯穿全境,乡村公路实现村村通,教科卫生、通讯等事业发达,全镇有完全高中一所,附中二所,完全小学25所,幼儿园4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安干寺石窟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安干寺石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安干寺石窟位于太白镇平定川内距川口25公里龙王庙沟小河南岸,坐南向北, 由外廊和内窟组成,共有造像559尊,纪年铭文一方。外廊高3米,长8米,深3米,有方形廊柱2根,南壁正中辟长方形窟门。内窟高4,5米,宽4.8米,深4.6米,中有方形拱台1个,边长3.1米、高1米。外廊三壁与廊柱四面、内窟四壁均造佛、菩萨、罗汉像,排列整齐,群像密集。因长期风化,多数面目漫漶不清。窟门东框面上刻楷书题记一方:“华池寨主汉藩本门人马巡检李大夫先於阜昌口年自发虔心请到延长县青石匠王志瑛口夫为渊抚琪李打造石空(窟)佛像一堂内有菩萨南壁罗汉未了口李大夫男李世雄等请到僧德忍良朋住(主)持本院僧事请到王志瑛女孙冯佑等打造菩萨罗汉于并愿各人父母来生佛界见存者增添福寿大金大定十八年八月初三日住(土)持僧德忍良朋子谓敦武校尉主管华池寨本门汉藩人马巡检李世雄弟敦武校尉李世能敦武校尉李世保李世泉李世银次

弟敦武校尉李世成、李世国、李世乾、李世渊主司石匠冯佑李琮堂行偿德马僧韩僧众会门彦氏管菩萨愿合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鹿野苑石窟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鹿野石窟位于大同城北5公里外的小石子村大沙沟的北崖面上。它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原有石佛三尊,后因文革破坏,现只剩两尊古佛。 据专家考证,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自乐盛(和林格尔) 迁都平城(大同)。道武帝从天兴二年起,大兴土木,其中“鹿苑”南固台阴,北距长城,东包白登(马铺山),属之西山(雪公山),宽广数十里,为皇家游乐狩猎之地。苑内殿宇林立,亭榭参差,松柏参天,幽境曲桥,灵山秀水,美不胜收。后因为道武帝炼仙丹的张耀请求出家,道武帝批准在鹿苑建一静堂。这样,便于公元466元开始修建该石窟,至471年落成,比云冈石窟早建成23年,故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及考古价值。

山西大同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