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风海流形成原因【合集20篇】

翡翠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而且女生还特别喜欢这些东西,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吧!

浏览

7846

文章

1000

黄疸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全文共 2424 字

+ 加入清单

正常的新生儿生后3天起,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会开始逐渐地被染成黄色,呈渐渐加重的趋势,大约到7天后,逐渐消退,差不多到第10天基本消失,这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过程。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黄疸的相关知识。

黄疸的治疗方法:

黄疸的治疗原则是在明确原发病的基础上针对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黄疸的临床表现:

1.基本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泻、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2.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3)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3.腹部体征

(1)腹部外形 肝占位性病变、巨脾、腹膜后肿瘤和盆腔内肿瘤均有相应部位的局部膨隆,大量腹水时呈蛙腹状,脐部突出,也可发生腹壁疝和脐疝。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

(2)肝脏情况 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时黄疸和肝肿大并存,肝脏质软,压痛和叩击痛较明显。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时,黄疸迅速加深,而肝肿大不著或反而缩小,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肝肿大不如急性肝炎明显,且质地增加,也可无压痛;肝硬化时也可扪及边缘不齐和大小结节。肝癌时肝肿大较者,可失去正常形态,质坚,可扪及巨大包块或较小结节,压痛可不显著,但肝表面光滑的不能排除深部癌肿或亚临床型“小肝癌”。肝脓肿接近肝表面时,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压痛等炎症征象,巨大肝脓肿、肝包虫病、多囊肝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情况时,肝区或有囊样或波动感。

(3)脾肿大 黄疸而伴脾肿大者,多见于各型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全身感染性疾病和浸润性疾病,癌肿侵及门静脉和脾静脉时,可引起脾肿大,少见的脾梗塞和脾脓肿等亦有类似脾肿大,且有压痛等体征。

(4)胆囊肿大 黄疸而伴胆囊肿大者均属肝外梗阻,应考虑:①癌性黄疸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乏特壶腹癌和罕见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胆囊光滑、无压痛,可移动,即所谓Cour-voisier胆囊。胆囊癌时质坚,常有压痛,②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一旦出现梗阻,胆囊可肿大,多无压痛。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时,胆囊萎缩而不能扪到,③慢性梗阻性胆囊炎,因胆囊管存在结石,胆囊肿大的机会较急性胆囊炎为大,压痛不明显。④慢性胰腺炎时,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可压迫胆总管而使胆囊肿大,压痛也不显著。⑤胆囊底部巨大结石、先天性胆管扩张或胆道蛔虫症,也可引起胆囊肿大、压痛多不明显。肝内胆淤时胆囊多萎缩,胆囊是否肿大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5)其他情况 有肝炎、扑翼震颤、肝性脑病和其他神经精神异常、腋毛稀少、睾丸萎缩、杵状指、皮肤角化过度、匙状指甲、多发性静脉栓塞和心动过缓等。晚期癌性黄疸病人尚可表现癌肿转移的有关征象。肝功能衰竭可表现脑病和颅内出血情况。血腹、胆汁性腹膜炎,胆汁性肾病和休克等也可见于癌性黄疸病人。

黄疸是怎么形成的:

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五类:

1.胆红素生成过多

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2.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

这是由于肝脏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晚期肝硬化、或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3.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继续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合胆红素未能排泌于毛细胆管中,而是经坏死的肝细胞间隙反流入肝淋巴液与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结合胆红素浓度也增高而出现黄疸。这时病人转氨酶多会升高。

4.肝内型胆汁郁积性黄疸

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时因肝细胞变性、肿胀、汇管区炎性病变以及毛细胆管、小胆管内胆栓形成,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小胆管溢出(小胆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与血液。还有一些病人是由于毛细胆管、小胆管本身的病变,小胆管内胆汁栓形成,或毛细胆管的结构异常,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小胆管溢出(或小胆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与血液。也有些病人非全由胆管破裂等机械因素所致(如药物所致的胆汁郁积),还可由于胆汁的分泌减少(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淤滞而致流量减少,最终导致胆管内胆盐沉积与胆栓的形成。

5.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

肝内、肝外肝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乏特壶腹等处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胆汁郁积,则阻塞或郁积的上方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不断扩张,最终必然导致肝内小胆管或微细胆管、毛细胆管发生破裂,使结合胆红素从破裂的胆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而发生黄疸。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光污染形成的原因都有哪些

全文共 4492 字

+ 加入清单

污染是指燥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广义的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光污染形成原因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光污染形成的原因

1、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造成的污染。

2、影响光学望远镜所能检测到的最暗天体极限的因素之一。通常指天文台上空的大气辉光、黄道光和银河系背景光、城市夜天光等使星空背景变亮的效应。

光污染问题最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际天文界提出,他们认为光污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造成对天文观测的负面的影响。后来英美等国称之为“干扰光”,在日本则称为“光害”。

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人的眼睛由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光辐射都能适应,但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会对于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为“光污染”。从波长十纳米至一毫米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光污染的危害介绍

夜空失色

2009年,澳大利亚《宇宙》杂志报道:据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全球70%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中,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20%的人无法用肉眼看到银河系美景。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埃尔维奇说:“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们的灯火使夜空失色”。他认为,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

在欧美和日本,光污染的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光污染作斗争。

损害眼睛

近视与环境有关,人们都知道水污染、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没有发觉身边潜在的威胁—燥光污染,正严重损害着人们的眼睛。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无数悲剧的发生,让人们越来越懂得环境对人类生存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关注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并采取措施大力整治,但对噪光污染却重视不够。其后果就是各种眼疾,特别是近视比率迅速攀升。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达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

20世纪30年代,科学研究发现,荧光灯的频繁闪烁会迫使瞳孔频繁缩放,造成眼部疲劳。如果长时间受强光刺激,会导致视网膜水肿、模糊,严重的会破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甚至使视力受到影响。“光照越强,时间越长,对眼睛的刺激就越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光进入高速行驶的汽车内,会造成人突发性暂时失明和视力错觉,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此,中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用于对付近视,见效却不大,原因就是没有从改善视觉环境这个根本入手。有关卫生专家认为,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用眼习惯。

据有关专家介绍,视觉环境中的燥光污染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室外视环境污染,如建筑物外墙;二是室内视环境污染,如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三是局部视环境污染,如书簿纸张、某些工业产品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日益增多,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簿纸张越来越光滑,人们几乎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

,很少有人认识到燥光污染的危害。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构成了现代新的污染源。经研究表明,燥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据有关卫生部门对数十个歌舞厅激光设备所做的调查和测定表明,绝大多数歌舞厅的激光辐射压已超过极限值。这种高密集的热性光束通过眼睛晶状体再集中于视网膜时,其聚光点的温度可达到摄氏70度,这对眼睛和脑神经十分有害。它不但可导致人的视力受损,还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出冷汗、神经衰弱、失眠等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症。

诱发癌症

不利情绪

光害可能会引起头痛,疲劳,性能力下降,增加压力和焦虑。动物模型研究已证明,当光线不可避免时,会对情绪产生不利影响和焦虑。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光谱光色度效应”测定显示,如以白色光的心理影响为100,则蓝色光为152,紫色光为155,红色光为158,紫外线最高,为187。要是人们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性欲减退、阳痿、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视觉环境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效率,每年给人们造成大量损失。为此,关注视觉污染,改善视觉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生态问题

光污染影响了动物的自然生活规律,受影响的动物昼夜不分,使得其活动能力出现问题。此外,其辨位能力、竞争能力、交流能力及心理皆会受到影响,更甚的是猎食者与猎物的位置互调。

有研究指出光污染使得湖里的浮游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如水蚤,因为光害会帮助藻类繁殖,制造赤潮,结果杀死了湖里的浮游生物及污染水质。

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导致其茎或叶变色,甚至枯死;对植物花芽的形成造成影响,并会影响植物休眠和冬芽的形成。

光污染亦可在其他方面影响生态平衡。例如,人工白昼还可伤害昆虫和鸟类,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同时,昆虫和鸟类可被强光周围的高温烧死。鳞翅类学者及昆虫学者指出夜里的强光影响了飞蛾及其他夜行昆虫的辨别方向的能力。这使得那些依靠夜行昆虫来传播花粉的花因为得不到协助而难以繁衍,结果可能导致某些种类的植物在地球上消失,并在长远而言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

候鸟亦会因为光污染影响而迷失方向。据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部门推测,每年受到光污染影响而死亡的鸟类达至四至五百万,甚至更多。因此,志愿人士成立了关注致命光线计划,并与加拿大多伦多及其他城市合作在候鸟迁移期间尽量关掉不必要的光源以减少其死亡率。

此外,刚孵化的海龟亦会因为光污染的影响而死亡。这是因为它们在由巢穴步向海滩时受到光害的影响而迷失方向,结果因不能到达合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年轻的海鸟亦会受到光污染的影响使它们在由巢穴飞至大海时迷失方向。

夜蛙及蝾螈亦会受到光污染影响。因为它们是夜行动物,它们会在没有光照时活动,然而光害使他们的活动时间推迟,令到其活动及交配的时间变短。

光污染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光污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国际上一般主要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

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3)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据光学专家研究,镜面建筑物玻璃的反射光比阳光照射更强烈,其反射率高达82%~90%,光几乎全被反射,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

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产生头昏目眩、失眠、心悸、食欲下降及情绪低落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使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发生变化,长期下去会诱发某些疾病。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破坏室内原有的良好气氛,也使室温平均升高4℃~6℃。影响正常的生活。

混光

不同种类的光源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被动接受者。并且可能导致车祸。更可怕的是,对于夜间飞行的飞行员,需要花精力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光芒中寻找、辨认航空信号灯。

眩光

黑暗中的强光。在照明良好的城市大街上开着远光灯会让对面会使行人或者驾驶员短暂性“视觉丧失”,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并且,在防护不当的情况下,这种眩光还会伤害人的视力。随着汽车数量的飞速增长,一种能极大的提高驾驶照明亮度的氙气车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照明。但这种先进的照明技术屡屡成为制造道路光污染的凶手,给道路交通安全造成隐患。国标GB4599-94《汽车前照明配光性能》要求车辆”近光、远光的亮度不炫目“,但在实际操作中,”不炫目“的标准很难把握。

人工白昼

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光入侵造成过强的光源影响了他人的日常休息,使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过度照明对能源的无意义使用造成浪费,美国每天由于“过度照明”所浪费掉的能源相当于200万桶石油。人工白昼还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如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大城市普遍、过多使用灯光,使天空太亮,看不见星星,影响了天文观测、航空等,很多天文台因此被迫停止工作。据天文学统计,在夜晚天空不受光污染的情况下,可以看到的星星约为7000颗,而在路灯、背景灯、景观灯乱射的大城市里,只能看到大约20~60颗星星。

视觉污染

指的是城市环境中杂乱的视觉环境。例如城市街道两侧杂乱的电线、电话线、杂乱不堪的垃圾废物、乱七八糟的货摊和五颜六色的广告招贴等。

彩光污染

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要是人们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另外,有些学者还根据光污染所影响的范围的大小光污染分为“室外视环境污染”、“室内视环境污染”和“局部视环境污染”。其中,室外视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室外照明等;室内视环境污染包括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局部视环境污染包括书簿纸张和某些工业产品等。

总之,光污染会导致能源浪费,并且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产生破坏。此外,过度的光污染,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且对交通安全、航空航天科学研究也会造成消极影响。在政府对光源进行有效调整之前,我们一定要注意远离类似的污染源。

我国天津大学教授马剑则以光污染的发生和造成影响的时间为分类标准,光污染分为“昼光光污染”和“夜光光污染”,前文的白亮污染即属于昼光光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则属于夜光光污染。关于这种分类方式,这里不再多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海啸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很多人都害怕的自然灾害,所以大多数的人都会想了解海啸的一些知识。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啸来临时逃生方法

1、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2、如果海啸警报响起时你正在学校上课,应听从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指示行动。

3、如果你在海滩或靠近大海的地方感觉到地震,要立刻转移到高处,千万别等到海啸警报拉响了才行动。

4、一旦落入水中,尽可能寻找可用于救生的漂浮物,尽可能地保留身体的能量,沉着冷静,等待救援。

5、礁石和某些地形能减缓海啸冲击力,但无论怎样,巨浪对沿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听到海啸警报后远离低洼地区是最好的求生方法。

6、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很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除非海啸规模不大。

7、认真学习海啸形成和征兆的相关知识,并教给你的亲朋好友。切记,因为这是救命的知识!

8、如果海啸警报响起时你在家,请召集所有家庭成员一起撤离到安全区域,同时听从当地救灾部门的指示。

9、海啸来临前同样不要待在同大海相邻的江河附近。近海地震引发的海啸往往在警报响起前袭来。外海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让人有足够的时间撤离到高处,而人类有震感的近海地震往往只留给人们几分钟时间疏散。

10、海岸线附近有不少坚固的高层饭店,如果海啸到来时来不及转移到高地,可以暂时到这些建筑的高层躲避。

海啸逃生方法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5.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海啸的形成原因

海啸是海下地震、山崩或者火山喷发引发的一系列巨大海浪。巨型流星撞击海洋也能引发海啸,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曾发现小行星撞击痕迹的科学家表示,35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引发的大海啸曾经吞噬整个地球,除了最高的山脉外,巨浪淹没了地球上的一切。受大海啸影响,大陆海岸线发生巨变,陆地上的几乎所有生物都走向毁灭。

如果拥有足够能量,地震能够导致海底发生位移,进而引发大量海水的突然移动,制造海啸灾难。海啸的英文单词“Tsunami”源于日语,在日本,海啸实际上非常普遍。最近几个世纪,死于海啸的日本人多达数千名。海啸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海浪,而是一系列海浪,也被称之为“波列”。在海啸灾难中,最初的海浪并不一定最具有破坏性。值得一提的是,海啸并不是潮汐。

海啸波的长度可达到60英里(约合100公里),最长相隔时间可达到一小时。海啸能够在不损失大部分能量情况下席卷整个海洋。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向非洲方向推进了3000英里(约合5000公里),抵达非洲时的能量也足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科学家表示太平洋西北地区曾于1700年发生9级大地震,强震引发的海啸导致可怕洪水,给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海啸安全知识

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作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

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不过,由于海啸的能量传播要作用于水,一个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为那些有相关知识的人留下了逃生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海啸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这将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那么海啸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的形成原因有:

1、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海啸最主要的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的形成或减弱时都会发生海啸。在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变形,造成海水移位。在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滑动,造成大量的旋流,而引发了大量海水的置换和转移。

2、海底山崩海底山崩也能导致海啸。海底山崩常发生在地震期间或在海底火山爆发时。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淀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移动,引发海啸。

3、宇宙的影响在海洋中,宇宙的影响是最不经常引起海啸的因素。这就好象是向池塘里扔石头,除非扔进大量的石头,否则不会引起海啸。当石块冲击水时,从落水点处向外会引起阵阵微波。在宇宙的影响中,这些微波也会导致大规模的海啸,当海水接近岸边时海啸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城市风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2062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和街道狭谷效应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大城市所特有的风。现代大、中城市中,因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大气污染物集中以及城市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等原因,造成城乡间的热岛环流,使得风从周围乡村吹向城市,在系统风微弱的夜间尤为明显。为什么会有城市风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城市风:

1、城市建筑物聚集,高低大小不等,风流动时增加了阻力,因而城市风速一般来说比郊外小;城市减小风速。例如,我国最大城市上海,据多年平均资料,上海市区年平均风速都在3米/秒以下,其中风速最小的杨浦区和徐汇区仅为2.3-2.4米/秒。而近郊8县一般都在3-4米/秒之间,远郊的祟明、南汇更大于4米/秒。

但具体说来城市减小风速的数值还因风速大小而有不同:大风减小得多而小风减小得少。例如,北京气象台八里庄旧址80年代末期四周开始出现高楼群,结果使风级较高的大风日数大大减少,而风级较低的大风日数则减少不多。气流流经城市,除了风速减小以外,风向也会有所变化。这是因为城区中风速减小时,气流受到的地转偏向力也同时减小,因而会使气流微向左偏。例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城400米高度上的气球实验中,在南风13米/秒情况下,由于城区风速减小引起的向低压侧左偏的风速分量就有l米/秒。

2、城市也能制造局地大风,以致造成灾害。因为城市粗糙的下垫面好比地形复杂的山区一般,街道中以及两幢大楼之间,就像山区中的风口,流线密集,风速加大,可以在本无大风的情况下制造出局地大风来。还有,据风洞实验,在一幢高层建筑物的周围也能出现大风区,即高楼前的涡游流区和绕大楼两侧的角流区。这些地方风速都要比平地风速大30%左右。这是因为风速是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的当高空大风在高层建筑上部受阻而被迫急转直下时,也把高空大风的动量带了下来。如果高楼底层有风道(通楼后),则这个风道口处附近的风速可比平地风速大2倍左右。

也就是说,当环境风速为6米/秒时,这时风道附近就可达到18米/秒,也就是8级大风了。城市中因大风刮倒楼顶广告牌,掉下伤人的例子前面已经举过了,其中不少是因建筑物造成的局地大风。国外因高楼被风刮倒伤人,投诉法院获巨额赔偿的事件也有过多起。它还能产生它自己的特殊风系。

3、城市还有它自己特有的风系-城市热岛环流。这是因为城市热岛中气流不断上升,从周围农村来的气流便不断流向城市补充。因为它们来自乡村,正像来自北方的风称为北风一样,这种城市热岛环流的地面部分被称为“乡村风”。乡村风的风速一般只有1-2米/秒。上海是个特大城市,只要没有较大的风,而城市热岛又很明显(晴天)时,热岛环流也是很明显的。例如,1980年12月7日上海热岛很强,此时市区北部的宝钢和闵行在500米以下都吹偏北风,市区南部的龙华从地面到600米都是偏南风,即向市中心辐合。但在高空,宝钢、闵行在700米高度处开始转为南风,龙华则从900米高度开始变为北风,即形成了一个低层向市中心辐合,而高层从市中心向外辐散的完整热岛环流圈。

从安放在市中心的气温自记仪器的自记纸上,常常可以发现气温变化曲线在夜间有一个个好似冷锋过境似的气温陡降现象。这就是冷凉的乡村风入侵城市的见证。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城市热岛环流不是连续均匀地流动的,而是有明显的阵性。城市里还有一种范围更小的风系,可以叫做“汽车风”。这是由于马路中央线两侧连续驶过相反方向高速车辆所造成。例如,1988年1月15日,广州市风速很小,日平均风速仅0.69米/秒。

在南北走向的人民南路上,受不同方向车流的影响,在3米高的测点上,街道西侧盛行偏北风,西北风加上西北偏西风的频率和达到79.1%;东侧则盛行偏南风,东南和东南偏东风的频率和更高达86.9%。这一天汽车风共出现20-22小时之久。但这种汽车风不仅水平范围很小,而且会随离地高度增高而迅速消失。乡村风的成因和汽车风是不同的。前者是热力作用造成的,风速决定于城乡温差,而后者是机械摩擦作用所造成。汽车流量减小,或者车速减慢,汽车风就停了。

城市风形成相关

城市风形成的原因:

产生城市风的原因,是那些林立密集的超高层建筑物,改变了地表状况,对该地及周围地区的风场结构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结果,风被引向地面,造成垂直下冲风。下冲风沿着建筑物的贴地面处刮去,猛烈地袭击街道,并在街道的拐弯处形成“尘卷风”和“龙卷风”,即旋风。密集耸立的摩天大楼还会引起狭管效应,使得某些街道上的风特别大,甚至危害行人和行车(特别是自行车)的安全。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和街道狭谷效应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大城市所特有的风。现代大、中城市中,因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大气污染物集中以及城市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等原因,造成城乡间的热岛环流,使得风从周围乡村吹向城市,在系统风微弱的夜间尤为明显。它对城市风场、对流性天气、降水和干湿分布都有影响,形成市区许多特有的气候特征,并可把郊区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汇集到市区而使浓度增高。此外,在两侧高楼林立的街道,也可由于屋顶与“狭谷”内受热情况的差异而形成小尺度的“街道风”环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在较大的海岛上,白天的海风由四周向海岛辐合,夜间的陆风则由海岛向四周辐散。那么风形成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小编在此整理了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风形成的根本原因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是一种短波辐射。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

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两个焦点中的一个焦点上。因此,日地距离时刻在变化。每年1月2日至5日经过近日点,7月3日至4日经过远日点。地球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弱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它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太阳高度角大,则太阳辐射强。

白昼长度指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长度。赤道上四季白昼长度均为12小时,赤道以外昼长四季有变化,23.5°纬度的春、秋分日昼长12小时,夏至和冬至日昼长分别为14小时51分和9小时09分,到纬度66°33′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时间正好相反。

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气压高。一天中,气压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分别出现在9~10时和15~16时,还有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次低值,分别出现在21~22时和3~4时。气压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为0.1~0.4千帕,并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气压变化与风、天气的好坏等关系密切,因而是重要气象因子。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运动。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 21%)、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气压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气压就越大。相应来说,风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而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高气压地带流向低气压地带引起的。

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相对而言,强风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脑萎缩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小脑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随意运动。小脑萎缩又称脊髓小脑萎缩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简写为SCA,是一种家族显性遗传神经系统疾病,那么你对小脑萎缩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小脑萎缩的相关知识。

小脑萎缩的症状

1.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书写时颤抖,字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

2.小脑性构音障碍

吟诗样语言,表现为言语缓慢,发音冲撞、单调、鼻音。是由于发音器官如口唇、舌、咽喉等肌肉共济失调所致。

3.眼球运动障碍

小脑萎缩早期患者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可有双眼粗大震颤,少数患者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

4.肌张力减低

主要见于急性小脑半球病变,在慢性病变时较少见。但某些小脑萎缩的病例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可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情况。

5.非运动性表现

包括认知与语言功能障碍,一些证据表明小脑与精神疾病相关,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及成瘾行为等。

小脑萎缩形成原因

1.遗传性

如脊髓小脑变性(SCA)、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等。

2.变性性

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

3.缺血缺氧性

一氧化碳中毒。

4.药物中毒

苯妥英钠。

5.炎症性

急性小脑炎后遗症。

6.酒精中毒

酒精性小脑变性。

7.其他

神经副肿瘤综合征。

小脑萎缩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生活起居方面:

1、生活须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

2、不要固定在相同的姿势太久,应该常变换姿势及活动方式。

3、整个白天活动太累的话,中午尽量卧床休息一会儿。但如果晚上睡眠不太好,则切忌午睡太长。

4、每天安排一些例行的事情做,让自己必须用心力去完成任务,有点困难更好,如娱乐、工作等,可以提高士气,制造生活乐趣或成就感。

5、春夏季节早睡早起,秋冬季节晚睡晚起,以顺应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

(二)健康饮食方面:

1、饮食不要太讲究,最好是自然食物形态。不要过度加工,食物添加剂越少越好。

2、各种蔬菜水果轮换着吃,以吸收不同的营养成分。每天1个鸡蛋、2大杯牛奶。多食鱼类与海产,适量肉类与豆制品。不吃油炸、油酥、辛辣、腌渍、罐头汤、奶油、番茄浆、香肠、腊肉、热狗、蛋糕、洋芋片。咖啡、烟、酒、茶也要少用。最好的是纯水和鲜果汁。

3、饮食要低盐、低糖、低脂肪。

4、营养要均衡,不要暴饮暴食。

看过“小脑萎缩形成的原因”

小脑萎缩的并发症

智能减退、痴呆:表现为理解判断能力的全面下降直至最后完全消失。

记忆障碍:经常会忘记今日的事情,还会经常失落东西。随着病情加重,逐渐的记忆力会全部丧失。

幻觉妄想:在幻觉的基础上产生妄想,两者相互依从,互相影响: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所需剂量应结合症状轻重而酌情用药。

性格行为的改变:性格会变得易兴奋、易怒、易有爆发性情绪,可伤人、自伤、毁物,甚至厌世自尽:首先应尽量避免某些易激惹因素,必要时应用药物控制其过分情绪及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紫癜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紫癜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儿童患上紫癜一定要重视,要及时治疗。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紫癜的形成原因,仅供大家参考!

紫癜的分类

紫癜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按一般习惯可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人根据血管壁变化分为炎症性紫癜及非炎症性紫癜。也有人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分类。

据发病原因来分

(1)单纯性紫癜发病原因不清楚,一般发病较轻,无明显的血液和血管的变化,偶尔有轻度凝血机能障碍。

(2)过敏性紫癜常由于血管壁渗透性及脆性增高而发病,血管系统发生病变,但血液本身不发生改变。因而化验血小板数目、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都在正常范围。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病又名出血性紫癜,原因不明。但在有些病人的血液中可找到抗血小板因子,这种因子能对抗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而出血。

据临床表现来分

(1)单纯性紫癜一般无全身症状,两下肢可出现散在针头大小鲜红色瘀点,压之不退色。七天以后颜色逐渐变淡而消退。但又有新的瘀点产生。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种。急性型较少见,可发生于儿童,发病前常有感染史。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热,出现广泛性的皮肤出血,可有大片瘀斑、血肿,并出现粘膜及泌尿生殖系统出血,血小板明显减少,可低于5,000/mm3 。慢性型较常见,以青年女性较多,起病缓慢,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出血。不仅发生于皮肤,粘膜或内脏亦可出现严重出血。

(3)风湿性紫癜两下肢出现略微隆起的大米粒大小瘀斑,也可出现瘀点,风团或水肿性红斑。同时可有关节肿胀疼痛,也可有发热、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

(4)腹部型紫癜皮肤表现同于风湿性紫癜,但可出现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肠套叠

紫癜的症状介绍

自发性轻微的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双下肢为主,偶可发生在上肢,但很少发生于躯干部,无诱发因素。瘀斑或瘀点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不高出表面,压之不褪色也不疼痛。出现瘀斑前局部可有微微疼痛,常在第二天清晨穿衣时自觉腿部皮肤隐痛,检查时发现瘀斑。不经治疗,瘀斑可自行消退,留下青黄色色素沉着斑块,以后逐渐消失。紫癜`常反复发作,在月经期加重。患者一般无内脏和其他部位出血。粘膜出血少见,有时牙龈少量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拔牙、手术、创伤、分娩时出血量可稍多,但不会造成严重大出血。

紫癜的形成原因

本病的直接病因往往很难确定,其有关因素有:

一、感染细菌(以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此外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病毒(风疹、水痘、麻疹,流感)和肠道寄生虫。

二、食物鱼、虾、蟹、蛋、乳等食物异性蛋白。

三、药物抗生素(青、链、红、氯霉素)、磺胺类、异烟肼、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保泰松、奎宁等)等。

四、其他如寒冷、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上述因素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此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或肾小球基底膜上,并激活补体,释放过敏素等,损害毛细血管,小动脉,引起广泛的毛细血管炎,甚至出现坏死性小动脉炎,使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出血,水肿。胃肠道及关节等可有类似改变。肾脏病变多为局灶性轻型肾炎,严重者可有肾小球毛细血管灶性坏死或全肾受累。也有学者认为本病属速发型变态反应,大量IgE。吸附在肥大细胞上,后者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上述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肾上腺肿瘤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肾上腺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许多患者不能察觉。那么你知道肾上腺肿瘤形成原因有哪些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肾上腺肿瘤的预防

1、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含维生素A、B、E的食物,适当加强蛋白质摄入。

2、保护食用水的卫生因为被污染的水源中含多种致肾上腺肿瘤的金属离子,所以一定要用正规的自来水,农村地区尽量使用井水。

3、少吃或不吃腌菜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肾上腺肿瘤物质。所以食品要新鲜,提倡冰箱冷藏。

4、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熏鱼和熏肉中含有大量的致肾上腺肿瘤物质,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油炸、烘烤、烧焦食物和重复使用的高温食油中也含有此类致肾上腺肿瘤物质,应尽量少食用。

5、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若饮食不定时定量、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过烫,对胃是一个损伤性的刺激,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同时,食盐摄入量大,进餐时好生闷气与肿瘤也有关系。

肾上腺肿瘤形成的原因

1、药物因素:在得了疾病之后,一般都会通过药物治疗,而用到最多的药物就是解热镇痛药,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可增加肾上腺肿瘤危险性,利尿剂也可能是促进肾上腺肿瘤发生的因素。

2、吸烟:肾上腺肿瘤的出现于患者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说患者大量的吸烟,都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与吸烟有关,肾上腺肿瘤也不除外。研究发现,吸烟30年以上、吸无过滤嘴香烟的人,患肾上腺肿瘤的危险性是相当高的。

3、放射致病:肾上腺肿瘤的病因,还有有统计使用过一种弱的α颗粒辐射源导致的124例肿瘤中有26例局限在肾,但是未见放射工作者、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放射暴露,与肾上腺肿瘤的相关报道。

4、肥胖和高血压:某杂志上,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高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是与男性肾上腺肿瘤危险性升高相关的两个独立因素,因此肥胖和高血压也是肾上腺肿瘤发生的两大高发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北方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沙尘暴形成是需要条件的,大风和强风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因素,因为她们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而沙与尘源则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北方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最近北方多沙尘暴的根源是: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植被遭到破坏。

2、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

沙尘暴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相信大家看过上面的介绍之后,一定会对沙尘暴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风灾有哪些常见风型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学习一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才能够真正意识到沙尘暴危害的破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痤疮粉刺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朋友脸上都有一些痤疮粉刺,就是脸上凸起的小白点,会让皮肤看起来不平滑。那么脸上的痤疮粉刺是怎么形成的呢?小编在此整理了痤疮粉刺形成原因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消除痤疮粉刺的妙招

2.1、脸部盐水浴

洗脸时,在温水中加入半杯天然的海盐,搅拌均匀至盐融化为止。在洁面以后手捧水泼脸数次,约一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第二次使用的时候,需加入沸水,确保水温适中,方法如第一次一样。

2.2、鼠尾草淋浴或泡澡

将鼠尾草放在感觉的纱布中,然后扎好后放在淋浴的喷头处,然后进行洗面或者淋浴。还或者接满一大盆水,将包裹好的鼠尾草放在里面浸泡之后沐浴。

鼠尾草具有防腐收敛的作用,能够杀死微生物和细菌,帮助减少肌肤油脂,还能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并杀死引起痤疮和粉刺的细菌。

2.3、咸蛋黄+番茄+黄瓜

用咸蛋黄的液涂在脸上,睡一觉以后,第二天早晨清洗,之后将咸蛋黄和番茄、黄瓜榨汁混合均匀,然后敷在面部十五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做日常护肤即可。蛋黄含有核黄素和维生素A,这些都是抗痘高手,而盐蛋黄中艳粉能够杀菌。

3、脸上长粉刺如何护理

3.1、温和去角质

粉刺不是痘痘,只是由油脂和角质堆积的毛孔,因此使用温和的去角质,通过去除老化角质,打通毛孔,使得油脂能够正常的排出。这是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对浅层的粉刺效果明显,比较深层粉的粉刺的话,可以通过美容手法挤出来。

3.2、深层清洁加强效果

具有吸附油脂、深层清洁的面膜,可以清洁毛孔,使得毛孔干净、通透,粉刺易扫光。如深海矿物泥、天然黏土,都有清洁的效果,可让表层的粉刺浮出表面,通过洗面将之去除,并缩小毛孔。

3.3、撕剥面膜加把劲

撕剥面膜的使用要根据自己的肤质状况来定,如果肌肤有老化现象、敏感性肌肤建议不要使用。另外,就算皮肤的状况比较好,撕剥面膜也不可频繁使用。撕拉面膜可将表层的污物、粉刺等撕下来,但表皮也会跟着脱落,因此只适合油性、混合性肌肤使用。

痤疮粉刺形成的原因介绍

1.1、身体内分泌失调

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同时皮肤又没得到及时地彻底清洁,致使毛孔堵塞,多余的脂肪无法排出,脸上就会出现突起的粉刺。

1.2、脾虚

在中药中,脂肪颗粒被解释为一种痰湿。因此,脸上很容易长脂肪颗粒是脾的表现是弱。因为脾是弱脂肪是很难代谢,有一个大的可能性的脂肪颗粒。

1.3、经常食用油腻的食物

长期经常吃油腻的食物,会使皮肤的分泌物变得更加粘稠,不利于排出,逐渐堆积在皮肤里就会形成粉刺。

1.4、使用过于油腻的护肤品、眼霜或化妆品

有些MM为了缓解脸部干燥或眼角出现皱纹的症状,选择使用一些过于油腻的护肤品或眼霜,而皮肤却不能讲涂抹上去的油份完全、充分地吸收,最后导致脸部肌肤营养过剩,这样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在面部形成脂肪粒。

1.5、不正确的保养习惯

不正确的保养习惯是脂肪粒的诱因所在,如在使用洁面产品或面霜、乳液的时候,对眼睛周围也进行了涂抹,因为眼睛周围的肌肤比脸上其他部位都要细腻柔弱的多,如果将脸部的护肤产品涂抹在眼部,那么眼部皮肤就会被堵住,脂肪粒就会翻倍地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冻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冻雨是入冬时比较常见的一种气候现象,它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雨也不是冰,而是一种类似雨凇的物质。冻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这恐怕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问题,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冻雨,气象上也叫雨凇,俗称冰凌,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气象学上所以称它为冻雨,是因为从空气中降下的雨,落到地面上却是冰。一般情况下,越往高处气温越低,但在出现冻雨天气时,却是近地面的温度比高空的温度低,也就是空气中有逆温存在。低于0摄氏度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摄氏度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但当它落到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就迅速凝结成冰了。

冻雨的形成则是因为高空中存在一个较暖的气层,如果雪花从高空往下落的时候,在距离近地面1500米的地方,甚至更高一点比如2000米甚至3000米的地方,有一个相对比较暖的气层。其温度大约在0℃~4℃之间,雪花经过这个气层就化成水滴了,水滴再往下降,降到近地面的时候近地面温度在零度甚至零下1度附近,这时水降到地面或地面附着物上就马上冻住了。但不是冻成冰,而是冻成相当于一层冰盖似的东西,这就是冻雨。

希望大家看过上面的介绍之后,能够对冻雨的形成原因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要想知道冻害有哪些特点?除了应该多掌握一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之外,还应该具备预防冻害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3城市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1332 字

+ 加入清单

2023城市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有哪些值得人们进行翻阅。而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城市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欢迎查阅。

中国洪涝分布有哪些?

中国洪涝分布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2023城市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夏天很多城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夏天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造成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10%;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城市规划不合理,重面子,轻地下;城市地势通常较低,以积蓄洪水。我国的城市往往建设在一些地势低平地方,从而导致积蓄过多的外来水量,自然排水不易;最后,城市的应对洪涝灾害及其他灾害的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当近处的径流到达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及至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及至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汇集到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为洪峰流量,其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

夏季什么是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形成洪涝灾害的因素有哪些

1、气候因素:受亚热带季风和台风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2、地形因素:暴雨汇流面积大,支流众多,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又夹于南北丘陵山地之间。

3、人为因素:

1)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下游泥沙堆积,河床抬高,影响泄洪。

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湖泊的蓄洪能力减弱。

在夏季如何预防洪涝灾害?

1、防御大江大河洪涝:制定防洪规划和设防标准,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和基础建设,建立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实施防洪、拦蓄、疏浚、排涝等重大水利工程,多方集资开展洪水保险。加强河道整治,堤防建设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可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灾害的机

2、山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多植树、多绿化,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不乱砍乱伐,从根源上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

3、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提高排涝和耐涝能力。

4、调整农业结构,选用耐涝和适应多雨环境的作物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近地面臭氧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在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不过近地面的臭氧是怎么形成的呢?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形成近地面臭氧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近地面臭氧形成的原因

近地面的臭氧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是通过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物”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其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石化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等,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干洗、有机化工、表面涂装等行业废气的排放和加油站油气的挥发。

臭氧的作用和危害

作用:位于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够有效吸收紫外线,防止太阳紫外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包括晒斑、眼病、免疫系统损害、光变反应和皮肤病等。

危害:位于大气对流层中(近地面)的臭氧,既是一种温室气体,又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能够导致温室效应,降低大气能见度,腐蚀植被树木,损害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臭氧的应用

臭氧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现在在中国已经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含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山东、湖南等地均已开始使用臭氧消毒自来水和市政回用水,臭氧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在医学方面的

从1856年巴黎第一次应用臭氧进行医院房间消毒,到1902年Hurion在巴黎医学院通过了吸入臭氧治疗百日咳的论文答辩,成为第一个应用臭氧得到博士学位的人。1936年,法国医生P·Aubourg最早提倡直肠内臭氧吹入治疗慢性结肠炎。过去60年来,已经发展十多种臭氧在医疗保健的应用案例。而臭氧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00年,在这以后臭氧医学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杨黄龙先生数年来为推广臭氧治疗技术而做的工作。他与倪家骧、何晓峰等著名专家一起为2008年9月成立的中国臭氧治疗专业委员立下汗马之功。臭氧可用于医疗保健领域的外科、内科等。

此外,臭氧还广泛应用于妇科治疗领域,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以杀灭多数妇科疾病的致病菌。加之臭氧由氧原子构成,不会对女性体内ph值有任何影响。

臭氧杀菌灯的应用

① 点亮灯后,室内污浊空气由于臭氧和紫外线的作用而渐清洁,于是此灯不断供应新鲜空气之源泉,在臭氧分解时空气中的游离细菌亦被杀灭,可以防止伤风感冒及其它种种以空气为媒介的传染病,防止肝炎 、 结核病的传染。适用于公共场所、交通工具车厢内、中央空调内等消毒杀菌。

② 防臭防霉。在公共场所 、卫生间内点上此灯,不但可以防臭,而且还可以杀灭苍蝇、蚊子等幼虫。在阴暗潮湿的房间内,可防止物品变霉。

③ 在医院的手术室、无菌室内的应用。

④食品卫生除杀菌消毒外,可延缓食物变质。

⑤ 水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不产生永久性残余物质、不产生致癌物质,水无异味等优点。紫外线臭氧杀菌灯点燃后,要特别注意对人的眼睛保护,不宜照射人体。另外,有的物品不宜用紫外线臭氧杀菌灯进行消毒杀菌,因此,可以使用无臭氧紫外线杀菌灯,采用掺钛石英玻璃,在灯点亮时可以滤掉产生臭氧185nm波长的光,使该灯不产生或产生极少臭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闭口粉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闭口粉刺形成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原因,平时的饮食是闭口粉刺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人体自身的问题,湿气重就很容易有闭口粉刺的出现。

闭口粉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饮食不忌口会引起闭口粉刺的形成,太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刺激皮肤,从而让闭口爆发,吃太油的东西也容易导致闭口粉刺形成,太油的食物阻碍身体的新陈代谢,让皮肤的循环更慢,也就出现闭口粉刺,女孩是粉刺出现多的一个群体,女孩本身的湿气非常大。

皮肤干燥会形成闭口粉刺

皮肤太干燥会让皮肤出现闭口粉刺,皮肤干燥之后会让新陈代谢变慢,也就形成太多的角质,不及时清理角质的话,这些角质就会一直呆在皮肤的表面上,接着就会出现闭口粉刺,所以平时皮肤的补水是非常重要的的,适量的补水最佳,但不可以过度补水。

过度补水会有危害,也会出现闭口粉刺,过度补水会让皮肤的表面细胞太过于膨胀,阻碍皮肤的正常新陈代谢,皮脂腺被堵塞之后也就有闭口粉刺,和皮肤出油量太大是一样的,皮肤的油量太大就会导致毛细血管的堵塞,从而出现闭口。

偏食会形成闭口粉刺

偏食的人皮肤都会很差,不经常吃蔬菜,不吃水果,偏食的人皮肤显得没有光泽,也会显得特别干,没有水分,因为缺少维生素的原因,长期不吃蔬菜皮肤就会出现爆痘,闭口粉刺,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身体的维生素多少有很大联系,经常吃一些蔬菜水果作用是很大。

睡眠时间影响闭口粉刺

充足的睡眠对皮肤非常的好,用再多的护肤品都不如睡一个美容觉踏实,到夜里后皮肤处在排毒的时间,在皮肤排毒的时间没有休息的话,皮肤就会停止排毒,熬夜之后自己的皮肤有很明显的变化,经常晚睡的人会出现爆痘,出现闭口粉刺,皮肤过度衰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雾霾形成原因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雾霾形成原因,供大家参考!

形成雾霾的真正的原因其实主要就是下面两个原因:

一:国内油价太高,但油品质量极差。

二:真正的污染来自工业三废的排放。

雾霾形成的原因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原文:www.08160.cn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实际上,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这些雾霾污染物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三分天下。其中,燃煤第一、汽车尾气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化石是怎么形成的_化石的形成条件和原因

全文共 3788 字

+ 加入清单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对于化石的形成条件原因,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化石的相关知识。

化石的形成原因和条件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4)被埋藏的生物尸体还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后才能形成化石。有时生物死后虽然被迅速埋藏,但不久因冲刷等各种因素暴露出来而遭到破坏,也不能形成化石。有一些保存在较古老岩层中的化石,因岩层的变形和变质作用,使化石遭到破坏。

(5)沉积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保存。

化石的简介

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统称为化石。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化石有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贝壳化石,足印化石,恐龙化石,鱼化石等。

化石的分类

地层中的化石,从其保存特点看,可大致分为四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

实体化石

指古生物遗体本身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原来的生物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其硬体和软体可以比较完整的保存而无显著的变化。例如猛犸象(第四纪冰期西伯利亚冻土层中于1901年发现,25000年以前,不仅骨骼完整,连皮、毛、血肉,甚至胃中食物都保存完整)。

模铸化石

就是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一类是印痕,即生物遗体陷落在底层所留下的印迹,遗体往往遭受破坏,但这种印迹却反映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具硬壳的生物,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也可保存其软体印痕,最常见的就是植物叶子的印痕。第二类是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内模两种,外模是遗体坚硬部分(如贝壳)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它能够反映原来生物外表形态及构造;内模指壳体的内面轮廓构造印在围岩上的痕迹,能够反映生物硬体的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

例如贝壳埋于砂岩中,其内部空腔也被泥沙充填,当泥沙固结成岩而地下水把壳溶解之后,在围岩与壳外表的接触面上留下贝壳的外模,在围岩与壳的内表面的接触面上留下内模。第三类叫做核,上面提到的贝壳内的泥沙充填物称为内核,它的表面就是内模,内核的形状大小和壳内空间的性状大小相等,是反映壳内面构造的实体。

如果壳内没有泥沙填充,当贝壳溶解后久留下一个与壳同形等大的空间,此空间如再经充填,就形成与原壳外形一致、大小相等而成分均一的实体,即称外核。外核表面的形状和原壳表面一样,是由外模反印出来的,他的内部则是实心的,并不反映壳的内部特点。第四类是铸型,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及内核后,壳质全被溶解,而又被另一种矿质填入,象工艺铸成的一样,使填入物保存贝壳的原形及大小,这样就形成了铸型。它的表面与原来贝壳的外饰一样,它们内部还包有一个内核,但壳本身的细微构造没有保存。

总的来说,外模和内模所表现的纹饰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外核与铸型在外部形状上和原物完全一致,但原物的内部构造被破坏消失,其物质成分与原物也不同。至于外核和铸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内部没有内核,而后者内部还含有内核。

遗迹化石

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物。遗迹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迹,此外还有节肢动物的爬痕,掘穴,钻孔以及生活在滨海地带的舌形贝所构成的潜穴,均可形成遗迹化石。遗物化石方面,往往指动物的排泄物或卵(蛋化石);各种动物的粪团,粪粒均可形成粪化石。我国白垩纪地层中恐龙蛋世界闻名,在山东莱阳地区以及在广东南雄均发现成窝垒叠起来的恐龙蛋化石。

化学化石

古代生物的遗体有的虽被破坏,未保存下来,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层中,这种视之无形,但它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足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的化石称为化学化石。随着近代化学研究的进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古代生物的有机分子(指氨基酸等),可从岩层中分离出来,进行鉴定研究,同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古生物化学。

特殊化石

琥珀—古代植物分泌出的大量树脂,其粘性强、浓度大,昆虫或其他生物飞落其上就被沾粘。沾粘后,树脂继续外流,昆虫身体就可能被树脂完全包裹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空气无法透入,整个生物未经什么明显变化保存下来,就是琥珀。

标准化石

这是指特征显著、延续时间较短但分布较广、且数量多且比较容易发现的化石,人们通常用它们来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依据。属于标志性化石之一。

指相化石

在不同的生物或生物组合中,有些对生活环境、生存的自然地理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类生物形成的化石就是指相化石,人们通常以这些生物所形成的化石来推断出当时各地的环境条件,而且数据相当准确。属于标志性化石之一。

带化石

这是指在地层学中可以用来作为划分最小地层单位的生物带的依据的化石。

持久化石

有些进化极缓慢的生物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其化石延续时间很长,人们将这类化石称为持久化石。古生物钟

我国学者马廷英在研究现代珊瑚时于1933年首次提出古生代四射珊瑚外壁上有反映气候季节变化的生长线,三十年后美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古珊瑚时计算出当时一年的月数数和每天的小时数。人们将这些能推算出古地球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的化石称为古生物钟或化石钟。

虫管化石

又称“栖管化石”。指有些环节动物栖居的虫管保存而型成的化石。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中的有些类别分泌钙质虫管或分泌粘液,胶结砂粒、岩碎等而成虫管。虫体多无硬体,很难保存,仅有虫管常保存为化石。虫管为中空的管状体,直线形、U字形、旋卷或其他弯曲形状,断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表面可具有横脊或纵脊等。通常以管的一部分或全部附着他物上,单独分散保存或密集成堆,甚至成礁状。

从化石的形态来看,可分为石质化石,煤化石, 冰冻化石,琥珀等.

石质化石有很多,恐龙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煤上的树叶痕迹是最常见的煤化石,包含有昆虫的琥珀化石则非常多,在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里非常容易看见.。而冰冻化石则比较少见,著名的猛犸象的尸体与保存完好的雪人尸体是其中最有吸引力的例子。

木化石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木化石英文名称: fossil wood 定义:石化了的植物次生木质部, 原物质成

分已被氧化硅、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或黄铁矿等交代。

所属学科:

古生物学(一级学科) ;总论(二级学科)

代表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

化石的演变过程

人们已知道,由附近火山落下的火山灰曾覆盖过整片森林,在森林化石中有时还可见到依然站立的树,以很好的姿态被保存下来。流沙和焦油沥青通常也能迅速把动物掩埋起来。焦油沥青的行为好像一个捕获野兽的陷阱,又象防腐剂能阻止动物坚硬部分的分解。洛杉矶的兰乔•拉•布雷(Rancho laBrea)沥青湖由于在其中发现许多骨化石而闻名了,在其中发现的骨化石包括长着锐利牙齿的野猪、巨大的陆地树懒以及其它已经绝灭的动物。在冰期生存的某些动物的遗体被冻结在冰或冻土之中。显然,被冰冻的动物有的可以保存下来。

虽然地球上曾有众多的人们并不知道的生物生存过,而只有少数生物留下了化石。然而,使生物变成化石的条件即使都满足了,仍然还有其它原因使得某些化石从未被人们发现过。例如,很多化石由于地面剥蚀而被破坏掉,或它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分解了。还有一些化石可能被保存在岩石中,但由于岩石经历了强烈的物理变化,如褶皱、断裂或熔化,这种变化可以使含化石的海相石灰岩变为大理岩,而原先存在于石灰岩中的生物的任何痕迹会完全或几乎完全消失。还有很多化石则存在于无法获得来进行研究的沉积岩层中,也还有很好出露于地表的含化石的岩石分布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却没有进行地质学研究。另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可能由于生物的残体变成碎片或保存得很差,而不能充分显示出该生物的情况。

再者,当我们向过去回溯的时间越古老,化石记录缺失的时间间隔越长。岩石越老,受到破坏性力量的机会就越多,化石也就越加不可辨认。而且由于较古老的生物和今天的生物不同,因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就很困难,这一情况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然而,尽管如此,大量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仍为我们认识过去提供很好的记录。

看了化石是怎么形成的还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虫洞是如何形成的_虫洞的形成原因

全文共 6602 字

+ 加入清单

虫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很多人对于的虫洞都没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虫洞的相关知识。

虫洞来源

虫洞理论

虫洞的概念最初产生于对史瓦西解的研究中。物理学家在分析白洞解的时候,通过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发现宇宙时空自身可以不是平坦的。如果恒星形成了黑洞,那么时空在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视界的地方与原来的时空垂直。在不平坦的宇宙时空中,这种结构就意味着黑洞视界内的部分会与宇宙的另一个部分相结合,然后在那里产生一个洞。这个洞可以是黑洞,也可以是白洞。而这个弯曲的视界,就叫做史瓦西喉,它就是一种特定的虫洞。

自从在史瓦西解中发现了虫洞,物理学家们就开始对虫洞的性质发生了兴趣。

虫洞连接黑洞和白洞,在黑洞与白洞之间传送物质。在这里,虫洞成为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白洞并且被辐射出去。

虫洞还可以在宇宙的正常时空中显现,成为一个突然出现的超时空管道。理论推出的虫洞还有许多特性,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对黑洞、白洞和虫洞的本质了解还很少,它们还是神秘的东西,很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天文学家已经间接地找到了黑洞,但白洞、虫洞并未真正发现,还只是一个经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理论名词。

宇宙中,“宇宙项”几乎为零。所谓的宇宙项也称为“真空的能量”,在没有物质的空间中,能量也同样存在其内部,这是由爱因斯坦所导入的。宇宙初期的膨胀宇宙,宇宙项是必须的,而且,在基本粒子论里,也认为真空中的能量是自然呈现的。那么,为何宇宙的宇宙项变为零呢?柯尔曼说明:在爆炸以前的初期宇宙中,虫洞连接着很多的宇宙,很巧妙地将宇宙项的大小调整为零。结果,由一个宇宙可能产生另一个宇宙,而且,宇宙中也有可能有无数个这种微细的洞穴,它们可通往一个宇宙的过去及未来,或其他的宇宙。

即使虫洞存在并且是稳定的,穿过它们也是十分不愉快的。贯穿虫洞的辐射(来自附近的恒星,宇宙的微波背景等等)将蓝移到非常高的频率。当你试着穿越虫洞时,你将被这些X射线和伽玛射线烤焦。虫洞的出现,几乎可以说是和黑洞同时的。

物理学家一直认为,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它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旅行之上。但是,假设宇宙中有虫洞这种物质存在,那么就可以有一种说法:如果你于12:00站在虫洞的一端(入口),那你就会于12:00从虫洞的另一端(出口)出来。

虫洞(Wormhole),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

虫洞的理论基础

虫洞有几种说法:

一是空间中的隧道,它就像一个球体,你要是沿球面走就远了。但如果你走的是球里的一条直径就近了,虫洞就是直径!

二是黑洞与白洞的联系。黑洞可以产生一个势阱,白洞则可以产生一个反势阱。宇宙是三维的,将势阱看作第四维,那么虫洞就是连接势阱和反势阱的第五维。假如画出宇宙、势阱、反势阱和虫洞的图像,它就像一个克莱因瓶——瓶口是黑洞,瓶身和瓶颈的交界处是白洞,瓶颈是虫洞!

三是你说的时间隧道,根据爱因斯坦所说的你可以进行时间旅行,但你只能看,就像看电影,却无法改变发生的事情,因为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就是一个个珠子已经穿好,你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动顺序!

讨论的都是普通“完美”黑洞。细节上,讨论的黑洞都不旋转也没有电荷。如果考虑黑洞旋转同时/或者带有电荷,事情会变的更复杂。特别的是,你有可能跳进这样的黑洞而不撞到奇点。结果是,旋转的或带有电荷的黑洞内部连接一个相应的白洞,你可以跳进黑洞而从白洞中跳出来。这样的黑洞和白洞的组合叫做虫洞!

白洞有可能离黑洞十分远;实际上它甚至有可能在一个“不同的宇宙”--那就是,一个时空区域,除了虫洞本身,完全和在的区域没有连接。一个位置方便的虫洞会给一个方便和快捷的方法去旅行很长一段距离,甚至旅行到另一个宇宙。或许虫洞的出口停在过去,这样你可以通过它而逆着时间旅行。总的来说,它们听起来很酷。

但在你认定那个理论正确而打算去寻找它们之前,你因该知道两件事。首先,虫洞几乎不存在。正如上面说到白洞时,只因为它们是方程组有效的数学解并不表明它们在自然中存在。特别的,当黑洞由普通物质坍塌形成(包括认为存在的所有黑洞)并不会形成虫洞。如果你掉进其中的一个,你并不会从什么地方跳出来。你会撞到奇点,那是你唯一可去的地方!

还有,即使形成了一个虫洞,它也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即使是很小的扰动(包括你尝试穿过它的扰动)都会导致它坍塌。

在史瓦西发现了史瓦西黑洞以后,理论物理学家们对爱因斯坦常方程的史瓦西解进行了几乎半个世纪的探索。包括上面说过的克尔解、雷斯勒——诺斯特朗姆解以及后来的纽曼解,都是围绕史瓦西的解研究出来的成果。我在这里将介绍给大家的虫洞,也是史瓦西的后代。

虫洞在史瓦西解中第一次出现,是当物理学家们想到了白洞的时候。他们通过一个爱因坦的思想实验,发现时空可以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在这种情况下,会十分惊奇的发现,如果恒星形成了黑洞,那么时空在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视界的地方是与原来的时空完全垂直的。

自从在史瓦西解中发现了虫洞,物理学家们就开始对虫洞的性质感到好奇!

先来看一个虫洞的经典作用:连接黑洞和白洞,成为一个爱因斯坦——罗森桥,将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这个白洞的所在,并且被辐射出去。

虫洞不仅可以作为一个连接洞的工具,它还在宇宙的正常时空中出现,成为一个突然出现在宇宙中的超空间管道。

虫洞没有视界,它有的仅仅是一个和外界的分解面。虫洞通过这个分解面和超空间连接,但是在这里时空曲率不是无限大。就好比在一个在平面中一条曲线和另一条曲线相切,在虫洞的问题中,它就好比是一个四维管道和一个三维的空间相切,在这里时空曲率不是无限大。因而可以安全地通过虫洞,而不被巨大的引力所摧毁。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虫洞是一种天然的时间机器,维持虫洞的开放可以使回到过去或者进入未来,当然还没证据显示宇宙中存在“宏观虫洞,

天体物理学家称虫洞可能是一种天然的时间机器,虽然超越虫洞的行为从没有出现过,而且虫洞本身是否真实存在也没有直接证据证实,只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对这一奇特的时空进行研究。时间机器只在科幻片中出现,事件逆着时间箭头方向前进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是爱因斯坦的时空理论允许时间旅行,相对论中预言的某些特定时空可以使时间倒退,通过时空弯曲将两个遥远的空间连接在一起,使得三维空间的旅行变得非常迅速数万光年的旅程会被大大压缩。

天体物理学家埃里克·戴维斯认为如果能维持一个虫洞的连续开放,就可以回到过去或者进入未来世界,但是虫洞在哪儿?还没有发现虫洞在现实宇宙中存在的证据,如果虫洞确实存在,那么可能连一个人也装不下更何况是一艘飞船。对此,物理学家们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封闭类时曲线”的理论,暗示时间机器是可以被制造出来。利用虫洞穿越时空可以满足光速上限论的要求,超光速运行实际上就时空扭曲的结果,通过高度扭曲时空达到超光速的效果。

按照科学家的研究,维持一个虫洞的连续开放需要大量的“奇异外来物质”,这种物质对其知之甚少其中将涉及到量子理论,而广义相对论无法解释这些奇异物质。天体物理学家罗伯特·欧文认为物体在进入虫洞试图进行时间旅行时,会有多种物理定律限制其工作,似乎是自然界的某种机制将虫洞关闭。根据量子理论,维持虫洞的时间机器可能导致大量的能量聚集,最终会“摧毁”虫洞,因此必须在虫洞关闭之前完成时间旅行在研究虫洞之前,科学家们需要花时间去处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之间的问题,新的理论将作为时间旅行的基础

形成虫洞的原因

虫洞的概念最初产生于对史瓦西解的研究中。物理学家在分析白洞解的时候,通过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发现宇宙时空自身可以不是平坦的。如果恒星形成了黑洞,那么时空在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视界的地方与原来的时空垂直。在不平坦的宇宙时空中,这种结构就意味着黑洞视界内的部分会与宇宙的另一个部分相结合,然后在那里产生一个洞。这个洞可以是黑洞,也可以是白洞。而这个弯曲的视界,就叫做史瓦西喉,它就是一种特定的虫洞。 虫洞是如何形成的

自从在史瓦西解中发现了虫洞,物理学家们就开始对虫洞的性质发生了兴趣。

虫洞连接黑洞和白洞,在黑洞与白洞之间传送物质。在这里,虫洞成为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白洞并且被辐射出去。

虫洞还可以在宇宙的正常时空中显现,成为一个突然出现的超时空管道。理论推出的虫洞还有许多特性,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对黑洞、白洞和虫洞的本质了解还很少,它们还是神秘的东西,很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天文学家已经间接地找到了黑洞,但白洞、虫洞并未真正发现,还只是一个经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理论名词。

宇宙中,“宇宙项”几乎为零。所谓的宇宙项也称为“真空的能量”,在没有物质的空间中,能量也同样存在其内部,这是由爱因斯坦所导入的。宇宙初期的膨胀宇宙,宇宙项是必须的,而且,在基本粒子论里,也认为真空中的能量是自然呈现的。那么,为何宇宙的宇宙项变为零呢?柯尔曼说明:在爆炸以前的初期宇宙中,虫洞连接着很多的宇宙,很巧妙地将宇宙项的大小调整为零。结果,由一个宇宙可能产生另一个宇宙,而且,宇宙中也有可能有无数个这种微细的洞穴,它们可通往一个宇宙的过去及未来,或其他的宇宙。

即使虫洞存在并且是稳定的,穿过它们也是十分不愉快的。贯穿虫洞的辐射(来自附近的恒星,宇宙的微波背景等等)将蓝移到非常高的频率。当你试着穿越虫洞时,你将被这些X射线和伽玛射线烤焦。虫洞的出现,几乎可以说是和黑洞同时的。

物理学家一直认为,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它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旅行之上。但是,假设宇宙中有虫洞这种物质存在,那么就可以有一种说法:如果你于12:00站在虫洞的一端(入口),那你就会于12:00从虫洞的另一端(出口)出来。

虫洞(Wormhole),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

虫洞的相关理论

“虫洞”就在四周

物理学家霍金拍摄一部有关宇宙的纪录片时指出,要进入未来大概有两种方法,第一就是通过所谓的“虫洞”。霍金强调,虫洞就在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难看见,它们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如同在3度空间中,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而比分子、原子还细小的空间则被命名为“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其中。不过,霍金表示,这些隧道小到人类无法穿越,但有朝一日也许能够抓住一个虫洞,再将它无限放大,或许将来也可以建造一个巨大的虫洞。

霍金指出,理论上时光隧道或虫洞不但能带着人类前往其他行星,如果虫洞两端位于同一位置,且以时间而非距离间隔,那么太空船即可飞入,飞出后仍然接近地球,只是进入所谓“遥远的过去”。不过霍金也指出,时光机不能回到过去,因为回到过去违反了基本的因果论。

另外,霍金还说,如果科学家能够建造速度接近光速的太空船,那么太空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是最大速限的法则,而导致舱内的时间变慢,那么飞行一个星期就等于是地面上的100年,也就相当于飞进未来。

近光速飞行

历史上最快的有人驾驶飞行器,是“阿波罗十号”。它达到每小时25000英里。但若想在时间中旅行,必须再快2000多倍。需要一部足以携带大量燃料的庞大机器。飞船会不断加速,在一周内,它就可以到达外行星。两年后,它可以达到半光速,飞出太阳系。再两年后它将达到光速的90%,远离地球约三十万亿英里。发射四年后,飞船就会开始穿越未来。飞船上每度过一小时,地球上将度过两小时。

再经过两年开足马力的旅行,飞船将达到其最高速,也即光速的99%。在这种速度中,飞船上的一天,等于地球上的一年。这时,的飞船就真正飞入未来了。

其他物理学家支持霍金的理论,包括曼彻斯特大学粒子物理学教授布赖恩科克斯。科克斯说:“当用大型强子对撞机把粒子加速,达到光速的99%,粒子经历的时间,以的时间的七千分之一速率消逝。太空中的数十年,在地球上可能已过去了250万年。”

但遗憾的是,有关虫洞的论述还未被实验证实。

银河系中央超大黑洞可能是个虫洞

在银河系中央存在恐怖的超大质量黑洞,这是一种质量庞大的天体,至少可达到数百万倍太阳质量,但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个设想,认为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可能是一个虫洞,如果有更高级的文明存在,那么它们就会利用这个虫洞进行星际旅行,甚至是回到过去。银河系中央的黑洞被命名为人马座A*,其在吞噬物质的过程中释放出强大的射电波,质量接近太阳质量的4百万倍左右,目前我们对这个黑洞的了解并不多,但它确实是存在的。

看过“虫洞是如何形成的”

虫洞的简介

早在19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可以使用“虫洞”,但“虫洞”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航行上。“瞬间移动”的可能,如同超时空转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能量”来中和,达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也拥有“负质量”,可以吸去周围所有能量。像“虫洞”一样,“负质量”也曾被认为只存在于理论之中。不过,当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

据科学家猜测,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很少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可以使用它去扩大和稳定细小的“虫洞”。

科学家指出,如果把“负质量”传送到“虫洞”中,把“虫洞”打开,并强化它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使太空飞船通过。

“虫洞”是广义相对论中出现的概念,是指宇宙中一种奇特的天体。尽管没有实验证据表明虫洞的真实存在,但科学家预测它以时空端点之间的捷径形式而存在,并想像虫洞连接着空洞的太空区域。然而,一项研究表明虫洞可能存在于遥远的恒星之间。它们并非时空隧道,虫洞中包含着接近完美程度的流体,可在两颗恒星之间来回流动,这种流体特征或许是证实虫洞存在的迹象。

这项研究观点使科学家们置疑是否虫洞可能存在于不同的普通恒星和中子星。比如:那些正常的恒星和中子星。但它们可能一些能被探测到的差异特征。为了调查这些差异特征,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普通恒星中心带有通道的模型,宇宙物质可在该通道中穿行。两颗恒星共同分享一个虫洞将具有独特的连接性,这是由于虫洞具有两个通道口。

由于虫洞中的奇特物质能够像恒星之间的液体一样流动,两颗恒星将出现不同寻常的脉动方式,这种脉动将释放不同类型的能量,比如:超强能量。

科学家提出的两种虫洞,一个用于在所处的宇宙进行星际和星系际旅行,一个用于往返于不同宇宙之间。

虫洞是一条可以进行时空穿梭的神奇隧道,让星际甚至星系际旅行不再是一个梦想。科学家认为虫洞极其不稳定,如果没有一种带有负能量的奇异物质让洞口保持张开状态,虫洞会在瞬间突然闭合。然而,根据德国和希腊物理学家进行的研究,虫洞无需借助这种奇异物质便可处于张开状态。这一研究发现意味着人类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在太空中发现虫洞。也许,一个先进程度远超过人类的文明已经借助虫洞构成的星系际地铁系统往返于不同星系之间。 >>>下一页更多精彩“虫洞来源”

#p#副标题#e#

虫洞的生产机制

自然产生机制

虫洞的自然产生机制有两种:

其一,是黑洞的强大引力能。

其二,是克尔黑洞的快速旋转,其伦斯——梯林效应将黑洞周围的能层中的时空撕开一些小口子。这些小口子在引力能和旋转能的作用下被击穿,成为一些十分小的虫洞。这些虫洞在黑洞引力能的作用下,可以确定它们的出口在那里,但是还不可能完全完成,因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还没有完全结合。

个人假设

1.虫洞像河流,通过的物体像船,船顺河而下。

2.虫洞体像一个圆柱形磁铁,强力的类磁力线在入口处将通过的物体分解,以波的形式在柱心管道运行,在出口处还原。通过的物体类似一个障碍,造成波的某一部分形变,然后这个形变推移到出口。

可能还涉及到横波、纵波,波的反射、折射、衍射,物质的不均匀、空间的不规则,如同水中气泡般的宇宙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长江是怎么形成的_长江的形成原因

全文共 8035 字

+ 加入清单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对于长江的形成,可能有些人就不太了解了。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长江的相关知识。

长江的旱涝灾害

长江流域各地区发生干旱与洪涝灾害的史料记载悠久,最早的旱灾记述在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绝”(《汉书·五行 志》);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夏,江水、汉水溢,流民四千余家”(《汉书·高后纪》)。从大量史料中选择记述详实和可比性较好的历史时期典型旱 灾年份有公元1671、1679、1778和1835年;典型水灾年份有1586、1663、1788、1831、1853、1867和1870年。上述 典型旱涝年绝大部分集中在清代,这主要是清代距今最近,历史文献资料保存较好,记述较详,并不能说明清代旱涝灾害最为频繁。清代以前的一些严重旱涝年事 件,或记述简略,或文献不全,多数从略未选。近百年来,长江流域也出现过比较严重的旱涝灾害典型年份,有大量的实测资料和分析研究文献,可供参考,此处未 列入。选列的11个典型旱涝年,根据历史文献记述的灾情严重程度,各用3级予以区分,即:干旱、大干旱、严重干旱和水灾、大水灾、严重水灾。

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的地域分布特性极强,各地区发生不同程度旱涝灾害的差异甚大。根据中央气象局(现称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主编的《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1470~1979年)资料,旱涝系列采用5级表示:Ⅰ级——涝,Ⅱ级——偏涝,Ⅲ级——正常,Ⅳ级——偏 旱,Ⅴ级——旱。长江流域100E以东地区有37个站点,经整理分析得出长江流域历史干旱(Ⅴ级)和洪涝(Ⅰ级)频率分布图。流 域发生比较严重干旱的频率平均为5.55%,中下游地区受旱机会高于上游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干旱频率高达9.0%以上,为全流 域最高干旱频率区;其次是上游的嘉陵江地区,中心最高干。

长江源:沱沱河

旱频率为7.0%以上。流域洪涝灾害的平均频率为7.97%,显著高于干旱频率。洪涝灾害的地区分 布大体上与干旱相同,即中下游地区普遍高于上游地区。在干流中下游和两湖地区有一东西向的洪涝灾害高频地带,其中鄱阳湖北部和洞庭湖沅江、澧水至中游荆江 河段为洪涝灾害的两个高频中心区,中心频率高达12.0%以上;长江上游的嘉陵江和汉江上游地区为第三个洪涝灾害高频区。上述洪涝高频地带和中心与初夏中 下游的梅雨雨带、盛夏上游集中性降雨雨带以及流域的主要暴雨中心位置基本吻合。

长江历史旱涝在时间上的分配也是不均匀的。根据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5号《气候》公布的全国1000余年的“旱涝型年表”资料,经补充分析得出长江流域历史干湿气候和旱涝周期变化规律,列表如下。一千余年来,长江流域经历了三个大干湿气候周期振动,其湿润期和干旱期最短 为120年,最长达220年,其间各包括3~5个小旱涝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进人新的湿润气候期,当前处于这个新湿润期中的第一个小洪涝期, 表内括号的数字为预测参考值。

看了长江是怎么形成的还看:

形成长江的原因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峰。长江支流众多,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仅次于亚马逊河以及非洲的刚果河,位居世界第三。

长江开始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在长江上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缓缓抬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部退缩。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断发展,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发生强烈的喜马拉雅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其上升程度,东部和缓,西部急剧。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同时形成了一些断陷盆地。在河流的强烈下切作用下,出现了许多深邃险峻的峡谷,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归并顺折向东流。长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带下沉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阳平原、苏皖平原等)。到了距今30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气,在四川宜宾岷江和金沙江汇合为长江。江水浩浩荡荡,注入东海,十分雄伟。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用“江”特指长江。东晋王羲之和孙绰是较早用此“长江”之名的。王羲之写信给殷浩说:“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晋书·王羲之传》);孙绰上疏曰:“天祚未革,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而已,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晋书·孙绰传》)

长江干流各段名称: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358公里;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境的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13公里;通天河与位于可可西里腹地发源的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流后,向东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宜宾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约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间称“川江”(奉节至宜昌间的三峡河段又有“峡江”之称),湖北省宜昌宜都至湖南省城陵矶间称荆江(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江苏省扬州、镇江以下又称扬子江。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流域内高原、山地占65.6%;丘陵占24%;平原、低地占10.4%。长江航运发达,有“黄金水道”之称。

支流湖泊有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运河相交。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

长江的水系组成

源头

长江正源是一个宽阔的地理单元,它包括昆仑山至唐古拉山间的广阔地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区内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气温-4℃以下,气温低,植被稀疏,常年冻土广泛分布,动物种类简单,多为高原特有的种类,包括野驴,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长江源由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组成,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深处的可可西里湖,藏语意为“红水河”,全长约515公里,流量小,夏季经常断源,最后流入长江上游的通天河。

干流

上游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km,占长江全长的70.4%,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宜宾以上称金沙江,长3464km,落差约5100m,约占全江落差的95%,河床比降大,滩多流急,加入的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宜宾至宜昌长1040km,加入的主要支流,北岸有岷江、嘉陵江,南岸有乌江。

中游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km,流域面积68万km2,本段加入的主要支流,南岸有清江及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和鄱阳湖水系的赣、抚、信、修、饶五水,北岸有汉江,本段自枝城至城陵矶为著名的荆江,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已堵塞)四口分水和洞庭湖、水道最为复杂。

下游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km 面积12万平方公里,加入的主要支流有南岸的青衣江、水阳江水系、太湖水系和北岸的巢湖水系。

支流

长江水系发育,由数以千计的大小支流组成,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km以上的支流有437条,1万km以上的有49条,8万km以上的有8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4条支流的流域面积都超过了10万km。支流流域面积以嘉陵江最大,年径流量、年平均流量以岷江最大,长度以汉江最长。

雅砻江

雅砻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于渡口市注入金沙江。流域面积约13万km,干流长1637 k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14m/s。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3372万kW,可开发的水力发电装机容量2494.1万kW,甘孜以上称上游,长约610km,落差1330m,平均比降2.18‰。甘孜至大河湾为中游,长约600km,落差1790m,平均比降2.98‰。大河湾以下为下游,长约360km,落差750m,平均比降2.08‰。全流域可开发水能资源2494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525亿kW·h。

岷江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四川盆地西部,穿越成都平原,至乐山接纳大渡河,于宜宾注入川江。干流全长735km,灌县以上称上游,长340km,落差约3000m,平均比降8.82‰;灌县至乐山称中游,长约232km,落差372m,平均比降1.6‰;乐山至宜宾为下游,长约163km,落差97m,平均比降0.59‰。流域面积13.3万km,多年平均流量2850m/s,总落差3560m。水能蕴藏量为4886.6万kW,可开发量为305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672亿kW·h。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果洛山东南麓,于乐山汇入岷江。流域面积9.1万km,干流全长1062km,多年平均流量1570m/s。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在双江口至铜街子河段,该段河道全长600km,天然落差约1800m,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748万kW。在河口段有青衣江汇入。

沱江

沱江发源于岷山山系九顶山南麓,于泸州市注入川江。流域面积2.78万km,干流全长702km,多年平均流量519m/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2万kW,可开发的为26万kW。干流金堂以上称上游,长约200km,落差210m,平均比降1.07‰;金堂至内江为中游,长约300km,落差147m,平均比降0.49‰;内江以下为下游,长约202km,落差67m,平均比降0.33‰。

嘉陵江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西段南麓,在合川市接纳涪江、渠江后在重庆市注入川江。流域面积16万km,干流全长1120km,多年平均流量2120m3/s,总落差2300m。水能理论蕴藏量1522万kW,可开发水能资源870万kW,干流昭化以上称上游,长约394km,平均比降约3.8‰;昭化至合川为中游,长约633km,天然落差189.9m,平均比降0.30‰。合川至重庆为下游,长约93kin,天然落差23m,平均比降0.25‰。

乌江

乌江源出乌蒙山东麓,分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和北源六冲河汇合后始称乌江,流经贵州省中部和东北部,穿过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于涪陵汇入长江。流域面积8.792万km,干流全长1037km,多年平均流量1650m/s,总落差2124m。水能理论蕴藏量1042.6万kW,可开发的为880万kW,干流化屋基以上称上游,化屋基至思南称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

清江

清江发源于鄂西利川县齐岳山龙洞沟,于宜都市注入长江。流域面积1.67万km,干流全长423km,多年平均流量414m/s,总落差1430m。水能理论蕴藏量250.4万kW。恩施以上为上游,恩施至资丘为中游,资丘以下为下游。

汉江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于武汉市注入长江。流域面积15.9万km,干流全长1577k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710m/s,总落差639m。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093万kW,可开发的为614万kW。干流丹江口以上称上游,长约925km,落差555m,平均比降0.60‰;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落差50m,平均比降0.19‰;钟祥以下为下游,长382km,落差34m,平均比降0.09‰。水能总的理论蕴藏量1006万kW,可开发水能资源60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243.9亿kW·h。

湘江

湘江为洞庭湖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广西灵桂县海洋山,于湖南湘阴县濠河口注入洞庭湖。流域面积9.466万km,干流全长844km,多年平均流量2370m/s,总落差756m。零陵老埠头以上为上游,长约240km,落差110~220m,比降0.9‰~0.45‰。老埠头至衡阳为中游,长约284km,比降0.29‰~0.18‰。衡阳至濠河口为下游,长约320km,比降0.083‰~0.045‰。

资水

资水以夫夷水为源,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北麓,于湖南省益阳甘溪港注入洞庭湖。流域面积2.8142万km,干流全长713km,多年平均流量759m/s,总落差972m。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24万kW,可开发149万kW。邵阳市小庙头以上为上游,小庙头至马迹塘为中游,马迹塘以下为下游。上、中、下游河段的长度分别为250、276、187km。

沅江

沅江主源马尾河发源于湘黔两省边界的云雾山,于常德县德山注入洞庭湖。流域面积8.916万km,干流全长1022km,多年平均流量2170m/s,总落差1462m,水能理论蕴藏量为794万kW,可开发593.8万kW。干流洪江市以上为上游,长537km。洪江市至桃源县上游凌津滩为中游,长389km。凌津滩到德山为下游,长96km。

澧水

澧水发源于湖南桑植县杉木界(南源),于津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流域面积1.8496万km,干流全长390km,多年平均流量574m/s。水能理论蕴藏量205.2万kW,可开发的为141万kW。干流桑植以上为上游,上游河段长约94.2km。桑植至石门为中游,中游河段长226.8km。石门以下为下游,下游河段长约69km。

赣江

赣江发源于赣闽交界处武夷山的黄竹岭,在南昌市附近分四支注入鄱阳湖。流域面积8.35万km,干流全长766km,多年平均流量2130m/s。水能理论蕴藏量364万kW。赣州以上为上游,长255km。赣州至新干为中游,长303km。新干以下为下游,下游河段长约208km。

抚河

抚河发源于赣闽二省边界的武夷山脉,经青岚湖注入鄱阳湖。流域面积1.5811万km,干流全长349km,多年平均流量480m/s。干流南城以上为上游,南城至抚州为中游,抚州以下为下游。上、中、下游河段的长度分别为158、77、114km。

信江

信江发源于浙赣二省边境的怀玉山,在余山县注入鄱阳湖。流域面积1.5941万km,干流全长329km,多年平均流量579m/s。

鄱江

鄱江是昌江和乐安河的总称,乐安河为主源,两河在波阳县姚公渡汇合,至龙口注入鄱阳湖。流域面积L 5428万km,干流全长309km,多年平均流量为489m/s。

修水

修水发源于湘鄂边界的幕阜山,于吴城注入鄱阳湖。流域面积1.4793万km,干流长357km,多年平均流量390m/s。

湖泊

全流域现有面积大于lkm2的湖泊760个,总面积17093.8km。其中江源区湖泊总面积758.4km,云贵高原区湖泊总面积540.8km,最大的湖泊为滇池,面积297km。中下游区共有湖泊642个,总面积1579.6km。长江中下游主要淡水湖泊见长江中下游主要淡水湖泊及其面积变化情况表。这些湖泊既是灌溉水源,又是排涝、调蓄洪水的天然水库,由于泥沙淤积、垦殖等原因,面积日趋缩小。

洞庭湖

洞庭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

太湖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系华东最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巢湖

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的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东西绵亘781公里,环湖172公里,据巢县、庐江、肥东、肥西和合肥四县一市境地,面积753平方公里,巢湖与纵横交错的江河沟渠相吐纳,其源远至英、霍二山,湖面有丰乐河、杭埠河等来汇,湖南与兆河、白湖相通,湖水由东南出口,经裕溪河下泄长江。

长江的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夏季和夏季前后,盛行分别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挟带着大量水汽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在季风进退与冷暖气流交锋过程中,形成降水。6月中旬副高脊线跃进到北纬20°~25°,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7月中旬北跃,该地区出梅,进入伏旱天气。冬季和冬季前后,流域内盛行来源于极地和亚洲高纬度地区寒冷又干燥的冷气,降水很少。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近1100mm。雨季为4~10月,其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85%。流域内除金沙江白玉以上,支流雅砻江炉霍以上,其余150万km2的广大地区时有暴雨出现。

流域主要暴雨高值区有二:

一是以赣东北为中心,包括湘北、皖南和鄂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mm;

二是以川西雅安地区为中心,包括川东、川北、陕南、鄂西和滇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约为2000mm。流域内较大日暴雨覆盖面约4万~15万km2,最大达21.3万km2。各支流降水量为:雅砻江上游地区600~800mm,中下游900~1800mm;大渡河上游地区370~600mm,中下游652~1949mm;沱江上游地区1200~1400mm,龙门山为暴雨区,中下游900~1000mm;嘉陵江流域1494mm,大巴山南麓为暴雨区;乌江流域1163mm;清江流域1400mm,恩施和五峰是鄂西暴雨中心;汉江流域700~1100mm;资水流域1200~1800mm,六都寨附近和柘溪至桃江一带为暴雨区;沅江流域1100-1800mm;澧水流域1300~1800mm,五峰、鹤峰一带为暴雨区;赣江流域1400~1800mm。

长江流域的分段

沱沱河,长江发源地,山高岸险,终年集雪数十米深,全长374公里。

当曲口以下至青海玉树县境内的巴圹河口,称通天河,全长815公里。水势平缓,河谷宽阔,而多沼泽,日照充足,草滩密茂,两岸峰高雪深,景色壮丽、宜人,是长江流域重要畜牧区。

巴圹河口至四川宜滨的岷江口,称金沙江,全长2308公里,因产黄金而得名。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金沙江,(古名丽水),回环五百余公里,出金有数载,金沙江河段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水面比降大,总落约三千米。险峻的虎跳峡,河段只有16公里长,而水面落差达200米,平均落差为12.5‰,可见蕴藏的水利资源是何等的丰富。

宜滨的岷江至长江的吴淞口全长2803公里,其中宜滨至湖北的宜昌,全长1030公里,又称川江,湖北的枝江至湖南的城陵矶全长340公里,又称荆江,荆江又有上、下荆江之分。上荆江:枝江至藕池口全长160公里。下荆江:藕池口到湖南的城陵矶全长180公里。

江苏以下江段又称扬子江。江阴以下河段江面逐步开阔,向入海口呈喇形状开展,江阴附近水面宽仅一公里,而到入海口附近时江面宽达80公里,有些学者认为,距今六千年以前,长江大致是在杨州、镇江一带入海,由于江面宽阔,坡度平缓,江流海潮交会,大量泥砂因流速缓慢和海水盐分凝聚而成集,江口内外悬移质日日向下沉垫,河底推移质年年向外推动,以致发育成了长江三角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由长江泥砂堆集而成。这个岛的出现,距今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崇明岛的南端的黄浦江,是长江的最后一条支流。

长江的气候特点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变化大,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也经常发生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8℃,夏季最高气温达4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4℃左右。四川盆地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比中下游增加约5℃。昆明周围地区则是四季如春。在金沙江峡谷地区呈典型的立体气候,山顶白雪皑皑,山下四季如春。江源地区属典型的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4.4℃,四季如冬、干燥、气压低、日照长和多冰雹大风。 >>>下一页更多精彩“长江的水系组成”

#p#副标题#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痤疮皮肤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痘广泛发生在青少年身上,青春痘很难彻底治愈,给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带来了烦恼,因为青春痘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给患者带来自卑。那么痤疮皮肤是怎么形成的呢?小编在此整理了痤疮皮肤形成的原因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消除痤疮皮肤的方法

1、外用药物:可外搽复方硫磺洗剂、0.5%氯霉素或洁霉素酊、0.01%维甲酸、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商品名:必麦森)、2%酮康唑洗剂。

2、一般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少食脂肪、糖类和刺激性食物。常用温水,肥皂水或10%硫磺香皂洗脸,避免用油脂类化妆品和用手挤捏患部。禁用碘、溴化物及皮质激素等药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3、物理疗法:面膜倒膜、按摩、离子喷雾、超声喷雾。这是如何治疗青春痘比较好的方法。

专家提醒:青春痘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和B的食物。维生素A有益于上皮细胞的增生,能防止毛囊角化,消除粉刺,调节皮肤汗腺功能,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对表皮的侵蚀。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绿菜花,金针莱、胡萝卜、动物肝脏等。维生素B2能促进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维生素B6参与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富含锌的食物也具有控制皮脂腺分泌和减轻细胞脱落与角化的作用。

温馨提示:青少年朋友不应该急切地治疗青春痘疾病,应该还有长期治疗的信心,各位朋友切勿因为私下用药,导致发现严重的后果。如果出现了青春痘的情况,建议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做下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痤疮皮肤形成的原因介绍

1、过多的角质硬化,角化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是内陷在表皮层中,毛发和油脂的通道。正常情况下,角质层的适当更新,是由于受到深层组织的迁移、推动而产生的。在肌肤表面,老废角质会、皮肤发生剥离而脱落。而在毛囊附近的这些细胞会随着皮脂的流动,向上达到皮肤的表面,同时,也会和这些皮脂混合在一起,而过多的油脂,会导致正常的细胞脱落的过程能力减弱,这样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就会不断增厚,就会产生障碍使毛囊受到堵塞。

2、内分泌功能失调:也是导致痤疮产生的原因。雄性激素分泌过盛,女性则和月经周期有关;生理痘痘在月经过后,会自动消失,所以只须在长痘痘的时候,使用一些消炎、镇定的保养品,以防恶化。

3、导致痤疮的原因还有体内缺乏维生素B族及A族:B族中维生素B6及B2的缺乏,导致脂质代谢功能失调,而缺乏维生素A,则容易使毛囊口发生角化。

4、导致痤疮的原因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不仅会刺激皮脂分泌,产生的炎症,更会恶化痘痘,导致变红形成红肿的面苞情况,甚至可能会有脓头,有流脓的症状。

5、各种器官功能障碍,也能导致痤疮的发生,特别是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如各种胃肠功能紊乱、便秘、肝功能低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肠溃疡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116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对肠溃疡形成原因和症状了解的不多,胃溃疡通常表现为进食一疼痛一缓解,而肠溃疡则表现为疼痛一进食一缓解,且部分有夜间痛。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肠溃疡的相关知识。

肠溃疡的危害

1、大量便血。便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但有时难以绝对定量。这里所说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输血治疗。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其原因的因为粘膜肌层的增厚,或假息肉呈团阻塞肠腔。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部分肠阻塞。

3、肠穿孔。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在严重型。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对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肠溃疡形成的原因与症状

肠溃疡是消化道的常见病,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导致肠壁血管和肌肉发生痉挛,使肠壁细胞营养发生障碍和肠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肠粘膜易受消化液消化而形成溃疡,目前有人认为是弯曲杆菌感染所致,溃疡常为单个性,但也有多个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存在时称复合性溃疡。

溃疡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多为周期发作,秋季至春季是发作季节,可由气候寒冷或饮食不节而诱发,小弯溃疡的疼痛多于餐后0.5~1小时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或胃幽门部溃疡,多发于餐后3~4小时,有时可在半夜发生,但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无固定也缺乏明显的时间规律。 肠溃疡适宜的中药有:柴胡、黄芩、百合、丹参、乌药、郁金等。疏肝理气、清胃活血是治则。患者须就医后慎用中药。

肠溃疡的饮食禁忌

1、油腻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奶油、牛油、核桃仁。

2、粗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

3、易胀气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韭菜、洋葱、大蒜、油炸食品、咖啡、碳酸饮料等。

4、生冷食物:如冷饮、梨、西瓜、橘、柑、香蕉、西红柿、蚌肉、海参、百合汤等。

5、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蜂蛹、土蚕、未成熟番茄、花生、菠萝、蚂蚱、蟹类、蚕豆、蛇肉及一些昆虫食品。

看过“肠溃疡形成的原因”

肠溃疡的日常保健

肠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除了及时进行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日常保健。日常保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少吃或不吃油腻、油炸、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暴饮暴食和食无定时。

2. 补充足够的益生元,像 异麦芽低聚糖这样的益生元,能高效增殖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让肠道菌群结构恢复平衡,从而让肠道恢复健康。

3. 坚持锻炼;保持规律作息。长期缺乏锻炼和不规律作息,同样会影响肠道健康,以及肠道功能的正常发挥。人体会根据生物钟来修复和再生肠道,作息和饮食不规律,都会影响这个过程,进而影响肠道健康。

4. 注意精神和压力调节。精神压力过大会影响肠道正常功能,进而造成各种肠道问题(如便秘、腹痛、肠易激综合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