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噪声聋是职业病吗【精彩19篇】

如果楼上的邻居噪音很大,吵到自己休息怎么办?下面我来告诉大家吧。

浏览

5793

文章

19

篇1:噪声职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人耳对噪声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当噪声的强度过大,接触时间过长时,就会引起接触工人听力下降,甚至是噪声性耳聋。那么,噪声职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职业病防治措施:

1、认真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大都从保护听力出发,即劳动者在该强度下反复接触噪声,不会对语言听力有明显的影响,这类标准只能保护大多数人,不包括敏感者。《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将噪声源放在车间外或进行隔离,及时检修机械,防止哥件松动引起的噪声;采用吸声的材料作为车间的屋顶、内壁"降低车间内的噪声。同时,根据不同的方法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如利用消声器消声、将声源封闭,阻止噪声传播。

3、加强宣传教育、注意个体防护,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个体防护主要保护听觉器官,长时间接触噪声的工人应佩戴耳塞、耳罩等,耳塞、耳罩的佩戴常常使工人产生不适感,应加强技术革新,研制舒适、美观、有效的防护用品,便于职工使用。

4、职业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检查和定期检查。上岗前检查是为了获得听力的基础资料,并对患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禁止其参加强接触噪声的工作。从事噪声作业半年内进行听力检查,发现有明显听力下降者及早调离噪声作业,以后应坚持每年定期检查,特别是所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为减少工人持续接触噪声的时间,应实行工间休息制度,经常检测车间噪声情况,督促、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鼓励职工合理营养,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噪声聋职业病的赔偿标准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性噪声聋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听觉损伤,属感音性耳聋。那么,噪声聋职业病赔偿标准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聋职业病的赔偿标准:

1、噪声聋职业病患者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2、噪声聋职业病患者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噪声聋职业病患者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噪声聋属于什么因素所致职业病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劳动者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根据纯音听力测试并结合其他客观测听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准确性。那么,噪声聋属于什么因素所致职业病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由于生产性机械产生的噪声均为连续稳太性,因而对听力的损伤是一种慢性渐进式的。一般在一到两年的接噪时间内不会有耳聋的情况。(我国《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规定是三年)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噪声作业工龄较长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

噪声聋的预防措施:

1、控制噪声来源

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减少接触时间

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3、耳部隔音

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4、卫生监护

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噪声聋职业病的鉴定流程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噪声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职业公害之一,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听觉器官的损伤最为明显。那么,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流程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聋职业病的鉴定流程:

1、申请

当事人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鉴定申请,鉴定申请需提供的材料包括:鉴定申请书,职业病诊断病历记录,诊断证明书,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审核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收到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后,要对其提供的与鉴定有关的资料进行审核,看有关材料是否齐备、有效.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材料审核,对材料齐全的发给受理通知书;对材料不全的,通知当事人进行补充.必要时由第三方对患者进行体检或提取相关现场证据。当事人应当按照鉴定委员会的要求,予以配合。

3、组织鉴定

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在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的主持下,从专家库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当事人也可以委托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抽取专家,组成职业病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鉴定资料,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鉴定意见不一致时,应当予以注明。

4、鉴定书

鉴定书的内容应当包括:被鉴定人的职业接触史;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和有关检查资料等一般情况;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争议以及鉴定结论和鉴定时间,鉴定书必须由所有参加鉴定的成员共同签署,并加盖鉴定委员会公章。

5、异议处理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噪声聋属于什么职业病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用人单位应在卫生工程、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加强落实及管理。那么,噪声属于什么职业病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噪声聋的预防措施:

1、控制噪声源

由企业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使发声体变为不发声体,或者大大降低发声体的声功率。例如,用无声的液压代替高噪声的机械撞击。再如,提高。矶裕利造阳福度,尽重颈少机器鄙仟的瑾舌相蘑璨,正确校准中心,使动态平衡等。

2、控制传播途径

主要是阻断和屏蔽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衰减。一是厂区合理布局,如将高噪声工作场所与噪声较低的工作场所、生活区分开设置,以免互相干扰;对于特别强烈的噪声源,可设置在厂区比较偏僻的地区,使噪声最大限度地衰减。另外,把各工作场所同类型的噪声源(如空压机或风机等)集中在一个机房内,防止噪声源过于分散,减少污染面,便于采取声学技术措施集中控制。二是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如利用山冈、土坡、树木草丛和已有建筑屏障等有利条件阻断或屏蔽一部分噪声向接收者的传播。三是采用隔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如将高噪声设备用吸声材料将其包裹。

3、佩戴防护用品

接触噪声环境作业者应佩戴听力保护用品,如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

4、减少接触时间

如在隔音室内进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日J,处日J根琚头怀。睛况托快上柙。

5、坚持职业健康体检

就业前要体检,不适于从事接触噪声作业者不要从事噪声岗位的工作;在岗者需每年接受一次体检,发现听力损伤或噪声易感者,应调离噪声接触岗位,并进行定期听力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职业病噪声聋能治好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工业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我国早期以“职业性难听”的名称将职业性噪声性聋列入职业病管理范围。那么,职业病噪声聋能治好吗?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性噪声聋是不可逆性,在早期采用高压氧或给予扩张血管、加强营养和代谢的药物有部分疗效,佩戴助听器能起到部分作用。假如已经一段时间了,治愈有点难度了。对噪声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点应加强预防。

噪声聋的预防及治疗:

1、控制噪声来源

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减少接触时间

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3、耳部隔音

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4、卫生监护

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5、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应定期对在噪声环境中劳动者进行听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如有4000hz听力下降而无自觉症状者,休息数日或数周常可自行恢复,可服用营养神经药物、血管扩张剂、高压氧等治疗。一直治疗无效者,可配戴助听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噪声聋职业病的鉴定标准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噪声作业工人近千万,因此,研制噪声聋的诊断标准职业病防治科研工作者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那么,噪声聋职业病的鉴定标准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聋职业病的鉴定标准:

听力的职业病鉴定等级是按照损失的听力鉴定的。

10级:双耳听力损失大于26db,或者一耳大于56db,即为10级(最轻)。

9级:双耳听力损失≥31db或一耳损失≥71db;

8级:双耳听力损失≥41db或一耳≥91db;

7级:双耳听力损失≥56db;

6级:双耳听力损失≥71db;

5级:双耳听力损失≥81db;

4级:双耳听力损失≥91db。

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需要的材料:

1、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应提交申请书、本人健康损害证明、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史证明等。职业史证明的内容应从开始接触噪声作业的时间算起,尽可能包括工种、工龄、接触噪声方式或操作特点、每日或每月的接触时间、是否连续接触噪声、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降噪设施及其效果、历年作业场所噪声检测数据、个体防护等。

2、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

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措施:

1、控制噪声源:根据生产工艺情况采用技术控制或消除噪声源,从源头上解决噪声危害。

2、控制噪声的传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设备。阻断噪声的传播。

3、执行噪声职业卫生要求:严格执行我国颁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关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即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

4、加强健康监护:严格就业前健康检查,凡是有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均不宜参加噪声作业。

5、健康教育及个体防护: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合理安排噪声作业工人休息,使其听觉疲劳得以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轻度噪声聋是职业病吗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企业应重视噪声作业的职业防护及健康监护,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相关职业病的发生。那么,轻度噪声聋是职业病吗?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轻度噪声聋患者是职业病,应当先向当地劳动部门的职业病防治部门进行职业病鉴定,在工作环境中有长期接触较强(>90分贝)噪声或一次接触强烈噪声(>140分贝)的可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以下待遇:

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3、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4、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5、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6、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7、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

8、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职业病逐渐向新型化、多样化转变,但噪声做为一个旧的职业危害,在现今的职业病发生谱中仍占据重要位置。那么,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吗?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噪声聋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噪声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职业性噪声聋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措施:

(1)控制噪声源。

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阻断噪声传播

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控制噪音的传播。

(3)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如佩带护耳器。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每年一次包括听力检查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同时,患有噪声聋的患者应及早脱离噪声环境,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由于耳鸣引起的睡眠不好,可加用镇静药物。对于噪声引起的情绪低落、焦虑等情绪变化,应鼓励安慰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职业病噪声聋有赔偿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在工业生产中,人们常常离不开轰隆的机械声,而职业性噪声聋指的是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那么,职业病噪声聋有赔偿吗?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病噪声聋患者可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和其他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

劳动能力影响级别确定职业病噪声聋患者最高为5级:

一、职业病噪声聋患者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二、职业病噪声聋患者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如何防治噪声聋职业病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噪声性聋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长期从事噪声作业的接触人员,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防治噪声聋职业病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防治噪声聋职业病的措施:

(1)控制噪声源

由企业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使发声体变为不发声体,或者大大降低发声体的声功率。例如,用无声的液压代替高噪声的机械撞击。再如,提高。矶裕利造阳福度,尽重颈少机器鄙仟的瑾舌相蘑璨,正确校准中心,使动态平衡等。

(2)控制传播途径

主要是阻断和屏蔽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衰减。一是厂区合理布局,如将高噪声工作场所与噪声较低的工作场所、生活区分开设置,以免互相干扰;对于特别强烈的噪声源,可设置在厂区比较偏僻的地区,使噪声最大限度地衰减。另外,把各工作场所同类型的噪声源(如空压机或风机等)集中在一个机房内,防止噪声源过于分散,减少污染面,便于采取声学技术措施集中控制。二是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如利用山冈、土坡、树木草丛和已有建筑屏障等有利条件阻断或屏蔽一部分噪声向接收者的传播。三是采用隔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如将高噪声设备用吸声材料将其包裹。

(3)佩戴防护用品

接触噪声环境作业者应佩戴听力保护用品,如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

(4)减少接触时间

如在隔音室内进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日J,处日J根琚头怀。睛况托快上柙。

(5)坚持职业健康体检

就业前要体检,不适于从事接触噪声作业者不要从事噪声岗位的工作;在岗者需每年接受一次体检,发现听力损伤或噪声易感者,应调离噪声接触岗位,并进行定期听力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噪声聋职业病赔偿标准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那么,噪声聋职业病赔偿标准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业病只有达到伤残等级的,才会给予伤残补助金。

是根据工伤鉴定,劳动能力影响级别确定的噪声聋职业病最高为5级。

1、噪声聋职业病患者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噪声聋职业病患者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噪声聋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那么,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1、鉴定原则

根据确切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型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2、诊断及诊断分级

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

轻度噪声聋:25dB-40dB(HL)。

中度噪声聋:40dB-55dB(HL)。

重度噪声聋:≥56Db(HL)

3、处理原则

观察对象不需要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时患有耳鸣者例外;轻度、中度及重度噪声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重度噪声聋患者应佩戴助听器。对噪声敏感者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

噪声聋职业病关键在于预防:

对于从事爆震职业者,应加强预防知识的宣教,以便发生急性事故时不至慌乱;平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缺乏防护材料而预知即将遇到爆震时最简单的防护方法是用棉花球塞于耳道内;在紧急情况下,可用两小手指分别塞入两侧外耳道口内,急时卧倒,背向爆炸源,采用张口呼吸可减轻受伤的程度。耳塞隔声效果一般可达20~35dB。耳罩隔声效果高于耳塞,可达30~45dB,但使用不便。棉球塞耳可隔声10~15dB。

劳动者健康监护:

对噪声环境下作业工人均应进行就业体检,在职业档案内建有听力记录,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噪声敏感者和早期听力损伤者。再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处理,如加强个人听力防护措施,对症治疗或调离噪声作业环境等。同时,将各种病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及有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列为职业禁忌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噪声职业病防护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音调,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被人们称为生产性噪音,这些噪音不仅对工作听觉系统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噪声聋。那么,噪声职业病防护措施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职业病防护措施:

(1)认真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大都从保护听力出发,即劳动者在该强度下反复接触噪声,不会对语言听力有明显的影响,这类标准只能保护大多数人,不包括敏感者。《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将噪声源放在车间外或进行隔离,及时检修机械,防止哥件松动引起的噪声;采用吸声的材料作为车间的屋顶、内壁"降低车间内的噪声。同时,根据不同的方法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如利用消声器消声、将声源封闭,阻止噪声传播。

(3)加强宣传教育、注意个体防护,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个体防护主要保护听觉器官,长时间接触噪声的工人应佩戴耳塞、耳罩等,耳塞、耳罩的佩戴常常使工人产生不适感,应加强技术革新,研制舒适、美观、有效的防护用品,便于职工使用。

(4)职业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检查和定期检查。上岗前检查是为了获得听力的基础资料,并对患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禁止其参加强接触噪声的工作。从事噪声作业半年内进行听力检查,发现有明显听力下降者及早调离噪声作业,以后应坚持每年定期检查,特别是所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为减少工人持续接触噪声的时间,应实行工间休息制度,经常检测车间噪声情况,督促、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鼓励职工合理营养,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流程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那么,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流程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流程

一、当事人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鉴定申请。提供的材料包括: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

二、审查。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要对其提供的与鉴定有关的资料进行审核,看有关材料是否齐备、有效。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材料审核,对材料齐全的发给受理通知书;材料不全的,通知当事人补充。必要时由第三方对患者进行体检或提取相关现场证据。当事人应当按照鉴定委员会的要求,予以配合。

三、组织鉴定。参加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专家,由申请鉴定的当事人在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的主持下,从专家库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当事人也可以委托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抽取专家,组成职业病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鉴定资料,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鉴定意见不一致时,应当予以注明。

四、出具鉴定书。鉴定书的内容应当包括:被鉴定人的职业接触史;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和有关检查资料等一般情况;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争议以及鉴定结论和鉴定时间。鉴定书必须由所有参加鉴定的成员共同签署,并加盖鉴定委员会公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哪些噪声职业病防护措施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那么,有哪些噪声职业病防护措施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职业病防护措施:

1、认真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大都从保护听力出发,即劳动者在该强度下反复接触噪声,不会对语言听力有明显的影响,这类标准只能保护大多数人,不包括敏感者。《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将噪声源放在车间外或进行隔离,及时检修机械,防止哥件松动引起的噪声;采用吸声的材料作为车间的屋顶、内壁"降低车间内的噪声。同时,根据不同的方法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如利用消声器消声、将声源封闭,阻止噪声传播。

3、加强宣传教育、注意个体防护,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个体防护主要保护听觉器官,长时间接触噪声的工人应佩戴耳塞、耳罩等,耳塞、耳罩的佩戴常常使工人产生不适感,应加强技术革新,研制舒适、美观、有效的防护用品,便于职工使用。

4、职业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检查和定期检查。上岗前检查是为了获得听力的基础资料,并对患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禁止其参加强接触噪声的工作。从事噪声作业半年内进行听力检查,发现有明显听力下降者及早调离噪声作业,以后应坚持每年定期检查,特别是所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为减少工人持续接触噪声的时间,应实行工间休息制度,经常检测车间噪声情况,督促、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鼓励职工合理营养,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噪声聋属于职业病吗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噪声是当今世界第三大公害,生产性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因素。那么,噪声聋属于职业病吗?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在我国职业病列表中规定为法定职业病。长期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早期会出现听力下降或听阈升高,产生听觉疲劳。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继续长期地接触强噪声,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这是由于内耳感音器官受噪声的作用,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推行性病变,即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2、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性噪声聋,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性噪声聋是由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致害因素造成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3、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观察对象”进行诊断,在其进行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4、职业性噪声聋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5、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噪声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性噪声聋病人。

6、职业性噪声聋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怎么鉴定噪声聋职业病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噪声聋危害很大,有可能导致永久性耳聋,使劳动者的听力完全消失,造成终成残疾。那么,怎么鉴定噪声聋职业病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鉴定噪声聋职业病:

1、鉴定原则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具体指: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检查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2、诊断及诊断分级

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

(1)轻度噪声聋:25dB-40dB(HL)。

(2)中度噪声聋:40dB-55dB(HL)。

(3)重度噪声聋:≥56Db(HL)

(4)噪声聋:71-90dB

3、劳动能力鉴定

(1)对观察对象和轻度听力损伤者,应加强防护措施,一般不需要调离噪声作业环境。对中度听力损伤者,可考虑安排对听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对重度听力损伤及噪声聋者应调离噪声环境。

(2)对噪声敏感者(即在噪声环境下作业一年内)观察对象达Ⅲ及Ⅲ级以上者应该考虑调离噪声作业环境。

4、健康检查的要求

(1)噪声环境下作业工人均应进行就业前体检。体检项目重点包括耳鼻咽喉科、纯音测听、内科和神经科。工人一进厂必须有个人听力防护措施,应在职业档案内设有听力记录。

(2)在噪声环境下作业起始一年内体检一次。若听力正常则以后每两年体检一次,已达观察对象Ⅰ级及Ⅰ级以上、听力损伤及噪声聋者应每一年体检一次。退休时要进行最后体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职业病噪声聋赔偿标准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性噪声聋是作业者在噪声工作岗位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双耳对称、听力呈逐渐性下降的感音性听力损伤。那么,职业病噪声聋赔偿标准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病噪声聋赔偿标准:

职业病噪声聋赔最高为5级

一、职业病噪声聋赔患者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三)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二、职业病噪声聋赔患者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