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10月1日是什么节日20篇

浏览

3128

文章

129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1、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的岁首,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春节历史悠久,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2、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等。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节俗内容丰富,游龙舟与吃粽子是其中的两大礼俗。

4、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那你知道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吗?各自都有哪些时间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各自的时间特点

1、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岁首、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2、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4、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各自的起源

春节:团团圆圆过大年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中秋节:源于祭月迎寒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端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作为传统节日,我国民间过端午活动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习俗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叶菖蒲,其中,吃粽子最为普遍。

清明:这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最早开始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按照古人“冬至百六日为清明”的说法推算,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往往把寒食延至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

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相关知识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习俗有哪些

守岁 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相关知识

春节的来历,在中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春节的相关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白露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白露是第几个节气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白露并不是中国传统节日,它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主要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

白露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日的意义是重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而白露并不是意义上传统节日,它属于24节气之一,反应的是天气变化。

当然,二十四节气当中,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比如清明、冬至,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除了这些,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除夕、中秋节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什么节日_丰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全文共 22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中国自2018年6月21日起设立的一个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秋分。那么你们对于丰收节还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于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什么节日_丰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农民丰收节宣传语

1、百姓脚踏实地干,佳木枝繁叶茂灿。

2、产品显实效,丰收传佳话。

3、诚朴人品立“实” ,诚信农资立“佳”。

4、诚实服务三农,品质再创佳绩。

5、诚实惠民,效果最佳。

6、诚实守信,兴农为佳。

7、诚实为本,信誉为佳。

8、诚信是“实”,分享是“佳”。

9、诚信为先,以客为尊。

10、大众证实,效果最佳。

11、都市品牌选择,乡亲价格服务。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哪一天?

从地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所以,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便于城乡群众、农民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农民的创造,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

从民俗上看,我国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大多都在下半年。

设立丰收节的三大意义

农民丰收节不仅具有当代意义,其文化传承意味更加浓厚。“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它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个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其次,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最后,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所以,设立这个节日,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还是从社会进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乡村日渐衰落、急需重视的当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更在提升百姓荣誉感的基础上,引起全社会对农村的关注,更是把那些濒临消逝的传统农耕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让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绽放更多的鲜花。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这是希望的田野,这是丰收的中国!眼下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庆丰收活动,各种活动精彩纷呈。欢唱吧,大地飞歌;劲舞吧,喜悦的人们。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已经启航。“庆丰收,感党恩”,此时最暖农民心。让我们从一个个丰收节里汲取前行力量,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2022年丰收节主题是什么★★

★★2022年丰收节是哪一天★★

★★秋分为什么又叫丰收节★★

★★2022农民丰收节活动方案★★

丰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丰收节具有很大的广泛性,不是特指哪一个民族的。丰收节,是世界各地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在中国把秋分节气这一天定位丰收节。

在中国畲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八月十五。在南印度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

高山族的丰收节,是台湾原住民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祭典。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丰收节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为期一周左右。

丰收节是什么意思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其文化传承意味更加浓厚。一方面,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

同时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令“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这从某种程度上,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什么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还是去年2018年设立的,时间为每年的秋分节气,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农业农村部介绍说,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从节气上看,之所以把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这天,是因为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另外,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有哪些比较重大的节日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社日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

1、春节: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2、社日节:社日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3、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4、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5、冬至节: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6、七夕节:七夕节是每年的七月七,这一天人们都会给自己喜欢的人送各种各样的礼物从而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心意;

7、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初九,这个节日是尊老、爱老、助老的老年节,人们会在这一天对家中的老人更好的去陪伴;

8、除夕:它是岁末的最后一天晚上,除夕是除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日子,同时这一天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贴对联、辞岁、守岁等;

9、腊八节:其在每年的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北方,这天人们都会喝腊八粥,因为和腊八粥可以让自己来年过得更加健康平安,所以这个节日还是非常重要的;

10、寒衣节:我国北方地区比较流行寒衣节,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扫墓,或者为父母送去御寒的衣物。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全文共 1715 字

+ 加入清单

据传说记载,中国元旦节起始于三皇五帝之一。距离今天已经存在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了。为此关于元旦节一些知识点不知你们了解过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盘点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欢迎参阅。

古代“元旦”和现代“元旦”有什么不同

1月1日,是2020年新的一年的开始,中国人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并非“舶来品”,已在农历(夏历)中沿用了4000多年,但现行“元旦”为1949年所定。

中国夏朝时候产生的“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规定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

“元旦”,在中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就是“初”、“始”;“旦”是一个象形字,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中就有记录,它表示太阳从地平面升起。“元旦”合起来就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在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朔”、“正旦”、“元正”、“新年”、“初年”、“太岁日”、“岁日”、“开年”、“开岁”、“鸡日”等,但在众多的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因朝代不同,采用的历法也不同,中国历代“元旦”的时间并不一致,如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改为十月初一。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使用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这以后,除个别朝代外,其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叫做“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旦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旦从名字上讲,它是中国自己的节日,但从立法上讲,它却又是个从西方引来的洋节。它既不像西方宗教节日那样有文化内涵,也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民俗。

元旦的习俗

1: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众所周知的是,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定的节日,在元旦这天就会放假。新中国成立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2: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者是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够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成了联欢晚会什么的了。

近些年来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大家发挥了。甚至是,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3: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民间了,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元旦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到现在还没见过。

元旦的起源是什么

“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三千多年前。《晋书》里说“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可见当时的元旦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到1949年9月27日,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国才决定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也就是我国所说的公历,从此元旦节就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元旦的记载。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传统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之后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者是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的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雾缭绕的图画。经过考证,发现了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这个字。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夏朝的时候产生了“夏历”,就现在的“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岁首这天就叫“元旦”。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1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作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的末年。但这是夏历,也是农历或者是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故事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故事,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古代重阳节美食

1、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的办法,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吃花糕的习俗。

2、螃蟹

重阳节的吃食,还有螃蟹。郑板桥诗:“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阳吃蟹传统的佐证。

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较为细腻,肌肉纤维中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对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

3、菊花酒

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重阳节保留至今的习俗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渐淡薄,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时节。此时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2、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菊花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3、饮菊花酒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已有了。后来,饮菊花酒又被附会上神话色彩,说饮菊花酒可以躲避灾难。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气味芬芳。人们认为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时候,人们便将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才开坛饮用。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故事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全文共 5537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节日大多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那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十大传统节日相关节日知识,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i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小年、除夕。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简短介绍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主要一说是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

五、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在我国,在这一天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并且很少有人看到喜鹊,原因是它们到天上银河为牛郎和织女搭桥相会了。所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现在中国人为了同西方的公历2月14日相对应,这一天就看成了中国式的情人节。

六、鬼节(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八、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九、小年

春节民俗。在春节前某日“过小年”。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十、除夕(年除日)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点为两年的分水岭,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动很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除日的主要活动是挂家堂字画,贴春联、年画、窗花,祭天,请神,祭祀等。

新历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r Day)

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3日国际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Smoking Day)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6月5日世界环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Trafficking)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Party)

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

8月12日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

9月8日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

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Layer)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

10月1日国际音乐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World Post Day)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

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World Rural Womens Day)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24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Women)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旦并非中国独有节日,还有哪些国家也庆元旦呢?

全文共 2144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不仅仅是中国节日,它同时也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比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元旦最先是中国兴起的节日,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不同,时间也不同,因此,有些国家的“元旦”日期也有不同。朝鲜的元旦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而朝鲜和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瑞士人则有元旦健身的习惯。

在希腊的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谁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保加利亚在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做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的一年则交厄运。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似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的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还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是哪个?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08年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申报每两年进行一次,且每个国家一次只允许申报一项。那一年,中国确定了35个参加“申遗”的项目。为保护重要项目入选,在2008年专门召开的世界申遗会上,按照“少数民族项目重点关注、海峡两岸项目有所倾斜、周边国家共享项目重点考虑”的原则,确定了中国“申遗”的核心项目,而端午节只能排在备选之列。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遗”规则的更改,并最终助推了端午节的“申遗”成功。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讨论,对“申遗”评审规则进行了两项大的修改:一是将以前的两年一次改成了一年一次,二是每个国家一次仅申报一项改为可同时申报多项。这让中国的端午节申报项目从备选的第二梯队一下子冲到第一梯队,跻身重要项目。

2009年9月,好消息终于传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端午节”被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什么是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哪些?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哪些?

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我国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元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祈福活动。

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肃穆的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不仅有利于弘扬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162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名称的来历

元宵,原意为“ 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花灯的来历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 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 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传说

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习俗主要有哪些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祭门、祭户、逐鼠、送孩儿灯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传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汉族民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汉族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什么是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和传统习俗_节日礼仪和传统习俗

全文共 34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有着约定俗成的礼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目录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说道清明节,就不得不要提到这个节日的由来了,清明节的初始阶段,大约是在古代的周代时期,略算一下也有近两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了。而早期的时候,清明节还只是属于汉族人的祭祖节日,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文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满足、壮族、瑶族、苗族、土家族等等二十四个少数民族,也都会在每年的仲春与暮春的之交的这一天,过清明节的同时为家中去世的亲人扫墓、祭拜。不过,除了扫墓和祭祖、踏青郊游这些祭拜的过节主题没有变化外,不同的民族之间在过清明节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习俗方面的不同之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些都是古代著名诗人在清明节的这一天,留下的千古流传的佳句。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诗句中看出,清明时节的这一天,也是亲人相聚洽谈的日子。而像清明节的礼仪习俗文化中,荡秋千、蹴鞠、植树、踏青、放风筝、扫墓等活动,基本上都是和家人一起进行的。所以,清明节也就像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秋节、春节、元旦节一样,也是和家人团团圆圆的日子。

而清明节除了荡秋千、扫墓、放风筝等这些比较传统活动外,还有射柳、斗鸡、蚕花会等大多数的人还不是很熟知的节日礼仪活动。其中,射柳是一种适合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从明朝时期的时候开始流行至今。而斗鸡这个游戏活动,则是在清朝时期救开始盛行了,而且即使清明节结束到了夏至,斗鸡的活动的热潮也依然不减分毫。

对于蚕花会这样的清明节的礼仪活动,人们又会将其区分成摇快船、拜香凳、闹台阁、龙灯、打拳等十多项子分类式的活动。而且,蚕花会中的大多数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船上进行的,非常具有水乡的民俗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

一、常见借代词语

1、 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 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学

6、 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

春节,古称元旦。据民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到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止都称春节。现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年三十(二十九)开始。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多彩。

扫尘: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产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办年货:一到腊月,人们都要上街采办过年的物品,买年画,准备过年的春联。

吃团年饭:团年饭意为一家团圆。腊月的最后一天要全家团聚吃一顿丰富的年饭。凡家中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家人都会尽可能赶回家团聚。这顿饭要吃得欢欢乐乐,菜肴吃食也具有吉利的象征意义,如鱼(年年有余)、整鸡(大吉大利)、青菜(清洁平安)、年糕(年年高)等。吃饭时,不要说丧气的、不吉利的话,不能失手打破碗碟杯盏,不要碰翻椅凳,因为这些会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

守岁:除夕之夜,灯火通明,家人围坐一起畅谈,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除夕之夜,在我国北方家家都要包饺子。

鞭炮迎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古代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祛邪,而如今则表示节庆欢乐,鞭炮越响,来年家庭财源会越兴旺。

拜年:新年伊始,人们走亲访友,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联络感情。拜年的习俗各地并不相同,但一般初一上午不走亲访友。出去拜年要穿戴整洁。出门遇到熟人、朋友要恭贺新年,说些吉利话,即使是遇见平时与之开惯了玩笑的人也不能随便开玩笑。见到长辈要行拱手礼。走亲访友要携带礼物。

过年时,招待宾客的食物有讲究,通常以谐音讨口彩,比如吃柿子苹果,喻意事事平安;吃年糕则意味着年年高升。

春节期间,人们还经常走上街头,参加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会等娱乐项目。

春节期间也要注意喜庆有度。这一期间热闹的时候比较多,不应为了自己开心而打扰了邻居们休息。春节不仅要拜年,有时候也要恭喜人家喜迁新居。看看新房的格局,参谋一下崭新的家具,如果您是访客,也会有这样的“猎奇”心理。但参观前应该征得主人的同意,等待主人的邀请,而不要主动直接提出参观请求,令主人不好拒绝。出国留学网提醒您,如果受到主人邀请参观,也要跟在主人身后,不要自己去打开房间门,尤其是卧室和主卫的门。因为有很多城市都不允许燃放烟花,有的人也没有放鞭炮的喜好,所以过年送礼最好不要送鞭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11月8日是什么节日?中国记者节是哪一天

全文共 493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11月8日中国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之所以把记者节定在11月8日是因为这一天既是中国记者协会的成立日,也是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的纪念日。

11月8日是什么节日?中国记者节是哪一天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者协会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新中国确立"记者节"的意义,表明党和国家对新闻界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既在确认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更在鼓舞和激励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为正义事业呼吁,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记者节的由来

记者节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1946年9月1日,为了打破国民党统治者对新闻舆论的封锁,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在记者节的纪念仪式上号召新闻界“更好地反映人民的辉煌业绩,更有效地粉碎反动派的一切歪曲宣传”。

1949年12月23日,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办法》对年节和纪念日放假规定这样表述:“其他各种纪念节日如:二八纪念、五州纪念、七七抗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九一八纪念、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等,均不必放假。”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协会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6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记者协会为团结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开展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确定了中国记者协会的成立日为记者节,对于全国55万名新闻工作者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记者节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为加强其统治地位,对坚持正义的新闻工作者任意加以迫害、逮捕乃至杀戮。1933年1月,江苏镇江的《江声日报》主笔刘煜生,被江苏省民政厅长赵启以“宣传共产”之罪名,下令杀害。上海《申报》登载了这条消息,舆论哗然,新闻界提出“开放言路、保障人权”的强烈要求。为了缓和舆论指责,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9月1日被迫发出《切实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1934年8月,杭州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9月1日为纪念节,得到不少地区的响应和认同,1934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太原、厦门、青岛等地的新闻界,都举行了纪念庆祝活动,1935年,“9.1”记者节得到了全国的认同,天津《大公报》并为此发表了《记者节》的短评,要求政府积极地解放言论。

1938年,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汉口成立,是年9月1日,在汉口普海春大酒家举行盛大的记者节活动,向来华采访的各国新闻界,向在汉口当时出版的各种报纸,向出入于枪林弹雨中的战地记者,向从南洋等地归来的新闻同业表示感谢和敬意,并且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团结在抗战建国的旗帜下,奋勇前进。当时,范长江同志讲了话,塔斯社的罗果夫,法国《人道报》的黎蒙都讲了话,在中国新闻史上,这是一次最盛大的最庄严的记者节。

此后,在有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分会的各地,如湖南、如广西、如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如香港的新闻同业,都在9.1记者节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号召加强团结,加强学习,贯彻“青记”一贯提出的主张。世界节日、国际日、纪念日大全、农历节日大全1月元旦节(1月1日)黑人日(1月第一个星期日)日记情人节(1月14日)国际海关日(1月26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国际麻风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小寒节气(1月5-7日交节)大寒节气(1月20-21日交节)2月世界湿地日(2月2日)国际气象节(2月10日)情人节(2月14日)国际母语日(2月21日)反殖民主义斗争日(2月21日)立春节气(2月3-5日交节)雨水节气(2月18-20日交节)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月最后一天)3月国际海豹日(3月1日)全国爱耳日(3月3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世界青光眼日(3月6日)国际妇女节(3月8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9日)中国植树节(3月12日)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4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国际航海日(3月17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儿歌日(3月21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世界戏剧日(3月27日)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惊蛰节气(3月5-7日交节)春分节气(3月20-22日交节)4月愚人节(4.1)国际儿童图书日(4.2)世界自闭症日(4.2)巴勒斯坦儿童日(4.5)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4.7)世界高血压日(4.7)世界卫生日(4.7)非洲环境保护日(4.10)世界帕金森病日(4.11)世界社会工作日(4.15)非洲自由日(4.15)世界血友病日(4.17)国际古迹遗址日(4.18)世界地球日(4.22)世界法律日(4.22)世界读书日(4.23)世界防治疟疾日(4.25)世界知识产权日(4.26)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4.28)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29)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30)全球青年服务日(4月的第2或第3个周末)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20日至25日)国际秘书节(4月的最后一周星期三)世界儿童日(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世界航天节(4.12)谷雨节气(4月19日-21日交节)清明节气(4月4-6日交节)5月五一国际劳动节(5.1)世界新闻自由日(5.3)五四青年节(5.4)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的第一个周二)世界微笑日(5.8)世界红十字日(5.8)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5.9)国际护士节(5.12)玫瑰情人节(5.14)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碘缺乏病防治日(5.15)国际家庭日(5.15)世界电信日(5.17)国际博物馆日(5.18)世界计量日(5.20)网络情人节(5.20)全国学生营养日(5.20)世界文化发展日(5.2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全国助残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非洲解放日(5.25)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5.26)国际维和人员日(5.29)世界无烟日(5.31)立夏节气(5月5-7日交节)小满节气(5月20-22日交节)6月六一国际儿童节(6.1)世界牛奶日(6.1)世界环境日(6.5)全国爱眼日(6.6)世界海洋日(6.8)中国人口日(6.11)世界无童工日(6.12)世界献血日(6.14)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世界难民日(6.20)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奥林匹克日(6.23)世界手球日(6.23)全国土地日(6.25)国际禁毒日(6.26)联合国宪章日(6.26)全国科普行动日(6.29)世界青年联欢节(6.30)芒种节气(6月5-7日交节)夏至节气(6月21-22日交节)7月中国共产党诞辰(7.1)香港回归纪念日(7.1)国际建筑日(7.1)国际体育记者日(7.2)美国独立日(7.4)国际接吻日(7.6)国际合作节(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世界过敏性疾病日(7.8)中国航海日(7.11)世界人口日(7.11)银色情人节(7.14)国际冰壶日(7.16)曼德拉国际日(7.18)人类月球日(7.20)世界语创立日(7.26)世界肝炎日(7.28)第一次世界大战(7.28)非洲妇女日(7.30)小暑节气(7月6-8日交节)大暑节气(7月22-24日交节)8月八一建军节(8.1)爸爸节(8.8)全民健身日(8.8)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8.9)国际青年日(8.12)国际左撇子日(8.13)绿色情人节(8.14)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15)世界人道主义日(8.19)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8.23)纳米比亚日(8.26)全国律师咨询日(8.26)立秋节气(8月7-9日交节)处暑节气(8月22-24日交节)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国际扫盲日(9.8)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9.8)中国教师节(9.10)世界预防自杀日(9.10)世界清洁地球日(9.14)相片情人节(9.14)国际民族日(9.15)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全国爱牙日(9.20)国际和平日(9.21)世界老年痴呆日(9.21)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世界无车日(9.22)世界避孕日(9.26)世界旅游日(9.27)国际翻译日(9.30)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9月的最后一周)白露节气(9月7-9日交节)秋分节气(9月22-24日交节)10月十一国庆节(10.1)国际音乐节(10.1)国际老年人日(10.1)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2)国际非暴力日(10.2)世界动物日(10.4)世界空间周(10月4-10日)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教师日(10.5)全国高血压日(10.8)中国航天日(10.8)世界视力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世界邮政日(10.9)世界居室卫生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世界镇痛日(10.11)世界60亿人口日(10.12)世界关节炎日(10.12)世界保健日(10.13)国际标准时间日(10.13)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0.13)世界标准日(10.14)葡萄酒情人节(10.14)全球洗手日(10.15)国际盲人节(10.15)世界农村妇女日(10.15)世界粮食日(10.16)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世界厨师日(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10.20)世界统计日(10.20)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联合国日(10.24)世界发展信息日(10.24)环卫工人节(10.26)世界男性健康日(10.28)世界卒中日(10.29)世界勤俭日(10.31)万圣节前夜(10.31)寒露节气(10月8-9日交节)霜降节气(10月23-24日交节)11月中国记者节(11.8)全国消防日(11.9)吉尼斯世界纪录日(11.9)世界青年节(11.10)光棍节(11.11)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电影情人节(11.14)国际宽容日(11.16)国际大学生节(11.17)世界厕所日(11.19)非洲工业化日(11.20)世界电视日(11.21)世界问候日(11.21)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25)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美国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立冬节气(11月7-8日交节)小雪节气(11月22-23日交节)12月世界艾滋病日(12.1)废除奴隶制国际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2.2)国际残疾人日(12.3)全国法制宣传日(12.4)国际志愿人员日(12.5)国际民航日(12.7)世界足球日(12.9)国际反腐败日(12.9)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12月第二个星期日)世界人权日(12.10)拥抱情人节(12.14)世界强化免疫日(12.15)国际移徙者日(12.18)南南合作日(12.19)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国际篮球日(12.21)平安夜(12.24)圣诞节(12.25)大雪节气(12月6-8日交节)冬至节气(12月21-23日交节)传统(农历)节日农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历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登高由来

有人提出,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

如果逢高温干旱,山间密林可避高温炙烤;洪水袭来,攀上高山可躲灭顶之灾。此外,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因此,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持此观点的人还将“崇”字本身作为旁证:崇,形声字,从山,宗声。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对山岳而言,因为“山”即高山,“宗”为神圣。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蕴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重阳节习俗

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历史含义是:认为它是延寿,不老的美称。

吃羊肉面

“羊”与“阳”同音,要吃白面。羊肉性温,特别是冬季天冷时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吃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

喝清茶

吃的东西太多了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消化过滤肠道,只有茶,健康,绿色饮料。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历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故事

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情人节,那就是七夕情人节。这主要是因为七夕节由来中关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夕节的习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故事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在中国大陆,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促销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人们对七夕的热情比不上西洋舶来品“情人节”。台湾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七夕节情况堪忧,比不上日本的节日氛围。

3夕节日发展

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来历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又被称为“新年”,指每年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法定节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来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旦的相关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的含义

元旦的“元”是开始、最初的意思;而“旦”表示太阳刚刚出地平线之际,也就是一日的开始。故“元旦”就是指一年之初、一年的第一天。

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来历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16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节日不同,蕴含的寓意也不—样,各地的习俗也虽有差别,但出入不大。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祭灶节(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节日不同,蕴含的寓意也不—样,各地的习俗也虽有差别,但出入不大。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元旦和圣诞节的区别_元旦是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下面就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旦和圣诞节的区别_元旦是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欢迎阅读!

元旦是不是中国传统节日:不是

公历上的元旦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所以元旦我们会放假。在中国现代,“元旦”是对公历新年的称呼即公历1月1日,而中国传统节日都和农历(含节气)有关,所以它肯定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只是一个公历节日。问一个年长的农民会说,中国那时只有被我们叫农历的历法,还没有公历,公历是从西方来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等。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圣诞老人故事的由来

关于圣诞老人故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起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第二种是来自一位父亲的爱。

第一种说法是圣诞老人起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据说每到12月24日晚上,就会有一个神秘人乘驾由9只驯鹿拉的雪橇在天空中飞翔,并且挨家挨户地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孩子们,他们把礼物放在孩子的袜子里。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孩子们拿起袜子穿的时候就会看到礼物,非常惊喜。据说这个圣诞老人一年到头都在制作礼物,监督孩子们的行为,谁表现好就会给谁多送礼物。

但这也不过是一种神话传说而已,这个故事是由一位生活在4世纪小亚细亚的好心教主尼古拉的事迹演变而来的,据说他每年都会做好事,暗中帮助穷人,不留姓名,所以从此以后就有人效仿他这种做法,经常做好事不留名。多余现在而言,父母们为了让孩子们过得的快乐,经常偷偷的买一些礼物送给他们,并且说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他的,让他好好表现,不能调皮。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一位父亲的爱。据说从前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贵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抛下了三个女儿,生活还算富足。但是因为这个贵族非常喜欢发明,所以把家中的财产都败的差不多了,等到女儿们结婚的那一天什么也没有,没有办法给她们陪嫁。

在某一天圣诞老人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就在夜里把三个女儿的袜子中装满了金条,第二天她们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家中原来还有那么多的钱,所以就把这些钱拿去买家嫁妆了,三个女儿就幸福的出嫁了。

后来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继承了悬挂圣诞袜的传统,每当圣诞夜前夕的时候都会在壁炉旁挂上一些色彩斑斓的袜子,然后等待这接受圣诞老人的礼物。

关于元旦节的传说

一、传说有一种凶猛的动物,名字叫做“年”。它每到除夕之夜就到村里吃人和牲畜。所以人们在除夕之夜总是早早吃过晚饭,关起门,一家人围聚在一起,闲聊壮胆,躲避“年”兽的侵袭。

二、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和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人们就在大门上贴红色的对联,挂起红色的灯笼,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年”兽就被吓跑了。

活动不同

一、在古时候,每年元旦都会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因为古代春节和元旦属于同一天,因此元旦的活动和现在我们春节的活动相似,例如祭神祭先祖、舞龙灯、贴春联、放鞭炮等等。

二、每年的圣诞节,大部分会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举行弥撒(宗教仪式)。之后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圣诞节大餐,然后一起交谈,回忆美好的过去,祈祷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圣诞节的传说

一、传说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当时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

二、在马利亚到达伯利恒时,无奈未能找到旅馆,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个时候耶稣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被迫在马槽里生下耶稣。

三、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由来不同

一、“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的古埃及,而我们中国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二、圣诞节属于西方的宗教节日,是为了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圣经上实际并无记载耶稣诞生日期,圣诞节是后人公定的。

时间不同

一、元旦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阳历1月1日。在最初的时候,古时候的元旦日期都是农历,不同朝代的元旦日期也都不一样。

二、圣诞节,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在每年的阳历12月15日。随着时代的转变,东西方文化融合,圣诞节在中国越来越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