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智勇故居推荐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智勇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1803

文章

1000

王弘诲故居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王弘诲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是王弘诲的故居。王弘诲,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会试同考官、南京史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奏牍》、《文字谈苑》等名篇。他一生为官贤能清正、同情民众、关心教育事业。明万历四年(1576),王弘诲以一纸奏折《奏改海南兵备道兼管提学道疏》上 书朝廷,请求万历皇帝在海南设提学道,让海南儒生就地参加会考。这个奏疏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允准,并付诸施行。这便是海南民间著名的“奏考回琼”。此举大大促进了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

王弘诲故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占地约50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现存大屋二幢,横庑小屋一幢。前后大屋均为一幢三间式砖木建筑,悬山式顶,正脊之鸱尾顶饰已坍坏。前院有照墙,左侧有院门。故居右边为王氏宗祠,系王弘诲明代万历年间筹建。王氏宗祠由山门、八角殿、正殿、二侧庑廊组成,悬山式顶,今山门、庑廊已损毁,八角殿明末曾毁于焚烧,清康熙年间重修,为歇山式顶,正殿进深3间,面宽5间,是一座仿古宫殿建筑。祠里存有清代匾额及现代名人题额多块,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居左边为太史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太史坊为四柱三孔石雕牌坊,通高5.1米,全宽7.3米。牌坊呈瓦楞式顶盖,造型古朴雄伟。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黄绍箕故居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黄绍箕故居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绍箕故居位于瑞安市玉海街道小沙巷九曲弄12号。建于晚清。坐西朝东,主要由照壁、台门、主楼等建筑组成,照壁作三开间落翼式,硬山顶,明间正中堆塑“福禄寿”连体文图案。台门三开间,进深二间,落翼式硬山造。主次楼均为两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构架。重檐硬山造,阴阳合瓦屋面。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黄绍箕(1854—1908),字仲弢,父亡后更字鲜庵,自署斋居士,别署斤竹山民,瑞安人。清光绪三年(1877),肄业国子监南学。六年中进士,人翰林。九年散馆授编修,十年兼会典馆编修,十一年任武英殿暨国史馆纂修。十二年,奉派教习庶吉士。十三年,赏加侍讲衔。校读孙诒让《墨子间诂》,举正十余处,为写跋文。余晋珊疏劾康有为撰作《新学伪经考》,绍箕联合盛昱、文廷式等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阮伯淇烈士故居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阮伯淇烈士故居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阮伯淇烈士故居位于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上官巷路12号,年代为道光年间(1821-1850),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阮伯淇烈士系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人,1932年投身革命,历任中共福安市委委员、书记等、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闽东临时工委副书记、中共闽东地委副书记。该房子座落于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上官巷路12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坐北向南,为砖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整体平面布局为正方形,占地面积为1070.4平方米。主要由门弄、天井两厢房,主屋、后天井两厢房及抱厦组成,主屋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明间彻明造,饰假屋面。两侧稍间设私厅,前有小天井,显得温馨雅致。现在房子还有一户人家在住。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建筑物四周墙基为准。

棠溪村:棠溪村地处潭头镇中心部位,距福安城区18公里,是福安市上半区独村人口最多且村落最大无自然村的行政村。全村667户2803人。棠溪村目前有四张名片:2012年12月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文化村”;2014年3月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2014年3月被评为“福建省绿色村庄”,2014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68。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是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东风路,故居座落于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管理单位是琼海市民政局。

1985年,琼海县(今琼海市)人民政府兴建王文明烈士纪念亭。纪念亭占地面积0.5亩。亭呈六角形,高5米,顶缀琉璃瓦,六壁缀瓷砖。亭正面上方横梁上镌刻“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四周有水泥栏杆。

王文明故居座落琼海市益良村。故居始建于民国初期,被国民党军拆毁。1990年7月,琼海县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貌仿建。故居是庭院式的砖瓦土木结构,有正屋、横屋,占地面积0.5亩,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同年11月,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题写门匾:“王文明故居”。

王文明,字钦甫,号恩安,1894年11月1日出生于海南东部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守仁,素以乡村私塾教员为职业。母亲陈氏,是个贤惠勤劳的农妇。王文明幼年随父读私塾,14岁考进县立乐城高等小学校。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欠佳而辍学,后随胞兄王文源在家乡附近的龙江墟经营布匹小店。1917年秋,考进琼崖中学。在学校里,他勤奋攻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张爱萍将军旧居张爱萍故居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张爱萍将军旧居(张爱萍故居)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达渝高速公路罗江入口处旁的张爱萍将军旧居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州地灵人杰,英雄辈出,尤以通川区罗江镇最盛。“木有根,水有源。”张爱萍将军故居在今罗江镇高石村,先祖南宋末年即为当地望族。今北外镇青杠村明月龙王潭畔有明代将军墓,即是张家早期为国培养的栋梁明威将军张翼龙。张爱萍官至副总理、国务委员兼-长,其弟张灿明官司外交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张灿明在任副部长期间曾负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工作,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做出了贡献。

地址:中国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G65包茂高速罗江镇高石村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张端绪。1910年1月9日生于四川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1925年在达县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四川、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曾任中共支部书记、县委委员。同年12月赴江苏如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14军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大队政治委员。1930。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张振英故居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张振英故居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振英故居位于休宁县鹤城乡,时代为民国。系典型的清代徽派古民居。

张振英故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鹤城乡:休宁县辖乡。1952年设鹤棣乡,1958年改鹤城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并入流口镇,1994年自流口镇析出复置鹤城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6.7公里。面积130.8平方公里,人口0.8万。渔(亭)冯(村)公路过境。辖渔塘、棣甸、梅溪、鄣田、田畲、冯村、四门、左龙、右龙9个村委会。农业以林业、茶业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以杂粮为主。有木材加工、制茶、砖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天津冯国璋故居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冯国璋故居坐落在河北区民主道50~54号和海河东路花园巷。是冯氏于1913年购自奥工程师布吕纳的三所楼房,占地6.376市亩。1915年冯国璋又委托一位德国建筑师按原建筑风貌设计进行扩建、接建,并修建了庭园式花园,人称"冯家花园"或"冯家大院"。共有楼房110间,平房54间,建筑面积4661平方米。该故居为砖木结构,多坡瓦顶。窗户为纱窗、雨淋窗、双槽玻璃窗多层结构。房屋造型整体呈奥式风格,布局大方,朴实典雅。花园一度改为煤厂,后又建成里巷,取名冯家胡同,1982年更名为花园巷。该故居被列为河北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民主路52号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司徒美堂故居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司徒美堂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 开平 司徒美堂故居 位于开平赤坎镇中股村牛路里。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廊二房一厅的青砖墙、瓦顶建筑,面阔三间,建筑面积86.78平方米。保存较好。

司徙美堂(1868 ━1955年),开平赤坎中股村人。为著名爱国侨领,洪门致公党的创始人之一。14岁赴美,17岁加入洪门致公堂。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帮助筹款。组织安良堂,担任总理长达30年,致力保护华侨在居住国的权利,深得美洲华侨爱戴。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发动华侨筹资捐款,支持祖国抗战。建国后回国,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中股村:中股村委会,位于赤坎镇东郊龙,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0亩。现有人口1987人,下辖自然村14条,共有党员37名。村委会主要经济项目有铺位出租,现村委会年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司徒远林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委会特色农业项目有水稻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禺故居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曹禺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禺故居纪念馆和曹禺剧院充分展示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独特艺术魅力、全面解读曹禺艺术思想形成过程的绝佳平台,是天津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宣传天津文化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和剧院位于河北区民主道意式风情区内,建筑面积4613平方米、占地2400平方米,是2010年天津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首批推出的40个重点文化项目之一。按照“修旧如故”原则,进行恢复性整修、陈设后,于2010年9月24日曹禺先生百年诞辰之日正式开馆,同时曹禺剧院正式揭牌运营。

纪念馆为砖木结构的两座两层独立小洋楼,前后庭院小花园,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建筑风格。该建筑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是享誉中外的戏剧大师曹禺(万家宝)度过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万公馆”。2004年,该建筑被河北区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曹禺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都或多或少隐含着这段经历的影子。

纪念馆前楼通过历史照片、手稿、书籍等元素的展示和文字解说,主要展示曹禺童年、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对天津的特殊情感和对戏剧事业的杰出贡献。后楼“万公馆”主要展示曹禺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的恢复性陈设。

剧院与纪念馆为一体,是纪念馆展览布陈的延续。一楼大厅设置“曹禺戏剧生涯纪念展”“曹禺戏剧史料收藏馆”“《日出》手稿陈列展”等。二楼是“纪念曹禺百年诞辰天津百位书画名家为曹禺故居纪念馆捐赠馆藏作品”陈列展和“天津百位书画名家书写曹禺百句篇言百米书法”长卷展。曹禺书屋有戏剧、诗歌、文史等书籍供阅览和交流。剧院设置雷雨厅、日出厅、原野厅三个小剧场,主要以演出曹禺经典戏剧和城市时尚先锋剧为主,旨在领悟和体验曹禺经典戏剧的魅力。

曹禺故居纪念馆、曹禺剧院已先后举办曹禺戏剧史料展、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口述史料展、全国文学博物馆主题活动、曹禺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几十个相关展览和活动,每年平均接待参观人员5万余人次。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禺故居纪念馆、曹禺剧院地址:河北区民主道5-7号,周二至周日9:00-16:30免费参观,联系电话:26292717。

地址:河北区民主道5号

电话:24461985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潜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著名的戏剧教育学家,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大师,其苦闷的灵魂于1996年12月13日凌晨3时55分得到涅槃,不朽业绩将永垂青史。少年苦闷露才华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在天津小白楼的一个胡同里,其92岁的祖母给他取名家宝。其父万德尊(187。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王雨生故居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王雨生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雨生故居坐落在重庆道89号,为砖木结构的英别墅式小2层楼,建于1929年。其建筑特点是房立面中部凸出八角型房,正门左侧四蹬水泥楼抹面台阶,其顶部为2层阳台,布局合理紧凑,设备齐全,装修考究。现为办公用房。

王雨生(1933—1967) 名泽沛,山东馆陶人。北洋政府湖北督军王占元之侄,家居天津。负责经营自家所办工商企业。先后曾充任保定电灯公司董事长,保定乾义面汾公司总经理,济南电力公司董事,济南电灯公司董事长。1932年宋棐卿在天津开办东亚毛呢公司,王投资五十余万元,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1936年当选为董事,1941年又当选为董事长。此外还担任天津中国制冰厂经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何振岱故居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何振岱故居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振岱故居位于大光里17号,.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两进.入大门,走廊、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有插屏门隔成前后厅。是三间排倒朝(坐南向北)。屋前庭院种有花树,竖何梅生墓志铭。

建于清嘉庆间,光绪及民国初重修。始建人员不详。

何振岱购入后始终为何氏家族居住。

1991年挂牌保护。

三坊七巷改造后,何氏族人迁出。

现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振岱(1867~1952年)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县人,故居在仙塔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次考进士均落第。科举废止后,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与陈衍同回福州。民国4年(1915年),受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聘请重修《西湖志》,任总纂。历时9个月成书,共24卷,40万字。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临桂白崇禧故居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临桂白崇禧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崇禧故居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距桂林市南30公里。始建于1929年,完工于1937年。故居原占地面积2041平方米,为组合式大庄园,依山傍水,山下有井池、荷塘,园中有清真寺和学堂。现存一座主楼及配楼,占地84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据调查,此民居原为国民党桂系首脑之一白崇禧的哥哥投资兴建。2000年,临桂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缮,为临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楼坐南朝北,面阔约15米,进深约45米,呈规整的长方形,四周被高9米、厚0.4米的青砖实墙所包围,除了正门外,只在侧面山墙留有四个宽约0.6米、高约1.2米的小窗,厚重的外墙显得高大沉稳,气派凛然。

主楼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呈“一进三开间,一井两厢前后房”布局。主楼以天井为中心,辅建花坛、鱼池。南北两端布设客厅、厢房,东面设有木制楼梯上到二层,上下两层均围绕天井设有环形走廊。客厅向天井完全敞开,厢房向内院通开格扇窗,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最南面有一后院,进深3.5米,在靠墙边两侧各砌有一座半圆形的水池,接雨水而聚之,称“天落水”,专供牲畜饮水,兼作消防用水。整栋建筑外墙厚,楼层高,天井大,开窗多,通风好,一改普通民居幽暗闷塞的弊病,尤其是山墙上端开设的四个小窗,与风洞原理暗合,室内冬暖夏凉。

宅院的门扇、窗格、门楣、雕花栏杆等木作构件设计简洁,面刷淡青色油漆,与外墙青砖浑然一体,古朴雅致;屋面的悬山瓦顶均向内坡,坡底用铁皮做成积水天沟,连接檐口转角处积水漏斗,形成有组织的“四水归堂”排水系统。

整座宅院功能齐备,在传承桂北民居风格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的建筑元素,尤其是门窗的拱形装饰条、简洁的花窗玻璃的应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民国初年建筑风格。

景区地址: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

乘车线路:在桂林汽车总站乘开往临桂会仙方向的班车,在会仙山尾村下车即可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两人多年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手驱逐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徐锡麟故居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徐锡麟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锡麟故居位于东浦镇孙家娄,晚清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

位于绍兴市东浦镇孙家溇,清代建筑。由徐锡麟祖父桐轩公从一姓朱人家购置,后改造扩建而成,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5平方米,总体布局三开间三进,由门屋、大厅、座楼和藏书楼、桐映书屋等组成,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外观封闭,是一处十分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1873年12月,徐锡麟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以后又在此从事革命活动,从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史迹。

徐锡麟故居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用材粗大,四周除门户之外均是三拼石墙打底,十分坚固。总体布局三开间三进,前、后门呈一轴线,依次由门斗、大厅、座楼、藏书楼和桐映书屋等建筑组成封闭式院落,是一幢具有水乡民居特色的清代建筑。

门斗 进入黑漆的大门,便置身于门斗内,两边各有一间耳房,是当时徐氏婚丧喜庆时帮工、鼓乐手作息之地。门斗内的仪门是由六扇蟹青色木板门组成,上额悬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昆仑题写的“徐锡麟故居”横匾。进仪门是一长方形天井,两侧建有廊檐。西廊檐中间有一个石库门,门楣上刻有“梅墅”二字,俗称“梅墅墙门”。入石库门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天井。

大厅 由门斗两旁的耳房过廊檐便到达。这里曾是烈士生前常与革命志士会谈的地方。大厅又名“一经堂”,堂名出自《神童诗》中的“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堂门上悬挂“一经堂”匾额,下挂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三烈士巨幅油画像,两边有孙中山挽徐锡麟烈士悼词楹联“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死后三年春”。大厅四周及展柜陈列着徐烈士的生平事迹和烈士的有关手稿、实物等文物展品,再现烈士的光辉业绩。

座楼 为五开间楼屋,分东三间西两间,西首两间为徐锡麟两弟所有。东首三间与大厅、门斗成一轴线。第二间为堂前间,基本按先烈生前原貌布置第三间是徐锡麟母亲的卧室,徐锡麟就是诞生在这间铺有地阁板的小屋里。西首第二间有小扶梯,蹬上小扶梯,穿过走马楼,可以到达藏书楼。楼上每间房间原有板壁相隔,设置小走廊,进出不穿室。现辟为复原陈列。

藏书楼与桐映书屋 置落于大厅西侧,自成院落。楼上为藏书楼,藏书不菲。楼下即是“桐映书屋”。桐映书屋早年曾是徐锡麟祖父桐轩公的书屋,在徐锡麟六岁时其父亲徐凤鸣先生把它辟为家塾,并亲自为子授课。书屋内的课桌、坐椅、笔墨纸砚是按照当时徐氏家塾的格局布设。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号光汉子。清山阴东浦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秉性刚强,崇拜英雄豪杰。21岁中秀才,无意仕途,好论国事,曾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师并副监督,开设特别书局,经销新书,宣传排满革命。创办热诚学堂,自任体操教员。1904年加入光复会,次年创办大通学堂,训练会党骨干,后捐道员官衔,去安徽任陆军小学堂会办、巡警学堂监督,以合法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准备浙皖起义。1907年5月26日,因事被察觉,仓卒举义,枪杀巡抚恩铭,终因寡不敌众被捕,英勇捐躯。

徐锡麟故居现辟作徐锡麟生平事迹陈列室对外开放。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幼读私塾,喜欢算术、天文,先后取得廪生、副举人等功名。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1901年徐锡麟出任绍兴府学校算学讲师,得到知府重用,后升为副监督。1903年赴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会中竟有中国古钟在展,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乌兰夫故居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乌兰夫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故居位于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

,距察素齐镇24公里,东距呼和浩特市70公里,西距包头市110公里,现占地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故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的出生地。现存正房、东房、西房二十六间,共560平方米。正房内陈列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用具和参加革命后的部分遗物,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以及他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故居已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7年,旗政府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完成了-故居红色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按照规划要求,2007年投入5143万元,完成了卫生院、柏油路、民小教学楼、兽医站、农家乐大院、剧场等项目的建设。

整个景区由红色旅游区、民俗村、农家乐接待区、香瓜采摘基地、蔬菜采摘基地等。

察素齐镇:土默特左旗辖镇,旗府驻地。“察素齐”系蒙古语译音,意为“造纸的房子”。1950年为土默特旗第四区第四行政村,1954年建察素齐镇,1958年改察素齐乌宁公社。1960年旗政府驻地由萨拉齐镇迁到察素齐镇,1961年改为察素齐公社,1975年分设察素齐镇公社和察素齐农村公社,1981年镇公社改察素齐镇,1984年农村公社改为察素齐乡。1987年镇乡合一,建察素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常州刘国钧故居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常州刘国钧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国钧故居在青果巷82~84号。刘国钧(1887~1978),靖江人,定居常州,现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文物收藏家。故居原为“唐氏八宅”中八桂堂旧址,共有门屋、大厅、客堂、经楼(天香楼)四进,均硬山造木结构。大厅面阔3间,明间宽3.75米,进深8檩,后有翻轩。三进宽度与大厅相同,进深9檩,左右通道有砖雕门框。两侧有走廊贯穿前后,每进隔有天井,植以桂花。全宅以垣墙围成院落。三进假山后即经楼(天香楼),上下各3间。1987年12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光里陈元凯故居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大光里陈元凯故居

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三坊社区文儒坊大光里23号何振岱故居旁,建于清乾隆间,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要建筑二进: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第二进为倒朝三间排。东侧有花厅与花园,已改建为三间小屋。是林觉民夫人陈意映(元凯之女)的祖居。1992年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

陈元凯故居位于文儒坊大光里旧18号、新23号,紧邻陈衍、何振岱故居。陈元凯故居花草扶疏,他有诗写道:“我家城南坊,花树颇荫蔼。”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及民国间重修,保留至今。

主座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4平方米。前后二进,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二进为倒朝三间排。东侧花厅,建有假山、鱼池,西侧邻宋理学家杨龟山的“道南祠”。三坊七巷内保存的名人故居建筑,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

三坊社区:“三坊社区”历史悠久。自唐朝以来,文人墨客、官宦、商贾多定居于此。从唐末到民国,民族英雄、革命先驱、爱国将领、文坛巨匠在这里诞生、成长。古民居:欧阳花厅、水榭戏台、陈承裘、陈季良、黄任故居、光禄音台、刘家大院等就坐落在三坊社区。国家级文物4个,省级文物2个,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人文灵气之精华。即将动工的“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必将使千年古迹焕发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傅抱石故居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傅抱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傅抱石故居位于渝水区罗坊镇北岗樟塘村。清代民居建筑。1938年2月,为避战乱,抱石先生携妻儿老小来到老家,在此居住达半年之久。

傅抱石故里,著名国画家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故乡,座落在距新余市城区东部50余华里地的罗坊镇北岗章塘村。据[傅氏族谱]载:“北宋咸丰年间傅氏由清江(今樟树)石头迁此,因村处塘边樟树旁,名樟塘,后简称章塘”。近千百年来,经过傅氏祖辈艰苦创业,眼前的章塘村已是一片明山秀水的田园景色,那显耀高贵的“傅抱石故里”门牌楼,为章塘村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傅抱石的作品在国内外名声响亮,他的画屡创中国书画市场价位新高,1996年在中国嘉德的拍卖的一副《丽人行》以1078万元成交,创下中国现代绘画拍卖最高价位。2003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傅抱石的一套《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册》以1980万元拍卖成功。这一价位不仅改写了傅抱石书画作品拍卖世界纪录,而且创造了中国书画在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的新高峰。

傅抱石(1904-1965),字庆远,谱名傅中州,普用名长生、瑞麟,新余市渝水区北岗乡章塘村人。父亲傅聚和、母亲徐氏因生活贫困,流落南昌市以修补雨伞为生。傅抱石于1904年出生于南昌,7岁入私塾读书。1913年父亲逝世,生活极其艰辛,全家靠母亲白天修伞、晚上给人浆洗衣服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1915年抱石刚11岁,就到瓷器店学徒,开始自学绘画、篆刻。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伦勃朗故居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当画家伦勃朗从莱顿搬出来之后(1631年),就与艺术品商人亨德里克·维伦布霍一起住在安东尼布雷大街。他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妻子萨斯基维,他经常为她画像。1635年,伦勃朗夫妇搬到当时的富人区新多伦大街。4年后,伦勃朗在犹太人区购买了一幢豪华的房舍,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并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变得一贫如洗。

1660年,他不得不把这幢房子卖掉。然后,他又搬回了罗泽恩运河畔,其债主拍卖了他的财产,所以伦勃朗的故居里的陈设都不是原件。不过,这里的家具仍出自他所生活的时代。

现在,他所有的版画(250件)作品都陈列在这里,其中还有大量以阿姆斯特丹及其郊区为主题的蚀刻版画(参观需1小时)。 交 通地址:Jodenbresstraat 4-6。 门 票/开 放 时 间可使用博物馆卡(MJK)。 开放时间:星期一—星期六,10:00—17:00;星期天,13:00—17:00。

荷兰阿姆斯特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天津王襄故居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王襄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位于南开区东门内刘家胡同14号。故居为坐东朝西两进四合院,建筑为青砖小式,硬山卷棚顶,部分房屋有前廊。 王襄(1876~1965)为著名古文字学、金石学家,是最早鉴识和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所著《室殷契类纂》和《室殷契征文》有很高学术价值,建国后被聘为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天津南开区

王襄(1876.12.31--1965.1.31),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为中国的金石、甲骨学研究,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1959年天津市书法研究会在天津市文史馆成立,他出任首任会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东台黄逸峰故居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东台黄逸峰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东台市明清街8号,始建于清末民初,由黄逸峰父亲黄仰塘所建。故居坐北朝南,原有48间,现存两进10间,砖木结构。整个院落结构紧凑,用料考究,朴实无华而又古色古香。1999年,东台市旧城改造三期工程期间,东台市人民政府修葺了“黄逸峰故居”,并在故居周边近170平方米的空地上,兴建了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逸峰园”,园前建有“将军门”,黄逸峰将军的青铜像安放在流芳亭中供人瞻仰,内有《文武将军黄逸峰生平业绩展》详细介绍黄逸峰革命的一生。2003年12月,黄逸峰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信息来源: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聂耳故居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聂耳故居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聂耳故居位于玉溪市北门街3号,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聂耳1927年初中毕业后,曾随母亲彭寂宽回玉溪,于农历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复习功课。

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传至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聂鸿仪去昆明行医,留给聂耳的大嫂王静珍居住。

1984年9月,聂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将其修复一新,并建造聂耳塑像,设立管理机构,正式对外开放。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市内乘坐7、8、9、10路公交车至市医院站下车后步行可到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门街3号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童年时代1912年 2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