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412

文章

144

篇1:滑坡有哪些地貌特征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其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其中主要是斜坡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风化、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1.岩土类型和性质:岩土类型和性质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根本因素。

2.岩体结构及地质构造:软弱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影响斜坡稳定性。

3.地形地貌条件:坡形(坡高和坡角)对斜坡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4.水的作用:水对斜坡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5.地震: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强烈地震时由于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常引起山崩、滑坡等斜坡破坏现象。

各种因素主要从三方面影响着斜坡的稳定。

1.影响斜坡岩土体的强度,如岩性、岩体结构、风化和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等。

2.影响着斜坡的形状,如河流冲刷、地形和人工开挖斜坡、填土等。

3.影响斜坡内应力状态,如地震、地下水压力、堆载和人工爆破等。它们的负影响表现在增大下滑力而降低抗滑力,促使斜坡向不稳定方向转化。

今天小编对滑坡有哪些地貌特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是怎样的

全文共 2094 字

+ 加入清单

风蚀地貌,即指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关于风力侵蚀,我们看起来感觉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知识

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部的乌尔禾地区,方圆有数十公里。它发育在白垩纪岩层为主的构造台阶上,由岩性软硬不同的吐鲁谷砂岩和泥岩水平互层所组成。这里气候干燥、雨量少,但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冲沟相当发育。白垩纪地层一般都含有较多的盐分,在干燥气候条件下,风化和盐化作用很强,造成一层疏松的风化壳,使地层表面变得很疏松。而这种疏松易受侵蚀的地层,又正位于准噶尔西部著名的大风口上,经常受到六七级以上大风的吹蚀。长期风化剥蚀,风的吹蚀的结果,在原来暴雨侵蚀地貌的基础上,形成了状如城堡、亭台楼阁、宫殿等蚀余方山地形。砂岩比较坚硬,当泥岩受到砂岩保护时,往往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蕈状。此外,还有塔状、柱状等多种地形,甚至还有的象人形、有的象珍禽异兽等奇特形态,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蚀余方山的相对高度大都有二三十米,高者可达50米。从高处远眺,沟谷两旁不同形态的土体相互组合在一起,高低起伏,宛如一座古城废址中街巷两边栉比相连的断垣残壁。因为这种地貌形态主要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因此称之为“风城”。

像乌尔禾“风城”这样的风蚀地貌,还广泛见于新疆东部兰新铁路十三间房风口以南一带。这里常年刮大风,十三间房年平均风速有9.3米/秒;第三纪的红色砂岩受到强烈风蚀,“风城”地貌也十分典型。塔里木盆地东端罗布泊洼地,在楼兰古城东北孔雀河畔一带,新第三纪红褐色粉砂岩出露的地区,也有风蚀城堡分布,一般高20~25米,顶部平坦,古代烽火台多建于其上。

风力侵蚀的形式

风力对土砂粒的吹移搬运,因土砂粒的大小和质量不同,出现 3种运动形式:①风扬。土砂粒中粒径小于0.1 毫米的粉砂、粘砂,重量极小,可被风卷扬至高空,随风运行。②跃移。粒径在 0.25~0.5毫米的中细粒砂,受风力冲击脱离地表,升高到几厘米的峰值后,在该处风就给砂粒一个水平加速度,使之在风力及其本身重力双重影响下,以两者合力方向,沿着平滑的轨迹急速下降。这时的砂粒带着较大的能量撞击地表,使原来不易为风力所移动的较大一些粒子产生移动。③滚动。粒径0.5~2毫米的较大颗粒,不易被风吹离地表,但可在风力作用下沿沙面滚动或滑动。在这 3种移动方式中,以跃移和滚动为砂粒移动的主要方式。从重粘土到细砂的各类土壤,滚动占全部土沙移动量的 7~25%,跃移占55~72%,飞扬占 3~28%。砂土粒在风沙流中的分布状况称为风沙流结构,其基本规律是风沙流中含沙量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绝大部分砂粒是在贴近地面的30厘米高程内、 特别是在0~10厘米高程的气流中输移。风速增大,输沙量显著增加。

沙丘移动

气流中的输沙量,从风蚀起点开始逐渐增加,当含沙量达到饱和时,就发生堆积。由风蚀起点到砂粒跌落堆积的一段距离称饱和路径长度。地表结构粗糙度对饱和路径长度有决定性影响。地面粗糙度增大,气流运行速度受到阻碍,附面层发生分离形成涡旋,可降低近地面层的风速,从而削弱气流输沙的能量,使无力载输的砂粒跌落在障碍物附近,形成沙堆。沙堆又成为风沙流运行的障碍,在沙堆的背风区发生附面层分离,砂粒不断在此堆积,使背风面坡度变陡,达到30°~40°最大休止角后,砂粒滑坍,出现落沙坡,形成雏形新月形沙丘。随着沙丘丘体的增大增高,附面层分离加强,涡旋强度加大,落沙坡扩大,发展成新月形沙丘。就一个沙丘体而言,沙丘迎风面的中下部的风蚀区,而上部沙丘顶为堆积区,蚀与积的转化受迎风面坡长和饱和路径长度的影响。在常年主风作用下,沙丘顶部不断积沙,落沙坡滑坍落沙,背风面不断堆积,如此反复进行,可使沙丘辗转移动。移动的速度与主风速及输沙量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沙丘高度成反比,同时还受沙丘密集程度、沙丘水分、植被状况和次风向等因子的影响。沙丘移动主要发生在风季,其移动值往往占全年移动值的60~80%,单向风作用下的沙丘比多向风作用下的移动速度快。

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介绍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雅丹地貌地貌。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中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 风蚀蘑菇区。柴达木风沙地貌中67%为风蚀地貌,尤其西北部,与构造线方向大致相同的强劲西风吹蚀第三纪泥、砂岩系,形成顺着风向排列的残余长丘,长10-100m甚至数千米。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雅丹地区风蚀地貌十分发育,有风蚀条形土墩与洼地相间组合的典型的雅丹地貌。和田以北麻札塔格(山)的风蚀蘑菇也很典型。东疆大风口七角井、天山达坂城、北疆老风口附近广布风蚀城堡、残丘言山等。克拉玛依东北乌尔和的风城平顶层状墩台,高10-30m。此外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库姆塔格风蚀柱、吐鲁番西部的风蚀穴也都十分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典型地貌中的另类奇观

全文共 2703 字

+ 加入清单

冻融地貌:西伯利亚惊喜“超级蝌蚪”

2017年初,当一颗遥感卫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飞行时,人们发现一只“超大蝌蚪”静静地蜷缩在亚那河流域附近,长度超过1000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西伯利亚的“大蝌蚪”(照片来源:搜狐)

原来这是一个最大深度约为86米的大坑,名为“巴塔嘎卡坑”。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地人就发现了它,但后来它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今天,它已经“成长”成一个巨大的蝌蚪形状,有着巨大的头和长长的尾巴,这是令人惊讶的。从成因上分析,巴塔嘎卡坑实际上是一种冻融地貌。由于大面积森林被砍伐,树木的遮荫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地表温度逐渐升高,冻土融化,土壤侵蚀发生,从而形成一个超大的坑。

西伯利亚的“大蝌蚪”(照片来源:搜狐)

所谓冻土是指温度保持在摄氏零度以下的冻土或岩层。一般来说,冻土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上层和下层。上层是季节性冻土,夏天融化,冬天再次冻结,所以也叫冻融层。下层是长期冻土层。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当冻土分布区的岩石受到冻融作用的破坏时,松散沉积物被扰动和分选,冻土层变形,形成冻融地貌,如岩石海、构造土、冻融碎屑锥、冰丘等。

冻土的冻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是气候变暖的信号。2016年,科学家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冻土带的贝利岛下发现了15个气泡。然而,到2017年,这些泡沫的数量已经迅速扩大到7000个。它们到底是什么?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气泡实际上是从地下释放的天然气水合物,即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如今,地下天然气向外排放的现象不断发生,这表明这里的冻土开始部分融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全球气候仍在变暖。

火山地貌:福建漳州海上兵马俑

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离海岸约6.5公里处,有一个面积只有0.07平方公里的岛屿,叫做“南丁岛”。从远处看,这个海拔仅50多米的小岛就像嵌在碧绿大海中的一块黑玉。然而,当你乘船靠近时,你会发现这个岛实际上是由一个接一个的石柱堆积起来的。此外,这些石柱的形状非常规则。大多数是六角形,直径15 ~ 30厘米,直径约20 ~ 50米。它们像发丝一样紧密排列。因此,有人称之为"毛形石林",有人喜欢秦俑的盔甲,有人称赞它为"兵马俑"。有人计算出有140万根石柱,但是奇怪的石柱是怎么形成的呢?

福建漳州南定岛(照片来源:搜狐)

事实上,这些宏伟的石柱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岩性是玄武岩,是火山岩浆喷发后凝结形成的。由于玄武岩岩浆的低粘度和高流动性,溢流面可以长距离流动,覆盖范围大,在凝结过程中容易形成柱状节理,从而将岩石分为规则的六角柱状。南丁岛最初是大陆火山爆发的结果。在700万到2600万年前,火山爆发过很多次。后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它与大陆分离,形成了一个孤岛。

福建漳州的“海上兵马俑”(照片来源:搜狐)

火山地貌包括多种类型,如各种形状的火山锥、熔岩脊、熔岩平台、熔岩高原、熔岩瀑布、熔岩流、熔岩脊、熔岩洞穴等。其中,火山锥是最常见的。由火山碎屑构成的火山锥通常又高又陡,而由熔岩流构成的火山锥通常又低又慢。火山口遗迹在火山锥顶部也很常见,而且沿着山坡径向向下分布的冲沟也经常被保留下来。美国夏威夷群岛、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印度德甘高原、中国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山西大同火山群、云南腾冲火山群、台湾大屯火山群、河北张北熔岩高原等都是典型的火山地貌。

丹霞地貌:青海省贵德市阿公峡

说到丹霞地貌,你首先想到的是广东的丹霞山,它是丹霞地貌名称的来源,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虽然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创造的一个地貌学术语,但它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于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分布最为广泛。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了1200多处丹霞地貌。

导游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照片:马德龙)

所谓丹霞地貌,是指各种奇形怪状的地貌,如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等,是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和溶解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是节理发育、铁和钙的不均匀混合和胶结。

导游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照片:马德龙)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阿市村周围,坐落着这样一个奇特的景观。它位于黄河北岸,距西宁仅80公里,距贵德县34公里。西(南京)九芝公路穿过它。当我们在寂静的道路上行驶时,我们看到道路两侧的山被群山覆盖,高耸入云,绵延数十英里的山脉呈红色,就像一团火,悬崖像刀子和斧头,悬崖上的沉积层清晰可见,略显壮观。这些山有不同的高度。从远处看,有些像古代宫殿,有些像强大的巨人。从近距离观察它们,有些看起来像各种形状奇特、自然美的动物。地质学家发现这里的岩石是白垩纪到第三纪的红色砂砾岩,大约在1.2亿年前沉积。后来,由于黄河水的底蚀和沙尘暴的侵蚀,形成了丹霞地貌,并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保护。

黄土地貌:陕西省洛川县黑木沟

对于黄土地貌,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广阔的高原和响彻云霄的新天游似乎是黄土地貌的同义词。描述这一景观最恰当的形容词是“成千上万的沟渠,成千上万的山谷和碎片”。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黄色沉积物。它内部通常有许多气孔和柱状节理。在地表水的作用下,经常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黄土塬、黄土岭、黄土丘等。还有许多其他各种形式及其组合,如沟壑、洼地、漏斗等。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面积63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覆盖面积的49%,中国国土的6.6%。黄土地区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特别是中国西北和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面积连续44万平方公里,厚度超过100米,最大厚度超过400米。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照片来源:陕西旅游网)

在各种黄土地貌中,黄土塬最为壮观。它通常面积大,但相对平坦。地面坡度低于10度。外围被河谷环绕。河谷从中间切开,分成几个小块。最典型的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南部地区。这里的黄土已经连续沉积了近250万年,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和相连的黄土序列。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而且保存了一些重要的化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信息。一条名叫“黑水沟”的河谷蜿蜒穿过黄土高原。它长7公里,中间宽1.1公里,深约100~150米。它一年四季都有流水,两边都是陡坡。沉积的黄土坡面清晰可见,层理清晰,层位稳定。值得驻足观看的是,在这个山谷中还有许多黄土滑坡、崩塌、黄土悬沟、黄土落水洞、黄土桥、黄土柱、黄土墙和其他微地貌,默默地告诉人们他们经历了几百万年的风、霜、雨和雪。今天,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建成,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黄土地质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君山黎明黎光丹霞地貌景区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君山黎明黎光丹霞地貌景区为国家地质公园。

黎明位于老君山景区内,以丹霞地貌著称,有200多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是全国最大的丹霞地貌之一。黎明每道悬崖每个山峰都有红石,传说太上老君曾在山上炼丹,不小心滴落火焰,造就了黎明地区火一样的风光。黎明高山丹霞片区主要分布在黎明僳僳族乡境内,包括黎明、黎光、美乐、堆美4个村,区域内最著名并广为人知的是千龟山。一大片被风化侵蚀的像鱼鳞一样的巨石,表面呈龟裂状,仿佛山坡上千万只排列整齐的小乌龟,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努力的爬。这就是黎明景区的著名景观:千龟竞渡。出于对千龟山地质的保护,攀登千龟山一定要赤足。沿着山间小路前行,除了千龟山,睡佛、五指山、情人柱、自然佛、炼丹炉等景观也都惟妙惟肖,令人称奇。每年冬至前后的半个月,每天早上8点多,太阳从第一座山峰的南面升起,没有多久就“落”在了第二座山峰的之后;一会儿又从第二座山峰的南面升起,爬升到第三座山峰的背后“降落”;最后第三次升起在第三座山峰之上。这就是黎明地区最著名的景观:一天当中的三次日出日落。每一次的“日出”和“日落”,都将山峰装扮的金光四射,瑰丽壮观。如果想细细体会这片壮丽的丹霞风光,建议在黎明村住宿。

特别提示

1. 原生态线路,游览过程中需步行,要带上舒适的鞋子,推荐慢跑鞋和登山鞋。2. 除了雨季之外,任何季节都可以前往旅行。这里适合徒步,几乎前往每个景点都可以作为徒步线路,不过最好能够请当地人作向导。3. 出于对地质地貌的保护,攀登千龟山一段是禁止穿鞋的。

地址: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乡

类型: 地质地貌山

游玩时间: 建议1-2天

电话: 0888-5308211

开放时间:

9:00-17:30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威海地貌特征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威海又叫威海卫,位于我国山东省东部,地势起伏缓和,是谷宽坡缓的丘陵地貌,丘内主峰的高度为九百二十三米以外,而其他的山地丘陵海拔都在七百米以下,大部分都是二百米到三百米的波状丘陵。威海地区的山体主要是由花岗岩构成的,上面覆盖的土层较薄,山丘地势较开阔,平谷比较多,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

威海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有很明显的四季变化,降水较多,但是气温适中。因为威海是一座滨海城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历史遗迹和城市园林分布较多,环境十分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是旅游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张掖丹霞地貌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板块挤压张裂形成的地貌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板块相对移动包括大陆板块之间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以及板块张裂会形成不同的地貌,下面小编给你分享一下板块挤压张裂形成的地貌吧。

板块挤压张裂形成的地貌

1、板块张裂区在大洋中:板块张裂后岩浆沿着裂缝涌出形成海岭即大洋中脊。如大西洋中脊、太平洋中脊。

板块张裂区在大陆中:板块张裂后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2、大陆板块之间碰撞后一个板块插入另一个板块底部使其隆起形成高大山脉或高原。如阿尔卑斯山脉、青藏高原。

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时,大洋板块插入大陆板块底部使其隆起形成高大山脉或岛弧同时在大陆板块外沿形成海沟。如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岛弧、马里亚纳海沟。

板块挤压张裂 【4张】

板块挤压张裂 图1

板块挤压张裂 图2

板块挤压张裂 图3

板块挤压张裂 图4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丹霞山护国寺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丹霞山护国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丹霞山护国寺

丹霞山护国寺距盘县古城南约15公里,坐落在水塘镇附近的群峰之中,海拔1888米。从外形看是一座圆锥状的山峰拔地而起,形似鹤立鸡群,气势雄伟。据传汉时有霞气在上空作鸾鹤形,因此称为“丹霞山”,被徐霞客描述为“峭枝擅秀”、“形如天柱”,有“丹霞景色秀,霞客三日游”记载,成为徐霞客在同一景区逗留时间之最。在山巅建有护国寺,因得光绪皇帝圣谕,赐《藏经》5048卷和銮驾、玉印等皇家珍宝而名盛一时,伴有“镇山之宝”2000年前的贝叶经,徐霞客三上丹霞,与不昧大师秉烛夜谈,品尝地方特色风味。“三月三”庙会,成千上万的游人,扶老携幼来到这里,登观日楼,仅为一睹“头上去天真不远,眼前得地自然宽”的壮丽奇观。

景点位置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韶关丹霞山旅游攻略推荐

全文共 1932 字

+ 加入清单

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提名引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

它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的自然风光集雄、险、秀、幽于一身,为岭南第一奇山,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

【景区攻略】:

丹霞山主要分为丹霞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仙人迹景区与锦江画廊游览区。已开发的有丹霞景区的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锦江画廊和巴寨景区是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集科普、攀岩、考察、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区。

丹霞山主峰景区 分上、中、下三个景观层。下层为锦石岩景层。有始建于北宋的锦石岩石窟寺、梦觉关、通天洞、百丈峡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景点。中层为别传寺景层,有岭南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寺,还有一线天、双池碧荷等景点。登丹梯铁索即上至顶层,是登高望远,饱览丹霞秀色,是观日出、赏晚霞的大好去处。

丹霞山

1、阳元山景区

——因有天下奇景阳元石(高28。5米,直径7米)而得名,景区游览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景点为阳元石,北为坤元山,一阴一阳遥相对应。另有古寺混元洞、七座天生桥、三处古山寨及众多拟人拟物、拟禽拟兽的山石造型等到。细美寨建于明代,寨门扼悬崖栈道之口,险若华山西峰。

2、锦江景区

——锦江似一条玉带自北而南穿行于丹霞山群峰之中,沿岸赤壁临江,朱碧辉映,翠竹夹岸,秀色可餐。上游河游至阳元山景区,经过的景点有鲤鱼跳龙门、锦岩大赤壁、群象过江等。下游至望江亭,可见金龟朝圣、仙人插掌、长老仙翁、大肚佛、仙山琼阁一遍山石盆景风光。

3、翔龙湖景区

——翔龙湖位于丹霞山南侧谷地,因其湖面轮廓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而得名。沿湖有龙须间、九龙峰、仙居岩、雾隐岩、乘龙台、祈龙台等自然景点十八处。

【住宿】:丹霞山旅游已经非常成熟,各种旅馆很多。在丹霞山景区,如果第二天看日出,现在不论住那里都很方便的,因为不论住那个酒 店都要坐景区免费公共汽车进到山脚的,登山及游湖游江看日出日落都很方便。

【美食】:丹霞山周围都是以粤北客家土菜为主,这些乡野河鲜、时令蔬菜,都是最新鲜的美味,绝对的物美价廉:普通的菜肴也就10-20元/盘,当地土鸡100元左右/只(一只鸡可以做好几道菜),黑山羊、山坑螺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门票】:平日:100元/人;节假日:120元/人(门票两天有效,学生、老人、儿童半价,需出示相关证件。)

索道平时:单程上40元/人;单程下40元/人;双程60元/人。

【开放时间】:08:30~17:00

【最佳游时】:3-5月·春、9-12月·秋两季最适宜出游。

每年的春秋两季是丹霞山的的最佳旅游时间。春季这里最适宜去观赏长老峰的日出,和海螺峰、宝珠峰一起构成了层次突出的丹霞奇景。夏日泛舟在翔龙湖上,倾听龙吟似的潺潺水流声,让人忘记一切烦恼。

【交通】:

·公交车:1、游客可从韶关火车站乘坐22、23路公交车至 韶关站(武广)-→公交车站下车,即可。

2、游客可从韶关东站乘坐1、3、4路、5路公交车至 韶关东站-→公交车站下车,即可。

·自驾游:

1、广州出发-→京珠高速公路-→韶关南站下高速前驶约五公里-→转入韶赣高速(S10)-→丹霞山出口下-→106国道行驶约十四公里到达丹霞山(车程约3小时)。

2、长沙出发-→京珠高速公路-→韶关龙归下高速(约5小时)-→韶关市区-→往丹霞山(行车约1小时)。

3、赣州出发-→南雄-→始兴-→仁化丹霞山(约2.5-3小时)

·火车:韶关东站下车,在站前广场左侧乘坐丹霞山专线车(韶关-→仁化),班车会直接将你带到丹霞山景区售票大厅门前广场,车程约50分钟,票价为16元/人,专线车约10分钟/班,最晚一班车为晚上八点半。如果你错过了末班车就只能坐的士来丹霞山了,建议找人拼车,包车的话大概120元。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

【景区特色】:

丹霞山是科学之山和文化之山。丹霞山由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构成。它是全世界1200处丹霞地貌中类型最齐全、造型最独特、景色最优美、地质地貌最典型的地区,所以也称之为“露天的地质博物馆”;同时景区内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貌似神凝的阳元石、阴元石、双乳石、睡美人等景点,又使丹霞山有“天然的性文化博物馆”之称。

此外,丹霞山还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丰富多彩的人文特点。舜帝南巡奏韶乐、女娲造人补天等许多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传说,灿烂的摩崖石刻和碑刻、80多处神奇的古山寨和岩庙、锦石岩的尼姑庵和广东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禅寺、以及神秘的悬棺葬和岩棺葬,都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四大典型地貌 四大典型地貌是指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地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由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形成了多种地貌,而四大典型地貌分别是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风成地貌:在风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我世界上的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风成地貌分布。

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火山地貌: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地球内部处于高温和高压的状态,当上覆岩层发生破裂或地壳背斜褶皱升起时,火山地貌地下的炽热岩浆将沿地层的破裂面或背斜轴部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风光旖旎地貌原始——月坨岛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月坨岛。为什么要叫这一个名字呢,因形似一弯晓月而得名。生态环境没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保留了原始森林的状态,岛上灌木丛生,鲜花野果散发出淡淡幽香。我们一起去看看唐山文化吧。

月坨岛是乐亭县西南渤海湾中的沙岛,陆域面积10.5平方公里,因形似一弯晓月而得名。月坨岛离陆岸4.8公里,封闭性良好。岛上灌木丛生,鲜花野果散发出淡淡幽香,几近封闭的自然环境鲜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生态景观保留了原始状态。几百种鸟儿成千上万在这里栖息、繁殖。海鸥在蓝天飞翔,野鸭在水面信步,白户雕目空一切振翼而飞,白鹳、黑鹳悠闲自得,真是“万顷碧波澄澈,百鸟飞翔讴歌,芳草野花接疏林,小桥曲径连木阁”。月坨岛富有荷兰风情,目前正在建设具有异国风情的生态旅游度假中心。

月坨岛气候温和湿润,属暖温带滨海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均日照2579.1小时,年均降水量610毫米,全年无霜期180天。月坨其他自然条件,如土质组成、气候状况、地下淡水埋深、植物生长状况、鸟类资源等均与石臼岛类似。由于岛上鸟类增多,封闭性又好,没有人类开发活动干扰,风景更加幽野。月坨地势相对开阔,是观日观月佳地。

月坨岛因为是在河北,因此海鲜菜的制作多放黄酱、虾酱,味道厚重,属于北派海鲜。当然最好的还是制作自己亲手捉到的海鲜。例如捉到的螃蟹虽然个头小,才一寸多长,但是交由餐厅油炸,鲜美异常,更主要的是自己捉的吃起来味道不一样。海花主要用于烧烤,味道极其鲜美。因为是自己动手捞,海鲜都很新鲜,但是价格不菲。

月坨岛温泉水来自地下1700米多深,经国家权威部门认证,月坨岛温泉水温常年35度至73度,PH值为8,呈弱碱性,含多种化学元素,而且还可以饮用。温泉城配备花瓣浴、牛奶浴、咖啡浴、中药浴、红茶浴等17个功能池,以及可容纳百人的休息室和SPA芳香间。温泉城大大小小45个温泉池(含17个功能池),都不规则地分布在占地15亩的巨型白色海螺上,层层交叠,最高处的温泉池,可以清楚地看到几公里外的海景,而最底层的半开放式温泉池更是可以和大海近距离接触。

你可能也喜欢:

别具一格的陕西传统民居

浅谈陕西历史文化名镇有哪些

陕西茶文化的历史起源

陕西酒文化:四大名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延安是什么地貌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延安地貌主要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延安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到1800米,最高点在吴旗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其海拔大概在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其海拔大概在388.8米,两地相对高差有1421米。

延安市属于温暖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球气候变化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比较迅速,并且还有大风、扬沙等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比较充沛;秋季降温比较明显,当地多阴雨以及大雾天气;冬季的时候,雨雪稀少,当地比较寒冷干燥,并且多西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远小丹霞.马头石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清远马头石位于广东清远市石角镇,附近是丹霞地貌,风景优美。因为形似佛家所说的“马阴藏相”所以被称为马头石。马头石周边拥有大片丹霞地貌。总面积6.51平方公里,未经开发艳丽鲜红的丹崖赤壁,雄伟秀美的孤峰窄脊还有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让人惊叹连连。

石角马头石:位于广东清远市石角镇,因为形似佛家所说的“马阴藏相”,所以被称为马头石。马头石附近是丹霞地貌,风景优美,清朝嘉庆年间武略骑尉钟声亮在这里建造了一所规模庞大的住宅“九厅十八井”,有清远翰林院之誉。他的后代200多年来一直过着富裕的地主生活。

这一片总面积6.51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藏在闹市无人识,特别是其中一座酷似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的山峰更是令人称奇。据专家考察,这片侏罗、白垩纪露出地层中的丹霞地貌以艳丽鲜红的丹崖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险峻的深沟峡谷与夏天的飞瀑流泉相映成趣,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目前,当地村民将这些景点分为六房水库景区、马头石景区和神石景区。三大景区之一的马头石景区又分成人头石、公主岩、马头石、晒布岩、九厅十八井和燕子岩等6个景点。其中马头石为丹霞地貌最高峰,雄伟壮观。从岐背岭附近的北江大堤看,它似一匹匍匐的骏马。景区内除了拥有雄险奇秀的丹崖赤壁外,还有绿树葱葱、流水行云,构成一幅幅青山、绿水、红岩的雄险画卷,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海岸侵蚀会形成几种地貌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侵蚀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会对其地址地貌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海岸侵蚀会形成几种地貌?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海蚀洞

海岸受波浪及其挟带岩屑的冲击﹑淘蚀所形成的洞穴。波浪对海岸的侵蚀,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水位的升降,岩壁的干﹑湿变化加剧了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助于海浪的淘蚀,形成刻槽或海蚀龕。随著淘蚀的发展,海蚀龕向岩体纵深扩展,形成海蚀洞。海蚀洞多沿海岸断续分布,洞顶有悬突的岩体,一般为海浪作用的上界,洞底则略低于海面。由于海岸带的构造活动等,海蚀洞有时出现在海平面以上的不同高度。海蚀洞在松软岩石构成的海岸,发育不明显;在较硬岩石海岸,发育较好;沿岩石的节理﹑层理等抗蚀力薄弱部位特别发育。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的海蚀洞纵深可达17米,中国普陀山海岛的梵音洞也为海蚀洞。海浪继续作用,使岬角两侧的海蚀洞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桥状的海蚀拱。海蚀拱又称海穹﹑海拱石,常见于岬角海岸。海蚀拱进一步受到侵蚀,顶板的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上,称为海蚀柱。

海蚀崖

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成的悬崖陡壁。海蚀洞不断地扩大,使顶部悬突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坠,在崩坠的部位经常形成陡峭的岩壁。坠落的岩块﹑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移;一部分被海浪卷带,重新作用于岩壁,在岩壁上可继续发育洞穴。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尤其是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垂直柱状节理发育处。

海蚀平台

在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在海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礁面。以后,平台可不断地展宽,直到波浪通过平台,能量全消耗于对平台的摩擦以及对碎屑物质的搬移上,海蚀崖停止后退为止。在海蚀平台上通常发育有浪蚀沟﹑锅穴﹑洼地等微地貌,以及由海蚀崖崩坠堆积成的锥形岩体和砂砾覆盖的波蚀残丘。平台一般位于平均海面附近,也有分布于高潮线以上的,它们是由特大暴风浪作用而成的暴风浪平台;也有位于海面以下的,它们是由波浪侵蚀作用在下限处形成的海底平台。由于海平面的变化以及构造运动,也可形成不同高度的海蚀台地。

白垩纪因其地层富含白垩(chalk)而得名。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细小,用手可以搓碎白垩纪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Coccoliths)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在英、法海峡两岸形成美丽的白色悬崖。白垩层不仅发育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西部也有分布。

上面就是海岸侵蚀会形成的地貌,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其海岸侵蚀对地貌有什么影响等知识详细的了解,通过就可以给大家讲解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阿克吐别克雅丹地貌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阿克吐别克雅丹地貌位于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境内,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二级阶地上,东南距布尔津县城24千米。柏油路可直达该地,地理坐标北纬47°48′56″、东经86°39′10″,海拔480米。此处由流水侵蚀切割风蚀作用形成。在阶地斜坡上,沟壑纵横,沟谷与小土梁相间发育,间宽5~10米,土梁高一般为5~15米,最高25米,分布面积3平方千米以上。沟与梁的密度每平方千米150个。由切割裸露微倾斜的上第三系地层构成,岩性以红色、土红色、浅黄和浅绿色泥岩及砂砾岩组成。由于各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程度不一,形成参差不齐的轮廓,加上色泽各异的岩层,五彩缤纷,形状象彩色古堡、怪兽、峰丛等奇特造型的风蚀地形,成为典型的雅丹地貌。这里地处干旱多风地带,年降水量118毫米,每年大风日40余天。当大风刮起时沟谷间发出不同的声响,颇有神秘与恐怖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喀斯特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具体的发育过程是什么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沉积岩曾经受到过挤压力形成了褶皱;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作用,初期形成峰丛,由于石灰岩容易受流水的溶蚀作业,被侵蚀明显,随着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峰丛被溶蚀成为峰林,随着溶蚀作用的持续,形成孤峰或平地。

喀斯特地貌主要岩性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中的一种,沉积岩是经过沉积固结而成,即石灰岩形成于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石灰岩的岩层往往成倾斜状态。具体发育过程如下:

1、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

2、地壳水平运动,形成褶皱。

3、受地壳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外力作用形成峰丛。

4、溶蚀作业加剧,峰丛变为峰林。

5、溶蚀作业持续,形成孤峰或平地。

总结,在推测地貌形成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内力作用,再考虑外力,内力主要奠定基本形态及宏观地形,外力主要塑造外表形态。地壳的抬升作用往往是促进外力作用的前奏(只有出露地表,外力作用才能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陕西是什么地貌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地貌以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为主。

陕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多种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南北各有差异,北部是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渭、泾、洛等河流下游冲积形成的关中平原,南部为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

陕西简称“陕”或者“秦”,省会是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

全文共 2016 字

+ 加入清单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你对地貌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地貌的相关知识。

中国地貌特征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新构造运动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中国民族地区地貌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 是全国最低的洼地,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海拔3500──4000 米, 最高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二者高差5600米,距离仅有150公里左右。

在内陆干洼地区,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和戈壁地貌,约占全国面积的13.8%,其中95%以上的沙漠和戈壁地貌位于内蒙古、宁夏、青海等民族聚居地区。

在西部高山地区,现代冰川覆盖面积达537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及天山、阿尔泰山和祁连山等地区,多年冻土分布面积有 215万平方公里。

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 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内,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

在长白山、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如白头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和中部散布着348座死火山;在黔东南、桂中、 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钦州湾,湾内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广西海岸带外的北部湾位于大陆架上,深50米左右,其间有800多个小岛,最大的是涠洲岛;钦州、防城、东兴的海湾内岛屿,原来属于陆地上的侵蚀残丘,后因海水入侵而与陆地隔开形成岛屿。

山地高原

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这里集中了全国秦岭以外的主要中山(海拔1000──3500 米)。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与第三级阶梯为界,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全国的四大高原除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部分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全国的四大盆地除海拔较低、面积较小的四川盆地外,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山地分布集中,面积广大,如果把切割的高原和起伏的丘陵包括在内,广大的山地约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75%。山地是全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

平原

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内蒙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南宁──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

群山起伏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牡丹江、图们江、珲春江穿流于众山之间,在延吉、敦化、珲春等河谷盆地内,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狭小河流冲积平原。

我国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次为华北平原,再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看过“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

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

发展与形成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划分方式及区别

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喀斯特地貌是由什么岩石组成的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喀斯特地貌是由石灰岩组成的。由于石灰岩这种物质对水的溶解性比较高,同时当它们遇到水的时候,就会很快的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就会对地表产生相应的溶解,再加上长期日积月累的不断侵蚀,就会产生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产生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受冰期以及气候因素的不断影响,再加上大量雨水的不断冲刷,为喀斯特地貌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地表和地下,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具有代表性的是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等;而地下具有代表性的有溶洞、地下河,还有暗湖等。而我国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中主要集中分布在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由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景观比较漂亮且非常具有特点,由于受气候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就会形成许多造型独特的景象,因此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参观,去感受这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时感受自然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