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甘氏宗祠世德堂【实用20篇】

浏览

7581

文章

653

德锦汪氏宗祠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德锦汪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德锦汪氏宗祠

坐落在绩溪县伏岭镇德锦村村中央,建于清中期,清晚期进行了重修,2014年10月开始动工维修,现已基本完工。汪氏宗祠总占地面积为357.1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9.11平方米。汪氏宗祠由下堂、寝堂、偏屋、披廊组成,下堂与寝堂间设天井,天井两侧为庑廊,由北山墙中设门进入,门楼上 书-有“越国世家”字样,披廊与偏屋间设内院,由披廊前檐墙设大门通往,此大门为主入口,此门楼上 书-有“汪氏宗祠”字样,门前是通德锦村村道。偏屋为前后二进,前进为廊,后进为厅,厅为二层,从照壁后上楼,廊厅间设有一小天井。偏屋前进东山墙中设有侧耳门通东边屋,现门洞已封砌,原制房屋已圮毁,现为杂院,由邻居管辖。汪氏宗祠结构基本完整,宗祠内的狮撑、驼峰、平盘斗雕刻精美,正厅的大梁上 书-有“大清宣统辛亥年,孟秋月重修榖旦”字样 。

德锦汪氏宗祠曾经是中共绩溪县委旧址。民国23年5月,中共绩溪县委在德锦村汪氏宗祠成立。方志荣任书记、章洪刚任副书记,设宣传、组织、-和保卫部,隶属歙县中心县委,党员有260余名。绩溪县委曾领导农民取得旱田免税和二五减租斗争的胜利,但因判徒出卖,党组织最终遭到彻底破坏。2014年,县政府出资进行修缮。201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7】45号。

伏岭镇:伏岭镇位于绩溪县东南部,东临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南接瀛洲乡,西连扬溪镇,北靠家朋乡。绩胡公路南北纵贯全境,胡坎公路直连省道芜屯公路,镇政府住地距县城22公里。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共有山场面积216350亩,耕地14145亩,总人口21232人,总户数6164户,辖12个村委会。 大自然的造化和聪明勤劳的先辈给我们留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当路王氏宗祠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当路王氏宗祠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当路王氏宗祠(明)

当路王氏宗祠位于连云港市高新区花果山街道办事处当路村,与村部相邻,坐北朝南。王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其间,当路王氏59世祖王鸣鹤,曾任一品两广总兵、骠骑将军。万历皇帝颁诏赐封“天下将才第一”,“赐葬故里,立祠享祀”,族人即在海州州府的协助下按规制修建王鸣鹤墓,按一品大员安葬,建立祠堂,享受祭祀。明末清初,当路王氏祠堂毁于清兵战火,后复建。民国年间第二次修复,当时的王氏宗祠占地数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左右,是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三间大殿,东西厢房各三间,前有山门。1994年,王氏族人经与乡政府商谈,收回了祠堂。从1997年开始着手复原祠堂,2009年重阳,当路王氏宗祠历经第三次复建,正殿竣工。后又陆续修建了东西厢房、碑廊、山门。东西厢房破坏严重,但在修复中,最大程度保留了明代地基、墙框和建筑材料。在山门、庭院修复中,也全部按照明代古建筑建设。近几年,王氏宗亲收集了与宗祠相关文物200多件。其中有贵州海龙囤王鸣鹤平播战役军队使用的马鞍、王鸣鹤及家人陵墓的石碑石刻等。当路王氏宗祠具有文物价值、民俗研究价值。

花果山街道:2013区划调整:撤销花果山乡,设立花果山街道办事处。花果山街道办事处驻大村居民委员会花果山北路26号,行政区域面积为39.7平方公里,人口2.08万人,辖新滩、当路、飞泉、前进、新村、小村、前云7个村民委员会和大村居民委员会。花花果山街道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东部城郊,由花果山而得名,为江苏省百家名镇。境内花果山素有“东海第一胜境”的美誉,现属新浦区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厦门李氏宗祠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李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的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国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代、民国及1985年均曾重修。清雍正、乾隆年代,兑山李氏十四及十五世开始迁入台湾台北芦山等地,繁衍成为台湾著名的芦山李氏。位于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兑山村,是厦门涉台文物之一。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两进一天井式结构。宗祠内供奉开基祖李仲文及各位祖先的牌位。宗祠是凝聚中国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据《兑山李氏家谱》记载,李氏先祖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南宋理宗时,兑山李氏开基祖李仲文约由同安仙店迁入。兑山李氏人才历来辈出。马来西亚拿督李雅和、抗日志士李友邦、国民党二十八军军长李良荣等,均是兑山李氏的后裔。他们的画像,被宗亲们视为家族荣誉挂在宗祠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将上杨氏宗祠暨屋桥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将上杨氏宗祠暨屋桥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将上杨氏宗祠暨屋桥位于邵武市肖家坊镇将上村,时代为清代。

将上杨氏宗祠暨屋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将上村:将上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将上村位于邵武市西南部,距市区56公里,距福银高速公路互通口15公里。东与将石村接壤,南与省级将石自然保护区交界,西与新厝村相邻,北与孙家村相邻,地处4A级生态旅游景区――天成奇峡。【历史文化】将上村旧属邵武县三十五都管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隶属邵武县肖家坊公社坪上村。后分为将上村、孙家村和中际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家山李氏宗祠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李家山李氏宗祠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山李氏宗祠位于邵武市张厝乡山源村,时代为清代。

李家山李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源村:山源村村位于张厝乡东大门,距316国道24公里,距市区67公里,辖山源、坪阳、择尾、际下、王溪、李山、梅溪、山树坪、炉岭尾、王炉乾、王溪坑、廖坑1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56户、1286人,支部设置8个党小组,有57名党员;现有支部委员4人,村委委员3名;全村有耕地面积2727亩,土地面积29000亩,林地面积26273亩;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西垅刘氏宗祠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西垅刘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垅刘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城镇西垅村西垅刘家组。1986年4月,公布为彭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彭泽迄今发现保存下来的最大面积的清代祠堂。

西垅刘氏祠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自建成至今,一直是西垅村刘氏家族的祠堂,建筑面积大,布局结构分间多,它为清代村落、家族和祠堂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实物资料。西垅刘氏宗祠总宽16.8米,深26米,建筑面积约430平方米,系三进两天井的砖木结构清代徽式建筑,左右厢房,门厅置0-,走廊后为正堂,大小十余间,且大部分门窗和梁柱装饰雕刻保存较好,石础、石门、石凳等雕刻精细、图案清晰,门前石旗鼓与左侧清代同期民居均保存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尧头李氏宗祠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尧头李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尧头古镇向我们陈说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

陕西的渭北高原不似八百里秦川旷远辽阔,也不似陕南山地高深空灵,它就像是永远攥紧的拳头,有不绝的内力鼓动其中。亿万年前河水冲刷出的地貌,如今是缺水的地方,土干涸凝固成大地的雕塑。尧头,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沟壑纵横之间是一排排黄土的窑洞,和这片土地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量。

在尧头古镇有一大姓——李,李家人演绎了尧头古镇的传奇色彩,如今的尧头古镇,有一座标志性建筑——李氏宗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013年,由李家成功的企业家李对成、李红卫、李忠信、李海仓、李和平等人集资翻建而成,气势宏伟、规模宏大。

尧头李氏宗祠

地理位置:中国陕西澄城县尧头镇尧头老街景区

兴建时间:始建时间不详(内存家谱600多年)翻修于公元2013年

兴建人物:李对成 李红卫 李忠信 李海仓 李和平

周边环境:尧头古镇景区被列入历史文明古镇、文化古镇,尧头窑民窑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潘火桥蔡氏宗祠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潘火桥蔡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潘火桥蔡氏宗祠位于鄞州区下应街道潘火桥村,据谢国旗在全国宗祠建筑研讨会上发表的《蔡氏宗祠建筑及其文化理念》考证,始于万历十六年(1588)的单一男祠,至清同治庚午(1870)辟建女祠,始为男女祠合一,民国有维修。

该祠坐西朝东,通面宽42.5米,通进深56.95米,占地面积约1984.2平方米。整幢建筑以男左、女右布局。

男女祠中轴线分别:天井、旗杆、前厅、戏台、二厢、穿堂、后殿,门楼、天井、前进、后殿。各进面阔都为五开间,明、次间抬梁式,梢间穿斗式,用材粗大(女略秀气),装饰考究。石雕、木雕和壁画等较为精致。

这种显示男女平等的建筑理念,在封建社会里是十分罕见的,在鄞州区尚属首次。富有宁波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祠堂文化研究价值。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鄞州区文管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陈氏小宗祠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陈氏宗祠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小宗祠 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田头村。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陈上川“奉金归本”始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面宽三开间18.5米、进深共42.9米,总面积约为793平方米。琉璃瓦剪边,悬山顶。正门廊石柱4条,石材传系陈上川派船自越南南方运回。祠内仍存“陈氏小宗祠”木匾1块,长2.43米、高0.68米,朱色髹面,阳刻楷体髹金,右上角篆体阳刻印“追远报本”,左下角刻方形印二,上印阴刻“光前”、下印阳刻“裕后”,均篆体。匾无年款,亦无署名。另有陈上川画像和其母其妻画像各1幅,均按清代服式绘制,系族人年节祭祀时悬挂的“祖像”。

陈上川(1626年-1715年),号义略,今湛江市南三镇田头村人,是明末清初移居越南的早期华侨。陈上川青年时任明末清初台湾郑氏政权高廉雷总兵,巡航南海,保护商旅。康熙十八年(1679年)率部乘船往越南南方,投顺化阮氏政权,开发边和,留垦湄公河口,在越南三十六年,对越南南方的开发作出过重大贡献。历赝殊荣,生前任先锋、统兵、都督,死后赠辅国都督,封上等神,享春秋二祭。

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田头村:田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浔窟谢氏宗祠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浔窟谢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浔窟谢氏宗祠位于大嶝街道浔窟社区中部,建于清代,20世纪90年代初重修。坐西朝东,为两落大厝,中为天井,面宽11米,总进深20米(其中一进进深5.5米,天井4.5米,二进进深10米),内高5.4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正中院门为单间凹形门廊,大门上匾额字迹模糊不清,门前1座抱鼓,前落柜台脚、石柱础保留清代原物,门旁两侧墙堵有麒麟石雕板等,院门为硬山顶,燕尾脊,脊端立龙首雕塑,院门两侧连接院墙。后落大厝为厅堂,抬梁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脊端立龙首雕塑。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信息来源:翔安文化馆

大嶝街道:大嶝街道2005年,撤销大嶝镇,设立大嶝街道。办事处驻西田。附:原 大嶝镇代码350213112。位于翔安区东南海面,与金门岛最近距离仅1800米,面积13.2平方千米,近2万人口。辖9个村委会:~201_田墘村、~202_山头村、~203_蟳窟村、~204_嶝崎村、~205_双沪村、~206_阳塘村、~207_北门村、~208_东埕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董氏世德堂、寿俊堂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董氏世德堂寿俊堂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董氏世德堂、寿俊堂在南浔镇董家弄。董份,南浔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先后任工部、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等官职。故居世德堂、寿俊堂是董份于万历年间所建。正厅为世德堂,左厅为寿俊堂。两厅堂各有楼屋三间七架两厢房,大门高度各为2.28米,宽度分别为1.41米和1.58米,所用砖长o.32米,宽0.155米,厚度为o.065至o.073米,极为罕见。其所用木料较大,楼板较厚,房屋结构古朴。此宅一直为董份后裔所居,现基本保持原貌,匾额已失。1989年3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庐山区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东莞林氏宗祠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东莞林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林氏宗祠位于石龙镇林屋村,约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近700多年历史,是记载林氏家族从福建蒲田迁移广东南雄再迁移东莞石龙的立村标志建筑,原名存著堂。林氏宗祠占地1230平方米,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砖瓦建筑,共有四栋,原有内外炮台两栋。第二栋“九牧流芳”牌坊是为纪念林氏祖先善乐公的九个儿子都是“九牧刺史”之职,牌坊下面有屏风门,平时不开,只作迎接京城、省城大-之用,两列马房,供京城或各地-的马匹休息之用。第二与第三栋之间是一方天井,两旁左右有两个锣鼓亭,凡有喜庆大事和迎接上级-都会鸣锣击鼓,第三栋是,存著重地,牌匾,中间大堂是族人喜庆(结婚、开灯)、开会议事之用,两侧设有两间书房,供林氏族人上京考试使用。据传大堂下面有七星伴月,很久以前有人挖开下面确有七个大沙缸空着。林氏宗祠因年久失修,并遭战乱、水灾等影响,多次重修,有记载的是在清朝乾隆年间重修过,最近一次重修是在1998年。

林屋村:石龙镇林屋村立村久远。自宋末元初,林氏家族从福建蒲田迁移广东南雄再迁移东莞石龙,至今已有近700多年历史。林屋村位于石龙镇旧城区东南部,与黄洲、西湖两区隔江相望,总面积约为0.6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640多人,外来人口1200多人。林屋村重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商业租赁和酒店餐饮业,积极招商引资,大大提高土地的商业价值。集体经济一直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黄梁陈武庙及陈氏宗祠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黄梁陈武庙及陈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梁陈武庙及陈氏宗祠位于仙居县下各镇,年代为清。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各镇:仙居县辖镇。1958年称湖山管理区,1961年建下各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改镇,1992年怀仁乡并入。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交通方便。辖下各一村、下各二村、下各三村、下各四村、下各五村、下各六村、下各七村、下各八村、下各九村、新建、里基岙、黄梁陈、上官、前潘、下垟、下山头、步团、岩头下、下王沈、西郊、下高、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萧氏宗祠四美堂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萧氏宗祠四美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萧氏宗祠四美堂

年代:清~民国

座落地点:南靖县金山镇霞涌村

简介:明万历十八年(1590)始建,清代重修。坐北向南,为带门楼的单体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祠前辟泮池,后设龟背形抄手,立有清嘉庆年间的进士旗杆等。

保护范围:由宗祠四周山墙起,向北延伸20米,向东、西、南各延伸15米。

2009年,萧氏宗祠四美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霞涌村:霞涌1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定内坡定内宗祠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定内坡定内宗祠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定内坡定内宗祠位于西乡塘区坛洛镇朱湖村定内坡,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定内坡定内宗祠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坛洛镇: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位于南宁市西北部,距离市中心约42公里,周边与金陵镇、江南区的江西镇、隆安县、扶绥县相毗邻。南昆铁路、国道324线、南百二级公路、南坛高速公路横贯全镇,设有南武康火车站,左江、右江两大水域夹流而下,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坛洛镇设有一个党委,辖有6个党总支部(其中村级党支部5个),92个党支部(其中村级党支部14个,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华塸方氏宗祠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华塸方氏宗祠,200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宗祠建筑,前后二进对合天井式。门厅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彻上露明造,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两双步梁后船篷轩,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中柱落地,前三双步梁对后双步接船篷轩,老檐柱明间内额与后金柱三间内额上各置一斗六升平身科两攒,室内设有半活动式戏台一座。天井两边各开侧门,有内置门楼做法。正厅又叫敦睦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二檩,彻上露明造,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船篷轩后两双步梁再接穿枋,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中柱落地,前船篷轩双步梁对后两双步再接穿枋,前金柱三间内额上各置一斗六升平身科两攒,梁柱节点处用丁头栱,柱子用梭柱。两进建筑通用做法有连体礩形柱础、三合土甃地、清代后加牛腿、檩柱节点处有上昂、柱头卷杀明显等。该建筑大木结构虽有少量后期增建、更换痕迹,但大部分保留了明代构架,用材粗犷,时代特征明显。

塔石镇:龙游县辖镇。1949年称塔石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1年改置镇。位于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2.8万。有公路通至塔石,设塔石站及下章、钱家等停靠站。辖塔石、水阁钱、杜山徐、西圮、罗山、钱睦扬、童岗坞、上高叶、西山边、后舒、大陈家、大路顶、钱村、舒村、下张坞、里余、下王、大塘、何村、西何、小溪、豆腐王、钱家、唐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蔡家何氏宗祠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蔡家何氏宗祠为汝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何氏宗祠位于汝城县田庄乡蔡家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蔡家何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外墙外缘为起点四向各延至1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田庄乡:暖水镇、田庄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暖水镇汝城县辖乡。1949年属四区,1956年设田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政府驻田庄圩。106国道经此。辖乾甫、上塘、蔡家、田庄、洪流、塘丰、文泉、新复、集裕、新联、白坭坳11个村委会和田庄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茶场、林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南山禇氏宗祠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南山禇氏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禇氏宗祠位于高安市黄沙岗镇,年代为清。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沙岗镇:黄沙岗镇历史悠久,集镇兴起可追朔到500多年以前,历来是商业繁华地区,属高安四大圩镇之一。集镇位于高安市南部,地处交通要道,高胡一级公路和黄付公路穿境而过,离“赣粤”、“沪瑞”高速公路仅25公里,昆沪高铁13公里,为本市南方九个乡镇的必经之地,距市区9.8公里。1996年 12月撤乡设镇,镇政府设黄沙岗圩,辖铁团、黄沙、田垅、长沙、田溪、枧溪、狮子、松林、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潭村姚氏宗祠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潭村姚氏宗祠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姚氏宗祠年代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位于冼村街道潭村大街西。建于明嘉靖年间,历代有重修。坐东朝西。三间两进,建筑占地面积288平方米。龙船脊,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红砂岩石脚。梁架装饰繁复。封檐板有缠枝花果雕花纹饰。墙上端有花鸟壁画,画面清晰。山墙墀头有砖雕。前有广场和水塘。梁架雕花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冼村街道:建于1999年12月,由沙河镇划出冼村地区组成,因辖区内有冼村,故名。2003年,面积4.07平方千米,总人口33890人,其中常住人口8890人。辖7个社区(冼村、杨箕东、新庆村、潭骏、跑马地、金城、金园)。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冼村企业集团(冼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冼村行政村原辖有冼村1个自然村。1999年6月,原冼村撤村改制)。 冼村街道办事处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铁炉胡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铁炉胡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铁炉胡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敖泉镇水星村铁炉组,年代为清咸丰十一年,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铁炉胡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水星村:水星村(Shuixing Cun) 水星村村域位于敖泉镇西部,南与光路村相邻,东与塘汪村相接,西与仁义镇毗邻,北与湘山村接壤。该村下辖太平窝、冲头、冷水、铁炉下、上户、下户、大宽、大村、上集、玉兆、塘边、洞头、茶元、田头、子桥等15个村民小组,2011年有610户农户,总人口为2530人。村域经济主要为劳务输出和农业收入,年人均纯收入约为8。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新一戴氏宗祠桂园围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戴氏宗祠(桂园围)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一戴氏宗祠(桂园围)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新一村,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

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新一戴氏宗祠(桂园围)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华城镇:一、概况华城镇是广东省五华县北部重镇,辖区面积247.48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和3个居民委员会。2005年底,全镇总户数3.3万多户11.2万多人。二、地理位置华城镇位于五华县北部,梅州市西南。205国道,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公路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距县城(水寨)27公里,距梅州市76公里,是梅州沟通珠三角地区的咽喉要道。三、历史沿革华城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