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甘氏宗祠世德堂【20篇】

浏览

7574

文章

653

和凤诸氏宗祠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和凤诸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诸氏宗祠位于溧水区和凤镇,时代为清代。

和凤诸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镇:和凤镇位处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南端,西临风光旖旎的石臼湖,北依景色优美的凤栖山,南与高淳县接壤,传说美丽的凤凰因仰羡臼湖美景,而落脚栖山,镇由此得名。和凤镇域面积97.02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全镇现有耕地4.87万亩,年产粮食3.6万吨以上。 和凤镇为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形,属低山丘陵地区,境内有水面3万多亩,山坡地2。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潘氏宗祠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潘氏宗祠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潘氏宗祠位于西乡塘区双定镇兴平村兴隆街,时代为195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7年,潘氏宗祠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兴平村:双定镇兴平村位于双定镇中部,距南宁市40公里,014县道横穿其中,交通便利,地形以丘陵为主,行政区域面积约38平方公里。兴平村于2001年设立党总支,下设8个坡级党支部,分别是兴隆街党支部、古浪坡党支部、兰卢坡党支部、兰林坡党支部、定刊坡党支部、务读坡党支部、古典坡党支部坛立坡党支部。目前全村党员96名,其中女党员26名,村党总支委员5名。兴平村委委员6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港头叶氏宗祠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港头叶氏宗祠为福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港头叶氏宗祠位于港头镇后叶村,年代为明代。

1988年,港头叶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叶村:一、行政隶属与交通情况:后叶村系福清市港头镇的一个中等行政村。位于福清市东南部距城关30公里。东与陈库行政村相距3公里,西临兴化湾海,南与玉坂行政村毗邻,北与占阳行政村接壤。村落面积8.5平方公里。目前,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辖一个自然村(南林村),758户,2546人,有党员32名;村“两委”成员 6人,两委后备干部2名。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叶店叶氏宗祠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叶店叶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店叶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年代为清。

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规模宏敞,雕刻题材丰富,体现了婺派精美的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叶氏宗祠采用磨砖八字大门,两侧置青石,左右设立抱鼓石,气派雄伟。整个建筑用材粗大,两侧都有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极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门和左侧的小门都紧闭着,右边的小门静静地敞开。据悉,祠堂每天早上6点开门,下午4点锁门,现在主要作为叶店村文化礼堂和白龙桥镇老年活动中心。

据《叶氏宗谱》记载,叶氏宗祠又名尊亲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顶高五丈余,气宇轩昂,成为当时金华西乡的一座名祠。叶氏宗祠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宽35.8米,通进深44.39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前后共有三进,左右设厢房,第三进两侧各辟设角厅。后三进建筑毁于抗战时期(仅存两侧角厅),2009年修复。

宗祠门厅为五开间,整个建筑用材粗大,木梁、装饰构件都雕刻有禽兽、云纹、水纹等。建筑中的斗、拱、昂、梁或雀替、牛腿,还有隔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体现了清代东阳木雕的浓郁特色。在不起眼的隔扇、槛窗、绦环板上,多种透雕浮雕,有人物、山水或花鸟鱼虫,雕工精细,华丽精致,极富艺术感染力。

宗祠的明、次、稍间梁架都是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前檐廊做了卷棚顶,前檐明间开设八字大门,两侧均置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门厅内藻井上绘满了彩绘。“中厅”也是五开间,明、次间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稍间用中柱。东厢房10间带两弄,西厢房也是10间。三进建筑两侧设有角厅,都是三开间。

叶氏宗祠是婺城区目前遗存的较为完好的宗祠之一,其做工的考究是婺派建筑的典型,对研究金华的宗祠建筑形式和做法,以及金华一带的姓氏文化、宗族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4年公布为金华市文物保护点,2010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桥镇:白龙桥镇地处金华市区西郊,是婺城区政府所在地。镇域面积89.3平方公里,辖52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2万,集镇人口2.4万。境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经济发展健康,经济实力强劲,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是一座充满着活力、实力和魅力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近年来,白龙桥镇党委、镇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商贸富镇、生态建镇”战略,经济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下沙蒲氏宗祠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下沙蒲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沙蒲氏宗祠位于黄埔区黄埔街道下沙社区珠江下街九巷1号右侧,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珠江九巷现状路东边线,北至北侧相邻3层和5层建筑南墙线,南至南侧池塘北岸边线,西至西侧”悦然别墅“旧建筑东墙线。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珠江下街17号建筑东外墙边线一线,北至珠江九巷6号建筑南外墙边线一线,南至南侧水塘南边线一线,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4米,局部至珠江横巷一线。

黄埔街道:黄埔街位于黄埔区中心城区,管辖范围东至乌涌河,南至港前路黄埔老港码头,西至荔香路,北至大沙地东路、大沙地西路,周边与文冲街、鱼珠街、大沙街相邻。街辖总面积7.39平方公里。下设15个社区居委会,其中转制社区1个,全街有居民小组186个,常住户籍人口4.7万多人,外来人口约2.5万人。街辖内商业繁华,有大沙地商业街、百佳超市、摩登百货等商业服务旺地;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下灌李氏宗祠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下灌李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灌古村也是“状元故里,麻将鼻祖”:孕育了唐朝状元李郃和宋代状元乐雷发,这里不论状元桥还是麻将广场都述说着麻将的起源。

祠堂的窗及门户的坚墙是欧式样式,整个祠堂占地2000平方米。进门的前殿是一个大戏台,台梁刻着“八仙”图,戏台今天仍可以作为演出用。200平方米的大天井地面,用鹅卵石铺墁。

中殿为一个大厅,大厅后是神位殿堂,祭祀李郃及李氏祖先。这个祠堂是永州至今发现的占地最宽、建筑最宏伟的一个。

势恢宏的李氏宗祠,祠堂最早建于宋太宗至道三年,经过几次重大修建,最近一次修建是在民国二十年大火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邓村邓氏宗祠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邓村邓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邓村邓氏宗祠位于从化区太平镇邓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建筑物外墙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西南至池塘东北岸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

太平镇:太平镇位于广州市北郊,是从化市的南大门,总面积210.329平方公里,总人口86519人,辖33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105国道和省道118线贯穿南北西东,西距京珠高速公路出入口3公里、白云国际机场15公里,南距北二环高速公路22公里,即将兴建的北三环高速公路、街北高速公路横穿太平镇境内,交通宽畅便利。北回归线从镇腹划过,标志着这里四季如春的亚热带雨林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城内林氏宗祠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城内林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林氏宗祠位于仙游县城内济川巷31号,年代为清。

简介: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清代重建,坐北朝南(偏西),通面阔39.72米,通进深36.06米,建筑面积1432.3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左右护厝。前厅面阔五间,进深十五檩,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结构;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十八檩,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整栋建筑的木柱、梁、枋用材硕大。两边护厝均面阔八间,各设四个小天井。大小天井共九个,中轴线上大天井长9.36米,宽12.34米。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城内林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花桥万氏宗祠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花桥万氏宗祠为德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花桥万氏宗祠位于花桥镇渔塘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祠堂。

2018年10月21日,德兴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桥镇:花桥镇位于德兴市中部,总面积157.7平方公里,离德兴市区19公里,下辖四个村委会(花桥、渔塘、黄柏洋、昭林)四个居委会(园林、富家坞、梨园、金城),区域总人口2.8万,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生态强镇、中国最具投资环境强镇、江西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乡镇”、江西省科学发展50强乡镇以及全省小康建设路上百名排头乡镇。镇区范围内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贺氏宗祠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贺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贺家祠堂(贺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洞市老街,是安化洞市及周边贺姓人家于清光绪年间集资构建的家族宗祠,占地约600平方米。据贺氏族谱记载,贺氏宗祠始建于是清乾隆三年(1739年),距今约两百八十年历史。起初只修缮里侧一栋,原称诚公祠,道光年间扩建为现有规模,更名为贺氏宗祠。贺氏宗祠是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该建筑端庄轩敞,典雅大方,与山环水抱的,围墙灰砖青瓦,墙沿白底彩绘,侧墙由两两对应的品字形高高码头墙组成,高低错落有序,稳重端庄。整座建筑从造型和颜色、绘画设计,匠心独具,浑然一体,与古梅山洞市自然环境十分和谐,是古梅山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而又独具文物和美学价值的徽派建筑。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放眼中国,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

布局

细看正门石雕,门梁二龙戏珠,龙纹清晰精美,龙形栩栩如生。门前两侧石墩上精雕石刻石狮子(已毁于文革)。门联为:“梅岭云开诸峰挺秀,镜湖月朗万泒长流。”乃吾先祖所题,十六字,将写景、寓意、抒情巧妙结合,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感觉。

主体由两正两侧及前后天井组成,里间正屋供奉有祖宗牌位和木雕神像,是祭祖、议事、嘉奖贤人、整肃族规的地方。宗祠其墙内建筑,工整巧妙,以两个长方形天井布局,由两进两院相连组成。所有木构屋柱,高大挺直,充满霸气。垫柱石墩都刻有精美图文石雕,有生肖、有花草、有祥云藤蔓、有牌楼神像,工艺堪称一绝。楼上凭栏皆为纹饰雕栏,上下呼应。天井天石方正平直,宗祠所有石料均用洞市本地六马溪等石料。显示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

走进内厅,最显眼的是祖宗画像和牌位。而“儒宗先绪”四个镏金大字更是点睛之笔,突显了宗祠的职能和权威。贺氏宗祠是洞市及周遍贺氏朝拜祖宗,家族仪事等重大事件的神圣之地。

贺氏宗祠是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2007年已列为安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已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瓮慢黄氏宗祠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瓮慢黄氏宗祠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瓮慢黄氏宗祠位于六龙山乡瓮慢村西,坐南向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最后一次修缮为光绪5年(1879年),建筑分为戏楼、厢房及正殿,配殿四部分。戏楼、厢房均已毁。正殿为穿斗式硬山青瓦顶,面阔13.15米,为三开间前带过廊,西侧有配殿为辅助用房。祠堂内现藏有明代至清代的黄氏祖先牌位十余块。黄氏自明初由江西迁居于此,祠堂作黄氏祭祖之地,有时也作为当地戏剧或者傩堂戏演出场地。

瓮慢村:瓮慢是六龙山乡政府所在地,瓮慢村东与牛场村接壤,南与万山特区敖寨乡毗邻,西与万山特区岩屋坪居委会交界,北与甘溪坪村相连。村委会驻地在瓮慢。其中乡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驻于瓮慢村,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组。其中包括瓮慢一组、瓮慢二组、瓮慢三组、龙田、秦楼坡、桥冲。全村共有住户296户,1583人。主要居住有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蚬西李氏大宗祠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蚬西李氏大宗祠为高要区文物保护单位。

蚬西李氏大宗祠 位于高要市蚬岗镇蚬一村。始建于清代中期,清末扩建,历代有维修,2004年大修。坐东向西。总面阔12.8米,进深36.2米。为三开间三进深合院式建筑,硬山顶,正、斜脊均为博古脊,墙楣均绘有壁画。花岗岩石脚。两进之间均有两廊和天井。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封檐板雕岭南佳果。前廊虾弓梁上置狮子顶如意云纹,双步梁上设斗拱,前廊梁架均雕有戏曲人物。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脊饰亦同头进。梁架为穿头式,前廊为卷棚顶。前廊板式梁架及雀替均雕刻有精美纹饰。后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梁架,脊饰亦同前。蚬西李氏大宗祠木雕装饰工艺精湛,人物雕刻精细,漆金更显建筑装饰华丽,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11年公布为高要市文物保护单位。

蚬一村:蚬一村位于我镇中部,现有人口3294人,总户数990户.山地面积2200亩,耕地3894亩,村委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车陂村苏氏宗祠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车陂村苏氏宗祠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车陂村苏氏宗祠位于车陂街道车陂村高地大街17号。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历代有重修。坐西朝东。三间三进,占地面积392平方米。祠前广场占地面积782平方米。总建筑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祠堂右边的附属建筑至源厅,建筑占地面积155.4平方米。左廊墙上镶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设立义仓教训子孙勤耕习读孝顺和睦”黑色砚石碑。有一定史料价值。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车陂街道:车陂街道办事处于1981年成立。地处天河区东面,管辖的地域横跨中山大道、黄埔大道,东靠东环高速公路,西至车陂路,南临珠江,北接广深高速公路。辖区行政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2.5万人,流动人口约5.1万人),下辖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原车陂村)与11个社区居委会。 街内交通便利,主要交通干线有中山大道、黄埔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广发李氏宗祠含楚江门楼、楚江惜字炉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广发李氏宗祠(含楚江门楼、楚江惜字炉)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发李氏宗祠(含楚江门楼、楚江惜字炉)位于嘉禾县广发镇楚江村,时代为清。

2018年,广发李氏宗祠(含楚江门楼、楚江惜字炉)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10米处。

广发镇:嘉禾县辖乡。1949年为广发乡,1950年属第四区广发乡,1958年设东风公社后改广发公社,1986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2.5公里,面积64.7平方公里,人口2.9万。乡政府驻广发圩。嘉(禾)新(田)、嘉(禾)宁(远)公路过境。辖广发、水头岭、楚江、马峰、乌泥塘、乐仁坊、白觉、瑞溪、青山、新元坊、陶岭、忠良、西溪、平峰、圳头、大村、大塘、欧家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太平成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成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成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樟市镇太平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太平成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樟市镇:名称来历 因镇人民政府驻于樟树下村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33′26″~112°55′46″,北纬25°37′15″~26°13′30″。地处县城东北,东接北湖区同和乡、苏仙区荷叶坪乡,南接正和镇、龙潭街道,北与洋市镇交界,西抵仁义镇、和平镇。舂陵江绕镇西而过。人民政府驻樟树下圩场,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23,距县城12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安吉朱氏宗祠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安吉朱宗祠为安吉县文物保护单位。

安吉朱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昌硕街道双一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5年9月,安吉朱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一村:1、村综合服务中心。村投资300多万元建造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栋三层的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三层店面房全部出租,这样为我村集体收入增加10多万元,壮大了集体收入。2、老年活动中心。为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乐,村投资50多万元新建利民新村老年活动中心,该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修建中心村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设有图书馆、棋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位于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年代为清。

属清代后期建筑,均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建筑均为砖石砌墙,小瓦覆顶,设计错落有致。其中故居现有房屋40余间,祠堂现有房屋10余间。房屋主人袁大化是清末爱国将领,曾任漠河金矿总办、清河道、山东按察使和新疆巡抚等职。

2012年,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袁氏宗祠。

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围墙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0米至祠堂东侧的南北沟东岸,南200米至原祠堂以南的鱼塘,西10米至大路西侧的南北路西侧,北150米到殷庙至刘村的东西大路。

(2)袁大化故居。

保护范围:故居四周围墙外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8米至故居以东的南北路,南23米至东西大路,西28米至村中南北大路,北38米至故居北侧的东西大沟。

袁大化(1851~1935),字行南,涡阳县青疃区大袁庄人。进学入廪后不甘寂寞,于光绪十七年(1891 年)往关东投效。当时负责外事的吴某,曾派袁大化往伯力、海参崴、双城子等地侦察俄军情况。后到额木尔河沿岸勘察漠河金矿,提出采金方法,受李鸿章赏识,委以重任,并为袁大化特捐“同知”衔,派充漠河总办。经营8 年,每年盈余万计,被晋升为二品衔道员,戴花翎。因户部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东岐黄氏宗祠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东岐黄氏宗祠为马尾区文物保护单位。

东岐黄氏宗祠位于福州市郊亭江镇东岐村。始建于清康雍年间,乾隆、光绪扩建、续建,民国19年又修葺祠内,改造祠埕。祠坐北向南,木构,宽21米,深28米,总面积588平方米。前用平墙,石框版门双开,庭院前施屏门,三面回廊连结祠堂厅。厅堂面阔三间,抬梁减柱,进深用七柱,穿斗式构架,

双坡顶,两山用鞍式封火墙。前廊宽敞,堂中设神主翕。左右两厢为祭事房。后天井宽如前院,

进深短促,左右有小披舍,分别设厨房或杂用间。后院墙嵌镶建祠时出土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凹槽式青石墓碑一方。1992年,按原貌原位升高构架、粉墙青瓦,修葺一新。并在门墙檐下装饰黄氏先辈业绩的石雕一组,祠内悬挂当代名书画家楹联、匾额和书画,增强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1994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岐村:亭江镇东岐村位于104国道沿线,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全村有19个村民组,人口1715人,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468亩。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村容整洁,民风纯朴,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区委区政府、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依托我村人文特色、经济优势,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一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南山禇氏宗祠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南山禇氏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禇氏宗祠位于高安市黄沙岗镇,年代为清。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沙岗镇:黄沙岗镇历史悠久,集镇兴起可追朔到500多年以前,历来是商业繁华地区,属高安四大圩镇之一。集镇位于高安市南部,地处交通要道,高胡一级公路和黄付公路穿境而过,离“赣粤”、“沪瑞”高速公路仅25公里,昆沪高铁13公里,为本市南方九个乡镇的必经之地,距市区9.8公里。1996年 12月撤乡设镇,镇政府设黄沙岗圩,辖铁团、黄沙、田垅、长沙、田溪、枧溪、狮子、松林、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莱州林氏宗祠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莱州林氏宗祠为莱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林氏宗祠位于莱州市虎头崖镇西魏家村。林氏宗祠系西魏家村林氏家族祭祖的场所,相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林氏族谱》所载,现存的林氏宗祠为道光年间所重修。林氏宗祠坐北朝南,由正房及东、西厢房组成,砖木结构。正房二级踏步,墙基以华岗石垒砌,墙身以青砖砌成,正房3间,明间与次间已打通,通面阔9.20米,进深6.55米;东、西厢房各3间,面阔8.60米,进深3.90米。占地约为150平方米。正房出檐,立二圆形柱,正房及厢房均灰瓦、硬山式。南院墙中间开一门楼,悬额“林氏宗祠”,二级踏步,门楼顶是较为罕见的“悬山式”建筑,顶出飞檐,正脊及垂脊饰以瑞兽,已有部分损毁,门两侧立有二石礅。林氏宗祠是莱州目前发现年代保存最久且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对于研究胶东地区清代建筑风格与林氏家族历史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人口迁徙、民俗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莱州市博物馆

虎头崖镇:虎头崖镇面积114.1平方公里,人口5.2万;位居莱州市西南部。镇政府驻神堂(明洪武二年,巴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此地原有一座关帝庙,传说曾有一位过路人在此遭劫,幸得关公显灵相救,故取村名神堂。1966年,更名红卫,因重名,1983年,恢复原名神堂)。现辖村,1938年分属掖县一、二、九区。建国初期,分属掖南县第九区(大山区)、十区(虎头崖区)和十一区(海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余大宗祠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余大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余大宗祠位于义乌市上溪镇余车里半村166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上溪镇:上溪镇,地处义乌市西部,与金华市金东区接壤,镇域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7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5万,外来人口近2万。上溪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也是新兴的工业新镇。近年来,上溪镇始终坚持“工业兴镇”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战略不动摇,实现了一、二产业齐头并进,城乡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并逐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好发展格局。2006年是“十一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