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曹门革命历史陈列馆(汇集六篇)

大家都知道,母亲怀胎十月把我们生下来十分不容易,单单是十个月的怀胎时长都让我们的母亲受尽折磨。可是人类历史上有不少妇女怀孕时间比我们想象中更长。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见识这些怀孕时间长得难以置信的妇女的资料吧!

浏览

1616

文章

6

篇1:大足革命历史陈列馆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大足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大足区烈士陵园内,为两楼一底建筑。陈列馆于2016年6月建成开馆,占地面积9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20平方米,由在民族危亡中探寻道路、在革命洪流中建立支部、在土地革命中抛洒热血、在抗日战争中共赴国难、在解放战争中迎接胜利五个单元组成。展览通过大量照片、想象画、原件、复制品、复印件,以及浮雕、播放器、触摸屏、情景再现、-画面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从1840年-战争至1949年12月13日大足解放这段时期大足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历史。

大足革命历史陈列馆为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市东郊曹山脚下,占地近50亩,山水相映,风景秀美,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已故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名和“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馆名。革命历史纪念碑背枕曹山仰面龙湖,纪念碑高15.85m。陈列馆展陈自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蚌埠市革命发展的历史,通过大量图片、绘画、史料以及实物,形象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其中有辛亥革命时期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陈良、宋玉琳;大革命时期牺牲于蚌埠小南山麓的杨兆成烈士,他是在安徽殉难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牺牲时年仅24岁,以及朱务平、李文宗、周启帮、王昭烈士等。中央领导同志薄一波、张爱萍、张震、张灿明等为陈列馆题字留念。开馆至今,共接待参观观众近百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招远西山革命历史陈列馆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招远西山革命历史陈列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招远西山革命历史陈列馆包括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和烈士纪念亭。

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位于招远市东南部的齐山主峰,始建于1945年,烈士纪念建筑物3处,塔前及两侧的墓区安葬招南抗日阵亡烈士386名。塔高15米,共分五层,呈六角形,座北向南。正面书:“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 三层的“革命先锋、血债血还、英名永垂、人民榜样、民族之光”大字伟岸挺拔,四层的五角星和“为正义而战”五个大字熠熠生辉,塔背面的碑文记载了招远英雄儿女拯救民族危难、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2014年8月,市委市政府又投资40余万元用于齐山烈士塔修缮,新铺塔前火烧板五百多平方米,烈士墓前火烧板二百余平方米,能同时容纳千余人参观瞻仰烈士。2015年5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和烈士纪念亭位于市区西郊西山烈士陵园内,始建于1960年,占地288亩。烈士墓区位于纪念馆背后和两侧,安葬烈士2193名,其中抗战烈士1000多名,王德安、刘复生、李宝忠、赵书策、马淑元等五位著名抗战烈士均长眠与此,英名墙上记载着4495位烈士的英名;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92年,位于陵园上端初甲山主峰,碑高19.7米,正面为毛泽东同志的手迹“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伟岸挺拔。背面为“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底座背面碑文记载了招远英雄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革命烈士纪念馆,占地1500平方米,分2个展厅,南厅为招远革命斗争史展厅,北厅为革命烈士事迹展厅。1999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同志回故乡瞻仰烈士陵园时,亲笔为烈士陵园题名—招远革命烈士陵园。2001年6月,陵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陵园被烟台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陵园被烟台市委列为胶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红色教育基地之一。招远市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将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中之重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招远市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招远市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规划》,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有力推动了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向纵深推进。2010年以来,先后对烈士陵园的规划布局、绿化美化、消防安全、墓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设计和改造,重新铺设了用以开展大型教育活动的陵园广场,硬化了上山道路,新建了反映抗战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型浮雕2处,引水上山新建了1处300立方米的储水池,铺设安装了消防管道和消防栓,在陵园视野范围内安装了26个监控探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中共三大后中央机关历史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创办于1988年7月,是上海第一家区级革命类陈列馆,同时使用“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称。陈列馆位于闸北区浙江北路118号,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670平方米。中心展区主题为“永恒丰碑、党史辉煌”,主要陈列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后,中央局机关由广州迁址闸北“三曾里”办公史料;分中心展区主题是“永恒记忆、红色闸北”,主要陈列中国共产党在闸北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的“红色闸北”史料。陈列馆展出史料500多张(份),复制件90余件,并运用动态场景再现、电子翻书、动态地图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现“红色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丹阳革命历史陈列馆

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丹阳革命历史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丹阳革命陈列馆座落在画院路36号,原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新四军著名将领管文蔚同志题写馆名,199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是镇江市委和丹阳市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镇江地区党史系统唯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场馆,年参观人数近3万人次。目前,已有15个学校或单位把陈列馆作为德育基地。

陈列馆总建筑面积1268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丹阳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在该馆二楼,展出各时期历史照片、图表640余件,文物200余件。

二楼正厅中央,邓小平同志的题词“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金光熠熠,充分反映了陈列丹阳革命斗争史的目的和宗旨;厅中两边有反映丹阳革命斗争史和现代建设成就的两幅木刻装饰画;入口处两边有6幅丙烯水彩壁画:五四运动、迎接北伐、秋收暴-动、抗击日寇、拥军支前、进军江南,充分体现了丹阳人民革命斗争史的主线和轮廓;两棵玻璃雕刻的青松,象征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第一部分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历史沿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丹阳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积极开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列主义。1925年4月,恽代英等介绍丹阳进步青年戴盆天、黄竞西、夏霖、钱正表、吴起文加入共产党,并建立了中共丹阳第一个党支部,领导人民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运动。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后,丹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面前,没有被险恶的环境所吓倒,他们擦干烈士的血,又英勇地投入了战斗。1927年5月,中共丹阳临时县委成立,7月改建正式县委,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打倒国民党”的口号,到农村发展党的组织。这期间,丹阳涌现出了以黄竞西、夏霖、张连生等为代表的一批为革命出生入死、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丹阳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建立共产党组织较早的县份之一,为江苏地区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第二部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后,丹阳县委认真贯彻江苏省委的指示精神,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的搏斗,在胡桥、里庄等地举行秋收暴-动,燃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势力的烈火。夏霖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省委巡视员,和王若飞同志并肩战斗,领导了无锡东北乡农民暴-动,夏霖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他在敌人的刑场上,挺身伸颈,毫无惧色,就义时尚振臂高呼“共产胜利万岁”的口号。他那在狱中对战友的肺腑之言:“我们加入党时,就预备牺牲,你不牺牲,我不牺牲,哪个牺牲?”不知坚强了多少革命者的意志。

第三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丹阳人民纷纷组织抗日自卫武装,同仇敌忾,共赴国难。1938年6月,陈毅、粟裕、张鼎丞等率领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丹阳人民在党和新四军的领导、组织下,进行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非凡的贡献。这期间,丹阳涌现了以管文蔚三兄弟、梅嘉生、韦永义等为代表的一批蜚声大江南北的抗日风云人物。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陈毅、第二支队副司令粟裕以及谭震林等在丹阳大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丹阳成为新四军东进、北上的桥梁和枢纽,为新四军贯彻中央“向东作战、向南巩固、向北发展”的战略指示作出贡献,与全国人民一起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第四部分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倒行逆施,发动全面内战。丹阳人民在共产党和留守坚持干部的领导下,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全国解放。这期间,丹阳地区留守坚持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表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自己的耿耿丹心、铮铮傲骨,至死不渝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最坚决的斗争。张仲英、余慎、宦德胜等一批共产党人,把一腔热血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历时三年半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部分 总前委、华东局在丹阳

1949年4月23日丹阳解放后,接着以陈毅、邓小平等为首的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进驻丹阳县城和近郊,丹阳一下子会聚了中共七届中央委员6人、候补委员2人,以及党、政、军等各界精英3万多人。总前委、华东局进驻丹阳后,在邓小平、陈毅的领导下为实施“京沪杭战役”、解放和接管上海,运筹帷幄,紧张工作。这给丹阳人民革命斗争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陈列馆一楼作为活动展厅,可举办各种专题展览,或开展各种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目前展出的是《管文蔚同志生平图片展》。

丹阳革命陈列馆北端安放着管文蔚、管寒涛、管文炳三兄弟、梅嘉生、韦永义和丹阳解放后第一任县长顾维衡同志墓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

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县西街有一所新安小学,这就是名闻中外的“新安旅行团”的摇篮。宏伟庄严的“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大楼,就矗立在该校的校园之中。它向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生动地讲述着新安旅行团的光荣历史。

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少年儿童(文艺)教育团体。1935年10月10日,诞生于淮安河下镇新安小学。当时,十四名团员在团顾问(校长)汪达之带领下,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旨意,遵奉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共赴国难”的遗嘱和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告别了曾经孕育过民族英雄关天培的故乡,走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旅行全国,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与宣传。他们在东起黄海之滨,南至港澳地区,西达兰州以远,北抵内蒙百灵庙,行程五万余里,“先后参加该团的有六七百人之多”,在全国二十个省市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这个诞生在抗日的烽火中,成长在战斗的道路上,前进在党的旗帜下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经历了血与火的锻炼与考验。他们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到祖国的命运之中,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特点和长处”,以“救国、革命、创造三种精神”,将所到之处的少年儿童团结在抗战的大旗下,“为生活教育努力,为民族生存奋斗”,这在我国青少年运动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武汉、桂林等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他们以文艺为武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奔走呼号,先后帮助建立了一百五十多个抗日少年儿童团体,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的小号手”;在盐阜、淮海等抗日民主根据地,他们大力开展少年儿童运动,为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奋斗不息,将苏北十八万少年儿童组织到儿童团和少先队的大旗下,开创了我国少儿运动的新局面,并为苏北青年运动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5年,他们参加了光复淮阴、淮安的战斗,与故乡人们一起欢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尔后又随-战南北,在“胜利腰鼓”声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新安小学,由河下镇迁至淮安城。为使新安旅行团的革命精神世代相传,淮安地方政府在新安小学建造了“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1979年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新自为该馆写下了光辉题词:新安旅行团,曾经旅行全国,宣传民众,组织儿童,为抗日战争和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作出一定的贡献。它的革命精神以历史展览形式展出。愿青少年学习这种精神,使它世代相传。

馆内陈列着毛泽东写给该团的亲笔信,周恩来指导该团战斗成长的文献资料,刘少奇、朱德接见该团的历史照片,董必武、徐特立与该团的谈话记录,宋庆龄、谢觉哉、陈毅、谭震林、粟裕、张爱萍、黄克诚、李一氓等为该团所写题词,以及该团当年用地个的宣传器材、战斗武器、教学用书和生活用品等革命文物,具体生动而又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史和中国少儿运动史上的两大奇迹。

“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对外开放十多年,已接待中外游人二十五万多人次,赢得了各界人士的钦敬和赞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