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林禅寺简介汇集20篇

圣寿禅寺,原称仙岩寺,在瑞安市仙岩镇仙南村仙岩积翠峰下,创建于唐贞观627——649年年间。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林禅寺简介,供大家参考!

浏览

6150

文章

160

篇1:长安牛头禅寺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牛头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牛头禅寺,位于长安区韦曲东南,紧邻杨虎城将军陵园。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在唐代不仅为佛教名刹,也是长安风景名胜。唐代诗人司空图《牛头寺》诗:“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写出牛头寺的清雅幽静风景。

明嘉靖五年(1526)为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寺内建杜工部祠,后又移于寺东院。

杜甫,字子美(712-770),远祖曾隶籍长安杜陵。杜甫于天宝五年(746)至乾元二年(759),前后流寓长安杜陵、樊川一带十三年;以大量诗篇描写了人民的疾苦。他自号‘杜陵布衣’、‘樊川野老’,表达了深厚的乡里之情。

牛头寺、杜公祠和杨虎城将军陵园三者毗邻,各有千秋。实为今日西安城南的旅游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胜芳大悲禅寺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胜芳大悲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胜芳大悲禅寺位于河北霸州市东市区胜芳镇境内,于2008年整体重建,为霸州市十三大文化精品建筑之一,也是环京津地区欲推出的重要景观之一。绵延2500余年的胜芳,自古以来就是众教兴盛之地。历史上曾有“三寺两庵十八庙”之说,据坊间流传,繁盛之时、弹丸之地的胜芳曾建有各类庙宇72座,当年信众之广可见一斑。

作为胜芳三大寺之一的胜芳大悲禅寺,旧称北大寺,始建于元朝末年,复建于明天顺元年,重修于正德五年,迁延六百余年,清朝达到鼎盛,后因天灾兵燹,随之毁劫。2008年胜芳古镇修缮中大悲禅寺得以整体复建,规划占地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其中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大小殿堂楼宇23座。这些建筑错落有致,气宇轩昂,或青砖岱瓦,或雕梁画柱。重重殿宇金碧辉煌、交相辉映,檐内风铃叮当奏响,梵呗禅唱相互应和,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避雨式回字型廊廓、千年古树、奇花异草和游桥让人行走其中,瞬间有超凡脱俗之感,给人回味和遐想。

重建后的大悲禅寺以殿堂齐备、圣像庄重、布局独特成为与普陀洛伽山、海南南山寺、西藏布达拉宫堪可比肩的全国四大观音道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山报恩禅寺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中山报恩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报恩禅寺,原名观音庙,位于葫芦岗山麓,黄圃镇观仙路1号,原名观音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距今约320年),占地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1988年和1995年重修。1999年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由宗教局接管,改名“报恩禅寺”。2001年经省市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成为中山市重要的宗教场所,寺内终年香火鼎盛。2003年经扩建和重修,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亭、斋堂、客堂、慈济苑等精美的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色浑然一体,庄严典雅,是中山观光旅游之景点,游客络绎不绝。

黄圃镇:黄圃镇位于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的最北部,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接壤,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河相望,居珠江三角洲中部都市圈发展中心板块,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香港、澳门同处1小时交通圈内。全镇面积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3万,外来人口8万多,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201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0.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水月禅寺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水月禅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水月禅寺前后历程

据《后汉书》载:“笮融在下邳(今睢宁县)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上海同济大学提供资料考证:笮融所建之塔,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和形象描述的“天下第一塔”。在黄忏华所著的《中国佛教史》中,视之为“此佛教流布于民间也”。可见,睢宁是佛教在中国从“官方”走向“民间”的肇始之地,也是佛教标志性建筑“浮屠”在中国的首建之地。在宋金时代,浮屠寺毁于战乱。

斗转星移,成住坏空。复建承载着悠久历史的浮屠寺一直是睢宁佛教四众弟子的夙愿。经过申请,通过省、市民宗部门批准,浮屠寺得以复建。同时,因江苏世纪天虹纺织集团厂区扩建二期,坐落在睢宁县睢城镇境内地藏寺需要迁建,地藏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不幸毁于日寇侵华战争,几成一片废墟。改革开放后,地藏寺由于历年来当地党委及政府部门大力落实宗教政策,附近佛教徒及广大群众大力维护,又恢复旧貌。经讨论决定,将浮屠寺复建和地藏寺迁建选址在白塘河省级湿地公园内,建设一座现代化、规模化的寺院。因寺院周边临水,又因佛学所称因、果、圆、缺的信仰似月亮,且寺庙突出是水月观音文化,故寺院命名为“水月禅寺”。

水月禅寺坐落于静谧秀美、曲径幽深的白塘河湿地公园中心区域,是寺院建设的绝佳圣地。禅寺建设突破了传统规制,一改中国寺院建筑风格,在遵循佛教殿堂布局制式的前提下,采用现代建筑元素,与佛教的启迪心智、荡污涤垢、祈福纳祥巧妙结合,诠释了大道至简的人文理念。水月禅寺建设以“得风润水,古典布局;简约建筑,禅意空间”的规划理念为核心,建筑格调独具匠心,颠覆了人们对于佛教建筑固定的思维模式,设计将佛教元素与建筑艺术达到了完美结合,表现手法较为独特,功能和布局更为合理,实现了佛教元素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创造出国内独具匠心的佛教活动场所。

禅寺建筑规模宏大,于2013年10竣工。2013年11月又在禅寺前增建了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水月广场,于2014年3月竣工。广场中间请入一尊水月观音,高9.8米,观音矗立更加增强了广场的灵性和气势,更利于佛法的弘扬。

信息来源:江苏省林业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池州慈云禅寺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池州慈云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慈云禅寺座落在距石台县城东北7公里处的慈云山中,寺旁有洞曰:慈云。此山、寺、洞在《石埭县》中均有记载。据传济颠和尚曾云游此山寺,并于慈云洞中打坐修行。 “山不在高,有寺则灵;水不在深,有洞则名”,由于慈云禅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四面环山,瑞气氤氲,慈云洞中之水常年不断,恰似游龙出洞护道流经于寺前,真可谓是:“寺前流水声声笑,寺后青山步步高”之风水宝地、景致极佳,历来素有“山中佛国”之美誉。

慈云禅寺是石台县唯一的合法的宗教场所,2002年9月修复后对外开放,现被尊奉为地藏王菩萨道场

安徽池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虎溪禅寺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虎溪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虎溪禅寺大门,始建于明朝年间。

进门后有三个碑。桥为渡虎桥,桥下就是虎溪。这是是一个天然的石洞,里面有一只老虎,虎旁边有一个伏虎罗汉。据导游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满月升起时,老虎的眼睛就会发出光芒,附近的人可以听到老虎咆哮的声音。这当然是传说,其实老虎眼睛会发光是月亮照在老虎的眼睛上反射的光。这样看来,不仅仅是八月十五,每个月十五老虎的眼睛都会放光。

虎溪禅寺和白鹿洞寺背靠背的存在,满山巨石,奇险天成。虎溪夜月和白鹿含烟分别是厦门大小八景之一。

景点位置

厦门市思明区虎溪岩路5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东山禅寺景区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东山禅寺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东山禅寺景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法登记注册的佛教活动场所,占地面积25亩,总投资5600万元。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坐西朝东的歇山重檐式仿古建筑大雄宝殿、呈南北对称的厢房、讲堂、斋堂、接待室等服务设施。大雄宝殿内供奉佛祖释迦摩尼端坐佛像,高6.4米,佛像神态端重、肃立。东山禅寺景区荣获国家AA级旅游景区、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等殊荣,为鄄城增添了一处世人修身养性优美景点,是鄄城与海外联系的纽带,对外开放的窗口。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景区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景区标示牌、指示牌、警示牌及公路交通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强化优质服务、规范管理,景区综合接待功能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12月8日,东山禅寺景区顺利通过了省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验收组的现场检查验收。日前,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东山禅寺景区成功荣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壮大了我县A级旅游景区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妙法禅寺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妙法禅寺坐落于湖坊乡妙法村境内的禄山脚下,又称禄山寺,占地近30000平方米。创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后多次维修改建。鼎盛时曾有僧尼200余人。现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等三层佛殿组成。寺内至今保存有清康熙五年(1666年)刻立的“妙法禅寺”大匾和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寺题写的“万德庄严”匾等珍贵文物。寺后约一华里处山丘上有塔林(石林)一处,十来座掩埋历代高僧骨灰的石塔散乱地聚集于此。

湖坊乡:湖坊乡位于江西省黎川县东南面,距县城20公里,东与福建省光泽县李坊交界,南接熊村镇,西靠荷源乡,北邻洵口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林地10万亩,耕地1.68万亩。辖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76个村小组,其中有1个少数民族(畲族)村小组,共有 3276户、 10653 人。 湖坊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座落于石陂村的“妙法寺”始建于唐贞观盛期,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房山灵鹫禅寺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房山灵鹫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灵鹫禅寺位于房山区坨里乡北车营村谷积山,建于元代。

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山门、二进殿宇和4块石碑。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左边有明正统五年(1440)四月八日碑记一块,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第二进殿是正殿,无梁建筑。第二进殿后搪墙两旁,立辽、元碑各一块。辽碑为大康四年(1078)四月十五日立。元碑为“大元至正七年(1347)三月”立。寺东配殿南侧有正统五年(1440)四月八日立“敕赐灵鹫禅寺兴建记”碑一块。旁有小石狮一尊。寺后台地上有圆通殿一座。在谷积山中,还有古塔三座。分别立在三座山上,铃档塔建于明代。鞭塔建于辽代,东塔也称和尚塔。明成化十五年(1479)所建,山上还有张公、华公太监墓。

景点位置

北京房山区坨里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西风禅寺及摩崖石刻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西风禅寺及摩崖石刻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风禅寺及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国家四A级风景区花亭湖畔。

西风禅寺,原名狮子庵,因其左侧有一天然古洞,洞口朝西,洞纳西风,又名西风洞。据《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十九记载,唐代禅宗五祖弘忍来舒州太湖西风洞坐禅弘法,故西风洞又称五祖洞。唐代大历年间,高僧法智禅师来太湖四面山创建四面寺,建道场于西风洞,自此,灯传不绝。洞外盖石上有座小石塔—寂觉塔,建于唐代,相传塔下藏有古代高僧舍利。禅寺坐东朝西,原有三幢,青砖小瓦结构,依山势而筑,颇具气势。清咸丰六年(1856)上殿毁于战乱,民国八年(1919),由寺僧惺悟募捐重修。八十年代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寺题写扁额“西风禅寺”。

西风洞景殊胜幽,层峦叠翠,古石多姿,为太湖胜地,历代游人多到此憩游,留下众多诗赋及大量石刻。其石刻均为阴刻,座落于上佛殿前西侧的一块巨石,斜面如削,上有石刻多处。有清监生路可恒刻“高山流水”、无名氏楷书诗赋题刻一首及“石匠金成一”等。在上佛殿东南侧路径石壁上有路可恒刻“石径穿云”及清儒林郎李声浩行书诗赋一首。在西风洞内壁上刻有“唐朝敕建西风古洞”八字,在洞东侧狮子石石壁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其对面一卧石上有石刻“唐朝古寺”四字。后山景点“仙人下棋”处石壁上有石刻“别一壶天”,传为李白所题;景点“一线天”处一侧石壁上有一行书石刻“诚”字及清人李声浩行书诗赋一首;景点“小心坡”处刻有楷书“忍”字,是明太湖知县、哲学家罗汝芳(字近溪)所刻,并在此留下了“近溪罗”题款。在法智洞左侧,有一斜石,上有石刻多处,据史料记载,有宋大诗人黄庭坚石刻诗赋2首,惜年久风化,字迹磨损贻尽。山顶景点“飞来石”,刻有李声浩及路可恒行书诗赋各一首,另有部分石刻已风化。

唐代诗仙李白、宋大诗人黄庭坚、清嘉庆状元赵文楷及现代国际友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及石刻诗篇,使西风古洞日益生辉,名声大噪。黄庭坚游西风洞时做诗一首“松竹不见天,蟠空作秋声;谷鸟与溪濑,合弦琵琶筝。”赵文楷夜宿禅寺时赋五言律诗一首“古寺云深处,扪萝问牧童;鸟盘秋色外,人语暮烟中;厨盖千年石,崖呼半夜风;暂抛尘梦去,禅榻一灯红。”

随着西风洞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山拜佛和旅游观光者日俱增多。九十年代未,太湖县政府已将盘山公路修至西风禅寺大门前,新建了大雄宝殿,西风禅寺将被扩建成“五殿二堂、三亭二洞”,它将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人们展示融古建筑艺术及古石刻艺术为一体的独特风光。

1982年11月,太湖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风禅寺四周屋檐滴水外5米,石刻本体向四周延伸5米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西风禅寺保护范围外15米,石刻保护范围外2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瓦房店云栖禅寺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瓦房店云栖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栖禅寺,原名观音阁,坐落在大连市的瓦房店市谢屯镇,它的西侧是茫茫的渤海,与交流岛相望,距长兴岛南20华里,三面环山,云栖禅寺坐落在山峦之中,是一个幽静的世外桃源,大连人称它为大山里的寺院。

据史料记载,该寺院始建于清代道光十四年,占地面积约两公顷,顺山势而建,依地形而造。文革期间被毁,2002年复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僧寮、斋堂等建筑,2007年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该寺于2009年5月12日,从泰国清迈禅修中心迎请释迦佛一尊,并造东北首尊“四面佛”(主生财佛)、有“八大论师”、“八大菩萨”及世间护法等三十余尊圣像来寺坐落,于 2009年7月12日开光。

云栖禅寺以禅修闻名,南传佛教的建筑风格另人耳目一新,不同于本民族的佛塔和佛陀像,另人步入异域他帮。晨钟暮鼓之余,法会佛七之外,禅修是这里的主课。

大山里的夜晚是宁静的。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昏暗的灯光,只有繁星点点,触手可及,是禅修的佳境。

景区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谢屯镇

乘车线路:在大连乘班车至瓦房店市,转乘小巴或出租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长安大兴国禅寺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兴国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兴国禅寺(原大兴国寺),位于长安西部兴隆乡,东甘河村东一华里处。据《咸宁志卷七词》记载,大兴国寺始建前曾是唐太宗的练马场,唐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建成兴国寺。寺南是堰渡村,北至侧坡村,全长五华里,有殿36座,僧人百余位,属皇家寺院。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与魏征等于兴国寺「显德殿」议治国方略,提倡「偃武修文」,遂亲赐修建大兴国寺。

唐时寺院规模宏大,有「老和尚骑马关后门」之美谈。唐永徽元年(公元六五○年),薛刚因反唐曾藏身于寺内,寺西侧有瓦碴塔,高数丈,唐高僧玄奘法师自洛阳二次来长安,曾投身寺内并从瓦碴塔西行,所以该寺又以「唐僧取经第一站」而闻名于世。

兴国寺在历史上曾几遭破坏。首次为宋末战乱所焚,清乾隆五十二年重建。同治年间因-又毁之一炬,第三次清光绪年间,由当地乡绅发心联合附近三十三村再建兴国寺,建成四大天王殿,二十四诸天殿,观音殿。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乡东甘河村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邢台玉泉禅寺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邢台玉泉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邢台西北四十里有个皇寺村,村中有座玉泉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该寺有三绝而著称。

一是皇寺。相传,元顺帝被明将朱洪武追杀,曾避难于玉泉寺附近。而朱洪武却在该寺内歇兵喂马,所以后来将此寺改名皇寺。皇寺始建于唐,而重修于元,正殿、配殿宏伟壮观,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都具有元代风格,为近世所罕见。可惜,保护不善,又因年久失修,边一独具风格的古建筑已今非昔比。

二是鸟柏。皇寺院内,有一棵一千二百五十年的古柏,高达二十多公尺,挺拔苍劲,枝桠繁壮,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古柏树冠十分繁茂,大致可分七层,其势如烟如云,翠浓异常。由于此古柏位居深山古刹和玉泉环绕之中,常栖息珍禽鸟。再加上树冠如此庞大,经常迎风自吟。两鸣交响,酷似百鸟鸣唱。据植物学家考证,该古柏树种优异,培土肥美,所以树纹结构异于寻常。结合民间美传:“每落一鸟,便增加一鸟形花纹,久而久之,柏纹如落鸟之众,落鸟似柏纹之美。可惜,在很早以前的一个深夜,从南方来了一个明眼窃宝人,利用秫秸掩盖,劈开树干,偷走了鸟纹。现在留下的一丈多长,三尺多宽的伤痕,就是当时盗宝的明证”。该传说虽然优美动听,但实际上是因雷击所致。鸟柏的美丽花纹依然存在。

三是玉泉池。在鸟柏的南侧有一泉池,古称“玉泉池”。泉底石沙如玉,水清见底。水中游鱼翩翩。泉池系明朝县令陈大宾所建,已有五百年历史。池面五亩有余,池中碧波荡漾,凉亭耸立;池岸料石精砌,垂柳成行。池南岸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其石柱、石梁、石瓦楼等都是银灰色的石料雕刻而成,龙凤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中央牌坊中跨之上刻有"玉泉池"三个浑健有力的草书大字,是当时邢台县知县朱浩所写。池中心有一凉亭,建筑精美别致。掩映在红花、碧水和绿柳之中,十分幽雅,是鉴赏湖光山色和避暑的好地方。

值此连续数年偏枯年份,许多名泉都已干涸,但玉泉池,依然昼夜不停地翻华如玉,竞相涌出。泉水日涌出量约在七千至万吨以上,使这一极度缺水的石灰岩地区,“河渠纵横,绕村贯户,玉液流淌灌溉沃野”。皇寺村一带,家家户户泉水丁冬,山坡田野稻麦花香,虽非江南而实胜江南。说也奇怪,泉水在玉泉池涌流不干,但经皇寺下流不远便渗漏到石灰岩的列隙之中,河渠溪流化为乌有,这就是邢台的又一奇观--流不干与灌不满。

每当夕阳西坠,在古刹的屋脊飞檐上,在鸟柏的树冠桠杈上,在玉泉池的凉台牌碑上,以及在四周的山林石崖边,均抹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彩辉,景观十分幽静、壮丽。形成了游人神往的美景,这就是“玉泉夕照”名胜的由来。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皇寺镇内

乘车线路:邢台市内可乘12路公交在皇寺站下车西行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鉴禅寺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大鉴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鉴寺位于韶关市风度北路兴隆街的大鉴寺,它的前身是大梵寺。大梵寺始建于南北朝,至今近1500年历史,原址在西河今光孝路一带。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禅宗六祖卓锡曹溪宝林道场(即南华寺),常被韶州韦剌史请至大梵寺讲经说法。六祖圆寂后,唐宪宗谥为"大鉴禅师"。后人为了纪念六祖遂将大梵寺改名为"大鉴寺"。宋绍定年间(约1228年),大鉴寺由西河搬至今兴隆街(原名兴贤坊)。随着六祖在佛教地位的提高,韶州大鉴寺也名负天下。一千多年来,大鉴寺一直是韶州接待天下众僧朝拜六祖真身时投宿的中心场所,故历来香火鼎盛,被视为佛教圣地。

1940年,101岁高龄的虚云和尚在重修了南华寺及云门寺之后又来韶州重修大鉴寺。新中国成立后,大鉴寺地产多被某些单位和住户侵占,僧人也被遣散。开放改革后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恢复,大鉴寺又交回佛教界管理,并逐步收回部分遗产。近年来,大鉴寺基本上已恢复原貌,并建造一座集招待、藏经、僧舍等多用途的大楼,恢复了历史上韶州接待佛家四众弟子的中心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镇海禅寺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镇海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镇海禅寺位于大丰市小海镇镇海村三组境内,和小海温泉近邻,是大丰市旅游景点之一。相传明末某一日,海水泛涨至防倭寇及避潮的小海万盈烟墩,随潮飘来一尊木雕公侯像,潮退后群众见木像,认为神灵保佑,并筹资在烟墩上建立一庙,取名为公侯庙。清乾隆49年(1784年),苦难深重的海滨黎民,把“公侯庙”更名为“镇海禅寺”,以示海不扬波。

1989年初,在香港的镇海寺第十三代当家和尚莲舟法师与大丰县人民政协商,决定在原址重建镇海禅寺,莲舟法师姓张,大丰县万盈乡人,他自幼在镇海寺出家,后云游焦山、栖霞山学佛数年,复归镇海幸。三十年代后期,几经辗转到香港,仍从事佛教事业。他委派箕侄孙法亮和尚由香港前来负责建寺事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镇海禅寺全部竣工。

新建的镇海禅寺是一座古建筑群,四周有院墙环绕。两扇高大的山门上,有两个斗大的"佛"字,山门上方有"镇海禅寺"匾额,跨过七级台阶,进入院内,那巍峨壮丽的大雄宝殿就呈现在人们眼前。《小海八景》中,有一首诗就是写镇海禅寺的,诗曰:野外孤寺树作邻,白云霭霭覆垣堙。东风时送钟声晓,惊醒渔樵梦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乘禅寺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大乘禅寺由新加坡当地-建于2001年,是一座融合了西藏和中华传统的藏传佛教寺庙,名字的意思是“十四世0-的修行之所”,这里收藏有新加坡数目最多的转经轮。

大乘禅寺的大殿里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造型仿西藏大昭寺的觉沃佛,头戴宝冠、身披宝衣,乃佛陀的报身显现。此像结合了金刚乘、大乘与小乘佛教的特点,体现了本寺所提倡的宗派圆融的修学精神。-在2003年为此金身开光,祈佛光加被、祛病消灾。禅寺内的千手观音为鎏金铜像,高2.3米,是新加坡最大的藏式千手观音像。除此之外,寺内还有眼明观音圣像、-济公圣像、佛教大德舍利与圣物、巨型莲花生大士唐卡和巨型转经轮。

大乘禅寺每周以英文和中文开坛-,大家都能参加公开的诵经祈祷。作为一个治愈创伤的宗教圣地,大乘禅寺还提供免费的中医咨询、针灸和医疗服务。

Thekchen Choling

必去理由:新加坡最知名的禅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云居禅寺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云居禅寺位于永嘉县张溪乡深固坑村苍基山,系二进二厢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东晋。南朝宋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守永嘉,至七里山,名之苍基庵。唐开元年间(713—741)改为苍基堂。北宋元祐年间(1086—1089),再改为云车禅寺。宋末元兵南下,寺毁。明永乐三年(1405)重建,恢复原貌,改为“云居禅寺”(古“车”与“居”同音)。后经数次修葺保存至今。该寺坐北朝南,进深50米,东西阔26米,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前殿为三开间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大殿为三开间,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硬山顶。东西为厢房。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金华圣寿禅寺旅游攻略

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圣寿禅寺,原称仙岩寺,在瑞安市仙岩镇仙南村仙岩积翠峰下,创建于唐贞观(627——649年)年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华圣寿禅寺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金华圣寿禅寺旅游介绍:

圣寿禅寺,原称仙岩寺,在瑞安市仙岩镇仙南村仙岩积翠峰下。据《康熙·仙岩寺志》载,寺创建袁晨于唐中期,开山祖师为慧通归一。初创时,寺字规模不大,至北宋初,经高僧楞严遇安拓建梵宇,开法宣教,始显名于世。大中祥符二年(1009),吏部姚揆奏请真宗敕赐“圣寿禅寺”额,寺遂改称今名。熙宁间,神宗又敕赠“昭德积庆禅院”额。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里人陈敏九请楞严遇安禅师驻锡中兴。当时吏部姚揆奏请真宗皇帝,敕赐“圣寿禅寺”。熙宁(1068年)年间神宗皇帝又赐“昭德积庆禅院”。宣和年间(1119年)毁于兵乱,大师高世则(乐清人)重修。明洪武年间,仲温禅师驻锡仙岩,大殿佛像眉间宝珠夜深发光彻大殿。由是大参蔡仲礼捐资重兴修造。未几仲温禅师圆寂,复请庵禅师主持修复落成,明永乐十三年(1416年)鉴空和尚奉旨进京,预修《永乐大典》。钦赐紫衣还山,大兴梵刹,明嘉靖甲寅(1554年)道憙、道蒿禅师捐资募化,由瑞安县令刘畿与永强名士王叔杲负责增修。现存的寺宇共有五进,主体建筑系清顺治年间重建。大雄宝殿楹联为清太仆寺卿孙衣言等名流撰书。

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敕赐“圣寿禅寺”额,故名,一时成为东瓯主要道场。现存建筑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和乾隆以后所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千佛殿。山门设在寺院前左侧,上悬朱熹书题“开天气象”匾额,庭院开阔,中凿佛陀池,广袤三亩,围以青石栏杆。天王殿面阔7间,尽间各有一楼一底,悬置钟鼓。大雄宝殿面阔7间,达17米,进深4间,达14米。重檐歇山顶,八角藻井,龙吻,花脊。寺内还藏有宋、元、明、清及民国碑刻。

今从寺前慧光塔出土北来经卷题记得知,景佑、庆历、熙宁之际,该寺为东瓯名刹,僧侣多达数百名。此后,屡经兴废,但香火持续不断。今寺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以来,平南将军梅勒、章京陈典谟等陆续重建,总占地面积近二万平方米,共有殿、堂、楼、 阁、轩、厅与僧房等共一百二十多间。中轴线上原有五进,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与干佛阁四进,依山起势,一殿高 于一殿,气象崔塑。

山门在寺院前左侧、门楣上悬南宋朱熹书题“开天气象”匾额。其内庭院开阔,中凿“佛陀池”广袤三、四亩,他水清澈,四垣设置青石栏杆,供人坐憩。池水上方,面对天王殿,有如来七佛塔和经幢一座。天王殿清乾隆年间重建,七开间。中五间单层,尽间一楼一底为钟鼓楼。

大雄宝殿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单层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高18.4米,彩绘梁、枋斗拱,配以双龙抢珠的脊兽, 117雄伟壮丽。门楣上挂“大雄宝殿”匾额,系当代高僧园澈法师所书、殿内名家楹联荟萃,以孙衣言撰书:“震旦一花开,却看龙象高居,指顾仙岩成佛国;曾撰勺水在,未许马驹蹋破,庄严福地接罗天。”最为脍炙人口。殿内主像释迎牟尼,侍立两侧 的阿难、叶迦弟子都全身贴金。两厢十八罗汉,造形生动,是不久前逝世的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周先生所作。

大雄宝殿东侧,有池,因有泡珠从池底频频泛起,故名“珠泉”。此外,寺内尚存明代石雕十八罗汉及来、元、明碑刻等文物。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圣寿禅寺旅游攻略:

门票:免费(免费游玩观赏,请爱护环境,花草树木,切勿乱扔垃圾)

开放时间:08: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4-6小时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可

地址:浙江金华市瑞安市仙岩镇仙南村仙岩积翠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满洲里大觉禅寺景区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满洲里大觉禅寺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觉禅寺位于满洲里市区东北方向10公里处的达永山综合旅游景区内,南濒喷涌不止的”圣泉”---三十里泉,东临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达兰鄂罗木河交汇处----儿子湖,西接百年不枯具有神秘色彩的“神树”-----中东路战事军事堑壕中的两颗老榆树,北靠海拔700多米高的达永山,周边是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大觉禅寺依山面水,湖光山色相映,汇聚物华天宝之灵气,气势恢弘,雕梁画栋,香烟缭绕,佛光普照,成为中国最北端极具皇家气势的寺庙。大觉禅寺的建成,不仅体现了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英明,也满足了广大信众的愿望。同时,对创建和谐社会,抵制-,弘扬佛文化做出了贡献,也为满洲里市旅游产业增加了一处具有民族宗教氛围的重要旅游景点。

大觉禅寺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由山门、钟楼、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三面观音像、藏经阁以及八大偏殿组成。大觉禅寺主供释迦摩尼等佛像,仅镀金佛像就有百尊之多。寺中露天供奉着21米高三面观音汉白玉立像一尊,堪称中国最北方边陲佛像之最。

修缮塔庙,十方共享,一份奉献,万世庇荫。祈求海内外高僧大德,四众弟子,善男信女,社会各界,发慈悲心,满菩萨愿,慷慨乐助,广种福田,共襄义举,同结胜缘。凡捐资人民币壹百元以上者,勒碑刻名以颂功德。

信息来源:呼伦贝尔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炉峰禅寺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炉峰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炉峰禅寺纳入会稽山景区后,主景区面积将由现在的1平方公里扩大到两平方公里,目前会稽山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大禹陵、百鸟乐园、大禹铜像和香炉峰等。

炉峰禅寺为绍兴乃至浙江著名寺院,香客众多。

炉峰禅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东南4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与大禹陵毗邻,古称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又叫南天竺,以观音道场闻名遐迩,有“越中佛国”、“天竺胜境”之称。香炉峰旧有观音峰观音殿等遗址。历史上,香炉峰寺院屡经兴废。宋代,寺院供奉玉雕观音像,始称“南天竺”,王十朋、陆游等曾入寺瞻仰,留下诗篇。明时,寺院一度为比丘尼修持之所。清代,寺院又称“螺庵”,因寺前巨石环抱,直竖似炉,逆旋如螺,故名。光绪七年(1881年),寺宇重建。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炉峰禅寺”额。

景点位置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东南隅会稽山别峰香炉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