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蝈蝈吃啥子(经典20篇)

浏览

1251

文章

41

篇1:蝈蝈是益虫还是害虫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宠物越来越多,一些猎奇的宠物也开始逐渐进入大家的视线,就像是蝈蝈,可能有些人对蝈蝈还不是很了解,那蝈蝈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蝈蝈是益虫还是害虫

蝈蝈是益虫,蝈蝈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如玉米螟、松毛虫、蝗虫、蝇类等。只生活在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中,现在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的过量捕捉,很多品种的蝈蝈已濒临灭绝。

我国蝈蝈的分布较广,从观赏的角度,对蝈蝈按体色分类,可分为绿蝈蝈、黑蝈蝈、山青蝈蝈、草自蝈蝈、异色蝈蝈。按产地来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类,北蝈蝈优于南蝈蝈。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冀蝈蝈、晋蝈蝈、鲁蝈蝈。京蝈蝈又叫燕蝈蝈,燕蝈蝈最有名的是安子沟的大山蝈蝈,以产黑色大铁蝈蝈著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蝈蝈和蝉的关系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蝈蝈和蝉是狩猎与被狩猎的关系。

蝉的肚皮极富营养且有甜味,而蝈蝈为杂食动物,主要以捕食其他昆虫为主,蝉就是它们十分青睐的捕食对象。

蝈蝈,又叫蛞蛞,是螽斯科大型鸣虫的通称,通身草绿色,有触角,前翅摩擦常发出“括括括”的声音,与蟋蟀、油葫芦并称为三大鸣虫,深受鸣虫爱好者的喜欢。

按照体色可以将蝈蝈分为翠蝈蝈、黑铁蝈蝈、山青蝈蝈、草白蝈蝈、异色蝈蝈、红褐蝈蝈、金黄蝈蝈、蓝绿蝈蝈、五色蝈蝈、白蝈蝈等多种,而按照地理位置则可以分为北蝈蝈和南蝈蝈两种。

蝉属于半翅目蝉科动物,常栖息于沙漠、草原和森林中透气性较好的地带,有两千余种,喜欢吮吸大树的汁液,蝉蜕富含营养物质,可做药食两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蝈蝈寿命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蝈蝈寿命大约为八十到九十天。蝈蝈的生命周期与其所处的环境温度以及自身的鸣声多少有关,七月上旬产卵开始,高峰在八月,九月末结束,而九月下旬成虫便会很快死亡,雌雄成虫寿命相当。

蝈蝈是螽斯科大型鸣虫通称,为昆虫纲直翅目,个头较大,外形与蝗虫相似,通身草绿色,雄虫的前翅相互摩擦能够发出“括括括”的响声,十分清脆响亮。

蝈蝈喜食瓜果豆类,人们常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观赏虫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蝈蝈在我国的分布较广,主要可分为翠蝈蝈、黑铁蝈蝈、山青蝈蝈、草白蝈蝈、异色蝈蝈、红褐蝈蝈、金黄蝈蝈等多种,皆具观赏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蝈蝈的生活习性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养护/习性

修剪周期

1年

蝈蝈又称蟋蟀,喜欢生活在15-25度的环境里,四季变化是这样的:

冬天怕冷,蝈蝈会打洞躲藏在冰冻土层以下,进行长达三四个月的冬眠。

一般在春季惊蛰前后,气温回升,达到15度以上,便从洞里爬出来活动,寻找食物。

夏季不喜欢高温,习惯寻找树林底下或草丛中纳凉消暑,躲在阴凉的地方,习惯夜晚伏蛰,白天觅食。

秋末冬初,气温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15度时,便开始寻找适宜的地方,打洞进行冬眠,一直到翌年惊蛰前后出洞。在冬眠的时候不会出洞觅食,伏蛰沉睡躲避风寒。

蝈蝈体形细小,食量小,食性杂,可以摄食蔬菜叶、白萝卜、胡萝卜、土豆、红薯、苹果、棃子、豇豆等等生鲜食量,每只蝈蝈一天可以投放中指头大小的食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投放5~10粒大米饭、一根面条,指头大小的面膜或红薯等等。还可以每只每天喂几粒大米、黄豆、绿豆、小麦、玉米等等,以水浸粒为宜,也可以喂麦麸、豆腐、豆渣、面粉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蝈蝈是益虫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蝈蝈益虫。蝈蝈是中国三大鸣虫之一,在中国深受喜爱,学名,短翅鸣螽。很多人一直误认为蝈蝈吃庄稼,其实蝈蝈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如玉米螟、松毛虫、蝗虫、蝇类等等,只有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它才不得不吃少量的植物。蝈蝈只生活在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中,现在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的过量捕捉,很多品种的蝈蝈已濒临灭绝。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蝈蝈的饲养环境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蝈蝈

蝈蝈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如果按照产地来分,可以分为北蝈蝈和南蝈蝈两大类,而北蝈蝈又有京蝈蝈、冀蝈蝈、鲁蝈蝈和晋蝈蝈之分。

蝈蝈的捕捉有白天和夜间两种,白天名优虫多但捕获量小,夜间的虫糙但捕获量很大,上品佳虫的鸣声为单数。捕虫意外事故有:1、摔伤。2、伤外出血。3、脱臼。4、溺水。5、雷击。6、电击。7、蛇咬。8、打泡等等!在野外的天然蝈蝈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1—2周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直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雌虫生殖器内外,才算结束了交配。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蝈蝈一生可以进行多次交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蝈蝈和蛐蛐的区别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蝈蝈的体型为2厘米左右,蛐蛐的体型有4厘米;蝈蝈颜色为鲜绿色,蛐蛐颜色为黑褐色;蝈蝈形状为圆柱形,叫声比较大;而蛐蛐叫声比较小,蝈蝈的耐旱性高。

蝈蝈和蛐蛐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在夏天的时候出没,很多小男孩喜欢玩蝈蝈和蛐蛐。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蝈蝈和蛐蛐的区别有哪些吧。

详细内容

1

体型不同

蝈蝈和蛐蛐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体型不同,蛐蛐通常是比较小型的,只有2厘米左右长,而蛐蛐的体型比较大,有4厘米长呢。

2

颜色

蝈蝈的颜色为鲜绿色,而蛐蛐的颜色通常为黑褐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外表的颜色来判断蛐蛐和蝈蝈。

3

身体形状

然后再观察一下蝈蝈或蛐蛐的身体形状,如果为圆柱形的话,则说明为蝈蝈,反之则为蛐蛐。

4

叫声不同

仔细听一下蝈蝈和蛐蛐的声音,如果声音很有力度的话,则说明为蝈蝈,反之如果声音很小的话,则说明为蛐蛐。

5

耐旱

蝈蝈的耐旱性能比较高,所以在酷暑的时候,蝈蝈的数量会比蛐蛐的数量多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蛐蛐和蝈蝈的区别是什么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蛐蛐蝈蝈的区别,主要有以下方面:

1、体型上。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

2、外表上。蝈蝈为鲜绿或黄绿色,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翅发达、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且没有以上特点。

3、食物上。蛐蛐喜好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是农业害虫。蝈蝈主要的食物是昆虫及害虫,是田间的卫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蝈蝈为什么要不停地“唱歌”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荒野灌木丛里的小蝈蝈,有各种鲜嫩的枝叶和美味的野果充饥解渴,偶尔还有毛毛虫可以开开小荤。随着一次次蜕皮长大,蝈蝈有了越来越健美的身材,它的两对翅膀日益健全,强壮的后腿也越来越适宜跳跃了。灌木丛里食物丰富,小蝈蝈只需伸伸腿,蹦一下,就能饱食终日了。在茂密的树叶和枝条的隐蔽下,蝈蝈几乎可以高枕无忧,只要它的动作不太大,蝙蝠和鸟儿也很难找到它。

当小蝈蝈长成一只健壮的雄蝈蝈时,就要找女朋友了。茫茫林海上哪儿去找啊?雄蝈蝈有一对可以弹奏美妙乐曲的前翅,同样隐蔽的雌蝈蝈听到雄蝈蝈的求爱小调就会循声而来,哪怕是在几百米之外。对于体长一般不足40毫米的蝈蝈来说,要在密林中找到雌性,就如同我们在车站、码头的人海中寻找迷失的亲朋好友,只得求助于“广播找人”。成熟的雄性蝈蝈一旦开始“唱歌”,在没有找到雌蝈蝈之前一直会痴情地“唱”下去的。对于那些身体更小的蟋蟀、蛉虫类来说,院子角落的一堆瓦砾就是一座小山,一个草丛就是一个森林,不发声根本无法寻找知音。

其实,蝈蝈以及其他会发声的鸣叫昆虫,如纺织娘、蟋蟀、金蛉子等都不是歌唱家,而是演奏家,它们没有嗓子或歌喉,有的是一对天生的可以用来弹奏的前翅。雌性一般不会主动“唱歌”,只有个别种类会有类似“应答”的被动发声,通常人耳无法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蝈蝈以什么为食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蝈蝈爱吃的食物有很多,如草叶、面包虫和害虫等等,不过蝈蝈在吃食物的时候不能够吃太多,只能吃一小部分。

我们都知道蝈蝈是当之无愧的“田间小保镳”,生活在田间,是捕捉害虫的能手,那么蝈蝈是以什么为食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

详细内容

1

面包虫

成年的蝈蝈可以吃肉类食物,饲养者可以每天喂它们一些“面包虫”,间或也可以喂一些蔬菜及瓜果,以做到营养均衡。

2

草叶

蝈蝈喜欢吃食鲜嫩的草叶,一般野生的蝈蝈吃食幼虫和大葱,瓜果类也会吃。刚出生的蝈蝈幼虫主要喂食胡萝卜,不过它们更爱吃涂抹上黄豆粉的胡萝卜。

3

害虫

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蝈蝈为什么要不停地叫?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体长一般不足40毫米的蝈蝈来说,要在密林中找到雌性,只得求助于“广播找人”。成熟的雄性蝈蝈一旦开始“唱歌”,在没有找到雌蝈蝈之前一直会痴情地“唱”下去的。

生活在荒野灌木丛里的小蝈蝈,有各种鲜嫩的枝叶和美味的野果充饥解渴,偶尔还有毛毛虫可以开开小荤。随着一次次蜕皮长大,蝈蝈有了越来越健美的身材,它的两对翅膀日益健全,强壮的后腿也越来越适宜跳跃了。灌木丛里食物丰富,小蝈蝈只需伸伸腿,蹦一下,就能饱食终日了。在茂密的树叶和枝条的隐蔽下,蝈蝈几乎可以高枕无忧,只要它的动作不太大,蝙蝠和鸟儿也很难找到它。

当小蝈蝈长成一只健壮的雄蝈蝈时,就要找女朋友了。茫茫林海上哪儿去找啊?雄蝈蝈有一对可以弹奏美妙乐曲的前翅,同样隐蔽的雌蝈蝈听到雄蝈蝈的求爱小调就会循声而来,哪怕是在几百米之外。对于体长一般不足40毫米的蝈蝈来说,要在密林中找到雌性,就如同我们在车站、码头的人海中寻找迷失的亲朋好友,只得求助于“广播找人”。成熟的雄性蝈蝈一旦开始“唱歌”,在没有找到雌蝈蝈之前一直会痴情地“唱”下去的。对于那些身体更小的蟋蟀、蛉虫类来说,院子角落的一堆瓦砾就是一座小山,一个草丛就是一个森林,不发声根本无法寻找知音。

其实,蝈蝈以及其他会发声的鸣叫昆虫,如纺织娘、蟋蟀、金蛉子等都不是歌唱家,而是演奏家,它们没有嗓子或歌喉,有的是一对天生的可以用来弹奏的前翅。雌性一般不会主动“唱歌”,只有个别种类会有类似“应答”的被动发声,通常人耳无法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蝈蝈雌雄怎么分辨?有什么判断依据?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养护/习性

修剪周期

1年

蝈蝈判断雌雄的时候,可通过鸣叫声判断,雄性的喜欢鸣叫,声音洪亮。且性格好斗,会经常互相残杀。而雌性的很少会叫,且更安稳些。还可以通过尾巴辨认出。雄性的一般有两根尾巴,而雌性的有三根。此外,还可观察腹部。若是雌性的,它的腹部后面会有比较长的产卵器,而雄性的就没有。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蛐蛐和蝈蝈和蟋蟀的区别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蛐蛐蟋蟀是同一种生物,它和蝈蝈的区别在于科属、别称、体型、颜色、食物、叫声不同。

科属:蟋蟀是节肢动物门、蟋蟀科的动物;蝈蝈是节肢动物门、螽斯科的动物。

别称:蟋蟀的别称有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等;蝈蝈的别称有螽斯、土渣子、乖子、油葫芦等。

体型:蟋蟀身体较小,头圆胸宽,触角细长,缺少鳞片;蝈蝈体型较大,呈圆柱形,翅膀短小,后肢发达。

颜色:蟋蟀呈黑褐色,油光发亮;蝈蝈呈草绿色,不发亮。

食物:蟋蟀以嫩芽、嫩叶和根为食,是害虫;蝈蝈以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为主,是益虫。

叫声:蟋蟀的叫声小而尖;蝈蝈的叫声皮实且强劲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蝈蝈和蝉的关系是什么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蝈蝈和蝉的关系是捕食与被捕食。

蝈蝈为杂食动物,主要以捕食其他昆虫为主,而蝉的肚皮极富营养且有甜味,因此便成为了蝈蝈十分青睐的捕食对象。

蝈蝈,又叫蛞蛞,是螽斯科大型鸣虫的通称,通身草绿色,有触角,前翅摩擦常发出“括括括”的声音,与蟋蟀、油葫芦并称为三大鸣虫,深受鸣虫爱好者的喜欢。

按照体色可以将蝈蝈分为翠蝈蝈、黑铁蝈蝈、山青蝈蝈、草白蝈蝈、异色蝈蝈、红褐蝈蝈、金黄蝈蝈、蓝绿蝈蝈、五色蝈蝈、白蝈蝈等多种,而按照地理位置则可以分为北蝈蝈和南蝈蝈两种。

蝉属于半翅目蝉科动物,常栖息于沙漠、草原和森林中透气性较好的地带,有两千余种,蝉的幼虫喜欢吮吸大树的汁液,对树木有害,而蝉本身的蝉蜕则富含营养物质,可做药食两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冬天蝈蝈有什么保温方法?要怎么做?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1、将一个老葫芦掏空,将蝈蝈放置在老葫芦里,然后将老葫芦放置在25—30度的暖灯旁,使老葫芦里的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即可。

2、取一个小纸箱,铺上保暖的填充物,小纸箱四壁都用纸板围住,使其不透风,将制作完成的纸箱放置在紧贴暖气的位置,将蝈蝈放入即可。

蝈蝈在寒冷的环境下会自然产卵死去,想要养殖蝈蝈过冬要采取对应的保温措施,使蝈蝈感受不到寒冷,在冬天蝈蝈生存在25度左右的环境中,生命活动会十分活跃,这时要防止蝈蝈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移动蝈蝈时动作尽量要轻缓一些,要轻拿轻放。冬天过去后,蝈蝈就不会因为衰老而变得脆弱。

冬天养殖蝈蝈的环境要保持环境的卫生,防止蝈蝈出现细菌感染生病的情况,投喂的食物除了基本的肉类以外,还需要投喂一些蔬菜来使其身体变得更加强健,保持好温度,蝈蝈就可以安全的度过冬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蝈蝈的外形特点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蝈蝈

蝈蝈有着鸣虫之首的称号,一般蝈蝈指的是螽斯科包括中华螽斯在内的一些善鸣的雄虫。由于蝈蝈的前翅附近有发音器,所以可以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

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呈盾形。前翅各脉褐色。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前足腔节基部具听器,3对足的腿节下缘具黑色短刺并呈锯齿状。后足发达,善跳跃,腿节上常有褐色纵走晕纹。

蝈蝈是螽斯科中的大型鸣虫,体长可达55mm(40—55mm),雌虫比雄虫略大。通体有绿色、浅绿、淡褐、草白、黑褐等各种体色。头较大,顶部色较深,呈绿色或褐色。脸长,色淡,呈蓝或淡蓝绿色。牙尖紫红色。二触角须呈丝状,可长达60mm,褐色。两个复眼前方有三个单眼。颜面略前倾,基本垂直。前胸背板宽大而发达,呈马鞍形,厚而坚硬,呈绿色或褐色。背板侧区下缘有白色或淡黄色边。胸部腹板各有一对锥状刺,后胸的最大。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后突出。

雄虫胶翅比雌虫长,厚而发达。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雌虫前翅很短,仅为6—8mm,不能鸣叫发音。雄虫前翅有音锉、刮器和发音镜,两前翅摩擦可发了鸣声,优美响亮。后翅已经退化。腹部肚子为圆状,尾端略尖上翘着,有背板10块,呈绿色或褐色,腹板8板(雌虫)或9块(雄虫)。雌虫尾端有军刀状的产卵器,约长29—34mm。六足长而发达,后肢强大,跗式4-4-4,1-3跗节有垫,后足第一跗节跗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整个体躯呈纵扁或圆柱状,腹部膨大,体形宽厚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蝈蝈应该这样养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老北京有玩儿鸣虫的传统,有些玩家很困惑,每年冬季都是养油葫芦,蝈蝈一类的,可不知怎么,鸣虫在市场上出售的时候还挺爱叫,可拿回家没多久就不叫了,有些甚至就死掉了。那么蝈蝈应该怎么样?

蝈蝈的养殖:

一、饲养前的准备。

将准备好的养虫笼和扎盘,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净药液,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面、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消毒,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根据蝈蝈出孵的时间,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出孵若虫的要求。

二、温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应控制在28℃左右,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生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温度高一些,蜕皮间隔较短,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昼夜温度变化要尽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除了为降温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水。

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通风,应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三、饲料和喂食。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营养齐全,所含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1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每罐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饲料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每天1次即可,2次更好。

四、换笼和大鞘期管理。

随着若虫蜕皮次数的增加,体态愈来愈大,要及时由小笼转到大笼,防止若虫因在小笼里活动不开,而影响蜕皮、运动和生长发育。笼子里面要放用高粱秆破成的糜子,供若虫栖息跳跃。

蝈蝈的最后一次蜕皮俗称为“大鞘”,大鞘期的饲养罐高应为蝈蝈体长的2-3倍,使蜕出的新体有较大的周旋余地。平时放入罐中的树枝、高粱秆之类要全部拿出,罐内重新放入用高粱秆内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顶部要稍低于罐口,以供蜕皮之用。蜕皮时蝈蝈爬到支架高处,倒挂于高粱秆内瓤下,爪花可抓入瓤内,非常牢靠。用纱笼饲养的蝈蝈则不必搭架,蝈蝈抓住笼壁就很结实,一般不会掉下来。蜕皮时头朝下倒挂,靠重力新将体蜕出鞘外。蜕皮时忌惊吓,不可有大的响声和震动,以免蝈蝈掉下来。个别情况如掉下来,后肢摔弯,可在5分钟内将弯曲腿节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体硬化,便无“残废”之忧。蝈蝈蜕皮完成后,肢体很软,不可惊动,让其自然活动,几个小时后肢体即完全硬化。1天后从饲养罐中取出,装入葫芦或纸盒中饲养.

蝈蝈的挑选:

首先看个头,个头大的比小的好。(个头以蝈蝈的头部大小而定)一般来讲大的蝈蝈功率足,就好比人一样大块头一般力气总比小个子来的大。须,爪力求齐全。须越粗越长越好。抓花越大越好。这样虫比较美观同时也是虫身体健康的一种标志。

头和膀子中间有“项”,也可以理解成虫的脖子,项越粗,一般虫的力气越大,如拳击运动员,就有脖子粗细的说法,项后有“桥”(一块板状物体)要翘的高,否则叫时膀打不开,双膀摩擦的面积就小,则叫声就差。

其次看翅膀,蝈蝈的发音靠翅膀,所以翅膀由为关键,基本选翅膀长,宽,厚的。上膀要能完全盖住下膀,最好能大于下膀。膀筋要粗最好能一直长到翅末端。一般来说膀筋的粗细往往决定了蝈蝈的功率。膀子的扇面大部分玩家说要平整,个人认为平整是要的,但是不能平整到像用熨斗烫过一般,反而要稍稍有点弧度,压线要靠后要深,压线也叫后杠,也有一些上海玩家叫指甲印,故名思意,自然压线要犹如指甲在纸上用力划过一般。压线也有形状,一般有斜线,U字形的,一字形的,我不太喜欢斜线的,U字形的和一字形的都不错,但是压线必须横跨整个上膀面。膀墙是指膀子的侧面,要高,最好能向外有点鼓。下膀镜面要大。膀子的根部有叫板和音挫,上膀子根部为叫板,下膀为音挫,叫板要宽大平整这样和音挫的接触面积就大自然声音好些,叫板也有颜色,越深越好,同时也有形状我认为和压线一样U字形的比斜的好(好像一字形的基本没有)。音挫由于在下膀的关系很难去看到,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蝈蝈的项,再用另一只手的小指翻开下膀看,(当然要不被虫老板发现,不然……嘿嘿),回家有兴趣不妨研究下。音挫当然鼓的越厉害越突出越大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蛐蛐和蝈蝈的区别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蛐蛐蝈蝈的区别

1、从体型上分辨:蝈蝈的体积相较而言是比较大的,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

2、从食物上区别:天然蝈蝈主要的食物是昆虫及田间害虫,它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田间的卫士。而蛐蛐则恰恰与之相反,喜好是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是农业害虫。

3、从颜色上分辨:蝈蝈全身呈现鲜绿或黄绿色。而外表看起来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甚至可以超过超过身体。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蝈蝈吃什么?蝈蝈怎么喂养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螽斯是蝈蝈的学名,蝈蝈是昆虫纲动物,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身体多呈草绿色、少数呈灰色或深灰色,栖息在丛林、草地,少数栖息于穴内、树洞中。蝈蝈素有鸣虫之首的美名,是当之无愧的“田间小卫士”,很多人会认为蝈蝈是蟋蟀,它俩可不一样哦,一个喜潮湿一个喜干爽,所以有阳虫和阴虫之分哦。

蝈蝈属杂食性昆虫,可以喂食东西很多,常见的蔬菜水果均可用来喂养,一般比较推荐植物蛋白多的食物。主要吃动植物饲料和昆虫,如玉米螟、松毛虫、蝗虫、蝇类等等, 其中,大豆植物蛋白非常高,胡萝卜营养齐全,具有极好的便利性。刚出生的蝈蝈幼虫主要喂食胡萝卜,成年的蝈蝈可以喂食吃肉类食物,但也要间喂一些蔬菜及瓜果,以做到营养均衡。喂食分较高的食物,不仅可以使它体质强健,能发出响亮些的鸣声,还能延长其生存的时间。

还有禁忌食物和事项要特别注意,如避免过度喂养,幼蝈消化系统弱。虽然它需要大量的营养,但不能吃得太多,容易积食害虫,还影响外观。避免喂食甜食,喂食太甜或粘的食物,很容易让蝈蝈咬到爪尖,造成断肢,大大降低了玩耍的价值。避免在笼子里喂食,蝈蝈居住的笼子空间有限,它的排泄物也在里面,再在笼子里喂食,会使蝈蝈的居住环境更加脏乱。把蝈蝈放出来喂食不仅可以活动四肢,同时还可以清洁虫具,一举两得不是更好。避免喂食含水量高的食物,如梨、西瓜、黄瓜等。容易引起腹泻,避免环境太潮湿,蝌蚪的生长也与环境有关,阳光对其形态和颜色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蝈蝈喜欢干燥,要定期清洁干燥。但是,在喂食过程中,必须让脚滋润保湿,可以让它在温暖湿润的毛巾上移动。其次,要避免蝈蝈受到伤害,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别的生物靠近蝈蝈,特别是猫,一旦猫发现了蝈蝈,就会把蝈蝈吃掉,另外,杀虫剂也会对蝈蝈造成伤害,不要肆意喷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蝈蝈吃什么?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蝈蝈属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另外,黄豆、白菜、油菜、胡萝卜、玉米粉、黄豆粉、南瓜花也是蝈蝈喜爱的食物。

蝈蝈别名为聒聒、螽斯、油子,学名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蝈蝈为三大鸣虫之首,一只母蝈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每粒重14毫克。

蝈蝈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体色也各不相同。体色翠绿者,称为“绿哥”、“翠哥”或“三青蝈蝈”;体色黄中带白者,称为“糙白”、“白哥”或“草白蝈蝈”;体色紫红如铁锈者称为“铁哥”或“铁皮蝈蝈”。从体色价值来说,有“黄不如绿”“绿不如黑”之说。

蝈蝈属杂食性,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

黄豆、白菜、油菜、胡萝卜等为植物类;蝗虫、蝉、黄粉虫等为昆虫类;玉米粉、黄豆粉、南瓜花等为杂食类。

野生蝈蝈一般以幼虫、大葱、草叶等为主食,而人工饲养的蝈蝈,幼虫主要喂食胡萝卜,成虫则可以喂食面包虫、蔬菜、瓜果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