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么形成的台风(推荐20篇)

浏览

711

文章

59

篇1:简述台风形成的条件台风来临的预测方法

全文共 1547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台风天气经常发生,台风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严重,及时做好台风天气的预防很早很重要。对于台风的形成,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吧。

台风的特点

台风根据近几年来台风发生的有关资料表明,台风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季节性。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二是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台风的风向时有变化,常出人预料,台风中心登陆地点往往与预报相左。三是台风具有旋转性。其登陆时的风向一般先北后南。四是损毁性严重。对不坚固的建筑物、架空的各种线路、树木、海上船只,海上网箱养鱼、海边农作物等破坏性很大。五是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六是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把进入东经l50度以西、北纬l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夏季是台风的高发季节。台风过后,会平静一段时间,但不久台风将会反方向再度横扫。

台风登陆的定义,是“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也就是说,台风中心在什么地点登陆,就称“台风在某地登陆”。

因为台风不一定有台风眼,所以说台风眼到达陆地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下一页更多精彩“台风的分类”

台风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热带洋面上,海温高,蒸发强,通过湍流运动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具有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其大量内能是台风产生和发展的巨大能量来源。

②合适的流场。适宜的环流条件能起动和诱导高温高湿的空气产生扰动,使气流辐合上升。

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气流产生拢动后,必须有一定地转偏向力作用。若地转偏向力达不到一定数值时,向中心辐合的气流则会直达低压中心,使之填塞不能形成气旋性涡旋,台风无法形成。所以台风大多发生在南、北纬5°~20°之间。

④风的垂直切变要小。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辐合上升气流发展为气旋性涡旋。气流上升,绝热冷却产生凝结,凝结释放的潜热使空气增暖。风的垂直切变小,使潜热不向外扩散,保持台风的暖心结构。暖心的反馈作用,使台风中心气压继续降纸,空气涡旋愈旋转愈强,最后发展为台风。

台风来临预测

(1) 高云出现: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 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 此时即显示可能有一台风正渐渐接近。

(2) 雷雨停止:台湾夏季,山地及盆地区域每日下午常有雷雨发生,如雷雨突然停止, 即表示可能有台风接近中。

(3)能见度良好:台风来临前2、3天,能见度转好,远处山树皆能清晰可见。

(4) 海、陆风不明显:平时日间风自海上吹向陆地,夜间自陆地吹向海上, 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将来临前数日,此现象便不明显。

(5) 长浪:台湾近海,因夏季风力温和,海浪亦较平稳,但远处有台风时,波浪将趋汹涌, 渐次传至台湾沿海,而有长浪现象。 东部沿海一带居民,都有此种经验。

(6) 海鸣:台风渐接近,长浪亦渐大渐高且撞击海岸山崖发出吼声,东部沿岸亦常可闻, 之后约3小时后台风就会来临。

(7) 骤雨忽停忽落:当高云出现后,云层渐密渐低,常有骤雨忽落忽停, 这也是台风接近的预兆。

(8) 风向转变:台湾夏季常吹西南风,也较和缓,但如转变为东北风时, 即表示台风已渐接近,并已开始受到台风边缘的影响,此后风速并将逐渐增强。

(9) 特殊晚霞:台风来袭前1、2日,当日落时, 常在西方地平线下发出数条放射状红蓝相间的美丽光芒, 发射至天顶再收歛于东方与太阳对称之处,此种现象称为反暮光。

(10) 气压降低:根据以上诸现象,如果再发现气压逐渐降低,显示将进入台风边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台风天是怎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形成于热带海面,由于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会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广义上而言,“台风”这个词并非一种热带气旋强度。在部分国家地区,将中心持续风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

均称台风。在非正式场合,“台风”甚至直接泛指热带气旋本身。

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六个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台风的形成条件

全文共 1809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人类都在尝试对台风预测、预警、预报和预防。那么,你知道台风的形成条件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台风的形成条件,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台风对人类的影响

台风除了直接或间接威胁人体生命外,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专家们研究发现:台风呼啸的声音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从而使人产生包括恐惧在内的一些心理障碍。台风来临时天气骤变,气温突降,人体的寒冷感觉会突增,这会使得人体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极易诱发如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的病情,也极易因台风影响而复发;一些发热病症,一遇凉风也会加重病情。多数心肌梗塞患者对降温明显的大风过程有显著的敏感症状,这样的过程对关节病症、胃部病症的影响也非

常显著。但以上这些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是在台风期间不要外出直接接触台风,做好保暖,准备药物。

台风是一种低气压的天气过程,低气压本身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主要是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大气的气压下降,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呼吸急促、心律加快、头晕等症状,神经系统也会产生障碍。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与低气压环境有密切关系。患者的病情恶化,大多数是在低压环流形势下发生的。

台风过后,受灾地区的人们更要谨防疾病,主要有三类:

一是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并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等;

三是各类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对以上疾病的预防,主要是多注意食品卫生,保护好水源,饮用水要消毒等。

当前观察台风的方法

台风发生于热带海洋上,前已谈及,但海洋面积广大,气象测站稀少,在以往台风发生后很不容易发现,必待台风移至有岛屿或船只附近方可发觉,然后将各测站同时间的气象报告绘于天气图上,随时比较观察,才能判知台风的位置、强度、行进路径。

但在目前,因气象观测方法进步,对台风的观测也日益精确可靠,除在天气图上判知外,尚可采用下列各种观测:

1、施放无线电探空仪,以气球携带能测高空各层之气压、气温、湿度、风向及风速,并能自动发出无线电报之仪器,侦知高空各种气象情形。

2、以飞机携带各种必要仪器在台风可能发生之地区上空侦察有无台风发生,当台风发生以后,也可以在台风内各方向、各高度穿越,实地侦测台风内各种现象。但目前西北太平洋地区这种飞机观测已从民国76年9月起停止作业。

3、自飞机上在台风之顶端投下附有降落伞之无线电探空仪,侦测台风内部各种现象。

4、利用气象雷达可以看出在三、四百公里内台风之位置、动向、云雨分布的情况。

5、用气象卫星更可定时拍摄照片传至地面,对台风之位置、大小、 移动方向等皆可提供正确资料。上述各种设备和方法,气象先进国家都已普遍采用,成效非常良好。

台风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台风的形成至少有两个条件:

1、比较高的温度

2、充沛的水气

烧开水时,锅底的水会往上升,这是因为锅底的水受热膨胀的原因。空气也是这样,当底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在气温较高的区域里,正好碰上大气里发生的一些扰动大量的空气就会往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低,这时上升区域的外围空气源源不断流入上升区里,因地球自转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一样转动起来,这就是产生台风的一个原因。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后,其中的水气冷却凝结成水滴,要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的更底,空气旋转的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什么地方同时具有这两个有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面上。那里的海洋面上的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洋面的水。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赤道有一定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使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第三、是热带海洋面情况中纬度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在这些条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例如:高空出现辐散气流或南北半球信风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台风就会在某些热带海洋区域形成并增强。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27度以上的地区。 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之处,因此一年中常有20多次台风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台风怎么形成的 台风的形成过程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形成:当海面水温保持在26.5℃以上,大量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在海洋上空形成了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热带气旋越来越强大,最后就会形成台风。

台风怎么形成的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

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据美国海军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统计,平均每年有26.5个台风生成,出现最多台风的月份是公历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广义上而言,“台风”这个词并非一种热带气旋强度。将中心持续风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均称台风。在非正式场合,“台风”甚至直接泛指热带气旋本身。当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台风形成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原理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是一种破坏性强,危害性大的天气现象。在台风经过的地区,船只可能被吞没,建筑可能被摧毁,一般还能产生150300毫米降雨,暴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灾害。不过很多人对于台风的形成不是很了解,那么台风形成原理是什么呢?

台风的形成是因为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海面风和水蒸气由于比重大,沿地面补充地面空气,海面温度低吸收地面上升的空气、水蒸气补充空间。由于海面大,温差小,在海面上空聚集水蒸多,降雨范围广,水蒸气结水时体积缩小,周围水蒸气补充便形成上升的旋转气流。气流的流速越来越大,最后便形成台风。台风是一种典型的灾害性天气,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灾害,如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台风的登陆都会给我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台风也可以带来大量降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也是有利有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台风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出现在眼壁内边缘以内,这里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大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大风速值半径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甚小,并处于眼壁之中,超强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呢?超强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超强台风,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台风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吧?

1、海面上形成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内的热空气缓缓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形成了热带扰动。然后,这些热带扰动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空气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往外甩,中心气压降低,形成热带低压。

2、热带低压从海洋里收到较多的能量,超过了输出能量,这时,热带低压就会增强,空气旋转更快,风力更大,气压更低。等到中心最大风力到达一定标准时,就会升到更强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甚至强台风或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的量决定,输入能量比输出能量多,台风就会增强,输入和输出能量都差不多,台风就会维持现状,输入比输出小,台风就会减弱。

3、这时到了减弱的阶段,台风有2种减弱途径,一个是登陆后,因为能量供应很少甚至没有,而且受到地面摩擦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但也有些台风,因为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所以会影响到内陆,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还有一个就是:台风在东海北部或者黄海南部转向东北,登陆韩国南部或穿过朝鲜海峡,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家知道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是指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天气现象。台风发生时通常会带来充沛的雨水,以缓解旱情。然而它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其所到之处可谓是一片狼藉,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那么大家知道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台风是指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天气现象。

台风是如何形成的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台风多发月份是几月

一般春夏秋冬都可以发生,但是我国遭受台风袭击一般在夏秋两季(6月—10月),初台最早可以提前到4月,终台最晚可以到12月。7月—8月我国遭遇台风袭击的次数较多,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8月份则是一年中台风最为活跃的一个月,不仅生成的个数最多,而且台风“浪迹”我国整个沿海地区,从广西到辽宁都有可能成为台风正面袭击的目标,其中,广东最受青睐,而台湾遭受的风雨往往最为猛烈。根据气象资料统计,1981年-2010年8月份登陆我国的台风共有57个,也就是说,8月份平均每年会有1.9个台风登陆我国,是一年中登陆台风第二多的月份,仅次于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这个词并非一种热带气旋强度。将中心持续风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均称台风。那么台风是怎么形成的?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十能够发展成台风。

台风的形成有6个条件:

1.海水的表面温度不低于摄氏26.5°,且水深不少于50米。这个温度的海水造成上层大气足够的不稳定,因而能维持对流和雷暴。

2.大气温度随高度迅速降低。这容许潜热被释放,而这些潜热是热带气旋的能量来源。

3.潮湿的空气,尤其在对流层的中下层。大气湿润有利于天气扰动的形成。

4.大部分须在离赤道超过五个纬度的地区生成,否则科里奥利力的强度不足以使吹向低压中心的风偏转并围绕其转动,环流中心便不能形成。

5.不强的垂直风切变变,如果垂直风切变变过强,热带气旋对流的发展会被阻碍,使其正反馈机制未能启动。

6.一个预先存在的且拥有环流及低压中心的天气扰动。

7.中对流层的大气不能太干燥,相对湿度必须大于40~50个百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台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台风一般都是发生在沿海城市,都是从海上过来的,很多人不知道台风是怎么形成的,那么台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

台风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热带洋面上,海温高,蒸发强,通过湍流运动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具有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其大量内能是台风产生和发展的巨大能量来源。

②合适的流场。适宜的环流条件能起动和诱导高温高湿的空气产生扰动,使气流辐合上升。

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气流产生拢动后,必须有一定地转偏向力作用。若地转偏向力达不到一定数值时,向中心辐合的气流则会直达低压中心,使之填塞不能形成气旋性涡旋,台风无法形成。所以台风大多发生在南、北纬5°~20°之间。

④风的垂直切变要小。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辐合上升气流发展为气旋性涡旋。气流上升,绝热冷却产生凝结,凝结释放的潜热使空气增暖。风的垂直切变小,使潜热不向外扩散,保持台风的暖心结构。暖心的反馈作用,使台风中心气压继续降纸,空气涡旋愈旋转愈强,最后发展为台风。

以上的介绍后,大家对其台风形成的原因有了详细的了解,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如台风来临前有何预兆等,可以咨询的工作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台风如何形成

全文共 18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东南沿海台风危害具有破坏性、季节性、区域性、突发性等特点,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仍是中国夏秋季节最主要的灾害天气。那么你想知道台风如何形成的吗?以下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台风避险防灾小帖士

NO.1食物矿泉水有备才无患

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从往年台风季节的情况看,准备些干粮和饮用水绝对没错。因为台风影响,很可能遇上停电停水,如果自家地处低洼,还可能被困上一两天,这时候,这些东西就派上用场了。虽然对新来的台风不知道有多厉害,但早做准备总是没错的。

NO.2手电小照明能派大用场

除了食品,家里最好还能准备一些诸如手电、蜡烛和蓄电的节能灯,因为万一遇上停电或是房屋进水,用电将成问题,备用的照明设施还能解决些问题。同时也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夜晚出行。台风夜不比平时,没准会有什么被吹倒的东西横在你前方。

NO.3最怕高空物事前做检查

每年台风风力强悍时,常见一些较容易被忽视的但发生可能性又较高的灾害---高空坠物:折断的树枝、楼顶的广告、阳台花盆都会扛不住大风从天而降。台风来临之际,大家最好能清理自家阳台窗口的花盆家什,检查一下保笼是否安全,各个小区的物业公司应当再辛苦一些,看看哪些楼房的楼道窗户有破碎,在第一时间修补完整,以免大风刮起时,坠落伤人。

NO.4疏通下水管以防屋进水

地势低洼的居民区,大风大雨天造成积水的情况可能无法一时解决,但积水带来的麻烦和危险还是能避则避。趁暴雨来临之前,将自家的排水管道检查一遍。如果有条件最好疏通一遍。台风天雨水持续时间会很长,能把积水的可能性减到最小那是最好。特别是住在一楼的住户,包括一些临街的商铺,大家把一些碰不得水的电器、货物以及衣鞋,尽可能转移到高处,万一进了水,损失不至于太大。

NO.5最好不出门出门不带伞

不少市民出门骑自行车,这台风一来,雨披、雨伞等雨具自然必不可少。不过,骑车带雨具也有讲究。

有些年轻人骑车技术好,喜欢一手把方向,一手拿雨伞。这种做法本来就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台风天气更加要不得。要是风一大,雨伞一受力,骑车摔一跤可就太划不来了。喜欢用雨披的市民也要小心,出门时最好把雨披的前摆用夹子固定在车筐上,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风一吹,雨披盖住脸的尴尬了,也少了一份危险。

NO.6躲雨有窍门防雷也必要

躲雨也不是随便哪个地方就能躲的,搞得不好就容易出问题,下面这些由专家提供的建议也许对你会有用。

台风形成原因

台风的形成,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成水汽升空,而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终必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而形成风。由于海面之广阔,气流循环不断加大直径乃至数百公里。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漩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漩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台风的中心就在我们目前看到的风向成丁字形的位置,根据风向和风速就不难判断出台风中心的距离和走向了。根椐四十年观测台风耒临前的行云方向,判断台风是否从本地经过,基本上全部准确。准确性有好多次竟先予本地的预报。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台风应对措施

(1)防范台风的措施:

1.气象台根据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采用“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居住在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的群众,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要在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广告牌、铁塔等附近避风避雨。车辆尽量避免在强风影响区域行驶;

3、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要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在台风来临前,最好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检查门窗、室外空调、保笼、太阳能热水器的安全,并及时进行加固;

4、准备手电、食物及时饮用水,检查电路,注意炉火、煤气,防范火灾;

5、在做好以上防风工作的同时,要做好防暴雨工作。

6、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7、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8、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9、遇到危险时,请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台风是如何形成的怎么防抗

全文共 4421 字

+ 加入清单

沿海地区深受台风困扰,台风来势汹汹,一去一来就令到地上人民损失不少,你见过台风吗?你对它了解多少?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

②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间接)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河南75.8事件)。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利弊:

台风好处:

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小。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其一,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

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其四,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台风除了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等严重灾害外,也有一定的好处。

据统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约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国家的农业困境不堪想象;此外台风对于调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更是功不可没,众所周知热带地区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而寒带地区正好相反。由于台风的活动,热带地区的热量被驱散到高纬度地区,从而使寒带地区的热量得到补偿,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而寒带地区越来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温带也就不复存在了,众多的植物和动物也会因难以适应而将出现灭绝,那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景。

台风防抗:

防抗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的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见台风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对防止和减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当台风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测台风动向。建立城市的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应急响应机制。还有气象台的预报员,根据所得到的各种资料,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台风紧报或紧急警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为公众服务,让沿海渔船及时避风回港,同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台风的防范方法有:1.关紧窗户。2.把晾在外面的东西收进来。3.如果你在外面,找高大的建筑物躲避,以免被强大的台风吹走。4.不要站在危险的地方,如:较细的物体。

台风特点:

台风源地

台风源地,指经常发生台风的海区,全球台风主要发生于8个海区。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海区,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3个海区。从每年台风发生数及其占全球台风总数的百分率的区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发生62个台风,大洋西部发生的台风比大洋东部发生的台风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区为最多(占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尚未发现有台风生成。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又分三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台风,对我国华南一带影响重大。

台风大多数发生在南、北纬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占到了总数的65%。而在20°以外的较高纬度发生的台风只占13%,发生在5°以内赤道附近的台风极少,但偶尔还是有的,如福建省气象台就发现1970~1971这两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个台风发生在5°N以南区域。据近十多年来卫星资料的分析,发展成台风的扰动云团,在几天前即可发现,所以实际上扰动的初始位置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认为发展成台风的初始扰动大多数产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据云图分析,认为每年有三分之二台风的扰动起源于非洲大陆。这些扰动一般表现为倒V形或旋涡状云型,它们沿东风气流向西移动,到达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时,便发展成台风。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台风的初始扰动位置,也要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强度并进行分类:

热带扰动级别

(由于热带扰动是热带风暴的前身,为了对其研究和追踪,有一套独特的分级方式):

以反映热带扰动的结构好坏程度分为Low(表示差),Medium(表示一般),High(表示好)。一旦其加强成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就会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告(TCFA),这时的扰动可能是Medium或High级别。但是,并非所有系统在获升格为热带低压前都会发出TCFA,尤在当前东亚命名机构为日本气象厅(JMA)的情况下,若JMA相当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惯常发报时间发布TCFA,也可能直接升为热带低压(这样的情况较少见)。

台风结构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具破坏力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②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③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

台风内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铅直方向可以分为低空流入层(大约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层(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间上升气流层(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个层次(图1台风结构示意图)。在台风外围的低层,有数支同台风区等压线的螺旋状气流卷入台风区,辐合上升,促使对流云系发展,形成台风外层区的外云带和内云带;相应云系有数条螺旋状雨带。卷入气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大,在离台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气流不再旋进,于是大量的潮湿空气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心的高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雨云顶可高达19公里,这就是云墙区。

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而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即台风眼区。台风眼半径约在10~70公里之间,平均约25公里。云墙区的潜热释放增温和台风眼区的下沉增温,使台风成为一个暖心的低压系统。

台风在低层主要是流向低压的流入气流。由于角动量平衡,在内区可产生很强的风速,在高层是反气旋的流出气流。上下层环流之间通过强上升运动联系起来,这是台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出现在眼壁内边缘以内,这里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大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大风速值半径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甚小,并处于眼壁之中。#p#副标题#e#

台风能量

台风结构的不对称性也是人们注意的特点。分析表明,无论是在台风内区和外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台风发展和动量及动能的输送等有重要的作用。天气尺度的台风是大气中很强的动能源,因而对大气环流的变化和维持应有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能量问题上还有人指出,角动量的水平涡旋输送在台风外区很重要;另外,在外区动量的产生和输送也很重要,它们在台风能量收支中不应加以忽略,这些都与台风的不对称性有关。

台风中心叫台风眼,以其为同心圆由内向外分别是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台风眼的形成, 系由于台风内的风是反时针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造成之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之风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强风不能再向中心聚合, 因此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而且因为有空气下沉增温现象, 导致云消雨散而成为台风眼。[4]

生命周期

孕育阶段

太阳经过一天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供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成熟阶段

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消亡阶段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台风怎样形成

全文共 1968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登陆后会带来暴雨、大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么,你知道台风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台风形成的原因,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台风安全防范措施

(1)防范台风的措施:

1.气象台根据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采用“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居住在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的群众,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要在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广告牌、铁塔等附近避风避雨。车辆尽量避免在强风影响区域行驶;

3、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要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在台风来临前,最好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检查门窗、室外空调、保笼、太阳能热水器的安全,并及时进行加固;、

4、准备手电、食物及时饮用水,检查电路,注意炉火、煤气,防范火灾;

5、在做好以上防风工作的同时,要做好防暴雨工作。

6、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7、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8、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9、遇到危险时,请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

(2)台风期间的防范措施

1、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行走时,应厂步一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否则就会停不下来,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的飞来物击伤;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如果台风期间夹着暴雨,要注意路上水深。

2、强台风过后不久,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的藏身处呆着不动。因为台风的“风眼”在上空掠过后,地面会风平浪静一段时间,但绝不能以为风暴已经结束。通常,这种平静持续不到1个小时,风就会从相反的方向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横扫过来,如果你是在户外躲避,那么此时就要转移到原来避风地的对侧。

台风形成的原因

台风的形成,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成水汽升空,而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终必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而形成风。由于海面之广阔,气流循环不断加大直径乃至数百公里。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漩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漩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台风的中心就在我们目前看到的风向成丁字形的位置,根据风向和风速就不难判断出台风中心的距离和走向了。根椐四十年观测台风耒临前的行云方向,判断台风是否从本地经过,基本上全部准确。准确性有好多次竟先予本地的预报。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台风来临前有哪些征兆

(1) 高云出现: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此时即显示可能有一台风正渐渐接近。

(2) 雷雨停止:台湾夏季,山地及盆地区域每日下午常有雷雨发生,如雷雨突然停止,即表示可能有台风接近中。

(3) 能见度良好:台风来临前2、3天,能见度转好,远处山树皆能清晰可见。

(4) 海、陆风不明显:平时日间风自海上吹向陆地,夜间自陆地吹向海上,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将来临前数日,此现象便不明显。

(5) 长浪:台湾近海,因夏季风力温和,海浪亦较平稳,但远处有台风时,波浪将趋汹涌,渐次传至台湾沿海,而有长浪现象。东部沿海一带居民,都有此种经验。

(6) 海鸣:台风渐接近,长浪亦渐大渐高且撞击海岸山崖发出吼声,东部沿岸亦常可闻,之后约3小时后台风就会来临。

(7) 骤雨忽停忽落:当高云出现后,云层渐密渐低,常有骤雨忽落忽停,这也是台风接近的预兆。

(8) 风向转变:台湾夏季常吹西南风,也较和缓,但如转变为东北风时,即表示台风已渐接近,并已开始受到台风边缘的影响,此后风速并将逐渐增强。

(9) 特殊晚霞:台风来袭前一两日,当日落时,常在西方地平线下发出数条放射状红蓝相间的美丽光芒,发射至天顶再收敛于东方与太阳对称之处,此种现象称为反暮光。

(10) 气压降低:根据以上诸现象,如果再发现气压逐渐降低,显示将进入台风边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的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由热带大气内的运动发展而来,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在北太平洋西部,中心风速持续在12-13级(即每秒32.7-41.4米)的热带气旋被称作“台风”,但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这种热带气旋被称作“飓风”。那么中国的台风是怎样形成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台风形成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在热带海洋上,海水受到太阳直射后极易蒸发成水汽,因此,相对陆地,海洋上方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大很多,据大洋网报道,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的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且空气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向气压较低处流动,从而形成风。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分明的四季与白天黑夜,台风的形成也与之有关。随着地球的转动,太阳的直射点在夏季时经过赤道移向北半球,这时,南半球海洋上的东南信风也会跃过赤道,变成北半球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本来就活动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时,就会使空气对流增加,造成波动和漩涡。

当空气中的对流作用越来越强,旋涡不断加深,四周空气流动速度加快,风也就会越来越大,当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台风就形成了。

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那么可以登录,像台风来临前有何预兆等都可以详细的了解,就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台风是受天文潮汐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是受天文潮汐直接影响形成

关于台风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在国内外都尚无定论。只是对于产生台风的基本条件,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这就是:在比较广阔的热带海洋面上,水温要高于26℃,造成高温、高湿的低层大气;台风的生成位置在离赤道3°以外;对流层风速切变小,保持和增加整层的温度等。在这些条件下,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呢?笔者认为,由月球和太阳形成的起潮力,使海洋面上低层大气的空气质点向上运动,与此同时,这种起潮力(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时候,由于反作用力的原理,就在地球上和低层大气中,产生一种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样,起潮力和反作用力交在一起,就使得低空大气的空气质点的运动,既向上又偏转,形成反螺旋式,以反时针旋转前进,这就是海洋台风和内陆龙卷风反时针旋转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空气初始扰动,即台风胎胚。在起潮力持续和地球不断自转的情况下,台风胎胚得到不断的加强,即逐渐演生成台风。但是,台风即使在上述条件下,也不是每日每时都能产生的,它必须在起潮力较大的时候才能产生。从一些资料分析,台风的初生期,与月相的朔、望、弦的相吻合或基本吻合。我国1990年预报的29个台风、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中,在朔、望期形成的有9个,占31%,在弦期形成的有6个,占20.7%,朔、望、弦期形成15个,占51.7%。我国1991年预报的前13个台风和强热带风暴中,在朔、望期形成的有5个,占38.4%,在弦期形成的有3个,占23%,1990年形成的14个台风,1991年形成的5个台风。这19个台风虽然没有在朔、望、弦期中形成,但是,一般说来,也都是由于强天文潮汐的影响而形成的,当然,也可能有月亮上、下中天的影响而形成的。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同样是朔、望、弦期,而具体日、时并不相同,日、月与地距离也并不都相等,所以,起潮力的大小就会有一定的差别;二是,由于形成台风的海区的水温、纬度、切变风速等具体条件的差异,对起潮力的响应,就会有早、晚之别,快慢之分,有的台风可能提前数日或当日形成,有的可能推后数日。三是,朔、望、弦期只是在理论上,对引力较大的时间的区分,而在实际上,朔日与上弦日、上弦日与望日、望日与下弦日、下弦日与朔日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总是在无形中自然变换着,总是不断地对海洋上低层大气的空气质点以不同的引力吸引着。所以,笔者认为,台风形成的时间无论是否在强天文潮汐期里,其形成的原因都是因为天文潮汐的影响。我们预报的受天文潮汐影响比较典型的台风还是不少的。例如,1980年的8001号台风,下弦日的前一天形成了热带低压,下弦日的当天中心气压即由1007毫巴下降为1002毫巴,风速由10米/秒增加到12米/秒。由于下弦日的引力较小,在下弦日以后的3天里,气压仅下降2毫巴,风速仅增加3米/秒;而在距离朔日的前3天,引力逐渐增大,中心气压每日下降10毫巴以上,风力每日增加5米/秒,达到了台风强度;在离朔日的前4小时,又达到了强台风强度。但是,朔日一过,就立即降为台风,到第6天又由台风降为热带低压,在上弦日的前两天即行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台风怎样形成的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是热带气旋在气温影响下带动力趋大而形成的,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大多数台风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的一个区域,称为台风巷,在那里,地球上最强大的热带气旋最常发生。当亚热带高压脊因厄尔尼诺现象而发生移动时,首选的热带气旋轨道也会发生移动。日本和韩国以西的地区在厄尔尼诺和中性年遭受的9月至11月热带气旋的影响往往要少得多。

在厄尔尼诺年,副热带高压脊的断裂点往往位于130°E附近,这将有利于日本列岛。拉尼娜年间,热带气旋形成,副热带高压脊位置跨西太平洋向西移动,对中国的登陆威胁加大,对菲律宾的登陆威胁强度更大。台风路径遵循三个一般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亦称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那么,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台风民间传说

台风来到的日子,往往又是雷又是雨。奉化民间有“台风被响雷压散”的说法。

台风在深海里闷得发慌,想到陆上去走动走动。它又扭又转的飞奔着,顷刻之间,海面一片漆黑,浪柱越舞越高。吓得带鱼婶子、黄鱼婆婆、海蜇姑娘、虾兵蟹将乱逃乱躲。台风高兴了,自以为世人谁都怕它,就更加显威风,拔大树,倒房屋,毁庄稼,淹田地……

这日,天上值日的是雷公,四面巡视,忽见南沿海一带,一派乌烟瘴气,觉得事情不妙,拿起宝镜仔细照看,见是台风作恶造孽,骂道:“这畜生疯了。”因为雷公是台风的娘舅,深知外甥生性残暴,又喜欢自吹自擂,该犯圣约天条。非教训一顿不可。雷公回进九天值班殿,拿起一柄大锤,向大警鼓猛敲,只见白光一闪,“轰”的一声巨响,天崩地裂,震得台风晕头转向。知道又是尖嘴巴的娘舅把大石头压下来了。自知理亏,身子不听使唤,当初的威风不知那里去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就悄悄地躲回海底老家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什么是台风,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就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级别,当热带气旋的中心风速达到了12级以上,且生成地点是在西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区时,就会被称为台风 ,台风的本质就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的形成原因是温暖的海水将海面的空气加热,使空气上升周围的空气填充进来,形成一种有漩涡特征的气流,海水温度不断为气流提供能量,使其不断壮大,最终成为真正的热带气旋,当热带气旋继续从海水中获得能量,风速不断增长后,就形成了台风。

当热带气旋形成台风后,在移动的过程中继续获得来自海水的能量,就能继续发展,而登陆后就没有了能量来源,便会逐渐减弱,最终消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简述台风形成的条件台风来临的预测方法

全文共 3491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台风天气经常发生,台风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严重,及时做好台风天气的预防很早很重要。对于台风的形成,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吧。

台风来临预测

(1) 高云出现: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 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 此时即显示可能有一台风正渐渐接近。

(2) 雷雨停止:台湾夏季,山地及盆地区域每日下午常有雷雨发生,如雷雨突然停止, 即表示可能有台风接近中。

(3)能见度良好:台风来临前2、3天,能见度转好,远处山树皆能清晰可见。

(4) 海、陆风不明显:平时日间风自海上吹向陆地,夜间自陆地吹向海上, 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将来临前数日,此现象便不明显。

(5) 长浪:台湾近海,因夏季风力温和,海浪亦较平稳,但远处有台风时,波浪将趋汹涌, 渐次传至台湾沿海,而有长浪现象。 东部沿海一带居民,都有此种经验。

(6) 海鸣:台风渐接近,长浪亦渐大渐高且撞击海岸山崖发出吼声,东部沿岸亦常可闻, 之后约3小时后台风就会来临。

(7) 骤雨忽停忽落:当高云出现后,云层渐密渐低,常有骤雨忽落忽停, 这也是台风接近的预兆。

(8) 风向转变:台湾夏季常吹西南风,也较和缓,但如转变为东北风时, 即表示台风已渐接近,并已开始受到台风边缘的影响,此后风速并将逐渐增强。

(9) 特殊晚霞:台风来袭前1、2日,当日落时, 常在西方地平线下发出数条放射状红蓝相间的美丽光芒, 发射至天顶再收歛于东方与太阳对称之处,此种现象称为反暮光。

(10) 气压降低:根据以上诸现象,如果再发现气压逐渐降低,显示将进入台风边缘了。

台风的生命周期

孕育阶段

太阳经过一天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很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供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

台风

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成熟阶段

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消亡阶段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看了简述台风形成的条件还看:

台风的分类

在台湾岛附近出现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风暴称为台风或来自台湾的风有相联系的。过去我国习惯称海温高于26℃的热带洋面上发展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

根据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6~7 级,(10.8-17.1 m/s);

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 ~11 级,(24.5 ~32.6m/s);

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 ~13级,(32.7m/s~41.4m/s);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m/s~50.9m/s);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台风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热带洋面上,海温高,蒸发强,通过湍流运动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具有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其大量内能是台风产生和发展的巨大能量来源。

②合适的流场。适宜的环流条件能起动和诱导高温高湿的空气产生扰动,使气流辐合上升。

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气流产生拢动后,必须有一定地转偏向力作用。若地转偏向力达不到一定数值时,向中心辐合的气流则会直达低压中心,使之填塞不能形成气旋性涡旋,台风无法形成。所以台风大多发生在南、北纬5°~20°之间。

④风的垂直切变要小。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辐合上升气流发展为气旋性涡旋。气流上升,绝热冷却产生凝结,凝结释放的潜热使空气增暖。风的垂直切变小,使潜热不向外扩散,保持台风的暖心结构。暖心的反馈作用,使台风中心气压继续降纸,空气涡旋愈旋转愈强,最后发展为台风。

台风的结构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②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③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

台风内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铅直方向可以分为低空流入层(大约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层(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间上升气流层(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个层次(图1台风结构示意图)。在台风外围的低层,有数支同台风区等压线的螺旋状气流卷入台风区,辐合上升,促使对流云系发展,形成台风外层区的外云带和内云带;相应云系有数条螺旋状雨带。卷入气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大,在离台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气流不再旋进,于是大量的潮湿空气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心的高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雨云顶可高达19公里,这就是云墙区。

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只有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这就是台风眼区。台风眼半径约在10~70公里之间,平均约25公里。云墙区的潜热释放增温和台风眼区的下沉增温,使台风成为一个暖心的低压系统。

台风在低层主要是流向低压的流入气流。由于角动量平衡,在内区可产生很强的风速,在高层是反气旋的流出气流。上下层环流之间通过强上升运动联系起来,这是台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出现在眼壁内边缘以内,这里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大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大风速值半径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甚小,并位于眼壁之中。

台风的特点

台风根据近几年来台风发生的有关资料表明,台风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季节性。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二是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台风的风向时有变化,常出人预料,台风中心登陆地点往往与预报相左。三是台风具有旋转性。其登陆时的风向一般先北后南。四是损毁性严重。对不坚固的建筑物、架空的各种线路、树木、海上船只,海上网箱养鱼、海边农作物等破坏性很大。五是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六是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把进入东经l50度以西、北纬l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夏季是台风的高发季节。台风过后,会平静一段时间,但不久台风将会反方向再度横扫。

台风登陆的定义,是“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也就是说,台风中心在什么地点登陆,就称“台风在某地登陆”。

因为台风不一定有台风眼,所以说台风眼到达陆地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下一页更多精彩“台风的分类”

#p#副标题#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是一种破坏性强,危害性大的自然灾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那么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台风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海面水温在26.5℃以上;2、台风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3、环境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切变小;4、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5个纬距之外。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台风的特点及台风的形成条件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12日),我国迎来2017年首场登陆的台风——第2号台风“苗柏”。这场台风目前正向我国江西移动。我们知道,台风一来,便会风雨大作,那么台风的特点及台风的形成条件

一、关于台风的特点

一是有季节性。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

二是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台风的风向时有变化,常出人预料,台风中心登陆地点往往与预报相左。

三是台风具有旋转性。其登陆时的风向一般先北后南。

四是损毁性严重。对不坚固的建筑物、架空的各种线路、树木、海上船只,海上网箱养鱼、海边农作物等破坏性很大。

五是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

六是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台风的形成条件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形成条件如下:

1、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且洋面往下60米深处,水温一般超过26.5℃;

2、热带海洋中有岛屿.因为夏季岛屿上的温度比海洋面高,地面的热空气上升,地表面形成低气压;岛屿周围洋面上的气压高,空气便向岛屿中间低气压流动.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股向低气压流动的空气,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热带旋涡,在南半球则形成顺时针旋转的热带旋涡.这旋涡的发展,就形成风力12级以上的台风.因此,台风多形成于纬度5°-20°的热带海洋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