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塔凌云【精品20篇】

浏览

4974

文章

42

篇1:凌云山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

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与乐山城一水之隔。因山有集风、栖鸾、望云、就日、丹霞、拥翠、兑悦、祝融、灵宝九峰,人称“小九嶷”,通常人们也称作九峰山、九顶山,后因山中修建凌云寺而更名凌云山。凌云山遥峙峨眉,俯临三江,峰峦叠嶂,山势错落,九峰峥嵘,气势磅礴。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丹崖峭壁四时秀色可掬。山下三江会聚,碧浪滔滔,游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画卷,自古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不仅如此,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民间故事传奇纷纭,加上世界第一的石刻弥勒大佛倚崖而坐,还有寺宇辉煌的凌云古刹、苏东坡读书楼、宋代治易洞、明代注易洞,以及海师洞、灵宝塔、碑林、月榭、宋代九顶城遗址等名胜景点,使凌云景色在名山大川中独具一格,自唐宋以来已成为游览胜地。

四川乐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唐僧是否死在凌云渡,金蝉子代替了唐僧?

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唐僧一行人师徒四人在抵达灵山之前,曾经经过了一个凌云渡,在这里,唐僧看见了自己的“尸体”,还把自己给吓了一跳,毕竟换做是谁都会被吓到的。但是也有不少人因此就认为,其实真正的凡人唐僧,在这里就已经是死了的,而真正去见如来的那个,并不是唐僧,而是金蝉子。但是这也就很奇怪了,金蝉子不就是唐僧吗?这种说法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呢?1.唐僧在凌云渡为何会死

在《西游记》九十八回,唐僧在凌云渡被孙悟空一把推上无底船,那接引佛祖立马用力撑开船,紧接着看见上溜头漂下一具死尸。有人说,真正的唐僧在这死掉了,替代唐僧的是金蝉子。

因为金蝉子是如来的得意门生一一二弟子,相当于灵山二太子一样,身娇肉贵。他怎么可能去走完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呢?你看如来的取经工程就是为了渡他的徒弟金蝉子回归佛门,才安排了十拔取经人。最后一拔的唐僧才能到达灵山,说明西天取经之路是多么的难走。金蝉子就是待唐僧走完了取经路,在凌云渡把他推下河,自己则夺了唐僧的修行,取代他完成取真经的最后工作,并成为了佛。

仔细看看,似乎也有些道理。唐僧师徒来到了灵山脚下玉真观,沐浴更衣后,由金顶大仙接引「旃檀」上法门。可是金顶大仙不走正门,而是自观宇中堂穿出,从后门而过。金顶大仙为何不走正门,而走后门?这值得怀疑?

然后由孙大圣引着唐僧来到了凌云渡口,唐僧一看,吓了一跳,责问道:“悟空,这路来得差了,敢莫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悟空说那边有座「大桥」,唐僧看了,那桥是独木桥,又细又滑的,吓得他心惊胆战道:“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别寻路径去来。”

唐僧话音刚落,那下溜中就有一人撑只船过来,叫道:“上渡!上渡!”接着唐僧被悟空一把推下河,毂辘的跌在水里。这给人感觉就是如串通孙悟空要谋害唐僧?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孙悟空说出了真相。2.唐僧是怎么“死”的

悟空说要成佛要从那桥上行过去,方成正果。当唐僧上了无底船后,水下漂下一具尸体。悟空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原来唐僧西天取经,过了凌云渡方能脱去六尘,修炼成佛。凌云渡寓为凡俗世界和佛国世界的分界线,通过了凌云渡,唐僧才能登往彼岸。书中即有描述: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

唐僧师徒上岸回头,已不见佛祖,悟空方说那撑船的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急转身,反而拜谢了三个徒弟。悟空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

而当初的金蝉子因为不认真听如来讲经,轻漫了佛法,被如来贬下凡间转唐僧。金蝉子历练十世,通过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能悟得佛法真谛。

唐僧通过凌云渡,方才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佛,得到长生。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吃一口唐僧肉便可长生不老的「传说」便是由此而来。3.取经的到底是金蝉子还是唐僧

唐僧在度过凌云渡的时候,坐上了无底船。但是在船划走之后,却从船底漂出了一具尸体。所以,很多人根据这一点推测,真正的唐僧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死了,而取代唐僧的正是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

所谓的取经不过是如来为了自己徒弟金蝉子成佛而设置的。作为如来的徒弟,他肯定不可能自己去走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毕竟是太子级的人物,怎么可能做这种辛苦之事。直接坐享其成不就好了嘛?所以,当唐僧替他走完十万八千里后,金蝉子自然就要出来摘桃子了!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恐怕不是的,因为唐僧的确就是金蝉子,也是一个十世修行的和尚,这一点在西游记的第一难里就已经说明了。是因为金蝉子在灵山与如来论佛的时候,冲撞了如来,轻慢了佛法,所以,如来让他去轮回十世,好好体味人生百态,明确佛法真谛!所以,走过取经八十一难的的确是金蝉子本人。

那么,为何凌云渡的无底船船底会出现一具尸体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原著也给出了答案,在唐僧看到尸体的时候很惊讶,而孙悟空和猪八戒等人却十分开心。孙悟空还特地恭喜唐僧:“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猪八戒和沙僧也都附和这种说法。

也就是说,在凌云渡的时候,唐僧并不是死了,而是脱去了过去身,已经有了成佛的资格。这也就是说,唐僧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可以登上彼岸了。而这一章的标题也是“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这里把唐僧摆脱过去身写成了脱壳,也就是破茧成蝶的意思。唐僧已经功行圆满了,马上就可以成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凌云古城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簏,宋皇佑5年(公元1053年)设立泗城州,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泗城州升为府,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州、府建制历史。雍正五年(1727年),改设流官,乾隆五年(1740年),泗城府设置凌云县,泗城府与凌云县的治所同在泗城,古称“府县同城”。

古凌云就有28景,景景景迷人。古寺晨钟、迎晖晓旭、汾州渔火、东郭踏青、北郭归樵、云台揽胜、五指捧月、古寨突泉等古景至今依然保护完好。中国最早的洞穴寺庙水源洞香火旺盛,纳天地灵气、触摸地球心脏脉搏的纳灵洞神秘莫测,啸天龙洞洞穴悬棺令人惊叹;文物古迹处处诱人,蛮王城遗址、水源洞的水源寺、泗城文庙、春熙门和挹翠门、三星塔、天顺钟等古籍古迹,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建于明代1457年的云台寺,寺外建有“七寺塔”。 1938年建设的中山纪念堂,是广西仅有的两座中山纪念堂之一。城内共有古桥八座,镜澄桥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土知府岑继禄所建,接龙桥1671年所建,清平桥康熙二十五年建,后易名为太平桥。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土,智仁兼者乐石,今人云:仁智者乐凌云!

劝君一游凌云古城

信息来源:凌云县人民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凌云乡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辽源市东南十公里处的凌云乡凌镇村,背靠红狼山,面向西渭河,山水相映,景色宜人,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素有小江南之称。该园97年兴建,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实验为根本,以产供销“有机食品”为特色,集餐饮娱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健身活动为一体,是体验清新自然现代田园生活的好去处。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农业旅游创建示范点。

凌云乡:东辽县辖乡。1983年设乡。位于县境南部,西渭河西岸,距县城21公里,面积155平方公里,人口2.1万。乡政府驻凌镇。辖凌镇、文关、双龙、富安、启富、鹿角、三梁、平川、柳叶、化新、化龙、富家、万平、丰田、人和、二道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器、毛皮、地毯、农具等厂,农业主产玉米、稻谷、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凌云狗肉粉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狗肉有温补脾胃、补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因此狗肉粉是凌云人早餐、宵夜中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把切好的狗肉撒在烫净的粉条上,加上狗肉香(一种香菜),浇上狗肉汤,一碗正宗的凌云狗肉粉就算做好了。晶莹的粉条浸在酱黄色的狗肉汤里,香味扑鼻而来,煎得金黄、切成丁块的狗肉,令人垂涎三尺!

伶站自蒸粉,经纯手工制作,根据个人喜好切至大小样式,食之爽口而有韧劲,滑而不腻。狗肉,是当地农家人养的土狗,去毛后用茅草或秸秆将之烤黄,剁成大块的狗肉,以八角、山姜、草果等香料辅之,文火焖炖一至两个小时。一碗自蒸粉、几勺熬制的狗肉汤、配上少许薄荷叶,鲜美的猪筒骨汤浇淋上去即可食用。味道鲜美、喷香诱人、营养丰富。

主要食材:狗肉、自蒸粉、猪筒骨、薄荷、山茶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岳阳凌云塔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岳阳凌云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塔又名中洲宝塔,位于湖南省岳阳县中洲乡宝塔村中洲湖畔。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塔身各屋短檐挑出,檐角上翘,翘首图案每层各异,塔身保存完整。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塔为中心四向各至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50米。

中洲乡:中洲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原为洞庭湖洲。湘江入洞庭湖口于汨罗市新塘乡荞麦湖处分为东西两支,洲处其中,故名中洲。1976年筑中洲大堤,围湖造出了4.3万亩肥沃的田土,1.5万亩养殖水面,名中洲垸。1978、1982年将铁山库区移民分两次迁入中洲,初名红旗、兴旺两公社,后合为中洲公社,1984年分为中洲乡与兴旺乡,1995年3月合并为中洲乡。面积74.3平方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塔凌云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古塔凌云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代通州八景之一,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西畔,北京东门通州城北垣之内。塔名燃灯佛舍利塔,为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密檐式塔。其创建于北周,唐贞观七年(633)复建,辽重熙间(1032-1054)重建,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1670)曾经修缮。十八年地震身圮,三十七年(1698)再建塔身。1976年唐山烈震波及刹毁,1987年重修塔顶。

是塔由双束腰须弥座,十三层塔身与二层莲台塔刹组成,全高56米,乃北京地区最高之塔。收分极小,几呈直柱,以巍峨挺拔,雄伟壮观之姿称冠北国。据《通州志》载,此塔天宫中确实藏有数十粒小米般大橙红晶莹之舍利与一颗佛牙。层层砖雕斗拱合度精细,面面勾栏浮雕纹饰各别。塔身每根椽端悬精致铜铃一枚,各角仔梁挂清脆风钟二枚,共计2248枚,为世界之最;又每枚外壁皆镌刻捐献者姓名与敬词,偶有刻诗以祷者。于每角老角梁下壁处各倾置一尊砖雕力士神像,共104尊,形态各异,其中有一尊猪八戒像,为明代所雕,早于《西游记》小说问世数十年。塔身十三层西北瓦面生有一株榆树,龄200余年,鏖风斗旱,顽强生存,乃一奇观。古诗云"一枝塔影认通州"。多少年来,燃灯塔一直三千里运河第一座塔,是通州城和通州人民性格之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懿传凌云彻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好人吗?最后结局是什么?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如懿传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也是在议论,这部电视剧的主演还是很精彩的,有周迅还有霍建华,演员的阵容还是非常的精彩的。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如懿传中的相关人物,到底在如懿传凌云彻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好人吗?最后结局是什么?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电视剧《如懿传》中凌云彻本是冷宫的一名看门侍卫,后在冷宫与如懿相识相知,在共处的过程中他渐渐的对如懿产生了敬慕之情。凌云彻也是一个比较悲惨的人,那么凌云彻是好人还是坏人呢?结局如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懿传凌云彻角色介绍

凌云彻一直都是一个好人,对谁都很友善,可是最后的结局并不是很好,为了心爱的女人,甘愿丢失性命。

《如懿传》中,凌云彻喜欢的人是如懿,凌云彻这个角色从头贯彻到结尾,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也是一个被人利用的棋子,凌云彻结局很悲惨 。

在《如懿传》中,演员经超饰演的是御前侍卫凌云彻,从名字可以看出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超纤悍颀长的身材,帅气的眉眼都十分符合原着的感觉,得到了一大批原着党的支持。倾慕周迅饰演的女主如懿,默默守护着她,最后被陷害与如懿有私,惨遭皇帝嫉恨、阉割,为了保如懿平安,忍辱负重,从容赴死。

凌云彻在《如懿传》中是男二号,人物设定是非常讨喜的,他本身与魏嬿婉是青梅竹马,两人相恋,但后边魏嬿婉为了富贵便放弃了他们的感情。

之后他与如懿相见便喜欢上了如懿,之后他被人诬陷与如懿有染,弘历便心生嫌隙,将凌云彻净身做太监,之后更是被弘历诬陷手脚不干净打入慎刑司,最后以湿透的七重黄纸覆住其脸庞,使其窒息而死。

《如懿传》中,如懿对凌云彻是有动过情的,但是如懿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凌云彻相差太多,如果两个人执意相爱,那将是万劫不复。

不过后来凌云彻跟如懿的感情还是成为了一把武器,深深的刺伤了如懿和乾隆。皇上污蔑凌云彻偷东西,罚去慎刑司,海兰跟如懿说为了自保,你必须亲自杀了凌云彻。如懿不忍,海兰背着如懿自己动手把凌云彻杀了,魏嬿婉来看他时,表示红宝石戒指是给当年他心中的魏嬿婉,要求她还回戒指被海兰私下赐死,死前要求海兰放过魏嬿婉一回。

并把红宝石戒指给了她死法与王钦一样,都是以湿透的七重黄纸覆住其脸庞,使其窒息而死死前闻到腊梅味,希望他日拜祭他时可以带上梅花到他坟前其名与前传后宫甄嬛传之凌云峰有所对应。

演员经超演过的影视作品不多,但是古装扮相和现代装都非常的帅,有人说经超不应该那么早就结婚,耽误了演艺事业。

从经超个人资料来看,他为了家庭减少了工作,日常除了拍戏就是晒孩子和陪伴家人,外人看来他并没有大红大紫,但或许他才是演艺圈中最幸福的演员吧,家有娇妻,事业有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沅江凌云塔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沅江凌云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塔,耸立在离沅江市区五公里的万子湖千秋浃水上,水退洲上立,水涨湖中浮。远看,艳阳映照的湖面,波光闪闪,凌云塔像一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于碧水之上,在笑迎游客。近看,塔身突起,直插蓝天,塔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之中,秀丽的湖光水色,让人爽心悦目。

凌云塔修建于湖洲,奠基于1793年冬,竣工于1797年春,历时200余载。此塔每年春秋都遭受洪水浸泡数月,但迄今塔身坚固。整个宝塔用花岗岩石砌成,共用石料16.7万块,耗用白银4710两。至今保存完好。宝塔正门原有石牛一对,第一层门楣-刻有“凌云塔”三个大字。第二层北门则刻有“挺出一支挥翰墨,联登七级会风云”的对联。从二层到七层,每层有窗户两扇和东南西北四门,窗格图案多样,窗花格调清新,每层有左右旋梯相通,供游人登高远眺。

清代湖南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曾结伴游洞庭湖,于凌云塔前每人吟诗一句,联成七绝一首:咏凌云塔洞庭秋水砚池波,且把君山当墨磨。宝塔倒悬权作花,苍天能写几行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凌云寺遗址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寺遗址位于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坪村袁坪社南坪。

凌云寺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凌云寺中心为基点,向东北延伸100米,向西南延伸100米,向东南延伸60米,向西北延伸6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韩家集镇:韩家集镇地处会宁中部,位于东经103°2′27″—105°16′28″和北纬35°48′19″——35°57′44″之间,东接大沟乡,南连八里湾、王家庙,西邻甘沟驿,北靠四房吴乡。现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73个村民小组。总流域面积17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500亩,总人口为1.74万人。自然地理 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 山势起伏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泌阳凌云寺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泌阳凌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凌云寺(又名华山奶奶庙)位于泌阳县羊册镇北的华山顶上,上有砖塔一座,石碑数通,是为纪念一贤德女子所建。

相传西汉武帝时期,华山脚下有一村庄,由于村民们每到农忙季节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致使村旁的华山水库经常发生淹亡事故。华山奶奶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下山到村中的一棵大树下,围绕大树划一个大圆圈,每天都带领整个村庄的孩子在里面玩耍,解除了乡亲们的后顾之忧。后来人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就在华山顶上修建庙宇来纪念华山奶奶。樊金凤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凌云水源洞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水源洞位于该县城北部的百花山南麓,是一处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在水源洞大厅的摩崖石壁上,遗存有两幅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石刻,一幅石刻的标题是《国难期中观光水源洞的感想》,刻于1938年,行书字体,高116厘米,宽136厘米,作者是国民革命军四十六军新编第19师第56团团长陆继炎;另一幅石刻的标题是《气奋风云》,刻于1939年,楷书字体,高110厘米,宽230厘米,作者是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校长岑永杰。

这两幅石刻的内容是:作者参加抗战后,由于工作原因到达凌云,顺便游览水源洞胜景,水源洞滚滚向前的流水、优美的景致,让作者联想到抗战前线的情景,作者遂借景抒怀,用景物来鼓舞大家的斗志,表达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理想信念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第一幅抗战石刻全文为:

【国难期中观光水源洞的感想】

这次对日战争,我们的力量,须要与此洞的源泉,永流不断地奋斗下去,才能完成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伟大任务。

一九三七年秋,参加东战场(上海)对日抗战,受创回后方治疗的我,医七个月时间,伤愈了,现复从事师旅,军抵凌云,顺游水源洞胜境,觉此洞堪称人间天上,使我万分的羡慕,待将来把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阀,驱出我们的国境以外,再到这里住一回千百万年,过那养性修真闲人的生活。

平南陆继炎题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三日

天宫何处觅,桃源在人间。

住此来修养,不仙也非凡。

据历史记载:陆继炎,广西平南人,曾任国民革命军四十六军新编第19师第56团团长,1944年日军占领平南后,在家乡组织抗日自卫队抵抗。这幅石刻共分为三段,第一段作者用水源洞永流不断的流水作为力量源泉,表达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理想;第二段作者讲述了1937年秋在东战场(上海)参加对日作战,由于受伤,回后方治疗,七个月后伤愈,又从事师旅,军抵凌云,顺游水源洞,作者赞美了水源洞的胜景,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段作者用一首诗来结束。

第二幅抗战石刻全文为(如图):

【气奋风云】

民纪廿八年十月十八日,余由校率领员生战时服务团出发,自田西而乐业、凌云,作抗战建国宣传,十一月四日抵蝶城,工作之余率游名胜,争登斯洞,仰视俯察,山明岩秀,云霭风清,丹青四壁,紫翠千盘,滚滚长流不舍昼夜,乃与诸员生相警勉,游目骋怀,大有磅礴风云,气吞扶桑,为国家民族努力奋斗,维护锦绣河山之感,特题此以志不忘。

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校长岑永杰

这幅石刻是1939年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校长岑永杰带领学生来凌云作抗战救国宣传时题刻的,据史料记载:岑永杰,广西西林人,晚清重臣岑春煊的侄子,1933年从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泗色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后转到广州暨南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再转到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六期学习,毕业后回广西从事教育工作,曾在南宁高中任教,后奉调到百色五中任教导主任,1938年任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校长(田西师范学校即今百色学院前身)。在这幅石刻里,作者用水源洞的胜景与诸员生相警勉,抒发了为国家民族努力奋斗、维护锦绣河山的思想情感。

这两幅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石刻,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抗战历史和作者的生平很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武冈凌云塔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武冈凌云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邵阳凌云塔位于武冈市城北东1.5公里迎春亭附近,濒临赧水西岸,俗称东塔。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塔高36.2米,七级,内有阴阳两径直达塔顶。因塔壮丽挺拔,“绝似青云一枝笔”,故称凌云塔。原塔西200米处还有名闻遐迩,建于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的泗洲塔(又名花塔或斜塔)。塔3.5公里处另有南塔。三塔远近相映,雄伟壮观,使古城更增姿色。可惜东塔、南塔均于1970年毁坏。武冈原有两座突兀峥嵘的古塔,一座呈黛色,端然矗立于资水之畔,那是东塔;一座呈素色,微微斜立在云台岭上,这就是花塔。两塔相距约一华里,近可比肩,给都梁古城平添了许多姿色。

武冈花塔可与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花塔高30.5米,倾斜度6.22°。传说修建花塔与东塔,原来是兄妹俩,所以两塔合称“兄妹塔”。哥哥造的是东塔,妹妹造的是花塔。两塔对峙,竞秀媲美,各有千秋。但东塔的色彩不如花塔绚丽,姿态不如花塔秀美。修建东塔的哥哥由此产生了莫名的妒忌,于是来到云台岭上,对着花塔恨恨踹了一脚,花塔便从此倾斜,殊料一脚,反而使花塔更增婀娜多姿,更添倚斜子美。

当然,这是传说。其实,花塔的诞生年份比东塔早得多。《武冈州志》载:“有泗洲塔,一名东塔,在东门外,宋元丰元年(1078)建。”这里的“泗州塔”、“东塔”便是花塔而东塔(即凌云塔)则建成于清道光年间(1829)。花塔竟比东塔早750余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凌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坤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广西凌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总面积1312.0公顷。

浩坤湖湿地公园内鱼类资源丰富、品种独特,湖内分布有凌云金线鲃、凌云平鳅、鸭嘴金线鲃、小眼金线鲃、凌云南鳅等5种广西特有的洞穴鱼类,其中凌云金线鲃、凌云平鳅等2种珍惜保护鱼类品种为凌云县仅有的特色鱼类。

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浩坤湖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

湿地保育区是特有珍稀鱼类和地带性植被分布的主要区域,由溶洞地下河、浩坤湖水域及喀斯特石山组成,面积1065.5公顷,占总面积的81.2%。重点开展洞穴鱼类栖息地保护、地带性植被保护与恢复、水质保护与监测等项目。

恢复重建区由受损的湖岸及石山植被组成,面积78.8公顷,占6.0%,通过水岸湿地植被恢复、石山植被恢复等工程,恢复湿地水文及生物栖息环境。生态保育区与恢复重建区湿地面积共413.6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90.1%。

宣教展示区位于浩高屯附近的浅水区及陆岸区域,面积13.9公顷,主要开展湿地生态及湿地文化展示、环境保护教育等。

合理利用区包括三合屯至浩坤屯之间的陆岸以及弄福屯北部和西部的部分湖汊和陆岸两片区域,面积141.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8.6%,主要开展滨湖游憩、景观游览、岩溶洞穴及天坑体验、民族文化展示等活动,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湿地综合效益。

管理服务区布局于三合屯西部及北部的陆岸,面积12.6公顷,用于建设管理与旅游服务设施。

凌云县表示坤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建设后,该县将举全县之力,把其打造成为具有少数民族湿地文化特色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当涂凌云塔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当涂虽小,三塔两浮桥”。这是一直流传在当涂县群众中的一句口头禅。三塔指的是城北的黄山塔、城西的金柱塔和城东的凌云塔。黄山塔和金柱塔目前仍巍然矗立,而凌云塔在上世纪初毁于风雨。凌云塔原址位于当涂县城东的凌云山顶,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初为石塔,名文峰塔,后因塔基不牢固而倒塌。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命名凌云塔。凌云塔砖质,塔中窒实,不能登蹑。凌云塔与城北的黄山塔、城西的金柱塔“鼎峙三垣,形家谓作镇乾方,为三邑之主星”。清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毁于暴风雨。

恢复凌云塔是当涂人民多年的心愿,当涂三塔两浮桥既是当涂历史悠久的见证,又是当涂人心目中的骄傲。一座古城之郊,三座古塔于一城之周鼎足而立,不仅为安徽所罕见,即使在全国亦属少见。清初荷兰赴华使团成员尼荷夫所著《荷使朝华录》,就以三塔作为太平府城的标志物,重建凌云塔将恢复当涂县“三塔鼎峙三垣”的壮美。

凌云塔重建工作,经2009年8月县发改委立项。邀请省古建专家方咸达教授以明塔风格设计后征求了多方面专家的意见,由马鞍山汇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工程施工设计。建设单位: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施工单位:安徽省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姑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整个重建工程从2009年11月进场开工至2011年1月竣工历经14个月。该塔采用明塔建筑风格;七层八角;钢筋混凝土仿木楼阁式;内阶梯,可上七层,附外廊;总高35.4米,可绕塔望。总投资约26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凌云腊肉

全文共 199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壮族农家都有制腊肉的习惯。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腌制腊肉,多则几百斤,少则几十斤,用于过节、待客、送礼和自食。其做法是把要腌制的猪肉砍成块条状放在大盆里,挤去大部分血水,在肉的四周抹上盐巴、草果粉、八角粉、辣椒等香料。一个月后,将肉捞出挂在室外竹竿上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挂在灶头上烘烤,直到把肉熏得蜡黄,尤以甘蔗渣烘烤的腊肉为上等。凌云腊肉色泽明亮,香气诱人,味美可口,油而不腻。

主要食材:腊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凌云浪伏茶园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浪伏茶园:浪漫云端的古茶乡

高山云雾孕好茶,百色市凌云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凌云白毫茶拥有八百多年种植历史,是广西第一个国家级茶树品种,1984年被摩洛哥哈桑二世评为茶中极品。

凌云浪伏茶业是广西第一家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茶公司,拥有广西海拔最高的大型茶园基地。茶园由大小50多个茶峰组成,常年云雾缭绕,园里还有茶马古道、茶王阁、茶圣亭、茶仙亭等景点,设有茶叶加工工艺参观、制茶体验,茶道山歌表演等项目。游客到此不仅可以登山依亭,观高天流云;还可以漫步云端,一探茶园深处,亲手一试采茶制茶工艺,是一个怡神养心的好去处。

地址:百色市凌云县沙里乡浪伏村三坡百峒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凌云牛心李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牛心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牛心李是凌云李果中的一个优质品种,因其果形似牛心而得名。果实向阳为红色或粉红色,果肉橙黄色,可食率高,味甘甜,具有独特风味。6月下旬成熟是鲜食或加工应子、果脯、罐头的绝好原料。

牛心李产于加尤,形似牛心,粘核有蜜香味,胜他产,运销甚多。2015年,凌云县牛心李种植面积2.5万亩,投产面积0.6万亩,亩产经济效益2万元。

成熟的牛心李皮红肉黄味甘,咬起来嘎嘣清脆,酸里带甜。其初由农户种植在房前屋后,因肥料充足、口味独特,且属稀缺果品,深受城市消费者喜欢。

地域范围

凌云牛心李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凌云县行政区域内的逻楼镇、泗城镇、加尤镇、沙里乡、下甲镇、伶站乡、玉洪乡等7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78个行政村(社区),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6°25′--106°54′,北纬24°12′-24°37′。区域面积1059.6平方公里,保护面积5.0万亩,产量6.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近心脏型,果顶稍突,中心稍凹,梗洼圆形、中深、缝合线明显,两侧基本对称,果皮绿色黄绿色,有红色晕斑;果皮光滑,有果粉,果肉橙黄色,肉质脆爽、细嫩,汁多,清甜,有蜜香味;核小、粘核;平均果重30.2g。 (2)内在品质:总糖≥8.0g/100g,总酸≤6.6g/kg,可溶性固形物≥11.3%,可食率≥94.6%,维生素C≥4.48mg/100g,硒含量≥0.00126mg/kg。 (3)质量安全规定:凌云牛心李将严格实行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符合农业部颁发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凌云白毫茶

全文共 1896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白毫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凌云白毫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凌云白毫茶:属于绿茶。原名“白毛茶”,又名“凌云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毫而得名。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乐业二县境内的云雾山中,以青龙山一带的玉洪、加尤两地的白毫茶品质最佳,产量最多。素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浓、耐泡五大特色闻名中外,成为中国名茶中的新秀。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广西的岑王老山、青龙山脉一带是凌云白毫茶的故乡。目前中国属于栽培型的茶树品种有600多个,其中250多个栽培面积较大,已被国家审定为良种的有76个。

凌云、乐业是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山区县,靠近云贵高原,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树高林密,山泉遍布,溪流纵横,郁郁葱葱,云雾蒙蒙,日照适宜,漫射光多,气候温和湿润,春夏更是“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冬不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9—23℃,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茶树多生长在800—1500米的群山峻岭上,连片茶园多分布在峡谷溪间,土壤多为高原森林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适宜茶树生长。这里山岭重叠,峰峦起伏,土壤肥沃,终年云雾缭绕。

1964年,在凌云县玉洪乡双谋村枫香坪发现很多野生白毫茶树,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高996米,树幅638米,干径25厘米,叶长13.3厘米、宽4.7厘米。直到2003年,在岑王老山、青龙山一带,沙里浪伏村、力洪乡那力村,玉洪乡九江、盘贤村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野生凌云白毫茶树。一些原茶树经过人工栽培,选育优化,逐步矮化,形成了如今的凌云白毫茶。

到2001年底止,全县白毫茶种植面积已达7.47万亩,凌云县因此成为中国第一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并于2002年9月底通过国家农业部阶段验收,生产的茶叶产品通过区农业厅、区技术监督局验收,产品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

白毫茶在凌云栽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凌云白毫的茶树品种属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植株高大,茶树径粗,芽叶肥壮,叶质柔软,持嫩性强,茸毫长而密,具有天然的清香,内含茶多酚、氨基酸、果胶等成份十分丰富,自然生长树高达6~9米,树姿半张开,分枝较稀。叶片呈水平状或下垂着生,叶大、椭圆形,叶色青绿,较暗晦,叶面隆起,叶背多毛。叶脉密显,叶质薄软。

春芽萌发期在凌云为3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芽三叶的百芽重平均为99克。始花期11月,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实较少,果小,萼片毛多,成熟茶果绿色。

抗逆性较弱。适宜广西、滇冬茶区种植。宜扦插育苗,苗期抗性较弱。应用两年生苗移栽,定剪可用分段剪,以利早期形成分枝。

据说凌云白毫茶(茶树品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适制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

春茶鲜叶含氨基酸3.36%、茶多酚35.6%、儿茶素总量18.29%、咖啡碱4.91%。适于制红、绿茶。红碎茶,颗粒匀润显金毫,滋味浓强,有特殊花香;制毛尖茶,白毫满披,形似银针,滋味浓醇,有栗香; 优越的茶区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孕育了优异的白毛茶。

凌云白毫茶(茶树品种)1984年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之一(编号:华茶26号)。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凌云白毫茶烘青绿茶的生化成份测定,该茶含咖啡碱4.91%,氨基酸3.36%,茶多酚35.6%,儿茶素总量182.92mg/g,因而该茶品具有提神醒脑、消暑止渴、解疲生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之功效。在饮食回归自然的感召下,凌云白毫茶无疑成为。

凌云白毫茶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饮料,而且是色、香、味兼具的天然最佳饮料之一。

白毫茶冲泡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且白毫披身,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冲水后一般过5、6分钟茶芽才会慢慢沉底,约须过10分钟左右饮用,才能尝到白茶的本色、真香、全味。

凌云白毫茶市场除内销外,还销往摩洛哥、爱尔兰及港澳等地,该茶曾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给摩洛哥国玉哈桑二世,被视为珍宝,称之为“茶中极品”。

1915年 荣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二等奖

1965年 中国农业部农业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认定为中国茶树优良品种

1984年 在全国农业区划会上作为优良茶树品种资源 展出

1985年 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

1990年 载入《中国土特产品辞典》、《中国茶树优良品种集》

1991年 中国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评,获 全国优质名茶称号

1992年 载入《中国茶经》

1994年 载入《中国名优茶选集》、《华茶大观》、《广西茶叶史》

1999年 荣获全国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称号

2000年 荣获韩国茶人联合会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红 茶类金奖、绿茶类银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凌云云台山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县城南二里许,与五指山相邻,峰峦峻秀,山高50米。从山麓徙五百余石阶盘旋而上可达山顶。山顶建有三开间佛堂,名“云台寺”。山间乔灌木密茂,浓郁覆盖;百鸟飞鸣,处处野草闲花。在寺前极目远眺,北望城郭依稀可见,泗水如玉带飘来,两岸群山列翠;南瞻一马平川,陇田稻浪,万顷碧波;俯视东西,下洪上洪两村,背山面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田园景象。

提醒:到云台山,主要就是看山看雾,而凌云多雾的季节是初春。所以到云台揽盛最好的季节就是初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