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陶家湖遗址(20篇)

马坝人遗址包含石峡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3公里处的狮子岩,是两座石灰岩孤峰,远看像伏地的狮子,现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普及性和娱乐性的旅游区。

浏览

1470

文章

1000

篇1:巡检司城遗址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巡检司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巡检司城遗址在今大龙潭乡司城村,明朝成化年间开始在这里筑城设巡检司,至清代乾隆五十九年裁撤,该地因而得名司城,后由于天灾-,现此城绝大部分已经倒毁。旧城建于一险要的山梁上,南北两侧均是不易攀登的悬崖,故仅开有东西二门。按现存的残基破墙计算,城的东西长l98米,南北宽93?7米,城墙高5米,厚1米,东门已毁,西城门━─福仙门尚存。福仙门系面阔三间的平顶楼房,下层明间即是城门通道,“福仙门”三个阴刻大字在城门上方。在福仙门内,有一块立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的石碑,正中竖行文字是“临安府嶍峨县兴农乡镇彝司胡老爷考思碑”。两旁较小的竖行文字,已有三分之一难以辨认,其内容记载了胡子荣(杭州府钱塘县人)的生平及他于康熙年问到这里做官的功绩。原巡检司衙门,就在城中间大场东侧,今已全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白河石长城遗址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长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白河石长城遗址

白河县境,发现多处石长城遗址,从旬阳县延续而来,婉蜒于崇山峻岭间。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如卡子乡三双村与湖北茅塔界岭沟交界的山脉中峰上,有石垒城墙,有城门,门宽2.2—3米,石门坎高O.33米,石门转窝直径0.14米,深O.02米,转窝靠陕西一边。墙高1.62米,厚2.84米,石头风化严重。朝湖北方向有石板构筑成的“娘娘庙”一座,建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门上有一对联:“威扬秦楚神通大,福庇山河显峦高。”

卡子乡和平村的界岭处,今秦楚交界汉白公路旁,山脉中峰处,有毛石头垒砌的城墙,高处1.5米,低处0.5米,墙厚l米,少数地方有垛。四新乡晏家扒以南,有石城沿山岭而上,沿秦楚分水岭东西向延绵约0.5公里,墙厚约3米,有门宽2米,起伏于林莽深处。

南岔乡小界岭,有城门洞,城门以西有城墙数里,城门空宽1.4米,西边墙高2.45米,厚3.6米,门上无顶。城门两边层峦叠峰,地势险要。

自歌风乡韩家山经梭山沟墒、铁炉沟墒、溪莱沟墒、半天云、回水沟垴、迄汝花沟墒,沿秦楚两省界岭约15公里,石城墙清晰可辨,大部分地段保存较好。其间有城门洞四处,箭楼五处。梭子沟墒城门洞有石门槛等。门洞高均1.72米,宽2.33米。箭楼高2.4米,宽4.08米,其中一箭楼内有台阶,砌城门和箭楼的最大石头长2.38米,厚0.25米,宽0.5米。

白河(包括旬阳)石长城遗址,有别于陕北,关中地区的土夯、砖砌长城,为研究战国时秦楚争霸和中国古长城史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安塬坪遗址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安塬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安塬坪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郿岘村西南15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并存的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袋状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纹样常见黑彩弧线三角纹,器形有钵、罐、尖底瓶等;齐家文化的陶片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灰陶,饰篮纹、麦粒状粗绳纹,器形有罐、鬲等;周代陶片为泥质灰陶,纹饰多见绳纹,器形有鬲、罐,另有筒瓦。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古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黑城子古城遗址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黑城子古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黑城子古城遗址位于靖远县大芦镇黑城子村西北1公里。是一处大型土筑军防城堡。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72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约0.14米,墙残高2--4米,基宽9--11.8米,顶宽1--2米。南墙正中偏东开门,门宽5米。门处有瓮城,长27米、宽20米,门宽3米,墙高2--4米,城外有护城河。地表散见大量砖瓦、灰陶片、剔花青釉瓷、细白瓷片。据《甘肃新志》载:此城为新泉城,为唐大足初(706)郭元振置新泉军,初属朔方,天宝中(724—756),属河西节度使,宋为新泉砦,金废。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唐代军事防务和城建史有重要价值。

大芦镇:大芦乡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南部,东接高湾乡,西接若笠乡,南于会宁县搭界,北与乌兰镇毗邻,俗称靖远南川。全乡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辖9村56社4118户21427人。 大芦乡明成化年间,人们居住在白茨沟内,沟内长满芦苇,称大芦。大芦乡交通便捷,靖天公路横穿南北,村村通公路,通电视,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

解放前设大芦乡公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万福庵遗址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万福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万福庵遗址位于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西面。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5000年至6000年。1961年发现。经多次调查,文化层最厚达1米。堆积中含大量蚬、螺、蚝的壳体。出土绳纹夹砂釜和彩陶圈足盘,彩陶为器表施白色陶衣,其上绘赭红色条带状彩,有的用点线纹与条带纹组合,也有勾连状花纹,还有的可见小镂孔。发现有人的骨骼碎块,当属墓葬。因村民建房,遗址多被覆盖。

江边村:江边村位于企石中部,距离东莞市区28公里,因北临东江河畔,南靠东江支流的石马河而得名。辖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有3条自然村,人口2964人,工厂企业约30家。江边村历史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江边古建筑群、黄氏宗祠、万福庵贝丘遗址等历史古迹。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有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榕树6棵,百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约1000棵。有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的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黄堡镇耀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的六大名窑之一,是北方地区青瓷的主要产地,因为规模宏大,所以自古就有“十里窑场”之称。

从1984年~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窑址近5000平方米,发现了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的制瓷作坊14处、窑炉18座以及数千件完好的瓷器和30多万件瓷片。这些瓷器、瓷片的胎体瓷化程度都非常高,质地坚硬,瓷器上刻有各种山水、人物、花卉等上百种纹饰图案,给人以“刚劲如刀斩斧截,轻柔似水流花放”的艺术美感。耀州窑瓷器的釉色多为青中-,莹润如玉,精美质朴,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素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

发掘中还出土有一组唐三彩作坊和上千件的唐三彩,规模也很大,这说明耀州窑在唐代时也是烧制唐三彩的基地之一,此外这里还此首次发现了早已失传的唐三彩琉璃瓦和龙头套首。

耀州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史和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被称为天然的古代陶瓷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术价值极高。(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日土宗遗址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日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日土县城10公里。宗山山势雄伟,整个建筑依山而建,虽已成为断壁残垣,但却十分壮观,山麓为肥沃的日土高原。据民间传说,这里原是格萨尔王之大将先巴的驻锡地,后为日土宗政府所在地,宗城堡院内有一层楼高的先巴之灵塔,故又称“先巴卡”意为先巴城堡。城堡周围的几座草场及山名与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固喀王宫的布局极为相似,如周围有6大草场:东面有马达草场,南面由加康珠夏,西有热曲雄布挤,西北有沃雄,北面有沃羌雄,东北有藏康夏,被称为霍尔王“那玛雄朱”(意为六座草场)。此外,东南的加果雪山原为日土神山,每年要祭祀一次,据说是霍尔王的“婆拉纳铁嘎莫”(霍尔国的魂山)等等。

宗山上有城堡和寺院:东面是城堡,西面顶上是拉丈(-居室)、中部是大经堂,山的背后是卡噶寺、东面是扎那夏哇寺,西面是努巴扑寺、中部有扎西饶单寺等,整个山的周围都由寺院和僧舍环绕着,外围又有围墙,围墙的东南西北共有五个门,三条下山取水的小路,山下有数百户人家居住。

山上的城堡,据老人们回忆说,过去不仅是日土县的旧政府所在地,而且是旧西藏地方政府派住日土官员的住所.此城堡有数十层高、数百间房,最上层为庙宇,其次为灵塔,最下层是县政府官员的住所。

据传,此城堡为《格萨尔王》中的大将贤巴么如孜的城堡,为什么呢?因为城堡中有一个灵塔是贤巴么如孜的,灵塔高二尺。所以,此城堡又叫贤巴么如城。另外,城的东南方向有一座雪山叫叫佳贵,那是贤巴的灵山,也称为白闻天天王。此山也是当地的神山,一年要举行三次祭山活动,在它的南面有一座赭红色的小山,叫阿坡郎差,被视为魔山,据传是被格萨尔王用投石器打败的魔牛。如今背后还能见到一个巨大的百来十斤的石头,那是投石器投过来的石头。

另外,这个地方过去分为六个区域,称作“霍尔那玛六区”:东方为“玛卡”区、东北方为“杂哇噶那”区、南方为“加刚珠古夏”区、西方为“热却雄波切”区、西北方为“威”区、北方为“乌江”区。有不少地方和山峰都和格萨尔王有关。“文革”期间很多遗迹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看,能够进一步地证实这个城堡是大将贤巴么如孜的城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山龙山于图城遗址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龙山于图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该古城遗址距县城15公里,在今大仓镇甸中村公所团山村西面的山龙山于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前临阳瓜江(今大西河),后依大黑山,可望蒙舍川(今巍山坝子)全境,山环水抱,地势险要。根据从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南诏始祖细奴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建都于此,在山龙山于图城上筑城以居,因都城是筑在山龙山于图山上,所以都城名为山龙山于图城。现今山龙山于图城的建筑物已不复存在,但在遗址上还存留着大量的碎瓦砾,其中以瓦当、滴水、砖、瓦为多,还有石柱础。碎瓦当上还有近似汉字的文字和符号。

大仓镇:大仓镇地处巍山坝子北部,位于东经100°11′~100°15′、北纬25°26′~25°27′之间。东与大理市凤仪镇和弥渡县红岩乡接壤,南与庙街镇相连,西与马鞍山乡毗邻,北与永建镇相接。镇人民政府驻地大仓村委会上厂街,南距县城22千米,北距州府大理市28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750米。1954年与永建镇合并成立永建回族自治县,为县政府所在地。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外星人遗址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外星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外星人遗址在距德令哈西南边100公里处,在当地非常有名。遗址位于托素湖东边的白公山上,一个岩洞的周围。岩洞外散落着一些铁管、铁片似的东西,岩洞里有直径大小不一的铁管穿入山体,与岩石紧密吻合,就像将管子直接插入岩石一样,管子呈铁锈的褐红色。在岩洞外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都站立着,有些甚至立在旁边的湖中。

当地有关机构把一些管片送到有色金属集团做测试,化验结果显示氧化铁的成份占30%以上,而且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含量都比较大,说明管片年代久远,最奇的是其中有些元素根本没有化验出成份,这更增加了外星人遗址的神秘性。

青海德令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寨则湾古寨遗址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寨则湾古寨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寨则湾古寨遗址

时代:清—民国

地址:佳县坑镇寨则湾村

保护范围:东至遗址本体东墙外扩31米,南至遗址本体南墙外扩26米,西至遗址本体西墙外扩40米,北至遗址本体北墙外扩3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寨则湾古寨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坑镇镇:佳县辖镇。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为坑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5.5公里。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1.3万。榆(林)吴(堡)公路过境。辖四道峁、冯家梁、关口、峁上、富家焉、高家沟、胡家山、白家山、张家岩、沙渠、小沟掌、圪绺咀、官道峁、三牛沟、冯家岔、郭家沟、倍甘、白家甲、赤牛崄、背沟、高仲家崄、长沟条、红岩卜绽、寨则湾、黑水坑、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位于赵川镇,距商南县城86公里,2002年10月投资60万元建成前坡岭战斗英雄纪念碑,碑高 19.74米,纪念场地长46米,宽7米,总占地322平方米,正前、左右方均有台阶。王锋(在中原突围中负责接应工作)同志题有“前坡岭战斗纪念碑”。2003年1月16日, 赵川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正式竣工落成。县上领导周树红、上官宏、杨福魁、贾小玲、田麟角和县民政、旅游、城建、林业、教育、史志等部门负责人及赵川镇千余名干部群众参加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每年至少有3000人次前来悼念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定为商南县廉政教育基地。2010年新的城镇规划将红色景区与绿色生态、民俗民情、山水风光结合起来预留有商业休闲度假区,城镇规划为该区域预留300亩的旅游业用地,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前景。新的规划建设后使游客们既能领略迷人的奇山异水,又能感受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2002-2010年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已通过国家红色旅游资源审核,进入国家红色旅游名录。该景点在赵白路与商郧路交叉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门洞新石器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位于县城西北头寨子镇牛门洞村,面积约16平方公里。牛门洞周围的大地梁、庆条湾、清明湾、中湾顶、华岔阴山等山梁的阴面,多为墓葬区。1920年当地秦安移民垦荒时首次出土彩陶罐。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在上述山梁深1米处,每间隔1米,即有墓穴,内有大量壶、瓮、罐、钵盆等彩陶及骨球、石器、刮削器、纺轮等随葬品;并在生活区出土大量陶器,制罐工具、生活用具、石祖、石、权杖头等。文化层厚1—2米,鉴定属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类型。198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拉甫却克古城遗址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甫却克古城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内,东距哈密市65公里。为汉唐时代城址。海拔614.2米。1957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颇具规模,有南北二城,平面呈“吕”字形。由于白杨河水自两城间流过,致使古城遭受破坏。城内已被辟为村民居住地或果园,原有建筑大多被毁。

在古城内外发现的陶片主要是夹砂红、灰陶。多为轮制,火候较高。纹饰以花边刻线和附加堆纹为主。器形有罐、瓮等。从形制特点看,与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0土器物多有相同或相近似之处。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庐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鄯善国被高车人攻破,部分人北逃伊吾,在这里筑城居住,称为纳职。唐贞观四年(630年),又在此设伊州,下属纳职县城。

2019年,拉甫却克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堡镇:一、概况五堡乡位于哈密西南75千米处,东临南湖乡,西接七角井镇,南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靠二堡镇、柳树泉农场、三道岭。行政区划面积17159平方千米,面积仅次于沁城乡,居全市第二位,占全市总面积的20.2%,有草场4.4万公顷。全境气候是热量丰富、气温高、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4度,年极端高温42.6度,年极端低温零下27.7度,平均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叶儿遗址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叶儿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儿遗址位于卓尼县木耳乡叶儿村西侧。内涵分属齐家文化与寺洼文化。面积约11.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2.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刻划纹、篮纹,可辨器形有双耳罐、侈口高领罐等;寺洼文化的夹砂橙黄陶片,器表素面或饰乳钉纹、细绳纹,可辨器形有马鞍形口罐和瓮、鬲等。并采集有石铲、石刀、石斧、石杵、研磨器等石器和骨锥、骨削等骨器。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的分布及甘肃南部古代文化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帕恰卡马克遗址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

帕恰卡马克遗址(Pachacamac)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兴起,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1533年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毁坏。它位于利马以南20余公里处的“鲁林谷地”,在秘鲁古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帕恰卡马克遗址原为前印加时期土著人的土地神庙,后被印加王国征服,成为秘鲁中部海岸最著名的神庙,以庄严、肃穆、雄伟而著称。恰卡马克是土坯和干打垒的泥土建筑群。地基由石块铺垫,墙壁上有一排上窄下宽的梯形窗式装饰。其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被称为太阳宫(或太阳庙),高6层,背靠大海,建在山顶上。大殿背后建有观象台,观看太阳出没并据此制定农历。

在太阳庙另一侧的低洼处还建有月亮宫。印加时期这里集中了邻近地区的美女。她们从9岁起被选入宫中,学习各种技艺。长大后,出落得最美丽的可被选为王妃;相貌稍逊者则作为宫女或教师。月亮宫内的通道犹如迷宫,宫内还修有水池、水渠供美女们沐浴。

秘鲁利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吴家沟遗址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吴家沟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沟遗址位于平凉市庄浪县朱店镇吴沟村。北至秦陇公路,南至凤头嘴,东至吊沟,西至张家沟,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地表暴露灰坑、白灰面居址、土坑墓、砖室墓等。2004年在该遗址内发现三座战国时期土坑墓,出土文物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另外在该遗址还发现10余座汉代砖室墓,保存状况较差。吴家沟遗址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遗址分布比较集中,是兼有仰韶文化、战国、汉代时期聚落遗址和墓群的重要遗存。

吴沟村:吴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神疙瘩山遗址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疙瘩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神疙瘩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点:延川县马家河乡郭家河行政村

保护范围:西北以渭清路为界,东南以秀延河、滑马河为界,山体二级台地6万平方米。

2008年,神疙瘩山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河乡:马家河乡位于延川县城东南7公里处,处于210国道和渭清线交汇地,又有-线横穿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全乡共有39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2754户,12800人。总土地面积175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丰富。2003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1619万元,粮食产量6708吨,财政收入33.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 特色经济 特色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沙河古桥遗址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沙河古桥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河桥遗址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资村西南的沙河枯河河道中,它是198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元月,在沙河古道先后发现两座罕见的秦汉时期的大型木桥建筑,这两座木桥遗址是咸阳秦都区钓台镇王道村农民在淘沙卖沙时发现的。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清理,一号桥现暴露出木桥桩16排,112根,每排间距3—6米,已经露出的木桩高2米左右,直径为40厘米。桥桩上端残缺不全,有火烧痕迹,桥面已不复存在。桥南端最末一排桥桩内外共发现7块约700×110×7厘米的巨型铁板,重约2-3吨。二号桥在一号桥东300米处,已发现5排41根木桩,排距8米左右,露出的木桩高2-3米,还发现9.54米方形大桥梁一根、卯俱在。

两座桥均宽16米,据文献所载,根据当时河道的宽度推测,这座桥长约500米。发掘清理中,在桥址附近还出土有秦汉时期的铜器、铁器、砖瓦等文物100件。出土文物中砖瓦数量最多,地面上到处可见。其中时代最早的是变形夔纹瓦当,五角水道,素面半瓦当,绳纹简瓦,板瓦等,它们的形制与秦咸阳遗址出土的同类文物几乎完全相同,其时代当为战国晚期和秦代。尤其值得人注意的是在一号桥南30米处发现一件大型铜饰件。铜件外形呈叶状,长116厘米、宽43厘米、厚3.3厘米,重32.5公斤,两面都铸有精美的花纹。一面为简化夔纹,另一面是三角形几何纹,画面由细线,连珠,运雷等纹样组成。这有秦雍城出土的铜器和秦咸阳出土的空心砖,方砖上的纹饰风格大体相同。这件器物可能就是古桥本身的建筑装饰的附属器件。

这两座古桥,志书无记载。根据碳同位素年代测定数据为:一号桥2120+80年,二号桥为1990年+80年。两个数据都没有超出秦至西汉的年代界限,与文物形制反映的时代基本吻合,经过深入的调查考证,我们认为,一号桥始建于战国末期或秦迁都咸阳后不久,毁于秦末农民起义的项羽“火烧咸阳”。二号桥始建于西汉初期或中期,毁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变乱。这两座古桥虽位于现在的沙河古道,根据文献记载,并结合实地考察,有专家认为,古桥所在的现今沙河曾是古丰水的主河道,这两座桥就是秦汉时期首都咸阳和长安去往皇家园林上林苑和长杨宫,五柞宫,黄山宫及巴蜀等地跨渡沣水的古沣水桥遗址;也有专家认为,沙河古桥是汉唐时期的西渭桥。

据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研究考证,这两座秦汉古桥是目前世界上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大型木结构桥梁,在人类交通史,世界桥梁史上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塔拉科考古遗址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由于它在征服整个利比里亚半岛的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罗马人决定发展这里,修建了许多的神殿、浴池、斗兽场、马戏场和广场。所以,现在的塔拉科遗留下许多罗马式建筑古迹。

从12世纪末开始修建直到1331年才完成的大教堂,是罗马式风格向哥特风格转换的完美范例;长长的阶梯通向它的主立面,地基下面就是古罗马时代的神殿遗址;罗马式入口处有13世纪的圣母和耶稣及12使徒像,拱门上部是一大块圆形的雕花彩色玻璃;走进大教堂的内部,便可以看到受伊斯兰教风格影响的回廊,回廊内有精致的刻有寓言故事人物的圆柱。另外,在建筑后部的中央部分摆放的祭坛里描述着塔拉戈那的守护神的生平。

在老城区边上的国王广场旁的建筑是以镶嵌工艺品闻名的考古学博物馆,展示着从塔拉科出土的古罗马时代的雕像、金币、硬币等。旁边的建筑物是古罗马博物馆,这里曾是奥古斯都和哈得良大帝的住所,后来被阿拉贡国王在罗马遗迹上建起了一座城堡。接着可以到地下建于1世纪曾经举行战车比赛的环形场地看看,也可以乘电梯到上面观看老城的全景。

Archaeological Ensemble of Tárraco

必去理由:罗马式建筑古迹最多的城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西班牙[Spain]

景点所在省、州:加泰罗尼亚自治区 [Catalonia Autonomous Community]

景点所在城市:塔拉戈纳 [Tarragona]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峰生殖崇拜遗址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峰生殖崇拜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生殖崇拜遗址位于綦江中峰镇,距綦江城区44公里,南与贵州省接壤,西与江津市毗邻,从重庆经渝湛高速到綦江,再经綦江—四面山高等级公路可以到达,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中峰是古代博人生息繁衍的地方,在清溪河岸古驿道旁遗留有先人为求子、祈福而留下的几千根男性生殖器石刻、石雕,根体上咸丰、同治、光绪和求子得灵的字迹清晰可辨,以其雄壮、挺拔、恢宏、逼真、罕见、奇特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男根石雕高低粗细不一,最高的近4米、最粗的直径约30厘米。在中峰灵应岩有近3000根男根石雕、石刻,还有香火旺盛的灵应寺。清溪河边近百座汉代崖墓上刻有马、鱼、人物等,是古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峰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老式建筑保存完好。

址:綦江区中峰镇

话:48469760

交通路线:重庆—渝黔高速—綦江—中峰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