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632

文章

9

篇1:故燕王欲结于君翻译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燕王欲结于君翻译: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出自

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文选段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释义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微臣。微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26燕王进南京

全文共 1798 字

+ 加入清单

明太祖一面杀了一些权位很高的大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其中一部分藩王还拥有军队。明太祖认为这样做,可以巩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统治,哪料到后来反引起了一场大乱。

明太祖六十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音wén)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的继承权落到侄儿手里,心里不舒服。特别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音dì)一向带兵驻守北平(今北京市),多次立过战功,对朱允炆更不服气。

朱棣在明太祖的儿子中是比较精明能干的。据说有一次,明太祖叫朱允炆对对子,出的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音shān)。”明太祖嫌他对的不好,马上沉下了脸。朱棣正好在旁边,就接嘴说:“孩儿倒也想了一个下联。”明太祖叫他说来听听。朱棣说:“日照龙鳞万点金。”原来龙是皇帝的象征。朱棣的对语,无非是想讨明太祖的欢心。明太祖听了,连声夸奖朱棣对得好。朱棣也就更不把朱允炆放在眼里了。

朱允炆虽然老实,对朱棣瞧不起他,毕竟还看得出来。皇太孙的东宫里,有个官员叫黄子澄,是朱允炆的伴读老师。有一次,朱允炆一个人坐在东角门口,皱起眉头长叹气。黄子澄见他心事重重,问太孙为什么发愁。朱允炆说:“现在几个叔父手里都有兵权,将来怎么管得了他们。”

黄子澄跟朱允炆讲了一个西汉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接着说:“当时吴楚七国诸侯这样强大,但是到他们发动叛乱,汉景帝一出兵,他们就垮了。殿下是皇上嫡孙,将来也不怕他们造反。”朱允炆听了,心总算放宽了一点。

公元1398年,明太祖死去,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明惠帝,历史上又叫建文帝(建文是年号)。当时京城里就听到谣传,说几位藩王正在互相串联,准备谋反。建文帝听了这消息害怕起来,把黄子澄找来说:“先生可记得那次在东角门说的话吗?”

黄子澄说:“陛下放心,我怎么会忘记呢!”

黄子澄退出宫门,就找建文帝另一个亲信大臣齐泰一起商量。齐泰认为诸王之中,燕王兵力最强,野心又大,应该首先削除燕王的权力。黄子澄不赞成这个做法,他认为燕王早有准备,先从他下手,容易打草惊蛇,不如先向燕王周围的藩王下手。周王朱棣(音xiāo)是燕王的弟弟,他的封地在开封。如果先把周王除掉,就好比砍掉燕王的翅膀,下一步再除掉燕王就不难了。两人商量停当,就向建文帝回奏。建文帝听了很高兴,就找个由头派兵到河南把周王朱棣抓起来押到南京,削去王位,充军到云南。接着,又查出三个藩王有不法行为,把他们一个个削去王位。

燕王早就暗中练兵,准备谋反。为了麻痹建文帝,他假装发了精神病,成天胡言乱语,有时候还躺在地上,几天不起来。建文帝派使臣去探病,那时候正是大热天,燕王却坐在火炉边烤火,嘴里还不停地叫冷。使臣一回报,建文帝也相信燕王真的病了。

但是齐泰、黄子澄却怀疑燕王装病,他们一面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属抓起来,一面又秘密命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带兵逮捕燕王,还约定燕王府的一些官员当内应。不料张信是站在燕王一边的,反向燕王告密。

燕王得到消息,就把王府里充当建文帝内应的官员全抓起来,宣布起兵。燕王是个精明人,知道建文帝毕竟是法定的皇帝,公开反叛,对自己不利,就找个起兵的理由,说要帮助建文帝除掉奸臣黄子澄、齐泰。历史上把这场内战叫做“靖难之变”(靖难是平定内乱的意思)。

燕王本来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手下有一支经过训练的精兵。他起兵南下,很快攻下了一些据点,许多州县的官员纷纷投降。建文帝害怕起来,撤了齐泰、黄子澄的职,想要燕王退兵。燕王哪肯罢休。

这场内战,差不多打了三年,到了公元1402年,燕军在淮北遇到朝廷派出的南军的抵抗,打得十分激烈。有些燕军将领主张暂时撤兵,燕王说:“这次进军,只能进,不能退!”

没多久,燕军截断南军运粮的通道,发起突然袭击。南军就一败涂地了。

燕军势如破竹,进兵到应天城下。建文帝见形势紧急,一面要将士拼死守城,一面派人向燕王求和,愿意割让土地,请求燕王退兵,又遭到燕王的拒绝。

过了几天,守卫京城的大将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京城终于被燕军攻破。

燕王带兵进城,只见皇宫大火熊熊,正在燃烧。燕王赶快派兵把大火扑灭,已经烧死了不少人。他查问建文帝的下落,有人报告说,燕兵进城之前,建文帝下命令放火烧宫,建文帝和皇后都跳到大火里自杀了。

燕王朱棣即位,这就是明成祖。到了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打那时候起,北京一直成为明朝的京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马超能征善战勇猛无敌,为何在蜀国得不到重用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蜀国大将马超,为何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马超原是西凉的侯王,后来先是投靠了张鲁不受到重用,反而要被张鲁加害,这才又重新投靠了刘备,但是,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除了益州之战还有后来的汉中之战,但是再之后就没有参与过什么重要的战役的,明明在五虎将之中的实力仅次于关羽赵云,为什么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呢。

首先来说,第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马超曾在面对到曹操的时候战败过,所以便让刘备心生失落,所以自然是不再重用马超。第二方面,那便是因为马超跟随过的主子很多,这让刘备对于马超的忠心有所怀疑,自然也就不会重用他。

还有,就是马超因为原来是西凉侯王的缘故,所以为人也很高傲,甚至直接称刘备为玄德,这自然是要令刘备感到厌恶的,最后也就是因为马超死得早的原因了,据记载,马超是在刘备死之后一年就病死了,所以后来的诸葛亮的北伐等战役,便是错过了,也就没有了受到重用的机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霍去病骁勇善战追击匈奴留美名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去病骁勇善战追击匈奴留美名

霍去病从小便跟在卫青身边,有着超出同龄人的冷静果断和成熟,骑马射箭更是精良。后来霍去病从军,就仿佛天生就是将相之才的存在,每次打仗都能大获全胜,他的口碑深入民心。在霍去病十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并且前后两次领兵出战占据收复河西。

但匈奴人狡诈阴险,利用诈降,想除掉霍去病,却不曾想到霍去病早就做好了准备,杀得匈奴们片甲不留,实实在在是真的投降了。成功收复河西后的霍去病可以说是为大汉成功控制了河西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提升了不少大汉的经济财力。封狼居胥,可以说是霍去病骁勇善战的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端,他和舅舅卫青并肩作战,被指派去漠北歼灭匈奴的主力。

之后的霍去病一路追击匈奴追到了的狼居胥山,在那祭天地昭示自己的武功,时至今日封狼居胥都可以说是对我国华夏文明的一名武者来说最高的赞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历史上的各个骁勇善战四大军神是谁?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回头望去整个历史留下的痕迹当中充满了战火和销烟,所以在这些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骁勇善战的神勇猛将,他们有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清末结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军神。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2、韩信

韩信,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3、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汉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与白起、王翦、韩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军神。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

4、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岳飞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其一首“满江红”传诵至今,现在读起来也是汹涌澎湃,豪气冲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苏秦与太后私通是死罪,为何燕王还重重赏他?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苏秦太后私通,燕王不重罚却反而重赏

因为这本身就是燕王的计谋,就是想要让苏秦能够感激自己,然后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做事。在古代的时候,苏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无数的人都希望他能够一直效忠自己。可是苏秦也同样是一个相当高傲的人,在对待许多的人时,都不会忠心耿耿,迫不得已才会选择来到燕国,因此燕王也会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会真心的孝敬自己。

燕王会觉得这本来就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当时苏秦也会知道秦国本身就是一个祸患,可是他却能够说服6个国家让他们一起去攻打秦国,凭借着自己的口才也能够给这些国家获得一线的生机。不然也会因为一些原因,被迫只能够选择来到燕国,其实这也是无奈的一个选择,如果能够真正的成为燕王的左膀右臂这必然会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即便发现他最后和自己的母亲私通,他也没有觉得生气,甚至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天灾难逢的机会,因为自己打从心里非常的喜欢他。如果能够真正的成为自己的手下人,相信也一定会拥有着更好的一个优势。

燕王之所以会选择这么做,这无非就是打算以德报怨,苏秦当时易经和太后私通,一般做了这样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不可饶恕的,但是燕王也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才,没有必要直接杀死,会有一些特别的可惜,因此就决定选择以德报怨的一种方式,让对方能够一直感激自己,如此就会真正的成为自己的真心人。

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不仅没有选择处罚对方,反而还给他送了很多的赏赐,说来说去,这无非只不过是一个计谋,就是想让对方能够真心的臣服于自己,从今以后只为自己效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翻译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的翻译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的意思是: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与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这句话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译文

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

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燕王湖湿地生态园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燕王湿地生态园地处在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心地带,位于后蒲棒村西侧,距北京100公里,天津50公里,杨村23公里。生态园周边公路四通八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燕王湖湿地生态园,依托湿地,突出水乡特色,以芦苇、蒲草、荷花等水生植物塑造自然,营造具有休闲农业、观光度假、体验自然、餐饮娱乐等功能的湿地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把后蒲棒村打造成北方的沙家浜。

生态园建有综合会议厅、接待厅、餐厅、高档别墅式宾馆等,具备了会议接待、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功能。游客在园内可以进行湿地观光、蔬菜采摘、水上游船、垂钓、温泉洗浴、棋牌保龄等娱乐休闲活动,舒适的居住环境、秀丽的湿地风光、新鲜甜润的空气,让您充分体验人与自然的融合。燕王湖湿地生态园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君何以知燕王的翻译 君何以知燕王什么意思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君何以知燕王翻译: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这是一句宾语前置句,“君何以知燕王”即“君以何知燕王”,该句出自汉代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译文

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微臣以前犯过罪,原本准备私下逃亡去燕国,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和我交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肯定不敢收留您,甚至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