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荥阳龙吟堂汇总十篇

浏览

1853

文章

10

篇1:荥阳柿饼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荥阳柿饼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的特产。荥阳水土得天独厚,所产柿子做成柿饼,肉肥、霜厚、味甜、质佳天下,故有“柿霜饼唯荥阳独有”之称。

荥阳因享有“荥阳柿子甲天下”而被誉为河南省的柿树之乡,1993年与河阴石榴一并被评为郑州十大历史名产。柿饼更是荥阳的传统名产,素以霜白、无核、质软、味甜、耐贮运而著称。

听当地人说,霜降前后柿子成熟。人们就开始着手加工柿饼,荥阳柿饼一般用自然干燥法制成。加工过程大致经过以下四个过程:

1、选果:选用充分成熟、肉质坚硬、果形端正、果顶平坦或微突起、无纵沟、含糖量高、少核或无核品种。剔除机械伤和虫果。

2、去皮:目前大都采用脚踏式半自动去皮机。将果皮转圈旋削下。去皮要干净,同时旋皮要薄而均匀。

3、晒饼:选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清洁卫生的地方,用木棒或砖块搭架,架高0.8--1米,上铺秫千箔,将去皮后的柿果果顶向上,单层排在箔上曝晒,晚间用席盖好,防露水,雨天要防雨,约10天左右果肉皱缩,果顶下陷,进行第1次翻动,以后每隔3到4天翻动1次,每次翻动同时进行捏饼,第2次捏饼时柿饼外硬内软,回软后没有发汗现象,就可进行上霜,出霜才好。

4、上霜:将两饼顶部相合,萼蒂部向外,在缸中放一层干柿皮放一层柿饼,反复叠放至将满缸,然后封缸,放在阴凉处生霜。柿饼上霜与环境温度有关,温度越低,上霜越好,荥阳水土得天独厚,所产柿子做成柿饼,肉肥、霜厚、味甜、质佳天下。故有“柿霜饼唯荥阳独有”之称。

“金桂飘香柿子红,霜降采摘正秋风,润肺宁咳称佳品,健脾统摄诚良种,常人但羡甘涩味,岂知花蒂救治功,最应叶片烹茶饮,他年喜添鹤龄翁”。柿饼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作用极高,柿饼表面附着一层柿霜,洁白似面,可治咽炎、口疮。被晒成柿饼时,果肉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渗透到表皮,形成的葡萄糖结晶等,类似蜜饯外面的糖浆,堪称柿饼的精华。同时,这层“白霜”使得整个柿饼都是干燥的。柿饼经过加工熬制,可治疗便血和老年人咳嗽,对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据一些柿饼商介绍荥阳柿饼近几年已进入东南亚、日本等国际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荥阳故城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荥阳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故城位于郑州市西北27千米的古荥镇,是汉代城市遗址、中原地区军事重镇。城垣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500米。除东城墙被河水冲毁外,其他三面城墙目前基本上都保存完整。现存城墙最高处20米,上宽10米,基宽30米。城墙系版筑而成,层次分明,夯窝清晰。西城墙有三处缺口,当为城门遗迹。根据考古调查,城内东北为粮仓,东部高地为官署,南部为居民区。同时在故城内发现了古代房基、夯土台、水管道等建筑设施。特别是发现的汉代冶铁作坊,规模宏大,冶炼技术先进。

荥阳故城因其险要的地势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刘邦、项羽争天下之战事多发生于此。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荥阳草帽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草帽草帽有手工和机制两种,成品分黄、白2色。农村制作多采用原色草帽辫,手工缝制,帽呈牙黄色,亦有巧妇以红、绿、黄、紫颜色染辫,手工缝制花色童帽、女帽,颇受欢迎。

用机器制作草帽,始于二十世纪初,民国元年(1911年),王村乡梁庄张之铭之子,曾赴山东学制机制草帽。机制草帽先用硫磺、漂白粉熏、漂草帽辫,然后用机器缝制,产品在当地供不应求。民国13年(1924年),荥阳、须水、二十里铺、赵村、祥营、汪沟有草帽加工厂11家,年产草帽22.7万顶。这些厂家制作的草帽式样随时代风尚而异:一种是普通型,折弯不断,携带方便,用工简单,价格公道,行销全国,历久不衰;另一种是礼帽型,凹顶,平烟、硬盔、丝绸布里,内衬商标,胶布帽箍,清绸帽箍,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色泽牙白,选料精细(为破莛辫),俗称“洋草帽”,深受官僚、富豪、巨贾及教授、学者的欢迎,主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美、英、法、日等国。抗日战争时期,草帽销路呈滞,产量锐减。建国后,草帽制作工厂除草帽外,亦制做提篮、桌垫、椅垫、炕席、门帘等精巧玲珑的装饰品,花色品种多达100多个,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荥阳西张村遗址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荥阳西张村遗址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张村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张村行政村西张村自然村北的多级台地上,遗址南北宽约400米,东西长约550米,面积约22000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在遗址中部及西南部崖壁上均发现多处灰坑,采集的标本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也占一定比例,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方格纹、弦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罐、盆等,初步断定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文化遗存。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荥阳市高村乡西张村西北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高村乡:高村乡位于荥阳市北部,总面积57.82 平方公里,辖18 个行政村,51 个自然村,149 个村民组,总人口40351 人,50813 亩耕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东西有连霍高速公路和广王公路,南北有荥马公路、荥邙公路贯穿全境,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交通网络。 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532万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681.7 万元;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荥阳关帝庙遗址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荥阳关帝庙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南300米。遗址的时代为商代,面积约69000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普查时发现。

2006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2006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遗址进行发掘。房子为半地穴式,墓葬为圆扁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二层台、腰坑等,灰坑、窖穴壁较规则,斜直壁外张,口小底大,呈覆斗形。遗迹有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少量青铜器,陶器代表器物为鬲,圆唇、仰折沿、盘口,绳纹较粗,鬲足内勾。墓葬为圆扁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二层台、腰坑等。陶器代表器物为鬲,圆唇、仰折沿、盘口,绳纹较粗,鬲足内勾。石器代表为石镰、石刀等,皆为磨制。骨器代表为骨簪,圆锥形,个别首端刻鸟首形,磨制。蚌器代表为蚌镰,刃部成锯齿状。

关帝庙遗址是一处大型商代聚落遗址,为研究商代时期人类的生活环境、人文状况以及郑州西部地区商文化分布面貌提供了资料,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关帝庙村:关帝庙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荥阳侯夫人墓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荥阳夫人墓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侯夫人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元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九华乡下坦村东300米。方氏为南宋散骑都尉郑俊妻,郑用和之母。郑用和,元延五年(1318年)进士,累官海道都漕运万户府万户封荥阳郡侯。该墓碑上写“赠中大夫太平路总管轻车都尉荥阳候夫人方氏墓”上款为“至元六年庚辰(1340年)冬月吉旦”,下款为“孤哀子郑用和立”。墓朝南偏西,墓丘保存完整。高约8米,直径16米,神道上尚存石翁仲、石羊、石马等6件。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下坦村:九华乡下坦村地处衢州市区以北,西北边与九华乡上宅村相接,东南边与万田乡顺家路边村相邻,与城区相距约4公里。下坦行政村辖西垄口、里西垄、下坦三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34户,总人口1115人。土地总面积3986亩,其中耕地808亩,山地3178亩。低收入农户103户,其中人均收4600元以下的有22户,低保户14户,残疾人24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有柑桔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丰顺荥阳堂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丰顺荥阳堂 位于丰顺丰良镇西厢郑屋角。为郑大进故里。建于明,面积约7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二横式布局,均为硬山顶。坐北向南,颇具特色。经多次修整,初具原貌。 大门左右侧,挂着二个灯笼,上 书“郑府”、“荥禄大夫”。大门有联曰:“九卿世德”,“十相家风”;中堂联为“家传孝友千秋政华国文章百进书”,“家传诗礼心存德堂茂椿萱砌茂阑”。堂之中厅摆有神案曰“始祖榕斋郑公妣闺嘱周氏大宜人神位”。中厅正中挂着2块大匾额,一为“乾隆丙辰科(1736年)会试中试第三十四名进士郑大进立”的“进士”木匾额(1.75米×0.66米),另一块系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郑大进题“熙朝特选”匾额。郑氏19世后裔还保存3尊祖传进品水石雕的观音像及金童玉女图像。雕刻精致,神态逼真。 郑大进(1709~1782年),十三岁随父迁至揭阳玉滘镇仙美村定居,累官至直隶总督。因其能审时度势,倡议自强,整顿吏治,政绩颇佳,赏太子少傅衔。素称潮州八贤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荥阳柿子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荥阳柿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荥阳柿子源远流长,久负盛名。荥阳柿树栽植广,而且产量高。柿树浑身宝。树干木质坚硬,木纹细腻,是制做家具、器械、文具和工艺品的上好材料。树叶可作家畜饲料。嫩树叶中含有大量丙种维生素与芦丁、胆碱、黄铜、甙等成分,具有稳定血压、清血、软化血管和消炎作用。制成柿叶茶长期饮用,可滋润皮肤,安眠消肿。柿蒂中含有单宁、三萜酸,桦树脂酸,对呃逆、夜尿症有一定疗效。柿果中含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还有钙、磷、钾等多种元素。其中,维生素C及糖比一般水果高1至2倍,营养价值高于苹果和梨。

柿子成熟后,存放数天软化糖化,称作“烘柿”,食之凉甜可口。用糖化的烘柿和面烙馍、蒸糕,吃着软甜。

荥阳柿子

地域范围

荥阳柿子的地域保护范围在荥阳南部即中原路以南,东南与新密市、西南与巩义市交界。包括我市崔庙、环翠峪、贾峪、刘河、乔楼、豫龙镇、城关等7个乡镇。区域总面积为 340.3 平方公里,适宜种植柿子的面积约为 25521公顷。其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径113°11’480"—113°29’400";北纬34°36’949"—34°45’005"。目前全市农柿间作面积12万亩,加上零星栽植总株数96万株,历史最高年产量5000万公斤,常年产量3000万公斤。境内柿子品种有30多个,主打品种6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新鲜洁净,果形整齐,无涩味,剪除果柄,保持萼片完整;具有市场销售的可食性成熟度。好果率≥95%,果实大小一致,制干品种出饼率≥25%。单果重不低于本品种标准果重。 2、内在品质指标:荥阳柿子除含有一般柿子的营养成份外,其总糖、维生素c、柿单宁、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总糖含量15-25%,vc含量30-50mg/100g,单宁含量1000-1500mg/kg,硒含量0.001-0.005mg/kg,锌含2.0-3.0mg/kg。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果品的生产标准,生产管理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柿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范种植,禁止使用为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桃源荥阳祠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桃源荥阳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桃源荥阳祠位于大田县桃源镇梅里村,年代为清。

简介: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清康熙十七年(1678)重修。坐北朝南,由外埕、水道、门亭、围墙、内埕、厢房、正堂组成。门亭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

2013年,桃源荥阳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门亭外左柱外延50米,东至水田,西至水沟,南以门亭外右柱外延25米,北至小路。

桃源镇:【基本概况】桃源镇位于大田县西部,东毗上京镇,南连漳平市新桥镇,西邻永安市西洋镇,北接永安市青水乡,拥有较为优越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商贸优势,素有“世外桃源”之称。镇政府设在桃源“丁”字街的东街头,距县城49公里,离永安城区40公里。内辖13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81个村民小组。境内总人口20707人,全镇总面积214.9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固东荥阳纸伞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腾冲县固东镇的荥阳村,是一个100多户人家的古老村落。历史上,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因制作纸伞而名扬滇西和缅北。村庄人家祖上几乎家家都做纸伞,他们做的纸伞工艺精细,轻巧耐用,价钱低廉。运销滇西各地和缅甸,颇受人们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纸伞作为生活用具的角色已经悄然隐退,而它的艺术欣赏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云阳村的几位纸伞艺人,固守着这一个古老的传统行业。相信荥阳纸伞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撑一柄油纸伞观火山湖,登云峰仙山,想想就很有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