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生儿黄疸症状有哪些最新20篇

男性前列腺会出现许多疾病,前列腺结石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好多人对这种疾病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这种疾病的一些知识,这样在患病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该怎么办,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前列腺结石的症状,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1496

文章

23

篇1: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有哪些症状?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妈妈都不知道溶血性黄疸,更不知道溶血性黄疸对新生宝宝的危害有多大。那么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具体有以下症状: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以上小编讲解了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定义以及症状表现,宝宝极易得上溶血症,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进行治疗。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的相关知识吗?请继续关注接下来的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新生儿不同黄疸类型的症状表现

全文共 1822 字

+ 加入清单

家长们都知道,宝宝出生后不久,会出现黄疸,但对于自家宝宝,黄疸包括哪些症状的,家长一定很关心,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新生儿不同黄疸类型的症状表现

◆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阻塞性黄疸症状有: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搔痕。因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而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原减少或缺如。胆道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胆固醇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色疣、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新生儿阻塞性黄疸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宝宝以后的发育成长。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宝宝出生后2-3天内出现皮肤、眼球黄染,4-6天达高峰,足月新生宝宝可以在两周内消退,早产宝宝则需要3-4周消退。黄疸较轻的宝宝可局限在面部、颈部和躯干,颜色呈浅黄色,较重的可波及全身。除黄疸外,新生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吃奶、睡觉、大小便均正常。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宝宝都一定会出现黄疸,一般足月宝宝有60%会有黄疸,早产宝宝有80%会出现黄疸。具体有以下特征: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症状

一般新生儿黄疸2-3周便会消退,但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宝宝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黄疸。约有10-15%以喝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342?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17、1~51、3?mol/L(1~3mg/dl),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5、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症状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症状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这样反反复复。新生儿感染性症状同时还会伴随着宝宝可能嗜睡、厌食、精神不振等。

从以上文章内容,家长们应该了解了新生儿不同黄疸症状的症状表现了吧?有关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的常识小编继续持续更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常识请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生儿黄疸常见六个症状包括什么?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的诞生总能给家人带来无尽欢乐。但是,如果新生宝宝出现了黄疸,还一直不退,就会令全家陷入担心之中了。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那么新生儿黄疸常见六个症状包括什么?

新生儿黄疸的3大检查

1、肝活检

通过肝穿刺进行检查,肝炎时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有多核巨细胞,胆管增生不明显,可见胆汁淤积。胆管闭锁时肝小叶结构正常,胆管增生核胆汁淤积明显,也可见多核细胞,在阻塞性黄疸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但新生儿期一般不做此项检查。

2、呼气中一氧化碳测定

根据血红素降解为胆红素过程中,在血红素加氧酶等作用下释放出CO的原理,通过测定气道中释放的CO可以早期预测血胆红素生成的速度。可用非分散型紫外线分析法或CO气体微量法测定。

3、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

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可用于评价听觉、视觉传导神经通道功能状态,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的诊断。

黄疸临床的6大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6、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小贴士:如宝宝得到是生理性黄疸父母不必过多担心,生理性黄疸一般在7-14天消退(早产儿可在3周左右消退)。如果宝宝是病理性黄疸则一定配合医生指导治疗,平时还要记得多方面护理加预防哦~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黄疸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生儿黄疸病理性症状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黄疸病在新生儿中很常见。这是因为所有新生儿出生时的红细胞数量都大于需要的数量。这些多余的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胆红素进入血液。黄疸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都会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病理性症状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果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肯定不正常。

2、黄疸症状发展很快。

3、黄疸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

4、黄疸持续长时间后会退,之后又重新出现。

宝宝出现了以上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病理性黄疸。爸妈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严密观察黄疸的发生情况。观察时必须把新生儿放在自然光线下,如皮肤呈橘黄色、白眼球、四肢及手掌、脚掌已发黄,尿呈深黄色且能染黄尿布,大便色淡甚至发白说明黄疸已经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

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想要随时了解新生儿黄疸情况要用到黄疸测量仪。要测量新生儿黄疸值,现在都不需采血,只要将探头轻压宝宝前额,瞬间即可直接测定出宝宝皮肤组织内胆红素浓度,不用采血,方便患儿且无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全文共 1677 字

+ 加入清单

黄疸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疾病。生理性黄疸由于症状较轻,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那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疾病概述

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含量3.4~13.7μmol/L(0.2~0.8mg/dl),若超过25.7~34.2μmol/L(1.5~2.0mg/dl)即出现黄疸。但新生儿皮肤血管丰富,色泽红润,血清胆红素含量达51.3~68.4μmol/L(3~4mg/dl)时肉眼才能辨出黄疸。年长儿或成人出现黄疸都是病理现象,新生儿则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凡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②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退后复现者;④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病因病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一)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生活,红细胞数相对地较多,若出生时延迟结扎脐带或助产人员有意从脐带向新生儿挤血,则红细胞数量更多。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70~100天),故产生胆红素的量亦多。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迅速破坏,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更多。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约65.0μmol/L(3.8mg/kg),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145.4μmol/L(8.5mg/kg)相当于成人的2倍,因此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荷大于成人。

(二)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运送的能力不足新生儿出生后的短暂阶段,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的数量。早产儿血中白蛋白偏低,更使胆红素的联结运送延缓。

(三)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缺乏Y蛋白及Z蛋白(只有成人的5~20%),在生后第5日才逐渐合成。这两种蛋白具有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亦转运至滑面内质网进行代谢的功能,由于Y、Z蛋白的合成不足,影响了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

(四)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至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而发生黄疸。此类酶在生后1周左右才开始增多,早产儿更晚。

(五)肠肝循环增加新生儿生后头几天,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因此随胆汁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为粪胆元;另方面新生儿肠道中有较多β-葡萄糖醛酸苷酶,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后者被肠粘膜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至肝脏,这是新生儿肠一肝循环的特点。其结果是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担增加,而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

临床表现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

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

化验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预后预防

为了预防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孕母产前用药要慎重,能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护,以免胎儿发生窒息和产伤;生后注意保持新生儿体温,适当提早喂养。若已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除病因治疗外,可应用光疗、血浆或白蛋白等治疗。

总之,对于黄疸,不能过分紧张过度检查和治疗,也不能掉以轻心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黄疸宝宝需要积极观察和及时咨询医生。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黄疸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生儿黄疸严重的症状是什么样子的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出现黄疸可能是自身生理性的,也有是母亲带来的,还有的就是病理性的黄疸。不管是哪种,父母都要引起重视。那么,新生儿黄疸严重症状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二至三天开始,在自然光下观察可发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孩子没有什么不适,第四至五天最黄,在第一至二星期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一般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

病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有:

1、感染性原因: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原因:

1)、新生儿溶血;

2)、胆道闭锁;

3)、母乳性黄疸;

4)、胎粪延迟排出;

5)、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

6)、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脱水等均可加重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症状有:黄疸较深,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则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一般出现下列情况可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3)黄疸较深,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

4)皮肤呈黄绿色,伴大便色泽变淡或呈灰白色如油灰状、同时小便深黄;

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爸爸妈妈想要随时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可以用黄疸测量仪,用它测新生儿黄疸值,就可以不需要采血了。只要将探头轻压宝宝前额,瞬间即可直接测定出宝宝皮肤组织内胆红素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哪些症状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宝宝出生后2-3天内出现皮肤、眼球黄染,4-6天达高峰,足月新生宝宝可以在两周内消退,早产宝宝则需要3-4周消退。黄疸较轻的宝宝可局限在面部、颈部和躯干,颜色呈浅黄色,较重的可波及全身。那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哪些症状呢?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症状

1、生理性黄疸较轻的宝宝皮肤呈浅黄色,一般仅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胆红素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黄疸较重的宝宝皮肤同样先头后足变黄,然后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宝宝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怎么办

生理性黄疸不需特殊处理,可以自愈。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消退较慢,感染和缺氧也可使黄疸延迟消退,必要时可照蓝光。宝宝出现黄疸时,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但遇黄疸较溶时,要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如何预防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1、孕妈妈如果曾经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2、婴儿出生之后应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如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5、预防新生儿黄疸应该要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6、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7、妊娠期间,孕妈妈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生儿核黄疸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是胆红素沉积到新生儿大脑基底核,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使神经核被黄染,导致脑性瘫痪。那么,新生儿核黄疸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核黄疸的早期症状

新生儿常于出生后2~10天出现症状。

一般在重度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吸吮无力、呕吐、拒奶等症状。

黄疸持续加重者,可出现发热、呻吟、尖叫、凝视、抽搐、背部肌肉痉挛、身体弯成弓状、呼吸衰竭等症状。

做好产前检查,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临产前不滥用维生素K及磺胺类等药物。

对出生后4~10天内新生儿必须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随时监测血胆红素浓度。

每天将宝宝放在窗前自然光线下密切观察黄疸,用手按压额头、胸部及手脚心,按压1~2秒钟,然后将手放开,即可观察到皮肤的感染情况。

一旦发现宝宝白眼珠发黄、尿布染黄及眼泪发黄,就已是超过生理范围,应立即就医,及早进行治疗。

以上小编为您介绍了新生儿核黄疸的早期症状表现,以帮助您尽早发现新生儿核黄疸,避免耽误了治疗。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黄疸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常见症状?妈妈需知晓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黄疸证很多家长应该有所了解,这种疾病在新生儿时期发病率最高了,尤其是这几年很多宝宝一出生全身上下都是偏黄色的,这就是典型的黄疸证。那么,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常见症状妈妈知晓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娠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病理性黄疸于生后24小时之内即可出现,2—3周后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深,或消退后复又出现,或于生后1周至数周后才出现。生后喂养延迟、呕吐、缺氧、寒冷、胎粪排出较晚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先天性胆道间销、婴儿肝炎综合征、败血症等可造成病理性黄疸;黄疗严重者尚可引起核黄痘,导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妈妈就不需要担心,因为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现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回家后的肤色变化。

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

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3、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如何判断?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黄疸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皮肤、巩膜和粘膜变黄,是一种呈黄色被称为胆红素的物质在血液中堆积所致。东亚人特别容易出现黄疸,大约有一半的足月新生儿会出现黄疸;而在早产儿,这个数值高达80%。那么,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如何判断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如何判断?

1、生理性黄疸

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显,7~10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好,未成熟儿黄疸可能较重,可持续2~3周。成熟儿血清胆红质多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黄疸及黄疸较重者,应视为异常,宜进一步查明原因。

2、溶血症

因母儿间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黄疸出现早且重,常伴贫血,水肿及肝脾肿大。查父母、患儿血型及母血特殊抗体和患儿胆红质含量即可确诊。

3、感染或败血症大都有感染病灶,伴发热及其他中毒症状。

4、病毒性肝炎

多在出生后1~3周缓缓起病,伴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肝功损害。

5、先天性胆管闭锁

生后1—2周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肝脏肿大、质硬,尿色深、粪便色灰,呈陶土样,血胆红质(直应胆红质)升高。

6、其它溶血性贫血

维生素K2及磺胺等药物中毒、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如半乳糖血症、呆小症及先天性遗传性高胆红质血症等。

如果黄疸无改善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则要积极寻找黄疸原因,请及时咨询医生。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黄疸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生儿核黄疸有哪些原因和症状?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黄疸也是新生儿父母面对的又一大棘手问题,那么,新生儿核黄疸有哪些原因症状

一、什么是核黄疸

核黄疸,又叫胆红素脑病。由于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超标,部分处于游离状态(没有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越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使得中枢神经细胞的细胞核被其染黄,故而称为“核黄疸”。这些被染色的神经细胞丧失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能力,最后归于死亡。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菌药,头孢类抗生素,以及阿司匹林等,均可能诱发婴幼儿的核黄疸。

二、核黄疸的症状

宝宝总是觉得困倦,肌肉乏力,不想喝奶。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拥抱反射变得不再强烈。又是患儿会在很短时间内没有呼吸,心率变得很缓慢。该阶段会持续大约半天到一天,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痉挛期。

1.痉挛期

患儿肌肉紧张以至于全身痉挛(或不明显),眼球颤抖不止,呼吸受到严重阻碍,并有惊厥,同时还可能有尖声呼叫甚至角弓反张的现象。如患儿能够通过治疗并存活,那么一两天后就能进入恢复期。

2.恢复期

最早得到恢复的是吮吸动作,然后呼吸也逐步正常,最后抽搐和痉挛也逐步减少。这个过程将花费大约2星期的时间。

3.后遗症期

新生儿在出生2月到半年之间。其主要病症为:四肢会不受控制的运动,头部和身躯不正常的扭曲;眼睛不能正常的向上看,或常常斜视两侧;听力不正常;牙齿发育不良,没有完整的釉质;啼哭不止,智商低下。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手足徐动性脑瘫。

三、核黄疸的发病原因

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发生在婴儿初生时。该病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酶系统不成熟

由于相关酶的缺乏,导致游离状态胆红素转化为结合状态胆红素的过程被延缓,使得体内存在大量游离状态的胆红素。

2.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

这是比较普遍的原因。某些疾病(新生儿溶血症等),或某些药物(维生素K3等)的影响,都是导致血液中胆红素超标的原因。

最后提醒家长,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为了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并坚持到底。在对待康复这件事上,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黄疸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解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是正常现象,最迟在宝宝满月后就会消退,但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引起妈妈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小编来讲解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

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

生理性黄疸—黄疸色不深,妈妈会发现宝宝的食欲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错,没有过多的吵闹现象。在7~10天的时候就会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宝宝出现黄疸时间过早,或者症状过重、延续时间长,这个时候就要怀疑是病理性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通常有这样一些症状:

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宝宝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黄疸同时伴随有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注意事项:如果你宝宝的皮肤泛黄,尤其是眼白、腹部、四肢呈现黄色,就带宝宝去医院。如果你的宝宝出现黄疸,而且睡不醒、烦躁、不想吃东西;或者只是轻微黄疸,但3个月不退,都要赶紧带宝宝去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生儿黄疸常见症状有什么?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是很常见的情况,足月婴儿在第一周时约50%有黄疸,早产儿出现黄疸的比例高达80%,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接受治疗自然就会好。那么,新生儿黄疸常见症状有什么?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会有哪些症状?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出生以后总会受到很多的疾病困扰。黄疸是皮肤引起的一种感染,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什么是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会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如果宝宝的症状较轻,则皮肤会呈现为浅黄色。一般仅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胆红素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较重,则宝宝的皮肤同样先头后足变黄,但可遍布全身,还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宝宝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宝宝一般不会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肝功能也正常,更不发生核黄疸。

4、如果是早产儿,发生生理性黄疸的情况则比足月的宝宝更为多见。并有出现迟、消退延迟的情况发生。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需要治疗吗

不少妈妈一听到新生儿黄疸几个字就神经紧绷,而事实上,如果宝宝属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则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以自愈。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消退较慢,感染和缺氧也可使黄疸延迟消退,必要时可照蓝光。

宝宝出现黄疸时,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但遇黄疸较溶时,要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预防

1、孕妈妈如果曾经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2、婴儿出生之后应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如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5、预防新生儿黄疸还应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6、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7、妊娠期间,孕妈妈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总之,父母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黄疸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病理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早,出生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现,而且黄疸一旦出现之后,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宝宝会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嗜睡、吸奶无力、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爸妈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严密观察黄疸的发生情况。观察时必须把新生儿放在自然光线下,如皮肤呈橘黄色、白眼球、四肢及手掌、脚掌已发黄,尿呈深黄色且能染黄尿布,大便色淡甚至发白说明黄疸已经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

病理性黄疸症状

如果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肯定不正常。

2、黄疸症状发展很快。

3、黄疸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

4、黄疸持续长时间后会退,之后又重新出现。

宝宝出现了以上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病理性黄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患的疾病,有很多是生理性的,不用治疗也能自愈,但是也有很多事病理性的,家长们不容忽视,患儿家长绝不能掉以轻心,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常见的黄疸症状吧。

常见的黄疸治疗用药

1、西药

(1)葡萄糖及硷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黄疸宝宝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

(2)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

(3)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4)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2、中药

(1)消黄利冲剂:茵陈9g,桅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

(2)茵陈蒿汤: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

(3)三黄汤: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

黄疸的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中以结构异构体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是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可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的方法,至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换血疗法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

猜你喜欢:

常见的黄疸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6、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和症状

全文共 1313 字

+ 加入清单

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种症状,大多数黄疸可在5~7天消退,但如果新生儿黄疸的颜色格外黄,或者持续时间长,就应该及时就医。今天小编就来详细讲解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和症状。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发生胆红素代谢紊乱,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使皮肤、粘膜、眼球等处出现异常黄色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据统计,6成的足月儿和8成的早产儿都会发生黄疸现象,前者通常在1周内发病,后者多发于出生胡24小时内。新生儿黄疸主要由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生理性黄疸

这是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一方面,胎儿在母体为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求拥有许多不成熟的红细胞。出生后,这些红细胞会逐步破裂,将大量胆红素释放到血液中去,使得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远高于正常值。另一方面,新生儿的肝脏还不那么健全,不能代谢如此多的胆红素。这就造成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1.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含有可以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的孕二醇,这就降低了人体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从而发生黄疸现象。其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在达到峰值后,新生儿继续出现黄疸现象并有加重趋势,哺乳后尤其加重,停止哺乳后黄疸现象有所减轻,但恢复哺乳后依旧加重。此种黄疸不会引起新生儿身体不适,也不会影响其食欲,故对新生儿健康并无大碍,可用牛奶或奶粉代替母乳喂养,待病情有所好转后再给婴儿食用母乳。

2.溶血性黄疸

此类黄疸是由亲子血型不同而产生,以ABO溶血最为常见,发病率大于10%。亲子两代血型,与患病几率和严重性的关系,如下表:

3.感染性黄疸

此病症是因为肝细胞被细菌或病毒所感染,代谢能力下降所致。其中,病毒感染大多发生于子宫内,以巨细胞病毒和乙肝病毒最为多见,细菌感染则容易产生败血症黄疸。此种黄疸的特点是持久不退,或退后有发,周而复始。

4.阻塞性黄疸

一般情况下,如果新生儿胆道出现了畸形发育,如胆道阻塞等,则会出现该型黄疸。其主要表现:出生1-2周后(有的新生儿会达到3-4周)出现相关症状,且病情逐步加重,甚至大便也变黄,或出现类似陶土样的白色。通过B超,可以发现并确认病情。

5.药物性黄疸

若是新生儿使用VK3、VK34,或新生霉素等药物,均有引发该病的可能性。

6.其他

某些遗传病可能是诱发因素。比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球形红细胞增多,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1.生理性黄疸:

首发于面部和脖子,然后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通常在出生2至3天时出现,4至5天时可达到顶峰,约1周后大多可自行消退。症状较为严重的新生儿,黄染部位遍布全身,甚至呕吐物也呈现黄色,时间可持续至少1周,但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贫血和肝脾肿胀等现象。从发生几率上看,早产儿发生生理性黄疸的几率高于正常新生儿,其程度也较为严重。

2.溶血性黄疸:

往往伴随有贫血和水肿现象,新生儿的肝脏、脾脏等也会随之肿大。

3.感染性黄疸:

有原发性疾病,往往伴随发热等症状。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发的黄疸,患儿食欲将严重下降,并有肝功能损害。

4.阻塞性黄疸:

皮肤泛黄或呈现绿色,肝肿大,硬化,大小便皆变深色,粪便呈现出类似陶土的灰色或白色。血胆红质超标,有出血的可能。部分病人会出现骨骼疏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生儿黄疸症状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症状

全文共 2170 字

+ 加入清单

没一个新生的宝宝都是父母手中的宝贝,如果宝宝出现了黄疸症状的话怎么办呢,那么父母们知道新生儿黄疸症状是什么吗,新生儿黄疸怎么办呢,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新生儿在出现的二十八天内出现黄疸的情况的话,就是新生儿黄疸了,主要就是由于宝宝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症状

症状与体征

1、发热

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常常会有急性胆管炎的症状出现,宝宝同时还会有畏寒的症状出现。

2、腹痛

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

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

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

宝宝如果还有病毒性肝炎的话,在黄疸出现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

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

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巩膜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多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多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

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如皮肤有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皮肤色泽较苍白。

9、肝脏肿大

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呈轻度或中等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常有压痛;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或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脏多呈变硬缩小表现;肝脏明显肿大或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时,多提示为原发性肝癌。

10、脾脏肿大

黄疸伴脾脏肿大时,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新生儿黄疸检查

1.胆红素检测

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TSB)。

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可能会误导黄疸情况,可作为筛查用,一旦达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检测血清血胆红素。

2.其他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在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有溶血病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网织红细胞增多。

(2)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包括父、母及新生儿的血型(ABO和Rh系统),特别是可疑新生儿溶血病时,非常重要。必要时进一步作血清特异型抗体检查以助确诊。

(3)红细胞脆性试验

红细胞脆性试验怀疑黄疸由于溶血引起,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做本试验。若脆性增高,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若脆性降低,可见于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

(4)高铁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75%,G-6pD缺陷者此值减低,须进一步查G-6pD活性测定,以明确诊断。

(5)血、尿、脑脊液培养

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疑为感染所致黄疸,应做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

(6)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测血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害较为敏感的方法,碱性磷酸酶在肝内胆道梗阻或有炎症时均可升高。

(7)超声腹部B超

超声腹部B超为无损伤性诊断技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胆道系统疾病时,如胆管囊肿、胆管扩张、胆结石、胆道闭锁,胆囊缺如等都可显示病变情况。

(8)听、视功能

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用于评价听觉传导神经通道功能状态,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症的诊断。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新生儿黄疸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对于新生儿黄疸怎么办也是知道了吧,每一个新生儿都是父母手中的宝贝,如果宝宝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父母就会非常的担心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新生儿黄疸症状分别有哪些?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黄疸一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说它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因为胎儿在宫内的低氧环境中,为了满足胎儿对氧的需求,会产生大量的红细胞。那么,新生儿黄疸症状分别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原因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因吃了母乳发生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3、溶血性黄疸

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

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3、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小宝宝刚出生不久,黄疸可能是很多疾病的唯一临床表现,因此,辨别病因在某种意义上重于治疗,宝宝出现黄疸最好都要经专科医生诊治,随访、院外治疗或住院治疗,建议听从医生的方案!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黄疸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新生儿黄疸嘴巴症状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新生儿黄疸嘴巴症状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人体内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称作“黄疸”。胆红素是人体内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产物,如果胆红素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胆红素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婴儿黄疸则指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

婴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嘴巴、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即眼睛中发白的部分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病理性黄疸是因各种病因引起。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到小儿的生命。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新生儿溶血是最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它是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人出生时,外表均正常,在生后1—1周后,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其黄色较暗,略带棕绿色。西医称之为绿色黄疸,中医认为属阴黄范畴,其粪便为灰白色是其另一大特点。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想要随时了解新生儿黄疸情况要用到黄疸测量仪。要测量新生儿黄疸值,现在都不需采血,只要将探头轻压宝宝前额,瞬间即可直接测定出宝宝皮肤组织内胆红素浓度,不用采血,方便患儿且无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