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生儿如何判断脑瘫症状【通用12篇】

学会生活技巧可以让您更好地组织时间和管理任务。让我们探索这些简单而实用的技巧,让您的生活更加优雅和高效!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新生儿如何判断脑瘫症状,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4789

文章

12

篇1: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脑瘫的现象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一般是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出现的症状,小儿脑瘫不仅对孩子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家庭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出现了小儿脑瘫在智力方面肯定会受到影响的,那么,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脑瘫症状一般有下面的症状表现:

一、新生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边吃边哭、易呛奶,吸吮后疲乏无力,易发营养不良,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

二、新生儿哭声微弱或无原因持续哭闹。

三、新生儿自发运动少,呈无力状态。

四、新生儿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肌肉松弛。

五、新生儿肌张力增强,全身发硬,好打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硬直伸展或四肢一屈一伸,不对称。

六、新生儿特别安静或特别烦躁、易受惊抽搐。

七、新生儿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

八、新生儿原始反射减弱或增强:如拥抱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即姿势呈拉弓射箭状。

很多妈妈一看到这些症状会说,我们家族没有脑瘫病史,新生儿应该不会出现这种症状吧,那也不尽然。其实,新生儿在胎儿期间、生产过程中以及之后,都可能会诱发脑瘫症状,比如:

一、新生儿生产前

妊娠6个月内的因素有:先天畸形、遗传缺陷、子宫内感染、先兆流产、母亲中毒、母亲接受X线照射、药物中毒、妊娠中毒症。

妊娠6个月后的因素有:妊娠毒血症、胎盘和脐带异常、产前出血、血型不和、胎儿生长迟缓、多胎妊娠。

二、新生儿生产时

产时胎儿缺氧、难产、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早产儿及未成熟胎儿、低体重儿、产伤(如:颅内出血)造成脑缺氧、生后呼吸衰竭。

三、新生儿生产后

出生后一个月内新生儿出现:容血性黄疸、新生儿休克、颅内损伤、脑炎、脑膜炎、肺炎以及各种感染引起的脑病。

除此之外,新生儿出生超过一个月后,可能会因为脑动脉栓塞、颅内脓肿、脑膜炎、黄疸等疾病导致出现后天性脑瘫。

所以,新妈妈要注意,生产时如果是早产、难产,新生儿出现脐带绕颈引发的窒息以及黄疸未及时消退,都有可能引发新生儿脑瘫,这些有些是可以提前医学干预,有些是由于后天的影响。

了解早期小儿脑瘫表现是很重要的,孩子在早期出现的脑瘫能够及时的去治疗,效果也会更好一些,如果你对如何判断婴儿脑瘫症状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脑瘫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判断新生儿便秘的常见症状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正常小儿每日排便次数可有较大差别,有的可一天几次大便,有的则可每5-3日一次大使,只要大便有一定数量,不十分干燥又不稀,同时又无不适症状,就均属正常。即使大使次数较少,但大便质和量无不正常情况,婴儿便秘又无症状,亦不能认为是不正常现象。如果大便干燥,量少又较难排出,虽然一天可有2-3次,但总量可能比平时一次还少,亦应视为便秘。特别是同时有食欲减低、腹部胀满、便意频频,更应视为便秘。如果平时排便较规则,突然二天以上不解大便,尤其是伴有腹痛或腹胀,即应视为便秘,要及时寻找原因。那么判断新生儿便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婴儿便秘可由肠道病变引起,也可由饮食、精神及习惯等诸因素引起。新生儿生后24-36小时应有正常胎便,如无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胎便,均属不正常情况,应注意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胎便性腹膜炎等疾病。许多肠道病变均可导致便秘或无便,常见的有肠套叠、各种原因肠梗阻、嵌顿疝和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等。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神经支配不正常引起的另一种疾病。婴儿便秘的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几天甚至1周至1个月无大便,腹部膨胀如鼓,呕吐。患儿虽然可以进食,但大多营养状况差,并常有浮肿和贫血发生。一旦患儿排便,则量极多,腹胀也随之消失,但以后又反复发生。严重病例新生儿期即发生便秘,生后2-3日内无胎便;并出现呕吐和腹胀,经灌肠后排出胎便,但1-2日后便秘、腹胀又重新出现。本病大多需手术治疗。

婴儿便秘的原因

此时小儿常因饥饿而啼哭,且同时体重不增。曾见到有的家长因不了解奶粉用法,每月仅给孩子吃奶粉半公斤,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和便秘。如果小儿饮水太少,尤其是夏季,也可使大便太干操而发生便秘。发烧可引起饮食减少及水分由呼吸道损失增多,可引起暂时性便秘。食物太精,缺乏纤维素,如食精米、精面、肉、蛋和巧克力,缺少粗粮和含纤维素较多的水果、蔬菜,亦可引起便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生儿脑瘫症状怎样辨别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婴儿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脑瘫的情况并不少见,和宝宝出生前、出生时以及出生后都有关系,而宝宝脑瘫最好要早参加治疗和康复训练,防止脑瘫引起的智力不足、肢体抽搐、语言视力听力等等和障碍,宝妈一定要学会脑瘫的预防、判断和治疗。今天小编主要来讲解新生儿脑瘫症状怎样辨别

新生儿脑瘫的症状如下:

在新生儿期,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患儿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如果请医生检查,还会发现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一些先天反射减弱,或根本不出现。

到了婴儿期,孩子出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表现,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这就是新生儿脑瘫的症状。

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许多行为能力,如有异常很容易被发现。患儿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去拿东西;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兴奋多动或孤独脆弱等。有的脑瘫患儿出现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及强直、震颤等,这也是新生儿脑瘫的症状。

通过小编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新生儿脑瘫的症状了吧,新生儿脑瘫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治疗让孩子快速恢复健康。如果你对如何判断婴儿脑瘫症状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脑瘫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生儿脑瘫早期症状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在每个家庭中是非常快乐,而脑瘫却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有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都是因为发生于脑瘫,而苦不堪言,有很多患儿,因为没有及时的发现病情,导致病情恶化,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新生儿脑瘫早期症状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脑性瘫痪的表现是小儿发育过程中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同时可伴有视听感觉、行为、智力的异常。但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未成熟脑组织的可塑性,随着他们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完善,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完全可以使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他伴随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甚至正常化。这需要医务人员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掌握高危新生儿的异常征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要做到这三点,必须先了解脑瘫患儿一些主要的早期临床表现:

1—3月的早期症状

1、不注意看人,不凝视,追视差,不笑;

2、非对称性姿势

3、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俯卧位不能抬头。抬头动作标志抗重力肌的发育情况,正常时2—3个月可抬头45度—90度;

4、肌张力增高: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背屈呈对称性,有时头偏向一侧,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

5、肌张力低下:全身发软,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4—6月的早期症状

1、反应迟钝: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不灵活;表情呆板不灵活,逗时无反应,叫名无反应。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2、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4、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5、身体扭转: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6、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坐位呈后倾;如果全身发硬持续生后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7、俯卧位抬头小于90度,拉起时头不跟,坐位呈全前倾,全身仍发软;如果“全身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持续生后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8、拇指内收和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不能伸手抓物: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如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0、不会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11、斜视: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残存原始反射,如非对称性姿势。

1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7-12个月的早期症状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7-12个月)则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现:

1、8个月后还用脚尖站立。

2、8个月后下肢不使用或短暂地支持体重;

3、9个月后不能独坐。

4、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等不灵活,不协调;在10个月后出现手笨有诊断意义。

5、10个月后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6、12个月后不能抓站。

7、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8、12个月以后不会与人再见,有诊断意义。

9、12个月以后流口水及"吃手",有诊断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生儿脑瘫怎样判断?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在育儿的过程中,新生宝宝的发育让每位家长都非常的重视、关心,很多父母都担心自己没照顾好宝宝,所以对宝宝的照顾表现的很细心,那么新生儿脑瘫怎样判断

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

1、姿势异常:异常的动作或姿势是脑瘫患儿的重要表现。例如:手指特别是拇指紧握,三个月后手指仍不能张开;换尿布的时候孩子的双腿特别紧,撇不开;再就是站立的时候双脚是交叉的,总是脚尖着地。

2、运动发育落后:3个月时不能抬头;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

3、喂养困难:喂奶时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流口水;睡眠困难:睡眠特别差,持续哭闹,尤其夜里哭闹特别厉害,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4、反射的异常:把东西放到手心里,孩子会抓握反应,有允洗反应。先天反射到6个月以前会全部消失,如果还没有消失就不正常了。

5、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比正常儿张力低或增高。

6、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经常有头向后仰,6个月坐位时后倒,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等等。

7、如果有早产,窒息,家庭遗传等的历史,孩子有可能脑瘫,7.8月可以诊断。

新生儿脑瘫是影响新生儿健康的易一大疾病,新生儿脑瘫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对于这种疾病,我们要早发现早治疗,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新生儿脑瘫的症状,希望给大家带来指导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生儿脑瘫的常见五大症状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接下来小编就来为您普及新生儿脑瘫的常见五大症状

一:阵发性哭吵。若孩子阵发性哭吵,大便带血,很可能是肠套叠,必须尽快处理。有时,也可能是奶粉过敏。

二:不与人交流,呼之不应答。眼和眼的对视,是孩子发育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发现叫孩子的名字,他不理睬你,也不和你交流,这时要警惕孤独症。孤独症孩子的智能不一定落后,甚至完全正常,但就是交往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缺陷。

三:吃奶呛咳,唇周发绀。这是心脏疾病的预警信号。如果孩子出生后一直有喂养困难,吃奶时总是呛奶或没有办法长时间吸奶,抑或在用力哭时,嘴唇周围都发紫,就要警惕有没有先天性心脏病,及时送医院检查。

四:颜面浮肿,小便异常。这往往与肾功能有关。家长在开始时会忽略,有时等到很明显的颜面浮肿、小便异常才会发现。

五:头过大或过小。头特别小,可能提示孩子头颅发育还没有到应有的大小就关闭了,这会限制大脑发育。若发现头颅、头围过大,要警惕是否有中枢神经发育问题或存在脑积水。

以上异常都是脑瘫孩子在早期会发生的征兆,如果我们通过判断,判断出孩子是否有脑瘫,我们就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对孩子的治疗与身体的恢复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您对更多有关如何判断婴儿脑瘫症状的常识感兴趣,就请到我们来查询搜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以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脑瘫是大脑在发育成熟前,因受到损伤或发育病变而引起的以运动和姿式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母亲妊娠期间及孩子出生后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但有可能会造成脑瘫?那么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以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新生儿脑瘫病因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脑瘫的早期症状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

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脑瘫的预防1.怀孕时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

2.怀孕后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保证营养,防止早产。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3.婴儿出生后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4.鼓励母乳喂养,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5.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发热病儿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7.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如果腹泻严重,应及时就诊。

8.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应注意脑部病变。

家长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脑瘫对宝宝的影响极大,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如何判断婴儿脑瘫症状的相关知识吗?请继续关注接下来的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如何判断?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黄疸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皮肤、巩膜和粘膜变黄,是一种呈黄色被称为胆红素的物质在血液中堆积所致。东亚人特别容易出现黄疸,大约有一半的足月新生儿会出现黄疸;而在早产儿,这个数值高达80%。那么,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如何判断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如何判断?

1、生理性黄疸

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显,7~10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好,未成熟儿黄疸可能较重,可持续2~3周。成熟儿血清胆红质多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黄疸及黄疸较重者,应视为异常,宜进一步查明原因。

2、溶血症

因母儿间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黄疸出现早且重,常伴贫血,水肿及肝脾肿大。查父母、患儿血型及母血特殊抗体和患儿胆红质含量即可确诊。

3、感染或败血症大都有感染病灶,伴发热及其他中毒症状。

4、病毒性肝炎

多在出生后1~3周缓缓起病,伴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肝功损害。

5、先天性胆管闭锁

生后1—2周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肝脏肿大、质硬,尿色深、粪便色灰,呈陶土样,血胆红质(直应胆红质)升高。

6、其它溶血性贫血

维生素K2及磺胺等药物中毒、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如半乳糖血症、呆小症及先天性遗传性高胆红质血症等。

如果黄疸无改善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则要积极寻找黄疸原因,请及时咨询医生。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黄疸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脑瘫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脑部发育不健全的症状,新生儿脑瘫的征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脑瘫的早期症状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

小儿脑瘫的病因

1、产前因素:先天性脑发育不良,常因母亲在怀孕时生了风疹及其它病毒性感染,特别是在妊娠的头3个月。常伴有其它的先天性异常如白内障、耳聋、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严重新生儿黄疸的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可以造成脑基底核的损伤,出现核黄胆。

2、产时因素:包括由于产伤所造成的脑损伤及脑缺氧症,占脑瘫病因的37%。应用产钳强力牵拉胎儿头部可使颈部静脉破裂,造成颅内出血。脑缺氧可因于第二产程第二期不适当地应用镇静或麻醉药所致。脐带绕颈会造成被动性脑充血。胎儿娩出后长时间的窒息及紫绀者,均容易发生脑瘫。

3、胎盘破裂及前置胎盘亦可造成胎儿脑损伤:早产易产生脑出血,这是因为早产婴儿的脑血管发育不完全、脆弱,在分娩时从压力较高的子宫内突然娩出至体外空气中,压力变化较大而致血管破裂。早产婴儿对窒息也特别敏感。

新生儿脑瘫的征兆

1、围产期脑损伤:专家指出,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如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低体重儿,早产儿,多胎,有新生儿呼吸困难,惊厥等。

2、反射异常:反射异常是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之一。专家表示,反射异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在,一是反射异常。

3、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专家称,脑性瘫痪患儿所见到的肌张力异常有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肌强直及肌张力不协调。

4、姿势异常: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还包括姿势异常,姿势分静止时与活动时两种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静止时姿势异常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活动时姿势异常在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与痉挛型最为常见,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

脑瘫的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脑瘫大家并不吃惊,因为或多或少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看到这样的疾病,很多时候脑瘫的表现症状有很多。那么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什么呢?下面小编和您去看看,希望下面文章对您有帮助哦!

新生儿脑瘫的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

如癫痫发作可根据不同类型给予相应的恰当的抗癫痫药。如强直-阵挛性发作和单纯部分性发作可选用苯妥英钠、应用广泛的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失神性发作首选的乙琥胺、最为常用的广谱抗癫痫药丙戊酸钠、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地西泮等。

肌松药

下肢痉挛影响活动者可使用肌肉松弛药物降低肌张力。常用的有中枢抗胆碱药苯海索,它可以通过阻断胆碱受体而减弱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胆碱作用,从而改善运动障碍和肌肉强直。此外可与脊髓灰质细胞的受体结合,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减少运动神经释放兴奋性冲动,抑制脊髓反射,消除肌痉挛的巴氯芬;能抑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的A型肉毒毒素等均可应用。

神经营养药

神经营养药可促进脑神经代谢,以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的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神经节苷脂、弥可保等。

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运动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 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 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 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 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 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 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生儿脑瘫的预兆症状是什么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脑瘫的发病原因特别复杂,通常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产前因素;其次是产时因素;最后是产后因素。那么新生儿脑瘫预兆症状有哪些您知道吗?

新生儿脑瘫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对于新生儿脑瘫的预兆症状,父母们需要格外注意。孩子小的时候,本来就不会走路说话,很多粗心的家长就忽略了孩子,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患了脑瘫,导致病情的延误,致使新生儿脑瘫的治疗愈加困难。

那么,新生儿脑瘫的预兆症状是什么,专家为你解析:

脑瘫的孩子新生儿期预兆:是否有哺乳困难,如新生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劳无力;是否有表现过份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是否自发运动少,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呈无力状态;是否表现为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增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强直伸展;是否有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是否有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

脑瘫的孩子1-3个月的预兆:是否有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是否有不注意看人,眼不追视眼前东西;是否有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或头偏向一侧,俯卧位不能抬头;是否有肌张力的改变,如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

脑瘫的孩子4-5个月的预兆:是否有眼不追视眼前东西,不注意看人,眼神不灵活;是否有表情呆板不灵活,逗引时无反应;是否仍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是否有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姿势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样;身体姿势不对称等。

脑瘫的孩子6-7个月的预兆:是否见到手、口、眼动作不协调;是否手抓物很快松开或不持久;是否仍有非对称姿势;是否有坐位不稳呈前倾或后倾;是否有头背屈、肩后伸、下肢内旋、手握拳;是否有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如何判断新生儿的呕吐症状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从妈妈法子宫内走出来,面对着充满新奇的世界,宝宝们却没有那么好的抵抗力。呕吐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食管、胃的反方向蠕动,伴腹部肌肉强烈的收缩所引起。呕吐可以是由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如吸入过多的空气),也可能是某些凶险疾病(如脑膜炎、肠闭锁等)的征兆,因此在诊断尚未明确之前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判断新生儿的呕吐症状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要区别是“溢奶”还是“呕吐”,溢奶是指乳液由小儿口角少量溢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溢奶现象会逐渐消失。呕吐是胃内容物大口的呕出。根据呕吐发生的时间与呕吐物的性质可以考虑为:

(1)羊水吞入在分娩的过程中吞咽了羊水,刺激胃,在生后当日或第2日起出现多次呕吐,待羊水吐尽后呕吐可以减少。可用4%的碳酸氢钠洗胃缓解症状。

(2)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食管闭锁,呕吐特点为每次喂奶后立即呕吐,呕吐物中没有成形的奶块,因为奶汁尚未与胃酸结合;如果食管闭锁合并食管气管展者,在喂奶时可以出现呛咳或窒息。肠道或肛门闭锁常在出生后24小时出现频繁的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或粪便,伴有上腹部胀气。生后不能排出股便。

(3)胃肠道疾病如贲门松弛的新生儿,呕吐时并不费力。幽门痉挛者,在喂奶后短时间内出现呕吐,常常发生在新生儿早期,呕吐呈喷射状;如在喂奶前口服阿托品可以改善呕吐的症状。幽门肥厚性狭窄,呕吐亦为喷射状,仅次数频繁,以男孩多见,有便秘,口服阿托品治疗无效。巨结肠也可以引起呕吐,症状出现较早的病例,在生后1星期内出现腹胀、呕吐、便秘,经开塞露通便或生理盐水灌肠后排出大量胎粪。

(4)脑部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硬脑膜下血肿等出生后不久即有呕吐,多为喷射状,同时伴有哭声尖、有紫绀、惊厥、昏迷等症状。新生儿脑膜炎,常先由败血症引起,除有上述症状外还有局部感染的症状。

一旦发生呕吐应立即把患儿的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肺部,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因反复呕吐总有疾病存在,加上呕吐后容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的紊乱,因此必须去医院诊治。如果你对新生儿呕吐怎么护理等有关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新生儿呕吐护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