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烈士墓到双碑(经典20篇)

浏览

8122

文章

232

篇1:刘立平烈士墓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立平烈士墓位于乐山市市中区明月烈士陵墓中。明月烈士陵墓于1982年建于乐山城区牛咡桥附近,1999年迁移至乐山市中区九峰镇明月村境内,占地3亩,2000年,将分散在全区范围内的烈士墓碑集中搬迁至此,包括刘立平在内的革命烈士墓碑44座(其中23座为无名烈士)。

刘立平,乐山市市中区演武街人,生于1915年2月。1937年9月参加成都“星芒社”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因形势恶化,疏散回乐山工作,失去组织关系。1942年冬,去成都找党组织关系时被逮捕。1943年初被送往重庆五云山“战时青年训导团”受训。在狱中与进步青年坚持斗争。同年秋,敌人强迫受训人员举手同意“--宣言”时,拒不举手,并继续传阅革命书刊,同敌人作斗争。1944年冬,经保释出狱。1949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与难友分析时局,共同对敌人作斗争。于1949年11月17日在乐山城区较场坝新码头壮烈牺牲,临刑时高呼“共产党万岁”。

1984年7月16日,乐山地委组织部批复,恢复他的党籍,党龄从1938年秋算起。1986年3月28日,四川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2010年9月,乐山市中区对明月烈士陵墓进行修缮改造,新建石刻浮雕壁画,青石板地面铺装以及绿化,无保护级别和利用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铁石村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铁石村革命烈士墓为清流县文物保护单位。

铁石村革命烈士墓位于沙芜乡铁石村,年代为近现代,面积为4.5平方米,类别为烈士墓及纪念设施。

2018年7月30日公布为清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墙四周外延5米。

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

沙芜乡:清流县沙芜乡综合利用九龙湖水库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网箱养鱼”,至使渔业产业成了沙芜乡农民增收的支柱。由于当时的网箱成本低,洞口村村民黄某等人率先搞起了“网箱养鱼”,看到黄某等人的收益,许多农民都纷纷加入这项“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效益高”的产业中来。沙芜乡因势利导,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还专门成立了渔业协会,常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为村民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那思解放军烈士墓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那思解放军烈士墓为钦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那思解放军烈士墓位于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那思二队,年代为当代,类别为非文物建筑。

2012年8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思镇:那思镇位于钦南区境东部,东南分别与灵山、合浦两县交界,距钦州市区62公里。境内属典型低丘陵地带,西部地势稍高,东南部有洪潮水库,水面宽阔,跨合浦钦南、灵山3县区。全镇土地总面积244.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2公顷,2003年有那思集镇和150个村民小组,共189个自然村,分设10个村委会,共6097户23230人,语言以粤语为主,兼行灵山话、廉州话、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樟村四明山烈士墓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樟村四明山烈士墓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樟村四明山烈士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樟村,始建于1944年12月,是为了纪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由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四明特办和鄞奉县办共同发起,将李敏、徐婴、严培远等12位死难烈士安葬在现烈士陵园的右前方,并在墓前竖立“抗日反顽斗争死难烈士纪念碑奠基石”。1951年7月,浙江省第二军分区、宁波地区专署、鄞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兴建烈士陵园,建起革命烈士纪念塔和一穴拱形圆墓,将12位烈士遗体重新移葬于墓内。后陵园及烈士墓陆续扩建、添建,现有拱形圆墓5座,长方形大墓1座,共安放有130余具英烈灵柩,现陵园占地面积达12800㎡,并开辟烈士事迹陈列室、烈士骨灰室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大厅等纪念建筑。

1963年3月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章水镇:章水镇是鄞西的历史名镇,它东临鄞江镇,南界龙观乡与奉化市毗连,西依四明山,北邻余姚市,是鄞西平原通向四明山腹地的出入门户与天然屏障,地势险峻,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有“四明锁钥”之称。章水镇行政区域146平方公里,是鄞州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它下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近3万人。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镇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林树成烈士墓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林树成烈士墓为临武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林树成烈士墓位于临武县南强镇小广村,时代为192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纪念性建筑。

林树成烈士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墓葬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向各外延20米

南强镇: 南强乡位于临武县城东南部,距县城7.5公里,海拔高度:268米。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路一纵两横,临连公路纵贯全境,直下广;南双公路、南迎公路横穿全乡外接兄弟乡镇。全乡辖有18个村委会,1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547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000多亩。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雨量丰富,无霜期30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黎育教烈士墓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黎育教烈士墓为炎陵县文物保护单位。

黎育教烈士墓位于下村乡。黎育教是炎陵籍革命烈士,土地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先驱,中国早期卓越共产党人,曾任炎陵县第三任县委书记、湘南特委宣传部长、省委巡视员。1932年,黎育教奉命前往湘赣省委汇报工作,途径酃县下村白沙墩时,遭“铲共义勇队”袭击而牺牲,年仅27岁。为纪念革命先烈,缅怀英雄壮举,当地在下村乡坪坑村老屋背修建了黎育教烈士墓,墓联云:“昔以雄才罹劫难,今留英气在尘寰”。

下村乡:炎陵县辖乡。1949年属定治乡,1950年属下村、太平两乡,1958年为下村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8公里,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0.8万。乡政府驻同乐。辖同乐、云里、鹫峰、泥湖、坪坑、田心、长远、长溪、大横溪、横岗、东坑、坳头、青松、溪源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花岗石、电站、木材加工、钨砂等厂矿。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新世纪”梨和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张露萍等七烈士墓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张露萍等七烈士墓为息烽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露萍等七烈士墓位于息烽县永靖镇下阳朗村廖家湾组的一山上,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露萍等七烈士墓,1984年迁葬于此。1989年省人政府拨款修建纪念设施。潜伏于国民党军统电讯处的中共地下特支书记张露萍及其战友秘密党员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洸、陈国柱、王锡珍,被捕后于1941年春被转囚于“息烽集中营”。在狱中党组织领导下,进行4年多的铁窗斗争。1945年7月14日被秘密杀害于快活岭。

永靖镇:永靖镇地处息烽县城,总面积156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余人,位于贵州中部的“黔中产业带”黄金地段,南距省会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5公里。贵遵高速公路,川黔铁路,210国道南北贯穿全境,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福—杭—贵—成通讯光缆贯穿全境,数字化程控交换、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镇,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永靖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境内已探明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戴安澜烈士墓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戴安澜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戴安澜,原名戴衍动,又名戴炳阳,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他看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的凌云壮志,他自行改名叫“安澜”。1925年,戴安澜入黄埔军校学习,35岁时出任第200师师长,这是当时中国军队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师。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入缅与日寇作战。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写下遗书,决心死守孤城,并宣布,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战斗中,戴将军亲自提起机枪作战,率领第200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

5月18日,戴安澜率部突进缅中北部山区时,突然遭到大股日军伏击,激战中,戴安澜胸腹部中弹重伤,26日因伤口溃烂感染遗恨而逝,年仅38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戴安澜还让将士把他的头抬起来,面向北方,朝着祖国,高呼祖国万岁……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将军举行了国葬仪式。解放后,戴安澜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遗体被迁回安葬在芜湖市赭山公园内。1979年墓地进行了重修,并树立了石碑,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的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烈士墓”。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这里茂盛的林木,长青的松柏,仿佛也在告诉我们,戴将军英明不昧,浩气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吴静焘烈士墓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吴静焘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静焘烈士墓位于建宁县濉溪镇新生社区建宁县城北部的中山北路北段西侧青云岭山顶的建宁烈士陵园内。

吴静焘原名蔷葆,江苏省武进县人。她初中毕业后就读于南京汇文女中。1926年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上海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成立,吴静焘任委员,负责杨树浦、小沙渡工人区的妇运工作。期间,她与余泽鸿结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吴静焘和余泽鸿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先后在武汉、上海等地工作。1931年秋,吴静焘与余泽鸿进入中央苏区。1932年,吴静焘任中共宁都中心县委妇女部长。1933年1月,调中共建宁中心县委任宣传部长兼妇委书记。1933年4月,吴静焘去宁都参加中共江西省委扩红会议,返回途中,在建宁县双溪口的黄泥潭,遭大刀会匪徒伏击。她为掩护同伴和群众撤退,举-还击时中弹牺牲。之后,她的遗体被运回建宁县城安葬于县城西北的凤山。1970年建宁一中学生在凤山劳动时,挖得墓碑一块,碑圆首,高0.56米、宽0.28米,正中楷书阴刻“吴静焘同志之墓”,左下方刻楷书“余泽鸿立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同时出土吴静焘遗骨数块及铜质五星纽扣2枚、皮带铜扣1个。1981年建宁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青云岭山头筹建建宁县革命烈士陵园,同年10月将吴静焘的遗骨葬于烈士陵园内,立碑建墓。

吴静焘烈士墓坐西朝东,为花岗岩石砌,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6.6平方米。墓碑高2.4米,正面刻有楷书“吴静焘烈士之墓”,背面刻有其生平简介。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贺国中烈士墓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贺国中烈士墓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

贺国中烈士墓位于安福县横龙镇寅陂桥。

1993年6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1993]55号)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横龙镇:安福县辖镇。商品粮重要产区。1949年为横龙、管家等乡,1958年合设横龙公社,1968年并入平都公社,1972年复设横龙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设镇。位于县境西部,镇政府驻关王庙。距县城5公里,面积136.8平方公里,人口2万。南北皆山,中部为泸水河冲积平原。吉(安)界(化垅)省道与泸水河横贯镇东西。辖全村、枫塘、井头、洲里、壶丘、新屋、利田、院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滕嗣坤烈士墓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滕嗣坤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滕嗣坤烈士墓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大夫庄村灵堂湾范补兰后菜园西北角。滕嗣坤(1913-1941),曾用名滕代吉,湖北麻阳人。1938年奔赴延安,经滕代远介绍,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曾任八路军120师第358旅第7团第2营第6连排长。1941年秋,第358旅第7团第6连在大夫庄村驻扎时,与进村“扫荡”的日军激烈战斗,滕嗣坤等八路军战士英勇牺牲。据村民回忆,战斗结束后,当地民兵将牺牲的烈士掩埋在村南和村北的灵堂沟,未用棺材,也没有作任何标记。20世纪90年代,村民在开垦果园时发现烈士的遗骸。2010年,在开展革命遗址普查过程中,根据村民回忆,经与湖北麻阳史志部门联系,确认了烈士的身份和掩埋地。

大夫庄村:大夫庄村隶属娄烦县娄烦镇,地处县城西、涧河与细米河交汇处,东临童子崖,南靠涧河,北靠周洪山,西与边家庄接壤;据县城1公里;属城郊型;地形呈西高东低之状,最高海拔1280米,最低海拔1250米,土地分沟滩田、梁(山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全村总户数557户,总人口1874人,全部为汉族人口,其中贫困户362户、1218人,低收入户84户、283人;有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熊善隆烈士墓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熊善隆烈士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熊善隆烈士墓位于平阴县孔村镇,年代为2002年。

942年3月,日军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为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共平阴县委建立联络线站,开展对敌斗争。10月7日,熊善隆和一区区长朱大全带领5名同志,渡过黄河将罪大恶极的伪镇长卢绪汉处决,当夜住宿钱官庄村。由于坏人告密,被敌人包围,激战两小时,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与朱大全等人一起壮烈殉国。

墓地建在其家乡李沟乡胡坡村,2002年县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立碑,县委、县政府在碑文中高度评价了熊善隆烈士的功绩。

2015年6月23日,熊善隆烈士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熊善隆(1911—1942)又名刘荆洲,字盛甫。平阴县人。1930年12月升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学。1934年考入曲阜省立第二师范。1937年夏毕业后到高小任教。不久因日军入侵,学校停办,他返乡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中共平阴县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任县委书记。同年4月,兼任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他领导和建立的抗日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庚子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庚子革命烈士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庚子革命烈士墓在武昌洪山东部北麓山坡上,进省军区八一路北门即到。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为反对慈禧-,以求改良中国政治,自立军准备在汉口起事。事泄,首领唐才常、傅慈祥、林圭等遭清廷杀害,唐才常等7位烈士被草葬于洪山北麓。1912年4月孙中山来鄂,为了表彰自立军的历史功绩,安抚烈士遗孤,将唐才常等21位自立军烈士合葬于此,立“铁血精神庚子革命烈士之墓”石碑,并建陵园。庚子烈士墓座南朝北,依山而筑,由牌坊、墓道、墓冢组成。其牌坊位于武昌八一路路北的中科院武汉分院宿舍区内,距墓冢百余米。牌坊四柱三门,宽约11米。四柱边围各为0.8米,上有莲花浮雕,高约10米。中门上方弧形石匾阳刻“庚子革命先烈墓道”八个大字。1956年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才常等领导的自立军起义,是戊戌变法后在长江流域掀起的有10多万人参加的武装斗争,锋芒直指掌握清朝实权的后党顽固派,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志士折戟,命有不归,使徘徊于改良、革命之间的人士幡然领悟,想让清廷来拯救中国,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们转而大声疾呼,唤醒世人毋为奴隶,抛弃改良的幻想,毅然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结果促使保皇派分化,推动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二密镇德胜村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二密镇德胜村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北部的二密镇德胜村后山山坡上,距村2公里,地面积78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780平方米,1995年改建。

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纠集一切可能之机动兵力,以近4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进犯,我参战部队浴血奋战,至3月24日,此次战役共计歼灭国民党军14000余人。两次保卫战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我参战部队也付出了较大牺牲。在通化县各乡镇,都有“四保临江”战役革命烈士墓,二密镇德胜村革命烈士墓主要安葬着我东北民主联军三纵、四纵牺牲的战士,另安葬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591部队等几名同志,共25名革命烈士。

1947年形成,利用于1995年春。遗址能够得到良好保护,投入了一定经费,建筑设施情况较好。(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德胜村:德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曾天宇烈士墓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曾天宇烈士墓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作用,近日,曾天宇烈士墓被列为万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曾天宇与朱德夫人康克清同乡,是万安县罗塘乡人,他早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后来留学日本,是江西早期革命活动家,与袁玉冰、方志敏并称为江西革命三杰。1925年,他回到家乡发起了农民运动,领导了著名的万安暴-动-,1928年1月9日,万安暴-动-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了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暴-动-胜利后不久,敌人不甘心失败,进行了疯狂反扑,从赣州、吉安南北两面夹攻,到处悬赏捉拿暴-动-主要领导人曾天宇,由于叛徒告密,1928年3月5日,曾天宇因寡不敌众,突围受阻英勇就义,年仅31岁。他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革命壮举,是一部深刻而又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教材,曾天宇烈士墓将成为该县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向阳镇烈士墓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向阳镇烈士墓,位于柳河县向阳后山腰上,建筑占地面积35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00平方米,纪念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墓地依山而建,由松树林围绕整个墓地,烈士墓由一座纪念碑和12座烈士墓组成。纪念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建于1976年由向阳中心校牵头,并出资修建,现纪念碑因长时间的风化和腐蚀,已经破损严重。墓内安葬着13位烈士,其中一位为名叫王光荣的连长,因执行任务时途经向阳镇鱼亮子村时,遭遇当地胡子袭击牺牲,其余11位无名烈士分别是兰山战役和攻打向阳镇甘井子村牺牲的新四军战士,和1名建国后牺牲的政府工作人员。

向阳镇烈士墓是镇里的党史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柳河县委党校

向阳镇:向阳镇位于柳河县县城西南边陲,地处两省四县交汇处。西部和北部分别与辽宁省新宾县和清源县为邻,南与通化县为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镇幅员面积314平方公里。全镇13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4166户,总人口为16226人。向阳镇是一统河有发源地,境内干支流总长达80多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耕区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平原上,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镇耕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罗哲烈士墓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罗哲烈士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罗哲烈士墓位于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高塘社区。

墓冢朝西偏南,三沙土筑成,底径2.3米,堆高0.5米,墓围上方竖汉白玉石碑3块,边框与碑顶饰花岗岩,总高2米。正中墓碑阴刻毛泽东主席手书“罗哲烈士之墓”,两旁为墓志,记载烈士生平事迹。

罗哲,字以恒,马家河打板塘人,早期中共党员。1902年9月16日出生在一户普通农家。16岁时考取长沙高等工业学校。在此期间,他成长为-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并由此和毛泽东相交。1922年,罗哲考入北京俄文法政学校。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五卅”运动、“三一八”运动,在“三一八”惨案中,罗哲为掩护同伴身负重伤。之后,他得知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6年离开学校来到农运讲习所任教员,并在毛泽东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任全国农民协会筹委会秘书,协助毛泽东筹备全国农民协会工作。1928年7月25日,罗哲因叛徒出卖被捕。10月底,被反动派杀害于长沙市浏阳门外,临刑时罗哲挺立不跪,高呼口号,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956年8月l1日,毛泽东主席写信给罗哲遗属,将亲笔题写的“罗哲烈士之墓”的碑文和300元赠款一并寄来,为罗哲修墓,在湘潭县人民委员会资助下,烈士墓不久建成。1962年1月,株洲市人民委员会重新修葺,改立祁阳石墓碑,并加墓志。

罗哲烈士墓于1995年4月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被株洲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家河街道:马家河镇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河西,东临湘江,北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与湘潭市隔江相望,南与本区群丰镇接壤,总面积67平方公里。截止到2006年,辖区内现有1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8139人,耕地面积21070.64亩。 马家河镇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是著名革命烈士罗哲、罗学赞的故乡。境内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碑名的罗哲烈士墓和罗学赞烈士墓,二者分别被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凤烈士墓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墓为保康县文物保护单位。

凤烈士墓位于马桥镇马桥街岩子头,年代为一九四六年。

2012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镇:保康县辖镇。1951年为九区,1958年改东风公社,1984年建马桥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宜(昌)保(康)公路与神龙架林区接界,交通便利。辖马桥街、林川、尧治河、堰垭、董家沟、南沟、天花、黄龙观、白果、鸡公岭、鳌头山、中坪、寺岭、周湾、峰山、罗家山、黄湾、河南坪、笔架、张湾、两河口、高桥河、白竹头、安家湾、桃坪河、大横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一六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二·一六革命烈士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一六革命烈士墓

年代:1928年

“二·一六”革命烈士公墓,位于成华区青龙街道石岭社区北郊磨盘山公墓内。“二·一六”是指1928年2月16日发生在成都的“二·一六”惨案。14名革命志士在那一天被反动派杀害。“二·一六”革命烈士公墓是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二·一六革命烈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街道:2015rh ,调整后的青龙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面积约8.80平方公里,东以原青龙街道与圣灯、龙潭街道边界线为界,西以昭觉寺南路东侧路沿石为界,南以原青龙街道与府青路、二仙桥街道边界线为界,北以北三环路四段北侧路沿石为界,驻地为致强路266号。青龙街道办事处位于成都市东北部,东接龙潭街道办事处,南接圣灯街道办事处,西依沙河苑源街道办事处,北与新都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1951年5月,中南军区在羊楼洞组建第七预备医院,1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预备医院。在创建后的五年里,共收治抗美援朝战争前线伤员和中南军区内部伤病员六批1200多人,经医治无效死亡142名,全部安葬在老营盘茶山上,形成现有的烈士墓。墓坐东朝西,12排142座,其中137座有碑文,记录了每位烈士的籍贯、所在部队番号和牺牲时的年龄。国内集中安葬抗美援朝时期革命烈士的地点仅有三处,此为其中之一,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