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北魏武帝拓跋焘(合集八篇)

浏览

2149

文章

8

篇1:快来看看!拓跋是什么族?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拓跋是鲜卑族的一个姓,拓跋氏复姓或是古老的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而且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

拓跋是一个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的姓,东晋天下大乱时,五胡乱华,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鲜卑族入华后建立国家:北魏。对于鲜卑的民族起源,史学界还没有定论,但基本认为鲜卑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转化而来。

其实拓跋以及其民族建立的国家北魏是一个少数民族国家,而且这个国家一直没有统一中国,只是割据当时中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国家的姓在中原国家看来当然是奇怪且拗口的。而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沟经营林场内,公园占地面积15819公顷,距阿里河镇10公里。2002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历史名胜风景区。

作为全市十大公共公益项目的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项目,是以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洞森林公园为重点规划区,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石刻祝文为文物依托,按照“尊重生态、融入自然、善用文化、创造体验”的总体策划思路,展现“以拓跋鲜卑为代表的北方民族大历史、大兴安岭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的设计主题,是集“文化休闲、深度赏游、高端接待、度假养生、运动健身”多功能分区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园区。

该园区于2011年投入3068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主要建成景区大门、石步道等设施,为自治旗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为宣传、弘扬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和鄂伦春民族文化搭建了新的平台。

信息来源:呼伦贝尔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达拓跋焘森林公园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看 点 嘎仙洞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拓拔鲜卑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嘎仙洞是一个天然的大石洞,洞内右侧的石壁上,有公元443年(北魏年号太平真君四年)拓跋焘派大臣李敞来此祭祖所留下的石刻祝文,大意是说拓跋鲜卑走出大兴安岭南迁,统一黄河流域入主中原的过程。 介 绍 达拓跋焘森林公园是包括嘎仙洞在内的、以北魏皇帝“达拓跋焘”之名命名的森林公园,又称嘎仙洞森林公园。 交 通 可在阿里河镇乘出租车前往

内蒙古呼伦贝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北魏拓跋绍为何杀死自己亲生父亲?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北魏拓跋绍弑杀亲父之谜,拓跋绍为何杀死父亲?

是因为父亲打算将自己的亲生母亲给杀了,为了救自己的母亲,因此就只能够选择杀掉父亲,然后自己篡夺成为帝王。

道武帝拓跋珪喜欢上自己的小姨,母亲因为贺兰氏已经结婚,并且在品行上的问题,根本就不愿意接受。马上就选择杀掉贺兰氏的丈夫,然后偷偷的把女子带进皇宫,封了妃子。之后两个人就有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在年仅10岁的时候就已经负责大军队被称之为南大将军。

拓跋绍品行并不是很好,在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特别残忍的人在大街上,如果看到孕妇,因为好奇孕妇肚子里面的东西,因此直接就会把孕妇的肚子剖开来,而且在大街上也会无缘无故的把别人的衣服全部的掀开,经常性会设置一些路障,看着来来往往的马车翻车。这是为了一切被自己的父亲知道之后,也会觉得非常的生气,因此就把自己的儿子吊起来,希望能够达到一个惩戒的效果。

贺兰氏有一天夜里就偷偷的让身边的宦官来求救,因为帝王就准备杀掉自己,仅仅只是因为夜里所以才没有执行,而当他在知道之后,马上就选择来到父皇的寝宫,直接就把父王给杀掉。然后又告诉文武大臣,我上面有哥哥有叔伯,你们到底想要拥护谁呢?所有的大臣都会不知道什么情况,有一些人反应非常的快,马上就说一定会拥护你。

后来这些大臣才知道原来帝王早就已经死了,但是到底怎么死的大家并不知道。在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达到震慑的效果,怎么样才能够让对方感觉到害怕。相信这样的一个皇帝本身就是如此残忍的,不过在这背后必然也会有着一些匪夷所思的一切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上的大魏有拓跋浚吗 历史上拓跋浚怎么死的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看这个大魏相关的电视剧,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历史上的大魏这段历史还是很有故事的,今天就给大家来说说这个历史上的大魏吧,最近看到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拓跋浚。如果有的话他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历史上是有拓跋浚这个人的,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拓跋浚这个人一般是指的这个拓跋濬了。拓跋濬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呢,历史记载拓跋濬是病逝的,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具体是什么病,没有相关的介绍了。

拓跋濬他出生于440年,逝世于465年。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孙子,父亲是景穆帝拓跋晃,其母亲是恭皇后闾氏,历史上的他还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

据说历史上的拓跋濬在年少的时候就很是聪明敏达,从小就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还常常的跟随在太武帝左右,甚至还被称为是“世嫡皇孙”。

在444年的时候,当时年仅只有五岁的拓跋濬就跟随太武帝进行北巡。在北巡的过程中,正好遇见酋帅押解一名奴隶准备要施以刑罚。见状,拓跋濬上前就对这位酋帅说:“这奴隶今天碰到了我,你应该把他放掉。”于是酋帅就奉命解除了对奴隶的绑缚。后来他的祖父拓跋焘听说了此事,说:“这孩子年龄虽然还小,但俨然把自己当作天子。”并表示对他十分的惊奇。

后来拓跋濬在成年之后,风仪异常,每当朝廷遇到大的政事的时候,他都会参议决定。当然他登上皇位,也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当时皇位最初,大臣宗爱弑杀了太武帝,后来是由南安王拓跋余,可惜依然遭到了中常侍宗爱弑杀。于是,殿内的大人则一起拥立拓跋濬为新帝,并最终于十月初三,登上皇位,为文成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拓跋珪是建立北魏政权的开国皇帝,他的传奇人生令人惊叹。拓跋珪的曾祖父是鲜卑族的部族首领跋什翼犍,他带领拓跋部落形成了代国,成为了一方势力。拓跋珪在六岁时代国被后秦攻灭,他因为年幼而被保留在部族中。

拓跋珪的历程非常辛苦,他的年少时光是在流浪和逃亡中度过的,当时人们试图暗杀他,但是他一直得到母亲贺兰氏的帮助和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拓跋珪趁机在386年重兴代国,成为代王,次年改国号为魏,建立了北魏政权。

在即位后,拓跋珪致力于国内教育、经济和军事建设,并率领大军对周围的强国施压,将北魏逐渐壮大。公元398年,拓跋珪将国都迁至大同,并于当年四月称帝,国号仍然是北魏。他扩展了国土,在南征北战中不断获胜,最终灭亡北燕政权,成为当时北方最强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林氏拓跋宏生长子却被赐死的人生有多悲惨

林氏其实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但是在被拓跋宏看上之后,也开始了一段辛酸的故事,按照当时的规定在生下长子之后必然就会立为储君,那么母亲就需要被杀死,虽然说有拓跋宏的劝解,但是没有任何的作用。

女子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叔父就是林金闾。是一个非常受到大家关注的人物,一直都在太后身边伺候。本以为一生一世都能够如此的幸福,却没有想到后来就发生了病故年幼的太子拓跋宏在登上皇位之后,就开始看上这一个女子。

有许多人都会觉得这个女子能够被皇帝看上,这本来就是一个幸福的事情,殊不知伴君如伴虎,留在皇帝的身边,每一个细节上都不应该忽视。女子因为容颜比较出色,所以马上就被看中,后来还生下了长子,按照当时的规定长子必然就会被立为储君,可是母亲就需要死,就是担心可能会出现谋朝篡位的现象。

拓跋宏性情是非常浓厚的想着这个女子和自己相伴了这么久,而且还为自己生下了孩子,怎么说也应该留下一条性命,但是冯太后则表示这本身就是祖宗的家法,没有谁能够更改,根本就没有答应,因此这个女子还是被杀掉了。

林氏虽然说最后就被追封成皇后,但是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一个做法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效果,当然事情到这里也没有结束,拓跋宏就是因为汉化改革,所以就和皇太子之间政治不和两个人之间渐行渐远,后来皇太子直接就被废为平民,最可怕的就是直接就被赐死。要说这个儿子被杀好像也不会牵连到逝去多时的幕后,可没有想到拓跋宏在此时居然还把死去多年的林氏直接变成庶人,再也不承认与他之间的任何关系,这个真是让人好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魏太武帝拓跋焘怎么死的?拓跋焘一生成就简介

全文共 249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位皇帝,在位时间共有29年,期间拓跋焘攻灭胡夏、北燕等国,还在与刘宋的斗争中占领河南,从此统一北方。可以说拓跋焘是当时非常厉害的军事家、政治家。不过拓跋焘最后下场却令人感到意外,他是被自己的臣子弑杀,这在历史上也是较为罕见。晚年的拓跋焘性格暴烈,疑心大增,所以常常使用酷刑,当时一位叫宗爱的宦官担心自己的安危,便决定先下手为强。一、不一般的拓跋焘

上古以来,“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史? 营卫志》

《史记》中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也就是说上古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就很强盛,与中原王朝屡屡发生战争。

拓跋鲜卑强大南下,君临中原,建立北魏政权,也就是相对于刘宋政权而言的北朝。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被儿子拓跋绍所杀。

拓跋珪的另一个儿子、太子拓跋嗣联络大臣们杀死了拓跋绍,平息了叛乱,登基当了皇帝,是为明元帝。

公元422年4月,明元帝拓跋嗣封长子拓跋焘为泰平王,5月监国。

拓跋焘,小名佛狸,出生于公元408年,母亲杜氏。出生时体貌颇异,比一般孩子大了许多,因是长孙,颇得拓跋珪的喜爱,曾经说:“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拓跋焘自小就展示出超人的能力,雄武胆大,智慧超人。二、击败柔然灭大夏

公元423年,其父明元帝拓跋嗣去世,拓跋焘即位,此时的他刚刚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也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此时的北魏,周边有大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虎视眈眈,南有强大的刘宋政权,北有彪悍的柔然,对于少年皇帝拓跋焘而言,这是考验。

公元424年,柔然铁骑六万攻入云中郡,好一番杀掠而去。

拓跋焘冷静地分析时局,派出使臣向刘宋政府示好,稳住刘宋,然后整顿兵马,亲率五万精锐骑兵讨伐柔然。

拓跋焘善于指挥,又勇健孔武,跃马陷阵,亲冒矢石,大破柔然兵马。

公元425年,大夏的建立者赫连勃勃去世,其子赫连昌即位。拓跋焘把握时机,亲率三万精骑,袭击大夏,攻陷统万城,俘获赫连昌。

随后拓跋焘先后十三次进攻柔然,迫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拓跋焘在漠南勒石记功。

公元430年,南北对话(北魏与刘宋政权),拓跋寿先示弱,纵敌深入,然后突然发力,将宋文帝刘义隆的北伐大军打的四散奔逃,溃不成军,不仅收复了洛阳、虎牢等地,连黄河以南的同州、衮州也归入版图,取得全面胜利,此役让刘宋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元气大伤。

西线灭掉夏国,国境也延伸到凉州的南面,与黄河西面的沮渠蒙逊的北凉接壤。

公元433年,灭了氐人杨氏在陇西建立的仇池国;公元436年,攻克北燕都城和龙,北燕灭亡。三、灭北凉统一北方

北凉皇帝沮渠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袭位,他两面示好,分别向南朝宋国与北朝魏国报丧。

魏太武帝拓跋焘加封他为“河西王”,宋文帝刘义隆同样加封他为“河西王”。

沮渠牧犍把自己的妹妹兴平公主送给拓跋焘,颇得拓跋焘的欢心,封为右昭仪,兴畅之余,龙颜大开,拓跋焘也把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赐给沮渠牧犍。

这个沮渠牧犍对于武威公主,自己敬着供着,但私下里却与寡嫂、妖艳的李氏偷欢。

这个李氏得到沮渠牧犍的宠爱,便视武威公主为眼中钉,想名正言顺地与沮渠牧犍在一起,便暗暗在武威公主的食物中下了毒,掺加了砒霜。

幸好武威公主不贪吃,但也毒个半死。拓跋焘闻知后,把武威公主接了回来。

盛怒之下,于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元月,列举沮渠牧犍十二大罪状,亲率大军伐凉。

八月,抵达姑臧城下,沮渠牧犍无力抵抗,自缚开城投降,北凉灭亡。至此,长达百年之久的五胡十六国宣告结束,北魏统一了北方。

公元439年,拓跋焘平定盖吴起义期间,在邺城的佛塔中得到两方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随后又发现寺内藏匿兵器,于是,拓跋焘下诏灭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灭佛运动(后来两次大规模灭佛是北周武帝与后周世宗)。四、饮马长江的拓跋焘

在盖吴起义期间,南方的刘宋政权与盖吴相勾结。

公元450年2月,拓跋焘率大军十万南进,围攻刘宋的悬瓤城,宋守将陈宪率不足千人的守军奋力抵抗,拓跋焘围攻四十余日而没能破城。

刘宋援军到达,拓跋焘撤围北返。

宋文帝决定大举北伐,二十余万大军,兵分三路,围攻北魏滑台城近三个月,一无所获。

转眼到了十月,天气转凉,拓跋焘反击,亲率大军来援,宋将王玄谟见北魏大军来援,惊慌失措,弃军而逃,导致宋军惨败。

拓跋焘乘胜分兵五路,大举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

公元451年正月初一,五路大军同日抵达长江北岸。

拓跋焘在瓜步山建起行宫,大会群臣。由于北魏兵马缺少渡江条件,饮马长江已经起到恐吓作用,也炫耀了军威。

正月初二,拓跋焘掠军户五万余户,扬威后北还。

拓跋焘志得意满,晚年脾气变得暴躁又猜疑,经常擅杀大臣,却又常常在杀人后后悔莫及。

在宦官宗爱的煽动挑拨下,拓跋焘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太子拓跋晃。事后拓跋焘发现太子死的冤枉,又十分后悔,对宗爱有了怨言。

这个宗爱见状后,怕被诛杀,于是先下手为强。

公元453年3月,宦官宗爱谋杀了时年45岁的拓跋焘。

然后矫皇后令,杀死东平王拓跋翰,迎立南安王拓跋余,随后又杀死了拓跋余,连杀两个皇帝,引起朝野震动,朝臣们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杀死宗爱,迎立太武帝之孙,也就是太子拓跋晃长子拓跋濬为帝。

纵观拓跋焘的一生,统一了北方,又亲率数十万铁骑直抵长江北岸,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饮马长江的北方少数民族皇帝。

魏收在《魏书》中盛赞拓跋焘:“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廊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叹曰:“左衽之盛,未之有也!”

左衽,是指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服装特征,其意是说:草原民族在拓跋焘的带领下,其强盛前所未有。拓跋焘“兼有青、衮,包司、豫,摧赫连,开关中,枭冯弘,吞辽碣,掳沮渠,并河右,高车入臣,蠕蠕远遁,自河以北,逾于大漠,悉为其有;子孙称帝者,百有余年。”

作者:陈二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