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92

文章

8

篇1:“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位于宁国市甲路镇,时代为元,类别为石窟寺和石刻。

2016年,“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甲路镇:宁国市辖镇。1952年设甲路乡,1961年成立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4年撤乡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6公里。面积112.4平方公里,人口0.9万。慈(湖)张(王庙)公路、皖赣铁路穿境。辖元川、周湾、锦林、西坑、枫山、甲路、东田、云门8个村委会。农产以水稻为主,林产木、竹、山核桃、茶叶等。镇办企业有甲路通用机械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苏妲己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商纣王的墓志铭透露真相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红颜祸水、蛇蝎心肠这类成语一出,一个魅惑君王残害苍生的妖女形象就从心底里油然而生了。说起颠倒众生的妖女最深入人心的要数狐妖妲己了,所有的文本、影视作品中的妲己都是一副狐媚子像,媚惑君王扰乱朝纲导致民不聊生无人不恨的咬牙切齿的。但是事实真的会有狐妖吗?都说建国以后不许成精那之前就可以了吗?不如我们看看当事人之一的商纣王是如何来看待她最爱的美人。

商朝距离现在已有3600多年,历史年代太过久远,所以留下的史书典籍非常少。这就让我们很难了解商朝真正的历史,如今关于商朝的历史大多是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和民间的封神演义,这两本著作中的苏妲己都是祸国殃民的形象,这也让苏妲己成为了遗臭万年的红颜祸水。

但是在本世纪初,考古队在河南发现了一座商朝古墓,经研究发现墓地主人是商纣王,而在墓地旁边分别是苏妲己和姜皇后的墓,这足以说明苏妲己是真实存在的。而墓志铭所记载的内容更是颠覆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苏妲己的看法,根据墓志铭记载,纣王原名帝辛,孔武有力嗜好战争。登基之后四处征战,苏妲己就是他最得意的战果,根据墓志铭记载,苏妲己,己姓,苏氏,名妲苏国人,现在的河南温县人,公元前1047年帝辛发动大军攻击了苏部落,苏部落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投降之间苏部落的首领选择了投降,献出了牛羊马匹以及美女妲己。

那时的商纣王已经五六十岁,但妲己却是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苏妲己长相清秀,能歌善舞,进宫之后受到了纣王的宠爱。在历史记载当中苏妲己并没有那么狠毒,她只是政治手段下的一个牺牲品,而墓志铭所记载的时间也很关键,纣王得到苏妲己的时间是公元前1047年,而商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说苏妲己进宫仅仅一年,商朝就灭亡了。

苏妲己一届女流之辈有何能在一年之内摧毁一个建国几百年的王朝呢,其实商朝的灭亡真相是纣王年轻时四处征战,树敌颇多,纣王早就对姬昌有所忌惮,便将姬昌囚禁起来。最后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救下了父亲姬昌,其实商和周之间的矛盾很久,根本不是一个苏妲己可以左右的事情。如果说苏妲己有什么罪过,那可能就是他的长相太过美貌,使纣王难以自持,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王朝的覆灭归咎于红颜祸水,这其实是统治者为自己推脱责任的做法,试想一下,在立法严苛女性地位低下的封建社会,一个女人如何能够干预一个庞大的王朝,甚至让其覆灭呢,苏妲己已经被骂了几千年,却不知苏妲己可能才是那个最可怜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封和要墓志铭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封和要墓志铭为文化旅游景点。

全名为屯骑校尉建威将军洛州刺史昌国子封史君墓志铭。1980年出土于大同市西8公里的小站村附近。墓碑高0.42米,宽0.32米。楷书十二行,每行十二字,共141宇。石上刻以浅(上其下石)子格,格长宽为2.7厘米至2.9厘米。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公元504年),石质极好,书刻俱精,铭文完好如初。无书刻人姓名。

墓主人封和

,是北魏代郡平城(今大同市)人,生于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38年),主要活动于文成、献文、孝文、宣武帝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数学家的墓志铭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数学家在他们的一生中致力于数学,并在他们的墓碑上刻上代表他们一生成就的死亡标记。每个人都很好奇,对吧?让我们和大津先生一起来看看。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的罗马敌军手中(在他死前,他仍在主里:“不要打破我的圈子”。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了一个图形,在这个图形中,球被刻在一个圆柱体上,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其外接圆柱体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发现了正则七次方尺方法后,放弃了研究文学的初衷,投身于数学,从而在数学上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甚至在他的遗嘱中,他建议用一个规则的17边棱柱作为底座来建造一个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一生都在计算圆周率的小数点后35位,这后来被称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其他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了这个数字。瑞士数学家亚古·伯努利(Yagu Bernoulli)在死前研究了螺旋(被称为生命线)。他死后,墓碑上刻着一条对数螺线。与此同时,题词写道:“虽然我变了,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这是一个双关语,不仅描绘了螺旋的本质,也象征了他对数学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令人称奇的墓志铭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古希腊文化一位数学家丢番图的墓牌上写到:“行路人,这座石墓阵里下葬着丢番图。他生命的1/6是幸福的儿时,生命的1/12是青少年儿童阶段。又已过生命的1/7他才完婚。婚后5年拥有一个孩子,小孩活过他爸爸一半的年龄便去世了。小孩人死之后,丢番图在深深地的可悲中又活了四年,也告一段落世间职业生涯。行路人,你了解丢番图的年龄吗?”长眠于这般独特的墓志铭之中,丢番图针对数学课的喜爱可见一斑。那麼,丢番图在数学课上面有如何的造就?他到底活了多少年龄呢?

丢番图是古希腊文化知名的一位数学家,他是代数学的创办人之一,对算数基础理论拥有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丢番图觉得解析几何方式比几何图形的演译阐述比较适合于解决困难,而他在答题的全过程中显示信息出的妙趣和原创性,在古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因而被后代称之为“代数学之父”。亚力山大阶段的丢番图对代数学的发展趋势起了至关重要的功效,对之后的数论专家学者有很深的危害。古时候数学名著《算术》便是丢番图的经典著作,也是他的关键造就。

《算术》讲的是数的基础理论,但绝大多数內容能够 划归解析几何的范畴。它的特性是彻底摆脱了几何图形的方式,而且创用了一套简称标记,如未知量、未知量的各次幂等都用特殊字符来表明。在这里之前,大家全是应用文本来描述难题的,丢番图创用的这种简称标记,能够 说成解析几何标记的发源了。尽管这种标记还仅仅简称特性,但它是真实标记解析几何出現以前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在解析几何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大的发展。丢番图的《算术》还非常以不定方程的求出而而出名。说白了“不定方程”,就是指未知量数量超过方程组数量的代数方程(组),它是数论的一个支系。丢番图是第一个对不定方程难题干了普遍、深入分析的一位数学家,因而,直至今日,大家经常把求整指数不定方程的整数金额解的难题叫“丢番图难题”或“丢番图剖析”,而将不定方程称作“丢番图方程组”。

实际上,丢番图更为人乐道的不是他的数学课造就,只是他那独特的墓志铭。他的墓志铭就是一组求出他年纪的方程组,大家假定丢番图活了x岁,必得:

1/6x+1/12x+1/7x 5+1/2x 4=x

14/84x+7/84x+12/84x+42/84x+9=x

75/84x+9=x

x-75/84x=9

9/84x=9

x=84

因此 ,代数学之父丢番图活了84岁,他33岁完婚,38岁产子,小孩仅守候了他42年,四年后他走完后一生,留有了令人惊叹的墓志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陈国公主墓志铭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陈国公主墓志铭为文化旅游景点。

奈曼旗青龙山公主附马合葬墓里出土的一盒墓志铭,是迄今为止在哲盟发掘众多的辽墓中唯一出土的墓志。墓志用绿色砂岩携刻,志石与志盖均为正方形,边长89,5厘米,通高28厘米,4个斜面上线刻有12个大致相同的人物,头顶着十二生肖,中央阴刻篆书“故陈国公主墓志铭”,志石厚12厘米,楷书志文书法工整,字迹完好。它的出土,补充了《辽史》记载中的不足之自,开拓了辽史研究的新课题,为考据辽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丢番图的墓志铭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在墓碑上,你可以看到一些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谁被埋葬在这里,此生之前的短暂情况,等等。这是墓志铭

古希腊丢番图的墓志铭是不同的,不是叙述,而是一个数学问题。他的墓志铭内容如下:

路人!丢番图的骨灰葬在这里。

他能活多久?以下数字可以告诉你。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快乐的童年。

他又活了12次,脸上长满了细细的胡须。

丢番图已婚,没有孩子,这是他生命的七分之一。

再过五年,他的儿子就要出生了,他会非常高兴。但是这个孩子的寿命很短,只有他父亲的一半。

儿子死后,老人悲伤了四年,最终结束了自己的命运。

请告诉我丢番图死前多大。

根据墓志铭的描述,可以列出以下公式:

所以丢番图活了84岁。

丢番图是古希腊的数学家。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什么时候去世的。他只知道自己生活在公元250年左右。他的年龄是从上面的墓志铭推断出来的。他有一些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算术》十三卷,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现在,人们仍然称丢番图方程为有积分系数的方程,只求整数解(未知数的数目大于方程的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威斯敏斯特教堂碑文,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志铭

全文共 1764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原是一座隐修院,建立于960年,扩建了20年成为了现在闻名世界的大教堂,在大教堂地下室有着一座看似普通的墓碑。然而就是因为上面的碑文,让墓碑名扬世界。本期的城市文化带你了解威斯敏斯特教堂碑文。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

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着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们可以不去拜谒那些曾经显赫一世的英国前国王们,可以不去拜谒那诸如狄更斯、达尔文等世界名人们,但他们却没有人不来拜谒这一块普通的墓碑,他们都被这块墓碑深深地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被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墓志铭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威斯敏斯特教堂碑文墓志铭译文: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

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暴治暴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的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结束语】许多名人和世界政治要员都闻名而来,就是为了一睹碑文墓志铭,从而唤醒了他们心中的那些年轻,瑰丽,充满梦想与激情,却又沉寂在现实当中的梦想了。这是一篇人生教义,是自省。有机会的,一定要去看一眼,也许就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呢。

你可能也喜欢:

德化戴云山门票多少钱,它有什么独特景色

夏日消暑好去处,南安云台山有美景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