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问题。

分享

浏览

3801

文章

4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通假字,通“现”字,是显露、显现出来的意思,因此“见”读作xiàn,不读作jiàn。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书本上必学的诗句,可还是常常有人会把其中的“见”字读错,实在是不该,今天就和小编再来学习一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什么意思吧。

详细内容

1

“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自《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整句话是在说“那草原上的草很高,把牛羊都盖住了,风吹开草,牛羊露出来那一种景象”。

2

《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它也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

3

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

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5

而“风吹草低见牛羊”让整篇民歌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让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全篇的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显露,出现的意思。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是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是出自《敕勒歌》,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敕勒歌》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内容简介: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什么意思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怎么解释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通“现”,意思是显露、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出自南北朝时期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该句意思是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什么意思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歌》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创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四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陆地面积广阔,整个陆地跨越了多个温度带,所以一天从中国的南方到北方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由于地形和天气的影响,中国的草原资源相当丰富。你知道我国的四大草原是哪几个吗?下面一起去城市文化中看看吧!

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的最北端,北部靠近中国最北的村镇漠河,西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这里的绝大部分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生态环境未经人类工业文明的洗礼,具有原始且古老的自然风貌,以及中俄、中蒙边境异域风情。

锡林郭勒大草原

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面积107.86万公顷。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伊犁草原

伊犁草原,又称为那拉提草原,还称为空中草原,伊犁草原,天山山脉的中天山及其山间盆地,其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开口迎接西来湿润的气流,成为荒漠区中风景这边独好的“湿岛”,促成伊犁草原完整的垂直带谱发育。它从高至低依次分布着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平原荒漠、河谷草甸,多样性十分丰富。

伊犁草原广泛分布的草原土墩墓、神秘多彩的伊犁岩画与粗犷风趣的草原石人,堪称伊犁草原上的“三大文物奇观”。

那曲高寒草原

那曲高寒草原,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间,气候好于中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