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石柱

石柱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石柱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石柱问题。

分享

浏览

6420

文章

24

辣椒的品种有哪些,石柱红3号和5号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辣椒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尤其是对于一些中青年来说,每顿饭几乎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而辣就一个字,在南北方却总能吃出不同的风味。石柱红作为一种非常知名的顶级辣椒,它产自重庆市的石柱县,包括好几种类型,其中市面上常见的就是3号和5号,那么,石柱红3号和5号的区别是什么?

据调查,国内早已研发出测算辣椒辣度的方式,知名的石柱红3号味道香,辣度高达5.3万,耀帝的红油辣椒面就是用石柱红3号加工而成的;而石柱红5号的辣度是4.2万,稍微次于石柱红3号,它颜色鲜红,内部少籽,熬制的时候辣椒油丰厚,还是上色的好原料。根据石柱红的3号和5号辣度的不同,人们已经借助现代的发酵工艺研制出了丰富多样的吃法,火锅料、酱料、辣椒碎等都是常见的作料。

石柱红3号的辣度要明显高于5号,不过,这两种辣椒都要在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后才适合进食,不然,耐受度再高的人也会难以承受。

展开阅读全文

石湖石柱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石湖石柱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两根古石柱据考证为青铜时代遗物,堪称史前的华表,远古先民的图腾。青铜时代正是父系社会文明鼎盛时期,有考古资料表明,目前在岫岩地区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址已有二三十处之多。这足以表明,四五千年前,已有大量先民在此居住活动。穿越千古时空,我们可以确信,这里应当是远古先民群体联欢用来宗教祭祀的重要场所。还有很多人相信,这两根古老神秘的石柱和万古长流的瀑布,正是先民们祈求衣食丰足,生命繁衍,族群兴旺的神圣象征。

保护范围:以东侧石柱子为基点,东、西、北各150米,南7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北各60米,南8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5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石柱金音石砚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金音石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歇镇石柱金音石砚专业经济协会

金音石砚——产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凤凰砚台湾,是石柱土家山寨独有的优质砚台石材经过手工雕刻制作而成,巾帼英雄秦良玉所用之砚长21、4厘米,宽14、3厘米,其砚石坚如金刚,黑而发亮,细腻如玉,素有黑玉之称。敲击时发音与金属发音相似,因而得“金音石砚”之名。其砚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更具收藏价值。

用这种金音石制作的石砚,以其色泽墨黑,细腻如玉,久盛墨汁于砚中,不干涸、不腐臭,调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等特色,与嘉陵江流域的峡砚和长江三峡地区的夔砚一起,被誉为“巴渝三大古名砚”。

展开阅读全文

石柱长毛兔

全文共 2272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长毛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自农村改革,特别是1984年成立自治县以来,石柱从县情出发,科学决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发展长毛兔为主体的节粮型畜牧业,经过20多年,长毛兔从无到有,从零星养殖到规模生产,由少到多,从集约化经营到产业化推进,兔业崛起在石柱土家山寨。2004年圈存长毛兔241.2万只,连续13年保持在200万只以上规模,有80%的乡镇养兔,建立示范乡镇14个,示范村20个,科技示范园3个;发展100只以上规模户3900个,科技示范户300个;养兔农户6.89万户,占全县总农户60%以上;兔毛产量1200吨,农民年养兔现金收入1.7亿元以上,近几年来年均养兔收入8000万元之上,年为财政创收150万元,最高年份392万元。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立下汉马功劳。

兔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的饲料加工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全县从事兔毛营销的工商户1000多个,呈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开辟了新途径。长毛兔成为特色经济,在我县农业经济中独树一帜,是全国县级饲养量"第一大县",享有世界"长毛兔之乡"盛誉。石柱长毛兔产业,经过了曲折发展历程,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并不断发展壮大,其成功经验归纳如下:

一、科学决策 强化领导 营造良好氛围

20多年前的石柱在贫困线上挣扎,县贫民困。农村经济要振兴,县委在深索,出路在那里?经深入调查、认真分析,结论是单靠种植业来实现腾飞是不可能的。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结合我县草地面积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经济短缺的现实,作出了以发展长毛兔费省效宏的特色经济项目,作为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兔业列为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各级党政十分高度重视,形成共识,利用各种工具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养兔户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县、乡镇成立了长毛兔生产发展领导小组,各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全方位支持,一届接着一届干,常抓不懈,明确责任,齐抓共管,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了兔业健康发展。

二、制定扶持政策,利益驱动,鼓励干群发展

尽管县财力不足,资金缺乏,为保证其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发展政策,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佳效应。一是优惠扶持,发展初期对30只以上养兔户,每公斤饲料补贴0.12元,每只兔补助1.5元。对100只以上大户一直优先审批建圈用地,圈舍木材,优价供兔、草种等。二是银信部门发放专项贷款,投入低息或扶贫贴息贷款1000多万元,扶持特困乡镇和农户发展。三是制定保护价收毛,在价格疲软时,县上及时制定了保护价,兔征特产税,维护了兔农利益。四是统一防疫,1993年以前,县财政年均挤出25万元用于兔瘟等疾病防疫,现在以成本收取疫苗等费用。五是建立机制激励、悬奖攻关,县上每年底都要召开总结表彰会,财政拿出5-20万元,奖励先进单位、个人、养兔状元户及科技户,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了长毛兔产业经久不衰。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兴兔,提高养兔效益

长毛兔生产是系统生物工程,综合性极强。为切实收到实效,实施科技兴兔,加强了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实现了品种良种化、圈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饲料配合化、防疫制度化。一是狠抓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先后引进国内外种兔15万只以上,丰富了品种资源,建市级长毛兔良种扩繁场1个,县二级长毛兔良种场5个,加强了纯繁与推广,提高了兔群品质。建立了良繁户303个,扩大优良基因,强化了提纯复壮工作,改良面80%左右。二是推广普及养兔实用技术。主持组织实施了石柱《长毛兔生产配套技术开发应用》课题,兔的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种草养兔和兔颗粒开发应用。获得原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抓了技术培训工作,对养兔户、基层干部、畜牧兽医人员科学养兔技术的系统培训,并加强技术指导,共培训20万人次以上,印发技术资料近30万册,提高指导和饲养长毛兔的综合水平。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大专院校学习,请国外养兔专家、院校教授、学者到我县讲学、川技术,达到了技术交流与提高的目的。三是强化疫病防治工作。疫病防治是养兔成败的关键,全县建立了以乡站为核心的疫病防治网络体系,坚持每年春、秋两次防疫制度。推广了标准圈舍的建设,定期消毒驱虫,定期打扫保持卫生,有效控制了兔病发生与流行,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四是加强了饲草饲料体系建设。抓了种草养兔工作,在农区推广了人工种草,建立家庭"小草园"5万亩。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结构,解决了兔青绿饲草不足的状况;抓了兔配合饲料、颗粒饲料的开发,大力发展工业饲料,全县建饲料厂8个,满足兔农之需,打牢了兔业良种"良法"的物质基础。

四、培植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

没有市场和销路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我县把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作为深化富民和纵深推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直重视和加强流通,放开经营,积极招商引资,组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一是打破了垄断经营体制,推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经营,激活了市场。二是强化了市场建设,扩大外销,全县投入400多万元,建13个兔毛专业市场,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实行低税低费。四是加强兔毛质量监控,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不法行为,树立了兔毛良好形象。五是培植龙头企业,争取世行贷款投入,建成90年代世界先进设备的兔毛纺织企业,对兔业增值增效发挥较大效果,近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努力今年又成功引进了山东如意集团兔毛加工企业,实力雄厚,开发技术强,产品花色多,无疑对产业化建设推向新高潮,再上新台阶起关键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石柱辣椒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良好市场前景的"小辣椒"作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不懈努力,已建成川渝最大的辣椒生产县,成为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 "大产业"。

石柱县辣椒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出口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家。2000年县委、县政府把辣椒产业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发展,从山东、贵州引种,在三益试种500亩并喜获丰收。历时4年,面积从500亩倍速增加到2005年的13万亩,2010年将达到20万亩;乡镇由1个逐步扩大至2005年的16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1个逐渐健全壮大到2005年的20个,并注册了国内首枚以辣椒为名的"三益"牌商标。这样一个从小到多,由点到面,从试验示范到大规模种植,从农家餐桌上一碟小菜成为覆盖大半个县的新兴产业,正在石柱蓬勃发展。

地域范围

石柱辣椒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径108°00′~108°29′,北纬29°39′~30°33′,包括: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西沱镇、下路镇、悦崃镇、临溪镇、马武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沙子镇、万朝镇、黄水镇、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中益乡、黄鹤乡、洗新乡、新乐乡共27个乡镇。种植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达3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石柱辣椒颜色鲜艳,光泽好,辣味重,油份含量高,香味浓,果实皮薄肉厚,硬度高,籽粒少。 2、 内在品质:2.1、长尖椒:辣椒素1800-4900mg/kg, 二氢辣椒素700-1800mg/kg、辣红素20-60(460NM)、脂肪2.5-9.3%。2.2朝天椒:辣椒素1200-3700mg/kg、二氢辣椒素800-1500mg/kg、辣红素20-100(460nm)脂肪4-10%。3、安全要求:石柱辣椒应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相关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石柱莼菜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莼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莼菜,古时为贡品,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晋书》记载“莼菜鲈脍、王爵慕之”。莼菜属多年生睡莲城草本植物,是江南“三大名菜”(菱白、鲈鱼、莼菜),含蛋白质、糖、铁和天门冬、亮氨酸等多种营养成份,有消肿、解毒、美容、减肥之功效,日本、美国、韩国、中国的医学专家确认莼菜可治疗胃癌、食道癌等多种疾病。目前,在世界上除我国石柱黄水、杭州西湖、利川佛宝山三大莼菜基地外,只有日本尚有少量栽培。

随着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莼菜已被生产成各式包装的旅游商品,畅销东南亚、日、韩、美、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吃山珍,喝连茶,品莼羹”已成为独具土家特色的新饮食文化代表。莼菜田畴也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里一道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独特景观。

地域范围

石柱莼菜的地域保护范围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的万胜村、洋洞村、黄水社区、七龙社区4个村社,冷水镇的八龙村、河源村、天河村3个村,枫木乡石鱼村、双塘村、风竹村、枫木村4个村,共计3个乡镇11个村社。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08°23′~108°33′,北纬30°07′~30°18′。东至枫木乡的风竹村,南至冷水镇的河源村,西至黄水镇的黄水社区,北至黄水镇的洋洞村。产地面积867公顷,年产量1.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石柱莼菜叶表绿色,叶背淡暗红色,漂浮于水面;晶莹剔透的果胶包裹新芽、新叶、花蕾,果胶厚实,果胶与所包裹植物体的体积比大于1:1;口感细嫩、清香爽口。 2、内在品质:石柱莼菜蛋白质含量为0.4~0.5g/100g,碳水化合物1.4~1.7 g/100g,多糖含量0.35~0.5克g/100g,钙含量100~120 mg/㎏,锌的含量1.5~2 mg/㎏。 3、质量安全规定:石柱莼菜产地环境环境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产品质量符合NY/T1405绿色食品水生蔬菜标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石柱黄连

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黄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石柱黄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黄连之乡”──石柱县所产最负盛名,其根条肥壮,质地坚实,肉色红黄,过去多为朝廷贡品,有清热祛湿、泻火解毒之药效。

石柱县境内有16个乡镇、3万农户、10万连农种植黄连,目前常年黄连在地面积达5万多亩,年产黄连1200吨,产值1.2亿元,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石柱黄连”品质优良,享誉中外,销往全国各地,远销朝鲜、韩国、越南、印度、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石柱黄水土壤、水质、气候奇特,是黄连原始产区。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南宾县(石柱古县名)盛产黄连”。2001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中国优质中药材(黄连)示范种植基地”;1954年“石柱黄连被列为国药”,实行统购统销,当年达63万余斤,占全国三分之二;民国二十三年中国银行编《四川省之药材》记:“味连,只有家种,专产石柱”。12003年12月23日“石柱黄连原产地保护”已获专家评审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4年10月10日发出144号公告;1989年在山东泰安全国地道药材研讨会上,“石柱黄连”被与会176位专家一致确认为地道黄连;2003年12月被重庆市名牌农产品认定委员会确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958年四川省政府批准在石柱黄水建立全国第一个黄连种植场和科学技术研究所;石柱黄连GAP认证,已于2004年8月23日—25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中心专家检查评审通过。

【别名】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波斯波利斯石柱群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波斯波利斯古迹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座行宫,位于设拉予以北60公里处。波斯波利斯是希腊名称,意指波斯都城(希腊文的“波利斯”与英文的PALACE相同,也可理解为“波斯宫殿”),伊朗人称它为“塔赫特贾姆希德”,即贾姆希德的御座。贾姆希德是伊朗传说中一位古代国王的名字,据说他首先在波斯波利斯建造宫殿,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宫殿是在其旧址上建造起来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最初的都城在波斯波利斯以北65公里处的帕撒尔加德,随着疆域的扩大,该王朝曾定都于三处:米底亚的埃克巴丹纳(今伊朗的哈马丹市)、巴比伦(冬宫,今伊拉克的巴格达南)和伊兰国(今伊朗胡齐斯坦省一带)的苏撒城(今舒什市)。但重大庆典活动仍在帕撒尔加德举行,表明政治中心仍在波斯人的故地。波斯波利斯始建于公元前约518年。波斯帝国的中兴之王大流士一世为了显示王中之王的权威和万国一统的气魄,下令建造波斯波利斯宫殿。大流士时期完成了举行朝贺的阿帕达纳宫和起居的塔恰拉宫,其子薛西斯完成了其余主要部分。整个宫殿的建造历时120年。大流士及其子孙每年春节(与我国农历春分吻合)在此举行盛大的典礼,接受被征服各国使节的朝贺和纳贡。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一世征服波斯帝国,下令烧毁了波斯波利斯宫殿,并将宫中收藏的价值12亿金法郎的珍宝运回希腊。波斯波利斯宫殿建在扎格罗斯山脉中拉赫马特山西麓前南北长45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135000平方米的石头台基上,东面背靠拉赫马特山,正面朝西,居高临下,俯视辽阔的法尔斯平原。宫殿包括六宫一殿、椒房、金库和帝后陵墓等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义慈惠石柱

全文共 1313 字

+ 加入清单

义慈惠石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慈惠石柱,又称北齐石柱,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齐石塔古建筑。该石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西北二十里的石柱村,建于北齐大宁二年(562年)年,是杜洛周、葛荣起义军遗骨埋葬之处。石柱造型奇特,雕刻带有强烈南北朝风格,是少数北朝时代的遗存至今难得的的艺术佳作。

义慈惠石柱坐落于定兴县城西北二十里的石柱村,柱身上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九个大字和长达三千多字的“颂文”。因建于北齐时代,所以也被称为北齐石柱,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柱造型奇特,雕工粗壮有力,是遗存至今难得的北朝时代的艺术佳作。

全柱分基础,柱身与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基础是一块大石,东西两边各唱米,南北两边略小。基石上有覆莲座柱础。莲座包括方台、枭线、覆莲三部分,为一宽约1.23米的方石,高55厘米。柱身高4.5米,用两短浅棕色的石灰石垒接而成。柱身为一不等边的八角形,自下而上逐渐收小,每高一米,收约2.5厘米。柱的上部,约于通高的四分之一处,东南、西南两隅角为了镌刻题字而未削边棱,形成平面,“颂文”

和题名等刻在柱身的各面。石屋建在柱顶之上,为一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四阿顶小屋。石屋刻出屋顶、檐椽、角梁、斗、阑额、柱子,前后当心间刻火焰龛门、佛像,两次间刻出方窗,恰如一座完整的三间殿宇的模型。石屋下面一块长方形石板,作为屋的基础,也是柱身的盖板。在盖板的底面,刻莲瓣、圆环、古钱及花果等纹饰,使人从下面望上去,不致单调乏味。佛像的脸型、背光均为南北朝雕刻风格。石屋柱子卷煞收分以及其他手法,都是研究南北朝时期古建筑形状极其可贵的实物例证。

此石柱不仅设计精美,雕刻细腻,造型奇特,而且刻在石柱各面的“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此文共3,400余字,记叙了自北魏孝昌元年至永安元年间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颂文虽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所写的,但它却反映了当时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伟大情景。

据碑文记载,时值北魏孝昌年间,政治-,-腐化成风,官吏大肆搜刮民财。百姓不堪忍受,纷纷起兵造反。在河北,525面柔玄镇人杜洛周起兵造反。“颂文”记载的内容是北魏孝明皇帝亲征镇压起义军。当时定兴一代属于幽州、瀛洲交界处,正是起义军和封建统治者武装交锋之地。事后人们收敛残骨,在当时的范阳县(今定兴)城西沙丘寺埋葬的地方立木柱作为标志。到公元562年,起义战争后的三十多年,已经取代了北魏王朝的北齐统治者,为了对人民进行威胁与恫吓,由皇帝下旨,让其县在大齐太宁二年(即公元562年),把木柱改为石柱,并加上了上面所说的“颂文”。

义慈惠石柱的由来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至永安元年(528年)间杜洛周、葛荣、韩娄等人领导起义-战数州,声势浩大。后在北魏举国兵力镇压下失败。起义失败后,当地百姓收拾义军残骨埋葬,并立木柱做为标志。后北齐统治者将木柱改为石柱,在柱身上遍刻约3,400余字的《标义乡义慈惠石柱颂》,记叙起义,葬骨和立柱的经过。题额左下方有“大齐大宁二年(562年)四月十七日”的题刻。义慈惠石柱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大圪塔石柱群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圪塔石柱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坝头西南部,还有一个自然奇观――――大圪塔石柱群。大圪塔,位于张北县南沿坝头的一个小村庄,距207国道不足10公里。村呈长方形,西靠一座绵长的丘陵,东临大营滩水库,浓荫蔽日,山清水秀。世界上少有的自然奇观石柱群就林立在这里。

从现场剖面看,石柱群约五、六十平米,由几百根石柱组成,这仅仅是当地农民开山采石而偶然挖开的一处。这些石柱均为六边形,每边长约20公分,呈直立状,且密切排列。

1994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石柱群景观,据演播词所讲“石柱是火山爆发后,岩浆在均匀冷却和缓慢收缩的条件下生成的,距今约有2500多万年的历史。”

据考,类似这种石柱自然奇观,只在英国的北爱尔兰另有一处,叫作“巨人堤”。而张北大圪塔石柱群,造型规则,垂直排列,自成特色,堪称一绝,无与伦比。

展开阅读全文

赞皇石柱山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山位于赞皇县院头镇,处于千里太行山脉的中段。地处赞皇县城南十五公里,距省会石家庄六十公里。石柱山东邻华北平原沃野万顷,西倚赞皇群山层峦叠嶂,南对王屋,北系恒岳,交通便利。石柱山海拔599米,为县南境最高山峰,是赞皇和临城两县的分水岭,历来为官山。其因如刀削斧劈、高耸入云的擎天石柱而得名。石柱山属硅沙岩,数百亩柏林长在山腰,青苍葳茂,郁郁葱葱。其山顶豁然平坦,恰似天台,故又称天台山。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度左右,植被茂盛,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石柱山早年就是佛教胜地,明万历年间,仁常大师开山建庵,建成有名的“天台八庵”,香火极为旺盛。山上有明代建的数里长的克郎寨遗址,还有传说中的窦建德储粮之寨。抗战期间尼庵渐废,“文革”期间柏林屡遭砍伐。80年代县确定石柱山为风景名胜区,成立了景区管理处,白衣庵、弥陀庵等得以重修,景区景貌得到保护和逐步恢复。

石柱山石柱主峰插云矗天,岭侧莽荡绵延,崖壁陡峭,山石壮美,洞深幽静。正面仰视石柱主峰,如一尊端坐莲台的观世音菩萨。于之相对山峰如童子叩拜,好一幅童子拜观音的美景展现在游人的面前。石柱山柏林茂密碧顷一波,黄腊叶经霜红似火,老木新枝一片盎然。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院头镇境内

乘车线路:赞皇县乘开往院头镇的班车,到院头镇换乘小巴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节理石柱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衢江区湖南镇距衢州市区35公里,这里深藏着5000万根节理石柱,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的深埋,有的外露,有的排列整齐像巨大的“灯心糕”,有的凌空而起似集束火箭,有的千奇百怪如婀娜多姿的“舞者”。更令人称奇的是:节理石柱齐齐折断之处形成的一个个平面,就如同泥水匠铺设的地砖那样平整和有立体感,真可谓鬼斧神工。

据地质学家介绍,衢江节理石柱发育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约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当时,我国东部为一广阔的陆地,有含煤的陆相沉积,且有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在地壳运动剧烈、火山活跃时,一股股岩石熔流从裂隙的地壳涌出,随着灼热的熔岩逐渐冷却、收缩、结晶,当各种条件具备时,岩浆的结晶体便会爆裂成规则的柱状石。大量的石柱排列、捆扎、堆叠在一起,形成壮观的石柱世界。在这些石柱之间,仅有极细小的缝隙将其一一分开,地质学把这些裂缝称为“节理”。

衢江节理石柱,大多呈现为直立状,小部分为倾斜状,也有一些是平卧的;石柱形体通常呈六边形,也有五边、八边等多边形的;颜色大多为赭红,也有青黛的;柱体直径一般为35厘米至80厘米,已发现的最大柱体直径达140厘米;柱体高度不等,从几十厘米到数十米均有。地质专家根据面积推算,在湖南镇至乌溪江水库大坝一带发育有大约5000万根节理石柱。这些火山岩原生柱状节理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大,实属罕见。它的发现,顿使英国的“巨人足迹”失色,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桐中石柱刻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桐城中学石柱刻,峭然耸立该校园东侧。柱为方形麻条石,高4.32米,边宽0.34米,顶部呈锥形,底部设基座。石柱四方,竖行阴刻两组铭文,东西两方刻魏体,字体端庄,文曰:“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南北两方镌篆书,运笔流畅,文曰 “为梁为柱罔不宜,志重远者石柱刻于民国十四年(1925),邑人书法家方守敦、方寿衡为之题书,意在激励学子,立志高远,奋发向上,成为国家梁柱。“文革”中,石柱被砸断,基座被撤毁。1982年,桐城中学八十周年校庆时重修,保持其原貌 。

展开阅读全文

石柱山森林公园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森林公园位于唐河县城东35公里处马振抚乡境内,山体东西走向,长约40公里。山顶有两块大石屹立如柱,高约14米,故称“石柱擎天”,为唐河县八大景之一。柱有环痕,旧县志载,系大禹导淮治水系舟处。和蚌献瑞,鹰视苍穹,平湖醉春,金蟾祈福等景点雄、险、秀、奇、幽五景兼备,是修身养性的绿色世界,娱乐健身的天然养吧。

旅游线路:南阳——唐河——祁仪乡——旅游景点

新旅游线路:南阳——唐河——唐河双河——马振扶乡——虎山风景区——石柱山

景点位置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抚乡

马振抚镇:马振抚乡地处豫鄂两省结合部,位于唐河县城东南23公里处。东部、东北、东南分别与桐柏县的平氏镇、粟楼乡、程湾乡搭界;南部与湖北省枣阳市和本县祁仪乡相接;西部同昝岗乡毗邻;北部与本县古城乡、毕店乡隔三夹河相望。本乡辖区161.8平方公里,总耕地7.8万亩,223个自然村,342个村民小组。本乡清时属湖阳保,1932年属毕店区马振抚乡;1948年属唐南县祁仪区。

展开阅读全文

石柱观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始望坪是一马平川,坪中有一山峰隆起,突兀凌空,尤如擎天大柱,人们称为蟠龙山。这山海拔为1070米,相对高度51米,周长223米。山顶有一庙宇,古人称朝贞观,今人叫它石柱观。

蟠龙山山势险峻,整个山体是悬崖绝壁,山麓有洞穴,迂回曲折通向山腰,出半山洞口,有238级石梯依山势盘旋至山顶。山顶苍松横生,山花竞放,庙宇掩翳在秀林古木之中。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传说当年有一樵夫上蟠龙山捡柴,在半岩石缝中拾得半截庙钟,钟上残留“峨嵋”二宇,怀疑是四川峨眉山的神仙降灵,四乡群众因此相邀在山顶修筑庙宇。四百多年来,石柱观几经兵燹,重建数次。现存的土木结构是清代重建,高10.97米,外形呈四层六棱亭阁状,顶部为六面迭歇山式,飞角是鸱首式,内设前堂后殿,东西两厢,左右茶舍膳房,布局合理,造型雄伟,工艺精致,显示出工匠的聪明才智。

蟠龙山周围有风景三处,山西有清建宝塔一座,右侧崖缝中有一涓流,久早不竭;东麓有一堰池,碧波荡漾,常年不干。

石柱观兼有山、水、石、洞四美,是鄂西的一个游览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浏阳石柱峰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峰位于长沙东郊,东北方40公里外。其中奇峰耸峙,巍峨雄伟,如鹤立鸡群。石柱峰海拔1359.7米,高出南岳70米,是古城长沙方圆70公里内的制高点。另一个叫黄山石柱峰,位于黄山西海西南面。

石柱峰古迹甚多,金顺山昔有48庵。相传东坡有孙思邈的炼药台,航测站之下有著名的铁坟坪,是"后周诰封兵部袁侍郎"的铁铸茔冢,"风水"非凡,旧时勘舆师称之为"五龙棒圣"。西坡自下而上有云雾殿,祷雨灵台、玉皇殿、三清殿等。祷雨灵台不远处有一葫芦状花岗岩巨石,造化天成,传为大禹治水时的拴船桩。

相传明天启辛酉年间,江西某秀才登石柱,触景吟一上联:石柱峰,峰上生枫,风吹枫动峰不动;370多年过去,据说尚无工整下联,读者诸君不妨一试。石柱峰位于浏阳东北部社港、龙伏等乡镇交界处,是连云山脉向西突出的一条主脉,旧时《长沙府志》称其"尖削如柱,壁立万仞",故名石柱峰。

石柱峰东连大围山,北邻幕阜山,南接道吾山脉,西临捞刀河谷,主峰海拔1359.7米,高出南岳主峰70米,巍巍耸立于浏阳北区的层峦叠嶂中,可谓"浏北山丘出石柱,平畴突起千余米",因此浏阳旧志称石柱峰为"石柱峰祖山",以突出其重要地标作用。

石柱峰山脉呈东西走向,在春夏之交像一道屏障,把南来的暖湿气流挡在南麓,当北下的冷空气直压洞庭湖、鄱阳湖,沿捞刀河、修水峡谷夹攻堆积的暖湿气流时,该山区日降雨量可达400毫米以上,是江南一大暴雨中心。由于山间水汽交汇,经常山雾弥漫,数十里外可见,附近村民往往视山顶云雾而断晴雨。

景区地址:湖南省浏阳市龙伏镇

乘车线路:在长沙东站乘到社港的大巴,再租车前往石柱峰

自驾线路:长沙出发319长永高速到达浏阳医药工业园,左转沿永社公路到达龙伏镇。右转4公里到达泮春街,左转3公里往上走就是石柱峰

门票信息:

门市价:68.0元

龙伏镇:龙伏镇位于浏阳市北大区,106国道贯穿全境,即将动工的省道永社公路在龙伏集镇与106国道汇合,全镇共辖33个村和1个居委会,468个村(居)民小组,11808户,43249人,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新成立的党委政府坚持以-同志“-”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抓住一个中心,做活两篇文章, 夯实三大基础,实施四项工程”的工作思路带领全镇干群以新的观念,新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电白石柱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石柱位于电白县霞洞镇,一说约建造于南朝至唐朝间,又一说年代无法考究。从霞洞开始向南朝海边方向延伸,每隔1至1.5公里竖1条,共9条,呈弧形排列,每条石柱高度不一,一般高约4米左右,下大上小,纵向三面为平面,一面呈弧形,弧面朝着大海,平面对着浮山。在一石柱旁,埋有石船一条,船长约3米,厚约0.2米,宽约0.8米,两头微翘,整石雕凿而成。

霞洞镇:霞洞镇位于电白县西北部,背倚浮山岭,面临沙琅江,西接茂港区羊角,北连山岭,面临沙琅江,西接茂港区羊角,北连高州市根子、云潭。辖2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8.9万。县道及主要乡道实现水泥硬底化,三茂铁路及羊云路横贯全镇,距水东港33公里,距茂名火车站23公里,跨325国道30公里,境内交通网络化。 近年来,该镇切实推进“三高。

展开阅读全文

重庆石柱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石柱藤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石柱县2014年成功申报为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该公园属库塘湿地类型,涉及桥头、三河、三益3个乡镇,规划面积670.84公顷,其中水库湿地面积459.42公顷,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预算总投资3亿元以上。根据规划,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将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 5 个功能分区,建成后将成为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地复合型国家溪谷湿地公园,这也是继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之后,该县取得的又一项国家级生态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庞贝石柱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 庞贝柱(即萨瓦里石柱)是亚历山大城的城徽。驱车离开高楼林立、敞亮整洁的海滨大道,向城市西南方向驶去,进入老城区,尾随着轰隆隆的有轨电车,在石砌马路上慢慢蠕动,不一会来到一座高墙,进入大门,一片荒凉的高地上一根巨大的擎天柱闯入眼帘,它就是闻名遐迩的萨瓦里石柱。沿着右侧小道走到柱基台阶,拾级而上,仰望柱顶,只见它直插云霄,好似行将倾倒,颇为吓人。“萨瓦里”,阿拉伯语意为“桅杆”。据说,阿拉伯人于公元641年占领城市,远望这根石柱耸立于400根石柱构成的柱廊中央,状如帆船桅杆,因而得名。石柱由柱基、柱身、柱顶三部分组成,总高度为26.85米,重约500吨。柱身呈圆柱形,上部直径2.3米,下部2.7米,全长20.75米,由一整块红色花岗石凿 成。柱顶为古罗马科林斯式,饰有爵床花图案。石柱的石料采自上埃及的阿斯旺,由平底船经尼罗河及其支流运抵亚历山大。石柱的竖立方法是在柱基四周垒土成凹形,然后把它拽入凹形中央的柱基上,竖好后清除四周垒土。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期间,驻守亚历山大的大将艾赫里叛乱,戴克里先亲率大军远征讨伐,围城8个月,残酷地进行镇压。当时城内饿殍遍地,瘟疫流行。戴克里先调来粮食,赈济灾民,安抚百姓。公元297年,埃及执政长官波思吐莫斯在赛拉比斯神庙的广场中央建立这根石柱,以示感恩戴德。柱基西侧石壁上刻有四行字,至今依稀可辨:“为战无不胜的亚历山大监护神,公正的戴克里先皇帝,波思吐莫斯谨立此柱”。 从石柱往西,行数十步,下台阶,抵一小块洼地。 1895年,在洼地北面的岩洞里发现了一尊赛拉比斯神像,现在亚历山大希腊罗马博物馆里展出。神像由黑色闪石岩雕成,呈牛犊形,两角之间有一日轮,两耳朝前张开如喇叭,据说它是在倾听人民的呼声。洼地的南面有一条宽阔的地道,往东可直达石柱下面。地道两旁岩石上凿有一个个格子和放置油灯的小洞。一说它是赛拉比斯神庙的附属图书馆,另一说是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分馆。公元48年,位于海滨的藏书70万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战火付之一炬,部分纸莎草纸图书即迁移此馆。从地道出来往南,有几口古代蓄水井。 石柱的正南方,两尊狮身人面像依然匍伏着。西南方,赛拉比斯神庙废墟犹存。 几百年来,萨瓦里石柱遗留下不少轶闻逸事。-将士误认为古罗马大将庞贝(公元前106-前48年)被恺撒击败,逃到埃及,死于埃及人之手,其骨灰存于柱顶骨灰罐里,故欧美人士至今仍以庞贝柱称之。 1000多年来,亚历山大经历了沧海桑田,许多著名的古迹或成废墟,或销声匿迹,唯独萨瓦里石柱巍然挺立,如今成了亚历山大城的标志。 交通:从格姆荷莱耶广场乘黄色有轨路面电车向西行。 开放时间:09∶00-16∶00 票价:成人6埃磅,学生3埃磅

埃及开罗

展开阅读全文

钱伯斯石柱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伯斯石柱位于北领地爱丽斯泉的南部,距离爱丽斯泉约160千米,这个石柱已有3.5亿年的历史了,是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化作用和雨水的侵蚀而形成的。

钱伯斯石柱高约50米,斯图尔特(John McDouall Stuart)是第一个发现石柱的欧洲人,他于1860年来此并将石柱命名为詹姆斯•钱伯斯(James Chambers),之所以命名为钱伯斯是因为他的最大赞助商叫这个名字。自此以后,不计其数的游客都来此游玩,并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石柱底部的柱基上。在石柱的底部建有一条有围栏的小径,游客可在石柱的底部观赏这个巨大的石柱,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石柱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证明自己观赏过这个神秘的巨石。

想要参观钱伯斯石柱,唯一的方式就是驾驶四轮驱动车,路程非常的艰辛,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观赏石柱的同时,可以顺路去彩虹谷游览一下。

Chambers Pillar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壮观的石柱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大洋洲【Ocean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澳大利亚[Australia]

景点所在省、州:北领地 [Northern Territory]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