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楚辞

楚辞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楚辞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楚辞问题。

分享

浏览

7888

文章

13

楚辞是指什么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曾经是战国时期超级强国之一,领土最大的时候,接近东周诸侯国总和的七成!这样一个强国,雄霸南方,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楚地文化,浓郁的鬼神、歌舞、巫蛊等等,令人无限遐想!关于楚地文化,我们也能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中寻摸到一二!尤其是《楚辞》中最具代表的傲娇诗人屈原,他用楚国家乡话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外加代表作《离骚》特别牛!所以,楚辞又叫做骚体!

我们都知道屈原,他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又能融会贯通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在其笔墨中!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了这位傲娇boy眼中或者脑洞中的一个国度!比如大量的善鸟香草、灵修美人、荷塘神鸟……组成了美奂绝伦的浪漫王国,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是楚国还是神域!就如世人所说,楚辞中一句辞赋就如同一幅画卷,美得让人睁不开眼!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中有典故的男孩名字有哪些?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1、振理。《七谏·初放》:"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振理:解救,区分。

2、慈仁。《七谏·沉江》:"尧舜圣而慈仁兮"。楚辞慈仁:仁慈仁慈。

3、贤俊。《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贤俊:贤达出色之人才。

4、逾明。《七谏·沉江》:"叔齐久而逾明"。楚辞逾明:历久而名声日益明显。

5、舒志。《七谏·怨世》:"遭周文而舒志"。舒志:舒展志趣,表现才干。

6、凌恒。《七谏·自悲》:"凌恒山其若陋兮"。此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只不过屈原写的是北岳恒山,杜甫写的是东岳泰山。

7、诚贞。《七谏·自悲》:"哀居者之诚贞"。诚贞:忠实正派。

8、景云。《七谏·谬谏》:"龙举而景云往"。景云:稠密而有亮光的云。

9、依斐。《哀时命》:"云依斐而承宇"。依斐:描述云层堆垛的姿态。

10、淑清。《哀时命》:"中洁白而淑清"。淑清:仁慈清正。

11、坚志。《九章·惜诵》:楚辞"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坚志:毅力坚决。

12、宝璐。《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宝璐:美玉。

13、承宇。《九章·涉江》:"云霏霏而承宇"。承宇:指山中云气旺盛而与屋檐相接受。

14、怀信。《九章·涉江》:楚辞"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怀信:怀有忠贞诚信之心。

15、怀瑾。《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如国学乔先生南怀瑾。

16、广志。《九章·怀沙》:"定心广志,余何害怕兮"。

17、嘉树。《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嘉树:夸姣的树木。比如宋氏三姊妹的老爸宋嘉树。

18、秉德。《九章·橘颂》:"秉德忘我,参六合兮"。秉德:秉持道德。

19、翼遥。《九章·悲回风》:"翼遥遥其摆布"。翼:飞动;遥遥:摇晃。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中最唯美的名字有哪些?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1、杜若:《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如果女孩的姓氏刚好为杜,可直接取名“杜若”。它是一种香草名,花语为幸运、幸福,用于取名能够为孩子带来好运气。

2、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3、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4、翾飞:出自“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翾,念做xuān,笔画较多,姓名学笔画为19画,如果您担心小孩写自己的名字太麻烦,可以不用这个字,用同音字“宣”代替,这样更加简单好写,但是又没有失去原来的诗意感。

5、嘉月:嘉月是一个比较美好的名字,融入了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月”,它不但是美丽的象征,也体现了父母对于孩子的牵挂与爱意。诗句中嘉月一词指吉日良辰,可以勉励孩子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语出“枉车登兮庆云”。

6、庆云:这是一个比较吉祥的名字,源自“枉车登兮庆云”,表示祥瑞之气。而且“庆云”为木水组合,这种组合的人个性善良,温文尔雅,有智慧,有才华,头脑灵活,做事都能经过仔细考虑。其人意志坚定,能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并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7、琬琰:琰yǎn,第三声,出自《楚辞·远游》“怀琬琰之华英”。通过诗句可知琬琰是一个词组,意为美玉,形容女孩美好如玉,是个优美的名字。同时琬琰为土火组合,土克火,土旺,尤其适合命理缺土的女宝宝取名。

8、峻茂:依据“冀枝叶之峻茂兮”,意为繁茂,引申为蓬勃生机、充满活力,很适合阳光活泼的男孩,此外峻字的部首为“山”,给人一种踏实稳重的感觉,“峻茂”一名有助于男孩事业兴旺,养成乐观的性格。

9、景云:景、云的读音是jǐng、yún,声调变化明显,好听悦耳。从八字五行来看,景云为“木水”的组合,水生木,木旺,这种组合的名字有利于让孩子变得温文尔雅、头脑灵活、才华出众。

10、余成:出自——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字代表剩下来、多出来的,而成字则代表着成功、成就的意思;所以可寓意为出类拔萃、福泽绵绵之意。又不乏突显除了男孩诗意的气息,非常唯美好听。

11、以左:出自——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以字是一个虚词,但也指时间、方位的意思;左字表示左手等含义,也指与众不同,异于常规的意思。非常有个性、有唯美画面感的一组名字,很适合男孩子;不过小编建议此名字必须要搭配好的姓氏,才会突出其韵味。

12、乘骐:出自——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乘字表指登高、升迁、之义,而骐字是指有青黑色纹理的马,一般指骏马的意思,所以此名寓意男孩英俊潇洒、平步青云的意思。

13、珵美:珵,读作chéng,指的是古代帝王用的玉笏,而玉又代表了五德,故象征着德行高尚,高贵、显赫。珵美,即美玉,声调为阳平、上声,好听悦耳,此名字男女宝宝通用,出自“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1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15、安歌:语出“疏缓节兮安歌”,在这里指安详的唱歌,预示着生活安定、闲适。此外,“安”具有平安、吉祥的意思,寓意吉祥如意,平安健康。“歌”指唱歌,颂扬等含义,形容人多才多艺、口碑好、名声好。

16、秉文:《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17、德音:《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

18、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19、清扬:《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形容女子美丽。

20、穆清:《荡之什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穆清指清和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诗歌总集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讲的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区别。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该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九歌》原为祭祀时之巫歌,后经屈原加工而保留下来,而《离骚》等其他作品则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同时,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中国文学“美”和“浪漫”的源头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浪漫主义的源头。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天界、神灵、日月风雷、花鸟等元素的运用,发挥了恣意的文笔和强烈的情感,从而抒发了一种激荡人心的美感。

《楚辞》以屈原为代表,展现了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和品格。其中,屈原的诗篇闪耀着高洁和理想主义的光辉,成为燃烧学子奋斗斗志的火炬之一。

《楚辞》中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排比经常会让人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读之让人沉醉于中文韵律之美中不能自拔。

这部作品中,抱负难以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多少英雄末路的悲壮故事等都被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这些动人的情节,立体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精神上的澄明和高雅。同时,这些经典诗篇也在文学史上令无数后来者所推崇和追崇,如同屈原一样,成为文人精神生活的集体偶像。

《楚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文学,更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与精神的结合和融合。它让我们明白,在生命中,也应该保持一份浪漫和理想主义。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花朵。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能够传唱千古的原因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能够传唱千古原因

楚辞 (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1]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2]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2-3]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4]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最经典名句合集 《楚辞》名句解析

全文共 2778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合本,其独特的诗体由屈原创造,也影响了之后的一代诗人。《楚辞》因为包含了各个朝代不用地区诗人的作品,所以也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甚至还有不同的方言,所以有些诗我们现在用普通话念似乎还不怎么押韵,但是用方言的话就会好上很多。加上各地不同的人文历史和地方风情,一下子究竟《楚辞》的特点给凸显了出来。这次就为大家精选了其中的30句名句,一起来看看吧。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想到草木不断飘零凋落,担心美人会到迟暮之年。

时光无情,美好事物的逝去更令人感伤。屈原担心随着时光的流逝,功业未成,时不我待。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长长地叹息而掩面拭泪,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我真心爱好修身洁行,即使死多次也不会后悔。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代士人将内心的最高坚守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道路远又长,我将上天下地地求索(理想)。这种不断探索前行的精神,至今仍感染着世人。

5.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离骚》

人们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我内心确实是美好的。

《论语》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要看淡别人的误解,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足矣。

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自爱好修饰以为常。

君子慎独,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仰。

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

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变,我的心难道会因受创而改变吗!

8.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此句为情语。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你却不敢说出来。

9.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九歌·湘夫人》

良辰美景不可多得,我姑且快活逍遥尽情享受欢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珍惜难得的欢乐时光,该享乐时就痛痛快快地享受。

10.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九歌·大司命》

令人忧愁的思绪摆脱不清,但愿像今天这样不失礼敬。人的寿命本来就各有长短,谁又能奈何得了悲欢离合?此句道出人生常态。

11.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

悲伤莫过于生而别离,快乐莫过于新相交知己。

12.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九歌·山鬼》

心里抱怨公子(还不来赴约),我因此而忘了要回去,可能是您思念我却没有空闲。

此句将女子的心思描摹得细腻真切,深一层意思是屈原借山鬼以自比,以失约的情人来比喻楚王,哀叹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13.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九歌·山鬼》

赞人之语。山中的那人像杜若一样芳洁,喝山泉,住在松柏林中。

1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

此身虽然死亡,但精神则永远不灭,你刚强的魂魄在死后是鬼中的英雄。

《国殇》为悼念楚国沙场阵亡士卒之诗,此句表达了对他们的赞颂之情。

15.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九章·哀郢》

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狐狸死时那个头总是朝着它出生的地方。

人对故乡故国的眷恋和牵挂,几乎是一种本能。

16.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我和天地一样长寿,与太阳和月亮一齐放出光芒。

屈原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他坚信自己的品德和治国理想是正道,内心坚守而忍不住赞美它。

17.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只要我的是端方正直的,即使身处僻远又有什么妨害呢?

“心远地自偏”,身的距离并不是心的距离。屈原身处虽远,但品德端正、心系国家,始终未变。

18.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我不能改变自己志向去顺从世俗,当然会愁苦终身而不得志。

19.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九章·抽思》

自身的美德无法向他人索取,美名是不能虚伪造假的。

20.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九章·思美人》

芳香与污秽混在一起,芳花总会十分卓然自显。

即使身处污秽环境,只要自身品格好,就不会被埋没,反而会被衬托得更加出彩。

21.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橘颂》

远离世俗而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

屈原不仅仅是心志高洁,明辨是非正恶,更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22.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卜居》

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者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无法显灵的地方。

23.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卜居》

世道浑浊不清,把蝉翼当成重物,千钧当作轻的。黄钟被砸烂并被弃置一边,却把泥做的锅敲得很响。有才德的人名声不显,谄媚阿谀的小人却居高位。

2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辩》(宋玉)

此句奠定了中国文学中的悲秋传统,秋气肃杀,易勾人感伤悲凉之情。

25.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离骚》

方和圆怎么能相合,主张不同又怎能彼此相安?道不同不相为谋,正直与谄媚之人不能安然相处。

2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

早上喝木兰上坠落下来的露水,晚上吃落下的秋菊。以两物来比喻自己志向高洁。

2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夫》

世界都是浑浊的,而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

屈原的感叹之语,哀叹世风浑浊,世人昏昧。然而细思之,世人未必都看不清,有人只是佯装醉态,随世态变化而与世推移,如诗中的渔夫。只是屈原为绝不妥协之人,这两种选择,因人而异,与性格及人生追求有关,见仁见智。

28.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渔夫》

此为渔夫对屈原所说的话。意思是,通达事理的人不被客观时势所拘泥,而能顺应世道变化,应时而变。

2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渔夫》

刚洗了头的人一定会弹弹帽子,刚洗了澡的人一定会抖一抖衣服上的灰尘。

屈原用此来比喻自己的洁身自好,不能忍受尘世之污垢。

30.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夫》

沧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缨。沧浪江的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这是当时的一首民间歌谣,被渔夫引用,来说明外界环境难以改变,但人要顺应世道,应时而变。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取名 用楚辞取名推荐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取名推荐:青云、霓裳、曼曼、修远、毅雄、良辰、抚玉、琳琅、瑶玉、琼芳、蕙兰、安歌、芳菲、灵兮、瑟兮、欣欣、乐康、繁音、芳芷、杜衡、落英、木兰、秋菊、落蕊、方周、未远、芙蓉、芰荷、陆离、婵媛、云察、沅湘、重华、九辩、九歌、夏康、日康、余郁、苍梧、扶桑、逍遥、云霓、阆风、荣华、凤皇、少康等。

楚辞取名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取《楚辞》中的文字来做名字,既浪漫又有文采。其中,青云——借助《九歌·东君》中的名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有着古有青天大老爷,形容一个人清正廉洁。

而修远——借助《楚辞·离骚》当中的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形容前面的路程遥远,但不为困难也要去追寻的意思。这个名字很好地形容男孩勇往直前、不惧危险的精神。乐康从字面意义当中就有着“安康、快乐”的意思,结合诗句所描写的内涵,有着男孩子吉祥如意、身体健康、活泼开朗等意思。

除此之外,《楚辞》中可以取的名字还有芳草、怀宇、幽兰、傅岩、周文、望之、戚之、齐桓、岁晏、未央、兰芷、椒兰、飞龙、周流、翱翔、梁津、西予、为期、婉婉、齐玉、星安、灵安、州安、川何、之扬、华安、台桑、牧竖、云何。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九歌山鬼赏析 楚辞九歌山鬼赏析是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九歌山鬼赏析为从诗人对巫者装束的精妙描摹,可知楚人传说中的山鬼该是怎样倩丽,“若有人兮山之阿”,是一个远镜头。诗人下一“若”字,状貌她在山隈间忽隐忽现的身影,开笔即给人以缥缈神奇之感。

此刻,她一双眼波正微微流转,蕴含着脉脉深情;嫣然一笑,齿白唇红,更使笑靥生辉!“既含睇兮又宜笑,着力处只在描摹其眼神和笑意,却比《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之类铺排,显得更觉轻灵传神。

满怀喜悦的女巫,只因山高路险耽误了时间,竟没能接到山鬼姑娘(这当然是按“望祀”而神灵不临现场的礼俗构思的)。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

人们祭祀山灵,无非是想求得她的福佑。现在见不到神灵,就没有谁能使我(巫者代表的世人)青春长驻了。为了宽慰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她便在山间采食灵芝(“三秀”),以求延年益寿。这些描述,写的虽是巫者寻找神灵时的思虑,表达的则正是世人共有的愿望和人生惆怅。

到了此诗结尾一节,神灵的不临已成定局,诗中由此出现了哀婉啸叹的变徵之音。“靁填填兮雨冥冥”三句,将雷鸣猿啼、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极为凄凉的山林夜景。

《九歌·山鬼》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此诗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与心上人幽会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来的情绪,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神鬼形象。全诗把山鬼起伏不定的感情变化、千回百折的内心世界,刻画得非常细致、真实而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楚辞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 楚辞体是在什么基础上开创的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楚辞是出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歌体裁,他创作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作“骚体”。

《楚辞》简介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书中主要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更加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楚辞的含义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十分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楚辞能够传唱千古?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楚辞能够传唱千古?这其中的原有是什么呢?

用楚国方言撰写的诗歌总集《楚辞》,为楚人屈原及其门徒宋玉、景差等人所撰。其中尤以屈原的作品艺术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屈原(前340~前278年),名平,楚国贵族,曾任三闾大夫,楚怀王佐徒。他忠君爱国,主张联齐抗秦,被宗室贵族子兰等谗谄,先后被两度放逐江南,后投汨罗江身亡。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其中以尤以《离骚》价值最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表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片深情,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文情并茂,代表了战国后期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楚辞》也因此而被后人所喜爱,成为传唱千古的名篇。

这就是为什么楚辞能够传唱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简述楚辞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939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于楚辞的产生,我总有一些疑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楚辞的产生原因,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楚辞的介绍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1]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楚辞的内容梗概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楚辞》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简述楚辞产生的原因

楚国踞南,蛮夷之国,文化来源,与周同受殷商影响,楚庄王时,势力急张,以北进取,南北文化,水乳交融,中原高度的思想文化大大地为楚国吸收。到了战国,南北文化之汇更显,诗经移植于南方足可证,当时,楚国君臣上下,说起话来,诗经朗朗,此等移植,开始之时,多用于外交辞令,后来渗入楚文学,感染文人的思想。

《诗经》的作品主要产生在北方黄河流域,其中虽有某些不知名的文人作品,但多数是淬于中原地区的四言体的民歌,其写作年代大致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此后诗坛却沉寂下来,直至战国中晚期。一种比《诗经》作品更富有个性,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结构宏伟,句式新颖,灵活的新型诗体出现了,这就是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楚辞”。屈原是楚辞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辞体诗歌的创始人。“楚辞”这一新文体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首先,从楚辞体的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就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从屈原的作品《九歌》、《招魂》、《天问》等来看,无不在这方面有着鲜明的烙印。

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也有着密切关系,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音乐和民歌被称为“南音”或“南风”。

从楚辞作品中看到,其篇章体制均是比较长大的,特别是与北土的乐歌《诗经》作品相比,更显示出其宏伟繁复。另外,将新型诗体楚辞与《诗经》作品相比较,除了上述的一些艺术形式上的特征有所不同外,最为明显的是句式,语调方面的不同。《诗经》作品主要为四言体,篇幅不大,以重章迭句的形式构成,屈原的楚辞作品则为长句,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特别是后者,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