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复线

复线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复线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复线问题。

分享

浏览

2960

文章

3

幸运五分快三盘中复线与双侧模式微调走势分析点评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经验丰富的人往往能够更加自如的应对各种生活和工作,就连日常娱乐也是如此。在我们接触一款游戏之前了解游戏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游戏玩法和规则,是决定玩家在游戏中是否能够自如畅玩的关键,比如,玩幸运五分快三是需要先了解这款游戏的规则,掌握游戏玩法,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作为清楚的话,玩家很难胜任游戏。

详细内容

1

幸运五分快三是全国统一的一种娱乐项目,在全国的各个地方都可以展开这种项目,玩家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项目的玩法和规则,不断积累有关于游戏的经验和技巧。其实在很多专业的游戏平台中,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游戏爱好者将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分享出来,甚至总结出了一些游戏技巧。

2

若是玩家对幸运五分快三认识的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搜索大量信息对其展开研究,又想在游戏中获得充足的经验,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借鉴他人的游戏经验,向那些资深的玩家学习,多留意关于玩家心得和经验分享方面的信息。

3

幸运五分快三确实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项目,不仅有着十分简单的玩法,而且玩家在选择这个项目之后,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筛选号码,可以通过十分灵活的方式从一些数字中筛选出自己比较青睐的数字。最重要的是这款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也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4

幸运五分快三确实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项目,不仅有着十分简单的玩法,而且玩家在选择这个项目之后,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筛选号码,可以通过十分灵活的方式从一些数字中筛选出自己比较青睐的数字。最重要的是这款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也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法‖第三讲‖ 十五、复线构篇

全文共 5120 字

+ 加入清单

十五、复线构篇

【导语】

在散文或小说中,总要有线索贯串全文。线索的数量有多有寡。单线之外,又有复线等。大家熟悉的鲁迅的《药》,孙犁的《荷花淀》,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复线结构的佳篇。

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中,主线只能有一条,其余为辅(副)线。辅线应围绕主线,起配合和辅佐的作用。《荷花淀》中,水生嫂等青年妇女马庄寻夫,淀上遇敌,结果配合部队在伏击战中痛歼敌人,夫妻欢喜相聚,是小说的主线;至于水生等人别妻参军,与敌人作战,则是为主线服务的辅线。正由于两条线串起多件事,情节的展开才如此从容,有条不紊。

文章还可布设明线和暗线。鲁迅的《药》,小栓治病是明线,夏瑜牺牲是暗线。不过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暗线反倒是主线,明线则为辅线。所以主辅明暗的关系鉴别,有时还得慎重。

复线的采用同样要贯穿始终,不可中断;或者虽形断,意脉却相通。两线交互纽结的地方,尤其要前后照应,上下相连,交代清楚。

【示例一】

试验

这几天,王大爷跟人称“浪荡子”的那个青年打得火热,惹得老伴王大妈气煞。开春要造房子,独生儿子要结婚。这节骨眼上,老头子偏偏去跟浪荡子鬼混,搞什么试验新药,那承包苗圃赚得的好几千元钱也不知藏在哪儿。她好几回想问个究竟,老头子却总是笑嘻嘻不开口。

一天晚上,风刮得很紧,王大爷竟又要外出了。王大妈想劝也劝不住,于是就盯在后面跟踪。落脚点果然就是浪荡子的窝。王大妈心里一火回了家,不料风里着了凉,几年没发的气喘病又犯了。儿子出差在外,王大妈孤单单地躺在床上喘气。王大爷回来了,一见老伴这副模样,先是一怔,接着就问寒问暖起来。王大妈又气又喘:“你……你到底要不要家……要不要儿子……要不要我……我这个老太婆。”“要,都要。”王大爷照样笑嘻嘻的,还添被倒茶地忙了会,末了又说道:“你躺着,我去去就来。”不等老伴答话,他已一阵风地出了门。王大爷回来时,手里提着一包东西。王大妈背对着他发誓不再搭理。王大爷也不作声,在灶间里忙着,不一会他已煎好一碗药,端进房内,像哄孩子似的要老伴喝。王大妈虎着脸,喝完药,又背对着老头子,只顾喘;不一会,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王大妈一醒来,王大爷就笑嘻嘻地凑上去问:“还喘吗?我那是专治气喘的新药。”王大妈定定神,气喘倒真的减轻多了,胸口也舒服了些——昨夜睡得可熟哩。可她就是不吭声。王大爷心里有数,便乘势又说:“可惜,这新药目前试验不下去啦。”一听“试验”二字,王大妈真想骂道:死老头子,丢了魂,让自己老伴当“试验品”!可是一转念,自己的病情好转是事实。她就爱理不理地搭讪一句:“对大伙有好处的事,再试验呗”“没钱”“你手头有的是嘛。”“又要造房子,又要给儿子娶媳妇……”“房子慢着造嘛,儿子婚事新办嘛。”

“好!”王大爷转身不知从什么地方取出一张“活期存折”,边出门边添了一句:“我这就去给他。”

“谁?”

“浪荡子……”

“啊!”王大妈追悔莫及,连连跺脚。她原想“刺”一下老头子,不料老头子将计就计。事既如此,王大妈只得自我安慰: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也许老头子是做得对的。

【借鉴】

①复线结构。本文明写王大爷同王大妈之间的种种误会,暗写“浪荡子”试验新药,以“专治气喘的新药”串起全文。明暗二线,相得益彰。一方面,明线之中暗线可见,老俩口的误会,从发生、发展到消除,也是“浪荡子”试验新药并获得初步成功的过程;另一方面,暗线又配合映衬明线,“浪子”不仅“回头”且作出成绩的事实,不正同时展现了王大爷感人的精神风貌吗?于是明线暗线在主题上得到统一:与其说“浪荡子”试验新药初见成效,不如说王大爷的那种不顾世俗偏见和个人得失,自觉承担转化后进青年思想的精神风貌。

②巧设悬念。王大爷家开春要造房子,独生儿子又要结婚,可是王大爷对此并不操心,而是成天与人称“浪荡子”的青年鬼混,甚至连承包苗圃赚得的好几千元钱也不知被他藏到哪儿去了。文章一开头便设下悬念。接连好几段文字,作者并没有对此作交代,而是写老伴又发气喘病,王大爷用正在试验的药治好了老伴的病。直到老伴同意房子慢着造,儿子婚事新办,支持新药试验,悬念才迎刃而解。原来王大爷是在支持“浪荡子”试验专治气喘病的新药。

【示例二】

谅解

“我谅解你。”这个熟悉的声音再度响在耳际。

“谅解”,“谅解”?我怎能谅解自己?!

三年来,我每天都在仟悔,然而,我的心也没有一刻不受谴责,小稚,你为什么如此宽容;小稚,你又为何走得如此匆匆?

小稚,初中入学的第一天,你就坐在我的身旁,当我从你的书上看到你的名字。“梅稚”时,你那样地微笑着注视我,然后问我的名字。当时的我却瞪着你,扭过头,充耳不闻。小稚,家庭的破裂使我变得怪僻,你能谅解我吗?

噢,小稚,你谅解了我,每天来到教室,你都那么热情地招呼我,也许我过分矜持,每次你都带着淡淡的失望坐下。每天放学,你又是那么热情地携起我来,约我同行,但我却不止一次地甩开你手,宁愿将自己沉人孤独。七岁与母亲分离使我落人孤独的深渊,小稚,你谅解我吗?

噢,小稚,你谅解了我,你从我的举止意识到我的孤独,你从老师那儿认识了我的家庭,你没有冷落我,谅解了我对你的冷落。寒假,你约我去溜冰;暑假,你约我去游泳,尽管一次又一次,我拒绝,但你那朋友般的情怀依然存在。就这样,小稚,我们度过第一年。

记得吗,小稚,初二的一节习作课,老师读了我那篇《家》,童年的悲惨分离,父母天各一方,往事历历,尽数披露在你的眼前。听着听着,小稚,你竟落泪了。知道吗,小稚,我的心第一次被你感动。接着,你的习作也被读了,小稚,你的作文写得比我好得多,全班同学的脉搏都随你的文章在有节奏地跳动,方才还在为我那一点可怜的“作文天才”而骄傲的我,相形见绌,我真该为你鼓掌。然而,六年孤独带来的副作用——气量狭小,在我心中形成对你的新的抵触,或者说是下意识的嫉妒,将我原先对你的一点感激全然抹去——我将你看作“敌人”!因此,当下课时你充满深情地向我表示安慰时,我竟说你是“伪君子”,“假慈悲”。看到你那一张受伤的脸,我那扭曲的心在恶毒地狂笑。小稚,你能原谅我吗?不,小稚,我不值得你谅解!

然而,小稚,你那么宽容地,又一次谅解了我。初二下半学期,上海市举办初中作文竞赛,学校派你我两人前去参赛,本来,我是决不够格的,是你,小稚,在老师那儿那样坚决地为我争取。我该感谢你,但我没有表示,六年来的孤独早使我忘却了人间仍有爱。比赛揭晓,你一等奖,我三等奖,当你兴高采烈地向我祝贺,嫉妒的心又一次使我放开你的朋友般的友谊之手。小稚,你能谅解我吗?

噢,小稚,我确实不值得你谅解。初三毕业前,我们一起去报考交大附中,突然有一个恶魔般的主意产生在我的脑海。我夺过准考证,对你说明天早上来叫我一同赴考场,你那么高兴地答应。第二天,我独自离开家,并在门口写了一张让你稍等的纸条,这个恶毒的玩笑正是我前一天酝酿的。坐在考场内,我盘算着玩笑可能带来的后果。然而,一场考试完毕,小稚,你竟没来!

小稚,最后一次见你,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当我得知你是在匆忙赶向考场的路上被车撞伤时,我好悔!我迁怒自己,惩罚自己,愿意以任何代价换取你的谅解。

“我谅解你。”躺在病床上的你对我说了这四个字,我像遭雷击一般跪倒在你的床头,我大哭。小稚,你抬起头,重复着四个字:“我谅解你。”一个星期后,小稚,你去了,甚至没来得及摸一下报考高中的志愿表,你留给我一片深爱和四个字:“我谅解你。”

“谅解”,“谅解”?我怎能谅解自己?!

知道吗,小稚,你去后,我变了,我用自己全身心去爱每个人,这是你教会我的。

谅解,或许有一天,或许……

【借鉴】

①复线结构。作者精心安排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两人的交往史,从隔阂开始,一次又一次地“你”谅解“我”,而“我”不谅解自己;辅线,“我”的一条思想,性格的变化线,从怪僻、矜持、嫉妒、“恶魔般的主意”,到最终自我忏悔,意识到要“用自己的全身心爱每个人”。两条线索交互渗透映衬,最后在梅稚车祸中交织而形成高潮。一个冰清玉洁、宽容大度的女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在梅稚的“教会”下也完成了思想性格的“突变”。

②倒戟而入。本文用的是倒叙手法。文章从“我谅解你”这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开首,结尾以“谅解’?我怎能谅解自己?!”呼应,整篇文章的叙述围绕,小稚对自己孤僻,心态的谅解展开,把“我”与小稚交往的凡个片断,从初识到永诀的历程,写得清晰有致。

【示例三】

长城情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反正只觉得那时候自己很小、很小,小得站在凳子上,下巴才能勉强搁在窗沿上。那天,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叔叔家,无意间看到墙上挂有一幅画,立即就被吸引住——那黑色的城墙像一条巨龙,向远处婉蜒而去,钻进了一片苍茫之中。两旁绿树葱笼,把巍峨的城墙衬托得美极了!灿烂极了!

我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仿佛自己刹那间长大了,成人了。一种思想如同启明星,开始闪烁在心屏上。

“叔,那是什么?”

“长城。”

“在什么地方?”

“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

“我能到吗?”

“能,等长大后。”

从此,我心灵的屏幕上便有了两个闪光的字:“长城”,便有一条巨龙婉蜒在我灵魂的峡谷间。我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有朝一日能登上长城,站在巍巍的顶峰。那该多么壮美啊!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知识的增长,我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懂得了长城是由我国劳动人民怎样用一滴一滴的血汗筑成的;我懂得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感人故事;我懂得了长城是怎样傲然挺立于边陲,曾经捍卫过祖国的每一寸神圣领土;我懂得了长城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于是,在我对长城向往的心中,又渗进了一分庄严,一分悲壮。每次仰望墙上的那幅画,莫名的激情就会在体内迅速地汹涌澎湃,冲击着我每一支亢奋的神经。我真想振臂高呼:长城,国之魂,我为你而骄做。

但是,至今我仍没有机会能登上长城,一览它真正的雄姿。只有在梦中,我去攀登,站在长城之巅,让浩浩山风荡涤我的灵魂,让呐喊的松涛振奋我的感情,任舒卷飘逸的岚烟带给我无尽的幻想;起伏跃动的峰峦之波使我觉得自己成为一个巨人;被长城托着,与东方鲜艳的朝阳一同冉冉升起;我又觉得自己与长城溶为一体,代表着十一亿华夏子孙,接受全世界仰慕的目光洗礼。

有一次,我正在画画,小侄女推门进来,她扑闪着一双长长的睫毛,稚声稚气地问:“叔叔,你画什么?”我被她天真烂漫的样子逗笑了,禁不住弯下腰,把她抱起,放在膝盖上,说:“叔叔画苹果,想不想吃啊?我再给你画一个,好大好大的。”她歪着头,嘴巴一嘟,说:“不嘛,我要你画长城。”说完,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里盛满着一种纯美的期待。

我的心一颤:长城,国之魂,什么时候它在一个孩童心中,比香甜的苹果更富有魁力?什么时候它已深深地铭刻在小侄女那洁白无暇的心扉上呢?

我连连点头:“好!好!,叔叔给你画长城。”怀着一种庄严的心情,我铺开了淡红的宣纸,心里默默地说:“长城,请原谅我笔拙,画不出你全部的雄威,但我一定会用我的心来画好你,为了我心中对你的那分爱,为了一颗幼小的心的期待,相信我吧。”

我紧紧地握着饱含着墨汁的毛笔,脑子里立即凸现出一条势欲腾飞的“巨龙”。作了一次深呼吸,我开始画,笔在宣纸上如行云流水。十分钟后,一座宏伟壮丽的长城就出现在宣纸上,逶迤磅礴,在红霞的辉映下,闪耀着瑰丽无比的奇光异彩。转过头来,小侄女正瞪着一双至真至纯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在宣纸

上,安静如一尊美丽的安琪儿雕像。这使我不由地想起许多年前那个第一次看到画中长城的我,那时的我不也是这么安静,这么虔诚吗?

哦,长城,何时能一睹你真正的雄姿?无论天涯海角,无论岁月的潮水怎样冲刷,这个从小就植根在我心中的愿望,都不会有一丝的褪色。因为,你代表着两个大写的字——中国!

【借鉴】

①复线构篇。文章以情为“经”,贯穿始终。而情线又有两条:主线,是写“我”的那份爱心。从“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在叔叔家看到墙上挂着的长城画,到长大后如何向往长城,梦游长城,直至在小侄女的要求下,画出长城的雄威,长城的奇光异彩。最后是企盼,盼望有朝一日能一睹长城真正的雄姿。辅线,写小侄女索画的坚决,观画的安静,眼神的“至真至纯”。虽然着墨不多,却极具匠心。两条线索交相渗透,互为因果,互相补充。辅线的布设,是本文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②巧合妙联。“我”小时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叔叔家墙上挂的画:长城;小侄女瞪着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我”画在宣纸上的长城。同样是那么安静,那么虔诚。这相似的情景,把对长城的情,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文中,小侄女对长城的情感,正是“我”对长城情感的一个注脚,而“我”的情感又在小侄女那儿得以自然的延伸。“我”因小侄女的索画,而情感益发充盈;小侄女也因前文中有“我”对长城的向往的叙述作铺垫,情感不致显得突兀。

展开阅读全文

写作指导 如何写好复线交叉推进情节

全文共 4363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写好复线交叉推进情节

复线交叉推进情节,是指从某个时间点开始,两个或多个对象,先后参与到一件事之中,各行其是,反复交叉出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直到这个故事情节结束。

一.复线交叉推进情节的分类

复线交叉推进情节,根据参与对象的多少和参与规律,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双线交叉推进情节;一种是多线交叉推进情节。

(一)双线交叉推进情节

双线交叉推进情节,是指在一个故事情节之中,参与的对象只有两个,在故事情节推进过程中,从其中一方开始,另一方接着做出应对,双方交替参与,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甲做什么(起始点),乙做什么,甲做什么,乙做什么.......甲乙交替参与,直到这个故事情节结束。

例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一个情节: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文中“鲁提辖”和“鲁达”是同一人)

(二)多线交叉推进情节

多线交叉推进情节,是指在一个故事情节之中,参与的对象有多个,在故事情节推进过程中,从其中一个对象开始,其余各方先后无规律反复参与:甲做什么(起始点),乙做什么,丙做什么,甲做怎么,丁做什么,乙做什么......一直到故事情节结束。

例如《牛虻》第七章中的一个情节:

他(亚瑟)卷起撕破了的床单,塞到抽屉里,迅速整理好床铺。

“亚瑟,”这次是詹姆斯在喊,门把手响动得更加剧烈,“你睡着了吗?”

亚瑟打量了一下四周,见一切都藏好了,才打开了房门。

“亚瑟,不是说好了让你等我们回来吗?我想这起码的要求你总可以答应吧,”茱莉亚气急败坏地冲进屋里,“让我们在门口一等就是半小时,你大概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刚刚四分钟,亲爱的,”尾随者她粉色长裙拥进门来的詹姆斯低声下气地更正着,“亚瑟,我认为这不太合适,如果......”

“你们有什么事吗?”亚瑟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他站在那儿,把手支在门上,好像一只被锁在笼中的野兽,打量着这个,打量着那个。

反应迟钝的詹姆斯和恼羞成怒的茱莉亚都没有注意亚瑟的面部表情。

二.复线交叉推进情节,首先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无论描述的是两个对象的行为,还是多个对象的行为,无论参与的过程是有规律的,还是没有规律的,人物的参与进程总有先后,如果时间顺序乱了,故事情节也就没人能读得懂。因为任何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都必然经历一个:矛盾触发——矛盾发展——矛盾激化——矛盾高潮——矛盾结局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容改变的客观进程,一旦改变就远离了我们真实的生活实际,我们就无法理解。

例如:

“你踩了我的脚,怎么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A三步并作两步追上B,用身子拦住了他的去路。

“我不过是不小心碰了你脚尖儿一下,又没伤筋动骨!”B不屑的望着站在对面的A,一脸的无所谓和无畏,“怎么,还想让我赔你三千八百吊?!”

A望着B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挑衅神情,强压着怒火,向前迈了一步:“别耍光棍儿,至少你应该向我道声歉!”

“我就不道歉,你能把我怎么样?”B也不甘示弱,向前跨了一大步,一张胖脸几乎贴在A的鼻子上,“我觉得你就是碰瓷儿的,没有钱,想讹点钱买棺材,我还就不吃这一套,你打我试试!”

此刻,A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压抑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瞬间爆发力,来不及想什么,也什么都没想,他的拳头便硬硬的、闪电般的飞起来,落在对方的太阳穴上。

一切都在电光火石间发生,一切都超出了B的预料,他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整个身体便像一截失去重心的木桩,轰然倒地。

这样写,符合情节渐进发展的进程,读者很容易读懂,如果把其中的某两个顺序写颠倒了,读者就会“蒙圈”,不知道作者笔下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情节。

例如:

“你踩了我的脚,怎么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A三步并作两步追上B,用身子拦住了他的去路。

“我就不道歉,你能把我怎么样?”B也不甘示弱,向前跨了一大步,一张胖脸几乎贴在A的鼻子上,“我觉得你就是碰瓷儿的,没有钱,想讹点钱买棺材,我还就不吃这一套,你打我试试!”

A望着B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挑衅神情,强压着怒火,向前迈了一步:“别耍光棍儿,至少你应该向我道声歉!”

“我不过是不小心碰了你脚尖儿一下,又没伤筋动骨!”B不屑的望着站在对面的A,一脸的无所谓和无畏,“怎么,还想让我赔你三千八百吊?!”

此刻,A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压抑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瞬间爆发力,来不及想什么,也什么都没想,他的拳头便硬硬的、闪电般的飞起来,落在对方的太阳穴上。

一切都在电光火石间发生,一切都超出了B的预料,他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整个身体便像一截失去重心的木桩,轰然倒地。

这样的文字,谁能读懂呢?

三.写好每个参与对象的行为

任何一个复线交叉推进的故事情节,都是由人物的行为构成的——每个构成单位,都是在描述一个对象在本次参与中具体干了什么。

(一)首先要写清楚,参与对象是谁,这个对象在这一步具体干了什么。参与的对象不能缺失,也不能模糊不清。行为要具体,不能笼统,用词要准确。

错误案例:

小李(文中写了两个姓李的年轻人)走过去,把他拉到怀里,走了两圈。

正确案例:

李明狂奔过去,抱起李靖,转了两圈。

(二)其次要写清人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应的语言、神态、心理。只写人物的行为,就像一根没有肉的骨头,干巴无味,表现力差,加上行为自身的特点以及当时的语言、神态、心理,我们笔下的文字就会变得血肉丰满,表现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失败案例:

他走到母亲身边,放下一束花,转身离开了。

成功案例:

他慢慢地走到母亲身边,心底有千言万语要与母亲倾诉,然而这一刻,喉咙里似乎被什么东西塞住了,塞得紧紧地,嘴唇翕动了半天,一个字也没挤出来,原本白皙的面孔此时胀得通红。他局促不安地放下手中的鲜花,含着眼泪,默默地转过身,一步一步地挪出门去。

需要注意的是:美味不可多用。人物交替参与,如果每个人物的每个行为都写得如此这般面面俱到,整个情节就会变得臃肿、单调、乏味,因此,这些内容在书写时,要灵活变化,每个对象抓住一两个方面即可,切忌雷同。

(三)要使用进行时态。很多同学在描写过程中喜欢用“过”、“了”、“完”、“完了”这样的字眼,这样写出的情节,不是过去时,就是完成时。错误的运用时态,会把描写变成记叙,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

四.如何缓冲复线交叉推进情节过快的发展节奏

复线交叉推进情节,因为不同人物的连续参与而迅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读者读这样的故事情节,神经就会被不断参与不断变化的人物牵扯着,始终绷得紧紧的,直到整个故事情节结束,读者才能“喘口气”,如何才能让情节发展时疾时缓,张弛有致呢?

答案就是——在适当的地方,加入侧面描写。添加侧面描写,能够让读者的眼睛和内心暂时离开主要人物的行为,去关注以下四方面内容,获得片刻的休息:一.周围人的反应和状态;二.周围物的反应和状态;三.周围环境如何;四.这个故事情节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例如: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扰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叫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洒家,谁敢问他?”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众邻居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