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卫青

卫青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卫青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卫青问题。

分享

浏览

972

文章

21

大司马卫青的事迹是什么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首征匈奴就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汉武帝看到派出去的七路队伍只有卫青凯旋,立马封卫青为关内侯。两年后,卫青用迂回战术击败匈奴,成功收复河套地区。

此役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公元前123年,卫青为大将军分领六路大军再次北征,斩获匈奴军一万多人。此外,卫青还多次与自己的外甥霍去病共同征讨匈奴,使得大汉北方边境得以长治久安。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为其修建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

展开阅读全文

平阳公主与卫青的爱情经过是什么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平阳公主在嫁给卫青前,已经有过两次婚姻。在第三次选择丈夫时,平阳公主变得更加谨慎。在众多王侯中,屡获战功的卫青呼声最高。但是,平阳公主始终介怀卫青曾经是自己府中的家奴而没有同意。后来,有人告诉公主卫青已经是大将军,并且他的姐姐也被封为皇后。一番思索后,平阳公主最终选定了卫青。

婚后,平阳公主与卫青相敬如宾,这段婚姻也成了平阳公主所有婚姻中最美满的一段。但是好景不常,卫青在与平阳公主结婚不到十年便因病去逝了。这次守寡后,平阳公主一直孤身一人,没有再嫁。最后,汉武帝遵照了平阳公主的遗言,将她与卫青合葬在茂陵。

展开阅读全文

平阳公主是个三婚寡妇,卫青为什么会娶她?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卫青为什么会娶平阳公主

这完全就是政治联姻,而且这一个寡妇老婆非同一般,这是汉武帝的亲生姐姐。虽然平阳公主可能并没有窦太后这么厉害,但是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位公主,有了这个身份之后,自然就会多一道光。

就算卫青不打算去平阳公主,相信在这背后也会有无数的人想要争夺平阳公主,虽然平阳公主是一个寡妇,但是卫青和她走到一起真的并不吃亏。这两人之间的婚姻本身就属于政治联姻,这是一个大将军手中拥有着大量的兵马,汉武帝虽然一直都会比较宠幸他,但是也不可能会100%的放心,卫青虽然说位高权重,但是也同样可能会担心自己功高震主。

所以这两者之间虽然会有尊重,同样也会一直提防着对方,汉武帝也希望能够和卫青之间拉拢关系,卫青也同样想要去消除对方的猜忌。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这一次的联姻其实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成为了两人之间的纽带,汉武帝可以更加的放心,这也算是各有所需,各取所取吧。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将军,也同样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也同样需要知道自古美人爱英雄,平阳公主能够和他走到一起,也算是下嫁。平阳公主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身份比较显赫的人,所以说这个男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这一个男人很明显要比之前的这些丈夫更加的出色。所以平阳公主更愿意和他在一起,这两者之间本身就是水到渠成,而且这中间还有卫子夫以及汉武帝的协调,所以两人很快就能够走到一起。至于两人之间到底有没有感情,这一点就很难说,对于大将军来说相信身边也会有很多的女子,一个多次结婚的寡妇可能也并不会放在心上吧。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的感情如何?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平阳公主卫青有真爱吗?

两人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感情可说,因为这就是一个政治婚姻,两人选择走到一起,无非也就是搭伙过日子,根本就不是真爱,所以这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卫青是汉武帝身边的一大红人,可以说在当时的朝中,没有多少人能够比得上卫青。正好在那个时候,平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卫青的妻子死了,两人就会处于单身的状态,所以就有人会选择撮合他们。

将卫青变成自己的夫婿,平阳公主也曾经有过疑惑,因为当时只不过是家里的奴隶,也就意味着出生非常的低。可是这所有的一切早就已经过去,如今今非昔比,早就已经成为了皇上身边的红人,甚至连几个儿子都已经加官封爵,可以说前途无量。所有的人在看到之后全部都会点头哈腰,平阳公主一想这确实是比较适合自己,所以两人就选择走到一起。

当然在这个时候也必然需要靠汉武帝,如果不是汉武帝帮助自己说媒,相信卫青也不可能会轻而易举的点头答应吧。毕竟怎么说这也是皇帝的面子,自己怎么敢轻易的反驳呢,所以马上就选择,答应两人在结婚之后其实一直都会比较和谐,甚至在死后也同样选择葬在一起,不过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

只能够说这就是相敬如宾的一段婚姻,是一个政治婚姻,也同样属于强强联合。卫青一直以来都会比较懦弱,所以就算在结婚之后对平阳公主有什么不满必然也不会表现出来,即便自己成为大将军,这个性格也从来没有改变过。平阳公主是一个非常有知名度的公主,相信性格也会比较傲慢,也可能会出现高高在上的态度,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平阳公主比卫青大十几岁 卫青为什么还要娶她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卫青为什么会同意迎娶比自己大十余岁

这其实就等同于政治联姻,虽然两人之间并没有感情,但是因为有皇上,自然也会选择走到一起,这也算是亲上加亲。

平阳公主虽然一直都会得到汉武帝的关照,但是这真的是一个非常苦命的女人,第1个丈夫很快就去世,第2个丈夫居然和自己的母亲有染,被发现之后也无法在人世间苟活,所以就选择自杀。

卫青在平阳公主家当差时,那个时候平阳公主的丈夫就已经去世很久,为了顾忌皇家的颜面,平阳公主接下来一段时间就会选择守寡。一个人的日子难免会有一些孤单,内心总是希望有人关爱有人保护,那么在看到曾经落魄的卫青,现在变成大将军时,内心也会有一些心动。

或许在那个时候两人之间也会有一些接触,但是两人却始终没有多说什么,可现在有了一些来往,自然就会注意到彼此,汉武帝也同样知道自己姐姐心中的想法,所以就想着不如两人亲上加亲。作为姐夫也一定会对自己更加的鞠躬尽瘁,其实为什么不能够拒绝,首先这就是天命难违。

当然之所以没有选择推掉,是因为平阳公主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姐姐都有知遇知恩,平阳公主什么都不缺,就仅仅只是缺少一个丈夫,那么以身相许或许就可以回报恩情,在此时怎么可能会选择拒绝呢?

另外一方面自己多年没有去,一直都在忙着发展宏图大业,也没有什么喜欢的人,当时在平遥公主的府上虽然是奴婢,但是公主从来都没有特别的苛刻自己,所以自然就会选择答应这一门婚事。两人在结婚之后感情还是非常恩爱的,并没有受到地位没有受到年龄的影响,平阳公主从来也没有表现出居高临下的一种态度,也没有看不起自己丈夫原本的身份反而会一直支持丈夫的决定,两人相处的非常和谐,最终也度过了几十年的幸福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汉武帝刘彻最喜欢的将领是卫青还是霍去病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刘彻爱霍去病还是卫青

汉武帝喜欢的肯定是霍去病。这完全就是自己亲手教导出来的,而且霍去病的战争思想和自己也会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霍去病主张去偷袭匈奴,很喜欢闪电战,因此两人之间的想法不谋而合。

霍去病在打败匈奴之后,汉武帝就一直比较注重于培养霍去病,更是封为冠军侯。由此可见,这就是对于霍去病的一种喜爱,这怎么说都是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好徒弟,这样的军事天才,别说是汉武帝,任何一个皇帝都会比较喜欢,更何况自己还是霍去病的小姨夫。

在李敢被杀后,汉武帝直接就说这是被鹿角撞死的,由此可见,真的很袒护霍去病,容不得任何人给霍去病抹黑点。在经过分析之后会发现汉武帝完全把霍去病当成自己的儿子,汉武帝对自己的太子也有这种想法。

太子从小就会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对发动战争没有任何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有一些不满,同样也会有些无可奈何,毕竟这个孩子是自己亲生的,能够怎么办呢?虽然太子各方面并不是很出色,不过却是一个孝顺之人,因此汉武帝就会觉得比较开心,只要自己能够打下江山,那么以后再治理江山时,也可以有效减少很多的压力。

可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这一个霍去病在年仅24岁的时候就已经患有疾病死亡。当时的汉武帝已经进入到老年状态,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更是悲痛欲绝,在朝廷上就不断的流下眼泪。由此可见,汉武帝喜欢霍去病,这本身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否则不会有如此激烈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平阳公主比卫青大多少岁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平阳公主卫青大10至15岁左右。汉武帝有三个姐姐,平阳公主是老大,比汉武帝大5岁左右,公元前139年,17岁的汉武帝第一次见到卫子夫,当时卫子夫大概15岁左右,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当时12岁左右,汉武帝比卫青大5岁左右,所以平阳公主比卫青大10至15岁左右。

扩展资料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展开阅读全文

汉武帝与卫青是怎样的关系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妹妹卫子夫为妻,卫青后来娶了汉武帝的妹妹平阳公主为妻。在关系方面,汉武帝卫青是亲戚。

汉武帝、卫青都是西汉人。汉武帝虽然是卫青的老板,但两人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也有人认为卫青是汉武帝的男宠。一些学者表明,在西汉时期,许多皇帝都涉嫌双性恋。汉武帝时期,有一个男人叫韩嫣,据说他是汉武帝的男宠。汉武帝和韩嫣经常同床而卧,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得知后,打算给韩嫣送死,汉武帝也曾求情。在《史记卫将军》一文中,有记载说:大将军姐子霍去年十八,幸运的是,为天子服务。其中,幸运一词引起了读者的大量猜测。有人说,通过霍去病,我们也可以看到卫青曾经以色为君服务。

众所周知,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勇敢善战的人,从身体状况来看,两人都是强壮勇敢的类型。而上面提到的韩嫣,也是一个强壮的少年。也许可以推断,汉武帝就是喜欢这种阳刚之气的青少年。有一次,陈皇后和馆陶公主想杀卫青,汉武帝得知后,直接封任卫青为建章监。不管卫青是不是汉武帝的男宠,从卫青的功劳来看,他确实是一位勇敢善战的将军,为西汉政权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卫青也是汉武帝的左膀右臂。

汉武帝的巫术灾难发生在汉武帝晚年。这一事件涉及数十万人,是西汉历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公元前91年,公孙敬生被告使用巫术诅咒汉武帝,并与阳石公主作弊。当时,公孙敬生的父亲公孙贺是汉武帝的宰相。汉武帝立即逮捕了公孙贺的父子,并处死了他们。

卫皇后和太子不愿被陷害,处于被动位置。于是卫皇后和刘据起兵防抗,不久后,汉武帝镇压了太子起兵。卫皇后失败后,她知道自己多说无益,便自杀。刘据逃跑后不久,也被汉武帝部下发现了行踪,刘据不忍回宫被处死,便在房间里结束了生命。据记载,汉武帝巫蛊之祸涉及数十万人,不少无辜人士在此事件中被冤杀。

展开阅读全文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了他的全家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汉武帝为何诛杀了其整个家族呢

为什么要选择杀掉对方全家这里也会拥有着各种不一样的原因,首先就是因为失去了抗衡,而且也是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劝解汉武帝,这其实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后期可能也会留下一些完全不一样的风险。

一、因为失去了抗衡

在政治上,卫青是没有人能够抗衡的,当然在这里面同样也需要除去皇帝。卫青姐姐就是皇后,外甥就是当时的太子,也就是说只要卫青活着一天,皇后的位置必然就会稳如泰山,太子同样也会有人保护。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会随意的动他,但是在死了之后,这就意味着皇上可能就会蠢蠢欲动。

二、汉武帝没有人劝解

其实汉武帝和卫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更是被大家称之为好兄弟,虽然历史证明太子的观点好像是对的,汉武帝是做错了,但是汉武帝是什么样的人,除了卫青之外,到底有谁胆敢说汉武帝做错了?因为在卫青死掉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确切因此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更是变成了一个让人觉得非常可怕的人。

三、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实这个历史事件大家也能够看明白,并不是卫青在死了之后,汉武帝就需要灭掉全族,而是因为在卫青死了之后,原本压制的这些矛盾全部都会变得不可控制。原本本来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可是目前就可以发现,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曾经由于许多的人都假设,如果霍去病或者是卫卿,这中间有一个人能够活下来,这必然就可以保护整个皇族,而且也不可能会爆发巫蛊之乱。只是很可惜,所有的荣耀都有可能会灰飞烟灭,然后变成昨日黄花。

展开阅读全文

一墙之隔的卫青墓和霍去病墓,差距为何这么大?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一墙之隔卫青墓和霍去病墓,待遇如此之大,这和相应部门有关,主要是因为保护不到位。和领导这方面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在看完两人的历史之后,就能够明白别人在皇帝的心目中都拥有着较高的地位。

一、卫青拥有着自己的地位

在朝中会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地位,而且还会把自己的势力逐渐的渗透到皇宫之中,以至于后期直接就被革职。虽然战功显赫,但是从来不会结党营私。会和所有的战士在一起同甘共苦,因此会拥有着比较高的威望,后来就因为疾病而离开人世,仅仅靠在外甥坟墓的边上。

二、死后留在茂陵附近

这两位将军一辈子都在作战,在活着的时候能够得到汉武帝的器重,在此后可以留在这里,这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如果大家看到两个将军的坟墓,必然就会发现这中间会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个看上去好像华丽,一个看上去就好像很落败。因为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因此许多人都会拿两个人的坟墓说事,简单来说就是想要知道两者之间享受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拥有明显的区别

两座墓冢虽然仅仅只是隔着一座墙壁,但是一个荒草丛生一个万人敬仰,有人在经过对比之后会发现现在的茂林还是原先的老样子,并没有做出太多的改变。其实两人无论是从才华谋略这一方面来看,都是不相上下的,而且也能够有效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至于死后到底有没有人会瞻仰,估计这些人完全不会在意。毕竟历史上的英雄特别的多,这些英雄完全不会在乎这一些死后的名利事情吧。只能够说人生无常,事事变化比较大,活着的时候如此的风光在死了之后也会变成这个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平阳公主三任丈夫最爱的是谁?平阳公主最爱的是卫青么?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平阳公主一生的情感之路也是非常坎坷,前后出嫁了两次都已守寡结尾,最后嫁给大将军卫青才开始被传为佳话。可能一般人也只知道平阳公主和卫青的事情,而平阳公主前两任的夫君就不知道了。这也不奇怪,因为之前的两位也并不出名,而且还丑闻加身,相比卫青的名气就要大多了也是大英雄,要说平阳公主最爱的应该还是卫青。

提起平阳公主,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她是大汉天子汉武帝刘彻的亲姐姐,一母同胞,自小感情就十分好,加上平阳公主本身也是个睿智聪慧的女子,所以虽然汉武帝的同胞姐姐不止她一个,但是人们一提起汉武帝的姐姐,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当然,平阳公主除了自身的人格魅力让人印象深刻以外,她还有两件事让人印象深刻,一件是将自己府中的歌女卫子夫推荐给了汉武帝,结果卫子夫深受帝恩,后来还成为了皇后;还有一个是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

其实,汉朝时风气开放,平阳公主一生不止嫁了一个丈夫,她先后嫁了三个丈夫,最后一任才是卫青。然而,其他两任丈夫就像是背景一样,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提到平阳公主的情之所钟,无一例外的都是卫青,为何在世人的眼中,平阳公主的真爱是卫青呢?

卫青和平阳公主有一段奇妙的缘分,卫青的母亲是平阳府中的帮佣,和人私通生下了卫青,卫青从小在生父家,受尽欺负和白眼,长大后去投靠了母亲,也在平阳府中做事。卫青性格坚毅,勤奋好学,当时府中女主人平阳公主看到他这样上进,也时常教他一些礼仪知识。

后来,卫子夫在平阳公主的推荐下,入了宫,还成为皇帝的宠妃,卫青也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先在建章宫当差,后来又是征战匈奴,立下无数战功,最终成为了威震一方的大将军。虽然刚开始的受重用,卫青是沾了姐姐的光,可是后面的大将军之位,都是他征战沙场的功劳换来的,实至名归。

而平阳公主,第一任丈夫曹寿,虽然是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可从来都是性格懦弱,没什么本事,全靠祖先的功德过活,身体也不好,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而平阳公主第二任丈夫夏侯颇,也是功臣后代,但也没什么真本事,而且人品不好,和父亲的侍妾通奸,被发现后自杀,平阳公主才守了寡。

所以可以想象的,平阳公主是个聪明睿智的女子,无论是曹寿还是夏侯颇,他们的格局都不足以配的上平阳公主,也许身份上而言他们是相配的,但是思想境界上,他们绝对不是平阳公主所欣赏的。但是卫青不同,卫青的地位,卫青的功勋,基本都是靠自己一点一滴打下的,实至名归,他虽出身卑贱,然而他在思想人格上,却足以和平阳公主相配。

更别提他们人生的际遇,是多么的奇妙,最初相遇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卑贱的奴仆,而她是万众瞩目的公主;命运流转,她仍然是公主,他却已经是威震天下的大将军,他们之间有了在一起的可能,于是,卫青成为了平阳公主第三任丈夫,也是最后一位。

他们在一起十年,夫妻恩爱,琴瑟和谐,直到卫青去世,此后,平阳公主再也没有嫁人了,或许,对她来说,之前的不断再嫁,都只是因为她从未遇到一个让她甘心一生的男子;而遇到了卫青之后,她就再也不想成为别人的妻子,只想冠上卫青妻子的名号,所以在她死前,也是留下遗言,死后要和卫青合葬。

正因为平阳和卫青的这些奇遇,才让后来的我们坚信,在这三位丈夫里,唯一得到平阳公主发自内心承认的,只有卫青这个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卫青,卫子夫,霍去病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时期,有几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卫青、霍去病,两人都是一代名将,卫子夫又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在位三十八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后。单从名字来看,卫子夫和卫青可能有些亲属关系,事实上,再加上霍去病,三个人都有着血缘关系。那么,他们三个人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知道卫子夫。卫子夫(?-前90年),名不详,字子夫。是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原是平阳侯曹寿和平阳公主的讴者,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歌姬,后汉武帝到访平阳公主家时临幸了她,在平阳公主的奏请下,把她带入宫中。初封为夫人(夫人是仅次皇后的嫔妃,被封之时,窦太后尚在世),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刘据,被立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被立为太子。征和三年(前90年),江充等人制造的巫蛊案牵连到太子,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卫子夫因牵扯在内、不能自明而自杀。这就是卫子夫的一生。

接下来,我们必须知道卫子夫的母亲,也就是卫青的母亲,实际上他们的共同的母亲是卫媪。媪是老妇的意思。卫媪就是卫家老太太的意思。她是平阳侯府的仆人,姓名史书不载,因为嫁了个不知名的卫姓男子,所以称为卫媪,就象今天称呼张夫人李家老太一样。

卫媪与卫姓男子生有一男三女: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君孺(《汉书》作卫君孺,《史记》作卫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卫子夫就是所谓的汉武帝的第二个皇后,卫嫁给汉武帝之后,卫家就开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路程。等丈夫死后,卫媪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不过这个时候,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实际上还生了两个儿子卫步卫广,因为在历史上都是无足轻重的人物,所以司马迁没有提到卫步卫广的生父是谁。卫家的生活艰苦,于是卫青被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却让这个年幼的私生子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司马迁在提到卫氏亲属关系时只说卫青和卫步卫广“皆冒卫氏”,可以证明这一点,即卫子夫和兄长姐姐冠父姓是正常的,而卫青、步、广不是卫父之子,姓卫是冒姓。很多人以为卫媪姓卫,卫青跟母亲姓,这是错误的说法,汉代随母姓是正常不算冒姓的。

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出,卫子夫与卫青的关系:两人是同母异父的姐弟。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卫青、卫子夫与霍去病之间的关系。

先说说霍去病之父霍仲孺,霍仲孺是平阳县的衙役,与平阳公主的奴婢卫少儿(为卫子夫、卫青的姐姐)有染,据说霍仲孺在平阳公主家上厕所更衣时和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所以霍去病是卫青、卫子夫的外甥。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卫青和霍去病同样都是私生子,得不到生父关爱,不过话说回来,两人由于出生的时间不同,人生的境遇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的。例如,霍去病幼年时他的姨姨卫子夫已经得宠,卫氏富贵,卫少儿嫁与陈平后人陈掌,生活富足,相比舅舅卫青幼年时期,霍去病当然要幸福多了。不过霍去病去世的早,也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卫青属于西汉名将,军事家。在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霍去病也是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卫青霍去病均为抗击匈奴的英雄,由此也可知道,英雄不问出处!岳飞对于卫青与霍去病的评价如下: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毛泽东对于卫青与霍去病两个人的评价很经典:作战在我不在敌,关键不拘于泥,昔汉将卫青、霍去病勇于革新战法,远渡绝漠,运动于敌之软肋,出敌不意,攻敌无备,故百战百胜。

说到这里,我顺便说一下,由于卫子夫的显贵,以至于卫家一门显贵的传奇经历,连东瀛都有人为之津津乐道,因为在《平家物语》中便有提及这个显赫的卫氏家族。

展开阅读全文

晚年的卫青为什么一直被打压?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代贤能的君主,前有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库,一举出兵威慑匈奴,而在这件事情上有两个大将,一直都是楷模级别的人物,卫青和霍去病。然而在卫青晚年的时候,汉武帝却一再的打压他,明明在各种战役之中,卫青都是劳苦功高的人,汉武帝这样做岂不是有些“恩将仇报”了?汉武帝到底为什么要打压卫青呢?

卫青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多次北征匈奴,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另外卫青与汉武帝关系匪浅,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而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则嫁给了卫青,两人不仅是君臣,而且是亲戚。但是卫青晚年,却一再遭到汉武帝的打压,甚至侮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卫青凭借着卓越的战功,以及外戚的身份,很快成为西汉的最高军事将领,被封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甚至连卫青三个年幼的儿子也被封为侯爵。那时候的卫青是西汉朝廷中权势最盛的,加上卫子夫深得汉武帝的宠爱,因此民间流传着卫家“霸天下”的说法。

对于卫氏外戚,汉武帝是比较警惕的,他从一开始就压制着卫青的势力。按照惯例,外戚是可以当丞相的,比如窦婴、田蚡等人,但汉武帝只让卫青担任军职,不让他干涉朝政。元狩四年,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起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从这次战役开始,汉武帝对卫青的打压更加明显。

汉武帝“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但是却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霍去病,“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汉武帝还修改作战计划,想让霍去病对抗匈奴单于,如果取得胜利,这无疑是最大的战功。这场漠北之战获胜后,汉武帝进一步打击卫青。

汉武帝设置大司马的职务,让“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接着汉武帝又下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汉武帝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是抬升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地位,他有意这么做,利用霍去病来分夺卫青的权势。在汉武帝的打击下,“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

原来大将军卫青的府上宾客盈门,可是这些人见到皇帝打压卫青、提升霍去病,于是纷纷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霍去病门下,“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而且这些人很快获得了官位。与此同时,汉武帝刘彻故意还轻视,甚至侮辱卫青。

大将军卫青身为朝廷最高军事将领,可是在入宫面见皇帝的时候,汉武帝居然“踞厕视之”。那么问题来了,卫青战功卓著,为什么遭到汉武帝这样的轻视、打压呢?这和汉朝的历史有关,西汉时期,外戚是朝廷上一股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

汉武帝一方面利用外戚的势力,来加强皇权,当外戚势力强大,威胁到皇权时,他就会打击外戚的势力。对此卫青看得很明白,“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面对汉武帝的一步一步的打压,卫青“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最终得以善终。不过在卫青死后,随着“巫蛊之祸”的爆发,卫氏外戚几乎被一网打尽。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历史上对卫青的评价不高?古代文人是如何看待他的?

全文共 251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卫青,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可能都非常好吧,在很多人看来,卫青是一个和霍去病齐名的汉朝大将,他们都是抗击匈奴的非常厉害的将军。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历史上,还有在汉朝时期,人们对于卫青的评价其实是非常低的,可以说对卫青是一种根本看不起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对卫青的评价这么低?1.卫青简介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卫青才干绝人,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将士们有恩,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即使常有人评价卫青过于“和柔”,但作为七战七捷,自立汉以来始破匈奴的将军,亦或出入禁中掌议论的侍中、太中大夫和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都需过人的能力和魄力。对外辱强敌有力回击;而对待同仁,则谦和仁让,气度宽广。

《资治通鉴》记载太子和皇后为日渐宠衰后常常担忧,汉武帝主动找到卫青表示太子温厚好静能安天下,是最合适的守城贤主,并让卫青转告。卫青在世的时候,从无人敢构陷卫太子,直到他去世之后,很多臣下认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企图陷害太子的才逐渐多了起来。武帝后期许多为祸之人,如李广利、巫蛊之祸时的江充等也均是在卫青去世几年或十几年之后,才开始担任职务。2.汉朝人真的对卫青评价很高吗

首先,汉朝有很多人都曾高度称赞过卫青,最简单而言,汉武帝本人对卫青都非常认可,他在卫青死后,特意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并赐他谥号“烈”,取《谥法》“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

还有,淮南王“八公”中的伍被曾评价卫青说:“大将军材干绝人,对待士大夫有礼貌,对将士有恩德,众人都乐意为他效劳。大将军骑马上下山冈疾驶如飞,才能出众过人。”

不仅如此,淮南王刘安打算谋反时,曾派谒者曹梁出使长安,他在归来时也说:“大将军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常身先士卒,即使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

从这层意义上说,和卫青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之高,至于西汉之后,人们对卫青的评价,就更是以称赞居多,甚至而言,卫青直接成为绝世名将的代言人。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在翻开历史时,会觉得汉朝人们对卫青的评价普遍都不高呢?3.为什么历史上对卫青评价很低

其实,这主要是大家的一种错觉,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觉,最主要是因为一本书,它叫做《史记》。因为,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家所了解到的卫青,大都是来源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而在《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卫青的评价并不高,甚至还带有某些贬义。

最简单而言,司马迁把卫青记录在《佞幸列传》中,说他是以外戚的身份才得到皇帝宠幸,相当于是“汉武帝的男宠”,只不过因为他才华横溢,又不愿自甘堕落,这才取得伟大的功绩。

并且,在司马迁《史记》中的《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总给人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因为,但《史记》这篇著作中,几乎所有的列传或者合传,在文章的结尾处,司马迁都会对文章中的人物做个非常深刻的评价,但唯独没有对卫青和霍去病做评价。

对此,我们可以看下《卫将军骠骑列传》这篇文章,在文章的结尾处,司马迁只是引用苏建(苏武的父亲)的说过的这样一段话:“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翻译一下就是,苏建曾让卫青养贤纳士,以增加声誉,但卫青却认为臣子应当奉公守法,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就好,何必招士!最后司马迁自己只点评了一句话:“霍去病也是这么认为的,而这应该就是他们为将之道!”

反观同时代的李广,司马迁那是不惜花费重墨,在《李将军列传》结尾处用了近百字对李广进行高度评价:其身正,不令而行;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可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也正因为类似的评价和对比,才让后世人在读史时,才会出现类似“汉朝几乎没有人称赞卫青”的错觉。对此,肯定很多人会好奇,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写卫青呢?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司马迁写《卫将军骠骑列传》的时间,就会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据史书记载,司马迁完成《史记》的时间,是在公元前91年,这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提到,在这一年,司马迁完成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记载,主要有三篇文章,分别是《孝武本纪》、《三王世家》和《卫将军骠骑列传》。也就是说,司马迁评价卫青的文章,是在公元前91年时写的。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在这一年初,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巫蛊之祸”,这个事件直接导致太子刘据起兵造反,而卫青的长子卫伉则选择跟随太子一起。最终,太子刘据造反失败被杀,皇后卫子夫被迫自杀,卫青的长子卫伉被处死,卫、霍两家都遭到重创。

虽然,这个事件后来被证实是太子遭人陷害,但在公元前91年,这个事件那可标准的谋反,所以卫、霍两家那都是标准的乱臣贼子。只不过,汉武帝念在卫青和霍去病的惜日之功,没有扩大打击面,只是将参与者处死,但卫、霍两家终究因此走向末落。更可怕的是,站在汉武帝皇权的角度,他们两家都还必须做淡化处理。

也正因为此,司马迁在这一年末写《卫将军骠骑列传》时,就无法公开去称赞卫青和霍去病,也不好对他们做任何点评,因为一个搞不好,可能就是杀头之祸。要知道当年司马迁只是替李陵说了两句好话,结果就因为不和汉武帝的意,就被活活阉割成太监。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迁又哪里敢称赞卫青这种敏感人物呢?直等到后来汉宣帝刘病已继位后,巫蛊之祸得以全面平反,卫青和霍去病的形象,又才因此变得“高光伟正”。但此时,《史记》早已经完稿多年,司马迁已早已经去世多年,所以也就无法再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卫青家族被灭九族了吗?卫青为什么被灭九族啊?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卫青大家也一定是非常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那么有的人也问了,卫青其实对汉朝的贡献也是没得说的,贡献非常的大,但是最近却有人说了,就是这样的一位非常厉害的人,最后好像被诛灭了九族啊?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卫青家族是否真的被诛灭九族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卫青家族被灭九族是有这个说法的,但是真正的历史上关于这样史料记载却没有,大家也知道诛九族这个事情太过于的残酷了,历史上几乎没有的,虽然传的很多,但是真正受到这样处罚的人其实真的没几个,而卫青家族也只是传言诛杀九族了,并没有真正的史料记载。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卫青家族也的的确确是被杀了很多了,那么这又到底是为什么呢?

1、功高盖主

其实古代有功劳的人被杀,无非就是功高盖主了呗,所以卫青家族也是如此,虽然卫青先死了,但是他的家族势力还在,而且还是外戚,所以一有机会,汉武帝肯定是不会放过的,所以当时刚好有巫蛊之祸,这个卫青家族就受到牵连了。

2、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其实就是卫青家族被杀的核心原因,当时汉武帝晚年信封建迷信,被奸人蒙蔽了双眼,最后太子刘据不得不起兵,最后都失败了,相关人员全部死亡,包括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当然卫青家族也不例外,还有相关人员接近10W人,这个在当时真的轰动很大的。

3、站队错误

如果当时卫青家族选择不帮助太子刘启呢?其实结果是一样的,只要卫青家族有仇人,那经历巫蛊之祸都是跑不了的,一定会被谋害了。

所以,卫子夫家族被杀,其实就是这三个原因,皇帝要你死,你的仇人也要你死,没有办法而已了。

展开阅读全文

汉武帝刘彻更加的喜欢卫青还是霍去病?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汉武帝刘彻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他的成就很多,小编觉得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首开丝绸之路了,大家也知道刘彻也喜欢开疆扩土了,所以在对外这件事情有很有说法,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就有卫青和霍去病为他披荆斩棘,两个人都不错,那么汉武帝刘彻到底喜欢谁一些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

年轻的霍去病是个天才军事少年,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不像卫青有太多的顾忌。汉武帝亲自教霍去病兵法,霍去病的作战思想是汉武帝传授的,汉武帝将霍去病看成了自己的影子。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了住宅,想让他去参观参观,霍去病确是拒绝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皇帝自然喜欢敢说真话的人,尤其是孩子大小的人,这样对他的统治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和担忧。况且霍去病战功赫赫,一到沙场上,便直入匈奴,有时甚至甩开汉军几百里,尽管是孤军,可他却仍旧所向披靡,在草原上来回驰骋简直是如同入无人之地一样,把匈奴打得跪地求饶,家破人亡。汉武帝极其欣赏霍去病的表现。霍去病这人年轻气盛,军事才能造诣非常的高,出去打仗,封的校尉名号是“嫖姚”,回来的时候封侯叫“冠军侯”。总之汉武帝给霍去病都是定制的特定的,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山”,这个待遇也是没有谁了。

卫青作战灵活机动,注重缴获。能够抢的最好,没条件抢的就烧,烧不到再杀。收复漠南的时候是抢牛抢羊抢马,收复河朔的时候是抢牛抢羊抢马抢女人抢奴隶。两战最能体现他的作战注重缴获。卫青的作战稳扎稳打,缴获的东西特别的多,打得匈奴怕怕的。卫青从十二三岁的时候就是汉武帝的侍中,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当时的是侍中是皇帝的贴身随从,端茶递水什么都干,他也陪汉武帝坐车,一出征直接是车骑将军,当时是车骑将军是重号将军,不可谓不信任。而且汉武帝给卫青家的赏金特别多,像流水一样,是汉武帝的近臣。在极盛时期,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太子刘据也是卫氏所出,在朝堂上许多臣子都支持太子。卫青又是大将军,手握重权,况且卫青和卫子夫都是谨小慎微。卫青优待士卒,这令汉武帝不得不有所忌惮,害怕有一天卫青造反推翻自己的统治。

综上所述我认为,前期汉武帝更喜欢卫青。而到了后期出于忌惮而更喜欢霍去病,分界点是霍去病第一次打胜仗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卫青的儿子都不是平阳公主所生的吗?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卫青,大家的第一念头估计就是他姐姐卫子夫是当朝的皇后,外甥刘据是当朝的太子,夫人则是平阳公主,自身也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身份极为之高。不过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没有发迹之前,地位却是十分低贱的。卫青与姐姐卫子夫自幼就在平阳公主家相依为命,虽说都为奴,但是运气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刘彻来平阳公主家做客,为了款待自己的弟弟,平阳公主准备了舞姬助兴。卫子夫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之后随武帝入宫,卫青后来也受到武帝重用。公元前129年,卫青首征匈奴,卫青虽初出茅庐,但是胆子却很大,在作战过程中,深入敌方内部,大败匈奴凯旋而归,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危及长安,卫青临危受命,一鼓作气,解决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后被封为长平侯。之后多次带兵出征,均取得良好的战绩,卫青在世时,匈奴不足为患。

卫青在中年时迎娶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昔日主仆身份变成夫妻关系也是当时百姓流传的佳话,虽然婚后平阳并未为卫青诞下一儿半女,但二人依旧相敬如宾,生活美满。公元前106年,卫青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卫家在卫青在世时虽显赫一时,但卫青逝世之后便逐渐没落。

虽然卫家没落了,但是卫青在史料记载中在与平阳公主成婚前已经成家,拥有过三个儿子,那么卫青的儿子在卫青离世后是怎样的结局呢?

长子—卫伉

卫伉幼时便被封为宜春侯,待父亲死后,卫伉继承了父亲的长平侯爵位,卫伉虽是卫青长子,却没有继承父亲的良好基因,反而经常惹是生非,引起武帝的厌恶。公元前116年,卫伉因坐“矫制不害”被免侯;公元前102年,卫伉因没有符籍而擅自入宫,再次被罢免侯位。在公元前91年,因公孙贺父子被捕入狱,卫伉牵涉到“巫蛊之祸”中,后被汉武帝赐死。卫伉虽有侯位但并没有什么作为,最后惨死,也是几个兄弟当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次子—卫不疑

卫不疑在小的时候,因父亲出征匈奴有功,便被封为阴安侯。后来因酎金失侯,但元鼎五年后,史书上便没有了关于卫不疑的记载,甚至他的子嗣以及卒年都没有记录。所以推测卫不疑之后应该没有在朝廷中担任要职,而是平稳度过一生。

幼子—卫登

卫登儿时和哥哥一样的遭遇,即幼时封侯,后来酎金失侯。史书后来对卫登的记载很少,可以考察的是卫登一脉在汉宣帝时复家,汉成帝和汉平帝时均有记载卫登一脉在朝中为官,也算是延续了卫家的香火。

如上所见,自卫青去世之后,卫子夫少了弟弟这座靠山渐渐失宠于武帝,而太子刘据也因巫蛊之祸被迫自我了断,卫氏一族的荣誉渐渐倒塌。再加上卫青的儿子们不争气,并没有治世的才华,也没有受到武帝的欣赏,之后生活的便不是很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霍去病和卫青关系好吗 卫青和霍去病的关系是什么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霍去病和这个卫青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这两个人非常的厉害,封狼居胥这个传说也是和这个霍去病有关系,所以这两个人在抗击匈奴的事情上是真的太重要太重要了,多的也不说了,下面我们就仔细来分析看看这个霍去病和卫青的关系吧,看看他们的关系是不是好的,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霍去病和卫青关系好不好不好说,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有变化的,先是亲戚,这个时候的关系肯定是好的,之后就是这个上下级的关系,这个时候的关系也是好,但是后来就成了平级了,这个时候的关系应该是有发生一些改变的,这个时候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微妙的,关系好不好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霍去病的母亲是卫少儿,卫少儿是卫青是同母异父的姐姐。所以霍去病要喊卫青舅舅。

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青也随之当了平阳公主的车奴。后来,汉武帝宠幸卫子夫,将卫子夫接进宫里,卫青也随后进宫做可侍卫。

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侵扰大汉边境。汉武帝果断起用卫青,封其为车骑将军,让其带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公元前127年,卫青因战功显赫,被封大将军。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

公元123年,霍去病十八岁时,汉武帝任命他为骠姚校尉,随卫青一起出征匈奴。结果一战成名,被封“冠军侯”。这时,霍去病还是卫青的手下。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带领一万部队,深入河西走廊攻打匈奴,取得了两次河西战役胜利。汉武帝封其食邑5400户,地位几乎与卫青相当。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与霍去病,各带五万大军,分头攻击匈奴,史称“漠北战役”。这一次霍去病深入近两千里,取得重大胜利,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盛大祭奠仪式。这一次,霍去病和卫青一起被封为大司马,霍去病与卫青已经是平级了。

总得来说,卫青出道早,霍去病曾是他的部下。后来霍去病漠北战役获胜,而卫青这一仗只是小胜,并且损失巨大,李广因迷路自杀。所以霍去病后来的发展势头超过了卫青,但是,大将军,大司马已经是两人最高的官职了。只可惜,霍去病公元前117年突然去世,只有二十四岁。

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微妙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了,所以关系好不好当然得看这个具体的情况了,但是主题来说,那么肯定也是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卫青和霍去病谁功劳大?卫青和霍去病的贡献是一样的吗?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这两个人也非常的给力的,关系也比较的复杂,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两个人都非常的厉害,这个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既然是同一时期的人,那么这个卫青和这个霍去病到底谁对这个汉朝的贡献更加大一些呢?也就是说卫青和霍去病谁的功劳更大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看看吧!

在汉朝对匈作战中,卫青和霍去病都很卓越,但论功劳大小我投霍去病一票。

霍去病在历史的存在仿佛流星划过夜空,虽然很短暂,却格外璀璨。

霍去病十八岁出征,一战封侯,名动天下。

霍去病相对于卫青的成熟稳重,独有一份桀骜不驯,独有一种锐气。他深入漠北草原,奇兵突袭,他率领的汉军精锐铁骑,成了匈奴人的梦魇,这是草原民族从未遭受过的威胁。

草原民族在历史上一直与中原农耕民族争夺生存空间,他们彪悍,残暴,来自无踪,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挥之不去的威胁,有史以来一直霸道的存在。春秋有齐桓公九合诸侯,驱逐犬戎,战国有李牧戍守边关,与匈奴接壤的汉民族早早的筑起长城防御,真的只是防御。

即便强大如秦国,也只是将其赶出河套地区。

唯有霍去病领着汉朝的精锐深入漠北,对匈奴围追堵截,斩杀匈奴主力,直捣王庭,封狼居胥山,一路打到现在贝加尔湖。

他打通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打通了西域,他对于汉王朝的千秋功业居功至伟。

司马迁记载,霍去病少言寡语,不动声色,有气魄,敢任事。但是,较之卫青的低调、内敛、谦恭,霍去病骨子里卓尔不群、锋芒毕露,爱恨情仇也丝毫不加掩饰。

举三个大家所熟知的例子。

受降匈奴。在卫青、霍去病连连打击下,匈奴四分五裂,浑邪王来投降,汉武帝担心匈奴诈降,就派霍去病带兵越过黄河接应。果然匈奴部众,很多人不愿意投降,霍去病带领部队,当机立断,斩杀了不愿降的八千多匈奴兵,接管了这批草原上的剽悍骑兵。也亏是霍去病,换做别人估计镇不住。

射杀李敢。李敢是李广的儿子,也是霍去病的属下,跟随霍去病奇袭匈奴,立了战功被封为关内侯。李敢因为父亲自杀,怪罪卫青,跑到大将军府将卫青打伤,卫青低调地向汉武帝隐瞒了这事,哪知霍去病知道后,在上林苑打猎,不动声色的就把李敢射杀了。

要知道当时李敢已经接替李广任郎中令,执掌皇宫宿卫。,是三公九卿的“九卿”之一。霍去病随随便便就把他射杀了。

真够“任性”的呀!

拒绝联姻。霍去病打了胜战回来,汉武帝赐给他宅邸。送房子只是个噱头,真正的目的可是嫁个公主或皇族子女给他,形成联姻借以笼络。汉武帝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任人唯亲”。可是霍去病想都不想就一口拒绝,而且说的话冠冕堂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他舅舅卫青就不敢。你看卫青虽然战功赫赫,位极人臣,却取了已经结过两次婚的平阳公主,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英年早逝!

从十八岁出征到二十三岁去世,短短五年,他建立了不世之功。

他死的时候汉武帝很悲伤,调派了边境五个郡的铁甲军为他送葬,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来纪念他一生的丰功伟业。

展开阅读全文

汉武帝为什么那么看重卫青 最后又为什么灭卫青九族呢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说到卫青,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了解了,毕竟他可是在喊汉武帝那个时候的一名将军!带领自己的将士成为驰骋沙场的将军 。在那个时候的卫青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因此汉武帝也是非常看重他,可是就是这么看重的一个人,为什么最后汉武帝要杀卫青全族呢?下面就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汉武帝为什么那么看重卫青

其实说起来,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可以分为很多个阶段,我们今天先来说一说,汉武帝和卫青关系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发生在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刚刚得到汉武帝的宠幸,那个时候的卫青也刚刚入宫。如果足够了解汉武帝的话,应该知道,汉武帝这个人他爱一个人爱的非常深,而且他爱这个人,一定会连着爱他的家人,所以当时汉武帝对卫青也是很喜爱的。不过这个时候,他和汉武帝的关系,其实也是最简单的时候,因为两个人只是有一个姻亲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亲戚关系,这个关系最简单,也是两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时期。

他们两个关系的第二个时期就是汉武帝对于卫青这个人的试探阶段。待那个阶段当中,汉武帝对于危险的军事才能进行了一定的试探,但是在那一次试探之中,也让汉武帝彻底认清了卫青的军事才能。而且从那个时候之后,汉武帝也开始慢慢挖掘卫青这个人的潜力,而且两个人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两个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亲戚关系。反而多了一层更加亲密的关系,就是君臣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开始于什么时间,想必大家也应该知道,就是元狩五年的时候,这一年可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当时汉武帝非常著名的一场战斗漠南之战结束了。从那次战斗结束之后,汉武帝也是把卫青拜为了大将军,我们都知道汉代军事方面最高的官职就是大将军。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为清彻底得到了汉武帝的青睐。所以这时候两个人的关系也并不是我前面所说的简简单单的君臣关系,你想想一个军事方面的大将军和君王之间是怎样亲密的关系?这就相当于一个朝廷的重臣和君王的关系一样。我们都知道,当时汉武帝手下有很多的,大臣,其中像东方朔或者司马相如这样的人,他们都是可有可无的,说实话,汉武帝就算没有他们,也应该有很多人可以顶替他们的位置。但是卫青就不一样了,他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将军。前面那些人都有,汉武帝来说肯定是可有可无的,随随便便都可以找到的,他们的存在只不过是让皇帝更加开心,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存在,但是卫青的存在才是他根本的根基存在。有了卫青的存在,汉武帝才能够下决心彻底和匈奴展开长达40多年的战斗。

2、又为什么灭卫青九族

当然不是为了泄愤,这是因为政治争斗。

卫青跟着汉武帝,可谓是劳苦功高,作为汉武帝的心腹,他的结局也可以说是善终。至于,卫青全族被灭,这跟卫青已经没有啥关系了,这其中包含的是其他原因。这里就得提一下太子刘据。

卫青是刘据的亲舅舅,也可以说是太子一派强有力的保护伞。可惜,卫青去世以后,太子遭人陷害。而且那时候刘据的母后卫子夫,在汉武帝眼里也远没有从前的吸引力。刘据认为自己除了造反没有其他出路,于是就联合卫氏一族一起起兵了。在古代,无论是什么身份,一旦被判成谋反罪,那基本是死路一条。随后被镇压的刘据选择自我了断。而跟着刘据的卫青一族,就惨了。

所以说卫青一族被灭,跟卫青没关系,不存在兔死狗烹。想象一下,在那个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皇上的威严怎么能容忍别人这样挑衅?况且当时刘据的后代还有人在,汉武帝为防止外戚二度作乱,也会斩草除根。所以怎么会给曾经造反的人,第二次机会呢?那必须要一击毙命。要说卫氏当年也是在赌博,因为卫氏一直被认为是太子党的一份子。如果太子造反,一旦失败,那么卫氏应该也会受到牵连。但是参与其中,万一成功的话,又能换来至少一代人的荣华富贵。所以就跟着太子的脚步造反了,可惜下场不怎么好,毕竟汉武帝可不是软柿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