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卫队

卫队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卫队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卫队问题。

分享

浏览

7137

文章

6

7万多清朝皇家卫队为何不阻止袁世凯逼宫?

全文共 2158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一开始的时候,每一位皇帝都非常重视对朝廷军队的建设,尤其是在都城北京周边,都是有着不同种类的军队把守的,一环扣一环,互相牵制。然后皇帝在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或是侍卫派去对其进行管辖。我们在历史剧《雍正王朝》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是雍正皇帝即位还是八阿哥的逼宫,必须要掌握的就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虽然说是戏说,但是想要颠覆清王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晚清的京城防务,不仅没有因为列强侵略而松懈,反而比从前更加受朝廷重视。

甲午战败后,清廷原来的八旗军绿营军早已经名存实亡,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湘军淮军楚军,也基本上都被打残了。为了重新树立朝廷权威,加强统治,防御外国列强,清朝开始编练新军。

1898年,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对军权的重视,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花费大量白银,命令亲信大臣荣禄成立武卫军。

武卫军在1899年6月正式成立,全军约6万余人,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其中中军约1万人由荣禄亲自统领,驻北京南苑;前军约2万人由原淮军名将聂士成统领,驻直隶芦台,开平;武卫后军由甘军名将董福祥统领,准确人数不详,在7000以上,先驻守山西,后驻蓟州一代;武卫左军由老将宋庆统领,有豫军30营约1.5万人,驻守山海关;武卫右军由袁世凯统领,有7400人,驻天津小站。

五支军队如众星捧月,共同拱卫在北京城周围,令北京固若金汤。

这是当时整个大清朝最精锐的一支部队,其中既有步兵,也有骑兵,还有炮兵,装备之强,直到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得到英美援助后,才能媲美。

其中精锐中的精锐,是聂士成所率领的武卫前军,聘用德国教官训练,每个步兵一杆训练毛瑟步枪,还有奥制常备实战步枪1万枝,五个炮兵营一共有48门克虏伯速射炮,32门格鲁森速射炮,10挺马克沁机枪,即使从当时的世界角度看,也算精锐了。

1908年,摄政王载沣成立皇家禁卫军1.2万余人,由皇室子弟和八旗旗人组成,严加训练,准备精良,政治上可靠,军权掌握在载涛,铁良等满族贵族手里。

可以这么说,武卫军和禁卫军的绝大多数将军和士兵,都对清朝忠心耿耿。包括袁世凯手下的冯国璋段祺瑞等人,都对清朝皇帝有很高的忠诚度。

那么,1912年,袁世凯逼迫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的时候,这些忠于清朝的部队,都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不群起反抗呢?

我们先来看看那支精锐中的精锐----武卫前军。这是一支光荣的部队,它的前身武毅军,曾经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得过摩天岭大捷,可以说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次局部胜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武卫前军是抵御列强侵略的主力,曾经在天津,廊坊一带取得局部胜利,被侵略者称为“中国最强悍的军队”,不敢和聂士成部正面作战。所谓廊坊大捷,其实远不如天津战役中,聂士成部给八国联军造成的伤亡大。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却因为在绥靖地方的过程中,曾经剿杀过义和团,而被义和团民所憎恨,在聂士成武卫军与列强战斗的过程中,义和团抓了聂士成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聂士成含恨率军追击,却被自己人诬为“造反”(当时清廷幻想利用义和团抗击洋人),身中数弹。

更惨的是,受伤的聂士成,并不能被清廷所理解,还被慈禧屡次下诏切责,聂士成感叹“上不谅于朝廷,下不逼于拳匪,非一死无以自明”。心灰意冷的聂士成,每次大战都跑到最前线,只求一死报国,最后牺牲于八里台。聂士成死后,义和团跑来分尸,反倒是八国联军保护了聂士成的尸首,交还给清军。

清廷不仅不给聂士成议功,还指责聂士成“误国丧身”。武卫前军将士见清廷如此凉薄,无不为主帅之死感到心寒,士气低落,或被八国联军歼灭,或被义和团所杀,余部四散而去。最后马玉昆收拾残部,只剩下1000余人,闻名天下的精锐就此消亡。

由荣禄亲自率领的武卫中军,还没来得及和八国联军好好打,就望风而逃,有3700余人逃到了保定,后因为实在太熊,而被裁撤。

武卫后军在董福祥的带领下,曾经与义和团合作,攻打东交民巷,虽然阵亡了几名将领,士兵也损失不少,但主力尚在,后在董福祥率领下,成为护送慈禧西行的主要力量。这支部队到达西北后,就再也没有回北京,董福祥本人在庚子之乱后,被列强通缉,清廷不得不将其撤职查办,武卫后军一部后来发展为西北马家军。

武卫左军主将宋庆在1900年,已经80岁高龄,率全军在天津,杨村先后与八国联军血战,损失惨重,最后剩下2000余人,与武卫前军的残部一道,被马玉昆收编,后来加入到了保卫慈禧西行的队伍。1902年,老将宋庆病逝于军中,但这支部队却一直都在,只是力量大不如前。马玉昆在1908年病逝,这支军队也名存实亡。

前,后,中,左四军在庚子之乱中亡的亡,散的散,只有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完好无损,后来发展为北洋六镇,令袁世凯成为清末举足轻重的军事将领。

还有载沣那支1.2万人的皇家敢死队,虽然有一定战斗力,但部队缺少一名能干的主将,将熊熊一窝,在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之前,主将爱新觉罗.载涛因为没有实战能力而主动辞职,冯国璋被袁世凯派去领导这支军队,冯国璋利用自己曾经当过军校老师,培训过皇家禁卫军军官的那层关系,轻松搞定了所有上层军官。

就这样,忠于清朝的禁卫军都没了,反而是对清廷早就怀有二心的袁世凯坐大,到他逼溥仪退位时,清朝主要将领十有七八,都已经是袁世凯的属下,清朝的枪杆子已经完全掌握到了袁世凯的手里,江山易主也已经水到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科比特血战是怎样的?盟军重创德国党卫队

全文共 2733 字

+ 加入清单

盟军的坦克总队开始逼近法国的卡昂城,但是却遭到了德军顽强的抵抗。1944年6月,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但是盟军想法国纵深推进是却遭到了德军更加猛烈的抵抗,尤其是在下诺曼底地区的卡昂争夺战中,双方都投入了自己的精锐力量。其中,卡昂西面的科比特镇(Carpiquet)战斗打得极为惨烈,加拿大第3步兵师和德国武装党卫队苦战两天,双方都耗尽了最后一滴血。战前态势

卡昂是法国北部的交通枢纽,向东约200千米就是巴黎,向北仅十几千米便是港口密布的塞纳湾,盟军若能拿下,便等于打开通往巴黎的大门。盟军于6月6日登上诺曼底滩头后,曾希望快速夺取卡昂。德军也深知此地事关生死,遂部署重兵。然而盟军的计划并不顺利,从6月6日到6月30日,盟军付出巨大代价后,才保住诺曼底的滩头阵地,只有隶属英国第2集团军的加拿大第3步兵师逼近至卡昂西面的科比特镇(它旁边有一座重要的科比特机场),如果他们能占领这一地区,盟军就打开了进攻卡昂的通道。

此时,加军第3师主力是第7、8步兵旅,其中第7旅下辖皇家温尼伯步枪团、谢布鲁克燧发枪营和卡梅伦高地营,第8旅下辖加拿大步枪团、德拉舒蒂埃团、新不伦瑞克团。为了实现战役目标,盟军决定为该师加强一些攻坚力量,例如英国第2装甲旅第10团以及曾在诺曼底滩头大显身手的英军第79装甲师,后者拥有各种火线破障车辆,能为加军步兵提供便利。

正当盟军积极调兵遣将之际,德国武装党卫队第12“XTL青年团”装甲师(以下简称“SS第12师”)奉命接管了科比特地区的防务,该师大部分士兵系不满18岁的青年,这些人长期受NC思想毒害,充斥着为XTL“献身”的狂热,就在诺曼底战役期间,他们还违反国际公约,屠杀了64名英军及加军战俘。SS第12师此时已经建制不全,但师长迈耶仍拼凑出4300余人送进科比特地区,在小镇和机场构筑防御阵地。尤其在科比特机场,SS第12师的第26掷弹兵团第1营把居高临下的停机棚变为阵地,部署了大量机枪火炮,将盟军必经的机场外围地区以及跑道开阔地域全都纳入自己的火力打击范围。作战过程

7月3日夜,盟军首先进行炮火准备,停泊在塞纳湾的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用406毫米重炮向24千米开外的科比特倾泻炮弹,紧接着,支援加拿大第3师的英国野战炮兵也加入炮击行列,整个过程持续了近6个小时。加军第3师师长罗德·凯勒少将感觉这顿“烟火大餐”应该能让德军蒙受巨大损失,推测后续的作战不会有什么麻烦。

7月4日5时,加军打响地面攻势,第8旅的德拉舒蒂埃团、新不伦瑞克团主攻科比特镇,而第7旅的皇家温尼伯步枪团则向旁边的科比特机场扑去。在科比特镇方向,德拉舒蒂埃团起初打得不错,因为当面德军在之前的盟军炮击中被打垮,结果该团没费什么气力就冲到小镇外围,可是与德拉舒蒂埃团齐头并进的新不伦瑞克团却遇到德军多次伏击,直到6时30分许,两个团才在科比特外围会师,不久来自英军第10装甲团的“萤火虫”坦克也赶到了,他们便构成进攻的主力。

相比夺镇部队,负责拿下机场的加军皇家温尼伯步枪团却遇到了大麻烦。本来为了对付德军,他们特意请来英军特种坦克助阵,其中一种绰号“短吻鳄”的喷火坦克能将炽热的燃油喷向100米外的碉堡,是对付坚固工事的利器。可是,德军火力配置非常巧妙,他们把几门88毫米反坦克炮隐蔽在机场腹地,当几辆喷火坦克带着加拿大士兵往前摸索前进时,从多个方向打来的炮弹立马把这些“怪兽”变成火球,这些燃烧的坦克不仅阻碍了加军的前进道路,还成为德军修正射击诸元的坐标,越来越精确的射击让加军伤亡惨重。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混战,加军才向前推进了2.4千米,有一些勇敢的加拿大士兵试图跑步冲过机场跑道,占领对面的停机棚,可是这片开阔地早就被德军封锁了,加拿大士兵不是被子弹射倒,就是踩到路边的地雷,整个场面极为惨烈。

皇家温尼伯步枪团在机场受挫之际,攻入科比特镇内的加军也发现德军的抵抗是如此强烈。由于盟军的空袭和炮击已把住宅区变成废墟,无形中更便于德军机动防御。有意思的是,德军逐屋争夺的巷战技巧居然是从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学来的,当时德国人便饱受躲在残垣断壁里的苏联红军伏击。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加军依靠雄厚实力,通过步兵、工兵、坦克的协同梳剿,终于在7月4日下午基本肃清了科比特镇内的德军。

在夺取科比特镇后,凯勒师长把部队重新调往机场方向,支援损失巨大的皇家温尼伯步枪团。然而加军无论是坦克突击还是呼叫空中支援,都未能有效压制躲在工事里的德军。战至5日凌晨,加拿大人无奈地退回出发位置。

虽然没能达成全部作战意图,但控制科比特镇的加军第3师依然是最接近卡昂的盟军部队,这是德军统帅部不能容忍的。于是,SS第12师奉命在7月5日午夜发起反突击。一开始,科比特镇内的加军被突如其来的炮击打得有些措手不及,但是缓过神来的加拿大步兵们迅速和英军坦克取得联系,成功阻止住德军的前进。在新一轮巷战中,加军依托建筑废墟固守,加上他们的火力本来就占优势,结果使得SS第12师伤亡颇重。到6日清晨,SS第12师也没能取得像样的进展。战至中午,盟军战机密集袭击德军后方纵队。经过多轮突击后,SS第12师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法赶走敌人,科比特镇已然控制在盟军手中。

至于科比特机场,德军由于后援断绝,也坚持不了多久。7月8日,云集在整个卡昂地区的盟军已达到8个师,他们发起全面进攻,作为“眼中钉”的科比特机场再也无力支撑。就在当天,加军第8旅终于完全占领了科比特机场。战后评价

科比特镇及机场争夺战,是盟军在诺曼底战役第二阶段所遭遇的罕见恶战,不到一周的作战中,加军就损失2600余人,21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数架飞机,而SS第12师则在整个诺曼底战役期间损失了几乎所有坦克,约有1.2万人被歼。

观察科比特之战,盟军的行动显得颇为呆板。加军明知科比特机场已被德军加固为要塞阵地,但只派出一个团进攻,并且在进攻过程中缺乏足够精确的炮火支援。更重要的是,加军在运用法国抵抗组织方面也显得非常迟钝,据档案记载,法国内地军已事先将机场周边的德军布防情况透露给加拿大人,但加军指挥官仍盲目驱使士兵从敌人正面进攻,理由居然是那里适合“短吻鳄”喷火坦克推进。然而死打硬拼的战术,却让加军付出了许多本可以避免的代价,而且占领机场的时间也大大推迟。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经历科比特之战洗礼后,加军更加熟悉德军的战法,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步坦协同训练,并组织大量“轻装甲特遣队”,将摩托化部队投送到德军浅近纵深,一旦发现德军布防据点,他们可以及时呼叫空军打击,使其无法有效防御。顺便说一下,在1944年的后续战斗中,加拿大第3步兵师成为盟军中表现最出色的部队,JF了几百座法国城镇,将NC德军一直赶过法德边界。

展开阅读全文

底拉西乌姆会战是怎样的?诺曼骑士以瓦兰吉卫队哪个更厉害?

全文共 5505 字

+ 加入清单

拉西乌姆,又可叫拉佐,如今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首都,这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风景如画,几乎每一位想要从意大利常有到希腊的游客都要在这里呆上个几天,欣赏着这里独特的风光。然而在战火纷飞的中世纪时期,这个位置可没有如今看上去那么的宁静迷人。在这座城郊外的平原上,历史上曾经有两次非常重要的战役在这里爆发,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公元前48年6月10日罗马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统帅——凯撒与庞培之间的首场对阵秀;再就是公元1081年10月18日诺曼之王罗伯特·吉斯卡尔与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科穆宁之间的血腥对决。今天这篇文章将要讲述的,就是1081年的这场大战。1、 诺曼与拜占庭:两大强权之间的对峙

在公元11世纪的西欧,可能没有一片土地能够像意大利那样充满着诱人的机遇。因为这里的政治格局之破碎、外部干预力量之复杂,在当时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乱世方能出英雄,来自北方诺曼底公国的维京后裔——诺曼人洞察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因势利导将自己的战略舞台牢牢锁定在了意大利南部。继承了维京祖先热爱冒险天性的他们认为,风险有多大,利益回报就有多大。然而,自从诺曼人的铁蹄踏上南意大利土地的第一天开始,他们与拜占庭人之间的战争就像一枚定时炸弹,开始无情地倒计时了。

南意大利之所以能从拜占庭的海外飞地,最终变成了诺曼人崛起的大本营,原因在于当地复杂的政治局势让诺曼人有足够多的机会可以操纵政治天平的走向。

首先,一直在拜占庭人霸权下求生存的伦巴底贵族渴望能够有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势力帮助他们摆脱拜占庭人的控制。他们自身战斗力薄弱,互不统属内斗严重,纵然有外敌虎视眈眈,但他们依旧无法从内战中脱身一致对外。诺曼人的到来正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一直以伦巴底解放者身份自居的诺曼人即便有时对他们巧取豪夺,伦巴底人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他们的军事安全已经对诺曼人形成了高度依赖。

此外,教皇对诺曼人夺取拜占庭人的土地持支持立场。东西教会的矛盾由来已久,终于在1054年集中爆发。互相革除教籍的双方已经成为了意识形态上的死对头,那么如何假他人之手根除拜占庭人在意大利的影响力就成为教皇老人家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诺曼人的到来正好就成为教皇打击君士坦丁堡教会的有利抓手。

神圣罗马帝国对诺曼人与拜占庭人开战也是很有兴趣。帝国对意大利事务一直高度关注且频频插手,如何与拜占庭人争夺对意大利中部的控制权一直让皇帝殚精竭虑。如果诺曼人能够将拜占庭人的势力范围逐出意大利半岛,那么对于皇帝来说,不失为一个很吸引人的好消息。

就这样,领土上的尖锐矛盾、信仰上的水火不容、外部势力的教唆怂恿都让诺曼人与拜占庭人没有理由不好好来一仗,既然在政治博弈上已经不可避免地要爆发战争,那么只需要一个导火索,战火就将熊熊燃起。2、 吉斯卡尔与阿莱克修斯:王者之间的博弈

有时战争之所以变得伟大,是因为开战双方的领袖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诺曼首领罗伯特·吉斯卡尔与时任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科穆宁都是当时最具才华的领导者。他们的对决,可谓是棋逢对手、难分伯仲。

诺曼人吉斯卡尔草根出身,一路打拼登上高位,不论是人生经验还是军事阅历都很丰富。1015年出身于法国诺曼底公国一个贫困的普通骑士之家,老爸由于计划生育没搞好,12张嗷嗷待哺的嘴让他焦头烂额,家里仅有的一亩三分地显得十分捉襟见肘,作为长子的罗伯特年纪轻轻就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闯荡讨生活。经亲戚介绍,他来到意大利投奔了同父异母的哥哥,然而备受冷遇。后由于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很快在诺曼人中博得威望、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诺曼人在南意大利极有权威的首领。吉斯卡尔在开疆拓土上不遗余力,拜占庭人的飞地是他的首要目标,西西里岛也很快成为了他的囊中之物,拜占庭人在南意大利的最后据点巴里也被他拔除。此外,他和教皇正式缔结同盟,决心从今以后在拉丁基督的旗帜下征战四方。吉斯卡尔的卓越领导让诺曼人真正地从一群无地的雇佣兵变成了拥有广袤领土的南意大利霸权,兵锋正盛的他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海峡对岸的拜占庭,为此他已经准备了多年。

这边厢,阿莱克修斯·科穆宁于1081年加冕为拜占庭皇帝,他在即位之前是拜占庭帝国东方区总司令,参与过多起平叛任务,具备丰富的军事经验,是拜占庭帝国的核心人物。刚即位不久就遇上了诺曼人前来武装朝贡的"大礼",对于这个新皇帝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其实,这场战争的直接起因还要从十年前拜占庭帝国的一场对外战争的惨败说起。

1071年,来自东方的塞尔柱突厥人开始全面入侵小亚细亚,曾经抵挡过阿拉伯人无数次侵袭的东方军区承担起迎击突厥人的使命。然而在当年的曼齐刻尔特之战中,拜占庭人遭遇了惨重的失利。经此一战,原本是拜占庭帝国安全腹地的小亚细亚完全暴露在突厥人的袭击之下,帝国的领土大幅缩水。心急如焚的君士坦丁堡当局意识到来势汹汹的突厥人才是帝国的最主要敌人,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皇帝米海尔七世急忙向在意大利挑战帝国的诺曼人伸出了橄榄枝。提议两国摒弃前嫌,握手言和,互为联姻。

吉斯卡尔得知了拜占庭方面的联姻要求后随即同意。他一是想好好巩固一下刚得到南意大利领土,不想再起事端;二是借女儿增加诺曼人在东方的影响力,为以后东进打打基础。女儿海伦娜乘船前往君士坦丁堡,即将嫁给皇帝之子君士坦丁,眼看女儿即将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后,吉斯卡尔十分欣喜。

不过不巧的是,海伦娜刚到君士坦丁堡,皇帝米海尔七世就被军事政变推翻了,皇子君士坦丁被流放,可怜的诺曼公主不知所措,被拜占庭人关进修道院。得知消息的吉斯卡尔大发雷霆,心疼女儿的遭遇之余他提出严正抗议,要求拜占庭人履行承诺,让海伦娜成为帝国的太子妃,然而这对于发起政变的尼基弗鲁斯三世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得到对方的回绝之后,吉斯卡尔果断开始聚集军队、打造战舰,他以宝贝女儿受到虐待为由将诺曼人召集起来,准备正式向拜占庭人宣战。

表面上诺曼人以对方悔婚为由发动战争,其实这只是个借口。吉斯卡尔早就对海峡对岸的巴尔干垂涎三尺,入侵拜占庭早已在他的小本本上记下多年,如今有了理由开战,那谁也阻挡不了他的东征步伐了。3、 诺曼骑士与瓦兰吉卫队:王牌兵种之间的较量

诺曼人之所以能够在英格兰和南意大利肆意驰骋、所向披靡,很大程度源自于他们那引领时代潮流的新型作战方式——重骑兵夹枪集团冲锋。尽管诺曼人的祖先是步战几乎罕逢对手的强悍维京武士,但扎根于优质骏马产地诺曼底的他们很快抛弃了祖先那一套结阵-盾墙-肉搏的古老作战方式,以重骑兵密集冲锋的战术取而代之。

骑士不仅是一个兵种,也是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欧社会体系中的一种社会等级和分工角色。骑士最早源自于法兰克王国为抵抗维京入侵而掀起的军事改革,面对来无影去无踪的维京劫掠者,高机动性的骑兵有助于在敌人出现时快速组织并发动反击,他们在一系列实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逐渐成为了查理曼子孙们颇为倚重的武装力量。

911年维京首领罗洛被法王查理三世分封为诺曼底公爵,首批诺曼人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相比起本地人,诺曼人是高高在上的征服者,为了能够让族人们在这里世代永存,罗洛加强了诺曼人的法兰克化进程,其军事体系也跟着发生了一系列明显改变。以步战为傲的他们开始学习法兰克人的马战技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兵就成了诺曼人的新时代课题。此外,骑士是西欧封建制度和贵族等级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让诺曼人一直能够保持对贵族身份的垄断,没有那么高权势的诺曼人纷纷成为骑士,成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暴力机器。

诺曼骑士的装备十分精良,标志性的装备为带护颈护鼻的圆锥形铁皮头盔、从脖子到膝盖的全身锁子甲、泪形鸢盾、骑砍用的长剑以及威力极强的骑枪。他们的头盔来自加洛林时代的改良型,因为祖先的维京战斧给法兰克人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梦魇,加强头部的防护势在必行;加长版锁子甲也是来自于法兰克人与维京人恶战总结出来的战斗经验,能够保护到腿部的锁子甲能够让诺曼骑士在面对靠近的步兵敌人时也不至于下体受伤;鸢盾来自于改良后的圆盾,因为鸢盾的形状能提供更好的视野,而且还能够加强对身体的防护面积,是骑兵的不二之选;长剑与骑枪都可以让骑兵的杀伤范围大大增加,尤其是骑枪,能让诺曼骑士们的冲锋无往不利。

诺曼人的骑兵固然令人胆寒,但是拜占庭人的瓦兰吉卫队有话要讲。这支卫队在中世纪史上赫赫有名的步兵劲旅最初来自于基辅罗斯的维京武士团,他们后来选择去君士坦丁堡寻求更好的发展,成为了一支精锐武装力量。因为外族身份和长久以来积累下的良好口碑,瓦兰吉卫队一直是拜占庭皇帝最信赖的武装力量。其扎实的作战功底和高度职业化的日常训练让卫队中的所有人都是令人肝胆俱裂的杀戮机器。最传奇的维京人、挪威国王"无情者"哈罗德就是瓦兰吉武士的杰出代表。

瓦兰吉武士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他们的装备之精良已经达到了其他任何步兵都望尘莫及的水平。令人望而却步的精铁面甲只露出两只眼睛、全身披挂的密织锁子甲、力沉千钧的双手战斧、寒光四射的长剑。因为他们需要挥舞双手武器来造成最大化杀伤效果,没有多余的手用来持盾,因此他们的盾牌只能挂在左臂。瓦兰吉武士的双手武器能够造成惊人的毁伤效果,几乎任何铠甲和盾牌在双手战斧的全力猛击之下就像纸糊一样脆弱。与瓦兰吉武士在战场相遇,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取胜,而是如何幸存。4、 决战底拉西乌姆:鹿死谁手

1081年10月18日清晨,双方正式在底拉西乌姆城郊的平原上摆开阵势。诺曼公爵吉斯卡尔领军15000余人,其中包括他的精锐核心1300名诺曼重骑兵,其余为意大利雇佣兵和从西西里招募的穆斯林战士。相比之下,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统军20000余人,他的麾下军队构成非常复杂,除了精锐中的精锐1000名瓦兰吉武士之外,还包括色雷斯人和马其顿人组成的王军步兵5000余人、摩尼教徒军队2800余人、亚美尼亚重步兵、色萨利骑兵等,此外还有来自法兰克的1000人雇佣兵以及7000多突厥援军。

双方的兵力虽然看起来都很庞大,但是真正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少数精锐部队。在古代战场,用来充数撑场面的军队不在少数,但是到了该上场的时候能否发挥出战斗力,就看他们自己的战斗素养了。

吉斯卡尔把自己的精锐诺曼骑士部署在中军,阿莱克修斯针锋相对,将精锐瓦兰吉卫队也部署在中军。战役打响后,吉斯卡尔派部分诺曼骑士向瓦兰吉卫队展开佯攻,他知道这场战役能否获胜取决于拜占庭人的瓦兰吉卫队能否被歼灭,因而他想通过这招将好战的瓦兰吉人引出队列,但是诺曼人的佯攻刚发起不久就进入到了拜占庭弓箭手的火力射程之内,箭雨之下他们不得不撤退,吉斯卡尔的初步计划没能成功。

佯攻的失利让吉斯卡尔的右翼军队迫不及待地展开进攻,他们的擅自出击正好迎面撞上了磨斧砺砺的瓦兰吉卫队,在对面巨斧的无情挥舞下,诺曼人的右翼部队损失惨重,论近战他们远不是瓦兰吉人的对手,士气崩溃仓皇撤退,这大大激发了杀红了眼的瓦兰吉人的战欲。

这次轮到了瓦兰吉人不顾军纪擅自出击,他们怒吼着全力追杀逃跑的诺曼军队,因为这支瓦兰吉部队中又不少队员是"征服者"威廉铁蹄下不得不离家出走前往君士坦丁堡谋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对毁坏他们家园的诺曼人恨之入骨,乘胜追击下复仇的欲望愈加炽烈,瓦兰吉人不顾一切地向前猛冲,竟然追杀到了诺曼全军的右翼,浑然忘记了已经脱离大部队很远了。

右翼即将被瓦兰吉人包抄,形势对诺曼人极为不利,但吉斯卡尔依旧清醒地抓住战役获胜的关键点——如何尽快消灭瓦兰吉卫队。他迅速抽调起一支诺曼骑士,朝着正在追赶残军而忘乎所以的瓦兰吉人的侧翼展开猛烈冲锋,并让长矛兵和弩手一起上阵辅助诺曼骑士对其实施打击。

由于是从侧翼展开冲锋,瓦兰吉人果然受到了很大损失,他们不再追杀残敌而是将目标转移到了诺曼骑士。挥舞的双手战斧让诺曼人的战马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在马上无法保持稳定的骑士们无法对瓦兰吉人展开有效杀伤,这也证明了一旦骑士结束冲锋陷入近战,他们将会迅速跌入劣势之中。

不过瓦兰吉人的好运到头了,长时间的冲锋让所有人筋疲力尽,被诺曼骑士冲垮的队形一时间也无法有效重整,诺曼弩手和长矛兵的远距离杀伤让瓦兰吉人无法施展有效还击,他们边战边撤,遁入到战场边缘的一座小教堂里,企图借助工事继续顽抗。

吉斯卡尔果断下令火烧教堂,令人窒息的浓烟让幸存的瓦兰吉人不得不冲出来,然而他们一出来就成为了诺曼弩手的活靶子,很快拜占庭军的精锐部队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已经无所顾忌的吉斯卡尔将剩下的诺曼骑士组织完毕,摆开进攻阵型,对拜占庭的中军和右翼发起了极为猛烈的冲锋。骑士们的骑枪瞬间将拜占庭人的阵线撕成碎片,从根本上上瓦解掉了对方的士气,已经无力回天的阿莱克修斯皇帝下令撤退,诺曼人在追杀和欢呼声中结束了一天辛苦的战斗。5、 骑兵时代的到来

底拉西乌姆之战以诺曼骑士的光辉大胜而画上句点,瓦兰吉武士再此战之中虽然依旧表现勇猛出色、给诺曼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但还是走到了命运的终点。尽管他们的失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但是不可否认,步兵的时代结束了。

底拉西乌姆之战与以往的战役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传统上布置在两侧迂回的骑兵被布置在了中军的主攻位置,说明诺曼骑士的夹枪冲锋战术可以正面硬刚对方的步兵阵线,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信号:骑兵不再只能发挥传统的战场辅助作用,如今可以成为主力撑起战线。正是这兵种作用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中世纪最终成为骑士独领风骚的时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诺曼骑士还是瓦兰吉卫队,追根溯源他们都是北欧维京人的后裔,这场战役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维京人子孙之间的一场内战。最强步兵和最强骑兵统统出自维京人的后代,不得不说他们真是一个为战争和征服而生的强悍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纳粹德国的装甲兵制服与党卫队制服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装甲兵与党卫军的制服都有着黑色的,并且在领章上都有着骷髅头的标志,所以很多人会将其混淆,把装甲兵也误认成为了党卫军。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区别的,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该如何区分。

装甲兵与党卫队黑制服最大的区别是样式不同,装甲兵是大翻领、高腰、前衣襟纽扣靠右类似于机车服的夹克样式,而党卫队则是小翻领的正统军服样式。

这是网上仿制的党卫队M32制服,注意它的右边领章与装甲兵的区别,下面我会详细解释。

其次是这两套制服的领章和兵种颜色的镶边不一样,装甲兵制服左右领章对称,都是骷髅标志,而党卫队左右领章不对称,只有部分单位如骷髅师和集中营等,他们的右领章是骷髅标志,而不是常见的双闪电⚡⚡标志。

装甲兵领章左右对称,骷髅标志竖立在领章上,领章镶边为装甲兵兵种色粉色。注意他领章上骷髅是没有下颚的。

早期的集中营领章,骷髅倒放在领章上,骷髅有下颚,领章镶白边,40年后改骷髅为水平放置。

40年后党卫队集中营看守或骷髅师领章,骷髅标志呈水平状放置在领章上,骷髅有下颚。

党卫军、国防军的装甲兵制服都一样,但党卫军装甲兵领章佩戴的是党卫军军衔,与国防军装甲兵又有明显的区别。

尽管装甲兵与党卫队都有骷髅标志的领章,但他们的骷髅标志图案却是不一样的,装甲兵骷髅头没有下颚,党卫队骷髅头有下颚。

这是装甲兵的骷髅头样式,无下颚。

这是党卫队的骷髅头样式,有下颚。

现在能分清楚装甲兵与党卫队的区别了吧,据说在战场上很多美军士兵也分不清,所以有不少德国装甲兵被当成党卫队稀里糊涂给收拾掉了。

这篇文章只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介绍,绝非宣扬纳粹,请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大家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更加认识到战争的血腥和法西斯的罪恶,更加珍爱今天的和平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卫队博物馆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伦敦卫队博物馆是了解英-事历史的绝佳去处,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军事迷们。博物馆最早是不对外开放的,现在如果游客持有伦敦通行证,就能够免费参观。

伦敦卫队博物馆最初是为新纳入的军队提供教育,开放于1988年,博物馆的陈列包括从内战到现在的五个皇家兵团的制服:步兵团、冷溪近卫步兵团、苏格兰卫队、爱尔兰卫队和威尔士卫队,详细描述了军队在不同时期作为各项典礼的礼仪职责的性质和来源。伦敦军事博物馆使游客更好得了解步兵团和皇家骑兵团,有关他们过去作战的职能和现在的功能。对于那些对英-事遗址感兴趣的游客而言,卫队博物馆是必去之处。

正对皇家广场圣詹姆斯公园,伦敦卫队博物馆也证明了王室在英国历史上对国家的重要性及他们与军队的紧密联系。如果你对军事感兴趣,特别是伦敦卫队,那么博物馆就正对你的胃口。

The Guards Museum

必去理由:了解英-事历史的最佳去处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英国[Britain]

景点所在省、州:大伦敦 [Greater London]

景点所在城市:伦敦 [London]

展开阅读全文

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坐落在英国政治中心“白厅”(又译怀特霍尔)的中心地带,毗邻唐宁街,与白金汉宫隔着圣詹姆斯公园遥相辉映。它是通往英国皇室居住区的大门,也是伦敦举办重大仪式的场地,每年英国女王生日时,都会在此举行皇家军队阅兵为女王庆生。

从17世纪起,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就是英国-以及其它庆祝活动的场地;现在,这里每天的游人都是络绎不绝,因为骑兵卫队的换岗仪式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目睹到英俊威武的骑士骑着高头大马的姿态。更让人兴奋地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期间,这里还会搭建临时场馆、运入细沙,创造了伦敦独一无二的沙滩,成为沙滩排球的比赛场馆。

Horse Guards Parade

必去理由:伦敦举办各种仪式和活动的最主要场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英国[Britain]

景点所在省、州:大伦敦 [Greater London]

景点所在城市:伦敦 [Londo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