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511

文章

6

篇1: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

时代:明

地址:阳城县城西北20公里芹池镇阳陵村

简介:据清同治年旧志记载,寺建于后唐,原名福庆院,宋代改为泗州院,毁于真宗年间。天禧年间(1017——1021年)僧人法澄等重建,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赐额为“寿圣禅院”。

寺内布局为二进院落,现存主要有大雄宝殿和琉璃塔,大雄宝殿为清康熙36年所建。琉璃塔为寺内主体建筑,八角十级,高约27米。塔身平直,收刹甚微。塔基为两层,皆为砂石岩。上有浮雕花饰,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层皆为琉璃构件镶嵌,外壁嵌满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塔内中空可登。

塔身一层后门洞左侧,嵌琉璃题记一方,上刻“大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阳城琉璃匠人乔永丰男乔常飞乔常远”。

2019年10月7日,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阳陵村:阳陵村简介阳城县芹池镇阳陵村位于县城西21公里处,北与武甲村接壤,东与芹池镇区、芹池村、川河村、侯甲村相邻;西与宜壁村、吕庄村相靠。全村360户,1160口人分为12个村民组,支部党员42名,下设三个党小组。村域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213.3公顷,2010年全村总收入62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79元。阳陵村历史悠久,古时为古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位于海淀区颐和园内万寿山北坡藏式建筑群中,塔高16米,呈七层八角形,全用琉璃建造,墙面上有佛像浮雕,由下向上每三层有竖向矩形窗。各层均有檐,因此呈楼阁和密檐互用的形式。但从整达到十五层。塔内为实心,不能攀登。塔的平面呈方形、六角形、人角形、十二角形。这种形式的塔在隋、唐时代盛行,到辽金时代更加发展,平面以八角形为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内

开放时间:

随颐和园时间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飞虹琉璃塔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飞虹琉璃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洪洞县城东北的霍山南麓,是霍泉的发源地。山上古柏苍翠,山下泉水潺潺,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七色琉璃塔,金碧辉煌,巍峨壮丽。这,就是中国乃至佛教诸国公认最美丽的佛塔“飞虹塔”。

飞虹塔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平面为八角形,13层,全塔高47米,屹立于太岳山麓,远处看去,巍巍壮观,正像民间传说:“广胜寺有个琉璃塔,离天只有丈七八。”

飞虹塔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彩,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晕,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优美的名字――“飞虹塔”。

飞虹塔下有一寺院,就是著名的古迹――广胜寺。广胜寺历史悠久,现存建筑是一组元明时期的建筑群,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飞虹塔坐落在上寺院内。下寺院内有一奇碑,引人注目。碑文记述的是民国期间僧绅勾结盗卖佛殿壁画瑰宝之事。下寺大雄宝殿内有一组元代壁画,画艺精绝,色彩绚丽,是我国壁画艺术中的珍品。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古代文化艺术精品,竟然在1929年被该寺恶僧勾结当地劣绅卖给文物商,盗运国外,现收藏于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博物馆。最为荒唐的是,盗卖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镌石立碑,自我赞扬。此碑至今保存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琉璃塔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琉璃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琉璃塔位于何家娄村(原港口),原建筑荡然无存,现在的琉璃阁是港口村为了恢复古迹,于2002年重修的。该塔的屋顶用黄色琉璃铺就,呈0形,八角玲珑,建筑面积15平方米。塔分上下两层,下层高3米,四面墙壁;上层高2米,四面玻璃;顶部是“鸡笼顶”式样,中间悬挂一白炽灯泡。塔的正门朝南,门上的横梁为一长条型石块,上刻“重华離照”四字;门的左右两边石柱上勒刻着一副对联,为“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琉璃塔在历史上起着灯塔的作用,原来以前长塘水路十分发达。夜航船到了港口村宽阔的下大江云龙桥,河道变得狭窄,转弯幅度很大,为了给来往的航船照亮行程,热心人便斥资建造了这座琉璃塔。以前点的是油灯,用的是香油,由旁边的关帝庙住持负责点灯、上香油,用滑轮的原理吊下灯盏添加香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灵光寺琉璃塔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灵光琉璃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光寺位于襄汾县邓庄镇北梁村。《襄陵县志》载:“灵光寺在县东南北梁村,金皇统中重建,平阳府尹杨伯雄撰记,后知县薛所蕴重修,有碑。内有宝塔,高十三级,后有藏经阁。”杨伯雄,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任平阳尹,有政声,《金史》说:“先是,张浩治平阳,有惠政,及伯雄为尹,百姓称之,曰:‘前有张,后有杨。’”经过战乱,寺的殿堂毁于一九四八年,一九五八年地面被淤平,仅剩一座砖塔,并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位于北梁村西七百米,这里为丘陵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塔为八角形,仿木构形式砖塔,原有十三级,存七级,每级正面有小圈门,创建于唐贞观年间,金皇统年间重修。上部六层毁于清代康熙三十四年临汾地震,这有塔侧清代乾隆四年(1739)碑文作证:“奈无何康熙乙亥夏,遭地震,自藏经楼以及廊庑,尽行倒坏,惟佛法二殿仅存,高塔半存。昔之称为壮丽者,今不胜其零落矣。”一九六七年八月十八日山西文管会孟繁兴作地震考古调查时,挖开泥土,拓取了碑文。塔的第一层埋入地中,是洪水灌溉淤积地面的实证。塔的第一级琉璃碣后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的藏经于一九八五年四月中旬被盗,后破获归案,现盗洞尚存。被埋在地下的灵光寺碑有:金皇统囗年《灵光寺碑》;明正统十一年《重修灵光碑记》;明崇祯五年《敕赐灵光寺招僧住持记》;明崇祯九年《邑侯薛公去思碑记》和清乾隆四年《重修南北佛殿碑记》。

2013年5月,灵光寺琉璃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及琉璃塔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琉璃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清凉山,又称万佛寺。万佛洞石窟共四个洞窟,由北向南编号。1号窟为主窟,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窟中间凿石成坛,两侧凿有石屏,屏壁上满布浮雕佛、菩萨、罗汉、弟子像等。坛上塑像为1985年重塑。2号窟有三世佛及弟子、罗汉像等。3号窟有弥勒坐像。4号窟口有天王像,内部有浮雕佛教故事图像。

2013年5月,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及琉璃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