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东下冯遗址青铜器(经典20篇)

浏览

5640

文章

1000

篇1:陈家台子遗址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陈家台子遗址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台子遗址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9年7月6日,陈家台子遗址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遗址四周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遗址四周200米。

芦阳镇: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位于弥渡县寅街镇多祜村委会东北面,距村委会约1公里、小瓦窑村500米处。

多祜清代砖瓦窑的结构属于明窑,因形状象馒头一样而俗称“馒头窑”。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个竖穴,然后在竖穴周壁用砖块支砌。窑体由火门、火膛、窑室、排烟孔、回火沟、火口等结构组成。烧砖瓦时,窑工将制好的窑坯码入窑室之内,然后通过窑前的坑道将柴薪从火门放入火膛,火膛上有火口,柴薪在火膛中燃烧后,火焰从火口进入窑。窑室底部砌有回火沟,四周有四个排烟孔,进入窑室的火烟从四壁的烟孔排出。当砖瓦烧好后,为使砖、瓦冷却并转为青灰色,窑工必须将水从烟孔中倒入窑室,因此窑室底部的回火沟又起到了回水的作用。最后,待窑冷却后,烧成的砖、瓦由窑顶逐层取出。

窑体坐北朝南,窑口为正南;操作坑长1.3米,宽1.2米,深1.8米;火门高1.1米,宽1.08米,火膛壁厚17厘米;窑室内径3米到2.7米,深1.8米;回火沟宽12厘米。从窑室出的砖瓦形状、尺寸看,多祜砖瓦窑属清代晚期所建造。烧制出的砖瓦由于土质差的原因,故多呈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牛门洞遗址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门洞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门洞遗址位于会宁县头寨子乡牛门洞村。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三种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有墓葬、灰坑等。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陶片为泥质、夹砂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样有橙、黄、五彩纹、鱼纹、鸟纹、圆圈纹、漩涡纹,器形有盆、碗、罐等;半山类型的陶片为夹砂红、灰陶,多饰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锯齿纹、水波纹、葫芦纹,器形有罐、钵、盆、瓮等;马厂类型的陶片为夹砂红、灰陶,饰粗条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圆圈纹、螺旋纹、波折纹、编织纹,器形有瓮、壶、单把筒形杯、石臼、石祖等。遗址保存较好,内涵丰富,不仅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区域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研究马家窑文化内涵的重要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梁嵩故居遗址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梁嵩故居遗址为平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梁嵩故居遗址

级别:县级

时代:五代

地址:大鹏镇龙街

以故居遗址(包括土阁墩)为中心前后左右100米为保护范围,150米为控制地带。跑马坪中心为点前后左右80米为保护范围,100米为控制地带。以故居遗址(包括土阁墩)为中心前后左右150米为控制地带。跑马坪中心为点前后左右100米为控制地带。

1989.7.20

平南县人民政府(平政发[1989]136号)

梁嵩,龚州(今广西平南)人。字子高,又字仲邱。生卒年 不详。五代十国南汉白龙元年(925)状元。梁嵩自幼勤奋好学,善诗文。南汉刘龑帝效法唐制,开乙 酉进士科考于广州。梁嵩在殿试时作《赋荔枝诗》:“露湿胭脂 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 生。桔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 占人间第一名。”被皇帝赞赏,点其为状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河州堡遗址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河州堡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州堡遗址位于酒泉市敦煌市肃州镇河州堡村。据文献记载,该城为清代修筑,因清雍正年间,自河州迁入移民而得名。城堡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南北长45米,东西宽47.8米,面积2151平方米。墙基宽2.7米,顶宽0.9米,高4.2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12—0.15米,墙顶部有女墙和瞭望孔,南墙有马道。城堡东南角、东北角、西北角各有一外突2米的多边形角墩。1992年被敦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遗址四周堡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烂庙梁遗址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烂庙梁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烂庙梁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榆林市榆阳区红石桥乡张家湾村

保护范围:烂庙梁山顶,南北200米,东西15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0米。

2014年,烂庙梁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石桥乡:榆林市辖乡。1950年由横山县划归榆林县,1956年属巴拉素区,1958年建红石桥公社,1984年改设乡。位于市区西南部,距市区53公里。面积564.7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红石桥、闹牛海则、房梁、肖家峁、左界、井界、古城界、张家湾、油房湾、韩家峁、双红、王连圪堵、马路湾、武松界14个村委会。农产有水稻、糜子、谷子、玉米、马铃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班清考古遗址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班清考古遗址覆盖面积达49000多平方公里,被视为迄今为止在东南亚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它的发现向人们揭示了人类文化、社会和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该遗址发掘出来的葬物证实该地区曾有过农业耕作、制造和使用金属的活动,也是迄今为止所能提供的最早的此类证明。

班清考古遗址反映了当地在农业耕作、金属器制造及使用方面的情况。在考古的过程中,班清被发现有层次分明的6个文化层,最底一层可追溯至公元前3600年,在当中发掘了墓穴祭品、龙骨陶器及脚镯手镯等发现班清的居民于公元前2000年已经懂得使用青铜器具,相比西方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及中国的夏商时代还要早500年,因此有人认为班清文明才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

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必去理由:东南亚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泰国[Thailand]

景点所在省、州:莫肯府 [Udon Thani Province]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遗址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延安市富县北道德乡北道德村。

1935年11月中旬,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等来到东村,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机关从甘泉下寺湾移驻北道德。在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中共鄜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鄜县县委,鄜西县革命委员会和鄜甘县革命委员会合并成立鄜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健全了区、乡一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地方武装组织。广泛深入地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担架队、筹集粮草、设立伤员接运站和俘虏接待站等,积极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初,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在鄜县开展了扩红和创建游击队活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0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6年5月,国民党东北军进攻陕甘省党、政、军机关驻地北道德,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转移到甘泉府村川一带。

北道德乡:北道德乡位于富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辖17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1992户8043人,辖区面积161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该乡境内石油资源丰富。北道乡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境内有古塔两座,一座位于东村村西,名叫严院塔,相传建于唐朝,塔高70余米,18层,呈八角形,塔身飞檐高跷,气势壮观.另一座位于梁子塬村南,叫梁子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樊家城遗址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樊家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樊家城遗址位于天水市中滩镇雷王集村背湾西村西4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6.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变体鱼纹、弧线三角纹、勾叶纹彩陶片,器形有盆、钵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圆圈纹、平行线条纹、网纹彩陶片,器形有碗、罐、壶、喇叭口尖底和平底瓶,并有石斧、石刀、骨锥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与马家窑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

中滩镇:自然环境:中滩镇北临葫芦河,总土地面积3.25万亩,总耕地面积1.28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083.9米。行政区划:辖33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8459户,乡镇总人口37944人,乡镇从业人员18972人。 六通情况:33个村全部通电、通电 话、22个村通邮,8个村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田家湾遗址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田家湾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田家湾遗址位于清水县红堡镇田湾村西侧。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

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庙沟为界;西以忍沟为界;南以头地崖北侧崖壁为界;北以断崖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30米。

红堡镇:自然环境:红堡镇位于清水县西部,总土地面积8.18万亩,总耕地面积3.37万亩。平均海拔1334米,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9°C,全年无霜期180天。行政区划:辖26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922户,乡镇总人口27490人,乡镇从业人员13869人。六通情况:26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通有线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水洞沟遗址博物馆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临河镇明长城脚下,距首府银川市24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建筑形制以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材料中最具特色的西方莫斯特文化石叶为设计背景,以石器与遗址环境的主要色调——土黄色为基本色调,外形仿石器造型。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面貌的主题博物馆。

水洞沟是我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一处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水洞沟遗址的发现打破了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错误论断,开创了我国旧石器时代研究的先河,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眼光,其热度之高,被第四纪考古之父刘东生先生赞誉为“中国旧石器时--古学的文艺复兴”!

借着遗址幽谷独特的人文光环,也凭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魔力打造出的绮丽美景,如今的水洞沟又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一批批游人纷至沓来,或在博物馆中欣赏珍贵的文物和图片,或在野外徒步寻觅先人的踪迹,或乘船领路湖光峡谷的美景,或驰马品味天地的辽阔和断崖峭壁的苍茫。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建成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传统博物馆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以大型浮雕、270度大型半景画、动漫、幻影成像、实景和实物,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打制石器、祭祀、渔猎等其乐融融的生产、生活场景及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开创了中国博物馆展示形式的先河,使之成之成了中国最先进的展馆,得到了世界各地专家的一致认可。

博物院分地上环廊展区和下沉式展区两部分,按地上环廊120米展线的顺序设计为前言、人类演化史、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宁夏水洞沟文化遗址、结束语等5个单元。重点展示的是宁夏水洞沟文化遗址单元,此单元分水洞沟的地理概况、遗址的地质构造、水洞沟的古环境特征、水洞沟遗址的发现、遗址的分布图、水洞沟的五次发掘、水洞沟遗址的发掘成果、水洞沟遗址研究、水洞沟人生产、生活场景等九大部分。在展览形式方面,打破仅仅利用展柜展示文物的常规展览模式,融合了文物、图表、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地震平台、山洪爆发、沙盘、多媒体展示以及观众互动参与等多种方式,大量吸纳国际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整体提升展览效果。

本展馆最亮最震撼的点在下沉式展区,展区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下沉地面据博物馆屋顶16米。整个展厅完全用半景画,实景等展示形式将三万年前的生活环境复原,并运用幻影成像、声光电等技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一进入展厅,您就经过时光隧道进入远古时代,看到围着猎皮的远古人群正顶着刺骨的风雪走着,当来到水洞沟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他们脸上露出了笑脸,从此,水洞沟就成了他们美丽的家园,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幸福地生活,瞧那边男的用石器和棍棒绑制的标枪在射猎、这边女的有的在岸上采摘植物的果实,有的在湖里摸鱼,还有用动物的胃做容器打水,最远处还有几个人正在忙着帮一个妇女接生呢。晚上到了,大家围着篝火烤食着猎物,跳着欢快曼妙的舞蹈,还有对对情侣在谈情说爱,看那位男士正含情脉脉把他们亲手打制的精美的鸵鸟蛋皮项链戴在女士的脖子上。夜深了,大家都睡了。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四起,接着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势如瓢泼,还没等人们反映过来,蓝光闪过之后,就听见天崩地裂声响起,脚下咔嚓裂开了一丈多宽的深壕,人们四处惊慌逃窜,终于洪水爆发了,愤怒的洪水一泻千丈,势如奔马,洪水肆掠地追赶着逃生的野鹿、野牛、野驴和人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南城子遗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南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子遗址位于肃南县大泉沟乡南城子村西北200米。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173米,东西宽170米。面积2941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基宽6米,残高10.2米,夯层厚约0.2米。北墙开门,门外筑瓮城。瓮城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8.5米,东向开门。城四角筑四棱台体角墩,突出墙外8--10米。距离东北角墩14.7米处建有高13米、边长23米的正四棱台体夯土台。城外有口宽8.5米、深1--3米的护城河环绕。地表散见黑釉、青花瓷片及残砖、瓦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技术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百齐堡遗址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百齐堡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百齐堡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广至乡洮砚村,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面大致呈正方形,东西长154米,南北宽149米,面积2.3万平方米。墙体夯土版筑,顶部筑有女墙,四角筑外圆内方角墩,东侧开城门,外筑有瓮城。城址内房基、水井、街道遗迹清晰可见,四周散落有青砖、筒瓦、瓷片等遗物。2012年被酒泉市人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堡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各延伸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破城子遗址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破城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破城子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西,当地人历来贯称“破城子”、“常乐城”。城东、南、北三面临耕地,瓜州——锁阳城镇公路自城址西侧由北向南穿过,外围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黄土,东城墙外紧靠冲沟,南墙外紧靠水渠、通往村庄、学校的便道;西南50米有通往锁阳城镇东巴兔村公路。东南与踏实汉墓群、汉新沟古城、唐舍利塔(阿育王寺)相望,南与榆林窟、下洞子石窟相望,西北与汉八楞墩相望,正北与汉冥泽相望,形成三足鼎立之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据《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广至县条、《后汉书·盖熏传》李贤注:“广至故城,在今瓜州常乐县”。《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古迹条记:“汉广至县……。后魏置敦煌、常乐二郡”、清陶保廉《辛卯侍行记》卷五广至条记:“北周改大至,唐改常乐”。等文献记载,该城本汉广至县。魏晋、隋唐沿旧城置常乐县。东汉名宦盖熏即出生该地,官至汉阳太守。

破城子遗址城墙为夯土版筑,底宽4.5~6米,顶宽3.2米,高4.8米~7.5米,东西宽144.7米,南北长250.6米,总面积36261.82平方米,开北门,门外有城。东、南、西墙保存较好,北墙60年代生产队挖掘垫地破坏严重。城内叠压两层文化层,厚0.76米,内含房屋倒塌的土块、花纹砖、红、灰泥陶片、黄釉瓷片、开元通宝钱;中为流水沉积层,未扰乱,厚0.7米;下为汉文化层,厚0.9~1.2米,内含夹砂红陶、绳纹、水波纹、垂帐纹、附加堆纹灰陶片、砖块、兽骨、炭块、红烧土等。从文化层和沙流水沉积层上、中、下叠压关系、出土器物形制来看,上层为唐文化层、下层为汉文化层;1968年至1970年,当地群众在城东墙外挖防空洞发现砖室墓,出土绳纹大陶瓮、水波纹陶罐、陶瓶、背壶、明器陶灶、陶纺轮、五铢钱、铜箭头等。

2006年5月,破城子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位置

甘肃省瓜州县踏实乡破城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莫尔寺遗址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莫尔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遗迹,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是罕诺依古城-标志性建筑物,是丝绸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较早的一处佛教遗迹,也是佛教文化在喀什一带盛行的有力见证,对研究佛教初传新疆及唐代喀什地区佛教流行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尔”,维吾尔语意为“烟囱”,因遗址内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烟囱”的佛塔得名,这是中国最西部的、保存较好的佛塔。此外还留存了佛寺及僧房遗迹。

始建于3世纪,一直到唐末,因为当地水源逐渐减少,人们开始迁移别地,同时,喀什地区居民的宗教信仰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伊斯兰教逐渐取代佛教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宗教,寺院随之废弃。

佛塔用含麦草筋的方形和梯形土坯砌造,塔身西面曾遭人为破坏,现仍保存有基座和塔身,残高10.8米。基座分三级,逐层递缩。基座底部近方形,风蚀雨冲形成了坡状,边界不清,高0.8米;二、三级也近方形:二级座高2米,东西宽12.8米,南北长13.2米;三级座高1.5米,东西宽10.55米,南北11米左右。塔身分两级,下部是圆形的塔身座,周长24米,高1.5米。塔身呈卵圆柱状的覆钵式,高约5米。这种形式目前在新疆已经很少见了,而且保存得比较完整,有印度古代佛塔建筑的遗风。

佛塔北16米处是僧舍遗迹。僧房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13米,南北宽9.3米,残高1.5米。遗址的东南角有五、六层土坯,有的地方仅略高于地面,散布着戈壁石子,零星的陶片等。陶片为泥质红陶。

佛寺遗址是一个底大顶小的方梯形建筑:高约8米,底部东西长25米,南北宽24米。佛寺顶部较平,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14.2米,南北宽13米。佛寺建筑的基部和西侧有一较明显的佛龛痕迹。南壁有一条南纵向的沟槽,深1米左右,其东、西局部可以看到完整的土坯。在西壁的底部也有发现10排土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破城子古城遗址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破城子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破城子古城位于博孜墩乡东北25公里,天山夏塔古道南出口要隘。建成年代不详。古城东依木扎特河,西依库勒克代尔亚斯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城址整体为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8400平方米。墙垣残高约3.5—4米,城角设有观望楼,楼顶直径5米,楼底直径为8米,楼高5米.城墙及观望楼均为卵砾石和黄泥土混筑。北墙西北角与西山崖之间连接一道石头砌成的栏墙,长100米,高1.5米,在栏墙中段的偏北处,有一石头筑成的高台,高约3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铜壁关遗址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铜壁关遗址)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以盈江县铜壁关林区为主,还包括陇川县和瑞丽市部分林区,总面积40多万亩。

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区,北部有高原屏障,南部受印度洋季风和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的干旱气团交替影响,日照长,积温高,干湿季明显,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年均气温19.5℃。这种复杂的地形和气候,形成了其独特的热带雨林、南亚热带雨林和温凉带阔叶林混交的林带。

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云南省林业厅资源处调查,区内高等植物有63科,103属,195种。象云南石梓、山白兰、-木、合果含笑、高大含笑等珍贵植物有数十种。其中龙脑香(含毛芽龙脑香、盈江龙脑香、东京龙脑香)连片成林,面积之大,世界罕见。

婆罗双(含阿萨罗双、羯婆罗双、落叶婆罗双)的分布也很广泛。保护区内的珍贵动物很多,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哺乳动物有10种(亚洲象、野牛、印支虎、白眉长臂猿、蜂猴、熊猴、黑麂、金钱豹,云豹)二级保护的有二十种。属一级保护的鸟类有2种(绿孔雀、孔雀鸟),二级保护的有36种之多。在那邦还发现了红腿小隼、竹啄木鸟、木京鸟、树鹊等一批鸟类新种。

因此,国内外一些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能够保留如此众多物种的国土还没有发现第二片土地。

要是今天的游客中有生物学专家,进到保护区内没有两三个月时间是舍不得离去的。

地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卓尔库特古城遗址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卓尔库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卓尔库特古城遗址位于轮台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克孜勒河西岸沼泽苇湖间,在仓头古城遗址向东4公里处。古城是一个每边长300余米的略圆城池,现已沦为一圈约3米高的土埂,由于靠近克孜勒河沟,城中和四周全为沼泽水沟。城中有一环形小湖,湖心高台上有古建筑遗址。南面是两个土坯,左面的似仓库,右面的似官署遗址。东南角有一高约9米的土墩,似原来的戍保遗址。古城东西两边不远处有两座小黄土堆。各占地40平方米,一方一圆。是古城的附属建筑再向东还有一小土墩,系旧时营垒。古城以西、以北的戈壁怪柳丛中、还能找到田埂、旧渠的残迹和大小均匀、划分整齐的田块,是汉代“田卒”集体屯垦的纪实。

考古学家黄文弼曾在古城中挖出大量麦壳和陶片、箭镞、劳动工具等文物,确认该遗址是汉昭帝时代(公元前86—前81)赖丹校尉修建的校尉城。

2019年,卓尔库特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甘省会馆、直隶会馆遗址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省会馆、直隶会馆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甘省会馆、直隶会馆遗址

奇台县有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素有“五路要冲”和“旱码头”、“金奇台”之称,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镇,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自古就有“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的真实写照,历史上曾与哈密、乌鲁木齐、伊犁齐名,并称新疆四大商业都会。

清末民初古城工商业突飞猛进,成为大西北富庶之区,各地商户纷纷落地奇台,各省经商发迹的富户集资捐款修建了甘省会馆、直隶会馆、四川会馆、山西会馆、陕西会馆等数十处会馆及大小五十余座庙宇,做为联络本地民众携手经商、排忧解难、调节商业纠纷、增强本地民众内聚力的场所,会馆是民众自发的民间组织,边疆地区独有的会馆文化,它维护着人与人之间的平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兴办教育,它传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为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卡房铜矿遗址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卡房铜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卡房铜矿遗址

卡房铜矿遗址位于岚皋县佐龙镇西厢村北3公里的卡房,清代。遗址长600米,宽250米。包括冶炼场一个,矿洞两个,南北分布,两洞相距200米。其中北侧矿洞洞口呈不规则长方形,宽1.9米,高1.4米,深约82米,矿洞前有开采时残留的石渣;南侧矿洞洞口呈长方形,高1.5米,宽1.2米,深约26米,洞口边沿有长满绿绣的矿石。冶炼场位于矿洞西部600米左右,呈长方形,南北长36米,东西宽12米,现为耕地,残留有冶炼过的矿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