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精选15篇)

浏览

6381

文章

15

篇1: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从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宪法日,到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下面来说说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

详细内容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从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宪法日,到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

2

产生背景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刑法、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宪法好像是很“宽容”的,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观念相当普遍。其实,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内容上来讲,宪法是人民权利宪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3

正式确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

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2015年03月01日,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国家宪法日设为法定假期。

4

产生意义

《决定》指出,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起来看看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是什么,欢迎查阅!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作出《关于设定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出台恰逢其时,决定通过法律的形式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对国家和全社会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来积极主动和有效地进行宪法宣传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这项决定也是党的政策及时转化为国家法律的经典范例,对推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各项法治改革措施的及时出台,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和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在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加大普法力度,推动全社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它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63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这部被称为“五四宪法”的法案为年轻的共和国奠定了法制基础。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宪法作过四次修改,这也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

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家宪法日是哪天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宪法日为每年的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设立的节日,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

扩展知识: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

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三个“宪法宣传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宪法日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是为了纪念什么?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更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National Constitution Day),不仅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更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司法考点之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全文共 2779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的相关司考考点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第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从民主的角度说,发扬民主的过程是由多数人决定问题的过程;从集中的角度说,实行集中的过程也是汇集多数人意见的过程。民主与集中的运用方式和程序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实质都是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因此,民主集中制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制,是社会主义民主制的一种独特运用方式。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体现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宪法第2条第1、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3条第2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宪法第3条第3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在国家机关内部,无论是实行合议制的国家机关,还是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国家机关,在作出决策和决定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国家机构贯彻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就是指国家机构在组织和活动中必须依法办事,不以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以政策代替法律。宪法第5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由此可见,国家机构贯彻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是由宪法明确规定的。具体说来,

第一,所有国家机关的设立都必须有宪法和法律依据,防止任意因人因事设立机构;

第二,所有国家机关的职权都应有法律依据,国家机关只能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属于本机关的职权,既不能滥用也不能失职;

第三,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工作效果也必须符合法律规范;第四,任何国家机关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责任制原则

宪法第27条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实行工作责任制的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论是行使职权,还是履行职务,都必须对其产生的后果负责。在我国,权力和责任紧密相连且相互统一,因此既不存在没有权力的责任,也不存在没有责任的权力。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国家机构贯彻责任制原则表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向人民负责,每一代表都要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它们可以随时罢免自己所选出的代表;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则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同时,责任制原则基于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性质的不同而具体表现为集体负责制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形式。集体负责制是指由全体组成人员集体讨论,并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集体承担责任的一种体制。集体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地位和权利平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是实行集体负责制的机关。集体负责制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避免主观性、片面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国家权力过多地集中于个人或者极少数人手中,防止独断专行和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个人负责制是指由首长个人决定问题并承担相应责任的领导体制。在我国,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中央军委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等都实行个人负责制。个人负责制的特点是权责界限明确,果断迅速,讲究效率,因而适合于国家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同时,贯彻个人负责制的国家机关大多是执行机关,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并不排斥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体讨论。

(四)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宪法第27条第2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与人民主人翁地位相对称的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国家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应能够认识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树立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具体活动中表现为:

第一,国家机关作为制定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机关,其一切工作都要从最大多数人的最高利益出发,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第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不断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要开辟各种途径,广泛地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这既是我国政权本质的要求,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方法。

(五)精简和效率原则

宪法第27条第1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国家机构是否精简,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因此,推行国家机构改革,克服官僚主义,做到廉政、勤政,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精简和效率原则的基本要求。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5.2015年考研政治参考答案 (海文版)

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分类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有机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其特点是:

(1)阶级性。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作为国家组成要素及其存在形式的国家机构,其本质取决于国家的本质。

(2)历史性。国家机构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职能是不一样的,并随着国家的发展变迁而变化。

(3)强制性。国家机构的某些组成部分本身即是暴力机关,如警察、监狱,有的国家机关则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坚强后盾。

(4)组织性。国家机关的建立、活动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程序,不同层次的国家机关、同一层次的不同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的整体与组成部分构成有机的系统。

根据我国宪法,我国国家机构从行使权力的属性来看,可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从行使权力的范围看,可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司法考点之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及意义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国家宪法日。下面小编整理了国家宪法日的由来意义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首先,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落实依宪治国,发挥宪法作用,维护宪法权威。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今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申了这一点,并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要落实这一系列精神,需要提高宪法宣传的实效性,积极探索宪法宣传的生动形式。

其次,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普及宪法知识,有助于公民通过各种宪法宣传活动感受宪法的价值,扩大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尊重宪法、实施宪法、维护宪法,实质上就是尊重民主、维护民主、实施民主。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能够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有利于不断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营造建设政治文明的良好氛围。

再次,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落实2011年4月全国人大会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决议》第一部分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主要内容和精神,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有利于落实《决议》精神,而且也有利于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的内涵,发挥法制宣传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最后,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有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我国尊重宪法的良好形象,扩大我国宪法的国际影响。设立专门的宪法日或者纪念日是各国的通行做法。一些国家设有固定的宪法节,还有许多国家都把自己国家通过、颁布或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或宪法纪念日。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决定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决定指出,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会十一次会议作出这一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2年对现行宪法作过四次修改。

上周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百科知识汇总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的12月4日就要到了,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是国家宪法日,关于国家宪法日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百科知识汇总”,欢迎阅读与借鉴!

目录

国家宪法日的立法设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

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国家宪法日的历届主题

2014年: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

2019年: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国家宪法日(National ConstitutionDay),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每年的12月4日而设立的节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__年12月4日是第__个国家宪法日。从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部署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这也是中国第二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国家宪法日的纪念原因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国家宪法纪念原因在于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第一点,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第二点,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第三点,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 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第四,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 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_国家宪法日为什么是12月4日

全文共 2327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我国将“法制宣传日”变为“国家宪法日,虽然只是名称上的变化,但实际上却是意义非凡,你知道宪法日设立的意义有哪些吗?今天小编整理了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_国家宪法日为什么是12月4日,供大家参考!

国家宪法日为什么是12月4日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以来,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促进了事业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2001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4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我国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宪法日设立的意义

每年的12月4号是国家宪法日,意义在于树立全民法律意识,尊重宪法,建设法治国家。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属法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②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③有利于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④有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尊重宪法的良好形象,扩大我国宪法的国际影响力。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纪念宪法的纪念馆或宪法节日 ,旨在弘扬宪法精神,用宪法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公民意识,彰显宪法尊严。例如,西班牙将公民投票通过民主宪法的日子定为国家宪法节,这一天议会两院开门纳客;丹麦在宪法日悬挂国旗;韩国纪念宪法的活动也相当有特色,在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宣传,让公民感受宪法的阳光雨露。这一节庆纪念试图表明,宪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成果,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国家意志的象征。

有学者指出,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的实施,是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初衷。无论是落实依宪治国,还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前提都得是全体公民学习宪法、尊重宪法,提高宪法意识。

所以,要以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在全社会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首先让民众亲身触摸宪法、感悟宪法,让宪法精神深深植根于社会、扎根于人心。在此基础上,营造信仰宪法、守护宪法的氛围,捍卫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更好地保证宪法的实施,从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可以说绝不单单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它必将对法治中国、具体到法治城市的实现具有重大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者于力从公权力的规制和私权利的保护这两个方面,对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其一,唤醒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

宪法学者王人博曾指出,“宪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分权保持对国家权力的制约,而限权的最终目的则是保障每个老百姓的公民权利”。宪法学者蔡定剑也谈到,“其他法律都可以是政府制定用以管理社会和公民的,唯独宪法是唯一一个人民直接制定用来约束政府的法律。”两位学者的表述概括起来可以是一句话,即宪法的精髓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限制国家的权力,再精炼点讲就是保护私权、限制公权。

深入贯彻宪法这一精神,对于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讲,就是必须清楚手中权力的来源——“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对宪法有崇高的敬畏感,一定要在宪法框架内活动,不能有凌驾于宪法法律之上的特权,将宪法的紧箍咒戴在每一个公权力主体的头上,归根结底就是要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在整个社会的宪法意识形成、加快法治进程中,应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其二,坚定公民守法用法的信心。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公民权益最强有力的靠山。在成文宪法国家里,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也不例外。宪法是母法,是众法之源。以宪法为基础,大量的部门法对于公民的权利又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通过宪法日的宣传,公民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宪法、法律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公民守法用法的信心,才能对宪法这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给予足够的关注,才能有耐心弄清楚其他法律中公民的权利都是什么?才能真正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准则内化于心,才能秉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

法治进程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除了需要国家机关科学立法、规范执法和公正司法以外,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坚定自己的法律信仰,成为宪法精神的维护者,成为推动国家、城市法治化进程的参与者。

设立国家宪法日:传递“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国际宪法日历届主题

2014年: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

2019年: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 国家宪法日几年举行一次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设立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每年在宪法日这天,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宪法权威深入人心,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和意义有哪些_世界各国如何纪念宪法日

全文共 3338 字

+ 加入清单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在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加大普法力度,推动全社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意义有哪些_世界各国如何纪念宪法日,供大家参考。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作出《关于设定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出台恰逢其时,决定通过法律的形式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对国家和全社会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来积极主动和有效地进行宪法宣传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项决定也是党的政策及时转化为国家法律的经典范例,对推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各项法治改革措施的及时出台,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正式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是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

从世界范围看,把本国通过、颁布或者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旨在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国家观念。在许多国家,宪法日已成为“国民的节日”。每逢这一天,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有些国家还把宪法日定为法定假日。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之后又相继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实现了宪法制度的与时俱进。30多年来,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律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的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四五”普法规划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从2001年起,每年的12月4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都发布活动主题,在全国组织开展以宪法为重点内容的法制宣传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落实《决定》部署,经过法定程序,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具有重要意义。在每年这一天,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宪法纪念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有利于向广大公民深入普及宪法知识、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促进宪法实施,将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世界各国如何纪念宪法日

2014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在我国第一个constitutionday(宪法日)到来之际,我们来盘点一下世界各国对宪法日的纪念和庆祝方式。

美国:学校推爱国午餐

每年的9月17日,这是美国宪法正式签署的纪念日,也是美国的宪法纪念日。当天,一般会举办新公民的naturalizationceremony(入籍仪式)。在重要的周年纪念日,美国总统还会发表讲话。同时,美国联邦机构还会为雇员提供有关宪法的教育和训练材料,一些接受联邦拨款的教育机构也必须举行有关美国宪法的教育项目。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做讲座、阅读宪法、进行宪法知识小测试,还有的学校分发宪法小册子,在学校餐厅提供由红、白、蓝三色装点的patrioticlunch(爱国午餐)。

俄罗斯:选美活动

每年的12月12日是俄罗斯的宪法日。__年起,宪法日同时成为休息日。宪法日对于俄罗斯人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俄罗斯一般会组织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从presidentialspeeches(总统演讲)到mass pageant(群众游行),甚至是beautypageant(选美活动)都可能进行。比如__年,为纪念俄罗斯联邦宪法通过15周年,俄罗斯举行miss constitution —"宪法小姐"选举活动。俄罗斯"__宪法小姐"总决赛于当年12月12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选出了该国第一届"宪法小姐"。而在__年时,总统普京还选择宪法日这一天在联邦委员会发表annualstate-of-the-nation speech(年度国情咨文)。

哈萨克斯坦:艺术家登台献艺

1995年8月30日,哈萨克斯坦举行全民公决通过了现行的宪法。哈政府决定将每年8月30日作为国家"宪法日"。当天,哈萨克斯坦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宪法日"。今年8月30日,在阿斯塔纳,庆祝活动从早上10点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该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和团体纷纷登台献艺。阿拉木图则举行了roadcycling(自行车公路赛)、kazakh traditional wrestling(哈萨克式摔跤)、广场晚会等活动。

丹麦:商店中午关闭

北欧国家丹麦的宪法日是6月5日,是丹麦的法定节日。1849年,丹麦通过了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丹麦成为了一个constitutionalmonarchy(君主立宪制国家)。这一天丹麦到处悬挂起国旗,几乎所有的商店中午都会关闭。当天,在公共场合也会举办一些politicalrallies(政治集会)。

挪威:宪法日也是国庆日

挪威宪法日又名五月十七日节,这一天也是挪威的国庆日,为每年一度的officialholiday(官方假期)。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人穿着nationalcostumes(民族服装),欢度佳节。街上,从少女到老妇几乎都是背带式拖地长裙,红色、白色、黑色、绿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绣着鲜艳的花朵和图案。游行队伍则由各中小学校的乐队组成,游行队伍一早集中在市中心,十点钟游行开始,队伍向皇宫移动,每个地区学校的乐队后面,通常会跟着当地的平民,他们也推着婴儿车,摇着国旗,跟着游行队伍经过皇宫,向国王一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国王也会穿着黑色礼服,戴着黑色礼帽站在观礼台中央,共同参与庆祝活动。

泰国:向第七世皇圣像敬献花环

每年12月10日是泰国宪法纪念日。这一天,泰国多个政府部门公务官员及政治家与民众代表共同举行纪念活动,以纪念泰国第七世皇在1932年进行的泰国史上首次democraticconstitutionalactivity(民主立宪活动)。这一天,泰国国会大厦广场的第七世皇圣像纪念碑前,会聚集来自政府工作部门的公务官员、政治家及众多百姓,向第七世皇圣像敬献花环。泰国的皇室成员也会前往国会大厦laywreaths(敬献花环)。

波兰:总统授勋 举行阅兵

每年5月3日是波兰通过国内第一部宪法的纪念日,也是波兰宪法日。1791年波兰四年议会为了改善共和国内部的关系通过了波兰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宪法中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的准则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这也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部国家宪法。波兰首都华沙会在当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总统也会向themonument to the unknown hero(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并在总统府举行medal of honorceremony(授勋仪式)。__年波兰的"宪法日",首都华沙就举行了盛大的militaryparade(阅兵式)。参加阅兵的有18、19世纪的波兰传统步、骑兵,波兰三军仪仗队、警察部队以及scouts(童子军)等。军队从华沙王宫广场出发,沿皇家大道一直行进到波兰市中心,向沿途的众多市民游客展示风采。

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家宪法日是哪天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宪法日是12月4日。

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在每年的12月4日设立的节日。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

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11月29日至12月5日是第四个“宪法宣传周”。活动主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国家宪法日(National Constitution Day),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每年的12月4日而设立的节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9年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从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部署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这也是中国第二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同时宪法设立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全文共 1521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加强宪法的实施,也为了推进依法治国,从而设立国家宪法日,但对于国家宪法日,大家并不是很了解,为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大全,欢迎参阅。

宪法日简介

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在每年的12月4日设立的节日。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通过会议表决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历届宪法的主题

2014年: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学习贯彻党的_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2019年: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纪念宪法的纪念馆或宪法节日,旨在弘扬宪法精神,用宪法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公民意识,彰显宪法尊严。例如,西班牙将公民投票通过民主宪法的日子定为国家宪法节,这一天议会两院开门纳客;丹麦在宪法日悬挂国旗;韩国纪念宪法的活动也相当有特色,在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宣传,让公民感受宪法的阳光雨露。这一节庆纪念试图表明,宪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成果,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国家意志的象征。

有学者指出,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的实施,是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初衷。无论是落实依宪治国,还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前提都得是全体公民学习宪法、尊重宪法,提高宪法意识。

所以,要以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在全社会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首先让民众亲身触摸宪法、感悟宪法,让宪法精神深深植根于社会、扎根于人心。在此基础上,营造信仰宪法、守护宪法的氛围,捍卫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更好地保证宪法的实施,从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可以说绝不单单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它必将对法治中国、具体到法治城市的实现具有重大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者于力从公权力的规制和私权利的保护这两个方面,对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其一,唤醒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

宪法学者王人博曾指出,“宪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分权保持对国家权力的制约,而限权的最终目的则是保障每个老百姓的公民权利”。宪法学者蔡定剑也谈到,“其他法律都可以是政府制定用以管理社会和公民的,唯独宪法是唯一一个人民直接制定用来约束政府的法律。”两位学者的表述概括起来可以是一句话,即宪法的精髓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限制国家的权力,再精炼点讲就是保护私权、限制公权。

深入贯彻宪法这一精神,对于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讲,就是必须清楚手中权力的来源——“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对宪法有崇高的敬畏感,一定要在宪法框架内活动,不能有凌驾于宪法法律之上的特权,将宪法的紧箍咒戴在每一个公权力主体的头上,归根结底就是要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在整个社会的宪法意识形成、加快法治进程中,应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其二,坚定公民守法用法的信心。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公民权益最强有力的靠山。在成文宪法国家里,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也不例外。宪法是母法,是众法之源。以宪法为基础,大量的部门法对于公民的权利又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通过宪法日的宣传,公民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宪法、法律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公民守法用法的信心,才能对宪法这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给予足够的关注,才能有耐心弄清楚其他法律中公民的权利都是什么?才能真正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准则内化于心,才能秉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设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是为了纪念什么?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不仅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在施行的就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更有现实意义。

国家宪法日是在每年的12月4日而设立的节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不仅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在施行的就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更有现实意义。

从世界范围看,把本国通过、颁布或者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旨在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国家观念。在许多国家,宪法日已成为“国民的节日”。每逢这一天,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有些国家还把宪法日定为法定假日。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之后又相继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实现了宪法制度的与时俱进。30多年来,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律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的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四五”普法规划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从2001年起,每年的12月4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都发布活动主题,在全国组织开展以宪法为重点内容的法制宣传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落实《决定》部署,经过法定程序,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具有重要意义。在每年这一天,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宪法纪念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有利于向广大公民深入普及宪法知识、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促进宪法实施,将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