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普照寺大雄宝殿(精品20篇)

浏览

1390

文章

38

篇1:普照山风景区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普照山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普照山景区位于川黔两省三县交界处,200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一山、一谷、一绝活”是其主要特色。

一山:普照山海拔986米,是纳溪第一峰,素有川南“小峨眉”的美誉,整个景区以山、水、岩、谷、林、瀑、庙为主,丹岩古洞、奇山飞瀑、茂林修竹、幽谷奇观、溪湖山色妙不可言。

山顶上的普照山寺兴建于唐朝,已历时1300余年,因寺中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办观音庙会,每次香客上万人。平时每日信男善女络绎不绝,顶礼膜拜,致香火极盛,是川黔佛教胜地。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下雪1.5次。

一谷:桫椤大峡谷中,10余万株侏罗纪公园“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郁郁葱葱,谷中丹岩碧水、曲径茂林、古藤飞流、花香林语,山风轻拂,仿佛进入一个绿色的神话世界。

一绝活:功夫绝活——手功苕粉闻名于省内外,采用优质板栗苕和普照山泉水为原料,经12道纯手功工艺制作而成,晶莹剔透,口感滑润,久煮不断,清香爽口,具有养胃美颜健身之功能,倍受消费者喜爱。

景区自2009年评定为2A级景区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2014年投资1070万对5.3公里上山道路进行了硬化。

地址:纳溪区打古镇会龙村1社

门票:无

公交路线:泸州直达打古,早上6:00,中午13:00,下午16:40.纳溪直达打古:早上6:50,中午10:40,下午15:10分

自驾线路一:泸州沿G76到护国下高速,沿大赤路行驶20公里后沿打普路直达普照山脚。

自驾线路二:从贵州赤水市出发,沿大赤路往打古方向行驶30公里后沿打普路直达普照山脚。

自驾线路三:从纳溪出发沿G321线行驶至护国镇后沿大赤路往打古行驶20公里后沿打普路直达普照山脚。

信息来源:泸州纳溪旅游局

打古镇: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位于川黔公路旁,东邻合江,南接叙永,镇政府驻地打古场,有370多年历史,古为纳溪边贸大镇。幅员面积134平方公里,是纳溪面积最大的乡镇, 辖19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3.34万人,总户数9632户; 森林面积10.41万亩,森林覆盖率47%,国内生产总值16050万元,农业总产值4100万元,工业总产值1142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3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河西普照寺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河西普照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位于江油市太平镇。坐西向东,面积300平方米。大雄殿面阔进深俱为三间,当心间宽7.3米,次间宽2.7米,总开间13.5米,总进深22米,单檐歇山顶,其梁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的厅堂结构,外檐下为单拱双抄五铺作里外偷心造,材宽11.5、材广17.5、只字7.7至8.5厘米。光绪版《龙安府志》:普照寺在县(原彰明县,今彰明镇所在地)西十里,元至正(1341-1367年)年间建,明天顺元年重建,顺治元年僧照恺补修。前廊的木椽上有“大明正德八年翻修”字迹。2007年6月河西普照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汶川地震对河西普照寺造成了巨大破坏,江油市文管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保护范围:东至大雄殿前10米,南至普照村村民住房,西至大雄殿后墙外10米,北至大雄殿外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尚志普照寺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尚志普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普照寺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佛光山上,由护国法于禅法师和地方绅士发起, 筹建于伪大同元年(1932)年, 伪康德五年(1936)年始建成。寺院规模宏大,殿堂宏伟壮观,彩塑威严,千姿百态,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尤寺内墙壁配有大量的壁画尤为雄伟壮观。

普照寺同当时哈尔滨"极乐寺"营口的’楞严寺’并称为东北三大寺,文革间遇难寺内佛像全部砸坏,寺内僧侣全部遣散。天台宗四十四代祖上倓下虚大师曾诼锡在此-过普照寺建成后由极乐寺派卢光法师接第一任方丈,驻持三门后卢光法师调走,由定僧法师任第二任方丈,第三任普瑞法师,第四任成懿法师第五任申新法师第六任宝生法师。

至现在因缘成熟经政府和宗教局,批准2004年5月16日举行奠基动工,修建本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预计2004年十月末竣工。此项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希望佛教同仁及社会贤达慷慨解囊,所谓人天路上作福第一,功德林中布施第一,时值"大雄宝殿"开工奠基之际,因缘难逢,愿海内外高僧大德,善男信女发菩提心,广种福田.大殿落成之日功德碑上,芳名永记,佛菩萨会永远保佑平安吉祥.普照寺的建成,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会给大家带来可观的一目。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一面坡镇镇中

乘车线路:在哈尔滨乘开往尚志市的班车,再转乘前往一面坡镇小巴或出租。

自驾线路:从哈尔滨出发上绥满高速,行驶141.3公里后在一面坡出口下高速,进入X153公路行驶170米,直行进入绥满公路,行驶1.1公里,右转行驶750米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丰普照寺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清丰普照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原名圆明寺,位于清丰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唐上元元年(674年),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为普照寺,建有大殿、禅房,元末为兵燹所毁。明洪武年间进行复修,并建天王殿、水陆殿等二百余间。1933年年改为中山公园,辟建戏楼、假山、月牙河等。1938年,园内建筑惨遭日寇破坏。1949年,中共清丰县委迁于此处办公,现仅存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248.92平方米,单层庑殿式,绿彩琉璃脊顶。殿面前壁由朱漆木格扣合,殿内为纵四横六合抱明柱排列,正面铸有丈高铜佛三尊,四周泥塑罗汉十八尊,造形奇特,神态各异。四壁浮雕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造物神奇,表情丰富。内顶作圆形图案,沥粉金龙四条,正中绘有八卦图,显示明代中期佛道两教相结合的趋势。整个大殿,设计严雅,雄姿巍巍,彩绘秀丽,其建筑之高超,工艺之精美,充分体现了清丰县人民的聪明才智。

普照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经沧桑,几遭毁坏,寺内旧迹多已无存,大殿满目疮痍,殿内文物被劫一空。为了加强保护,借以发展民族文化,1980年有关部门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15万元,用木70余方,将大殿修葺一新:飞檐挑角,气宇轩昂;红墙绿瓦,相映生辉;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珍禽瑞兽,栩栩如生,再现了明代木构建筑巍巍雄姿,其宏伟壮观甲于濮阳一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庆城普照寺大殿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庆城普照大殿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大殿位于庆城县城北街。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976--984)年间,原有五佛殿、三佛殿、眼光殿、岳王庙、钟楼、砖塔等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从宋阜昌八年起,历代都曾集资修缮,民国九年地震后仅存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东西长23.7、南北宽9.5米。正面有斗拱11组,为双抄双下昂,歇山顶。屋脊两端有鸱吻饰。明柱饰彩绘。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制度、建筑特征及建筑技术史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寺坪普照寺大殿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寺坪普照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坪普照寺大殿

时代:元

地址:左权县拐儿镇寺坪村敬老院

据殿前石碑记载,普照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3),明崇祯三年(1630),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现仅存大殿,为元代遗构。

大殿占地面积375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布顶,正脊覆绿色琉璃,饰黄色忍冬纹。梁架明间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次间、稍间为五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前后檐装修已被后人改制。殿前后各存重修碑2通,殿前60米处存石狮2只。

2013年5月,寺坪普照寺大殿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万松寺普照禅师塔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万松寺普照禅师塔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万松寺普照禅师塔位于蓟州区官庄镇莲花岭村北盘山西麓,年代为明代。

普照禅师宝塔在蓟县盘山万松寺,清康熙年间建造,由基座、塔身、五层密檐和塔刹组成,须弥座和出檐均以砖枋木斗拱承托,塔身转角均有浮雕幢塔,门窗砖雕十分精美。明代万历四年,普照禅师来此庵住持,念四字佛经,导人为善。明神宗朱翊钧,曾为此庵写了“清心”二字。清康熙皇帝赐额“万松寺”。并于康熙十四年,为正殿书“乐天真”匾。乾隆皇帝为殿檐题“慈育万物”额。

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岭村:莲花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枣庄普照寺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枣庄普照寺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是古峄县佛教名刹,也是山东省枣庄市至今尚存的为数不多的宗教古建筑之一。位于枣庄市区西北约20公里,属于西集镇。据《峄县志·祠祀》卷载:“(峄县)城西六十里有普照寺,旧名普照禅院。”寺庙位于山亭区西集镇西集村西,在古龙河(即今西集龙河)之阳,背负远山,左右为西集、姜庄村翼护,堪为形胜之地。

普照寺建于隋代,金大定年间扩建重修,至明万历年间达到最大规模,占地百余亩。寺院坐北朝南,龙河绕寺而过。寺门建在南边近河沿处,门外龙河碧波荡漾,两岸芳草萋萋,风景颇美。普照寺当年有檐门三间,四大天王守护两侧,院内五间大殿雄浑壮观,檐廊下四根雕刻着盘龙的石柱非常精美。殿内观世音佛像泰然安坐,十八罗汉姿态各异。大殿东侧为沧浪殿,供奉着水神,西厢房三间,祭祀着关公。院内古木参天,碑碣林立,环境极为幽静。

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后,文学家贾三近由南京光禄寺卿任上解职在家闲居。5年闲居期间,他为撰写《峄县志》,考察山川河流,遍访乡老耆旧,悠游于泉林之间。在普照寺结识了住持僧圆泰,二人促膝交谈,十分投机,以后便时常往来,纵论佛理禅旨,壁上镶嵌的两首诗,便是他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秋季到普照寺,应圆泰长老之请留赠的。

普照寺还和苏鲁支队的前身——苏鲁豫皖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有关系。1938年6月,苏鲁豫皖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新成立不久,政委何一萍带队途经羊庄一带时,和暗通日军的地方反动武装遭遇,发生激战,何一萍不幸中弹受重伤。当时总队医院设在普照寺内,何一萍经抢救无效,牺牲在寺内。后来普照寺成为日军据点,司令部便设在大殿内。“文革”时普照寺成了面粉厂,古树遭砍伐,碑碣被砸坏流失。

普照寺现存的大殿为硬山式瓦房五间,是明代时供奉佛像的后殿。现在,檐下的墙上还留有“文革”时期的标语,四根龙柱静静矗立,而房顶上长满了野草,东边的那间已经露了天,室内地上满是摔碎的青砖瓦片。另据了解,虽然普照寺目前是省级文保单位,但因为年久失修,加上战乱和“文革”时的破坏,许多建筑都已荡然无存,仅存的大殿也是岌岌可危,呈破败之象,看着实在是令人痛心。有村民介绍说,数年前曾有民间人士自发筹款,并做了相应的规划,准备修缮大殿,恢复普照寺旧制,但后来因种种原因而未成。

王东槐在《龙河精舍记》中云:“虽然余之处此,亦不过春泥鸿爪,翩然且去也。望乡人士反求自得,探造化之真情,博万物之奇趣,以之疏瀹其心。扩充其学,奋发其藻彩,辉映于龙河巨梁间。则此精舍之修,当不徒为山水状景色已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丁普照蟹黄包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掘港砖桥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宽不足两米,长约六十来米,名曰“旗杆巷”。此巷虽不起眼,但小巷深处的一家菜馆与该菜馆的蟹黄包儿却远近闻名。这餐馆的店号叫“丁普照”,时间一久,巷子便随店号改名“丁普照巷”。店面座西朝东,虽不大,可不少人认为制作的蟹黄包儿胜过扬州“富春”包儿、南翔小笼包儿以及天津“狗不理”包儿。

丁普照蟹黄包儿十分讲究选料的精细。肉馅选用猪的前夹心,此肉五花三层,肥瘦适中,将夹心肉剔骨削皮,占刂成肉末。削下的肉皮刮净腻污,捏掉毛,在开水中焯过,放入笼锅中用蒸包儿的余火焖煨,过夜结成肉皮冻,称为“皮汤”(夏日因气温高,煨后悬吊于井内,促其冻结)。次日清晨掺进肉馅中,放适量的绵白糖,加上广隆酱油店的原抽酱油,再加麻油、料酒、姜末、葱花,并和入螃蟹肉调拌。这蟹肉是用当地河沟港汊捕来的野生绒螯蟹剥成。在菊香蟹肥时节,店中每天都要购回四、五十斤螃蟹,蒸熟之后,在调肉馅的前一日下午就剥好。剥蟹时,七、八人围坐在一张长条桌的周围,大师傅坐在桌顶头的高椅上剔着蟹黄,口中大讲“山海经”来逗大家开心。剥出的蟹黄与蟹肉分开放,蟹黄用脂油熬成蟹油,做包儿时抹于折皱的裥处。蒸出的包儿中黄边白,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既中看又好吃。

丁普照蟹黄包儿的面皮也很有讲究,要选用精白面粉做酵面。一年四季气温高低不同,面粉中投放的酵料比例也不一样,要求调出面酵软硬适中,绵而有韧性。每只包儿收口处一律捏十三个裥,一个不多,也一个不少。昔日的丁普照菜馆有位做包儿的许师傅,在捏裥时,每捏一个裥头便习惯地摇动一下,久而久之连走路头都一摇一摇的。丁普照蟹黄包儿上笼锅蒸,火力要旺,因此都用荡田红草葶子作燃料。这草火力旺连绵不息,蒸出的包儿粉嘟嘟、绒抖抖、皮薄馅足,一看就使人垂涎。

由于从选料、制作、笼蒸等工序都一丝不苟,丁普照菜馆的包儿嫩而不破,软而不塌,咬一口,肥而不腻,鲜而不俗,还饱含着浓鲜汤汁,食之许久不忘。所以,丁普照蟹黄包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除供应门市,还送包上门,或冷却后用竹篓包装让顾客馈赠亲友。每日早晨到店里吃包儿的人络绎不绝。食客落座后,跑堂的便将热腾腾的包儿置于盘中端上来,随包儿还配有一小碟香醋与一小碟嫩姜丝。食时,蘸上一点香醋,咬一口包儿,嚼几绺姜丝,此种滋味既独特又解馋,风味确实不同。食后跑堂的还给每位食客递上一杯龙井天水茶,用以清口。如遇有刚来此吃包儿的生客,跑堂的还教其食法,以防包内所含汤汁流出烫手。有时,镇上人家来了客人,就去丁普照菜馆买八只蟹黄包儿回来,掰开便是八个蟹黄大占刂肉,用一点白菜心作衬菜,就是一道美味“狮子头”烧白菜了。那时店中供应的包儿只以一笼锅的皮汤调和的包儿馅为限,到每日上午九、十点钟就全部卖完,绝不售隔宿的包儿,保证了丁普照声誉经久不衰。

丁普照蟹黄包儿成为海滨地方传统名点。随着县城老城区改造,丁普照巷与丁普照饭馆已被拆除,而丁普照蟹黄包儿制作工艺却没有失传。后来由掘港集体与个体饭店点心师傅仿照原来工艺加工制作,尽管螃蟹价格高出原来的若干倍,做出的包儿也随之提了价,但在掘港群众中仍享有盛誉,同时受到外地食客们的青睐。小巷名点丁普照蟹黄包儿得以继承下来,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淄川普照寺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淄川普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普照寺位于淄博市淄川城区留仙湖公园内,亦称大佛寺。约建于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公元567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唐朝时为法相宗三祖慧昭大师-处。慧昭大师系山东淄川人,乃玄奘窥基再传弟子,精通唯识法相学,时称唯识三祖或淄州大师,被誉为山东一遍昭。据考证,日本法相唯识宗源于唐淄州慧昭大师-盛地普照寺。淄川普照寺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组成。

地址:淄博市淄川区留仙湖公园内

门票: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

周边公交信息:74路、115路南线、115路西线、k115路南线、k115路西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大雄宝殿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大雄宝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新大雄宝殿,是原寺院方丈悟道和香港黄根祥居士共同发起建造,

于1994年完工。

大殿坐北朝南,七开间,面宽29.7米,进深19.8米,高23.32米,总建筑面积785平方米。混凝土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龙吻正脊,中置宝镜。四面回廊,西坑石围栏。恢宏壮丽,气势不凡,为寺院最大的佛殿。

殿内居中供奉三世佛,须弥座高1.9米,佛像坐莲台之上(台高2.2米),佛身高5米,结跏趺坐,作禅定印,中为释迦牟尼佛,中土娑婆世界教主,救度无数众生;东侧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东方净土琉璃世界教主;西侧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背面有千手观音立像。两侧张挂观音84“大悲法相”化身图。

殿内五副楹联,均出自名家手笔,如程思远,上海明旸法师、乳山姜东舒等。其中一联高10多米,为绍兴市最长的楹联,悟道撰联,鲍贤伦敬书。“大雄宝殿”匾额为赵朴初所书。

景点位置

浙江省新昌县澄潭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涌泉寺大雄宝殿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涌泉寺大雄宝殿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涌泉寺大雄宝殿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内,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供奉三世佛(泥塑,明天启年间)、十八罗汉和观音三大士(铸铁,清康熙年间)。1992年作为涌泉寺的一部分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核心。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构架,彩绘天花板,重檐歇山顶。

殿中祀有三尊释迦牟尼塑像,称为“三世佛”,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佛,塑于明朝天启元年。佛像造形细腻,慈眉善目,十分传神,身披唐代服装,金碧辉煌。殿内两尊1米多高的铜铸小仙童,头上打双结,两颊留酒窝,一手抱仙桃,一手扛荷花,神态天真,是本世纪初福州铜绿艺术杰作。

殿两侧祀十八罗汉,三世佛的背面祀观世音三大士。观音三大士为清康熙年间铁铸,外表贴金,每尊重2300斤。

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着,入水不腐,遇阴则潮。

鼓山镇:鼓山镇地处福州东大门,面积50平方公里,位于著名的鼓山风景区之麓,西距市中心5公里,东与马尾开发区毗邻,北靠鼓岭避暑山庄,南临闽江,104国道和福马铁路穿镇而过。辖1个省级开发区和鼓山新区及23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5万。鼓山镇是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的重要产地,寿山石雕、根雕、木雕等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特别是寿山石雕刻艺术更是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雄宝殿内有哪三尊佛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是正殿,它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那么大雄宝殿内有哪三尊佛呢?

不同大雄宝殿中三尊佛是不一样的。有的大雄宝殿中的三尊佛是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即代表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摩尼佛、代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和代表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另外,有的大雄宝殿中三尊佛像是代表着前生今世未来的三尊佛,即代表现世的释迦摩尼佛、代表前世的燃灯古佛和代表未来的弥勒佛。此外,有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身像,分别是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雄宝殿内有哪三尊佛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1

大雄宝殿中三尊佛像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代表前生今世未来的三尊佛叫做竖三世佛。横三世佛即为代表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摩尼佛、代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和代表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竖三世佛即代表现世的释迦摩尼佛、代表前世的燃灯古佛和代表未来的弥勒佛。

2

左侧供奉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全名药师琉璃光佛,又名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殿内居中供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祖。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右侧供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

3

有的大雄宝殿供奉供奉三身佛,即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身像(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法身佛名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其盘坐中央,表示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名为卢舍那佛,其处立于左边表示证得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就是佛身。应身佛名为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4

三世佛旁边各有二位菩萨立像和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各是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见《华严经》、《药师本愿经》、《观无量寿佛经》)。竖三世佛,是以人生的前世今生后世来命名的。正中是现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燃灯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不过,大殿常见的是“横三世佛”,“竖三世佛”罕有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石城普照寺

全文共 1825 字

+ 加入清单

石城普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普照禅寺位于县城西北20华里的如日山。如日山原名高寨,山顶原名高灵峰。后因传说山顶庵中有一玉牌(日晷)能随日而转,故而更名。该山地处石城与宁都交界处,其北、东、南三面属石城,分别为原琴江镇桐坪、丘坊和沙塅辖地,西面为宁都县田埠乡金钱辖地。

高岭峰上古有佛寺,名高灵峰庵。清乾隆十年(1745)《石城县志》载:“高灵峰庵,城西二十余里高寨,明万历间僧性期开创,国朝(清,下同)康熙十七年(1678)僧寂俦重建,雍正九年(1731)僧照苏募新”。道光四年(1824)《石城县志》亦载:“城西二十余里高寨,明万历间僧性期赁桐坪白十三郎之基建造,国朝雍正九年山主白姓重建”。康熙至雍正间又建一道观,有大师余本来在此-传教,一时门徒甚众。多次修建,佛道同存,故有上、中、下三寺庙之说。

明清以来,该处曾出过惠显、了凡、德勤三为佛门宗师,正静、慈惠、法登、修城等名僧曾先后在此担任主持。清末民初,一度为罗祖教染指,后经能良、能祥等高僧拨正,并更名如日庵,重为佛寺。新中国成立后,寺中仍有常住数人,耕田自给,护持香火。“文革”运动中,僧尼被逐下山,佛寺被毁。“文革”结束后,宗教活动逐渐复苏,1979年7月石城名僧仁善法师率众徒来此,结茅而居,设坛-,同时四出奔走,广集资金,重建佛刹。1980年建成大殿及生活用房数间。1984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开放寺院。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为题写“如日山普照禅寺”寺名和“大雄宝殿”匾额。在此期间,接受外地捐助,寺院得以开展大规模建设,1982年冬,上海余启鸿捐资安装山下桐坪至寺电路,提供了寺中照明、施工用电。1984年新加坡佛协总会会长宏船法师、陈丽华居士、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圣一大和尚等先后捐巨资扩建寺宇。1986年赣州地区交通局支持修通桐坪至寺公路。翌年,上海郑颂英居士提议创办图书室,并首披捐书100多种。随后广东何泽霖、福建广化寺、上海寺佛协、香港智恒法师等亦纷纷捐赠,乃建成藏书300多种的图书库。寺内藏有“大藏经”2部,一为民国时印慈法师引入,一为解放后仁善法师请入。同时香港邬觉宽居士、果慧法师等又助资修建了大殿前水泥地面与六角砖坪。后又经几年陆续改建、扩建,先后建起天王殿、地藏殿、大悲殿、毘卢殿、卧佛殿、藏经阁、法堂、钟鼓楼,遂成一座规模宏伟、气势恢宏的大寺院。寺中常住多至60余人。

建寺之初1981年,在仁善法师主持下,即在寺中开始传授三坛大戒。此次授戒未有张扬,然闻讯前来参加者达数百人。1984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再次传授三坛大戒,全国有3个直辖市、17个省、80余县(市)的诸名山长老、四众弟子1000余人参加,受戒弟子921余人。1988年5月10日省佛协一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此召开。12至15日,省宗教事务处在此召开“全省寺庙生产自养会议”,省佛教协会会长、庐山东林寺果一大和尚,副会长、云居山一诚方丈暨全省名山长老,地、县(市)-部、佛协-均前来参加。会议由省宗教事务处主任董剑波主持,会朝三天。同年冬,举办复寺七周年纪念暨大雄宝殿佛像开光大典,有杭州、广州、香港及赣闽各名山长老、四众弟子,石城、宁都两县政府-及有关单位人员前来参加,云集1000余人。香港悲原法师、美国洛杉机了知法师等外地名僧,亦题赠、捐款表示庆贺与支持。

经仁善法师十数年苦心经营,如日山佛寺名声大振,附近信众前来进香拜佛者络绎不绝,邻近省、地、县(市)亦常有人慕名驱车前来朝拜。香火之盛冠于一方。

1990年仁善法师离寺赴宁都天池岩静养,翌年释耀云接任方丈,释常兴当家,共掌其事。1998年释常有接管佛寺,另有首座、都监、监院、维那、知客、殿堂职事参加和协助管理。

1997年度调查,寺中有砖木结构宫殿式法堂9座,宿舍、起居、接待等用房64间,厨房、膳厅各2间,功德堂一幢4间,普同塔1座,各种木雕四大天王、十八罗汉、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弥勒、韦驮、伽蓝等数十尊。寺中有稻田12亩,自耕3亩,其余出租;又有山岗一片约100亩,可收木材、茶果之利。因近年佛事日少,僧尼星散。是年登记常住23名,其中比丘9人,比丘尼4人,沙弥2人,沙弥尼1人,居士5人。当家僧释常有。

该寺本为曹洞宗,后接云门宗法,禅净兼修。寺中有陶缸一口,系明末清初道士余本来坐化缸,1981年出土。出土时有盖,后毁,现缸仍存寺中,当代新修《石城县志》、《石城县文物志》及县博物馆均有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渭南普照寺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渭南普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慧照寺又名普照寺,也称铜佛寺。位于渭南市以北约25公里的下吉镇。于1997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经区政府(51)号文件批复,成为临渭区唯一对外开放的一个佛教活动场所。

慧照寺始建于晋,隋、唐、宋、元历代多有增修。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关中大地震时,建筑惨遭毁坏,常住僧人誓愿宏大,历经四载,于1559年重建殿堂寮房,并新铸铜佛像五尊。历经风雨、战乱等劫难,至清代殿宇再毁。民国初年,塔前重建一座五开间硬山式铜佛殿(即今之大雄宝殿),建筑面积约190平方米。殿内供奉着五尊明代铜佛,高约2米,中为释迦牟尼佛,东为消灾延寿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最东侧是弥勒菩萨,最西侧是观世音菩萨。造型庄严,神态慈悲,工艺精湛。佛菩萨均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莲花三重,中央三座莲台的每个莲瓣上都有一尊浮雕小佛像,姿态各异,优美雅致.既是西北五省的文物珍品,也是全国罕见之瑰宝。

寺内有宝塔一座,是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于1957年5月31日公布的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它肇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晋代,重修于唐。宋代景德年间再度修葺,寇准罢相返乡时曾为修塔助工。历徽、钦二帝,元代接修,至泰定帝九年告竣。二百多年后,毁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大地震。无尽、荣庵等常住僧侣募缘,发愿重修,于万历九年建成,迄今已逾四百二十春秋矣。然年久失于维护,塔基沉陷,身略北倾;1972年和198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塔身进行了维修,并加固了塔基,增添了排水设施。

古塔为方形九级楼阁式砖塔,塔身中空,顶有铜刹,造型别致;高三十八米,每层均有四个圆拱券洞。现存于底层塔门东西之两方碑石,记载了宝塔的源流及明代修葺史实;圆拱门楣浮雕“二龙戏珠”,凸刻花纹细腻,工艺奇巧,精美绝伦;两侧有笔力圆润之对联一幅,曰“云护诸天垂象教,虬盘万劫奠皇图”。塔基四角各有一力士石雕,造型生动,姿态各异。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邽)镇镇政府东侧

乘车线路:渭南市内乘开往下吉的班车,到下吉镇即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文胜普照寺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文胜普照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胜普照寺位于文胜乡长坪村。据记载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后经明朝正德八年、大清同治四年、十四年的维修再建,成为一座远近闻名的寺院。1992年被公布为江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被四川省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文胜普照寺坐东朝西,现存一座四合院,建筑面积约为240平方米。除大雄殿为明代遗构外,其余建筑均为清乃至现代所建。大雄殿梁架保存完好,大雄殿为面阔进深各三间,当心间宽7米、次间3.2米、总开间13.4米、总进深17.5米。单檐悬山造,布瓦顶,举折较为陡峻,现存部分鸱尾等黑色脊饰,梁架为抬梁式柱梁,用材较为硕大。柱径达0.57米,有明代后期风格,系明正德八年修建,是我市早期木构建筑之一。

保护范围:东至围墙外小路,南至围墙——长坪村4组道路,西至长坪村4组道路——文胜东街口一线,北至山门外15米堡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普照寺上觉和尚塔墓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普照寺上觉和尚塔墓为富顺县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上觉和尚塔墓位于彭庙镇新屋村3组,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占地面积约3平方米。该塔属墓塔类型,石质建造,二级楼阁式结构。塔身呈正方形,四角立方柱,边长1.6米、通高3.2米。歇山式塔盖,塔盖上座为莲花宝珠顶。塔身通体板石封闭,上层正面刻记“上觉下道老和尚宝塔”,边刻记“光绪十三年丁亥”。塔身隔层边框石刻仰莲辨纹。此塔建造规整,造型墩原庄重,纹饰风格古朴,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庙镇:2019年,撤销彭庙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年镇管辖,永年镇人民政府驻和谐街69号。彭庙镇位于富顺县城以西25公里,东顺川云公路,西连李桥镇,南与南溪县大坪乡接址,北临永年镇。2003年,全镇幅员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7万亩,总人口2.49万人,总户数6530户,13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居委会1个),119个村(居)民小组长;全镇国民生产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理大雄宝殿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大理大雄宝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雄宝殿在崇圣寺内,崇圣寺佛像以《宋时大理国画工张胜温画倦梵像》等为蓝本按大理多元文化、佛教禅宗密宗兼容的特色布局雕塑五百九十八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铜烧铸而成,除禅宗元祖和九位出国为僧的皇帝系凡人不贴金外,其馀五百七十四尊都贴金彩绘,建筑群落采用细白麻石和青草石进行墙地面铺贴和台阶踏步的支砌,柱础佛台均用大理石汉白玉,整个群落石料整齐划一恢弘大气,体现大理石文化特色。

大雄宝殿,高大敞亮,金碧辉煌,为仿北京故宫太和殿,清代重檐九开间,有三层台基,殿面阔51.7米,高26米,为全国佛教寺院中体量较大的殿。《张胜温画卷》被别出心裁地雕刻成高1.8米,长117米的木雕长卷,安装于大雄宝殿内墙四壁的高2.03米,长119米的巨型佛龛内,成为国内外少有的木雕长卷。而将“佛本身故事”(如来佛祖从诞生、出家、成佛、创立佛教、广传弟子、普及佛教、敬为佛祖、圆寂的故事)绘成18幅图案,雕刻成大雄宝殿的十八扇格子门。

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为什么叫大雄?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其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其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其三,死魔,死能断人之0,故名魔;其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

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悲称大雄,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乃三宝也,皆归此殿传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镇大千也。。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0像。

相传有四个人碰在一起正说大话,而如来佛经过时听到。一个叫腰别树的说“天热我不怕,三伏天热很了我拔一棵树别在腰里,就可以乘凉了”;捶打井说“渴了不要紧,我一拳打下去,把地下打个井就能饮水解渴了”;路扯直说“走路弯远了不怕,两只手可以扯住两头,把路扯直就可以抄近路走了”;扒山转说“走路不需要把它扯直,能把山扒转一圈”。

他们个自正吹大劲时,如来佛变成一老者说“你们这么大的劲,能抬起一老头才算你们行。”这四大劲不服。等老翁坐好后,四大劲就来抬,老翁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他们使了很大的劲也抬不起。并给他们个个压的弯腰搭背、眼泛白珠。从古到今,如来佛就把他们压在大雄宝座台下面,供游览旅客朝拜。崇圣寺三塔药师殿段功墓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代县普照寺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代县普照寺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东。据寺内元代石灯塔及正殿题记载,建于元至顺四年(1333)、至正四年(1344)重修,明弘治十年(1497)重建,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又予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和东西配殿,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2.1米、深10.3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元石灯塔1座,明重修碑4通,清重修及功德碑4通。1965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正下社村:正下社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