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药物肾毒性的临床表现(热门12篇)

浏览

6694

文章

12

篇1: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毒性脑炎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不及时接受治疗,或者由于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当都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要引起重视。 那么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有什么呢?小编带您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方法

一、西药治疗

主要为对症及支持治疗,发热用退热镇痛药,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抗病毒药物,疗效尚难肯定。颅内压增高显著时,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激素应用可加强脱水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可逐渐减量,7~10次后可改为0.75~1.5g、3/d,口服,或强的松30mg,1/d,口服,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宜过早停用,以减免后遗症。

2.硫唑嘌呤:成人一般剂量为2.5mg/kg,分三次服用,也可与皮质激素合用。用药期内应观察血象,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应及时停用,并予对症处理。

3.干扰素:一般成人用α-干扰素300~500万国际单位/d,肌注,可连续用3-4周。副作用如头痛、口干、手足麻木或疼痛、粒细胞减少等,常见于两周之后。如出现嗜睡、癫痫发作,应及时停药。

二、中药治疗

一疏风清热解毒方: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板蓝根15g,紫花地丁15g,薄荷9g,炒牛蒡子9g,白僵蚕6g,蚤休12g,夏枯草 12g,生大黄5go每日1剂,分3~4次服。 清开灵注射液。 单味中药板蓝根:板蓝根中的嘌呤、嘧啶及吲哚类成分可能有干扰病毒DNA合成作用。

二对症治疗 高热者用退热剂或物理降温;惊质者给予止惊药物;颅内高压者给予脱水剂;循环衰竭者可酌情绪予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输血等。

三抗菌治疗 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又易透过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的药物。而且应注意早期、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原则。成人一般以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多见,可用青留家、红霉素、头抱菌家、氯留意;婴幼儿则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属、嗜血流感杆菌多见,可用红霉素、氯霉素、青留宏及链霉素等。

四激素的应用 目的在于抗休克,减轻脑水肿,抗纤维索性粘连,减轻蛛网膜下腔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一般用地塞米松,剂量为每次0.5mg/kg,每日2次静脉推注,也可用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每日2次静脉注射。

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

病毒性脑炎起病急,临床表现因脑实质损害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不同。多数剧L有弥漫慢大脑病变,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凰发作、不同程度意识漳碍和王府、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严重者呈惊凰持续状态,可出瑰嗜睡、昏睡、昏迷等。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窿孔不等大,或睡孔忽大匆小,应着想颅高压并发脑癌的可能。

有的病毒性脑炎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层运动区,则会出现反复惊撅,僻或不伴发热,多数表现为全部性或员灶性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孪或强直性发作。有的恩儿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颓叶边缘系统,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和记亿力障碍等,伴或不伴发热,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疤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雹,常合并惊原与昏迷.病死挛高。

此外,病毒性脑炎还l出现偏瘫、单瘫、曰肢瘫痪或各种不自主运动等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轮状病毒(rotavirus)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下面就跟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临床表现

1.婴幼儿患者 潜伏期为24~72h,起病多急,呕吐常为首发症状,伴有腹泻1天数次不等,多为大量水样便,黄绿色,有恶臭,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可呈假性霍乱腹泻。患者有低热,很少超过38℃。发病初期多数伴有流涕,喷嚏与轻咳。半数以上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酸中毒,可因严重脱水,病情在数小时内恶化而死亡。一般发热、呕吐多在48h内消退,而腹泻可持续1周以上。病情重者,对碳水化合物不耐受,常需数周至半年方能恢复。

新生儿也可发病,腹泻较轻,可有腹胀及排血便,X线检查可见异常肠型,甚至可发生肠穿孔。

2.成年患者 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可达1周,平均2~3天。本病多起病急,以腹痛腹泻为主,乏力,伴恶心呕吐等。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腹泻一般每天5~9次或10余次不等。严重者每天可达20次以上,肠鸣音增强,腹部压痛以脐周明显,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脱水。多数患者体温正常,少数患者有低热。病程短,一般3~5天,多呈自限性,少数可达9天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病毒性面瘫临床表现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面瘫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受到面瘫的危害,其实导致面瘫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患者是往往没有引起重视的,这对预防是非常不利的。那么病毒性面瘫临床表现有什么呢?小编带您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病毒性面瘫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自我按摩治面瘫

本病治疗除根治原发病外,主要疗法为针灸、理疗、按摩、药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相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5.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 5公分,往返50次。

病毒性面瘫临床表现:

斜卵圆口征嘱患者大张口。轻度面神经麻痹时,患侧口角下垂呈斜的卵圆形口。此与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的斜卵圆形口之不同点,在于无下颌偏斜。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此现象轻。

睫毛征嘱患者强力闭眼,正常人在强力闭眼时,睫毛多埋在上下眼睑之中;当面神经麻痹时,则睫毛外露。特别在轻度麻痹的情况下,用力闭双眼,开始时睫毛不对称现象并不明显,但经过很短时间之后,轻度麻痹侧的睫毛即慢慢显露出来,称为睫毛征阳性。

轻度的面瘫症状有眼睑震颤现象强力闭双眼,检查者用力扳其闭合的上睑,此时感到一侧上睑有微细的肌肉挛缩性颤动现象,另一侧则没有。这种现象存在,说明有轻度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瞬目运动可见,双侧瞬目运动不对称,此种现象意义较大。如嘱作瞬目运动时,轻度麻痹侧,瞬目运动缓慢且不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抗胆碱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胆碱药是具有阻滞胆碱受体,使递质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而呈现与拟胆碱药相反的作用的药物。那么抗胆碱类药物中毒临床表现有哪些呢?接下来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抗胆碱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

1、胆碱能神经节后纤堆麻痹表现:口干、皮肤变红、咽喉干燥、灼热,体温上升,甚至可高达40℃以上,心率增快、瞳孔散大、视力模糊、膀胱麻痹、尿潴留等。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语、烦躁、苦笑无常、定向力和意识障碍、幻觉、双手摸空等精神症状,抗胆碱类药物中毒重者可有阵发性强直性抽搐、因外周血管扩张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致血压下降或休克,最后进入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

抗胆碱类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来自颠茄、曼陀罗、莨菪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茛菪碱及颠茄碱等;另一类是人工合成药,如丙胺太林、胃复康、辛戊胺等。它们的药理作用、中毒表现和治疗基本相同,只在程度上有所差异。成人用阿托品5~10mg即可引起明显的抗胆碱类药物中毒,最小致死剂量为80~100mg。

抗胆碱类药物常用量,皮下或静注,0.3mg~0.5mg/次,0.5mg~3mg/日。极量,皮下或静注,1mg/次。幼儿耐受差,0.2mg~10mg可中毒致死。口服,0.3mg~0.5mg/次,3次/日,饭前服。极量1mg/次,3mg/日。小儿每次0.01mg/kg。

以上内容由提供,还望采纳。如果各位还想知道药物中毒的急救方法,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中毒急救知识吧,小编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10~60天,平均40天。临床表现与甲肝类似,不发展成慢性。儿童多为亚临床型感染。下面来看看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吧?

1.急性黄疸型占显性感染的86.5%。临床三期经历同甲肝,前驱期症状可持续到黄疸出现后第4~5天。淤胆较为常见。总病程为4~6周。

2.急性无黄疸型表现与甲肝类似。

3.淤胆型较为常见,病程可长达2个月以上。

4.重型约占5%。高危因素包括:①妊娠妇女;②年老体弱者;③合并HBV感染。多为急性重型。

5.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

(1)HEV与HAV同时或先后感染者:并不加重病情。

(2)HEV与HBV重叠感染者:患者HBV常有活动性复制,HEV不易被清除。病情易迁延或反复发作。病情重,发生重型者多,印度报告80.7%的急性重型和75.5%的亚急性重型为HBsAg携带者重叠HEV感染引起。

按照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和常规肝脏功能试验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参考,结合特异的血清病原学检测才是确诊的依旧。同时排除HAV、HBV、HCV、HGV、TTV、CMV和EBV等。当有两种或以上病毒病原存在,则考虑为重叠或合并感染。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儿童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为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并无其他原冈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纳差(食欲小振)、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疼痛,腹胀、腹泻等。部分患者可有肝脏轻度肿大、触痛和叩击痛,尿色逐渐加深。体检可见肝脏肿大并有压痛、肝氏叩击痛、巩膜黄染等。一般比甲型肝炎病程更长、病情更重,下面来看看儿童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吧?

1.潜伏期

目前尚未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可以描述该病的潜伏期。影响因素有:各地的流行病学特点不完全雷同,统计条件不一致,病毒感染的数量以及病毒株的某些差异等。1955年德里流行的潜伏期为18~62天,平均40天,1983年观察志愿受试者的潜伏期是36天,1986年Azamgsn、Kashmir和我国新疆调查为10~49天,平均15天,庄辉综合3次同源戊肝流行,潜伏期为15~75天,平均36天。综合国内外报告,一致的认识是戊肝潜伏期比甲肝略长,比乙肝又短,一般为2~9周,平均为6周。

2.临床表现

感染HEV之后,临床分类目前一般有: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淤胆型肝炎。对慢性肝炎尚有争议。

急性戊肝:占戊肝的86.5%~90.0%。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两种,二者之比约为1∶5~10。

Ⅰ急性黄疸型:占急性戊肝的75%,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但其黄疸期更长,症状更重。

A.黄疸前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率约20%),关节痛(7%~8%),倦怠乏力(60%~70%),继之出现食欲缺乏(75%~85%)、恶心(60%~80%)等。部分患者呈现轻度肝大,伴触痛和叩击痛。此期持续数天至半月。在本期末尿色渐深,如化验已可表现出尿胆红素和尿胆元阳性,血胆红素(Bil)及谷丙酶(ALT)上升。

B.黄疸期:体温复常,黄疸迅速加深,患者出现尿黄和(或)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浅,皮肤瘙痒(29%),消化道症状重,持续至黄疸不再上升后方可逐渐缓解。此期一般为2~4周,个别病例可持续8周。各项肝功能化验在此阶段也升至高峰,以后渐缓解。

C.恢复期:各种症状减轻至消失平均约15天,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复常平均约27天。此期一般为2~3周,少数达4周。症状、体征及化验全面好转。预后良好。

Ⅱ急性无黄疸型:分急性期与恢复期两个阶段,但表现比黄疸型轻。患者在病程中未出现黄疸,并且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呈亚临床型。亚临床型感染多,而成人则多表现为临床型感染。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RNA病毒,较易变异,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只有68.1%~91.8%的核苷酸相同,根据HCV的基因序列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基因型,目前HCV基因分型尚无统一标准,统一方法,Okamoto将HCV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基因型,按其分型,大部分北美,欧洲HCV株属Ⅰ型,日本主要为Ⅱ型,亦有Ⅲ型及Ⅳ型,我国据王宇报道,北方城市以Ⅱ,Ⅲ型为主,南方城市则90%以上为Ⅱ型,下面来了解一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吧?

1.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为2~26周,平均7.4周,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短,一般为7~33天,平均19天。

2.临床经过

临床表现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常见单项ALT升高,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患者ALT和血清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病情较重,临床难与乙型肝炎区别。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期波动不降,血清抗-HCV持续高滴度阳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ALT及抗-HCV的变化。

虽一般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轻,但亦可见重型肝炎的发生,HAV,HBV,HCV,HDV和HEV五种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但发生的背景和频率不同,欧美统计资料表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因以:HBV居多,日本则以HCV居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日本人群HCV感染率远高于欧美,其次是欧美的HCV基因型与日本的不同,我国尚无详尽资料,多数报道以HBV居多,HCV致重型肝炎中又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V感染者居多。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酒精毒性精神障碍,是由于长期或大量饮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发生精神症状。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即通常所谓的“发酒疯”,另一种急性酒精中毒引起的精神障碍称为病理性醉洒,即小量的酒就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意识模糊有强烈的兴奋性和攻击行为,或可出现片段的幻觉和妄想,持续数分钟和数小时不等,那么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依赖综合征

这是由反复饮酒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病人有对酒的渴求和不断需要饮酒的强迫感,可持续或间断出现,若停止饮酒则出现心理和生活戒断症状。该综合征有以下几个临床特点:

①对饮酒的渴求,无法控制;

②固定的饮酒模式,病人必须在固定的时间饮酒而不顾场合,以避免或缓解戒断症状;

③饮酒已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以至明显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活动;

④耐受性逐渐增加,病人为取得饮酒初期达到的效果,或者防止生理性戒断症状的发生而需要不断增加饮酒量;

⑤戒断综合征反复出现,如果病人减少酒量或延长饮酒间隔,即引起体内酒精浓度下降而出现戒断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手、足、四肢和躯干震颤,共济失调,情绪急躁,易有惊跳反应;还可见多汗、恶心和呕吐。

2、震颤谵妄

病人在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快产生短暂的意识障碍。发作时患者意识不清,有时间和地点向障碍,出现生动而鲜明的幻视与被害妄想;因而表现为极端恐惧不安或冲动行为。同时可见病人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并常伴有发热、大汗、心率过速、血压升高以及瞳孔散大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震颤谵妄持续时间不等,一般为3~5天。恢复后患者对病情经过部分或全部遗忘。

3、幻觉症

这是一种因长期饮酒引起的幻觉状态。病人在突然减少或停止饮酒后1~2天内出现大量丰富鲜明的幻觉,以幻觉视为主。常见原始性幻视以及评论性和命令性幻听。在幻觉基础上,亦可出现片断妄想以及相应的紧张恐惧或情绪低落。发病期间,患者的意识状态清晰,亦无明显精神运动性兴奋和植物的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4、妄想症

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嫉妒妄想与被害妄想,临床上以前者多见。患者无端怀疑配偶不忠,为此常有暴怒反应,也可导致对猜疑对象或配偶进行攻击,有时酿成凶杀恶果。以往也将其称做酒中毒性嫉妒。

5、脑病

这是慢性酒中毒最为严重的精神病状态,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脑器质性损害的结果。临床以谵妄、记忆力缺损、痴呆和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绝大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洋地黄属于常用的强心药物,这种药物的作用比较强大,但服用也比较多的,如果用量大的时候,可以有明显的副作用,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的。那么大家知道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临床表现有哪些吗?下面来玩给你解答。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

1、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流涎,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以成年人多见。

2、心律失常:使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律突然转变是诊断洋地黄中毒的重要依据,据统计,约80~90%的洋地黄中毒者出现心律失常。

3、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牙痛,眩晕,耳鸣,疲乏无力,失眠,关节痛,肌痛,嗜睡,共济失调等;以及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失语,幻觉,抑郁性妄想,谵妄等;甚则可出现惊厥,虚脱,昏迷。

4、视觉改变:视觉模糊不清,白视,黄视或绿视等;并可发生暂时性弱视,复视,暗点,眼前闪光及视物大小改变等。

5、尿少:为洋地黄中毒的早期征象之一。

洋地黄的中毒程度主要按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轻度中毒:间歇性窦房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及偶发早搏。中度中毒:二联、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等。重度中毒: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下期中毒急救知识中小编带大家来学习药物中毒的急救方法,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水杨酸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临床常用的水杨酸药物有阿司匹林(醋柳酸、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水杨酸钠合剂、水杨酸甲酯(冬绿油)以及其他含有水杨酸类的酊剂、软膏等。那么水杨酸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下面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水杨酸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

水杨酸类药物中毒多为一次用量过大或长期大量应用所致,在婴儿时期更易发生误服过量的意外事故。外用水杨酸油膏或粉类于皮肤大面积破损处,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嗜睡、深长呼吸、耳鸣、耳聋及视觉障碍,开始面色潮红,以后皮肤苍白,口唇发绀,体温低于正常。患儿可有多汗、高热、脱水、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等有关症状,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尿毒症等;或致转氨酶增高和黄疸,或发生鼻出血、视网膜出血、呕血、血便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甚至脑脊液也可因含血而呈黄色或淡红色。由于水杨酸盐能迅速透过胎盘并在新生儿血浆中浓度高于孕妇血浆浓度,故临产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致新生儿出血。重症中毒患儿并可出现谵妄、幻觉、精神错乱、肌肉震颤、直至发生惊厥、昏迷、休克及呼吸衰竭。瑞氏(Reye)综合征为儿童或青少年服用乙酰水杨酸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水杨酸类药物应严格掌握剂量,长期应用者,应注意观察心脏、血液、胃肠道等变化;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鼻息肉者,以及饮酒前后禁用;孕妇,肝、肾疾病者,年老体弱者及对本类药有过敏史者应慎用。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下期中毒急救知识中小编给大家介绍药物中毒的急救方法,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巴比妥类药物是常用的镇静催眠剂,误服或蓄意吞服过量可致急性中毒。那么大家知道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吗?下面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

1、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部分伴有呼吸抑制,瞳孔缩小,呼吸变慢,血压下降,心脏停搏,病情多呈进行性加重;

2、皮肤湿冷,少尿或无尿,体温低,受压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样或出血性疱疹、红斑呈特征性皮肤损害;

3、戊巴比妥中毒可伴有肾小管坏死、肌肉坏死,皮肤大疱样皮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肺炎等病变;

4、短效巴比妥类中毒患者可出现血糖减低。

5、戒断综合症多出现在300~700mg/d,持续1~2个月以上的患者,表现为全身无力、厌食、恶心、呕吐、肌肉震颤、低血压等。一般出现在停药16~24小时出现。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中毒剂量和致死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单凭服用剂量难以确定中毒严重程度。此类药物之间及此类药物与乙醇间毒性有协同作用。

温馨提示:口服中毒者早期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反复多次),洗胃后留置适量硫酸钠于胃内。对深度昏迷或有呼吸抑制病理可用美解眠加速反射恢复和清醒。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下期中毒急救知识讲座中小编给大家讲解药物中毒的急救方法,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病毒性感冒的临床表现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病毒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还是会有一些咳嗽,流鼻涕的症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发烧的症状等等,对于这个疾病我们要及早的做好应对,千万不要忽视了治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病毒性感冒有哪些临床表现,希望能帮到你。

预防病毒性感冒小常识

1、积极体格锻炼

让宝宝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天气变化时,添加衣服不要太多,让宝宝自己提高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提倡做被动操、游泳等体格锻炼。

2、预防接种

可以提高宝宝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

3、避免发病诱因

室温过高或过低、衣服穿得过多或过少、环境不清洁、大人在室内吸烟、带宝宝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等,都是引起病毒性感冒的诱因,应注意防范。另外,若家中有人病毒性感冒,应该避免接触宝宝,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对病毒性感冒有益的食物

1.富含维生素和铜元素的食物

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小儿呼吸道黏膜抗病力下降,从而为细菌或病毒入侵开方便之门,胡萝卜、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铜元素可在侵入体内的病毒表面聚集,与维生素C“联手”消灭病毒,故被英国药物联合会的专家誉为预防病毒性感冒或流感的“最佳搭档”。因此,除了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C等药片外,杏、苹果、蘑菇、牛肝等含铜丰富的食物宜常吃。

2.鸡汤

根据法国与比利时的专家研究,鸡汤特别是母鸡汤中含有特殊成分,可增强咽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支气管的分泌,有利于清除侵入呼吸道的病毒,是抗御病毒性感冒的佳肴。

3.香菇

香菇的孢子上有槟榔状的小颗粒,这种小颗粒能刺激病毒性感冒病毒,使其形成一层厚壁,失去致病的能力。

猜你喜欢:

病毒性感冒的症状

第一:发烧、怕冷、盖了棉被还觉得冷,并且伴有头痛、鼻塞、流鼻涕的情形,没有咽咙痛以及出汗的症状,这是属于“伤寒”型的病毒性感冒,常用的中药有紫苏叶、杏仁、荆芥、防风、桂枝、麻黄、桔梗、前胡、羌活等,这些中药有一个特点就是含有挥发油的成分,挥发油可以改善周边血液循环、发点汗,达到所谓的“解表”、去风寒的作用,其实,也可以简单地用姜汤来治疗这一类型的病毒性感冒。

第二:这一类型的病毒性感冒与第一型(风寒)病毒性感冒有一点相当大的不同就是病人会有“咽喉痛”的症状,临床上常见发烧症状明显、怕冷则相对不明显,一般有头痛、鼻塞打喷嚏的症状,咳嗽咳出来的痰则较黏稠、甚至呈黄色,这种病毒性感冒中医称为“风热”型病毒性感冒,可以用菊花、连翘、桑叶、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具有“天然消炎成分”的中药来治疗。

第三:高烧不退、全身倦怠、食欲不振,甚至影响到肠胃系统(有腹泻、呕吐的症状),舌苔呈现黄色,这一类型的病毒性感冒是属于“暑湿型”,在炎热的夏季比较常见,可以用的中药有香薷、金银花、藿香、佩兰、厚朴、黄连、扁豆等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中药来治疗。

第四:这一类型病毒性感冒的症状表现以咳嗽、痰多为主,头痛、咽喉痛、发烧的情形则不明显,如果咳出来的痰是黄色的,可以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鱼腥草、紫苑来改善,如果痰呈白色,则可以用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枳实、竹茹、陈皮等中药来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