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旗渠实用吗经典20篇

浏览

3796

文章

21

篇1:巴东红旗渠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巴东红旗渠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巴东红旗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镇桥河村)。

巴东绝壁天河位于巴东县清太坪镇至宜昌市长阳县之间,地处海拔千米的悬崖峭壁之上。这条犹如挂在绝壁上的“天河”,被人们称为鄂西深山中的“红旗渠”。该渠于1967年开始修建,自水流坪,途经水布垭、清太坪的10多个村庄,止于长阳县的龙王冲,全长约28公里,耗时11年于1978年建成。

1966年,当地政府组织勘测后,决定在崇山峻岭中开凿一条人工灌渠。渠道设计成两米宽两米深,每千米下降一尺,绕山自流。时任清太坪区太平乡党委书记饶大喜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1967年11月,纱帽山响起巨大的炮声,灌渠开工。没有钢筋水泥,便以石灰细砂搅拌成浆,填充粘接石缝。

此后11年间,全区17个公社67个大队的近万名壮劳力,投入了这场引水大会战。工程共用工1077154个,开挖土石方1020000立方米,沟缝海底540000平方米,筑坝2个,隧道828米,半隧道120米,通风洞10个948米,人工架拱1580米,解决巴东、长阳四个公社,13个大队,102个生产队的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问题。

在崇山峻岭之中,这条山崖上的人工水渠时而在绝壁上静静流淌,时而没入山体形成暗河。每隔500米左右,都设计有一米宽的小小水闸,或通过水管接入谷底供人畜饮用,或顺着山间沟壑飞泻而下,流入梯田。目前,这条水渠仍清流潺潺,奔流不息,滋养着沿线的村落人家。

保护范围:干渠、隧洞、建筑物本体及附属设施。

建设控制地带:渠道两侧10米范围内;隧洞、建筑物外墙至四周10米范围内。

清太坪镇:巴东县清太坪镇,属恩施自治州的一个山区特色农产品大镇。全镇41000多人,国土面积274平方里,耕地5.3万亩,平均海拔1000公尺。境内群山起伏,植被良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物种丰富,具有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特征。秀丽的清江环抱半壁河山,迷人的景致更是难寻的天然乐园。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全镇基础设施发展较快。镇政府所在地,紧邻318国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省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人工天河”之称。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旗渠哪一年开始修建的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是在1960年的2月开始修建的。

红旗渠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1969年的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历时将近十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林县人民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们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是人工修建的一个灌渠,位于河南省的安阳林州市,林州处于山西、河南的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红旗渠总干渠全长为七十点六公里,从山西的石城镇到河南的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在2017年的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旗渠景区自驾游

全文共 5344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是一条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林县(现林州市)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青年洞风景区是本渠点睛之笔,素有:鸡鸣闻三省:的牛岭山下方,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始修建,于1969年7月完工,干渠长70.6公里,各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80个,架设渡槽150座,共挖砌土石方2500多万方。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红旗渠景区自驾游,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红旗渠自驾游主要景点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名称,,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级领导和山西省平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县委、县人委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红旗渠源与渠首拦河坝

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溢流坝横跨河床长95米,最大坝高3.5米,底宽13.46米,顶宽2米,为安全嵌入基岩下0.3-0.4米,水泥浆砌石英岩石重力坝结构。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万个,投资2.5万元。任村公社修建。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105米,洞后经55米的明渠至进水闸。进水闸共3孔,单孔宽2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冲沙闸在进水闸上游左侧共2孔,单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闸上游作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度夹角的直墙导沙槛,防沙入渠,退水冲沙流入浊漳河。当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引入总干渠。发洪水时除渠引水外,其余分别由溢流坝和冲沙闸泄入坝下游。

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空心坝

空心坝位于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浊河上。坝长166米,底宽20.3米。顶宽7米,高6米,坝基埋深1-2米。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坝腹设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洞底纵坡1/1818,总过水能力23立方米/秒。坝下设消力池,再下为干砌大块片石护滩,坝南北两头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行洪能力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过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坝安然无恙。

该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设计,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1960年2月动工,中间停工两次,分三个阶段施工,1964年4月5日竣工,共完成挖方5624立方米,砌石方16296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2万元,由姚村、东姚公社修建。

南谷洞渡槽

南谷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长130米,宽11.42米,高11.4米,另加基础2-3米,单跨9米,石砌拱形结构,拱券厚0.5米,共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

渡槽挡水墙高4.3米,底宽6.2米,槽底纵坡1/3600,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桥下排泄露水河2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洪水。为提高抗洪能力,1977年对主河道各桥墩分水尖进行了加固处理,1982年8月1日7时40分,安全地通过了南谷洞水库修建以来的最大泄洪量1650立方米/秒。

南谷洞渡槽始建于1960年2月15日,1961年8月15日竣工,由茶店、河顺两公社修建,共挖石方5264立方米,砌石9318立方米,用工5.6万个,用款14万元。

总干渠分水闸

总干渠分水闸位于分水岭新(乡)河(口)公路右侧,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长6.5米,高12米,宽13.5米。闸底高程454.44米,低于渠首进水闸底10.31米。闸房内安装启闭力15吨的启闭机3台,闸房上悬空高擎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大字。一干为双孔,二干为单孔,孔宽均为2.5米。一千渠沿林虑山东侧向南至红英汇流,长39.7公里,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二干渠沿林县盆地东北边山腰蜿蜒东去,到马占村东止,长47.6公里,设计流量7.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62万亩。分水闸为河顺公社1965年3月修建。

分水闸以上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当代书法家赵朴初手迹。

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的总干渠左侧,由此向东北穿过3898米的曙光洞到东卢寨村东止,长10.9公里,设计流量3.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6万亩。

桃园渡桥

桃园渡桥位于红旗渠第一干渠桃园村附近,横跨桃园河,故称桃园渡桥。长100米,宽6米,最高处24米,共7孔,每孔跨8米,拱券厚0.5米。渡槽两侧槽墙高2.7米,底宽2米,顶宽1米。纵坡为1/1700,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槽顶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桥板,路面宽4.6米,渡槽上连涵洞长100米,下接涵洞长170米,槽下排洪水,槽中通渠水,槽上钢筋混凝土盖板通汽车,合理地解决了渠水与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车的矛盾,充分发挥了通水、通车的双重效益。1965年9月25日动工,1966年4月1日竣工,工期186天,由采桑公社南景色、南采桑、下川三个大队修建,共挖土石方5400立方米,砌石5600立方米,投工6万个。用款5.4万元。

红英汇流

位于合涧镇西,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英雄渠建于1958年,起自嘴上村西到红英汇流处长11.4公里,设计流量8立方米/秒。1966年4月一干渠竣工通水,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灌溉合洞、原康、东姚等7个乡镇16万亩耕地。

红英汇流南边是红英汇流一号电站,水头38米,装机2台,共2500千瓦。右上边是使用英雄渠水发电的红英汇流二号电站,水头18米。红英汇流工程为合涧公社1966年4月修建。

夺丰渡槽

夺丰渡槽位于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总长413米,宽4米,最高14米,单孔跨5米,共50孔,中间越一小丘,分为上下两段,上段17孔,长172米;下段33孔,长241米。渡槽过水断面高1.8米,宽1.7米,纵坡1/900,设计流量2.7立方米/秒。

1965年遇到大旱,激发了群众大办水利的积极性,河顺公社组织14个大队,每日出动劳力3100名,牲畜750头,大小车辆600多辆,畜驮车推,从2.5公里以外杨伯山屯村运来好料石。没有木料、工具,队队户户筹集,没有吊车竖起游杆当吊车用,大干加巧干,工效一日比一日快。1965年12月1日动工,次年4月5日竣工,仅用125天,共完成挖土石方0.5万立方米,砌券石1.02万立方米,投工21.5万个,用款12万元,渡槽整个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宽锻三道纹)“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而成,既坚固又壮观,是一宏伟的工艺品。

曙光洞

曙光洞是红旗渠第三干渠穿过卢寨岭的隧洞,起于下燕科村南到东卢寨村东止,全长3898米,宽2米,高2米,纵坡1/1000,设计流量3.1立方米/秒,是通往东岗乡和河顺镇北部的咽喉,是红旗渠最长的隧洞。为便利施工,挖凿有34个竖井,其中20米以上的竖井有23个,最深的18号竖井,深61.7米。利用竖井建提灌站5个,发展灌溉面积4500余亩,其中18号竖井建有曙光扬水站,提程62米,浇地2000余亩。

该隧洞工程是东岗公社21个大队1300多名社员,1964年11月17日动工,经过一年零四个月,到1966年4月5日凿通。共挖凿山石3.08万立方米,砌料石0.9万立方米,投工25万多个。

曙光渡槽

曙光渡槽位于东岗村东部4公里的丁冶岭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红旗渠灌区配套建设中,群众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力更生修建的较大建筑物。该渡槽全长550米,最高16米,底宽5.4米,顶宽3.5米,共20孔,中3孔,跨径10米,其余孔跨为8.5米,石拱结构。过水断面底宽1.1米,高1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由东岗公社和安阳县都里村修建,参加施工人数最多时达6000余人。1969年4月2日动工,6月25日建成。共完成挖土石0.69万立方米,砌石1.7万立方米,投工36万个,投资38万元,其中社队自筹资金占92.6%。

红旗渠自驾游路线

①走高速:郑州柳林站上高速—安阳—安林高速—林长高速,红旗渠景区出口下,南拐东南公路至红旗渠景区纪念馆。

②走国道:郑州---黄河大桥--新乡辉县(辉县转盘左拐)--林州,到林州后走东南公路,可直达红旗渠景区。

红旗渠旅游特色

【景区特色】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一个重要的创举。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盘绕在太行山腰悬崖绝壁之上雄伟险要的红旗渠与“雄、险、奇、秀”的林虑山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巧妙地融汇结合。

1990年,按照时任河南省省长李长春“把红旗渠办成旅游胜地”的指示,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将精神财富转换为物质财富。风景区开发十几年来,采取滚动式发展战略,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成了纪念馆、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通过科学规划,全面整修,完善设施,提高品味,强化服务,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2002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5月25日,红旗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

红旗渠风景区简介

分水苑风景区是一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距市区18公里,位于林虑山北部向东分支的大驼岭、猫儿岭之间凹腰处,原名:“坟头岭”,后因之改名为“分水岭”。这里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真可谓“山水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青年洞风景区由分水苑风景区驱车上行30公里,即可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路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

络丝潭风景区络丝潭风景区坐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旗渠跨几个省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跨三个省。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旗渠是生命之渠吗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生命之渠。

红旗渠成就了林县人,林县人在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随着红旗渠的建成而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人和家畜的饮用水不再受水源的限制,而且良田也得到了充分地灌溉,粮食的产量大大增加,所以红旗渠被林县人称之为幸福渠、生命渠。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和分干渠十条,总长为三百零四点一千米,支渠有五十一条,总长为五百二十四点一千米。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林州市,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开始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们称之为人工天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红旗渠在哪里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就是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的引漳入林工程。20世纪60年代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起这项伟大的灌渠工程。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历经漫漫十年,直到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才全面完成。总干渠全长70.6公里,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的《红旗渠》纪实电影片,详细地纪录了当时修建的过程。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当时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如今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象征。直到今天,这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也在不断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旗渠落差是多少米?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落差是14.7米。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的安阳林州市,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所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人们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是从1960年的2月开始动工的,一直到1969年的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历时将近十年,该工程一共削平了一千两百五十座山头,开凿了两百十一个隧洞。架设一百五十一座渡槽,修建各种建筑物一万两千四百零八座,红旗渠总干渠全长为七十点六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旗渠青年洞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青年洞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西部,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从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小鬼脸上穿过,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由分水苑风景区驱车上行30公里,即可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路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28省道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7:00-18:00

交通

自驾:任意方向转京港澳高速(京珠高速)—南林高速(安林高速)—红旗渠景区

门票

包含在红旗渠100元门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旗渠是谁带头修建的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为解决居民用水问题,县委书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率先从太行山腰建设的引漳入林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开工,至1969年7月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项目共平山1250座,渡槽151座,隧道211座,各类建筑12408座,土石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700条.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在全市乡镇。2016年10月,红旗渠获得国家5批准A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牛山湾红旗渠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牛山湾红旗渠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牛山湾红旗渠位于福安市社口镇牛山湾村,年代为1962,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位于社口镇牛山湾村西面一公里山腰上(俗称:寨门处),1962年建造。从东往西,全长有两公里左右,全是由荒山野岭开凿出来,分布面积约3100平方米。水渠绕山而走,东南面为为悬崖峭壁,万里深坑。水渠多数由块石水泥砌成,局部由岩石直接开凿成渠,宽0.07-1.5米左右,深0.7-1.3米左右。现做为牛山湾水电站发电站水源。由于当时设计施工有误,从外往里(水头处)施工,造成里面水渠水位比外面深。现在不仅可以作为干旱时灌溉水源,还可以作为发电水源。作为研究我市近现代农业发展历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渠四周外延伸5米。

社口镇:福安市辖镇。1958年建社口镇,1984年改乡,1991年复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15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2.4万。省道枫湖线贯穿南北。辖社口、溪口、岩下、溪坪、坦洋、坑里坑、上山、牛山繲、利岔、填头、秀峰、龟龄、林柄、山里、谢岭下、潘洋、仙溪、公岐、沙溪、吉洋、岩坑、岭后、大坪、荣岭头24个村委会。工业有茶叶精制、石板材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安阳红旗渠一日游攻略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安阳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目前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接下来这篇指南将给大家带来安阳红旗渠的一日游攻略。

操作方法

1

首先,来到安阳红旗渠,我们就一定要去这里最著名的山碑看看,这里是红旗渠开发的见证,记载着安阳人们艰苦奋斗的历程。

2

然后我们就可以到分水苑风景区,这里是红旗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规划的合理有序,又处于分水岭的位置,所以取名分水苑风景区。

3

之后我们就可以到络丝潭风景区,这里是红旗渠景区最美的地方,也得益于红旗渠的开挖,还有“小三峡”之称。

4

最后,我们就可以去青年洞看看了,这里曾经是当年开挖红旗渠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难度最大的地方,安阳青年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将其打通,是红旗渠的重要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旗渠位于哪里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人工天河”之称。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全长1500公里。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扩展资料: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余。

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县(今林州)。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

全文共 2256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太行峡谷旅游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而广为传颂。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现名林州)红旗渠”。现国家主席-同志1996年6月1日到红旗渠视察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河南省委书记-把红旗渠精神称之为“中华魂”,“民族魂”。红旗渠于1996年被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级领导和山西省平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县委、县人委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位于林州市区北部豫、晋、冀三省交汇处,距市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风光秀丽雄险,人文景观独特恢宏,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游览区始建于1990年,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投资500多万元。它将盘绕在太行山腰悬崖绝壁之上雄伟险要的红旗渠重要工程与“雄、险、奇、秀”的林虑山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巧妙地融汇结合,雕凿加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确有其纯真淳朴的乡土风格和雄险壮观的高深意境。

199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正在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努力。游览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h。

分水苑风景区是一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距市区18公里,位于林虑山北部向东分支的大驼岭、猫儿岭之间凹腰处,原名:“坟头岭”,后因之改名为“分水岭”。这里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真可谓“山水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青年洞风景区由分水苑风景区驱车上行30公里,即可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路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

络丝潭风景区络丝潭风景区座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S228

类型:水利工程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0.5-1天

电话:0372-6811466;0372-6040080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

市内有旅游一路公交车到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游客中心,投币一元。游客中心转车到纪念馆,纪念馆到青年洞,青年洞回游客中心,车费共20元

门票:

1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地方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处于在西部太行山麓,是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该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全部竣工。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后正式定名为“红旗渠”。

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一个酷旱山区。为了解决严重缺水问题,1960年2月,原林县县委在对林县山川河流和区域人文地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勘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考察、设计,毅然决定带领全县人民动工修建红旗渠,把漳河水引进林县。当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资金、物质、粮食、技术十分匮乏。面对重重困难,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在建设者们每人每天6两粮食的艰苦条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条生命,投资1.25亿元(其中7878万元是林县人民自己投入的),苦战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建造了一条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修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造就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80年代,林县人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靠着在修建红旗渠战斗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胆略和技能,组建了一支又一支建筑工程队,总人数达13万之众,意气风发地冲出太行山,走向国内外建筑大市场,被人们称之为“十万大军出太行”。大量的劳务输出,不仅使林县人民解决了温饱,而且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人才,积累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旗渠的故事及由来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的故事是林县全县人民解决用水问题的故事。红旗渠所在的林县在五百年间发生过三十多次大旱绝收,是一处严重缺水的地方,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开始兴修水利,缓解了一定的用水问题,但当时林县境内水源有限,仍然无法解决灌溉问题且在1959年再次遇到了旱灾。

林县境内河流干涸,水库逐渐见底,经过讨论决定从其他地区引入水源,最终决定能够从浊漳河引水,1960年开始动工,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面临财政资金短缺、粮食不足、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在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林县人民全民参与,历时十年最终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的恶劣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旗渠全长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总长度为1500公里,总干渠长为70.6公里。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该工程开始于1960年2月,结束于1969年7月,历时近十年才全面完工。红旗渠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人工天河”的称号。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林州地处河南与山西交界处,历史上干旱缺水问题极其严重。林县自然灾害频发有时甚至大旱连年,庄稼颗粒无收。1949年林县解放,县政府很快就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水源有限,仍然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的问题。直到1960年,林县人民才开始修建红旗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旗渠是谁带头修建的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是由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头修建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当代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

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旗渠为什么叫红旗渠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的名字是为了能适应当时的时代特征。原先的名字叫做“引漳入林”,在1960年3月6日至7日,林县引樟入林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更名为“红旗渠”,表示的含义是高举红旗向前进。经过十年的努力后,于1969年七月全面竣工彻底改善了林县的水资源问题。

在红旗渠工程中孕育了“自力更生、团结协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并成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2013年,国务院批准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