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单反相机快门设置技巧(精彩五篇)

许多朋友不知道怎么让电脑恢复出厂,下面小编就来教你一下win7电脑如何恢复出厂设置吧!

浏览

5324

文章

5

篇1:相机快门有哪些技巧 相机快门技巧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给大家介绍五个有趣的相机快门技巧,非常适用于新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 超高速快门凝固一瞬间

一般初学摄影的同学通常不太留意拍摄时所用的快门速度,因此在拍摄高速移动的物件时常常导至主体模糊,打击拍摄的乐趣和信心!其实只要利用超高速快门,可以把水滴、比赛等一瞬间纪录下来!

重点技巧:

利用超高速快门凝固动作。(Photo by P? ski i Trysil)

快门速度达到 1/500s、1/2000s 甚至 1/4000s

适合光线充足或是日光下拍摄

有需要可以提升ISO和放大光圈(如利用 f/2.8 大光圈)

(二) 创作抽象相片

对于正常相片,快门太慢令手震影响相片清晰度 (参考安全快门一文) 不是一个好的结果,但如果我们是有计划地利用慢快门来令相片变模糊,这样便可以创作出抽象漂亮的作品了。

使用慢快门时转动你的相机,可以拍出有趣的效果。(Photo by Paul Tomlin)

重点技巧:

如果是手持,快门不能过慢,可以在 1/15s、1/20s等尝试效果。

如果拍摄主体会移动 (例如在有风下拍摄花朵),快门可以比以上提到的快一点,让模糊程度在受控范围内。

同样使用慢快门,但垂直移动相机,也可以拍出抽像的画面。(Photo by faunggs photo)

可以把主体放大充满画面,更有诗意。

视乎感觉,画面可以简单一些作一开始的尝试,颜色不用太多,以免过份混乱。

(三) 慢快门捕捉肉眼看不到的神秘景像

在晚上用肉眼看光线很暗的地方,你可能会觉得没啥特别,总是漆黑一片似的,但如果你运用相机,把快门调慢,光圈放大,往往能捕捉到肉眼看不到的光线,拍出一幅幅的神奇景像!一定要试试啊!

有时肉眼看不到的光线并不等于相机看不到,试试放慢快门吧!(Photo by Anuparb Papapan)

重点技巧:

利用慢快门拍摄时必须使用三脚架来稳定相机。

要学习在黑夜对焦的技巧。

白平衡可以让你相片的颜色更有趣。

建议使用快门线。

(四) 慢快门拍出人流

你知道怎样在人头拥拥的街道拍出人流相片呢?秘诀便是利用慢快门了!虽然可能未能把全部人物也变「流动」,但学懂这个技巧便可以应用在更多地方了!

慢快门可以拍出人流。(Photo by Geraint Rowland)

重点技巧:

必须用三脚架稳定相机

快门可以由10秒开始,慢至数分钟或更长

小光圈(如f/16)、低ISO让快门可以更慢

白天拍摄效果更有趣

有需要也可配合高倍数的 ND 减光镜拍摄(例如减10级的ND滤镜)

(五) 追拍技巧拍出动感相片

在第一点提及过快的快门可以凝固一瞬间,追拍技巧便是利用不太快的快门来保持移动中的主体清晰,但让背景出现「动态模糊」,这样可以令相片充满动感,适合拍摄水平移动的物件,如赛车、走动中的动物等。

追拍可以令相片加添动感。(Photo by Natesh Ramasamy)

重点技巧:

快门可以调较至 1/30s 左右拍摄,越慢背景越模糊,但手持时会增加主体也变模糊的风险。

要常常练习才可掌握。

拍摄时双手靠近身体,利用身体作中轴随主体左右转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怎么调快门速度 相机快门设置详细步骤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快门速度怎么调?

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是一种让光线在一段时间里照射胶片的装置。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相机快门设置详细步骤

调节快门速度我们可以使用手动M档或是快门优先S档。只要波动相机后面的转轮就可以调节快门的速度了,有些相机调节快门速度需要组合键调节,这个就要根据相机的型号和相机品牌来定了。建议楼主还是多看看说明书,只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就能很快相机的操作方法了。

快门优先介绍

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在拍摄运动物体时拍摄 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 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自动测光系统计 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快门含义

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是一种让光线在一段时间里照射胶片的装置。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的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 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 快门才能拍出来。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快门

建议按照我的方法设置一下吧!不过使用快门优先我建议你还是在拍摄高速运动物体的时候在使用。因为抓拍使用快门优先是最合适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数码相机设置技巧有哪些误区

全文共 3771 字

+ 加入清单

拍摄照片有很多技巧,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说相机设置的,这个开放性的技能能提到的技巧多为设置方面的,其余的事情意会不可言传,也就成为不同摄影人特有的一些秘笈了。 虽然相机设置有技巧,但是也有技能点点错了的技巧,不可全信,终究是要探究其原理才能解开疑惑,今天就来说说五个坑你没商量的相机设置误区了。

数码相机推出之后,摄影技巧也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除了一些传统的技能外,数码化后更灵活的设置,也让一些老掉牙的技巧淘汰了。例如有了白平衡的设置,以往在镜头前加滤色片来平衡色温的事情就不用做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拍摄技巧。当中自然也会有不少设置上的误区。

所谓的相机设置误区,无非就是没搞明白相机运作的原理,照葫芦画瓢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硬要把一些技巧当教科书般使用的话,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照搬照抄就达到误区坑人的效果了。下面我们说说常常会中招的一些误区。

白增黑减保平安

白增黑减的技巧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是用于调整曝光量的一个技巧名词,意思是拍摄亮的地方要增加曝光,拍摄暗的地方要减少曝光。字面上的解释确实是这样,但是实际拍摄的时候如果一味遵循这个原则拍摄的话,就会出问题了。

白增黑减是相对于相机测光数据来说的,我们知道相机测光的标准是以18%灰,通俗点说就相当于人眼观看不觉得亮也不觉得暗的亮度。一般情况下相机给出的曝光值,曝光指示为0的情况就是18%灰的亮度水平。曝光指示高于0就是亮度大于18%灰,小于0就是亮度小于18%灰。

因为相机有这样子的曝光特性,所以当拍摄较暗的场景时,相机会自动提亮到18%灰的亮度,拍摄较亮环境时,相机会自动减少曝光量到18%灰的亮度。但是一张照片暗的地方就应该偏暗,而亮的地方也应该显亮。一直使用曝光表指零的曝光值拍摄,得到的照片就会黑的地方和白的地方都显灰的情况。这在拍摄雪景的时候尤其明显,当白雪显灰的曝光时,雪就会显得很脏。

所以白增黑减说的就是拍摄较亮场景时增加曝光,使得亮部恢复应有的较亮的曝光,而拍摄较暗的场景时减少曝光,使得黑色部分不发灰,还原物体本来的颜色。

这个道理本来也没有错,但是数码相机上的测光模式显然比胶片时代多得多,在不同的测光模式下,白增黑减的法则会有不同的表现,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另外,遇到高反差的环境,白增黑减就显得更无力了,恪守这个法则去拍摄的话,最终会让你对摄影很泄气。

出现各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相机的宽容度比起人眼差太远,我们只能在亮部与暗部之间取舍,白增黑减的操作原则,最好还是在平均测光下使用,在高反差的环境下拍摄,白增黑减也许也不能满足你的拍摄,这时使用手动曝光,认真考虑一下拍摄效果,决定好了是要保留亮部还是保留暗部再去调整相机曝光值,获得大逆光效果或是剪影效果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光学防抖就万事大吉了

有了光学防抖,拍照就不会抖。厂商是这么宣传的,消费者也是这么信的。光学防抖确实挽救了很多以往会出现抖动模糊的情况,不过光学防抖也不是万能的,即便是用上了光学防抖的设备,仍然会有很多抖动的照片产生。

光学防抖无论是镜头防抖还是传感器防抖,所实现的功能都是都是防止机身抖动引起照片模糊,对慢快门下的拍摄有奇效。注意了,这是说的防止机身抖动造成照片失败,也就是说用上了不能减少你的手颤的坏毛病,但会一定程度地把这种影响降低。所以照片模糊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你手抖,光学防抖能减少这种影响,但如果抖得太厉害的话,也是救不了的。

另外一点就是,厂商的防抖级别通常会说等效于提升多少档曝光,比如现在是1/10s的快门速度,提升3档就是1/80快门速度,那么如果你1/10s下手持会发生照片抖动模糊而1/80s快门下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的话,就说明这个防抖功能对你是起作用了,如果1/80s仍然端不稳相机,还是会发生照片抖动模糊的,那还是老老实实上三脚架吧。

快门速度与手持稳定性的关系,有种说法是安全快门应该等于镜头焦段两倍的倒数,即使用50mm镜头时,安全快门是1/100s,意思是使用1/100s甚至更快的快门就能保证你拍摄不会因为手抖而模糊。但事实上这还是因人而异的事情。毕竟对于手颤的人来说,一切都那么不容易。

此外,光学防抖是主动纠正相机抖动所造成模糊的一种功能,因此在使用三脚架的时候,绝对稳定的机身,光学防抖反而会干扰正常拍摄,画面有可能变得模糊。所以在使用三脚架拍摄的时候,要关闭光学防抖功能。

用快门优先就能保证快门速度

单反、无反相机上都有较多的专业档位,除了M档手动曝光档外,还有A档光圈优先以及S档快门优先两个常见的半自动档。和M档比起来,A档和S档在光圈和快门两个参数选择上,其中一项是可以自定义的,另外一项由相机根据测光结果算出。

半自动挡和手动、全自动档相比较,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不会很难驾驭,所以不少人喜欢使用。但S档快门优先的功能,不少人对它是有一定的误解的。和A档光圈优先相比较,对环境的要求更苛刻,所以使用S档拍不出想要的效果太正常不过了。下面详细说说为什么。

快门优先解释为快门参数可自由设置,光圈值由相机自动设置。这让很多人觉得快门优先就是快门值可以随意设置,需要抓拍的时候设置一个高速快门就能拍到要抓拍的东西。但是和光圈优先不同的是,光圈优先硬件上的瓶颈较少,自动设置的快门参数通常可以由30秒-1/8000秒,无论光圈设置在哪一档,大部分的场景都能支持相对应的快门值。

而S档快门优先,自动设置的是光圈参数,倘若设置的快门速度较高的话,就要求环境光线和镜头光圈两方面都能满足条件了。大光圈的优势很多,但大光圈镜头的价格也十分昂贵,抓拍飞禽走兽的话快门必须在1/500s以上,环境光线不佳的情况下,没有较大的光圈支持,快门优先档拍摄的效果往往就是欠曝的。

这个时候也不用吐槽S档位坑爹,相机性能有高低,毕竟产品都有极限,只是大光圈显得更加来之不易,在使用快门优先档的时候受限更多罢了。S档在阳光充裕的地方还是可以顺利拍摄的。而想用S档不那么受限的话,可以更换更大光圈的镜头来放宽限制。

AF-C功能实现追焦大业

单反、无反相机的对焦模式通常有多种,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单次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这两种对焦功能分别对应不同的拍摄类型。单次对焦适用于一般拍摄,以拍摄静止物体为主,而运动物体的抓拍,以厂商的说法,是建议使用连续自动对焦功能。

AF-C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连续自动对焦,按下对焦按钮后,相机会启动镜头对焦马达,并且在松开按钮前都会保持追焦状态,当画面中的物体有移动的时候,会保持 合焦 在物体上。主要用于动态物体的抓拍。

AF-C功能通常配合高速连拍,使得抓拍高速运动的物体时,每一张照片都能合焦。这是大家对AF-C功能的认识,但往往实际使用的时候,连拍的照片当中会有一部分是脱焦的。这并不是说AF-C功能虚有其表,实际操作不实用,而是这个功能需要有很多方面的配合。

厂商说的对焦性能通常只是说对焦传感器的对焦反应速度,但实际的对焦速度是由相机的对焦反应速度以及镜头马达的驱动能力所决定的。因此AF-C功能的失常,很可能是由于镜头马达的驱动速度不足,使得镜头还未能合焦到应处的焦平面,物体就已经离开了。

单反相机、无反相机的不同种类镜头结构不同,所使用的马达技术也不同,超声波对焦马达在对焦速度以及对焦反应上都要更优秀一些,而无反相机因为镜头更为小巧的缘故,驱动上比单反镜头更加灵活,因此就AF-C功能上,今天的无反相机甚至比单反相机有更好的表现,这一点也在视频拍摄方面有所体现。

因此,AF-C功能的应用更适合拍摄那些在焦平面附近小范围移动的运动物体,而水平于镜头的的运动物体,有可能因为移动速度太快导致连续追焦功能跟不上物体运动速度而脱焦。

单反拍视频用自动对焦功能

视频拍摄支持自动对焦是摄像机的最基本要求,但在单反相机上,这个功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似乎仍然不是很成熟。不少朋友听说单反相机拍视频效果好就趋之若鹤地购买,回到家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好用的摄像装备。

单反相机因为对焦原理与摄像机甚至与卡片相机都不一样,所以视频拍摄功能虽然推出了很久,一直没有支持连续自动对焦功能的单反相机,只支持单次对焦的操作,即按一次对焦键合焦一次,不会在拍摄过程中连续自动对焦。

今天的单反相机终于在连续自动对焦功能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对焦支持连续自动对焦了,但整体效率还不是很高,主要由于不同镜头的驱动技术不同,加上相机寻焦点的方式有异于摄像机,所以单反相机在使用连续自动对焦时,效果仍然没有摄像机或是无反相机那么好。厂商也在不断更新新款镜头的驱动马达技术,但毕竟不可能全部镜头都更新一遍,单反相机受限于系统硬件,始终不能很好地发挥视频连续对焦功能。

单反相机拍摄视频显然不能像使用摄像机那样,不过视频效果上确实更出色,如果想获得如同摄像机一般的使用体验,要么加装各种摄像附件,要么有精湛的摄像功底,显然都不太适合普通用户,所以想着有单反效果又有好的视频拍摄体验,那么最近火爆的无反相机更合适一些。

总结: 相机设置无论是经验之谈还是照搬说明书来使用,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功能上的失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要搞明白这些有些难。这里只能说,相机也是有极限的,超过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相机不会像人脑那样分析思考后自动调整参数,这就需要我们更敏感地感受拍摄环境,以经验来设置相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如何设置相机延时摄影 相机设置小技巧

全文共 1900 字

+ 加入清单

延时摄影如何设置相机?

一个场景要拍摄多少张数,才能算是一个延时摄影可用的项目档呢?建议大家至少要拍摄250-300张。类似的张数在后期时,大约只能转换为10秒左右的 影片。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相机设置小技巧

提到拍摄延时摄影的乐趣,很多人都会提到“肉眼无法感受”、“千年如一日”的奇幻视觉效果,相信每一位热衷此道的摄影师都会认同。这里从三个拍摄时间点,来分享相机的基本设定,分别是日间、夜晚与明暗交界的时刻。

日间拍摄

基本上,曝光模式可设定在光圈优先模式,白平衡则选择自动,ISO值尽量降低。最重要的,就是快门速度需尽量放慢,如果是以1/1000秒或1 /2000秒这样的高速快门来作拍摄,将会得到凝结的瞬间画面,但因为拍摄之后需后期剪辑成流动的影片,所以建议尽量放慢快门速度,例如使用1/50秒以 下的速度,这样在后期之际将会比较方便,画面也会更加流畅。

隙顶日落。延时摄影的拍摄题材绝大多数都是风景,因此在拍摄上,风景摄影的相关摄影观念与技巧也几乎都可以派上用场。只不过,比起拍摄单张照片,进行延时摄影时要将组合成影片的需求也一并事先考虑进来。

夜晚拍摄

建议大家改用手动模式(M模式)拍摄。白平衡部分,若是在有光的环境,可以使用自动白平衡,若是无光的环境(如山区),则建议调整至3300K左右的色 温白平衡,这样画面会呈现偏蓝色,比较讨喜。若是在无光的环境使用自动白平衡,画面可能会呈现咖啡色调或黄色调。拍摄之前,先使用较高的ISO(例如 ISO800)、光圈F5.6 、快门速度30秒来进行测试拍摄,观察场景与环境细节(例如构图是否平稳、画面中有无电线杆等不需要的物件等)。基本上,曝光时间不要超过30秒,因为加 上间隔时间,单是拍摄一张照片可能就要等上超过40秒,后制时影像的接续可能会不顺畅,因为时间差异太大了,例如云的流动会接不起来、断断续续。曝光时间 控制在30秒之内,景物的延续性将会较为理想。

明暗交界时刻

此时无论从白天拍到晚上、或是从晚上拍到白天,相机都必须全程记录。以从白天拍到晚上来说,可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先使用小光圈,之后再慢慢开大(例如从 F22 、F18 、F16慢慢升到F5.6 、F4),这样可以让拍摄白天与夜晚时的快门速度尽量拉近,若是差距太大(例如白天1/60秒、夜晚30秒),后期时容易发生白天的画面可以平缓播放,但 到夜晚时却变成类似加速播放,整体看来很不协调。此外,也可以尝试固定光圈、快门速度,让ISO自动升高,如此能够保持光圈与快门速度的衡定,但缺点就是 高感光度所带来的影像质量下降。除了上述的基本概念,接下来从几个与延时摄影较为相关的方面,和大家分享其设定方式

拍摄张数

一个场景要拍摄多少张数,才能算是一个延时摄影可用的项目档呢?建议大家至少要拍摄250-300张。类似的张数在后期时,大约只能转换为10秒左右的 影片,又因为延时摄影是以流动方式呈现,剪辑时,考量该场景与前、后场景之间的过场特效(如淡入、淡出),又要扣掉约2秒左右,所以实际呈现出来的影片其 实仅有6-8秒。以视觉经验来说,6秒钟左右的画面比较能让观赏者维持注意力,相同的画面持续播放太久,容易让人感到不耐烦;当然,若是拍摄到的影像格外 精彩,也可以考虑稍微播放久一些。

拍摄选用的档案格式

若是遇到高反差的环境,建议大家使用RAW档作拍摄,于后制时再把暗部拉亮。若是藉由平顺的光源拍摄,有时直接拍摄JPEG档也堪用。此外,夜间拍摄 时,使用RAW档后制空间也会比较大。若是手边的相机可以选择,建议选用14bit的RAW档(或是占用最多记忆卡容量的RAW档),因为这样的宽容度会 更高,尤其是在高反差的环境下,有助于将失误的地方补救回来。

测光模式

建议大家使用全面/平均测光(矩阵测光、权衡式测光),因为延时摄影的拍摄时间很长,而且期间景物不断变化,若是选用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可能产生测光失误,造成亮部过亮或暗部过暗的问题。

曝光补偿

一般来说,拍摄时若是能减少0.3EV左右,画面的颜色会比较饱和;若是完全不加/减光,整体颜色就会较为平淡。

对焦

以白天拍摄来说,可以先打开自动对焦,让相机对准焦距之后,再将自动对焦关闭,转成手动对焦。这是为了避免在拍摄时,让部分会移动的景物、车辆或人物影响对焦系统,导致对焦区域跑到了错误的范围。

防手震

现在许多新款镜头或是机身,都附有防手震的便利功能,但是延时摄影与风景摄影类似,在使用脚架拍摄时,将防手振的相关功能关闭,可以得到更稳定的拍摄效果。

反光镜预锁

若是手边的相机有此功能,建议大家将反光镜预锁起来,这样可以减少拍摄时反光镜的振动,让呈现出的画质更加细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单反相机ISO感光度、快门、光圈设置技巧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ISO感光度设置技巧

1

ISO值的值域很广。一般来说,ISO值小于800为低感光度;ISO值介于800和6400之间为中感光度;ISO值大于6400为高感光度。

2

ISO值越高,拍出来的照片越亮,但过高的ISO值会使照片噪点增多。所以ISO一定要视情况设定,不要急于补光。(图为ISO调得过高而导致曝光过度)

3

一般来说,在天气不错的情况下,ISO值在100-200较好;在遇到下雨的情况,ISO值在300-400比较适宜;但是拍夜景的时候就需要将ISO值调到1600以上。

快门速度的设置技巧

1

快门速度主要通过控制曝光量,来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快门速度的参考主要是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快慢。拍摄移动速度越快的被摄物,快门速度值调的越小。

2

当我们在拍摄瀑布、河流的时候,就需要应用慢速快门,从而达到拍出流水朦胧的绸缎效果。

3

当我们在拍摄田径、球类等体育项目时,由于被摄人物运动速度较快,所以要选用相对较小的快门速度值。一般来说快门速度设置成360/1S至600/1S比较合适。

光圈的设置技巧

1

光圈的大小决定了镜头的进光量的多少。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景深越大,照片越清晰。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景深越小,背景虚化越大。

2

在拍摄人像照片时,为了突出人物本身,需要选择较大的光圈,来将主体背景虚化。

3

在拍摄风光类照片时,就需要把光圈调小,来获得大景深的效果,扩大画面清晰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