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合江白鹿清源宫【通用14篇】

浏览

326

文章

14

篇1:合江崖墓群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合江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江崖墓群(密溪芭蕉湾崖墓、虎头佛子岩崖墓、榕右鱼天堂崖墓、福宝高村崖墓、自怀梭滩石崖墓、大耳朵崖墓、大路边崖墓、黄溪侯五嘴崖墓、观音岩崖墓、鱼连子崖墓、洞溪崖墓、蒋湾和幸福崖墓、魏家祠崖墓、狮子山崖墓)

合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合江崖墓主要分布在长江、赤水河、习水河沿岸丘陵和山区窄谷地带。以墓群为主,尚存芭蕉湾、鱼天堂、佛子岩、高村、梭滩石等五处崖墓群相对集中。2013年,合江崖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江崖墓群形制独特,主要为横穴式小墓室,冲击式顿钻法建造。分布密集,状如蜂房,保存较完整。一般由墓道、墓门、墓室、壁龛组成,少数墓室内有灶台、石塌。以单室为主。结构简单,室内无雕刻,有少数墓墓门外壁刻有岩画。葬具有木棺、陶棺、石棺、石函等。合江崖墓群有12个点,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

文物遗存

合江崖墓群出土所收藏具有代表性的32具陈列于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内,还有近百具散存于未发掘的崖墓内。随葬品有陶俑、陶器、陶畜禽、石俑、石马等。其模型明器摇钱树座数量多品质精,川南特色鲜明。特别是秘戏陶俑和碓房交欢灰陶俑为国内罕见。

保护范围:密溪芭蕉湾、虎头佛子岩、榕右鱼天堂、福宝高村、自怀梭滩石、大耳朵、大路边、黄溪侯五嘴、观音岩、蒋湾和幸福、魏家祠狮子山、渔链子、洞溪等墓葬分布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合江烤鱼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合江烤鱼由来

泸州烤鱼也叫合江烤鱼,合江县隶属泸州市,在赤水河与长江交汇三角地带,所有水资源丰富,盛产淡水鱼。江城泸州伫立于长沱交汇之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滨水而生的泸州,自然在河鲜制作上颇有技巧。每当夜幕降临,夜市当中杯盘交汇,桌上必有的就是一道道川味烧烤而合江烤鱼即是其中饶有特色的一个。

合江烤鱼特点

品味一个城市,不得不要先品品这个城市的美味。一个城市人们对待吃的方式,可以看出这里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来到泸州,品味泸州,先从泸州的美食开始吧。要吃到正宗泸州美食当然首选是泸州的夜市。 泸州的夜市集中在大山坪、松鹤广场、中码头一带,但要吃合江烤鱼就还得到大山坪去。热闹的夜市中,满是欢声笑语。人们在劳累了一天后朋友三四,相约而至,交流着一天的见闻。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滨水而生的泸州,自然在河鲜制作上颇有技巧。每当夜幕降临,夜市当中杯盘交汇,桌上必有的就是一道道川味烧烤而合江烤鱼即是其中饶有特色的一个。

合江烤鱼的做法

烤鱼怎么做才好吃?其实烤鱼的做法非常简单,并不一定要看烤鱼做法的视频菜才能学会,跟着烤鱼的做法图解一样可以学得会,相信自己,马上动手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做一道属于自己的美味吧。

合江烤鱼准备材料

鲤鱼一条(鲢鱼、鲫鱼、草鱼都可以)、纯菜油、红油、木浆油、香油、孜然、花椒粉、红辣椒、花生、豆豉、折耳根、香菜、韭菜、葱花、味精、鸡精、盐、酱油。

合江烤鱼烹制方法

步骤1:取活鱼,(鲤鱼、鲤鱼、草鱼等淡水鱼)。

以鲤鱼为例介绍泸州烤鱼的制作方法,因为鲤鱼刺少、头小、肉多。

步骤2:从腹部将鱼剖开,择除鱼鳃、内脏,洗干净。

步骤3:将鱼放在烤炉上用青冈树烧制的木炭烤制,用青冈

树烧木炭无毒,不能用无烟碳或天然气烤制。

步骤4:用夹子把鱼夹住放到烤炉,在鱼的两侧刷纯菜油,再撒盐。

步骤5:待鱼烤至七八成熟的时候,盛到平底锅,在往烤鱼上面撒孜然、花椒、味精。

步骤6:平底锅里面预先放入折耳根、大葱、韭菜,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加入黄瓜片,金针菇等,锅底垫好后就把鱼平放到铁锅里面。

步骤7:用菜油、红油、花椒、红辣椒、豆豉、鸡精、蒜等调味品炒出底料浇在鱼上。

步骤8:在把熬制好的底料浇到七八成熟的烤鱼上,在把烤鱼放到灶上煮3到5分钟,等折耳根熟透后,可以加入花生、香菜(葱花也可以)

步骤9:将鱼端到酒精灶上,下面点好酒精,夏天可以不用酒精灶,但是冬天一定要用,可以边吃边保暖,烤鱼一直都是热腾腾的,待鱼吃完后还可以加入面条、粉条、土豆、藕片、黄瓜等蔬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合江任氏蜂蜜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任氏蜂业是继承祖辈和父辈养殖蜂蜜行业,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生产队为主题开始养殖蜜蜂,至今已有30年养蜂史。

现具有规模性、科学性养殖的大蜂场10个以上(每个又150-200群蜂),主要跑北方坝区采蜂蜜,本地固定和流动养殖的小蜂场30个以上(每个10-100个蜂群),主要饲养在南方深山老林和国家级佛宝天然原始森林公园中的树洞、岩隙、岩洞、古建筑物范围的中峰和意蜂简称岩蜂,岩蜂所采的蜂蜜为岩蜂蜜。蜜蜂总计又3000多群,平均每年每群蜜蜂采10种蜜源花,总计90多吨蜂蜜。并且任氏蜂业长岁牌系列蜂产品,是无防腐剂和添加剂,属原始森林全天然原生态、无污染的野生品。也是延寿、养颜、美容和赠送亲友的最佳滋补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合江将军湖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将军湖位于合江城西面,距县城约10公里。始建于1958年,初名为肖沟水库,后因南宋将军王世昌墓葬于库区之中,取名为将军湖。湖面面积近400亩,四周群山环抱,绿树婆娑,翠竹掩映。湖面云影天光,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湖中有二岛,岛上竹树翠绿,雾绕岚浸。垂钓岸边,漫步四周,荡舟湖面,小憩岛上,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佛荫镇:【基本概况】位于县城西面,地处泸合、佛赤公路交汇处。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辖21个村,1个社区,144个社,总人口38400人,劳动力21389人,输出劳动力8644人。2005年,生产总值 11928万元,财政总收入184.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6元。【基层组织建设】有党委1个,党支部31个(其中农村支部21个),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合江万寿宫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万寿宫:在老君山前老河街中段,是明时江西入籍刘、廖建设的。全庙峰火石单墙,内部木结构的四合大院。临街面三道大门,中为正门。长3.2米,宽1.4米,门外两边“野鹿噬花”石“鼓儿”磴,门首“八仙过海”石浮雕,上刻“迹葶江西”四个大字故也称“江西庙”。前殿戏楼,7米高方形石术四根,屋顶斑斑瓦四角翘,前两角檐下,挂小铜钟,风吹即响。台中两大圆柱,台边刻浮雕,其间人物花草,文革破坏。中部大石坝,两侧男女宾楼,供人观看演出。正殿庙坝两通梯石级进入,8根0.5米,高6米的圆形石柱,两侧峰火墙,小青瓦屋面,中塑许真君(许逊)的神像,民国时期,设乡公所时销毁。辛亥革命成功建区团制设团局,团正办公处,联保办公处,乡公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乡人民政府在此。1952年建成先滩区供销社,管理不善,开成危房,1991年供销社将临街门面和戏楼拆毁,两边厢房,出卖给私人,古迹受到损坏。

先滩镇:先滩镇位于四川省合江县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先滩场距县城58公里。东面与江津区接壤,西南面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先滩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01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0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1733亩,林地67864亩。1951年先滩乡划为先滩、民建、民觉、民权4个小乡。1956年又恢复成乡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合江金钗石斛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合江金钗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江金钗石斛是四川泸州合江县的特产。

位于四川省南部的合江县,是四川省与重庆市毗邻的所有县区中唯一一个即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又融入重庆“一小时的经济圈”的县,更是是金钗石斛的故乡。

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古代医学名著记载,石斛是九大仙草之首,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现代医学表明,石斛所含的石斛碱等成分具有抗癌功效。又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古代医学名著记载金钗石斛原产于合江。川石斛特别是合江金钗石斛,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解放前,合江县即有2个专业的石斛交易市场,是石斛商品的集散地。自古以来,合江群众就有种植金钗石斛传统,并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合江县作为我国著名的金钗石斛道地产区,在明代合江已广泛栽培石斛,是石斛地传统的生产区,至民国时已有相当生产规模,因此其资源开发具有典型保护性与开发性。《合江县志》载:“木斛(金钗石斛)治脚气,产西南各区”。 《泸州科学技术志》(1993年版)载:“合江以盛产石斛、荔枝、佛手、青果闻名于全省、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四川所产石斛十分丰富,产量居于国内前茅,尤以合江金钗石斛品质上乘,能满足省内外以至国外市场的需要。据合江中药材公司资料载:解放前合江就有2个专业的石斛交易市场, 仅1953年就收购干石斛20多担(1担等于50千克),相当于鲜石斛100余吨。合江石斛顺长江运往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东南亚。

四川野生石斛资源丰富,不少县、市、区均有野生资源分布。合江县由于保留有世界同纬度罕见的保存较好的原始阔叶森林,使得野生金钗石斛得以保存。同时当地种植石斛起步较早,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近几年工作的积累,先滩与佛宝等地培养出大批懂技术、积极性高的药农,为发展石斛种植提供人力和技术的支撑。

合江金钗石斛己在全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从目前石斛的市场走势看,可用“升、畅、缺”三个字概括:“升”即价格一路上升,“畅”即销路畅通,一般不积货,“缺”即时常有缺货情况,可见发展合江金钗石斛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合江金钗石斛具有很好的质量特色。鲜品是根茎圆头状,略膨大;茎下部圆柱状,中部起呈压扁状,顶端钝尖;有时全体细长,近圆柱状或不明显的压扁状;叶鞘灰白色,膜质;总状花序,花1至4朵,白色而带淡紫红色;色泽由浅灰绿色、绿色至绿黄色。而干品则多回小弯曲条状或弯曲条状,无根头,无叶鞘;具纵棱条及皱缩;色泽黄色。相比最近的赤水金钗石斛,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合江金钗石斛远远高出很多(合江金钗石斛的石斛碱含量≥0.50% ,而赤水金钗石斛在0.30%-0.50%之间)。这也是合江金钗石斛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石斛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石斛的经济价值凸显。合江金钗石斛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推广扩大。

2015年初在相关上级领导单位的支持下,合江县人民政府成立申报“合江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办公室,正式启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向品牌建设迈了一大步。此项工作对于重塑“合江金钗石斛”品牌地位、促进合江县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文、郑波、温正义

合江金钗石斛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密溪乡、尧坝镇、先市镇、法王寺镇、九支镇、五通镇、车辋镇、实录镇、凤鸣镇、虎头镇、榕山镇、榕右乡、白鹿镇、甘雨镇、南滩镇、石龙镇、先滩镇、自怀镇、福宝镇境内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林地

《合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合江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合府函〔2015〕7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522/T003-2015《合江金钗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规范》

信息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合江城垣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合江城垣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合江,遗存在城区内的明代城干垣近2000米,张家沟、河街、水洞街的城垣旧貌依然;与县城隔江相望的清代白塔,为合江古县城的象征。白沙镇唐代合江县城遗址,九支镇宋代安溪县城遗址,榕右乡榕山城遗扯,合江镇安乐山城遗址,城郊隋代刘珍修道"成仙"的云台寺,县西建于穴元之际的川南古刹法王寺,城南的明代石刻流杯池,清代摩崖石刻霞洞和城内的清代街区、古民居。

保护范围:以张家沟段、下河街段、南门桥段等3个点的每段城垣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合江法王寺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合江法王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法王寺位于合江县二里乡凤凰山风景区,距县城40公里,贵州赤水市12公里,海拔820米。

法王寺系清同治年间敕赐十方丛林,川南黔北著名古刹。始建于宋、元之际,兴于明、清。清初,佛教禅宋临济正宗破山大师高足丈雪禅师,选定法王寺为蜀南黔北传法布道寺院,以宏扬佛法。清乾隆庚申年,成都三圣寺高僧文逐禅师来法王寺任主持,承传临济法系。后经奂宇、慧源、悟莲、德峰、果山等数代高僧勤勉创业,奏请大藏经、修藏经楼、建万寿亭、办佛学院,法王寺盛教昌隆,声名远播。法王古刹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由山门、关圣殿、万寿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佛学院、禅堂、观音殿及东西厢房巧妙构成。寺院所有建筑由整石凿成的228根红色石柱托起,整个寺院皆选用红色石料,其工程浩大、造型雄伟、雕刻精堪,为古刹建筑一大奇观,素有“天下石工第一”之誉称。世人观之,无不为之惊叹卷,令其“永远供奉,以光佛法”。并赐法王寺为十方丛林,谕其开期传戒。慈喜太后亲赐“法王禅寺”牌匾一块及半副銮仪护送藏经回寺。为报皇恩浩荡,历经十余年,建成万行亭,以供奉圣旨、銮仪,法王寺“香火之盛甲于蜀南”。

1941年,法王寺创办佛学院,为蜀南黔北佛坛一大盛举。重庆缙云山汉藏教理院太虚大师为佛学院名誉院长,先后有全国各地著名法师来院讲学。佛学院没研究班和普通班,分别传授高深佛学理论和一般教义,多时有学僧百余人。佛学院于1949年解散。法王寺开放后第一届寺庙管委会主任明仁和尚、副主任洪能、演谛和尚均系佛学院第一期学僧。

法王寺亦为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昔有石燕飞旋、殿井海潮、玄珠吐露、天地水碧、迥龙吸浪、月亮长明、莲花现瑞、大佛环顾、白马常现、观音龙珠等十大自然胜景。寺周树木葱服,竹海涛涌,溪水萦迥,鸟语花香,是远近闻名的风景保护林区之一。其红豆、银杏、岩红、福建柏、楠木及古樟、古柏、古松等国家保护树木,簇拥整个寺院。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万绿丛中掩映着碧瓦红墙,衬托出飞檐画阁,晨钏暮鼓,悠悠回荡,令人神往。

1958年,四川省委将法王寺定为我省第一批重点保护寺庙,以后宜宾地区行署、泸州市、合江县相继将法王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经政府批准开放法王寺为佛教活动寺庙。海内外信众闻讯纷至沓来,以了却多年朝山心愿,四方游人更是络绎不绝。往观者,无不赞叹法王寺为天地之大观,佛教之圣地。

保护范围:东至山门外延200米,西、北至建筑占地范围外延50米,南至建筑占地范围外延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0米。.

门票:免费

咨询电话:0830-5980001

开放时间:全天

到达与离开

自驾车从泸州城区出发,在城南上成自泸赤高速,在尧坝出口下高速,经新店、先市、石佛,到达法王寺,全程约1.5小时。

客运班车在泸州客运中心乘坐泸州至九支班车,在石佛下车,转九支至法王寺,全程约2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合江豆花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合江豆花选用优质黄豆,经泡豆、磨浆、滤浆、点浆、榨浆等工序精制而成,独具绵、滑、嫩的特点。豆花的吃法五花八门,可以做成酸菜豆花、鸡汤豆花、水滑肉豆花等。

合江是座古老的县城,除了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外,酸菜、豆花、腊肉等各色风味小吃给这座古老的县城增添了无尽的情趣。合江豆花俗称白水豆花 ,又叫素豆花,虽然上不了菜谱,也难登酒店大雅之堂,但在四川、在合江却非常盛行。尽管现在翻新出了荤豆花和种类繁多豆制衍生品,但素豆花的吃法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独具特色。

特色之一是拥有一批相当稳定的食客。草根阶层图果腹,官吏人家逐时尚。大油吃腻了,换点原生态的,又是低脂高蛋,很符合营养学。合江县城大街小巷的豆花馆,从早卖到晚,堂内高朋满座,食客络绎不绝,很是拉风。

特色之二是用料讲究。在制作前要将黄豆再次筛滚,不放过一颗烂豆,一片皮壳,一粒石子。水则取山泉或井水,一是无污染,二是矿物微量元素多,三是确保豆花不窜质。

特色之三是制作工艺十分到位。从黄豆到豆花,一般主要有“泡豆,煮浆、点浆、榨浆”这几道工序。泡豆用温水,约4-6小时,待皮绉心润为好。过之则走浆,反之则损汁。用石磨或钢磨打成生浆后便进入煮浆环节。煮浆要透至泡沫散尽,不然半生浆很难完全与胆(卤)水发生化学反应,且吃后有“走渣”现象产生。点浆是慢活,懒人才搞一瓢清。微微倒入胆水,反复搅拌,胆水的多寡要精确到滴,多一滴则过,少一滴则不清。再一个环节是榨浆要均匀,力度的控制要柔勿刚。先收锅边沉淀,再将中间夯实,这样整锅豆花的品质才一致,用筷子夹起不散,入口绵、细、滑、嫩、化,口感百分百。最后文火加温那都是细枝末节了。

特色之四是佐料齐全。合江豆花最大的特色也在这里。案上摆放着让人眼花缭乱的佐料。光辣椒就有生辣、油辣、辣酱、糍粑椒、糊老壳;油有生菜油、木香油、耗油、麻油、豆油;还有就是木香菜,大头菜颗颗,姜末,蒜末,葱花,鸡精,味精,精盐,花椒,雷打花生 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佐料自己打,依口味取舍。合江豆花让人回味之处即在于此。东舀一点,西勾一点,享受其中过程,吃在嘴里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特色之五是合江人有吃早豆花的习惯。一般现在城里的早餐是以面食为主,而合江则是豆花加米饭,男男女女 吃得滋滋味味。更有贪杯者来一口杯,喝得是神态悠然,一副享受完了的样子,尽情品味盛世带来的幸福与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翻译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的翻译是: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这句话来源于吕大防的《合江亭记》。

《合江亭记》全文节选: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节选翻译: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合江考棚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合江考棚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合江试院(俗称考棚)位于县城西门,占地1743平方米,建筑面积1026平方米,是一座颇具川南特色的古代建筑物。试院也称考棚,它是清代科举考试县试(即初试)的专用考场,是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物。合江试院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2年)。该院坐东北,向西南,四合院布局。在纵轴线上依次为头门、过亭、仪门、过廊、孔圣堂,纵轴线两侧为东西文场。该院虽饱经沧桑,至今保存仍较为完整,为四川省仅存的两个试院之一,具有重要的建筑和文物价值。

据史料记载,合江的县试在二月举行,由知县任考官,试场就在试院。县试共考5场,每场考试时间1天,每场试毕发案(放榜),录取名额逐次递减。试卷由知县评阅,但知县多委派外籍幕友阅卷。第五场试毕录取的考生,由县署造册送本县教谕并申报泸州知州,参加州试。

保护范围:考棚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合江草莓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一-艳青垄上,满面桃花笑春风”这句诗正是对草莓红艳靓丽的赞誉。在寒风凛凛的冬日,草莓诱人的色彩和果形,无疑让她成为了水果中的璀璨之星,被誉为“水果皇后”。

双流县合江农副产品营销专合社在本次展销活动中,端出了一大盘红艳艳草莓让来往市民品尝。“冬天吃草莓,好巴适哟,甜得很”市民万先生告诉记者。

据悉,该合作社现有集试验、示范为一体的标准化草莓基地800亩,桃子基地600亩,柚子基地600亩,塔罗科无核血橙基地300亩,年产值2000万元。带动东山片区农户3800余户,辐射面积上万亩。目前本合作社产品已具有较高知名度,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并出口俄罗斯和中南亚等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合江真龙柚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合江真龙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合江真龙柚是沙田柚类种的变异,是柚类珍品。目前,有种植面积6万亩。以其皮薄实心大,瓤瓣长肾形,剥皮肉不散,果肉晶莹如浸色,脆嫩化渣又少核,汁多味甜似冰糖,清色甘醇味悠长的品质,可谓集众柚之长,独具一格,素有“天然罐头”之美称。

西充县古称“充国”,境内果树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基础,据康熙24年县志记载:“木之有果实者,桃、李、杏、樱、苹、林檎……亦足果实”,西充县志中亦记载有大量野生桃树。1985年,原南充地区罐头厂为了发展罐头原料基地,大量试种丰黄等黄肉桃品种,并同时引进了少量白花、北京26、上海水蜜桃等粘核品种及皮球桃、大久保等硬肉桃品种。经过几年的试培,黄桃、水蜜桃等均因不适宜而未发展壮大,唯西充县古楼3村的硬肉桃表现为丰产稳产,果大色鲜,肉质脆嫩,香气浓郁,离核化渣,品质优良,被果农称为“香桃”,1992年县果技站聘请市、县果树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专门论证,最终结合当地古时地名,将这一优良桃品系命名为“充国香桃”。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在西充县古楼、太平、金泉等14个乡镇主栽,已达140万株,产量达到1.8万吨。周边地区引种充国香桃种植,均表现欠佳,充国香桃的优良品质与西充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光照等生态条件密切相关。 西充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盛产水果,特别是充国香桃享誉省内外。充国香桃由于独具西充地方特色,2004年原南充市委书记现四川省副省长王宁同志到西充古楼镇调研品尝充国香桃后,赞不绝口,支持做大做强充国香桃品牌,2007年西充县成功申报优质水果充国香桃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40万元,已于2008年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品充国香桃,游张澜故里”、“品充国香桃、尚纪信风范”现已成为川北一大时尚。

地域范围

真龙柚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合江县所辖的合江镇、密溪乡、白米乡、望龙镇、白沙镇、参宝乡、焦滩乡、大桥镇、佛荫镇、先市镇、尧坝镇、车辋镇、九支镇、二里乡、五通镇、凤鸣镇、实录乡、榕山镇、白鹿镇、榕右乡、甘雨镇、先滩镇、南滩乡、石龙乡、虎头乡、福宝镇、自怀镇27个乡镇21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位于东经105°32′—106°28′,北纬28°27′--29°01′。保护面积10000公顷,产量3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真龙柚果实中大,倒卵圆形,果顶广平,果颈短。果皮厚,黄色,具光泽,有凹点,油胞密、凸起,有香气。果心充实,囊瓣数13~16,较整齐。果肉蜜黄色,易剥离,汁胞较短、较细。果肉脆嫩、化渣,果汁较多,风味浓,纯甜。产品成熟期早(10月中旬)。 (2)内在品质指标:真龙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总酸含量低≤1.1%,糖分适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 (3)质量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真龙柚》(DB512021∕T2.2—2003)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合江荔枝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合江荔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合江荔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合江荔枝是泸洲的特产,早负盛名。据考证,四川泸洲荔枝的栽培历史近2000年。《鹤林玉露》上说:“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记载说明:唐代京中也能见到泸洲荔枝,唐明皇和杨贵妃吃的也是合江荔枝。现泸洲荔枝除有本地品种外,还有从广东引进栽培的“大红袍”、“糯米糍”、“楠木叶”、“妃子笑”等12个优良品种。合江荔枝,色香俱佳,个大核小,果肉脆嫩,汁多味美,细嫩化渣,甜酸适度。

江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合江县合江镇、佛荫镇、大桥镇、先市镇、榕山镇、尧坝镇、九支镇、五通镇、车辋镇、凤鸣镇、望龙镇、白沙镇、福宝镇、白鹿镇、甘雨镇、密溪乡、实录乡、虎头乡、白米乡、焦滩乡、参宝乡、二里乡、榕右乡、南滩乡、石龙乡、先滩镇、自怀镇等2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