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午门和端门是一个门吗(精选11篇)

浏览

336

文章

11

篇1: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因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发展到打死人。正是如此,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实际上并不存在此种情况,只是讹传而已。

在电视连续剧里,经常会听到“推出午门斩了”等话语,午门似乎成了传言中处决死刑犯的场所,那么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呢?下面就来说一说。

详细内容

1

因为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在明朝,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曰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燳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

2

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漗,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正是由于这样的事件,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

3

但实际上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而且自先秦起,中国古代执行死刑就有较严格的规定,除了“立斩”的犯人外,并不是说斩推出去就斩的,一般须到秋季,经过秋审后再交由刑部执行。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4

午门其实有它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其次,彰显皇威,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历史上,康熙、雍正皇帝都曾登临午门举行受俘礼,乾隆皇帝四次登上午门受俘,并写下受俘诗保存在午门楼上。午门是皇宫正门,又担负着这么重要的历史使命,怎么可能在此进行斩首,让皇宫成为不祥之地呢。由此可见,“推出午门斩首”只是历史的戏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午门斩首来历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午门斩首是民间杜撰出来的,因为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在明朝,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日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

午门

午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平面呈“凹”字形,其形制与南京故宫午门一致,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清朝顺治四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北京九门

北京九门是指明、清北京内城的9座城门,北京内城又称“京城”、“大城”。东段和西段的大部分为元大都城墙,北段和南段修筑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内城有城门九座故又名“内九城”,由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组成,古代官职“九门提督”中的“九门”正是指这九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所说的“午门斩首”这个午门具体是指哪个门?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1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2

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3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4

午门广场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燳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漗,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故宫正门为什么叫午门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古代把经线叫做子午线,南边为午,北边为子。午门是紫禁城南面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故宫是北京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去北京游玩的游客如果没去故宫心中都会留有一大遗憾。那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故宫正门为什么叫午门。

详细内容

1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 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2

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 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 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3

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 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4

午门也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5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当然,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要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举行颁发仪式,叫“颁朔之礼”。 在明代,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明代大臣受“廷杖”刑罚的为数颇多,当场被杖打死亡的这种说法是没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午门在故宫什么位置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午门故宫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扩展内容: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因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发展到打死人。正是如此,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实际上并不存在此种情况,只是讹传而已。

因为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在明朝,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曰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燳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

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漗,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正是由于这样的事件,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

但实际上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而且自先秦起,中国古代执行死刑就有较严格的规定,除了“立斩”的犯人外,并不是说斩推出去就斩的,一般须到秋季,经过秋审后再交由刑部执行。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午门其实有它自己的历史使命。

首先,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其次,彰显皇威,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历史上,康熙、雍正皇帝都曾登临午门举行受俘礼,乾隆皇帝四次登上午门受俘,并写下受俘诗保存在午门楼上。

午门是皇宫正门,又担负着这么重要的历史使命,怎么可能在此进行斩首,让皇宫成为不祥之地呢。

由此可见,“推出午门斩首”只是历史的戏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午门的历史用途,它真的是斩首的地方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在电视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午门似乎就只是一个斩首地方。那么在那个时期,午门真的只是斩首的地方吗?其实午门就是紫禁城的正门。那么在那个时候,午门的用途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往下北京文化看看吧!

立诏

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刑罚

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

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着名心学大家王阳明因弹劾当朝大太监刘瑾被着以廷杖也在此地。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

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彰显皇威

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你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京城文化:北京着名的王府井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午门斩首指的是哪个午门 历史上真的有午门斩首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午门斩首中里面所说的午门其实也就是故宫的大门,但是这里根本就不可能会有午门斩首,这完全就是大家特意杜撰出来的。毕竟王家的威远是不可能会被侵犯的,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斩首,怎么可能就会选择在大门口呢,因此这完全就是虚构的。

午门是什么地方

这也就是紫禁城的大门,在南北轴线上是在明朝永乐18年期间创建。之所以被称之为午门,是因为正好朝着太阳,当时在明代的时候会被称之为5凤楼。

午门斩首真的存在吗

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估计就是历史中所看到的斩首,在这里其实并不是斩杀犯人的地方。古代如果需要去斩首,大部分的情况下都会选择一些比较热闹的地方,比如会选择菜市场,比如会选择柴市,就是希望能够有效达到一个震慑的作用。午门本身就属于紫禁城的内部,而且边上还会有天安门,有大清门,有端门,根本就不可能会选择在这里斩首。这简直就是影响到整个居住的环境,因此在当时的历史上,这些都是不可能会存在。

午门的作用

明朝时期,午门虽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斩首,但是同样也是皇帝,用来惩罚人的地方,主要就是杖罚。比如经常性都会听到打20大板或者打30大板,主要惩罚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明武宗朱厚照当时正好借此机会出游,可没有想到居然被很多的大臣阻止,这也会让明武宗觉得特别生气,直接就把这些大臣进行杖责。主要是因为站着比较杖责,其中有11个人被直接的打死。

朱厚熜准备让自己的亲生父亲成为皇帝,可没有想到又让大臣阻止,有无数的大臣一直都在跪着,始终都不愿意起来。当时就直接下令,把这些人全部的抓起来,然后关进监狱中。五品以下的直接就进行杖责,有16个人被打死。

午门在历史上这还是存在的,但一直到明代的时候,才出现主要是皇帝教训大臣的地方,并不是用来斩首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门和午门怎么区别,主要有哪些区别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端门和午门的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端门就是正门,第一道门的意思;而午门就是南门的意思,“子”是正北,“午”就是正南,所以故宫的南门就叫午门。

端门有五个门洞,其中,中洞最大,其余四个门依次往外缩小,而中间门洞只有皇帝能走,端门是午门的屏障。皇帝出宫时,一定要先登上端门,一为祈求此行有一个吉祥美好的开端,二是等待其他随行百官整肃以待以及所有的仪式完毕,皇帝才从端门出来;皇帝回来的时候,也必须先登上端门,等待宫内所有人迎驾后,才敲响大钟进入午门,这次出行才算圆满结束。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也是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地方,但午门更多的还是作为举行国家典礼重要的场所,在每年的腊月初一,皇帝都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来年历书的“颁朔”典礼,也是非常隆重的一个典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午门的用途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午门的历史用途很为显要、遇有皇家典礼及皇帝出行等重大活动皆在午门外广场设仪仗队,以此彰显皇家威严,在春节、冬至、万寿节等重大节日,皇帝亲临午门赏赐臣子花糕、凉糕等食物以示庆贺,若有皇帝登极、亲政、出巡、亲征及受献俘礼等重大典礼活动午门均是重要的仪式场所。

午门,是紫禁城进出的正大门,从明朝永乐十八年的时候开始修建,一直到现在依然孤独的矗立着,而许多人觉得午门神秘,并不是它的意义隽永,年代久远。

午门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实行刑罚,这种刑罚就是廷杖,大臣犯了过错有时会被拉出午门外御道东侧进行杖打,起初只是惩罚性的轻打,后来竟然发展为杖打而致死,此法在明朝多有实行,其中仅正德和嘉靖年间的两次廷杖所致死人数就达二三十人,我们所熟知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也受过廷杖,此法在清朝少用,另外常在荧屏上看到的推出午门斩首或许是廷杖的演变,因为明清斩首一般都要示众,正所谓斩首示众,若有常在菜市口执刑。

在如今,紫禁城已成为游客旅游的景点,午门则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以彰显中华历史渊源流长,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故宫午门为什么是凹形的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北魏洛阳阊阖门和唐朝洛阳应天门的形制基础,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便于军事防御,有瓮中捉鳖之意。

故宫是 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建筑精美,设计恢宏大气。下面咱们就来说说故宫午门为什么是凹形的。

详细内容

1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北魏洛阳阊阖门和唐朝洛阳应天门的形制基础,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便于军事防御,有瓮中捉鳖之意。

2

午门城台上正中建筑为九五开间的重檐庑殿顶城楼,通高35米。两观城台上各建13间连檐通脊明廊,且明廊南北各有一座鎏金宝顶的四角攒尖崇楼,它们与正中的城楼连在一起,俗称“五凤楼”。

3

午门城楼坐北朝南,东西两边对峙,形成三面环卫的格局。不但显示皇权的威严, 还具有护城功能,成为古代防守城池的最佳构造。

4

午门城楼正殿东西侧分别是陈钟和暮鼓,是皇帝亲祀祭享、文武百官上大朝所用。每当皇帝亲祀坛庙出午门时,午门便鸣钟;而皇帝祭享太庙时,午门便击鼓。每当举行大朝礼时,午门便鸣钟击鼓,百官以钟鼓声为进退。

展开阅读全文